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合成工艺优化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忠良 胡超明 +3 位作者 宋刘斌 卢意鹏 刘姣 曾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2-1659,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锂与金属元素摩尔比为1.05:1、烧结时间15 h、烧...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锂与金属元素摩尔比为1.05:1、烧结时间15 h、烧结温度750℃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按最佳工艺合成的样品在1C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74.9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58.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0.6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XRD和SEM表征表明,在氧气气氛下烧结的样品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小,具有较好的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0~20μm。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结果表明,工艺条件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Mn0.1O2 合成 高温固相 电化学 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导电聚苯胺类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刘斌 唐福利 +5 位作者 肖忠良 李灵均 曹忠 胡超明 刘姣 李新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31-2640,共10页
导电聚苯胺(PANI)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导率高、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化学电源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原位复合法、共混法、自... 导电聚苯胺(PANI)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导率高、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化学电源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原位复合法、共混法、自组装和电化学复合法等。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可作为高能物质用于研发电极材料,但目前利用导电聚苯胺对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进行修饰改性的研究较少。综述了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电化学性能,重点对导电聚苯胺/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性能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并简述了导电聚苯胺包覆改性LiNi_(1-x-y)Co_xMn_yO_2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电化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刘斌 肖忠良 +2 位作者 李灵均 曾巨澜 周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043-16047,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超软赝势平面波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及PW91算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和负极材料Li的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几何优化与计算后,可得到电极材料LiFePO4最稳定的结构,对应的晶胞参数a=1...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超软赝势平面波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及PW91算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和负极材料Li的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几何优化与计算后,可得到电极材料LiFePO4最稳定的结构,对应的晶胞参数a=1.0294nm,b=0.5986nm,c=0.4675nm。基于声子谱态密度,可以计算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熵(S)、焓(H)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根据所得热力学数据作图,可拟合出相关函数表达式。其中,正极材料LiFePO4和负极材料Li的熵和焓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与热力学规律相符合。研究获得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热力学性质,可为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热电化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忠良 周清清 +3 位作者 宋刘斌 胡超明 卢意鹏 曹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9-746,共8页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研究以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热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是影响电池比容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充放电倍率和环境温度的增加,电池比容量...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研究以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热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是影响电池比容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充放电倍率和环境温度的增加,电池比容量逐渐减小。在低倍率(0.2C)下,电池充放电初始阶段的热流缓慢增大,且出现多个放热峰;而在较高倍率(0.5、1.0、2.0C)下,电池充放电初始阶段的热流快速增长,且充电和放电过程分别仅出现一个明显的放热峰。通过热电化学研究,可获得电池充放电过程的产热量、化学反应焓变(ΔrH_m)以及化学反应熵变(ΔrS_m)等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电化学-量热法 热电化学 热力学参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用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袁美娇 卢翠红 张跃飞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2,共6页
成核剂改性具有用量少、操作简单且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聚丙烯加工过程中。为推进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在聚丙烯改性中的应用,实现聚丙烯的高性能化,简述了近十几年来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种类的α,β晶型有... 成核剂改性具有用量少、操作简单且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聚丙烯加工过程中。为推进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在聚丙烯改性中的应用,实现聚丙烯的高性能化,简述了近十几年来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种类的α,β晶型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α晶型成核剂主要有苯甲酸碱金属盐、取代苯甲酸金属盐、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金属盐、邻苯二甲酸盐等;β晶型成核剂有芳香族及脂肪族二元羧酸金属盐等。此外,针对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总结展望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成核剂 羧酸盐 α晶型成核剂 Β晶型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合成法制备CdSe@SiO_2荧光纳米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姣云 徐万帮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1-257,共7页
以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修饰剂,直接法制备得到闪锌矿结构的CdSe@SiO2核-壳型量子点,该方法简化了制备硅烷化核-壳型量子点的流程,缩短了制备的时间。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得到的... 以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修饰剂,直接法制备得到闪锌矿结构的CdSe@SiO2核-壳型量子点,该方法简化了制备硅烷化核-壳型量子点的流程,缩短了制备的时间。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得到的核-壳型核-壳型量子点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d2+)∶n(SeSO23-)和反应体系pH值,对纳米晶的光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得到的CdTe@SiO2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0 nm,其大小均匀。与CdSe纳米粒子相比,CdSe@SiO2核-壳型量子点光化学性能较稳定,常温下可以放置半年以上。SiO包覆的CdSe纳米粒子有效地提高了核-壳型量子点的稳定性,大大增强了其抗光漂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SiO2 纳米粒子 硅烷偶联剂 直接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醇@聚苯胺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传煌 孙赛玲 +4 位作者 宁宇豪 谭烨 喻林萍 曾巨澜 喻赛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86-7192,共7页
以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为壳材的微胶囊相变材料(MePCMs)是一类重要的多功能MePCMs。为拓宽聚苯胺包覆的多功能MePCMs的来源,选择十四醇(tetradecanol,TD)为芯材,通过苯胺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TD@PANI MePCMs,探索了乳化剂种类和芯... 以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为壳材的微胶囊相变材料(MePCMs)是一类重要的多功能MePCMs。为拓宽聚苯胺包覆的多功能MePCMs的来源,选择十四醇(tetradecanol,TD)为芯材,通过苯胺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TD@PANI MePCMs,探索了乳化剂种类和芯壁比等因素对所制备的MePCM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加入不利于TD@PANI MePCMs的形成。在不加入乳化剂的反应体系中,所制备的MePCMs的包覆率和球形规整度随芯壁比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芯壁比为4.8∶5.2时,包覆效果最佳。优选条件下制备得到的TD@PANI MePCMs的起始相变温度为32.44℃,相变焓为102.3 J/g,包覆率为46.4%,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此外,芯材十四醇被聚苯胺包覆后其化学性质与晶体结构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基于聚苯胺的多功能相变微胶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相变材料 聚苯胺 相变储热 功能化壳材 十四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2CrO4/Ti3C2Tx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珍 许第发 +2 位作者 周艺 曾丹丹 张世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29-9134,共6页
首次采用简易沉淀法制备了新型Ag2CrO4/Ti3C2Tx复合材料,将两种能级匹配的半导体结合起来形成了异质结。通过XRD、SEM、EIS与DRS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HF刻蚀所制备的纯Ti3C2Tx为手风琴层状结构,多面体状的Ag2CrO4纳米颗... 首次采用简易沉淀法制备了新型Ag2CrO4/Ti3C2Tx复合材料,将两种能级匹配的半导体结合起来形成了异质结。通过XRD、SEM、EIS与DRS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HF刻蚀所制备的纯Ti3C2Tx为手风琴层状结构,多面体状的Ag2CrO4纳米颗粒牢固附着Ti3C2Tx表面。研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当Ti3C2Tx的含量为0.4%(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是纯Ag2CrO4的1.9倍。多次循环实验后,Ag2CrO4/Ti3C2Tx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ESR与自由基捕获测试显示超氧自由基与空穴是主要活性物质,并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CrO4 Ti3C2Tx 可见光光催化 异质结 二维层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NCM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肖忠良 周乘风 +2 位作者 宋刘斌 曹忠 蒋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6-223,共8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电池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电池容量、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是电池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在选取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电池结构稳定性及其安全性能,三元材料基于这种思路进行设计。目前,针对...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电池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电池容量、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是电池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在选取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电池结构稳定性及其安全性能,三元材料基于这种思路进行设计。目前,针对电池中锂离子导通率与结构不可逆坍塌问题,通过包覆涂层、离子掺杂等手段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已经常态化,实际需求要求有更有效的改性方法。因此,本文综述了富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LiNi0.4Co0.2Mn0.4O2(NCM424)、 LiNi0.5Co0.2Mn0.3O2(NCM523)、 LiNi0.6Co0.2Mn0.2O2(NCM622)和LiNi0.8Co0.1Mn0.1O2(NCM811)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导向,认为简单的单一材料改性已遇到瓶颈,改性方法复合、设计材料多元结构是提升电池性能的一大发展方向;从改性材料的合成和运行路径入手,研究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建立统一理论模型,通过计算模拟手段设计电极结构,实现锂离子电池突破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镍 电化学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刘斌 黎安娴 +2 位作者 肖忠良 池振振 曹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51-2059,共9页
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第一性原理计算能在理论上协助解释实验结果,为材料的合成和性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层状氧化物LiMO2(M =Ni,Co,Mn,Al等)材料中... 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第一性原理计算能在理论上协助解释实验结果,为材料的合成和性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层状氧化物LiMO2(M =Ni,Co,Mn,Al等)材料中,对热门三元材料,特别是三元材料改性前后界面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围绕密度泛函理论,综述了其在电极材料工作电压、电子传导性和离子扩散性、结构稳定性、储锂容量的计算以及热力学性能预测及解释等方面的应用,对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的进展进行阐述和总结,为用第一性原理进一步研究LiNixCoyMn1-x-yO2复合材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热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灯 张丽 +3 位作者 朱志平 苏伟 陈天生 范圣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54-2963,共10页
为研究变压器内部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性能的影响,对25号环烷基矿物油A和油B、普通绝缘纸、金属铜、硅钢片组成的10种试样,在120℃的条件下进行热老化实验,跟踪测定老化过程中绝缘油酸值、介损、油中铜铁含量、糠醛含量、绝缘纸聚合度等... 为研究变压器内部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性能的影响,对25号环烷基矿物油A和油B、普通绝缘纸、金属铜、硅钢片组成的10种试样,在120℃的条件下进行热老化实验,跟踪测定老化过程中绝缘油酸值、介损、油中铜铁含量、糠醛含量、绝缘纸聚合度等老化特征参量和变化规律,并对脱油纸样进行宽频介电谱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硅钢片对绝缘油性能劣化影响较小,金属铜能增大样品介质损耗因数,加速油中糠醛的生成,使样品油酸值在老化后期达到无铜样品的2~3倍;金属材料的加入能导致绝缘纸聚合度下降变快,金属铜的作用大于硅钢片;随着热老化的进行,绝缘纸的介损值会逐渐增大,绝缘纸表面元素成分中碳含量明显增加;金属材料的加入会提高绝缘纸介损值和碳含量,金属铜的作用大于硅钢片,金属铜会使老化后期样品绝缘纸碳质量分数在80%左右。该研究为深入研究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性能影响和准确评估变压器的老化状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油纸绝缘 热老化 聚合度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2ZrO3包覆LiNi0.8Co0.1Mn0.1O2的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刘斌 刘姣 +5 位作者 肖忠良 李灵均 曹忠 胡超明 李新宇 唐福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90-4397,共8页
以Zr(NO_3)_4·5H_2O和CH_3COOLi·2H2_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_2ZrO_3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_2ZrO_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 以Zr(NO_3)_4·5H_2O和CH_3COOLi·2H2_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_2ZrO_3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_2ZrO_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M、EDS谱图分析表明,Li_2ZrO_3层均匀地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表面,其厚度约为8 nm。与纯相相比,1%(质量分数)Li_2ZrO_3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复合材料在1.0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7 mA·h·g^(-1)、100次循环之后放电比容量为169.5 mA·h·g^(-1),其容量保持率达到91.7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Li_2ZrO_3包覆层抑制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减小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ZrO3 包覆 LiNi0.8Co0.1Mn0.1O2 表面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正极材料界面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刘斌 蒋鹏 +3 位作者 肖忠良 周乘风 黎安娴 池振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26-2438,共13页
核壳结构电池材料能从核心和壳体两方面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离子扩散速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强等优点,在电池材料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三元电池材料的核壳结构设计主要分为非电活性材料核壳结构设计、普通核壳... 核壳结构电池材料能从核心和壳体两方面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离子扩散速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强等优点,在电池材料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三元电池材料的核壳结构设计主要分为非电活性材料核壳结构设计、普通核壳结构设计、浓度梯度核壳结构设计、全浓度梯度核壳结构设计等;核壳结构三元电池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综述了核壳结构电池材料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对核壳结构电池材料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简述了核壳结构正极材料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电化学 热力学 动力学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金属材料钯湿法回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肖忠良 曾超 +3 位作者 刘佩 吴道新 宋刘斌 曹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08-11016,共9页
从不同废弃物中回收贵金属钯的湿法回收方法,明确了钯回收的重要价值,但存在体系成分复杂,含量极低,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湿法回收依据回收过程作用机理的不同,以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络合-萃取法、沉淀法等进行分... 从不同废弃物中回收贵金属钯的湿法回收方法,明确了钯回收的重要价值,但存在体系成分复杂,含量极低,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湿法回收依据回收过程作用机理的不同,以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络合-萃取法、沉淀法等进行分类阐述。在4种方法中,吸附法的应用逐渐增加,故以吸附法为主进行详细介绍。吸附材料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复合吸附材料、碳基复合吸附材料、MOFs复合吸附材料、生物质复合吸附材料。而复合吸附材料通常以功能性配体与载体通过嫁接法或浸渍法等进行复配合成,因而相对普通的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与选择性,且吸附迅速。指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为推进贵金属钯回收的高选择性、高回收率,吸附法将成为首选,同时可实现回收的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吸附材料 回收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行为及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刘斌 李新海 +3 位作者 王志兴 郭华军 肖忠良 周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产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ANSYS模拟了稳态温度场。结果表明,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的总热效应表现为放热现象,发热量和热生成率...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产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ANSYS模拟了稳态温度场。结果表明,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的总热效应表现为放热现象,发热量和热生成率均与充放电倍率成线性关系,随着倍率的增大而增大。充放电倍率和工作温度对电池内部温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倍率条件下,工作温度越高,电池内部温度场分布均匀性越差。在相同工作温度下,充放电倍率越大,电池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行为 LIFEPO4 热模型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快速检测汞离子的1,4-二硫苏糖醇膜修饰金平板电极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婷婷 曹忠 +2 位作者 何婧琳 梁海琴 肖忠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8-1395,共8页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T通过另一端的巯基与汞离子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pH=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良好的电位响应性能,其线性范围为1.0×10^-8~1.0×10^-3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62±0.2)mv/-pc(25qC),检出限为5.1×10^-9mol/L.该汞离子检测电极的响应时间仅为20s,且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各种离子的选择性系数,发现Cu2+,Fe2+,Na+,K+,Mg2+,Ba2+,Ca2+,Zn2+,Sn2+,Pb2+,Ag+,Al3+,Fe3+,Ni2+,N02-,IO3-,BrO3-和ClO3等离子不干扰该电极对汞离子的检测.此外,将该电极用于实际水样中微量汞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方法一致,且回收率为98.20%~10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平板电极 1 4-二硫苏糖醇 自组装膜 汞离子 选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胸腺嘧啶单链DNA-CuNCs荧光增强法用于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婷 曹忠 +3 位作者 李盼盼 何婧琳 肖慧 杨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6-1621,共6页
基于Hg^(2+)与DNA中胸腺嘧啶(T)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DNA铜纳米簇的荧光增强性质,构建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当Hg^(2+)存在时,聚T单链DNA(P1)通过T-Hg^(2+)-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Cu^(2+)经抗坏血酸钠还原后生成的中间体... 基于Hg^(2+)与DNA中胸腺嘧啶(T)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DNA铜纳米簇的荧光增强性质,构建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当Hg^(2+)存在时,聚T单链DNA(P1)通过T-Hg^(2+)-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Cu^(2+)经抗坏血酸钠还原后生成的中间体Cu+与双链DNA螺旋结构间的氢键部分有强的结合力,促使Cu0附着聚集在双链DNA上形成铜纳米簇,导致体系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与Hg^(2+)浓度的对数值成正比,对Hg^(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 nmol/L^10μmol/L,检出限达0.4 nmol/L,对湖水样品中Hg^(2+)检测的回收率达到97.2%~106.6%.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标记、检出限低及选择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环境水体中汞离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强 环境水样 铜纳米簇 T-Hg2+-T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磁性载体固定耐辐射奇球菌及其对铀的吸附行为与机理 被引量:13
18
作者 肖方竹 何淑雅 +2 位作者 彭国文 唐艳 戴益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68-1575,共8页
为了解决耐辐射奇球菌(DR)容易以悬浮态生长,菌体与水的密度差较小,吸附铀后难以分离等问题,首先使用氯化亚砜对羧基化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进行酰氯功能化,以此作为DR菌固定载体,再与二乙烯三胺化学修饰的DR菌进行固定化,得到一种新型... 为了解决耐辐射奇球菌(DR)容易以悬浮态生长,菌体与水的密度差较小,吸附铀后难以分离等问题,首先使用氯化亚砜对羧基化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进行酰氯功能化,以此作为DR菌固定载体,再与二乙烯三胺化学修饰的DR菌进行固定化,得到一种新型功能化磁性耐辐射奇球菌吸附剂NFGDR,并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别表征吸附剂NFGDR的结构。考察溶液pH值、吸附时间、铀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剂NFGDR吸附铀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剂NFGDR表面具有大量吸附铀的基团,吸附铀后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吸附铀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5、吸附时间为80 min、铀初始浓度为10 mg/L和吸附剂投加量为5 mg。吸附剂NFGDR对铀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说明该吸附体系是一个单层吸附过程。同时,使用3种不同的解析剂对吸附剂NFGDR解析再生6次后,其对铀的吸附率均在80%以上,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 磁性载体 耐辐射奇球菌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羧酸盐类聚丙烯成核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贤祖 张跃飞 +2 位作者 杨小俊 周婷 常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2,37,共5页
介绍了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的种类、特点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与其他助剂的协同效应,能诱导聚丙烯产生高含量的β晶。综述了该类成核剂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进展。
关键词 成核剂 聚丙烯 有机羧酸盐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环[2.2.1]庚烷二羧酸盐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跃飞 罗贤祖 +4 位作者 常瑶 张珂珂 吴其文 李江胜 卢翠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78,共3页
研究了二环[2.2.1]庚烷二羧酸盐成核剂(商品名:HPN-68)对聚丙烯(PP)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N-68是一种典型的聚丙烯α晶型成核剂,在PP中具有很高的成核效率。在较低的添加浓度下可明显提高PP的结晶峰温度和力学性能。然... 研究了二环[2.2.1]庚烷二羧酸盐成核剂(商品名:HPN-68)对聚丙烯(PP)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N-68是一种典型的聚丙烯α晶型成核剂,在PP中具有很高的成核效率。在较低的添加浓度下可明显提高PP的结晶峰温度和力学性能。然而,其添加量存在一个饱和值。当成核剂含量达到该饱和值以后,PP的结晶峰温度和力学性能就趋于稳定。当成核剂HPN-68的添加量为0.2 phr时,PP的结晶峰温度可升高15℃左右,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可提高12.7%和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成核剂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