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智能健康医疗知识管理体系变革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顾东晓 赵旺 +2 位作者 王晓玉 汤志伟 朱凯旋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大模型“涌现”视域系统梳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的组成要素和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健康医疗知识动态管理框架,并总结健康医疗大模型前沿领域的发展展望。[结论/发现]从大模型的“涌现”视域揭示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三大要素之间以及体系内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转化关系,提出了对应的动态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框架。[创新/价值]揭示了大模型“涌现”对于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与管理方式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大模型“涌现”视域下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涌现 健康医疗 知识管理 诊疗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导向型培训管理机制微观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晓宇 李林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0,共3页
以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代表分析管理机制中阻碍国有高校培训创新的共性问题,从柔性管理、多元激励体系、容错机制、工作特征分类诸方面,形成对培训的日常管理、项目开发、课程建设、就业渠道、决策参考五方面的创新导向管理机... 以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代表分析管理机制中阻碍国有高校培训创新的共性问题,从柔性管理、多元激励体系、容错机制、工作特征分类诸方面,形成对培训的日常管理、项目开发、课程建设、就业渠道、决策参考五方面的创新导向管理机制,提出在学院中试行部门制“刚性管理”与虚拟项目小组制“柔性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市场 柔性管理 多元激励 项目创新 部门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目标导向的成教公共课程建设思考——以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晓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0-43,共4页
成人高教公共课由于远离学生需要,学了没用,学了不会用,已经被师生双方共同遗弃。成教公共课首先应从学生职业生涯的目标出发,分析学生需求,正确定位公共课体系:再借鉴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以“任务序... 成人高教公共课由于远离学生需要,学了没用,学了不会用,已经被师生双方共同遗弃。成教公共课首先应从学生职业生涯的目标出发,分析学生需求,正确定位公共课体系:再借鉴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以“任务序列”为中心重构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公共课 职业生涯目标 工作过程 任务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公共性重塑逻辑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健 袁孟月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人民城市”是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与时代命题,社区治理的公共性是人民城市的重要内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社区面临公共性消解的挑战,进一步衍生出社区认同减弱、社会规范失灵、社会资本流失等社会风险。成都市X社区... “人民城市”是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与时代命题,社区治理的公共性是人民城市的重要内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社区面临公共性消解的挑战,进一步衍生出社区认同减弱、社会规范失灵、社会资本流失等社会风险。成都市X社区通过社区微更新策略,聚焦保障公共利益、培育公共精神、强化公共责任及打造公共空间等维度,有效实现了社区公共性的重构与治理效能的提升。通过建构“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对成都市X社区公共性重塑的实践进行考察,发现老旧社区公共性的重塑首先发轫于结构层面的深刻调整与优化,公共利益、价值观念、责任和空间等结构要素整合了物理空间与人际关系,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通过民生保障、民主参与、民心凝聚,社区公共性经历了“触发—发育—升华”的三阶动态演进过程,并能充分发挥民主政治、价值凝聚与公共服务功能,助力构建更加有序、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社区 社区治理 社区微更新 城市更新 人民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实现要素价值的经济效应评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玲 蒋国银 刘宇明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102,共14页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公共数据资源的要素价值,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实现数字社会稳定和谐、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法/过程]以我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地区)20年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公共数据资源的要素价值,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实现数字社会稳定和谐、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法/过程]以我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地区)20年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通过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探究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因果效应。[结果/结论]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显著推动了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共数据资源价值提升,需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的资源开放机制,以数据确权为基础、场景应用为核心的资产开发机制,以市场为主体、政府部门监管维护的要素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资源 数据要素价值 数字经济 政策效应评估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的实现:城市社会治理人机协同路径与公共决策模型研究
6
作者 杨菁 刘俊娜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5,99,共10页
传统城市公共决策的信息甄别、筛选和决断机制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依靠模糊性经验进行的公共决策难以满足市民多元复杂的需求,人民性面临着技术可及性的挑战。大数据为城市公共决策精准性的提升创造了条件,然而,大数据本身的真实... 传统城市公共决策的信息甄别、筛选和决断机制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依靠模糊性经验进行的公共决策难以满足市民多元复杂的需求,人民性面临着技术可及性的挑战。大数据为城市公共决策精准性的提升创造了条件,然而,大数据本身的真实性、齐全性和代表性存疑,以此为基础的城市公共决策极易忽视和隐没人民的城市权利。由此,传统经验和大数据优势两相结合的人机协同公共决策或是城市复杂社会治理的一项可行选择。目前对人机协同公共决策虽然有相当的应用和讨论,但是在城市治理场景中关于城市公共决策中官员、专家和市民的经验知识如何进行编码,人机信息编码如何实现耦合与互嵌,决策中机器算法的训练怎样植入经验知识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的探索并不充分。从四类城市公共决策的模式出发,分析实现人机协同城市公共决策所依赖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着重探索基于人民立场的经验知识与机器算法的协同路径,有助于建构复杂场景下经验知识转化为算法规则,进而生成人机协同公共决策结果的具体工作机制。通过人机协同城市公共决策模型的建构和运行机制的分析,辅以城市贫困人群社会排斥的公共决策举例,本文可以为人机协同城市公共决策的落地开创新的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城市社会治理 公共决策 算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逻辑递进、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康健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回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从“均等化”到“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逻辑递进,探索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对加快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回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从“均等化”到“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逻辑递进,探索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对加快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经历了奠基、探索、成型、均等化目标扎实推进、以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实现均等化目标等五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从“均等化”到“均衡性和可及性”体现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显著的制度话语变迁。具体而言,强调均衡性和可及性是对新时代现实挑战的制度回应,是对均等化的价值深化表达,是实现均等化目标更为明晰的政策工具。然而,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方面仍然面临多方面现实挑战。在均衡性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与人群间仍然存在差距,静态供给难以适应人口变化引发的需求变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监测体系有待完善;在可及性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物理可达性存在障碍,供需脱耦阻碍需求可及,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也有待提升。基于此,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应加快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达标建设,基于人口—空间关联分析完善资源配置制度,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中的动态监测;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需促进依托数智基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识别预测,根据不同需求属性促进供需精准耦合,提升政策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均衡性 可及性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何以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
8
作者 蒋国银 庞正恒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65,共15页
公共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公共数据开放何以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机理还不明晰。本文构建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指标体系,以2011—2021年280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公共... 公共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公共数据开放何以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机理还不明晰。本文构建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指标体系,以2011—2021年280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尤其对平台经济创新、协调与共享作用较强。该作用受制度环境、信息壁垒,以及公共数据开放质量、地理区位、行政级别、资源禀赋、市场潜能等因素影响,而公共数据开放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机制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可为发挥公共数据的乘数效应以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平台经济 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研究述评——以近10年来国内期刊论文研究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智勇 刘文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4,共6页
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研究,是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深入化的表现。近年来,有关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的研究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研究不全面,深度不够。具体说来,研究政府、媒体、企业三类主... 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研究,是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深入化的表现。近年来,有关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的研究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研究不全面,深度不够。具体说来,研究政府、媒体、企业三类主体文章较多,而对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等危机管理主体研究较少;在多元主体协同上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微观轻宏观主体协同研究,重横向轻纵向主体协同研究,重静态轻动态主体协同研究;对多元主体协同研究机制薄弱。因此,对该论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该论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多元主体 协同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化公共服务用户抵制的形成机理研究:以西部农村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啸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1-157,172,共8页
[目的/意义]用户抵制是电子化公共服务推进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触发系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用户抵制视角解释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低使用率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整合现状偏好理论、感知价值理论... [目的/意义]用户抵制是电子化公共服务推进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触发系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用户抵制视角解释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低使用率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整合现状偏好理论、感知价值理论构建模型,对电子化公共服务用户抵制的生成机制进行解释。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84份问卷,对数据进行了路径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转换成本对用户抵制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转换收益对用户抵制存在显著负向作用;感知价值在转换成本与用户抵制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感知价值在转换收益和用户抵制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对转换成本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对转换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便利条件对转换成本存在显著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化公共服务 用户抵制 现状偏好 感知价值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谢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8,共3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揭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国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对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积淀,它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揭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一国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对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积淀,它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我们要通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核心要素聚集与产业化发展,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公共价值视角的混合研究
12
作者 黎江平 雷鸿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4,共12页
政务热线服务的协调发展关系数字政府建设全局。基于公共价值视角构建了综合分析框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究了城市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安排、技术应用管理能力、公众需求、同侪竞争压力和组织财政资... 政务热线服务的协调发展关系数字政府建设全局。基于公共价值视角构建了综合分析框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究了城市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安排、技术应用管理能力、公众需求、同侪竞争压力和组织财政资源是城市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的正向影响因素,其中,前三者也是实现高质量政务热线服务的核心条件;存在价值—环境驱动、价值—能力驱动和综合驱动三种高质量城市政务热线服务发展模式。为此,政务热线后发城市应从完善制度安排、回应公众需求、营造学习竞争氛围和提升人员数字素养等方面着力,因地制宜建设政务热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热线服务质量 公共价值视角 混合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大模型应用的智能鸿沟与风险应对
13
作者 张会平 马明振 钟毅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2,共17页
大语言模型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数字政府的治理范式,同时也衍生出技术赋能与公共价值间的结构性矛盾。基于技术的代际比较分析,探讨大语言模型在政务场景中应用引致的智能鸿沟与治理风险。通过对比政务信息系统、政务大数据平台与政务大... 大语言模型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数字政府的治理范式,同时也衍生出技术赋能与公共价值间的结构性矛盾。基于技术的代际比较分析,探讨大语言模型在政务场景中应用引致的智能鸿沟与治理风险。通过对比政务信息系统、政务大数据平台与政务大模型的技术特征,揭示政务大模型在智能推理、多模态交互及动态演化能力上的革新价值。系统识别智能鸿沟的三种类型,即区域性算力资源分配失衡导致的接入鸿沟,公务员技术能力断层形成的应用鸿沟,以及模型输出对弱势群体隐性排斥加剧的结果鸿沟。技术自主性引发的责任界定模糊、历史数据偏见导致的伦理冲突、隐私泄露风险及技术依赖引发的治理能力退化,共同构成政务大模型应用的深层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阶梯式算力均衡配置、政务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伦理嵌入的可解释性设计等综合治理策略,强调通过动态责任追溯、联邦学习与人工协同机制,实现技术逻辑与行政价值的协同演进。研究为弥合智能鸿沟、优化风险治理框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对促进人工智能在数字政府中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治理 数字政府 智能鸿沟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演变视角下耕地撂荒问题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灵辉 罗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从纵向历史维度将我国耕地撂荒分为转型期、发展期、分化期三个演变阶段,并对各阶段的耕地撂荒的压力因素、状态特征和响应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从三个演变阶段分析中,总结提炼出历史维度下的耕...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从纵向历史维度将我国耕地撂荒分为转型期、发展期、分化期三个演变阶段,并对各阶段的耕地撂荒的压力因素、状态特征和响应策略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从三个演变阶段分析中,总结提炼出历史维度下的耕地撂荒的演变逻辑特征。研究发现:第一,耕地撂荒压力系统从生存到发展、从单向到互动进行复杂系统演变;第二,耕地撂荒状态系统向“空间异质性”和“类型一致性”演变;第三,耕地撂荒响应系统仍处于“多元而不协同”的状态。因此,耕地撂荒治理需要在发展型政策供给、耕地撂荒治理监测、撂荒耕地的分类利用、利益补偿和协同治理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撂荒 撂荒治理 PSR模型 历史演变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共生: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包容生态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匡亚林 吴佳馨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在老龄化和数字化并行趋近的社会进程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行动和促进农村融入数字社会的理念相互融合、聚势共赢,应统筹建立一个可持续、可发展、可推广的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包容体系。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共生理论强调,在特定环境... 在老龄化和数字化并行趋近的社会进程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行动和促进农村融入数字社会的理念相互融合、聚势共赢,应统筹建立一个可持续、可发展、可推广的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包容体系。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共生理论强调,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主体通过稳定、持续且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共生系统,这一理论框架与数字包容理念的融合,可作为促进数字融入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创造。以共生理论为依托,形塑由“数字共生单元-数字共生环境-包容共生模式”三维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在生态系统思维下构建循环共生、内外贯通、渗透联创的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包容生态体系,提炼其中的内在逻辑,并揭示打破体系既有平衡的共生阻滞因素,链接“强化共生单元协同—优化数字共生环境—稳固包容共生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丰富数字包容领域研究,审思数字弱势群体与技术发展的关系,顺应深度老龄化的时代趋势和社会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包容 老年群体 积极老龄化 数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何以破解农副产品产销困境--来自贵州省全链条型服务体系的实践证据 被引量:32
16
作者 丁煌 任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4,共9页
探究如何有效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各类农业生产主体与农村电商解决农副产品的产销困境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农村电商全链条型服务体系科学内涵的阐释基础之上,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分析框架,揭... 探究如何有效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各类农业生产主体与农村电商解决农副产品的产销困境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农村电商全链条型服务体系科学内涵的阐释基础之上,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该类型服务体系中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互动机制与形成逻辑,并利用以“黔货云仓”为核心载体的贵州农村电商全链条型服务体系案例素材,梳理了全链条型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与实践效能。研究发现全链条型服务体系能有效促成农村电商形成集体行动,有效弥合各类相关主体的多重激励裂隙,进而破解乡镇农副产品的产销困境。这一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能够给予各级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启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公共服务 农副产品 全链条型服务体系 云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均衡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敏 祝小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7,共5页
21世纪的初期,是一个社会空间崛起的时代。本文在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缘起和发展之后,分析了城乡公共服务所具备的社会空间属性,阐释了城乡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现实,引入了网格机制以实现城乡间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均衡。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 城乡公共服务 网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数据与算法:关联聚合、情景冲突与复杂适应性治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兴顺 蒋国银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8,159,共18页
平台中数据和算法关联应用,诱发诸多社会公共议题,探究其整体治理逻辑与治理体系对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资源观与复杂系统理论,本文从多角度分析数字资源这一聚合系统的内涵、复杂性来源、治理机制与体系建... 平台中数据和算法关联应用,诱发诸多社会公共议题,探究其整体治理逻辑与治理体系对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资源观与复杂系统理论,本文从多角度分析数字资源这一聚合系统的内涵、复杂性来源、治理机制与体系建构。研究发现,复杂适应性治理逐渐成为数据与算法关联治理的应然趋势,需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下推进数字资源的协同演化,整合“部分-部分”相互作用、“部分-整体”适应涌现与“整体-部分”控制协调的多重逻辑,进而建构“物理-事理-人理”“权力-市场-规范”“组织-结构-功能”等多维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据 算法 复杂适应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赋能政务服务创新的实现机理及未来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啸 李静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数字人作为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的新实践,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立足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创新背景,从“技术复杂度”和“组织整合度”两个维度将地方政府对数字人的应用划分为信息发布型、信息交互型、... 数字人作为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的新实践,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立足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创新背景,从“技术复杂度”和“组织整合度”两个维度将地方政府对数字人的应用划分为信息发布型、信息交互型、业务导办型和智慧服务型四种类型。信息丰富性、服务可及性和交互同步性是数字人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展现的特征优势,三者共同构成数字人赋能政务服务创新的实现机理。从“技术—组织—环境”视角看,保障数字人赋能政务服务创新的具体路径包括加快技术创新与要素供给,健全技术审查和责任机制,完善政府内部协同机制、统筹推进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践行民主化价值准则、创新多层次治理工具及建立多主体共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 政务服务 技术执行 数字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与决策理论及其对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研究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玉成 范莎 +1 位作者 陈霞 寇纲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90,共17页
决策理论是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辈出的一个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对决策的影响与日俱增,决策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契机.现有人工智能或数据驱动的决策研究范式往往从全局视角讨论范式的转换和新的研究契机及重大研究问题,提出了很多... 决策理论是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辈出的一个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对决策的影响与日俱增,决策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契机.现有人工智能或数据驱动的决策研究范式往往从全局视角讨论范式的转换和新的研究契机及重大研究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但是,缺乏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决策理论交叉的视角,对决策理论研究领域进行反思和展望.为此,笔者聚焦决策理论研究领域,首先介绍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在决策理论领域的重要贡献,以此为中心梳理和归纳出主要的决策理论(效用理论、社会选择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及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从“效用学习”、“偏好演化”和“智能决策可解释性”的视角,探讨在人工智能与数据的驱动下,决策理论中存在的研究契机和重要问题及研究范式转型,以期为推进新技术情景下的决策理论研究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理论 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