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关阈值约束类别确定的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
1
作者 张旋 彭达 +3 位作者 陈康 蔡涵鹏 杨军辉 许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17,共12页
地震相图中同类样本之间的强相关性和地震相类别的数目的确定是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的核心。为此,提出了一种相关阈值约束类别确定的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算法。首先,将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转化为二维图像,并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网络提取... 地震相图中同类样本之间的强相关性和地震相类别的数目的确定是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的核心。为此,提出了一种相关阈值约束类别确定的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算法。首先,将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转化为二维图像,并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网络提取图像的高层次非线性、判别和不变特征,可突出具有强隐蔽性的信息;然后,根据研究工区内不同类地震相对应叠前地震图像深度特征之间的互相关值确定地震相类别数目的阈值,保证获得的叠前地震相图中相同类中的样本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和基于判别阈值确定地震相类别的数目;最后,利用已有钻井信息标定获得的叠前地震相图,为地质专家推断沉积环境、储层平面展布等提供依据。理论模型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判别阈值确定叠前地震相的数量,确保了地震相图中类内样本的高度相关性,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实际数据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二叠系茅口组缝洞储层地震相预测的精度,为井位部署和未钻遇缝洞储层发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分析 无监督深度学习 模式识别 缝洞储层识别 叠前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管道脉冲远场涡流信号特征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伟 李焱骏 +1 位作者 师奕兵 罗清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0,共9页
脉冲远场涡流检测相较于常规远场涡流检测可提供更多的时频信息以用于被测管道分析,因此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在石油管道内检测技术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管道内脉冲远场涡流检测信号的时域信息,得出电压负峰值更适合作为实际检... 脉冲远场涡流检测相较于常规远场涡流检测可提供更多的时频信息以用于被测管道分析,因此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在石油管道内检测技术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管道内脉冲远场涡流检测信号的时域信息,得出电压负峰值更适合作为实际检测中缺陷分析的特征量,并且用基于脉冲远场涡流的检测仪器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验证。通过ANSYS模拟实际有缺陷管道内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并提取电压负峰值作为特征量,得出当发射线圈处于缺陷位置时,检测特征信号亦会产生变化,出现伪峰。通过设置双检测线圈达到消除发射线圈附近缺陷对电压负峰值的影响,在分析中发现双检测线圈由于不同位置对电压负峰值的影响可以通过零均值归一化的方法消除。零均值归一化方法在脉冲涡流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消除线圈位置对检测信号带来的影响,亦将检测信号映射到统一尺度。所提出的方法通过ANSYS仿真和实际管道实验得到验证,提高了脉冲远场涡流技术在管道检测中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远场涡流 伪峰 双接收线圈 零均值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数据声波NC-OFDM传输及噪声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东 师奕兵 +1 位作者 张伟 柳国振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6,共9页
随着随钻测井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维立体化地层数据的实时传输变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传统传输方式的低速率、高成本及非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的声波传输方式。首先,利用传输矩阵法对钻柱信道的幅频特性进行仿真,... 随着随钻测井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维立体化地层数据的实时传输变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传统传输方式的低速率、高成本及非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的声波传输方式。首先,利用传输矩阵法对钻柱信道的幅频特性进行仿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道估计算法以获取子信道的频率响应;然后,采用双加速度传感器阵列接收相移声波信号,通过接收信号的相关性可以有效的抑制上行传输中地面强噪声的干扰;最后设计了一套通信测试装置,对实验钻柱信道下系统传输性能进行验证。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 传输矩阵法 信道估计 噪声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接收线圈的管道局部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师奕兵 罗清旺 +2 位作者 王志刚 张伟 马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7-202,共6页
在管道内部,基于远场涡流技术的局部缺陷定量检测中,当发射线圈处于管道缺陷位置时,接收线圈检测的远场涡流信号中叠加了发射线圈处缺陷造成的伪峰信号,影响了接收线圈处管道缺陷定量分析的正确性.为了实现基于远场涡流检测中局部缺陷... 在管道内部,基于远场涡流技术的局部缺陷定量检测中,当发射线圈处于管道缺陷位置时,接收线圈检测的远场涡流信号中叠加了发射线圈处缺陷造成的伪峰信号,影响了接收线圈处管道缺陷定量分析的正确性.为了实现基于远场涡流检测中局部缺陷正确的定量分析,本文在远场区域设置与发射线圈同轴的多接收线圈以及周向传感器阵列.同轴接收线圈用来获取远场涡流检测信号中的伪峰信号,周向传感器阵列用来检测局部缺陷.该方法通过两个接收线圈获取具有差分特性的两个远场涡流检测信号,然后利用维纳去卷积滤波器实现伪峰信号的获取,同时滤除测试中的噪声;最后,在用于局部缺陷定量分析的涡流信号(由阵列传感器获取)中减去伪峰信号,达到检测管道局部缺陷的目的.该方法通过实验仪器得到验证,在管道局部缺陷的定量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涡流检测 局部缺陷检测 伪峰信号 维纳去卷积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喷推力器的驻波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博 余水淋 +1 位作者 康小录 赵青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8-536,共9页
为研究超声电喷推力器(UAET)驻波尺寸特性的相关变化规律,建立发射极液面的液体振动数值模型,并开展驻波尺寸测量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对比驻波间距的测量值与计算值发现,两者在变化趋势上可认为一致,且计算误差在6.55%以内。在此... 为研究超声电喷推力器(UAET)驻波尺寸特性的相关变化规律,建立发射极液面的液体振动数值模型,并开展驻波尺寸测量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对比驻波间距的测量值与计算值发现,两者在变化趋势上可认为一致,且计算误差在6.55%以内。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型对不同波源频率、振幅下的驻波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随波源频率升高,驻波间距、高度以及半径均下降,其影响机制在于频率主要对波纹形成时间产生影响;而振幅的升高对间距几乎不产生影响,仅会导致驻波高度和半径升高,其影响机制在于振幅对波纹形成应力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喷推力器 驻波间距 驻波高度 驻波半径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推力器羽流对S波段电磁波的衰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博 张敏 +1 位作者 余水淋 康小录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7,共9页
霍尔推力器羽流对S波段电磁波信号有衰减作用,这对星上推力器与天线的布置策略有重要影响。为研究S波段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建立几何光路算法,对电磁波在等离子体羽流媒质中的传输衰减进行数值描述,并以试验所测的信噪比数据来验证算法精... 霍尔推力器羽流对S波段电磁波信号有衰减作用,这对星上推力器与天线的布置策略有重要影响。为研究S波段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建立几何光路算法,对电磁波在等离子体羽流媒质中的传输衰减进行数值描述,并以试验所测的信噪比数据来验证算法精度。验证试验采用空间透射波法,在相同工况的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中,最大计算误差为26.1%,平均误差为7.3%;在趋势上,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84个在轨典型工况进行S波段电磁波信噪比衰减计算,结果显示:羽流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是影响衰减的主要因素,衰减最大区域出现在天线位置0.3~0.6 m、方向角15°~30°的区域,衰减值在-7^-4 dB之间。该结果可为霍尔推力器与天线在卫星的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羽流 几何光路 S波段 电磁波衰减 电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纹理特征的半监督地震相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蔡涵鹏 胡浩炀 +2 位作者 吴庆平 王军 李志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4-509,468,共7页
为了充分挖掘叠前地震数据中反映地震相类别的细微信息,充分利用钻井、地质等先验知识,提出基于叠前地震纹理属性的半监督地震相分析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叠前地震纹理属性,以突出地震反射信息中的微小空间、振幅随方位角/炮检距等的变... 为了充分挖掘叠前地震数据中反映地震相类别的细微信息,充分利用钻井、地质等先验知识,提出基于叠前地震纹理属性的半监督地震相分析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叠前地震纹理属性,以突出地震反射信息中的微小空间、振幅随方位角/炮检距等的变异性;然后采用自组织映射,对训练样本对进行训练;最后在钻井先验知识的约束下,对自组织映射输出层的神经元进行半监督聚类,得到神经元与地震相类别的映射关系。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证实该方法可提高地震相图的准确度及地震微相的识别能力,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地震相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分析 叠前纹理特征 半监督学习 自组织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磁性套管脉冲涡流检测的时域解析解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虎 师奕兵 +1 位作者 张伟 李焱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9-186,共8页
脉冲涡流检测因具有低功耗、响应频谱宽、对不同深度缺陷具有较高灵敏度等特点而愈发受到重视。然而当前多数套管检测研究均使用电流源作为激励,由于激发线圈存在自感,其在电流脉冲激励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将产生一个极大的反向瞬时感应... 脉冲涡流检测因具有低功耗、响应频谱宽、对不同深度缺陷具有较高灵敏度等特点而愈发受到重视。然而当前多数套管检测研究均使用电流源作为激励,由于激发线圈存在自感,其在电流脉冲激励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将产生一个极大的反向瞬时感应电压。因此在这类研究中,对电流源激励的功率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解决电流型脉冲激励的上述问题,给出一种电压型脉冲激励套管涡流检测方法并推导了其时域解析解。首先,分析了激发线圈自感及套管涡流对激励电流的影响。然后,使用了更为准确的脉冲激励函数进行解析计算,并通过磁场叠加推导了激励、涡流磁场在接收线圈中的时域感应电压解析解。实验表明,得出的解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电流、感应电压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和9.6%,提升了理论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检测 铁磁性套管 时域解析解 感应电压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铁磁管道中远场涡流的伪峰移除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虎 师奕兵 +1 位作者 张伟 李焱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7,共8页
在铁磁性管道的远场涡流检测中,由于涡流信号会从激发线圈和接收线圈处2次穿透管壁,所以同一缺陷必然影响2次远场涡流信号的传输,其在接收信号中分别体现为主峰和伪峰。主峰包含了管道缺陷的位置等信息,然而伪峰在管道的检测和评估中表... 在铁磁性管道的远场涡流检测中,由于涡流信号会从激发线圈和接收线圈处2次穿透管壁,所以同一缺陷必然影响2次远场涡流信号的传输,其在接收信号中分别体现为主峰和伪峰。主峰包含了管道缺陷的位置等信息,然而伪峰在管道的检测和评估中表现为对缺陷定位的干扰。为了排除伪峰对管道缺陷定位的干扰,给出了一种新的远场涡流伪峰移除方法,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器滤除缺陷信号的基线偏移,然后提出以径向基函数拟合主峰、伪峰的数学模型,并使用Nelder-Mead单纯型法求解该模型的参数以得到伪峰信号。仿真实验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伪峰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涡流检测 伪峰移除擞学形态学滤波器 径向基函数 Nelder-Mead单纯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检测线圈在石油拼接套管的远场涡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清旺 师奕兵 +2 位作者 王志刚 张伟 李焱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9-1145,共7页
在基于远场涡流的拼接套管检测中,拼接套管各管道分析的复杂性会因为远场涡流两次穿透套管壁的特性而增加.当发射线圈处于缺陷位置时,作者已提出基于双接收线圈的伪峰移除方法.当发射线圈处于正常管道位置时,伪峰移除方法并不能移除检... 在基于远场涡流的拼接套管检测中,拼接套管各管道分析的复杂性会因为远场涡流两次穿透套管壁的特性而增加.当发射线圈处于缺陷位置时,作者已提出基于双接收线圈的伪峰移除方法.当发射线圈处于正常管道位置时,伪峰移除方法并不能移除检测信号中发射线圈处管道的信息,所以本文提出弥补该不足点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去伪峰方法将检测信号中发射线圈附近的管道情况统一转化为无缺陷的情况;然后,采用维纳去卷积滤波器获取拼接套管上缺陷(接箍可视为缺陷)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缺陷位置反向定位拼接套管正常位置.最后,统一移除检测信号中发射线圈处管道的信息.该方法通过仪器测试科索#1井得到验证,有利于提高远场涡流在拼接套管检测分析中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接套管 远场涡流 双接收线圈 伪峰信号 维纳去卷积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在线字典学习估计时变子波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德辉 彭真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1-908,835,共8页
为了获得符合实际的混合相位子波,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字典学习的时变子波估计方法。将时变子波估计转化为在线字典学习问题,通过过完备字典的在线学习实现冗余字典的自适应更新。字典中的每个原子代表子波的一个分量,通过原子的线性组... 为了获得符合实际的混合相位子波,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字典学习的时变子波估计方法。将时变子波估计转化为在线字典学习问题,通过过完备字典的在线学习实现冗余字典的自适应更新。字典中的每个原子代表子波的一个分量,通过原子的线性组合实现对时变子波的有效逼近。在线字典学习可以灵活地利用训练数据,改进字典中的原子,提升字典的自适应特性。同时,根据地震数据的特点,对训练数据与稀疏表示的残差项进行滤波处理,改进了在线字典学习方法,降低了对噪声的敏感性。无噪声和含噪声合成数据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而且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实际子波估计结果以及Wiener滤波的反褶积剖面和频谱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果并未使噪声能量增强,但频带得到拓宽,从而为时变子波估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字典学习 稀疏表示 训练集 滤波 反褶积 时变子波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叠组稀疏广义全变分的地震信号随机噪声衰减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颖频 彭真明 +1 位作者 李美惠 喻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5,44,I0002,共14页
广义全变分方法能较有效去除地震信号随机噪声。本文将交叠组稀疏收敛技术引入广义全变分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广义全变分去噪方法。该方法更充分地挖掘并利用了图像一阶梯度和二阶梯度的结构稀疏的先验知识,从而获得比常规广义全变分更... 广义全变分方法能较有效去除地震信号随机噪声。本文将交叠组稀疏收敛技术引入广义全变分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广义全变分去噪方法。该方法更充分地挖掘并利用了图像一阶梯度和二阶梯度的结构稀疏的先验知识,从而获得比常规广义全变分更好的去噪效果。针对构建的改进模型,基于交替乘子迭代法框架,将多约束问题转化为去耦合的若干子问题,并引入傅里叶变换技术以提高算法运行效率。针对地震信号进行的各类全变分去噪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的去噪性能相比于常规广义全变分方法具有较大提升,尤其对重噪声污染像素点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全变分 交替乘子迭代法 交叠组稀疏 地震去噪 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杂谷脑流域典型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地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力濠 张明芳 +4 位作者 师嘉祺 蒋志魏 张晟 余恩旭 杨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2,共8页
通过野外测定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岷江杂谷脑流域4种典型天然林和3种人工林地被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地被物最大持水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天然针叶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高郁闭度人工针叶林>天然... 通过野外测定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岷江杂谷脑流域4种典型天然林和3种人工林地被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地被物最大持水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天然针叶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高郁闭度人工针叶林>天然落叶阔叶林>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人工天然针阔混交林>低郁闭度人工针叶林;不同森林植被类型0~20 cm土壤饱和持水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天然针叶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高郁闭度人工针叶林>低郁闭度人工针叶林>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天然落叶阔叶林;所有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远大于地被物层。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天然林地被物自然含水率和最大持水率分别约为人工林的1.26、1.24倍。在3种人工林中,低郁闭度人工针叶林除自然含水率外,其余地被物水文指标均低于其他2种人工林;中高郁闭度人工针叶林地被物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最高;人工天然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饱和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最高。鉴于土壤层是区域水源涵养主体,在人工造林时应采取以针叶树种为主,阔叶树种为辅的混交方式,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人工林林下植物的多度和丰富度以及地被物和土壤拦蓄降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人工林 水文效应 岷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