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视域下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被引量:28
1
作者 卢晶琦 邓春健 +3 位作者 师向群 孟庆元 胡云峰 陈李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59,共4页
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的支撑。按照"以研促学、知行融合、研赛相长"的构建思路,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探索"立地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在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激... 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的支撑。按照"以研促学、知行融合、研赛相长"的构建思路,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探索"立地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在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激励与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统筹和规划,经过3年多的建设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专业 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or滤波器的电泳电子纸图像滤波系统设计
2
作者 何文耀 刘林威 +3 位作者 黄圳煜 易子川 周国富 水玲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8,共5页
采集电泳电子纸(EPD)的边缘纹理、鬼影图像时,需避免外界光照条件的干扰,包括光源方向、明暗和色彩等.针对EPD显示画面采集过程中受到的光干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的图像滤波系统.对于受光干扰的单一灰阶图像,先通过Gabor滤... 采集电泳电子纸(EPD)的边缘纹理、鬼影图像时,需避免外界光照条件的干扰,包括光源方向、明暗和色彩等.针对EPD显示画面采集过程中受到的光干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的图像滤波系统.对于受光干扰的单一灰阶图像,先通过Gabor滤波器降低光照变化和噪声对图像的影响,再通过闭运算进行边缘补偿;对于受光干扰的彩色图像,先提取图像的R、G、B分量,分别对各分量进行Gabor滤波,最后将3组分量重新组合成彩色图像.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单一灰阶图像、彩色图像中对光干扰的消除率分别达到39.9%和39.7%.研究结果对降低采集EPD图像时的光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电子纸 GABOR滤波器 光干扰 彩色图像滤波 单一灰阶图像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衰落掩码自编码器的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系统用于水域航行安防事件识别
3
作者 于淼 何禹潼 +7 位作者 常天英 崔洪亮 党随虎 夏良平 刘黎明 易子川 潘新建 高庆国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2,共1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衰落掩码自编码器的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系统水域行船安防事件识别算法。结合衰落原理判断衰落位置,使用改进的衰落掩码策略让掩码自编码器模型学习到更多正确的信号特征,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事件识别。开展水域实验,采集行... 提出了一种基于衰落掩码自编码器的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系统水域行船安防事件识别算法。结合衰落原理判断衰落位置,使用改进的衰落掩码策略让掩码自编码器模型学习到更多正确的信号特征,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事件识别。开展水域实验,采集行船安防事件数据,将所提方法与掩码自编码器以及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衰落掩码自编码器的平均训练准确率为98.34%,比掩码自编码器的增加了4.9%;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3.01%,比掩码自编码器的增加了6.45%。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衰落掩码自编码器具有更高的训练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平均性能指标高出约4.88%~7.62%。结合衰落判别的衰落掩码自编码器模型在稳定性、训练效率和识别准确率方面更具优势,且具有更好的泛化性,适用于水域行船安防事件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 掩码自编码器 水域安防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N-Transformer结合对比学习的高光谱与LiDAR数据协同分类
4
作者 吴海滨 戴诗语 +2 位作者 王爱丽 岩堀祐之 于效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7-1100,共14页
针对高光谱图像(hyperspectral images,HSI)与LiDAR数据多模态分类任务中的跨模态信息表达和特征对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比学习CNN-Transformer高光谱和LiDAR数据协同分类网络(Contrastive Learning based CNNTransformer Network,CL... 针对高光谱图像(hyperspectral images,HSI)与LiDAR数据多模态分类任务中的跨模态信息表达和特征对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比学习CNN-Transformer高光谱和LiDAR数据协同分类网络(Contrastive Learning based CNNTransformer Network,CLCT-Net)。CLCT-Net通过由ConvNeXt V2 Block构成的共有特征提取模块,获得不同模态间的共性特征,解决异构传感器数据之间语义对齐的问题。构建了包含空间-通道分支和光谱上下文分支的双分支HSI编码器,以及结合频域自注意力机制的LiDAR编码器,以获取更丰富的特征表示。利用集成对比学习进行分类,进一步提升多模态数据协同分类的精度。在Houston 2013和Trento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高光谱图像和Li‐DAR数据分类模型,本文所提模型获得了更高的地物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2.01%和98.90%,实现了跨模态数据特征的深度挖掘和协同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激光雷达数据 TRANSFORMER 卷积神经网络 对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和光纤传感的隧道损伤监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常天英 陈星 +1 位作者 于淼 崔洪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7,共15页
对苏州四号线支线红庄站至蠡墅站段地铁进行隧道结构开展静力场和动力场有限元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和现场勘察结果,成功设计并布设了能够对隧道结构水平位移、裂缝、沉降、结构应力、结构表面应变、振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的光纤传... 对苏州四号线支线红庄站至蠡墅站段地铁进行隧道结构开展静力场和动力场有限元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和现场勘察结果,成功设计并布设了能够对隧道结构水平位移、裂缝、沉降、结构应力、结构表面应变、振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的光纤传感网络,实现了对隧道结构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然后利用光纤传感网络反过来验证有限元模型可靠性,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最后,结合两种技术,针对该地铁中三种主要断面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三种断面在隧道结构有损伤基础和无损伤基础的两种情况下,受到地铁列车振动荷载影响产生的混凝土结构损伤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损伤分布规律 有限元仿真 振动荷载 有限元模型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控制器结构单片机实验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建国 何惠龙 +2 位作者 刘根据 张正明 于效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和应用开发的需要,设计了一种采用多控制器结构的单片机实验系统。该系统由4个单片机实验分区以及公用串行外设区、外部通信接口区、串行总线、电源电路组成,可通过串行总线实现多个单片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和设备共享... 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和应用开发的需要,设计了一种采用多控制器结构的单片机实验系统。该系统由4个单片机实验分区以及公用串行外设区、外部通信接口区、串行总线、电源电路组成,可通过串行总线实现多个单片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和设备共享。实践证明,该实验系统能支持多个单片机同时工作,外设种类丰富,人机交互性好,通信能力强,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实验系统 多控制器 串行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洋水位监测的干涉式光纤水位传感系统 被引量:9
7
作者 庞铄 罗政纯 +5 位作者 王忠民 常天英 代广斌 于淼 吴崇坚 崔洪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74,共8页
为了实现海洋水位实时监测以进行有效的海啸预警,提出了一种全光纤干涉式水位传感系统.针对海洋水位变化范围大、变化速度快的特点,采用基于双准直器对准的改进式干涉结构和线性调频相位解调方法,以实现对海洋水位值的大量程、高精度、... 为了实现海洋水位实时监测以进行有效的海啸预警,提出了一种全光纤干涉式水位传感系统.针对海洋水位变化范围大、变化速度快的特点,采用基于双准直器对准的改进式干涉结构和线性调频相位解调方法,以实现对海洋水位值的大量程、高精度、快响应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水位传感系统的可测量程为0~109.14m,测量精度达±1cm,可实现0.01s的响应时间,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该系统对海洋水位监测、海啸预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海洋水位监测 水位传感系统 双准直器结构 线性调频相位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萍 曾葆青 +1 位作者 王亚雄 汪江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8,共13页
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光电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廉以及可用于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在透明导电薄膜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文章着眼于阐述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首先详细介绍了滴涂、浸渍、抽滤、迈... 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光电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廉以及可用于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在透明导电薄膜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文章着眼于阐述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首先详细介绍了滴涂、浸渍、抽滤、迈耶棒涂布、旋涂、喷印、印刷等7种制备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光电器件是应用透明导电薄膜的重要领域,文章还介绍了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和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中,银纳米线和铜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最受关注,其制备工艺日趋完善,有望率先在工业应用中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铜纳米线 透明导电薄膜 太阳能电池 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分段单步校正法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扫描仪上的实现
9
作者 罗颖 唐雪松 +5 位作者 杨健君 刘霖 刘文聪 孙文缎 尹志强 刘永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提出了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扫描仪非均匀校正的新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对CIS扫描仪彩色图像的非均匀校正,消除了CIS的颜色差异。采用多点分段单步法进行标定,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校正,并最终得到颜色均匀的彩色图像。对... 提出了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扫描仪非均匀校正的新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对CIS扫描仪彩色图像的非均匀校正,消除了CIS的颜色差异。采用多点分段单步法进行标定,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校正,并最终得到颜色均匀的彩色图像。对于分辨率高达1200dpi的CIS扫描仪,采集一次样板纸完成全部颜色空间的分段标定,图像传输的同时完成校正,校正过程仅耗时0.125μs。实际应用效果显示校正后R,G,B三个通道的像素误差控制在5个像素以内,相比校正前图像均匀性提升10倍左右,比传统两点法提升3倍左右,且明显改善图像颜色突变、暗淡以及随机条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扫描仪 实时校正 非均匀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网络的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耀鲁 于淼 +5 位作者 常天英 李姝凡 郑志丰 杨悦 王忠民 崔洪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61,共12页
针对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中传统人工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方法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波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因果空洞卷积结构充分分析光纤振动信号的时序因果性,通过残差块结构使模型更快收敛,以实现更高的识别... 针对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中传统人工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方法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波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因果空洞卷积结构充分分析光纤振动信号的时序因果性,通过残差块结构使模型更快收敛,以实现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手拍、脚踩、棒击三种信号识别时,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结构方法相比,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达99.85%;且训练耗时最少,低至96 s,测试耗时也仅为30 ms,满足应用实时性的要求。该模式识别方法既具有高准确率又具有高实时性,对于φ-OTDR系统在周界安防中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敏感 光时域反射系统 深度神经网络 因果空洞卷积 残差网络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穴阻挡中间层的加入对WOLEDs光谱稳定性的提高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新辉 杨健君 于军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5-1149,共5页
制备了多层结构合成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通过在发光层中加入一层空穴阻挡层TPBi来提高器件的光谱稳定性。当TPBi厚度为2.5 nm时,在电压由8 V升高到12 V的过程中,CIE色坐标的变化量为(0.031,0.006)。器件的电流效率为24.7 cd... 制备了多层结构合成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s),通过在发光层中加入一层空穴阻挡层TPBi来提高器件的光谱稳定性。当TPBi厚度为2.5 nm时,在电压由8 V升高到12 V的过程中,CIE色坐标的变化量为(0.031,0.006)。器件的电流效率为24.7 cd/A,外部量子效率最大为8.2%。相对于没有加入中间层的器件,8 V电压下的色坐标由(0.435,0.472)变为(0.333,0.439)。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光层中添加中间层可以改变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并提升光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EDs 空穴阻挡层 光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EMD-HHT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于淼 张耀鲁 +1 位作者 徐泽辰 何禹潼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0-211,共12页
实际应用中,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所测信号多为非平稳随机信号,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的关键是准确获取信号的幅值-时间-频率瞬时特征。现有的相关研究表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结合希尔伯特变换可获得所测信号中固有模态分量的瞬时能量和... 实际应用中,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所测信号多为非平稳随机信号,对其进行模式识别的关键是准确获取信号的幅值-时间-频率瞬时特征。现有的相关研究表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结合希尔伯特变换可获得所测信号中固有模态分量的瞬时能量和瞬时频率,但存在模态混叠问题,后续改进的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存在伪分量,重构误差大,互补经验模态分解CEEMD方法减小了重构误差的同时增加了运算量,无法保证特征提取与分类的效率与准确性。文中基于改进型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结合希尔伯特变换MEEMD-HHT方法实现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特征提取,引入的排列熵的评价机制优化了分解过程中随机噪声迭代次数,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使系统在处理时间、特征准确度等性能皆有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于单频振动信号平均特征提取准确率达99.2%;对于混频振动信号平均特征提取准确率达98.1%,相对于EMD和CEEMD分别提高15.6%和7%,算法平均耗时最短,为3.825 9 s,为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的信号特征提取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 MEEMD HILBERT变换 振动信号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相位模糊及解卷绕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淼 孙铭阳 +2 位作者 张耀鲁 何禹潼 郑志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1-228,共8页
对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相位模糊问题和解卷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系统中扰动引入的相位变化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相位解调过程中产生相位模糊的原因。实验采用压电陶瓷作为扰动源,通过数字相干解调方法进行了相位... 对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相位模糊问题和解卷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系统中扰动引入的相位变化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相位解调过程中产生相位模糊的原因。实验采用压电陶瓷作为扰动源,通过数字相干解调方法进行了相位解调。实验结果表明,相位模糊同时存在于每条相位解调曲线上和曲线之间,因此需要进行两次相位解卷绕消除相位模糊现象;同时,对实验中产生的相位错乱进行了分析,指出相位解卷绕阈值和扰动位置相位的剧烈变化导致了扰动位置相位解卷绕结果不准确,提出了采用相位差变化峰之后的临近位置处的相位变化来还原扰动。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正确还原扰动信号,能够对10 Hz~1.5 kHz范围内的扰动信号进行准确解调,可同时响应并解调光纤沿线多点扰动,且相位变化幅值与扰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 相位模糊 相位解卷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和时空混沌的图像加密方案 被引量:6
14
作者 温贺平 张崇富 张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7-783,共7页
对现有混沌图像加密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利用量子混沌映射和时空混沌系统的复杂特性,文章提出了一个新型图像加密方案。为提高抵御密码攻击的能力,该文所提方案采取了明文关联生成混沌密钥序列以及密文反馈扩散加密的安全机制。首先将量子... 对现有混沌图像加密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利用量子混沌映射和时空混沌系统的复杂特性,文章提出了一个新型图像加密方案。为提高抵御密码攻击的能力,该文所提方案采取了明文关联生成混沌密钥序列以及密文反馈扩散加密的安全机制。首先将量子Logistic混沌序列对明文图像进行正向密文反馈扩散加密;然后根据改进的耦合格子时空混沌系统生成的密钥序列对扩散图像进行双重置换;最后再次利用量子混沌序列对置换图像进行反向密文反馈扩散加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加密方案具有密钥空间大、对明文和密钥敏感及信息熵大等特性,能够抵御各种常见的密码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混沌 图像加密 耦合映像格子 混沌保密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均匀性柔性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胥靖 杨健君 +2 位作者 钟建 曾维 杨凯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对真空抽滤法进行了改进,制备出高均匀性且只存在极少量纳米银微粒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将纳米银线在同一片衬底上依次进行真空抽滤和压制并重复多次,然后对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的表面形貌以及透光率和方阻的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对真空抽滤法进行了改进,制备出高均匀性且只存在极少量纳米银微粒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将纳米银线在同一片衬底上依次进行真空抽滤和压制并重复多次,然后对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的表面形貌以及透光率和方阻的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三次压制制备出的导电薄膜的透光率约为82.7%,平均方阻为7.47Ω/s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纳米银线 纳米银粒子 真空抽滤 方阻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兵 刘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151,共12页
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柔性显示器、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传感器等产品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作为柔性光电器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其需求量只会不断增加。目前的光电子器件逐渐向大尺寸、轻薄、柔性、... 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柔性显示器、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传感器等产品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作为柔性光电器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其需求量只会不断增加。目前的光电子器件逐渐向大尺寸、轻薄、柔性、可拉伸、低成本等方面发展。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透明导电薄膜,但ITO制备工艺复杂,具有脆性,且铟是稀有金属,储量少,价格昂贵。因此,研制可替代ITO的高性能柔性透明导电薄膜越来越迫切。目前已有研究人员研制出多种可替代ITO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其中基于金属网格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是替代ITO的有力竞争者。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展示了极好的光电性能和机械灵活性。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独立改变金属网格的线宽和间距,从而在调节薄膜方阻和透光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权衡性。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可与ITO媲美的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多数研究者通过光刻技术制作出母版,再结合化学镀或电沉积技术进行导电薄膜制作。以光刻技术为基础制备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性能良好,但光刻工艺复杂而且设备昂贵。还有研究人员通过其他技术进行研究,如印刷增材制造技术、静电纺丝技术、光子烧结、模板法等,制备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性能良好。其中基于印刷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已经在触摸屏领域实现产业化,有望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具体讨论了金属网格透明导电薄膜的基本特性、光电性能、制造技术和器件应用,并点明了其制备方法的优劣性,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网格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太阳能电池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织构化衬底的石墨烯边缘场发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成桂霖 杨健君 +2 位作者 全盛 钟健 于军胜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石墨烯缘于优异的导电性和丰富的电子隧穿边缘,是场发射阴极的良好材料,而CVD法是低成本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但生长出来的石墨烯平行于衬底,形貌不利于场发射的进行。为解决单层石墨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激光表面织构技术提... 石墨烯缘于优异的导电性和丰富的电子隧穿边缘,是场发射阴极的良好材料,而CVD法是低成本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但生长出来的石墨烯平行于衬底,形貌不利于场发射的进行。为解决单层石墨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激光表面织构技术提高石墨烯场发射性能的方法。通过激光表面织构技术,烧蚀铜箔表面,制造具有一定织构的表面形貌。通过表面织构技术结合CVD法生长石墨烯,进行表征和场发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样品,织构化铜箔上生长的石墨烯场发射阴极的开启电场降低了11%,场增强因子提高了170%,说明场发射边缘的利用得到了提升,为提高石墨烯场发射性能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发射 石墨烯边缘 激光表面织构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干涉式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布放
18
作者 于淼 何禹潼 +4 位作者 杨悦 张崇富 吴崇坚 程立耀 孔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6-333,共8页
研制了基于光纤干涉技术的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并布放在海南省万宁市的国家海洋局乌场海洋环境监测站附近海域。研制的三分量光纤干涉地震计谐振频率大约250 Hz,灵敏度达到57 dB(0 dB代表1 rad/g),工作频率范围0.005~50 Hz,最小可探... 研制了基于光纤干涉技术的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并布放在海南省万宁市的国家海洋局乌场海洋环境监测站附近海域。研制的三分量光纤干涉地震计谐振频率大约250 Hz,灵敏度达到57 dB(0 dB代表1 rad/g),工作频率范围0.005~50 Hz,最小可探测振动加速度43.4 ng/√Hz;光纤干涉水位计测量精度达到±1 cm,测量范围0~110 m。系统自2017年10月完成布放,已经连续工作超过4年,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记录地震和实时水位数据。从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系统运行期间,东北亚地区发生里氏6.0级以上地震共计60余次,其中39次被系统成功监测,例如,给出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6.8级以上地震的详细测量结果。文中报告了与这项工作相关的规划、设计、制造、实验室测试、海上安装、观测、数据采集和分析。介绍了系统布放过程,描述了地震计和水位计的工作原理,给出并分析了典型的地震记录和同期的水位监测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干涉仪 光纤干涉水位计 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 三分量光纤干涉地震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低频响应性能优化
19
作者 于淼 孙铭阳 +3 位作者 何禹潼 张崇富 郑志丰 孔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251,共9页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以其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优势在分布式水听、压裂微地震检测、自然灾害预警等低频监测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文中对系统中脉冲斩波信号与频率调制信号时钟不同源的问题予以验证,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以其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优势在分布式水听、压裂微地震检测、自然灾害预警等低频监测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文中对系统中脉冲斩波信号与频率调制信号时钟不同源的问题予以验证,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双路同步时钟源驱动产生脉冲斩波信号和频率调制信号,降低每个脉冲重复周期中频率调制信号的随机低频相位噪声,提高探测脉冲光的相位稳定性;采用时钟同源和时钟非同源两种方式对典型的基于外差相干检测的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系统的声光调制器进行驱动,由信号发生器驱动缠有光纤的压电陶瓷,产生不同频段的扰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测试条件下,前者在低频段的信噪比、相位解调质量、频率响应方面均优于后者,最小响应频率为0.1 Hz,相对提高两个数量级,降低了系统中低频噪声干扰。该方法易于实现,可与现有的低频性能优化方法或结构兼容,进一步提高系统低频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 时钟同源控制 随机相位噪声抑制 低频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