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光偏转快调谐脉冲CO_2激光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其坤 俞航航 +4 位作者 陈飞 谢冀江 何洋 于德洋 张阔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5-361,共7页
采用双声光调制器光路快速偏转技术与自准直光栅法实现CO_2激光全波段快调谐同光路输出。首先对声光调制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声光调制器偏转角度约为4. 4°,与运用布拉格方程计算结果相符;且激光单次通过声光调制器移频量... 采用双声光调制器光路快速偏转技术与自准直光栅法实现CO_2激光全波段快调谐同光路输出。首先对声光调制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声光调制器偏转角度约为4. 4°,与运用布拉格方程计算结果相符;且激光单次通过声光调制器移频量为40. 68 MHz,与声光驱动器射频频率一致,将激光往返多次经声光调制器的移频量叠加。进而,开展基于声光调制器的CO_2激光快调谐实验研究,运用两个对称布置的同驱动频率声光调制器补偿声光移频,实现偏转光路振荡输出,运用光栅法在直线光路中实现激光全波段可调谐输出。最终,在声光调制器时序控制下,实现双波长激光快调谐同光路输出,选定激光波长的切换时间约为1 ms,脉宽小于300 ns,且双波长切换速度不受CO_2激光跃迁谱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器 快调谐 声光调制器 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光调Q 1.319μm Nd:YAG激光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海林 聂劲松 孙晓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
Nd:YAG激光器输出的1.319μm激光在众多领域有重要应用,但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连续或准连续输出。采取对腔镜镀高选择性膜及使用色散棱镜等措施抑制1.064μm波长振荡、输出1.319μm激光,分别在自由运转及电光调Q两种情况下作了Nd:YAG激... Nd:YAG激光器输出的1.319μm激光在众多领域有重要应用,但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连续或准连续输出。采取对腔镜镀高选择性膜及使用色散棱镜等措施抑制1.064μm波长振荡、输出1.319μm激光,分别在自由运转及电光调Q两种情况下作了Nd:YAG激光器输出1.319μm波长的实验,得到调Q输出脉冲最大能量56mJ,脉宽36ns,斜效率0.2%,激光发散角2.5mrad,输出能量不稳定度约4%,使用KTP倍频晶体得到660nm红光输出。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实现电光调Q1.319μm脉冲激光及其倍频光输出切实可行,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9μm ND:YAG 脉冲激光 电光调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F激光和脉冲CO_2激光损伤K9玻璃的实验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玺 方晓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103,共5页
对KrF准分子激光辐照K9玻璃进行了损伤实验,并与脉冲CO_2激光损伤K9玻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紫外和远红外两种激光系统对同种光学材料的损伤特性。实验结果结果表明,KrF准分子激光和脉冲CO_2激光对K9玻璃的损伤形貌基本相同,损伤主要... 对KrF准分子激光辐照K9玻璃进行了损伤实验,并与脉冲CO_2激光损伤K9玻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紫外和远红外两种激光系统对同种光学材料的损伤特性。实验结果结果表明,KrF准分子激光和脉冲CO_2激光对K9玻璃的损伤形貌基本相同,损伤主要是热力耦合损伤机制,但是两者在损伤阈值和损伤时间等方面仍有很大差别。与脉冲CO_2激光相比,K9玻璃的KrF准分子激光损伤阈值更低,并且损伤持续时间更短。通过两类激光在波长和光子能量上的巨大差异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该研究结果对准分子激光在空间工程应用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激光损伤 损伤形貌 K9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状态激光对可见光CCD的损伤实验 被引量:8
4
作者 郝向南 李化 +2 位作者 聂劲松 卞进田 雷鹏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118,共6页
分别用连续激光、40kHz和5kHz重频激光对可见光CCD进行损伤实验,发现了相似的损伤现象,即点损伤、线状损伤和完全损伤,并分别测量了各个损伤状态下的驱动电极与衬底间的阻抗变化;分别对三组实验中损伤的CCD芯片进行电镜扫描,微观分析各... 分别用连续激光、40kHz和5kHz重频激光对可见光CCD进行损伤实验,发现了相似的损伤现象,即点损伤、线状损伤和完全损伤,并分别测量了各个损伤状态下的驱动电极与衬底间的阻抗变化;分别对三组实验中损伤的CCD芯片进行电镜扫描,微观分析各个损伤位置处的损伤形貌,详细解释了出现三种损伤现象的原因,并比较了三种工作状态激光的不同作用机理。得到的结论是:点损伤现象与CCD表层的损伤有关,线损伤现象与漏光和电极间短路有关、完全损伤现象与绝缘层的损伤有关;连续激光作用的过程以热熔融为主、40kHz重频激光作用的过程以汽化烧蚀为主、5kHz重频激光作用的过程包括汽化烧蚀、强汽化"冲刷"以及反冲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激光 高重频激光 可见光CCD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大气传输热晕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中涛 孙晓泉 邹继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由于大气通道上介质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改变了大气折射率,形成自散焦负透镜,从而产生热晕。热晕使激光发生畸变,限制了激光能量在大气中的有效传输。以准直高斯光束为例,模拟单脉冲和序列脉冲激光大气传输,对均匀风场和无风两种情况下激... 由于大气通道上介质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改变了大气折射率,形成自散焦负透镜,从而产生热晕。热晕使激光发生畸变,限制了激光能量在大气中的有效传输。以准直高斯光束为例,模拟单脉冲和序列脉冲激光大气传输,对均匀风场和无风两种情况下激光在不同靶程光束截面的光强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长脉冲比短脉冲受到非线性热晕效应影响大;序列脉冲存在一个最优化脉冲间隔,使上靶光强存在20%~30%的涨幅。最后,在没有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对畸变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提出了采用脉冲间隔适当的序列短脉冲传输来提高激光传输能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传输 热晕 脉冲序列 高斯光束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引信光电转换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忠伟 张玉钧 沈超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6-329,共4页
为了应对脉冲激光引信回波信号弱、脉宽窄的特性,获得目标尽量多的不失真信息,对光电探测器的特性和放大电路的带宽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套实用的光电转换系统,包括PIN探测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和主放大电路。经过TINA和MULTISIM软件模拟... 为了应对脉冲激光引信回波信号弱、脉宽窄的特性,获得目标尽量多的不失真信息,对光电探测器的特性和放大电路的带宽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套实用的光电转换系统,包括PIN探测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和主放大电路。经过TINA和MULTISIM软件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设计的光电转换系统的带宽为61.089MHz,增益为72.14dB。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脉宽为十几纳秒的回波脉冲信号进行了很好的低噪声、不失真放大,满足了设计要求,回波信号经光电转换系统后输出的信号与应用需要相匹配,为激光引信的后续信号处理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激光引信 光电转换系统 前置放大电路 主放大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光调Q CO_2激光器波长调谐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其坤 陈飞 +4 位作者 石宁宁 李殿军 谢冀江 何洋 郭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7,共5页
采用旋转光栅法实现了声光调Q CO_2激光器可调谐脉冲激光输出。理论分析了CO_2激光波长调谐特性,发现调节各支谱线腔内损耗是实现激光波长调谐的有效方法。进而理论计算了特定设计波长闪耀光栅的衍射效率与激光波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光... 采用旋转光栅法实现了声光调Q CO_2激光器可调谐脉冲激光输出。理论分析了CO_2激光波长调谐特性,发现调节各支谱线腔内损耗是实现激光波长调谐的有效方法。进而理论计算了特定设计波长闪耀光栅的衍射效率与激光波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光栅调谐的激光谱线自准直角与光栅闪耀角一致时具有最高的衍射效率。采用闪耀角分别为31.97°(闪耀波长10.59μm)和28.71°(闪耀波长9.60μm)的光栅实验研究了声光调Q CO_2激光器波长调谐特性,分别获得了65条和75条激光谱线。实验结果显示:光栅设计闪耀波长处于弱激光增益分支时可获得更多条激光谱线,该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在脉冲重复频率为1 k Hz时,获得10.59μm激光脉冲宽度为160 ns,平均功率4.2 W,脉冲峰值功率26.25 k W,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器 波长调谐 闪耀光栅 声光调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脉冲激光对硅基探测器的热作用模型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郝向南 聂劲松 +1 位作者 李化 卞进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5-288,共4页
从傅里叶模型和非傅里叶模型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分别分析了10,1.0,0.1,0.01ns这4种脉宽的脉冲激光作用于硅材料时两种传热模型温度曲线的相对变化;讨论了热弛豫时间对非傅里叶模型数值结果的影响。结... 从傅里叶模型和非傅里叶模型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分别分析了10,1.0,0.1,0.01ns这4种脉宽的脉冲激光作用于硅材料时两种传热模型温度曲线的相对变化;讨论了热弛豫时间对非傅里叶模型数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宽小于或等于100ps的激光作用于硅材料时,表层温度上升缓慢,会发生载流子效应,非傅里叶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这种现象;对于一般材料,载流子效应发生的条件是脉宽小于或等于材料热弛豫时间,此时应当用非傅里叶模型描述加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脉冲激光 有限差分法 非傅里叶模型法 载流子效应 材料热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诱发硅PIN光电二极管饱和特性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豆贤安 孙晓泉 汪作来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1-676,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脉冲能量的飞秒激光诱发硅PIN光电二极管瞬态响应信号的特性。发现探测器响应瞬态响应信号相继出现了三个明显的相位,深入讨论了飞秒激光诱发的高注入载流子在瞬态响应信号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注入载流子... 实验研究了不同脉冲能量的飞秒激光诱发硅PIN光电二极管瞬态响应信号的特性。发现探测器响应瞬态响应信号相继出现了三个明显的相位,深入讨论了飞秒激光诱发的高注入载流子在瞬态响应信号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注入载流子产生的空间电荷屏蔽效应是导致瞬态响应信号呈现三个相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瞬态响应信号的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载流子双极扩散的速度。增加飞秒激光的脉冲能量会进一步延长探测器瞬态响应信号的持续时间。因此,飞秒激光会削弱探测器的工作性能,尤其是在高速信号探测中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光学 飞秒激光 光电子学 硅PIN光电二极管 瞬态响应 空间电荷屏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CO2激光对K9玻璃损伤机理的仿真计算与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玺 李化 聂劲松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8-81,共4页
ANSYS是计算机辅助工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脉冲CO2激光损伤K9玻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脉冲激光的加载、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基于ANSYS仿真脉冲CO2激光损伤K9玻璃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ANSYS是计算机辅助工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脉冲CO2激光损伤K9玻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脉冲激光的加载、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基于ANSYS仿真脉冲CO2激光损伤K9玻璃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建立了脉冲CO2激光损伤K9玻璃的有限元模型,对K9玻璃受到脉冲CO2激光辐照时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激光能量较小情况下K9玻璃的损伤为热应力损伤,损伤主要由环向拉伸应力所控制,存在体损伤和面损伤两种形式,激光脉宽和光斑半径对损伤效果有较大影响,脉宽越小,产生的热应力越大,损伤效果越好;激光光斑半径越大,产生的热应力越小,损伤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脉冲CO2激光 仿真计算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光电成像系统猫眼回波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雷鹏 孙可 +3 位作者 张玉发 李峰 聂劲松 孙晓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3,共7页
以惠更斯-菲涅尔衍射公式为基础,推导了猫眼系统的回波光场,并以二维光栅作为凝视光电成像系统的焦平面器件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分析了光阑孔径对回波图像与焦平面器件调制之间相关性及空间截止频率对猫眼回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以惠更斯-菲涅尔衍射公式为基础,推导了猫眼系统的回波光场,并以二维光栅作为凝视光电成像系统的焦平面器件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分析了光阑孔径对回波图像与焦平面器件调制之间相关性及空间截止频率对猫眼回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阑孔径的减小,回波图像信息减少,与焦平面上光斑的相关性降低;随着光阑孔径的增大,光栅干涉形成的次级光斑逐渐出现在回波图像中,回波图像也由于各级光斑的干涉变得复杂,对应的空间频谱变化反映了各级光斑的交叠情况.该研究对利用回波特征用于凝视光电成像侦察设备实施激光主动探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猫眼回波 波动光学 二维光栅 光阑孔径 空间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中红外与1.06μm和1.54μm激光兼容隐身光子晶体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继魁 时家明 +3 位作者 苗雷 王启超 赵大鹏 曾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0-1134,共5页
为实现飞行器高温部分的红外与激光兼容伪装,设计了一种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近中红外与1.06μm和1.54μm激光兼容隐身材料。基于薄膜的传输矩阵法和异质结构理论,拓展了光子晶体的禁带宽度,使之覆盖近中红外波段;随后,利用掺杂原理,在光... 为实现飞行器高温部分的红外与激光兼容伪装,设计了一种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近中红外与1.06μm和1.54μm激光兼容隐身材料。基于薄膜的传输矩阵法和异质结构理论,拓展了光子晶体的禁带宽度,使之覆盖近中红外波段;随后,利用掺杂原理,在光子晶体周期结构中引入了两种缺陷。结果显示,在1~5μm的带隙中出现了波长分别为1.06μm和1.54μm的缺陷模,反射率分别为1.21%和1.79%,这种具有"光谱挖空"特性的光子晶体可以实现近中红外与1.06μm和1.54μm激光兼容隐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近中红外 激光 兼容伪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重频激光干扰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朱陈成 聂劲松 童忠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在对抗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中,高重频激光干扰是一种有效的激光有源干扰技术。从高重频激光干扰的原理出发,通过对干扰重复频率与干扰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提出高重频激光干扰工作模式的概念,将其分为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 在对抗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中,高重频激光干扰是一种有效的激光有源干扰技术。从高重频激光干扰的原理出发,通过对干扰重复频率与干扰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提出高重频激光干扰工作模式的概念,将其分为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扰两种工作模式,理清了以往对高重频激光干扰的认识,探讨了各种干扰模式的作用机理和工作特征,并对其工程实践的可行性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不同干扰重频范围对应不同干扰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扰 高重频 压制式 欺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窗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联合时频成像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旭光 郝士琦 +1 位作者 冷蛟锋 蔡晓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5-580,共6页
传统距离-多普勒算法中观测期间多普勒频率为常量的假设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中不再成立.根据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回波信号模型,推导计算了振动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回波相位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引入振动频率不超过500Hz、振幅不超过0.2mm... 传统距离-多普勒算法中观测期间多普勒频率为常量的假设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中不再成立.根据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回波信号模型,推导计算了振动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回波相位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引入振动频率不超过500Hz、振幅不超过0.2mm的机载平台微振动参量,结果表明载机微振动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的方位分辨率影响很大,而对距离分辨率影响不大.采用时频分析成像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距离-多普勒算法对时变信号处理的局限性.分析比较Wigner-Ville分布、伪WWigner-Ville分布和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作为核函数的时频成像结果,均无法兼顾成像分辨率和成像效率.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窗的联合时频成像方法,根据变异系数和变异阈值的比较自适应地调整子区域窗口大小,从而达到成像分辨率和算法效率的平衡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对成像分辨率影响不大,成像时间减少近69.87%,适用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对成像高分辨率和成像效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激光成像 自适应窗 时频分析 振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放化学物质耗空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勇 时家明 袁忠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电离层作为电波传播的主要通道和载体,影响着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因此人工电离层扰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电离层中释放具有较强电子亲和力的化学物质可以耗空电离层F区的电子密度,是人工电离层扰动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CO_2和SF_6... 电离层作为电波传播的主要通道和载体,影响着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因此人工电离层扰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电离层中释放具有较强电子亲和力的化学物质可以耗空电离层F区的电子密度,是人工电离层扰动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CO_2和SF_6气体在电离层中的扩散和离子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理论计算了在我国北京地区上空释放这两种气体后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在电离层高度上释放100 kg的CO_2或SF_6气体后,电离层电子密度迅速减少,释放点周围局部区域的电子密度被耗空,能够形成一定尺度的电离层空洞,上述现象能够维持数小时之久;(2)与CO_2气体相比,SF_6气体具有扩散慢且化学反应快的优点,对电离层的影响较大,具有更好的电离层扰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释放 电离层扰动 电离层空洞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2nm和355nm瑞利激光雷达观测中层大气的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潘 张天舒 +3 位作者 刘建国 刘洋 董云升 范广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9-25,共7页
分别采用532 nm和355 nm瑞利散射激光雷达对合肥地区25~40 km高度大气密度、压力和温度垂直分布进行了探测。532 nm瑞利激光雷达系统采用532 nm波长Nd:YAG激光器及400 mm口径卡塞格林型望远镜。355 nm瑞利激光雷达系统在532 nm瑞利激... 分别采用532 nm和355 nm瑞利散射激光雷达对合肥地区25~40 km高度大气密度、压力和温度垂直分布进行了探测。532 nm瑞利激光雷达系统采用532 nm波长Nd:YAG激光器及400 mm口径卡塞格林型望远镜。355 nm瑞利激光雷达系统在532 nm瑞利激光雷达系统上进行改进,采用355 nm波长Nd:YAG激光器及4只400 mm口径卡塞格林型望远镜。通过实验对比得出,355 nm激光雷达系统信噪比高于532 nm激光雷达系统约6倍。355 nm激光雷达系统大气密度及压力探测值与当日气球探空数据比值波动小于532 nm激光雷达系统。355 nm激光雷达系统探测大气温度与当日气球探空数据偏差均值约为-2.14 K,最大温度偏差约为6 K,532 nm激光雷达系统探测大气温度与当日气球探空数据偏差均值约为-6.98 K,最大温度偏差约为9 K。两台激光雷达对比实验说明,改进的355 nm激光雷达系统对中层大气密度、压力和温度探测精度要高于532 nm激光雷达系统,改进的355 nm激光雷达系统探测性能优于532 nm激光雷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散射 激光雷达 大气密度 大气压力 大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蔽目标激光雷达回波波形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涛 胡以华 +1 位作者 赵楠翔 蒲晓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探索利用激光雷达探测遮蔽目标,研究了遮蔽目标对激光雷达回波波形的影响,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遮蔽目标激光雷达回波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到了脉宽展宽、光谱反射率、退偏振等因素对回波波形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取得了对遮蔽... 为了探索利用激光雷达探测遮蔽目标,研究了遮蔽目标对激光雷达回波波形的影响,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遮蔽目标激光雷达回波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到了脉宽展宽、光谱反射率、退偏振等因素对回波波形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取得了对遮蔽目标激光雷达回波波形的仿真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目标的反射率和退偏度对回波波形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为今后研究利用回波波形探测遮蔽目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波形仿真 建模 遮蔽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等离子体对6GHz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洋 程立 +3 位作者 汪家春 王启超 袁忠才 时家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2-1298,共7页
为研究发光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性能,建立了一维条件下等离子体与高功率微波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并采用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微波透射效果,分析了发光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性能。随后,实验研究了双层柱状等离子体阵... 为研究发光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性能,建立了一维条件下等离子体与高功率微波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并采用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微波透射效果,分析了发光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性能。随后,实验研究了双层柱状等离子体阵列对6 GHz高功率微波脉冲的透射效果,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说明高功率微波的入射使等离子体产生了非线性效应。实验结果还表明,TE极化时的防护效果要优于TM极化时的防护效果;等离子体击穿场强阈值随电场作用空间的增大而减小;TE极化时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屏蔽效能最高可达13 d B,且随入射功率的增大而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GHz高功率微波 发光等离子体 防护 仿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打孔硅的孔洞形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志明 王玺 聂劲松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30,共8页
在飞秒激光打孔硅材料过程中,为了得到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激光烧蚀形成的孔洞对后续激光能量在孔内分布的影响,建立单脉冲等离子体阈值理论模型及设计连续飞秒激光烧蚀硅材料实验.理论计算得到的损伤阈值为0.21J/cm2,符合实验模型测得... 在飞秒激光打孔硅材料过程中,为了得到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激光烧蚀形成的孔洞对后续激光能量在孔内分布的影响,建立单脉冲等离子体阈值理论模型及设计连续飞秒激光烧蚀硅材料实验.理论计算得到的损伤阈值为0.21J/cm2,符合实验模型测得的阈值0.20~0.25J/cm2.当载流子密度达到临界值Ncr,等离子体的激发会导致表面反射率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入射激光通量从0.5J/cm2增大到3.0J/cm2,烧蚀深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约1.1μm,同时脉宽从150fs减小到50fs,烧蚀结构类似于椭圆形烧蚀轮廓.后续激光脉冲辐照在已形成的孔洞上时,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控制光束与孔壁的夹角从79℃到49℃,激光能量越接近孔底中心,越易引发该范围内的等离子体激发;且在不同偏振态光束辐照下,孔底的能量分布不同会造成相应特殊的烧蚀形貌.增大激光通量和减小脉冲宽度获得理想的初始孔洞结构,可使后续脉冲能量集中孔底中心区域,打孔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非热效应 双温方程 等离子体 烧蚀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角度对远红外与激光兼容伪装光子晶体薄膜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超 时家明 +5 位作者 赵大鹏 汪家春 陈宗胜 林志丹 王正虬 肖桂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5-638,共4页
利用薄膜光学理论中的特征矩阵法计算了所设计的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光谱,利用镀膜法制备了光子晶体薄膜。同时进行了样品光谱曲线的测试,并对其在远红外波段的发射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光子晶体在10.6μm激光波长处的反射... 利用薄膜光学理论中的特征矩阵法计算了所设计的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光谱,利用镀膜法制备了光子晶体薄膜。同时进行了样品光谱曲线的测试,并对其在远红外波段的发射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光子晶体在10.6μm激光波长处的反射率较低,并且在除缺陷处的远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较高,因此,可以实现远红外与10.6μm激光兼容。但当入射角度的增加时,激光波长处的反射率有所上升,并向短波方向偏移;在除激光波长处的远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也降低较多。因此,入射角度的增加对光子晶体兼容效果的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基底 兼容伪装 入射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