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 被引量:162
1
作者 周天睿 康重庆 +1 位作者 徐乾耀 陈启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8-43,85,共7页
采用低碳电力技术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中,碳排放的统计量通常以宏观数据统计为主,按照一次能源消耗量转换得到。此类方法无法揭示电力系统碳排放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文中探讨了将碳排放分析与... 采用低碳电力技术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中,碳排放的统计量通常以宏观数据统计为主,按照一次能源消耗量转换得到。此类方法无法揭示电力系统碳排放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文中探讨了将碳排放分析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相结合的新思路,提出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概念。结合网络分析技术,提出并建立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与指标,初步形成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的理论架构。给出了一个示例系统的计算结果和直观展示,并结合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剖析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对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电力技术 碳排放流 能源消耗 支路碳流量 支路碳流率 节点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初探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伟 何光宇 +2 位作者 万钧力 杨文轩 陈艳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5,共6页
基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家庭能量管理系统、楼宇能量管理系统和企业能量管理系统方面的实践,提出了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U-EMS)的概念。阐述了3类U-EMS的具体构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U-EMS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最后,探讨了U-EMS在近期的实践和... 基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家庭能量管理系统、楼宇能量管理系统和企业能量管理系统方面的实践,提出了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U-EMS)的概念。阐述了3类U-EMS的具体构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U-EMS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最后,探讨了U-EMS在近期的实践和发展以及长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侧管理系统 节能 安全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 楼宇能量管理系统 企业能量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设备投资规划优化建模 被引量:48
3
作者 袁铁江 李国军 +3 位作者 张增强 张龙 蔡高雷 梅生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1-30,共10页
以氢储能为媒介将风电与煤化工进行有机整合,是提升风电消纳能力、降低煤化工耗能与污染的有效技术路线。提出以风电全额消纳和煤化工低耗能、低污染的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W-HES&CC)集成架构设计方案;以多能耦合系统... 以氢储能为媒介将风电与煤化工进行有机整合,是提升风电消纳能力、降低煤化工耗能与污染的有效技术路线。提出以风电全额消纳和煤化工低耗能、低污染的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W-HES&CC)集成架构设计方案;以多能耦合系统设备一次性投资最小为目标,以风电全额消纳与W-HES&CC稳定运行为约束,构建多能耦合系统设备投资规划数学模型,进而使用遗传算法对上述模型求解;基于新疆某地区风电场与煤化工企业为算例背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多能耦合系统设备投资优化规划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基于规定应用场景分析了不同风电并网比例与风电非电形态消纳比例条件下系统的投资成本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氢储能 煤化工 设备投资规划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流波动特性的系统侧谐波阻抗估计方法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诗超 沈沉 程建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0,共6页
基于时变动态相量理论,通过研究电流波动特性对系统侧谐波阻抗估计值的影响,发现了公共连接点(PCC)处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波动量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说明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波动量法估计系统侧谐波阻抗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文中进一... 基于时变动态相量理论,通过研究电流波动特性对系统侧谐波阻抗估计值的影响,发现了公共连接点(PCC)处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波动量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说明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波动量法估计系统侧谐波阻抗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文中进一步提出了估计系统侧谐波阻抗幅值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最后,采用PSCAD仿真工具,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波动量法 谐波阻抗 时变动态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煤、褐煤的IGCC系统技术经济性对比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政 梁心玉 薛亚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7,共9页
近年来,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使得褐煤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基于一种先进的褐煤干燥技术—内部废热利用流化床干燥(wirbelschicht-trocknung mit interner abw rmenu-tzung,WTA),采用ASPEN Plus软件及美国电力研究协会(electric power res... 近年来,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使得褐煤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基于一种先进的褐煤干燥技术—内部废热利用流化床干燥(wirbelschicht-trocknung mit interner abw rmenu-tzung,WTA),采用ASPEN Plus软件及美国电力研究协会(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EPRI)的技术评价准则(technical assessment guide,TAG),分别对烟煤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电站和褐煤IGCC电站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详细介绍了WTA单元及燃气轮机变工况的建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引入WTA技术后,褐煤IGCC电站的发电效率比采用传统干燥方式时约提高4.6个百分点,整体性能与烟煤IGCC电站相差不大;而褐煤IGCC电站的发电成本比烟煤IGCC电站低24.4%。高效的褐煤干燥技术能显著提高褐煤IGCC电站的效率,而褐煤低廉的价格又对降低发电成本十分有利,褐煤很可能成为比烟煤更适合IGCC的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褐煤干燥 燃气轮机变工况 ASPEN plus 技术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量法的系统侧谐波阻抗幅值估计精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诗超 沈沉 +1 位作者 李洋 曹静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5-149,共5页
系统谐波阻抗是衡量用户谐波发射水平的关键参数,准确估计其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波动量法,针对系统谐波阻抗的估计幅值构建了系统谐波阻抗幅值估计精度指标集,包括固有偏差指标和量测不确定度指标。固有偏差指标可定量评价由波... 系统谐波阻抗是衡量用户谐波发射水平的关键参数,准确估计其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波动量法,针对系统谐波阻抗的估计幅值构建了系统谐波阻抗幅值估计精度指标集,包括固有偏差指标和量测不确定度指标。固有偏差指标可定量评价由波动量法原理本身局限性造成的估计偏差;量测不确定度指标可综合衡量由量测、干扰等客观原因引起的量测偏差。然后提出了幅值估计精度指标的实用化计算方法。利用PSCAD仿真软件对典型系统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分析,验证了幅值估计精度指标集可有效地筛选出较理想的工况和较精确的估计值,并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估计值的精确度,可作为判定估计值是否满足工程误差要求的实用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波动量法 谐波阻抗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效果的表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丁若星 董戈 +1 位作者 吴和平 肖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84-189,共6页
针对混合储能系统基于SOC的功率分配方法,参照滤波器时间常数的概念,定义"等效时间常数",将其作为功率分配效果的评判指标,并通过仿真证明了定义的合理性。在仿真分析等效时间常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比较基于SOC和滤波的两类... 针对混合储能系统基于SOC的功率分配方法,参照滤波器时间常数的概念,定义"等效时间常数",将其作为功率分配效果的评判指标,并通过仿真证明了定义的合理性。在仿真分析等效时间常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比较基于SOC和滤波的两类功率分配方法对应时间常数可能的取值范围;进而以时间常数作为分配效果的表征参数,解释了基于SOC的功率分配方法优于滤波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功率分配 荷电状态 等效时间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分布混合式高能效热电发电系统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红飞 孙凯 +1 位作者 倪龙贤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2-18,114,共7页
该文提出了兼具集中式和分布式发电系统优点的高能效混合式热电发电(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系统架构及其控制策略。测试并分析了TEG模块的输出特性;综合考虑系统功率变换系统效率和最大功率跟踪效率,提出了由大功率集中式单元... 该文提出了兼具集中式和分布式发电系统优点的高能效混合式热电发电(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系统架构及其控制策略。测试并分析了TEG模块的输出特性;综合考虑系统功率变换系统效率和最大功率跟踪效率,提出了由大功率集中式单元和小功率分布式单元共同构成的混合式发电系统架构;详细分析了该系统架构的特性、控制策略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电路。搭建了由实际热电模块构成的混合式TEG实验系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系统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 分布式发电 新能源发电系统 高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大规模动力电池组测试设备的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龙波 孙宏斌 +3 位作者 王彬 姚书琴 方旭 姚高祥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49-453,共5页
当前并网动力电池组测试设备组网方式大多为交流微网,该系统组成架构具有能量回收效率低、测试变流器拓扑组成复杂、控制算法繁琐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测试设备的交直流混合微网发电系统,主要由储能系统、测试用双向DC?D... 当前并网动力电池组测试设备组网方式大多为交流微网,该系统组成架构具有能量回收效率低、测试变流器拓扑组成复杂、控制算法繁琐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测试设备的交直流混合微网发电系统,主要由储能系统、测试用双向DC?DC变换器、网侧负载、交流电网五个部分组成。此混合微网结构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简化的测试变流器拓扑、回收能量循环利用效率最优等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组 混合微网 DC-DC变换器 能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运行阶段系统发射效率和电枢出膛动能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旭堃 于歆杰 +1 位作者 刘秀成 常馨月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0-217,共8页
为了研究电磁轨道炮运行阶段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发射过程快速求解方法和触发策略自动计算方法,采用参数扫描的方式分析系统发射效率和电枢出膛动能随电枢质量、准备使用的脉冲形成单元(PFU)数、PFU电容预充电压和轨道电流波... 为了研究电磁轨道炮运行阶段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发射过程快速求解方法和触发策略自动计算方法,采用参数扫描的方式分析系统发射效率和电枢出膛动能随电枢质量、准备使用的脉冲形成单元(PFU)数、PFU电容预充电压和轨道电流波动幅度的变化趋势,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发射效率和电枢出膛动能的单目标最优解和双目标Pareto前沿。总体而言,系统关键参数变化时,发射效率和电枢出膛动能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并且彼此制衡。该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在不同发射需求(即不同系统参数)下研究系统性能的变化趋势、实现发射效率和电枢出膛动能的双目标最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能 发射效率 出膛动能 电容储能 电磁轨道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沸腾式流化床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玉琼 李东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1-397,共7页
沸腾式流化床系统具有多变量耦合、大时滞、大惯性的特点,而自抗扰控制器(active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可以将多回路耦合看作干扰进行实时估计并加以补偿.为此在分析该类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解耦能力的完全... 沸腾式流化床系统具有多变量耦合、大时滞、大惯性的特点,而自抗扰控制器(active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可以将多回路耦合看作干扰进行实时估计并加以补偿.为此在分析该类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解耦能力的完全分散自抗扰控制器.针对含时滞的回路,并联加入误差的比例,改进了ADRC的控制效果;根据实际对象的控制要求,进行负荷给定值扰动和给煤量扰动仿真实验,与加入静态解耦环节的PI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文中所述的一类多变量系统,本文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参数整定方便,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ADRC) 沸腾式流化床 解耦 纯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块电感型脉冲源系统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浩 于歆杰 +2 位作者 李臻 李蓓 刘至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6,共8页
由于电感储能型脉冲源单模块的能级受限,无法达到电磁发射的能量要求,需进行多模块协同工作的研究。而电感型脉冲源元件参数众多,工作过程复杂,且多模块运行中存在串扰,给系统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该文基于Meat Grinder with SECT电路,... 由于电感储能型脉冲源单模块的能级受限,无法达到电磁发射的能量要求,需进行多模块协同工作的研究。而电感型脉冲源元件参数众多,工作过程复杂,且多模块运行中存在串扰,给系统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该文基于Meat Grinder with SECT电路,探究了多模块电感型脉冲源的工作过程,经过磁路和电路的等效处理之后,将多模块系统的运行简化为单模块问题。基于此,建立了详细的多模块脉冲源系统的解算方法,可以利用最底层的几何和电气参数,计算出脉冲源系统的性能指标。使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大规模优化,得到储能密度最高的多模块电感型脉冲源系统的参数,使用8个分立的脉冲源模块,并联、同步为负载放电,可以实现4.58MJ/m3的储能密度和158kA的电流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储能型脉冲源 多模块系统 优化方法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从博弈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氢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96
13
作者 熊宇峰 司杨 +2 位作者 郑天文 陈来军 梅生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在源、网分离模式下中小规模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中,薄弱的外部供能网络和较高的用热负荷需求引起了系统能量失衡和运营商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改善能量平衡,提高能源系统运营商收益水平,结合氢储能多能联供联储的优点,设计由运营... 在源、网分离模式下中小规模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中,薄弱的外部供能网络和较高的用热负荷需求引起了系统能量失衡和运营商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改善能量平衡,提高能源系统运营商收益水平,结合氢储能多能联供联储的优点,设计由运营商配置氢储能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基本架构;参考现有价格-能量博弈模式,构建含氢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及各参与主体的博弈模型,提出含氢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三阶段主从博弈框架。根据博弈的阶段性特点,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和混合整数优化的三阶段主从博弈求解方法。算例分析表明,通过优化配置氢储能可有效改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平衡并提高能源系统运营商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主从博弈 氢储能 优化配置 多能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能量的低频振荡分析与振荡源定位 (一)理论基础与能量流计算 被引量:88
14
作者 陈磊 闵勇 胡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7,8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振荡能量的低频振荡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网络中的振荡能量流评估元件的阻尼特性、定位负阻尼发电机和外施周期性扰动的位置。文中首先证明了发电机能量消耗和其阻尼转矩的一致性。然后利用广域测量信息,建立了不需要构... 提出了一种基于振荡能量的低频振荡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网络中的振荡能量流评估元件的阻尼特性、定位负阻尼发电机和外施周期性扰动的位置。文中首先证明了发电机能量消耗和其阻尼转矩的一致性。然后利用广域测量信息,建立了不需要构造能量函数的网络中振荡能量流的计算公式。由于流入支路的振荡能量包含支路暂态能量的变化以及支路消耗或产生的能量,因此提出了一种计算能量流的实用方法,以减少其中的暂态能量分量,而只计算出支路消耗或产生的能量。由于系统的总能量与振幅对应,因此消耗能量的元件对振荡衰减的贡献为正,具有正阻尼,而产生能量的元件是振荡源。利用发电机的能量消耗来估计其阻尼转矩系数,与阻尼转矩分析的结果相符。利用能量流即可定位振荡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暂态能量 能量消耗 阻尼转矩 能量流 振荡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电场中不同位置的风机对次同步谐振特性影响程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董晓亮 谢小荣 +1 位作者 李江 韩英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173-5180,共8页
针对双馈风机串补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现有文献大都将整个风电场等效为单台风机进行研究,而忽略不同位置风机的风速、输出功率及其间线电缆参数对系统次同步特性的影响。该文将整个风电场划分为两个子风电场,分别等效为一台风机,建立... 针对双馈风机串补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现有文献大都将整个风电场等效为单台风机进行研究,而忽略不同位置风机的风速、输出功率及其间线电缆参数对系统次同步特性的影响。该文将整个风电场划分为两个子风电场,分别等效为一台风机,建立两机串补系统模型,然后分别改变每台风机的转速、输出功率和电缆参数,比较对整个系统次同步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同样风速条件下,不同位置的风机,对系统的次同步特性影响程度不同,离汇流母线近端的风机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大于远端的风机。当整个风电场的输出功率给定,两子风电场输出容量配置比例不同,系统表现出的次同步特性不同,远端风电场输出功率越高系统稳定性越好。风机与汇流变母线之间的输电线路阻抗越大,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电场 双馈风机 串补系统 次同步谐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综述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松岭 彭丽莎 +1 位作者 赵伟 王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63,共9页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铁磁性构件缺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缺陷的漏磁数据可视化、缺陷轮廓的二维漏磁成像以及缺陷的三维漏磁成像三个阶段,对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详细... 缺陷漏磁成像技术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铁磁性构件缺陷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缺陷的漏磁数据可视化、缺陷轮廓的二维漏磁成像以及缺陷的三维漏磁成像三个阶段,对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详细介绍了各阶段常用的成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缺陷漏磁成像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检测 可视化 缺陷重构 三维漏磁成像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转子转矩分析法的双馈风机次同步谐振机理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董晓亮 谢小荣 +1 位作者 韩英铎 李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861-4869,共9页
从双馈风机电磁转矩表达式出发,将转速变化时导致的电磁转矩变化量分为定子转矩变化量和转子转矩变化量两部分。在推导定子、转子电磁转矩与转速的关系式后,利用关系式的幅频和相频响应,分别研究定子、转子电磁转矩及总电磁转矩对转速... 从双馈风机电磁转矩表达式出发,将转速变化时导致的电磁转矩变化量分为定子转矩变化量和转子转矩变化量两部分。在推导定子、转子电磁转矩与转速的关系式后,利用关系式的幅频和相频响应,分别研究定子、转子电磁转矩及总电磁转矩对转速变化量的作用,从而解释双馈风机串补系统发生次同步谐振的原因。按照此方法,研究了转速、串补度、控制器参数对风机串补系统次同步谐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电磁转矩对次同步谐振起正阻尼的作用,定子电磁转矩对次同步谐振作用的性质与振荡频率有关。风机转速及转子侧变流器内环比例系数变化主要影响转子电磁转矩,串补度变化主要影响定子电磁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次同步谐振 机理解释 定转子转矩分析 主导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方法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44
18
作者 康重庆 季震 陈启鑫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共10页
碳捕集电厂将赋予未来电力行业全新的运行模式和发展机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目前,尽管整个碳捕集技术领域得到了较多关注,但绝大多数仅针对碳捕集电厂的基准运行工况与静态运行方式展开研究,而对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方法的... 碳捕集电厂将赋予未来电力行业全新的运行模式和发展机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目前,尽管整个碳捕集技术领域得到了较多关注,但绝大多数仅针对碳捕集电厂的基准运行工况与静态运行方式展开研究,而对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中分别从电厂层面和电力系统层面详细分析和展望了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方法的发展潜力、实现方式和技术特性,揭示了灵活运行的碳捕集电厂所具有的良好运行性能,指出碳捕集电厂将为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效益提升空间。文中揭示了未来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力图建立完整的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方法研究框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分析方向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电厂 低碳电力 灵活运行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直流微电网动态特性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1
19
作者 支娜 张辉 肖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9,共9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功率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阻性虚拟阻抗加补偿虚拟阻抗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阻性虚拟阻抗实现直流微电网稳态时的功率分配,补偿虚拟阻抗提升其动态性能;通过对一个简单的直流微电网进行小信号建模,给出了补... 从理论上分析了功率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阻性虚拟阻抗加补偿虚拟阻抗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阻性虚拟阻抗实现直流微电网稳态时的功率分配,补偿虚拟阻抗提升其动态性能;通过对一个简单的直流微电网进行小信号建模,给出了补偿虚拟阻抗的参数设计过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补偿虚拟阻抗下垂控制策略能够提升母线电压的动态特性,阻尼特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 虚拟阻抗 动态特性 直流微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磁发射的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的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39
20
作者 马山刚 于歆杰 李臻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22-228,236,共8页
作为电磁发射装置的基础组成部分,高功率脉冲电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潜能。关于脉冲电源的研究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基本拓扑单元的研究、脉冲电源模块化研究以及多电源模块协同工作的研究。电感... 作为电磁发射装置的基础组成部分,高功率脉冲电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潜能。关于脉冲电源的研究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基本拓扑单元的研究、脉冲电源模块化研究以及多电源模块协同工作的研究。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并且以静态形式储能,这些优势使其成为近期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对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基本拓扑单元及其实验验证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对于电源模块化及多模块协同工作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综述电感储能型脉冲电源基本拓扑及其参量分析与实验验证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来研究的关键是如何将基本拓扑单元模块化、小型化,从而构建多模块协同工作的大电流脉冲电源系统,使其早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电源 电感储能 拓扑单元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