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临界电压控制的单相电流型逆变器研究
1
作者 王立乔 李翀 +2 位作者 黄海文 邢晓珊 汤兆曌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该文提出一种临界电压控制策略,可实现单相电流型逆变器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同时可有效降低直流侧电感取值。该文给出临界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实现零电流关断的原理和条件,以面积等效原理为基础,通过数学关系的推导分析其降低电... 该文提出一种临界电压控制策略,可实现单相电流型逆变器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同时可有效降低直流侧电感取值。该文给出临界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实现零电流关断的原理和条件,以面积等效原理为基础,通过数学关系的推导分析其降低电感取值的原因。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临界电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零电流软开关 光伏发电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波移相有源电力滤波器在环形配电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敏 孙孝峰 +2 位作者 朱艳萍 沈虹 李昕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针对环形配电网中由功率因数校正电容与馈线电感之间谐振导致的背景谐波电压放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环形配电网中点安装驻波移相有源电力滤波器(SWPS-APF)的谐波抑制方案,其抑制原理是通过移动谐波电压驻波的相位使驻波波腹靠近或恰好落... 针对环形配电网中由功率因数校正电容与馈线电感之间谐振导致的背景谐波电压放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环形配电网中点安装驻波移相有源电力滤波器(SWPS-APF)的谐波抑制方案,其抑制原理是通过移动谐波电压驻波的相位使驻波波腹靠近或恰好落在馈线始端,从而实现背景谐波的衰减。所提方案分为驻波左移和右移两种策略,两者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涵盖了所有工况。相比于传统的阻性有源电力滤波器(RAPF)方案,该文所提方案抑制背景谐波的效果明显,并且所需的补偿容量也更少。最后,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谐波 有源电力滤波器 谐波抑制 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OC和δ影响的风储协同一次调频控制研究
3
作者 柴秀慧 车任达 +1 位作者 王晓寰 张纯江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9,共10页
为解决高渗透率区域电网存在转动惯量降低、系统调频能力下降、频率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在储能调频的基础上,增加风电机组调频控制,通过分析风电渗透率δ对系统的影响,从减小电池损耗、延长储能寿命的角度出发,提出1种考虑荷电状态SOC(sta... 为解决高渗透率区域电网存在转动惯量降低、系统调频能力下降、频率稳定性降低等问题,在储能调频的基础上,增加风电机组调频控制,通过分析风电渗透率δ对系统的影响,从减小电池损耗、延长储能寿命的角度出发,提出1种考虑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和δ影响的自适应风储协同一次调频控制PFRC(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control)策略。该控制策略由考虑SOC和调频死区的储能自适应PFRC和考虑δ的风电自适应PFRC策略协同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电网调频效果。在阶跃扰动下频率的跌落最低点由0.33变为0.07,连续负荷扰动下所提控制策略与单一储能调频相比,频率质量由3.966变为1.676,SOC质量由0.06407变为0.01648,储能SOC变化更加平缓,能够节省储能容量的配置,减小储能单元的损耗,相对于单一储能调频能够达到更好的调频效果,维持系统稳定运行。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区域电网模型,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风电 一次调频 自适应协同控制 下垂特性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SOC均衡最大环流功率控制
4
作者 杨春来 袁晓磊 +3 位作者 郝伟杰 殷喆 李剑锋 阚志忠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5,共11页
三相链式储能变换器可提高电网中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可控性。针对三相输出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储能电池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不均衡问题,提出相间环流功率闭环控制实现相间储能电池SOC均衡方法,通过向a、b、c相注入零序电... 三相链式储能变换器可提高电网中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可控性。针对三相输出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储能电池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不均衡问题,提出相间环流功率闭环控制实现相间储能电池SOC均衡方法,通过向a、b、c相注入零序电压在相间产生有功环流功率实现三相储能电池组的SOC均衡,在建立链式储能变换器相间最大有功环流功率与SOC偏差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相间环流有功功率闭环控制使得系统以最大环流功率进行相间电池组SOC均衡,实现相间SOC均衡速度最大化,从而加快相内SOC均衡速度。最后通过MATLAB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零序电压 荷电状态均衡 并网系统 相间环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件在环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分布式检测平台研究与开发
5
作者 檀俊 叶小晖 +2 位作者 朱旭凯 梁纪峰 王蕾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76-187,共12页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稳控系统功能测试在离线环境下的集中式开环测试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动态情况,且在实时性和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硬件在环的分布式在线测试方法,实现非实时仿真工...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稳控系统功能测试在离线环境下的集中式开环测试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动态情况,且在实时性和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硬件在环的分布式在线测试方法,实现非实时仿真工具下的在线测试,旨在解决以往测试方法在实时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不足。首先,研究了分布式结构下的同步机制、信息互访和结果评价等关键技术。接着针对测试需求,设计了适用于动态测试的事件识别算法。然后,开发支持多轮闭环迭代的检测平台来提供全面的测试结果,以验证稳控系统的有效性。最后,以某送出区域电网稳控系统为例,进行试点应用,通过仿真测试和实际工程验证,证明了所提测试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分布式测试 非实时仿真 在线测试 事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化配电网谐波分布式全局优化治理策略 被引量:31
6
作者 石磊磊 贾清泉 +2 位作者 林丽娟 王宁 田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14-2923,共10页
电力电子设备在配电网的高渗透趋势导致谐波源密集化、分散化、广域化,传统点对点的谐波治理方式不再适用。该文从全网各节点电压畸变整体最优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检测型有源电力滤波器(voltage detection active power filters,VDAPF... 电力电子设备在配电网的高渗透趋势导致谐波源密集化、分散化、广域化,传统点对点的谐波治理方式不再适用。该文从全网各节点电压畸变整体最优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检测型有源电力滤波器(voltage detection active power filters,VDAPF)的分布式全局优化治理方案。通过谐波治理灵敏度分析,构建以VDAPF接入点为参考的谐波治理分区算法;建立反映治理强度与谐波电压关系的VDAPF本地运行控制特性及其参数选取方法,实现谐波时变污染的在线控制;构建分布式VDAPF运行点优化配置模型,在长时间尺度内确定分布式治理系统的最优运行点。通过与电流检测型APF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治理方案可以协调控制全网谐波电压,实现谐波动态治理,治理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谐波分区治理 电压检测型APF 灵敏度 本地控制 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网逆变器电流下垂控制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顾和荣 赵巍 +2 位作者 王雷 张莹 郭小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5-48,共4页
电流均分是微电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一种零输出阻抗电流下垂控制方法。和传统下垂控制采用功率变量不同,该方法采用电流为下垂控制变量,无需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采用比例谐振闭环控制确保逆变器输出阻抗为零,消... 电流均分是微电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一种零输出阻抗电流下垂控制方法。和传统下垂控制采用功率变量不同,该方法采用电流为下垂控制变量,无需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采用比例谐振闭环控制确保逆变器输出阻抗为零,消除了输出阻抗对电流均分的影响。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逆变器 下垂控制 电流均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谐振控制器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8
作者 杨秋霞 梁雄国 +1 位作者 郭小强 赵清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1-176,共6页
在有源电力滤波器dq坐标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电流内环解耦的PI控制。由于PI控制器在跟踪交流信号时存在静差,本文对其进行改进并提出了PI并联谐振环节的补偿电流跟踪控制策略。理想的谐振控制器在谐振频率处增益无穷大,... 在有源电力滤波器dq坐标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电流内环解耦的PI控制。由于PI控制器在跟踪交流信号时存在静差,本文对其进行改进并提出了PI并联谐振环节的补偿电流跟踪控制策略。理想的谐振控制器在谐振频率处增益无穷大,可以使与谐振频率具有相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实现零稳态误差控制。因此,可以在PI控制的基础上并联谐振控制器,对特定次谐波进行重点补偿,进一步改善单独采用PI控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抑制 PI控制 谐振控制 选择性谐波补偿 零稳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具有源电力滤波器功能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控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鹏 戴威 +3 位作者 张莹 张敏霞 文跃然 冯建周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能将风能和光伏等转化过来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高效率传输到微电网单元内,通常采用恒功率(PQ)控制。当微电网系统中带非线性负载运行时,为保证入网电流的质量,在传统的PQ控制策略中加入谐波抑制功能,即将PQ控制和有... 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能将风能和光伏等转化过来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高效率传输到微电网单元内,通常采用恒功率(PQ)控制。当微电网系统中带非线性负载运行时,为保证入网电流的质量,在传统的PQ控制策略中加入谐波抑制功能,即将PQ控制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功能合二为一,形成兼具APF功能的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既向电网传送了有功功率又达到了补偿谐波的目的。文中从并网逆变器入手,分析其工作原理及PQ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谐波抑制功能,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主要包括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和多谐振控制器部分。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恒功率控制 谐波抑制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非线性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特定次谐波控制策略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秋霞 高金玲 +1 位作者 赵晔 郭小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由于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无法实现零稳态误差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该控制器在给定次谐波处具有无穷大增益,可以使某些特定次待补偿谐波实现零稳态误差控制,并且不需要解耦控制,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 由于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无法实现零稳态误差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该控制器在给定次谐波处具有无穷大增益,可以使某些特定次待补偿谐波实现零稳态误差控制,并且不需要解耦控制,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结合带宽的定义,给出了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对分别采用PI和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的APF的补偿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验证了通过并联比例复数积分控制器在APF应用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PI控制 特定次谐波 比例复数积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ESN和LESQRN概率预测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江川 于昊正 +2 位作者 王冬生 安佳坤 杨丽君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针对现有电力负荷预测不能很好反映负荷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以及残差的波动性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周期性建模的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络点预测模型和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分位数回归网络概率预测模型组合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为了捕... 针对现有电力负荷预测不能很好反映负荷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以及残差的波动性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周期性建模的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络点预测模型和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分位数回归网络概率预测模型组合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为了捕捉负荷的多重特征定义了周期性和趋势性损失函数辅助优化点预测模型然后为克服残差的波动问题利用概率预测模型对点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残差进行建模预测最后整合同时刻的点预测值与残差预测区间得到概率预测模型结果.实际算例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不仅有效抑制尖端振荡现象而且能够生成可靠的概率密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周期性建模 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络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2N+1电平调制的长电缆馈电级联H桥电驱系统过电压振荡抑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艳萍 张赛宇 +3 位作者 张敏 赵巍 李昕 孙孝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18-4033,I0038,共17页
对于长电缆馈电的中压电驱系统,当电机浪涌阻抗和电缆特征阻抗不匹配时,变频器产生的高频脉宽调制脉冲电压会在电机端发生反射,导致严重的过电压振荡,从而加速电机绕组和电缆的绝缘老化甚至破坏绝缘。目前主流的无源滤波器抑制方案存在... 对于长电缆馈电的中压电驱系统,当电机浪涌阻抗和电缆特征阻抗不匹配时,变频器产生的高频脉宽调制脉冲电压会在电机端发生反射,导致严重的过电压振荡,从而加速电机绕组和电缆的绝缘老化甚至破坏绝缘。目前主流的无源滤波器抑制方案存在体积巨大,损耗高,额外成本以及灵活性差的缺点。为此,针对级联H桥变频器提出一种准2N+1电平调制方案,其抑制原理是通过在变频器输出电压的每个上升/下降沿插入固定宽度的准电平从而消除电缆上的反射波,达到抑制过电压振荡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与现有的抑制方案相比,系统的效率显著提升,并且无需附加任何组件,避免了额外的体积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电缆 反射 过电压振荡 电机驱动 级联H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光伏系统共模电压的脉冲衔尾排布调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尧 孙孝峰 +2 位作者 蔡瑶 李昕 赵巍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1235,共15页
光伏模块利用模块化的特点,可以分布集成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的直流侧,构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系统(MMC-PVS)。由阴影遮挡、损坏等问题引起的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会使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存在显著差异,严重降低现有共模电... 光伏模块利用模块化的特点,可以分布集成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的直流侧,构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光伏系统(MMC-PVS)。由阴影遮挡、损坏等问题引起的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会使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存在显著差异,严重降低现有共模电压抑制方案的抑制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脉冲衔尾排布调制,能够在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抑制MMC-PVS的共模电压。通过分析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MMC-PVS,实现零共模电压的条件,表明理论上子模块的调制信号具备实现零共模电压的能力,而由调制策略生成的子模块驱动脉冲是产生共模电压的关键因素。脉冲衔尾排布调制能将子模块驱动脉冲依次衔尾排布,即后一子模块的上升沿时刻与前一子模块的下降沿时刻对齐,在每个开关周期内保证三相上桥臂总电压与三相下桥臂总电压的形状相同,达到理论上零共模电压的效果,实现共模电压抑制。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脉冲衔尾排布调制在光伏模块功率不平衡工况下抑制共模电压的可行性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光伏系统 光伏功率不平衡 共模电压 脉冲衔尾排布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网逆变器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 被引量:57
14
作者 孙孝峰 杨雅麟 +2 位作者 赵巍 沈虹 谭广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86-2391,共6页
在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并联系统中,通常采用传统下垂控制实现负荷分配。由于线路阻抗和本地负荷的影响,传统下垂控制会产生较大的功率分配误差。为提高功率分配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自动调节下垂系数的控制策略。... 在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并联系统中,通常采用传统下垂控制实现负荷分配。由于线路阻抗和本地负荷的影响,传统下垂控制会产生较大的功率分配误差。为提高功率分配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自动调节下垂系数的控制策略。各逆变器在传统P-V下垂控制下,将输出有功功率信息送到中央控制器,计算给定功率,并返回给各逆变器本地控制器,通过PI调节器自动调节各自的P-V下垂系数。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并联系统 负荷分配 调节下垂 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8
15
作者 郭小强 邬伟扬 +2 位作者 顾和荣 王立乔 赵清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揭示其本质,建立了系统线性控制模型,推导出系统特征方程,根据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得出重要结论: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无论采用P、PI还是PID控制,系统均不稳定。该...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揭示其本质,建立了系统线性控制模型,推导出系统特征方程,根据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得出重要结论: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无论采用P、PI还是PID控制,系统均不稳定。该问题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在LCL上串联电阻,以增大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在系统线性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电阻三种可能的串联位置,深入分析了电阻大小、调节器参数以及稳定裕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精确量化的结论,最后探讨了系统非线性因素如开关动作和过调制饱和等对结论有效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LCL 接口 直接输出电流控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电流质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78
16
作者 郭小强 张学 +3 位作者 卢志刚 王宝诚 漆汉宏 孙孝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不平衡电网电压下系统输出功率和电流质量是光伏并网逆变器重要的性能指标。首先分析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谐波产生的机理和系统输出功率波动的原因,并进行量化分析。然后提出一种静止坐标系控制策略,采用瞬时功率直接计... 不平衡电网电压下系统输出功率和电流质量是光伏并网逆变器重要的性能指标。首先分析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谐波产生的机理和系统输出功率波动的原因,并进行量化分析。然后提出一种静止坐标系控制策略,采用瞬时功率直接计算电流参考指令,无需锁相环和电压/电流正负序分离计算,简化了控制结构。利用加权思想实现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电流质量的协调控制,提高了系统运行性能。最后进行不平衡电网电压下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电网电压 光伏并网逆变器 电流质量 功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中三相逆变器无互连线并联新型下垂控制策略 被引量:45
17
作者 阚志忠 张纯江 +2 位作者 薛海芬 董杰 邬伟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68-74,共7页
首先论述基于公共节点电压的逆变器并联功率理论的局限性,从新的角度推导基于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的并联功率理论。通过线性组合定义"类功率"变量,类有功功率和类无功功率分别只与相位差和幅值差有关,从而提出无互联线并联"... 首先论述基于公共节点电压的逆变器并联功率理论的局限性,从新的角度推导基于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的并联功率理论。通过线性组合定义"类功率"变量,类有功功率和类无功功率分别只与相位差和幅值差有关,从而提出无互联线并联"类功率"下垂控制策略。推导新型控制策略下的并联系统小信号数学模型,为并联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2台三相逆变器并联平台上进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均表明并联系统具有良好的均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 三相逆变器 并联 微电网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顾和荣 王德玉 +2 位作者 沈虹 赵巍 郭小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1-46,共6页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可以解决不平衡负载引起输出电压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开环控制或传统同步旋转坐标系PI控制时,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输出电压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为了揭示其原因,首先建立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相四...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可以解决不平衡负载引起输出电压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开环控制或传统同步旋转坐标系PI控制时,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输出电压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为了揭示其原因,首先建立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输出电压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有效地抑制了不平衡负载电流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保证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在不平衡负载情况下输出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空载、平衡负载、不平衡负载三种情况下系统开环和闭环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 不平衡负载 不平衡电压 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205
19
作者 张纯江 董杰 +1 位作者 刘君 贲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4-340,共7页
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储能系统要同时具备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单种储能元件往往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在性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分别通过双向半桥变换器连接到直流母线上构成混合储能系统... 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储能系统要同时具备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单种储能元件往往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在性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分别通过双向半桥变换器连接到直流母线上构成混合储能系统,蓄电池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以维持母线上能量供需平衡,超级电容迅速提供负载波动功率高频分量,抑制负载突变对直流母线造成的冲击。分析了负载功率高频分量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双向半桥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和四种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利用DSP实现储能系统的综合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蓄电池 超级电容 双向半桥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中三相逆变器类功率下垂控制和并联系统小信号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纯江 王晓寰 +2 位作者 薛海芬 阚志忠 邬伟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9,共8页
基于公共节点电压的逆变器并联功率理论在微电网系统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本文以逆变器输出端电压为切入点重新推导了并联功率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类功率"的无互联线并联下垂控制策略。依据"类功率"定义,建立了新型控... 基于公共节点电压的逆变器并联功率理论在微电网系统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本文以逆变器输出端电压为切入点重新推导了并联功率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类功率"的无互联线并联下垂控制策略。依据"类功率"定义,建立了新型控制策略下的并联系统小信号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系统传递函数,依据自动控制原理分析下垂参数的变化对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并联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两台光伏发电三相逆变器组成的小型微电网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 类功率 三相逆变器 并联 微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