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交联度LLDPE用于XLPE绝缘的机械及直流电气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银格 曹亮 +3 位作者 刘相辰 刘泳斌 高景晖 钟力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了降低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的电导率,并提升电导率及直流击穿场强的温度稳定性,同时改善绝缘的高温力学性能,文中引入低交联度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作为直流电缆绝缘材料。文中对比添加不同含量过氧... 为了降低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的电导率,并提升电导率及直流击穿场强的温度稳定性,同时改善绝缘的高温力学性能,文中引入低交联度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作为直流电缆绝缘材料。文中对比添加不同含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的LL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通过热延伸、动态热机械测试及拉伸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并测试直流电导率和直流击穿场强。结果表明,DCP质量分数为0.7%~2.0%范围内,交联LLDPE具有更低的热延伸率,DCP质量分数为0.7%即可满足高压直流电缆对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热延伸率的要求。由此结果,结合减少副产物的目的,选出DCP质量分数为0.7%的LLDPE作为传统XLPE(DCP质量分数为2.0%的LDPE)的对比及替代绝缘材料。动态热机械测试(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及拉伸试验验证了DCP质量分数为0.7%的LLDPE比传统XLPE拥有更高的杨氏模量及断裂伸长率;电导率及直流击穿实验表明前者在30~90℃拥有更低的电导率及更优的电导率和直流击穿场强的温度稳定性。由于实际电缆中的交联副产物难以脱尽且分布不均,严重影响电缆长期安全运行,可考虑将DCP质量分数为0.7%的低交联度LLDPE用作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从而在满足高温机械性能的同时降低直流电导率并增强电导率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交联度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热延伸 交联密度 动态热机械测试(DMA)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绕组振动及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张凡 汲胜昌 +3 位作者 师愉航 陆伟锋 黎大健 陈梁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90-2798,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变压器绕组径向振动机理、绕组振动在油中的传播特性及规律,该文建立了基于欧拉梁的绕组径向振动及油中振动的传播模型,利用激光测振仪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试验研究了绕组径向振动、压板轴向振动特性,定义了功率传播比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变压器绕组径向振动机理、绕组振动在油中的传播特性及规律,该文建立了基于欧拉梁的绕组径向振动及油中振动的传播模型,利用激光测振仪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试验研究了绕组径向振动、压板轴向振动特性,定义了功率传播比研究了不同电流下绕组振动的传递规律。对单相10kV电力变压器的研究结果表明,绕组的径向振动与压板轴向振动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两者对于振动的传播均有重要的作用;振动在油中传播过程中会因传播距离以及与油箱壁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弱对于油箱表面振动的影响,因此油箱表面振动主要受其相邻区域的绕组振动影响;轻载条件下,油箱表面的绕组振动主要来自于固体传播,而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由变压器油传播而来的绕组振动功率增加;选择油箱表面靠近绕组振动强烈的区域进行振动监测可以获得较高的信噪比。研究结论可为基于振动分析法的变压器绕组机械状态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绕组径向振动 传播特性 振动功率传播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PE电缆绝缘老化临界时间现象及其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卫 李华春 +3 位作者 及洪泉 周士贻 高建 李建英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4,259,共8页
为深入探究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XLPE)电缆绝缘的老化特性,评判XLPE电缆绝缘的老化程度,文中对110 kV XLPE电缆绝缘在135℃进行加速老化实验,采用拉伸试验表征XLPE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规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X... 为深入探究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XLPE)电缆绝缘的老化特性,评判XLPE电缆绝缘的老化程度,文中对110 kV XLPE电缆绝缘在135℃进行加速老化实验,采用拉伸试验表征XLPE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规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XLPE中羰基浓度与抗氧剂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LPE电缆绝缘老化存在临界时间现象,即随着老化时间的增长,XLPE断裂伸长率由缓慢下降转变为快速下降,羰基浓度由缓慢增大转变为快速增大,临界时间均为2 016 h;而抗氧剂含量则随老化时间逐渐下降,不存在拐点。基于链式自由基理论,建立考虑抗氧剂反应过程的XLPE热老化动力学模型,进一步仿真计算XLPE电缆绝缘热老化过程中抗氧剂含量和羰基浓度的变化过程,仿真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剂含量可用于表征XLPE电缆绝缘的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XLPE) 热老化 伸长率 临界时间 抗氧剂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下考虑修复不确定性和V2G的弹性城市电网动态供电恢复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宇峥 章德 +4 位作者 杨祺铭 李更丰 李明昊 徐铭乾 邹文秋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快速可行的灾后恢复是弹性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提出一种弹性导向的考虑修复不确定性和V2G(vehicle to grid,V2G)的城市电力系统动态供电恢复方法,灾后短期内应用V2G站中的有限电动汽车资源为城市电网提供电能支撑,同时派遣抢修队对故... 快速可行的灾后恢复是弹性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提出一种弹性导向的考虑修复不确定性和V2G(vehicle to grid,V2G)的城市电力系统动态供电恢复方法,灾后短期内应用V2G站中的有限电动汽车资源为城市电网提供电能支撑,同时派遣抢修队对故障线路进行抢修作业,实现系统快速恢复。对V2G和电动汽车灾前、灾后行为进行建模,通过灾前自由调度统计各V2G站附近的电动汽车数量,按照响应意愿比例得到灾后阶段各V2G站反向输电功率;对包含行驶行为和修复行为的动态修复行为进行建模,采用滚动时域优化方法决策修复的先后顺序,得到抢修队最优动态修复方案。最后,设计多组算例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支撑灾后城市电力系统快速恢复,提高系统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电网 动态恢复 抢修队 V2G 电动汽车 滚动时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电弧等离子体微观特性计算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5
作者 荣命哲 仲林林 +4 位作者 王小华 高青青 付钰伟 刘洋 刘定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4-65,共12页
以SF_6、CO_2、C_3F_8、C_5F_(10)O等气体为主要介质,介绍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电弧等离子体微观特性计算的研究进展。平衡态等离子体的微观特性研究,以粒子组分、统计热力学参数、输运系数以及混合扩散系数等物性参数... 以SF_6、CO_2、C_3F_8、C_5F_(10)O等气体为主要介质,介绍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电弧等离子体微观特性计算的研究进展。平衡态等离子体的微观特性研究,以粒子组分、统计热力学参数、输运系数以及混合扩散系数等物性参数计算为主。而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的微观特性研究是在量子化学计算理论的支持下,以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速率研究为基础,通过建立双温化学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粒子浓度的时间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等离子体 平衡态 非平衡态 物性参数 双温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混合式配电变压器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大伟 梁得亮 +2 位作者 高亚晨 张明康 张立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96-703,722,共9页
混合配电变压器(HDT)具有丰富的电压、电流调控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HDT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将模糊控制(FLC)引入到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器中。通过选取适当的隶属度函数,构建相应的专家数据库,利用重心法解模糊,提出一种基于FLC的HDT直... 混合配电变压器(HDT)具有丰富的电压、电流调控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HDT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将模糊控制(FLC)引入到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器中。通过选取适当的隶属度函数,构建相应的专家数据库,利用重心法解模糊,提出一种基于FLC的HDT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系统的暂态性能。在Matlab/Simulink中针对上电阶段、电网电压波动以及负载功率突变时的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FLC控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配电变压器 直流母线 模糊控制 暂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电池储能系统在光氢耦合微电网中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芷睿 宋政湘 +2 位作者 王建华 王贤 张国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9,共6页
液态金属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与氢储能共同构成的综合储能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微电网的需求。首先为该综合储能系统设计了一套以经济性最优为原则的调度方案,使两种储能装置协调配合,共同平抑并网光伏电能的功率波动。其次,仿真计算该... 液态金属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与氢储能共同构成的综合储能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微电网的需求。首先为该综合储能系统设计了一套以经济性最优为原则的调度方案,使两种储能装置协调配合,共同平抑并网光伏电能的功率波动。其次,仿真计算该调度方案下的液态金属电池配置成本、微电网年利润、电池预期使用寿命、电池容量不足的天数等指标,并利用这4项指标构建液态金属电池储能系统性能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光氢耦合微电网为例,利用上述模型对不同容量液态金属电池的性能进行评价,得出了电池的最优配置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电池 氢储能 调度方案 储能容量优化 微电网(微网)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模式的综合能源系统备用配置与校核模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春晓 严超 +1 位作者 别朝红 李更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2-534,共13页
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cycle gas turbine,CCGT)的电–气耦合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一种主要的配置形式。CCGT运行灵活,可以追踪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的波动,为综合能源系统提供备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CCGT的备用配置开展研究。建... 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cycle gas turbine,CCGT)的电–气耦合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一种主要的配置形式。CCGT运行灵活,可以追踪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的波动,为综合能源系统提供备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CCGT的备用配置开展研究。建立考虑CCGT运行模式的综合能源系统备用配置模型,实现备用市场条件下备用的精确有效配置,解决传统模型无法考虑CCGT运行模式导致备用配置过于乐观的问题。提出基于天然气最小切负荷的综合能源系统备用校核模型,通过校核保证CCGT备用在实际运行需要变为出力时,天然气系统留有足够裕度满足容量备用的出力要求。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考虑CCGT的运行模式,克服了传统线性模型高估CCGT的爬坡能力导致系统实际备用不足的问题,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含CCGT的综合能源系统备用校核确保实际运行时CCGT容量备用的充足供气,保证CCGT备用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综合能源系统 备用优化配置 备用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_(∞)闭环控制器的混合式配电变压器 被引量:4
9
作者 高亚晨 梁得亮 +2 位作者 李大伟 周堃 柳轶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88-695,共8页
为提升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应对电网中发生的电压暂升/暂降以及频率波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电能质量,建立dq0坐标系下的HDT数学模型,推导基于H_(∞)闭环的前馈/反馈(FF/FB)控制器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利用多变量调节理论和卡尔曼滤波... 为提升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应对电网中发生的电压暂升/暂降以及频率波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电能质量,建立dq0坐标系下的HDT数学模型,推导基于H_(∞)闭环的前馈/反馈(FF/FB)控制器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利用多变量调节理论和卡尔曼滤波器建立基于H_(∞)闭环控制理论的控制器模型,建立基于该控制器的三相HDT拓扑结构并进行原理分析,实现利用HDT解决电压暂升/暂降、谐波电流补偿、平衡负载电压、校正功率因数的功能。通过该HDT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零稳态误差和更优的鲁棒性,进一步提高HDT提升负载侧电能质量的能力。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配电变压器 电压暂升/暂降 频率波动 H_(∞)闭环控制器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252kV GIL间隙及沿面放电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忠波 陈楠 +2 位作者 李志闯 李强 丁卫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55-3062,共8页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有望在高电压等级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中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被广泛研究。在高电压等级下,操作冲击电压下的介质绝缘特性成为绝缘配合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作为有望在高电压等级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中替代SF_(6)的环保绝缘气体被广泛研究。在高电压等级下,操作冲击电压下的介质绝缘特性成为绝缘配合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间隙击穿和沿面闪络特性研究很少。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操作冲击电压下C_(4)F_(7)N摩尔百分比为5%、9%、13%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252kV GIL中间隙和沿面放电特性,并与0.5MPa SF_(6)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放电电压随压强及混合气体C_(4)F_(7)N摩尔百分比升高而上升;放电存在盆式绝缘子凹面侧间隙-沿面闪络和间隙击穿两种形式;0.5MPa 13%C_(4)F_(7)N/87%CO_(2)、0.6MPa 9%C_(4)F_(7)N/91%CO_(2)混合气体下沿面绝缘强度达到0.5MPa下SF_(6)绝缘强度的87%以上,而0.7MPa 9%C_(4)F_(7)N/91%CO_(2)混合气体下沿面绝缘强度已超过0.5MPa下SF_(6)的绝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操作冲击电压 间隙击穿 沿面闪络 252kV气体绝缘输电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配电变压器的动态模型与内环控制系统 被引量:9
11
作者 柳轶彬 梁得亮 +2 位作者 王宇珩 高亚晨 张立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37-1546,共10页
相比传统配电变压器,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集成了脉冲宽度调制变换器,能够对部分传输功率进行调控。因而不仅具有传统配电变压器电压等级变换和电能传输的基本功能,而且能够实时动态控制其负载电压及电网电流,这对于实现主动配电网具... 相比传统配电变压器,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集成了脉冲宽度调制变换器,能够对部分传输功率进行调控。因而不仅具有传统配电变压器电压等级变换和电能传输的基本功能,而且能够实时动态控制其负载电压及电网电流,这对于实现主动配电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型混合式配电变压器配置方案及其三相电路拓扑,其优势在于变换器拓扑简单,各环节电压等级的确定灵活方便。基于等效电路构建HDT的传递函数框图模型,并采用PI控制器构建HDT的内环控制系统。仿真及实验显示,在电网电压波动及负载畸变工况下,HDT能够实现电网电流的正弦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及负载电压的正弦稳定控制,从而验证了建模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等效电路 混合式配电变压器 PI 控制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单相dq0电压检测的混合式配电变压器负载电压控制投切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生亮 梁得亮 +2 位作者 周堃 张立石 柳轶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6-132,共7页
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负载电压补偿回路需要根据配电网的电压状况进行投入与切除。因为现有的电压突升突降的检测算法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dq0变换检测算法。具体而言,通过求导法对每相电压构造虚拟三相电压,然后对三组虚拟三... 混合式配电变压器(HDT)负载电压补偿回路需要根据配电网的电压状况进行投入与切除。因为现有的电压突升突降的检测算法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dq0变换检测算法。具体而言,通过求导法对每相电压构造虚拟三相电压,然后对三组虚拟三相电压进行dq0变换。最后通过简单的逻辑判断,实现电网中常见的三相电压跌落、三相电压突升、单相电压突降等状况的检测。该算法的优势在于,只需加入时间常数较小的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有效避免了传统检测算法中滤波器时间常数较大带来的延时,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根据检测信号进行负载电压补偿回路的投入与切除,从而验证了改进检测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配电变压器 电压检测 导数构造法 负载电压投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MV冲击电压发生器触发脉冲耦合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钰峰 刘轩东 刘现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88-296,共9页
紧凑型封闭式的冲击电压发生器由于其自身固有电感小的特点,常用于大容量试品现场冲击试验,为了提高装置同步性能,需要在前级设置多路电脉冲触发开关。由于其级间耦合电容和开关杂散电容较大,多路开关同步触发就变得更加困难。在4.2MV... 紧凑型封闭式的冲击电压发生器由于其自身固有电感小的特点,常用于大容量试品现场冲击试验,为了提高装置同步性能,需要在前级设置多路电脉冲触发开关。由于其级间耦合电容和开关杂散电容较大,多路开关同步触发就变得更加困难。在4.2MV封闭式冲击电压发生器中,通过外部触发器产生百千伏纳秒脉冲波形,并通过隔离元件施加至前三级开关触发电极。隔离元件既要保证纳秒级触发脉冲有效地传输至触发电极,又要隔离主回路放电。研究结果表明,千欧级的电阻可有效抑制装置同步时耦合在触发器上的电压幅值,但同时使得触发器输出电压幅值严重降低,前沿变慢;电感耦合方式使得触发电压在波前出现振荡,波形质量较差,且数微亨左右电感难以抑制同步时触发器侧耦合电压幅值;采用电容耦合方式既可以保证触发器输出电压的波形质量,又可以抑制触发器侧同步耦合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电压发生器 触发耦合方式 同步 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