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储直流微网孤岛运行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宇豪 王磊 +3 位作者 杨宇 米芝昌 曹国栋 韩肖清 《分布式能源》 2016年第1期40-46,共7页
针对偏远地区电力资源缺乏且风能充足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孤岛运行的小型风储直流微网系统。该系统采用双极性直流母线结构,降低了母线对地电压,同时满足各种变换器和负荷对不同电压等级的要求,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利用电压平衡器保证了... 针对偏远地区电力资源缺乏且风能充足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孤岛运行的小型风储直流微网系统。该系统采用双极性直流母线结构,降低了母线对地电压,同时满足各种变换器和负荷对不同电压等级的要求,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利用电压平衡器保证了正负母线电压平衡,并分别设计了风力发电单元和混合储能单元(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工作方式。将该小型风储直流微网系统运行分为五种模式,通过对风机、混合储能以及负荷进行协调控制,确保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和负荷的可靠供电。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双极性结构 协调控制 电压平衡器 混合储能系统(H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畸变时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孟润泉 高晗 +3 位作者 魏明 王磊 赵冰杰 李胜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0-217,共8页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通过电力电子接口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和非线性负载会使交流母线电流发生畸变。因此,要求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不仅能可靠变换功率以保证交直流子网功率平衡,而且能抑制交流母线谐波电流。该文基于Fryze-Buchholz-Depe...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通过电力电子接口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和非线性负载会使交流母线电流发生畸变。因此,要求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不仅能可靠变换功率以保证交直流子网功率平衡,而且能抑制交流母线谐波电流。该文基于Fryze-Buchholz-Depenbrock(FBD)功率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法,提出一种可以治理交流母线谐波电流的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实现交直流子网功率传输及母线电压稳定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治理交流母线谐波电流,保证微电网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变换器 谐波检测 电能质量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微电网与配电网间的串联环节及其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孟润泉 魏明 +3 位作者 高晗 王磊 韩肖清 李胜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301,共9页
为了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对配电网故障的穿越能力和电能质量,提出在配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之间加入串联环节,该串联环节可与微网中交直流子网间的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配合提高交流子网的电能质量,同时可抑制配电网和交直... 为了提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对配电网故障的穿越能力和电能质量,提出在配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之间加入串联环节,该串联环节可与微网中交直流子网间的AC/DC双向功率变换器配合提高交流子网的电能质量,同时可抑制配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之间的故障电流。首先介绍该串联环节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模式。然后,基于在abc三相静止坐标系和dq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设计一种配电网电压前馈、负载电压和补偿电压双反馈的电压补偿控制策略,并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进行故障电流抑制。此外,对该串联环节的变压器进行设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上述串联环节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流抑制 配电网 电能质量 微电网 串联补偿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运行环境影响的风力机可靠性建模 被引量:4
4
作者 段贵钟 秦文萍 +2 位作者 雷达 李胜文 师景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58,共9页
根据风力机子系统的不同特性将其分成电力电子系统、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3个部分,考虑风速与温度分别对这3个部分的影响,提出计及运行环境影响的风电机组可靠性精确建模方法。为考虑机械系统故障率与风速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该文引入Cop... 根据风力机子系统的不同特性将其分成电力电子系统、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3个部分,考虑风速与温度分别对这3个部分的影响,提出计及运行环境影响的风电机组可靠性精确建模方法。为考虑机械系统故障率与风速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该文引入Copula函数进行分析,并利用Copula函数生成相关性样本,从而建立机械系统可靠性模型。根据山西某风场实际风速与温度数据,以2 MW永磁直驱同步风电机组为例,分析不同月份中不同风速与温度情况下风电机组的故障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文所提方法可得到风速、环境温度与风力机故障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更精确的风力机可靠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故障率 可靠性 结温度 COPULA函数 相关性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后电流相位的含DGs配电网故障快速方向识别算法及RTDS仿真验证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晓龙 秦文萍 +2 位作者 韩肖清 王鹏 王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39,共7页
通过研究故障前后电流相位的变化,提出一种改进的故障方向保护识别算法,该算法仅需故障后的电流相位信息即可确定故障方向,进而实现故障区域定位。由于该故障识别算法仅利用电流相位信息,可避免由于DGs接入而需在配电网中大量使用功率... 通过研究故障前后电流相位的变化,提出一种改进的故障方向保护识别算法,该算法仅需故障后的电流相位信息即可确定故障方向,进而实现故障区域定位。由于该故障识别算法仅利用电流相位信息,可避免由于DGs接入而需在配电网中大量使用功率方向元件,可极大提高配电网可靠性运行的经济性。对原有保护算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误判进行修正,增加不对称故障适应性论证,最后通过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对本故障识别算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保护 功率方向元件 DGS 配电网 不对称故障 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功率特性的交直流配电分时能效对比
6
作者 王磊 闫智超 +3 位作者 韩肖清 李胜文 刘江涛 温敏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7-106,共10页
对交、直流配电网进行能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考虑源荷功率特性的交直流配电系统能效评估方法。首先对光伏、储能和电动汽车及其他办公负荷特性分别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基于低压交、直流配电系统典型结构,建立换流设备的效率函数及线路损... 对交、直流配电网进行能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考虑源荷功率特性的交直流配电系统能效评估方法。首先对光伏、储能和电动汽车及其他办公负荷特性分别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基于低压交、直流配电系统典型结构,建立换流设备的效率函数及线路损耗模型,研究考虑源荷功率特性的交直流分时能效对比方法,在源荷不同运行方式、不同容量占比情况下,对交流与直流系统进行基于时序的能效对比分析。最后,基于实际直流示范工程配置,设计相同网络拓扑结构的交流、直流配电网,进行能效对比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光伏发电 直流输电 能效 配电 分布式发电 功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电机组齿轮箱疲劳的风电场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天昊 韩肖清 +2 位作者 梁琛 赵嘉玉 袁铁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4-312,共9页
风电机组的齿轮箱是其机械部分失效造成停机时间最长的零部件,而疲劳是齿轮箱最主要的失效形式。传统风电可靠性模型未考虑齿轮箱疲劳对机组停运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计及齿轮箱疲劳的风电场可靠性评估方法,可直观反映各齿轮箱疲劳损伤... 风电机组的齿轮箱是其机械部分失效造成停机时间最长的零部件,而疲劳是齿轮箱最主要的失效形式。传统风电可靠性模型未考虑齿轮箱疲劳对机组停运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计及齿轮箱疲劳的风电场可靠性评估方法,可直观反映各齿轮箱疲劳损伤程度不同造成的失效率差异,且适用于其他以疲劳为主要失效形式的元件可靠性建模。基于风电机组齿轮箱疲劳分析建立齿轮箱疲劳失效率模型,将疲劳失效状态通过失效率嵌入到常规风电机组Markov模型中,并应用于含有风电场可靠性评估,进而提高评估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投运6 a,疲劳最严重的齿轮箱的疲劳失效率是其理论值3倍以上,导致风电场出力期望评估值高于实际,对于风电渗透率接近30%的系统,电力不足期望值(expected demand not supplied,EDNS)评估误差达到5%以上;另外,对于算例中渗透率仅5.21%的系统,在机组设计年限内随着疲劳损伤累积,EDNS评估误差逐渐达到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失效 风电机组 齿轮箱 可靠性分析 马尔科夫链 威布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级联技术的含风电互联电网机组组合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晋 张琪 +3 位作者 贾燕冰 宋天昊 张佰富 郑惠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1-209,共9页
针对含风电互联电网日前安全约束机组组合的规模大、约束复杂、求解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技术的分散协调优化策略。将问题分解为负责区域间边界节点电压相角协调的上层优化问题和以并行方式独立优化各区域发电计划的下层优... 针对含风电互联电网日前安全约束机组组合的规模大、约束复杂、求解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技术的分散协调优化策略。将问题分解为负责区域间边界节点电压相角协调的上层优化问题和以并行方式独立优化各区域发电计划的下层优化问题。下层优化以弃风电量期望和电量不足期望,量化各区域内风电、负荷预测误差,以及常规机组强迫停运等系统运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并以罚函数的形式引入目标函数,以综合优化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2区域12节点系统和IEEE RTS96三区域互联系统算例仿真验证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机组组合 电量不足期望 弃风电量期望 分散求解算法 目标级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