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弯曲损耗的研究与测试 被引量:28
1
作者 薛梦驰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62,共6页
本文从光纤弯曲损耗的理论入手,重点介绍了光纤弯曲损耗的计算以及弯曲损耗与截止波长、高功率激光注入、光纤寿命等因素的关系,针对弯曲不敏感光纤(G.657)和其他普通单模光纤(G.65x)进行了弯曲损耗的对比测试,以期为光纤接入网的设计... 本文从光纤弯曲损耗的理论入手,重点介绍了光纤弯曲损耗的计算以及弯曲损耗与截止波长、高功率激光注入、光纤寿命等因素的关系,针对弯曲不敏感光纤(G.657)和其他普通单模光纤(G.65x)进行了弯曲损耗的对比测试,以期为光纤接入网的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弯曲损耗 宏弯 微弯 弯曲不敏感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交叉连接(OXC)技术及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彭肖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9-52,共4页
在未来的光纤传输网络中,光交叉连接(OXC)设备是重要的网络节点设备。本文讨论了光交叉连接(OXC)的特点、应用、一般结构和光交叉连接矩阵的原理,简要介绍了国外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研制开发OXC的策略。
关键词 光交叉连接 光纤传输网络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3
作者 汪先明 杜英武 《中兴新通讯》 1999年第4期21-25,共5页
光纤的容量极其巨大,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可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增加光纤的传输容量。为了使读者了解这一技术,本系列讲座将分4个部分分别叙述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产生的背景、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原理、系统实现中的技术问题及解... 光纤的容量极其巨大,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可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增加光纤的传输容量。为了使读者了解这一技术,本系列讲座将分4个部分分别叙述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产生的背景、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原理、系统实现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向、光密集波分复用网络系统的组织。本期先介绍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产生的背景、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密集波分复用 光通信 WDM T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4
作者 汪先明 杜英武 《中兴新通讯》 1999年第5期27-31,共5页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可以加大线路的传输能力,适应通信业务的急剧增长,降低每路通信的成本费用,而光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更增加了传输的光载波路数,加大了通信的容量,将有望应用于组成多波长光通信网或全光网,对未来的光通信起着极...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可以加大线路的传输能力,适应通信业务的急剧增长,降低每路通信的成本费用,而光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更增加了传输的光载波路数,加大了通信的容量,将有望应用于组成多波长光通信网或全光网,对未来的光通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一讲已介绍光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及其基本原理,本讲将进一步讨论其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密集波分复用 光波分复用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5
作者 汪先明 杜英武 《中兴新通讯》 1999年第6期34-37,共4页
在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光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被应用于传输网上,极大地提高了传输容量。本系列讲座前两讲介绍了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及相关技术,这一讲将进一步介绍相关技术及DWDM网络系统的组织。
关键词 光密集波分复用 通信技术 通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副本一致性的算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安东 翟大海 苏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3-65,75,共4页
针对多个数据中心数据库之间的副本一致性难题,提出及时一致性算法,解决了各数据中心对事务一致性的要求。算法核心思想是使用局部序列化事务的执行方式实现数据同步:允许接收事务的服务器独立执行事务并记录日志,将日志在其他中心的数... 针对多个数据中心数据库之间的副本一致性难题,提出及时一致性算法,解决了各数据中心对事务一致性的要求。算法核心思想是使用局部序列化事务的执行方式实现数据同步:允许接收事务的服务器独立执行事务并记录日志,将日志在其他中心的数据副本之间按"链式"依次同步并执行;日志的完整性依靠各个中心之间定时对日志序列号校验来实现,若发现数据缺失则进行数据恢复;恢复操作由日志数据接收方的服务器发起,以"拉"的方式从其他正常服务器获取缺失的数据,恢复数据和正常新事务数据并行同步。该算法使多个数据中心之间副本一致效率达到亚秒级的性能,相对于传统的一致性效率获得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广域网环境中软/硬件故障和网络分区导致的数据一致性难题。实验和工程表明,使用该算法的系统在提升数据同步效率和增强网络适应能力上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副本 分布式 数据恢复 实时一致性 及时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环境下无人机图传信号的识别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正华 罗晓笛 +3 位作者 何亮 刘一达 周嘉伟 李霞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1期39-44,共6页
为了实现对“黑飞”无人机的有效监管,避免误警事件的发生,不仅需要对目标无人机信号进行识别,还需要对当前监测环境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提出一种结合高阶累积量和瞬时特征两类信号特征的无人机图传信号的识别算法,以解决单... 为了实现对“黑飞”无人机的有效监管,避免误警事件的发生,不仅需要对目标无人机信号进行识别,还需要对当前监测环境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提出一种结合高阶累积量和瞬时特征两类信号特征的无人机图传信号的识别算法,以解决单类特征对信号的不完整描述问题。该算法通过对接收信号提取高阶累积量与瞬时特征作为输入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输入特征从14维降维到3维,大大减少了特征所占的内存空间,便于工程实现。随后,通过比较分类器的性能,选择随机森林分类器作为算法中的分类器,克服了传统决策树分类器中需要人为确定阈值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在0 dB时,目标信号和4种干扰信号能达到100%的识别率;当信噪比为5 dB时,目标信号与干扰信号的识别率都达到了95%以上,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图传信号 干扰信号 信号识别 高阶累积量 瞬时特征 组合特征 主成分分析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光缆维护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8
作者 李元鹏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2-36,共5页
叙述现有光缆维护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光缆维护新技术,最后分析光缆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通信光缆 光缆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U-T SG15传送网系统设备建议的最新研究情况
9
作者 任顺尧 《中兴新通讯》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ITU-T SG15在1997~2000年研究期的第3次会议于1998年10月在日内瓦召开ITU-T SG15本研究期3次会议中共通过了19个修改建议和11个新建议,删除了17个建议。
关键词 ITU-T SG15 通信网 传送网系统设备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3 PPP-B2b实时精密时间同步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志行 郭庆功 +4 位作者 楚鹰军 曹骏 宋剑鹏 廖本钊 夏文龙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针对传统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同步方法需要连接互联网,以及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精密单点定位服务信号(PPP-B2b)用于长基线实时时间同步的研究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将PPP-B2b信号用于PPP时间同步的实时时间同步方法:... 针对传统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同步方法需要连接互联网,以及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精密单点定位服务信号(PPP-B2b)用于长基线实时时间同步的研究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将PPP-B2b信号用于PPP时间同步的实时时间同步方法:将高精度铷原子钟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外频标输入,通过GNSS接收机实时接收PPP-B2b改正数,解算接收机钟差并实时调整铷原子钟,输出与时间基准同步的秒脉冲(1PPS)信号,较之传统GNSS接收机输出1PPS有更佳的频率稳定性;设计PPP-B2b时间同步硬件测试平台对提出的PPP-B2b时间同步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PPP-B2b时间同步方法进行时间传递的精度优于0.2 ns;短基线实测实时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95 ns;卫星模拟器仿短基线精度优于0.87 ns,仿长基线精度优于0.9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 精密单点定位(PPP) 精密单点定位服务信号 实时时间同步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在某地区土壤环境中的长期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伟光 肖盼 +3 位作者 刘溢 楚鹰军 左琼华 潘吉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7-77,共11页
目的为了获得Q235钢长期土壤腐蚀数据,在某地区开展土壤埋藏试验,用于积累Q235钢长周期腐蚀数据,为实际埋地相关工程提供数据服务,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腐蚀失重测量、宏观形貌观察、SEM、EDS、XRD、电化学测试等分析... 目的为了获得Q235钢长期土壤腐蚀数据,在某地区开展土壤埋藏试验,用于积累Q235钢长周期腐蚀数据,为实际埋地相关工程提供数据服务,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腐蚀失重测量、宏观形貌观察、SEM、EDS、XRD、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手段对某地区埋藏30年的Q235钢的腐蚀行为进行分析。结果Q235钢板表面腐蚀形式为均匀腐蚀、缝隙腐蚀和点蚀;平均腐蚀失重速率为1.7658 g/(dm^(2)·a),平均腐蚀深度速率为0.0226 mm/a,最大点蚀深度为1.59 mm;腐蚀产物EDS分析结果为Fe、O、C 3种元素,XRD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物相为FeO、Fe_(2)O_(3)、α-FeOOH、FeCO_(3)、γ-FeOOH及底层量未转化的δ-FeOOH,腐蚀产物层结构不完整,内部有较多的缺陷和裂纹;电化学测试的带锈样腐蚀速率明显低于除锈后试样的腐蚀速率,说明腐蚀产物对金属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在埋地Q235钢板的腐蚀过程中,缝隙腐蚀和点蚀占有较大比例,对腐蚀失重速率贡献明显;开展某地区土壤环境中地下工程完整性评估和环境适应性评估时,可参照本文腐蚀数据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腐蚀观测 腐蚀失重 SEM XRD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钢与Q235碳钢在成都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盼 李伟光 潘吉林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1,共8页
采用大气暴晒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3种低合金高强钢(Q550钢、40Cr钢、35Cr Mo A钢)和Q235碳钢在成都大气环境中暴晒1 a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在成都大气环境中,Q550钢、40Cr钢、35Cr Mo A钢和Q235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80.07,83.39,80... 采用大气暴晒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3种低合金高强钢(Q550钢、40Cr钢、35Cr Mo A钢)和Q235碳钢在成都大气环境中暴晒1 a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在成都大气环境中,Q550钢、40Cr钢、35Cr Mo A钢和Q235碳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80.07,83.39,80.66,138.98 g/(m^(2)·a),最大蚀坑深度分别为66.01,40.86,49.30,45.18μm;4种试样表面锈层成分基本相同,主要由γ-Fe OOH、α-Fe OOH、Fe2O3和Fe3O4组成,低合金高强钢表面锈层中α-Fe OOH含量相较于Q235碳钢更高;Q235碳钢表面锈层电阻高于3种低合金高强钢,但由于腐蚀产物疏松且未能完整覆盖金属基体,其腐蚀速率更大,即3种低合金高强钢的耐蚀性均优于Q235碳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钢 大气腐蚀 腐蚀速率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套管高低温伸缩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永红 李英志 +1 位作者 宋志佗 王跃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光纤套管 高低温伸缩现象 光缆线路 光缆通信 PBT材料 松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业务网APON光纤接入传输系统 被引量:7
14
作者 原荣 高杰 +19 位作者 曾晓波 苏小柳 董建云 周文军 秦志辉 周晴伦 伍浩成 牟秋梅 黄建林 韦以超 钟丁四 尹玄锟 蔡宗强 徐辑 傅志强 戎福恩 罗正华 邱琪 阳树宗 邱昆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5,共7页
介绍在国家八六三计划资助下研制成功的全业务网接入传输系统 ,首先简述了系统构成、用户业务接口和传输帧结构 ,接着对 HFC双向光纤传输系统进行了简介 ,最后介绍了 ATM-
关键词 光纤接入传输系统 APON 全业务网 光接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酞对交联聚乙烯的改性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永会 谢大荣 吴南屏 《绝缘材料通讯》 CAS 1993年第6期10-14,共5页
本文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性能的研究所表明:酚酞对交联聚乙烯体系具有良好的改性作用。能缓和由于交联而引起的缺核现象,提高交联聚乙烯的50%树枝起始电压,在相同条件下使交联聚乙烯的50%树枝起始电压提高了32%,并能阻滞树枝的生长,... 本文通过对交联聚乙烯电性能的研究所表明:酚酞对交联聚乙烯体系具有良好的改性作用。能缓和由于交联而引起的缺核现象,提高交联聚乙烯的50%树枝起始电压,在相同条件下使交联聚乙烯的50%树枝起始电压提高了32%,并能阻滞树枝的生长,同时使体系的电气强度也明显提高,而对体系的体积电阻率(ρ_v)影响不大,并从结晶形态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酚酞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入网的新接口──V_5 被引量:9
16
作者 邬贺铨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15,共8页
本文首先介绍接入网的概念和作为本地交换机新型数字用户线接口的v_5的提出背景,接着从业务的观点描述了v_5接口的体系和功能,然后分别说明V_5接口的第一、二、三层特性和规程,最后简述通过电信管理网(TMN)所实施的对... 本文首先介绍接入网的概念和作为本地交换机新型数字用户线接口的v_5的提出背景,接着从业务的观点描述了v_5接口的体系和功能,然后分别说明V_5接口的第一、二、三层特性和规程,最后简述通过电信管理网(TMN)所实施的对V_5接口的操作管理维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线接口 规程 电话网 数字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H传输的接入网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秉钧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目前接入网的发展初期,需要认真规范其传输体制.本文建议采用基于SDH的传输.当SDH传输体制用于接入网时,需要一些低于STM1的子速率,本文提出了其数值和帧结构方面的建议.采用这些建议,可以使用于接入网的SDH设... 在目前接入网的发展初期,需要认真规范其传输体制.本文建议采用基于SDH的传输.当SDH传输体制用于接入网时,需要一些低于STM1的子速率,本文提出了其数值和帧结构方面的建议.采用这些建议,可以使用于接入网的SDH设备简化,成本降低,又可与一般的SDH设备兼容.这就为SDH设备用于接入网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H 接入网 传输标准 电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无人机个体识别
18
作者 罗正华 李霞 +2 位作者 杨耀如 向博 罗晓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1-596,共6页
在无人机个体识别中,直接用双谱矩阵进行个体识别要计算复杂的二维模板,运算效率低。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二次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将双谱分解成多个方向子带图并计算其能量和能量偏差,将维度较高的双谱矩... 在无人机个体识别中,直接用双谱矩阵进行个体识别要计算复杂的二维模板,运算效率低。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的二次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将双谱分解成多个方向子带图并计算其能量和能量偏差,将维度较高的双谱矩阵高效地转换为维数较低的图像纹理特征,再将其送入支持向量机实现无人机个体识别。采用实采的Phantom 3 Advanced与Mavic Pro图传信号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比直接用双谱矩阵进行分类的运算效率高21倍,准确率相较于基于积分双谱、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基于小波变换法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满足准确性和实时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个体识别 双谱矩阵 二维双树复小波变换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Mbit/s、155Mbit/sSDH光纤系统的开发
19
作者 李秉钧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4,共6页
从1988年起,邮电部第五研究所开始SDH系统的开发。最近该所又用3年时间,同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合作开发了622Mbit/s和155Mbit/s两个速率级的全套设备(包括TM、ADM、中继机)和FP1.0版的网元管理... 从1988年起,邮电部第五研究所开始SDH系统的开发。最近该所又用3年时间,同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合作开发了622Mbit/s和155Mbit/s两个速率级的全套设备(包括TM、ADM、中继机)和FP1.0版的网元管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数字体系 电信传输 产品开发 数字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低速支路合成的高速扰码和解扰码
20
作者 李秉钧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4-77,共4页
在原理上虽然高速数字通信扰码同低速扰码相同,但由于工程实现中的困难必须考虑新的高速系统。本文讨论的系统,在低速支路速率下产生一套m序列,用来对支路码流扰码或解扰;在群路中,扰码后的码流通过复接合成高速码流,该码流等效于在群... 在原理上虽然高速数字通信扰码同低速扰码相同,但由于工程实现中的困难必须考虑新的高速系统。本文讨论的系统,在低速支路速率下产生一套m序列,用来对支路码流扰码或解扰;在群路中,扰码后的码流通过复接合成高速码流,该码流等效于在群路扰码产生的码流,这个码流在接收侧群路被分解为支路。在保证等效性的前提下此系统中多数部分工作在支路速率,降低了工程实现的困难。为保证这种等效性本文分析了在设计中必须保证满足的三个条件。组合逻辑是本系统的关键。表1中给出支路组合逻辑的一些设计结果,这些基于理论推导又被计算机模拟证明其正确性的结果在设计中可直接采用。本系统还兼有定时系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码 解扰码 数字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