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加快改造提升田林县优势传统产业的建议
1
作者 周茂荣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12期10-11,14,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绿色健康食品在不断的被人们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和认可,以及乡村旅游业的火爆发展势头,传统优势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温、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绿色健康食品在不断的被人们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和认可,以及乡村旅游业的火爆发展势头,传统优势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温、带动和发展。田林县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较多,其中具有特色优势、生态、绿色的传统产业主要有八渡笋、油茶、板栗、寿桃、清水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业 传统产业 地理标志产品 无公害食品 养殖产业 绿色食品 田林县 特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毛木耳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阳兰 王灿琴 +7 位作者 胡秀月 赵承刚 黄丽玲 陈丽新 覃晓娟 陈振妮 黄世旅 陈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5-877,共13页
【目的】探究以桉木屑、桉树皮和杂木屑为基质栽培的毛木耳品质差异,为桉木屑或桉树皮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不同基质(桉木屑、桉树皮和杂木屑)栽培的毛木耳为供试材料,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氨基酸组成及质构特性,... 【目的】探究以桉木屑、桉树皮和杂木屑为基质栽培的毛木耳品质差异,为桉木屑或桉树皮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不同基质(桉木屑、桉树皮和杂木屑)栽培的毛木耳为供试材料,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氨基酸组成及质构特性,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栽培基质毛木耳品质。【结果】不同栽培基质的毛木耳菌丝开始吃料时间和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以桉木屑和桉树皮为主料的配方中菌丝浓密、白、粗壮。与桉树皮和杂木屑栽培基质相比,以桉木屑为基质栽培的毛木耳第1潮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95%和14.94%(P<0.05,下同),第2潮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9.48%和62.83%,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1.62%和30.23%,第1潮耳的耳片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耳片泡发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且菌包污染率最低,为1.48%。3种基质(桉木屑、桉树皮和杂木屑)栽培的毛木耳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分别为44.04%、41.49%和41.89%,均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模式而低于卵清蛋白模式,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同时3种基质栽培的毛木耳均富含多种呈味氨基酸,其中苦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依据氨基酸评价标准,以桉木屑为基质栽培的毛木耳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大,分别为58.00和86.19,其氨基酸组成更接近全鸡蛋蛋白,营养价值更高;质构特性表明桉木屑栽培的毛木耳硬度(50.24 N)、内聚性(0.535)、弹性(0.866 mm)、胶黏性(29.89 N)和咀嚼性(23.94 mJ)最优;不同栽培基质毛木耳部分品质指标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种栽培基质的毛木耳品质由高到低为桉木屑>桉树皮>杂木屑。【结论】以桉木屑为基质栽培的毛木耳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更高,可作为毛木耳的主要栽培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栽培基质 农艺性状 氨基酸评价 质构特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MS/MS技术的三种不同基质栽培肺形侧耳的代谢组学研究
3
作者 罗阳兰 王灿琴 +4 位作者 胡秀月 蓝桃菊 韦仕岩 韦娇君 吴圣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99,共14页
桉树因其优异的特性在我国拥有广大的种植面积,在其栽培和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桉树皮和桉木屑等副产物,其剩余物资源较丰富。目前已有利用桉木屑栽培食用菌的报道,为了解桉树皮和桉木屑与杂木屑栽培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 桉树因其优异的特性在我国拥有广大的种植面积,在其栽培和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桉树皮和桉木屑等副产物,其剩余物资源较丰富。目前已有利用桉木屑栽培食用菌的报道,为了解桉树皮和桉木屑与杂木屑栽培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代谢物的差异,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肺形侧耳子实体的代谢物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变量权重值(Valu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结合T检验P<0.05为标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处理组B(桉木屑)与对照组A(杂木屑)之间有45种差异代谢产物和8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处理组C(桉树皮)与对照组A之间有53种差异代谢产物和1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处理组B与处理组C之间有39种差异代谢产物和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2)根据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处理组C和对照组A得到4条显著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处理组B和处理组C得到1条显著的代谢通路为组氨酸代谢,而处理组B和对照组A中无显著性代谢通路(P>0.05)。综上表明,利用桉树皮和桉木屑作为肺形侧耳的主要栽培基质(尤其是桉木屑),可以降本增效和实现资源再利用。该研究结果为桉树加工副产物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加工副产物 肺形侧耳 栽培基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屑栽培毛木耳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罗阳兰 王灿琴 +4 位作者 韦娇君 阎勇 吴圣进 韦仕岩 胡秀月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为探究以桉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的毛木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以桉木屑种植的毛木耳为供试材料,采用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桉木屑... 为探究以桉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的毛木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以桉木屑种植的毛木耳为供试材料,采用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桉木屑毛木耳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灰分含量高于杂木屑毛木耳;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锡和镍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的限量要求,且不存在农药残留情况;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证明,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_(50))>2.00 g·kg^(-1)BW,桉木屑毛木耳为无毒级食品;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鼠体重、摄食量、脏器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综上所述,桉木屑用于栽培毛木耳食用安全性高。本研究为桉树加工副产物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屑 毛木耳 营养成分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野生灵芝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韦娇君 王灿琴 +4 位作者 胡秀月 王晓国 韦仕岩 唐军 罗阳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8-937,共10页
【目的】对广西灵芝菌株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广西野生灵芝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区内收集到的19个野生灵芝菌株和区外引进的5个灵芝菌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供试菌株菌丝体在不同... 【目的】对广西灵芝菌株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广西野生灵芝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区内收集到的19个野生灵芝菌株和区外引进的5个灵芝菌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供试菌株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上的生长情况,筛选出灵芝最适生长条件,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4个灵芝菌株菌丝10℃时均不生长;15~30℃均能生长,15℃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均低于1.26 mm/d;20和2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1.93~3.93 mm/d和4.02~5.92 mm/d;30℃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均高于6.17 mm/d,35℃只有2个菌株可萌发。8个菌株最适生长的pH≤5.0;16个菌株最适生长的pH≥8.0。13个菌株菌丝的最适碳源是果糖,6个菌株菌丝的最适碳源是蔗糖,3个菌株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2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有2种,为果糖和蔗糖;乳糖、麦芽糖和淀粉均不适合作供试灵芝菌株的碳源。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牛肉膏、硝酸钾和蛋白胨为最佳氮源的分别有15、5、2、1、2和1个菌株,其中RSLZ-1901的最适氮源有3种,分别是酵母粉、硝酸铵和硫酸铵;CLZ-119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蛋白胨,尿素不适合作为灵芝的氮源。24个灵芝菌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9~0.93,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8时分为5个类群,表明各菌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结论】灵芝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适生长温度为30℃;8个菌株耐酸性较强;16个菌株耐碱性较强;最适碳源有果糖、蔗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有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牛肉膏、硝酸钾和蛋白胨。24个供试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可用于广西灵芝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灵芝 生物学特性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屑栽培灵芝堆料发酵时间比较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保成 胡秀月 +4 位作者 骆美花 罗阳兰 王灿琴 韦仕岩 韦娇君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响。结果:发酵4 d、8 d的培养料栽培灵芝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好,发菌成品率高,且出芝整齐、生物学效率较高;发酵0 d、16 d的培养料栽培的灵芝综合表现都较差。研究为优化灵芝培养料堆料发酵时间、桉树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桉树加工副产物 堆料发酵 培养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桉树加工副产物与常规基质栽培的肺形侧耳代谢物差异 被引量:7
7
作者 罗阳兰 王灿琴 +3 位作者 胡秀月 韦仕岩 韦娇君 吴圣进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共1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处理组(桉树树皮和桉树木屑)与对照组(杂木屑和甘...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处理组(桉树树皮和桉树木屑)与对照组(杂木屑和甘蔗渣)栽培基质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子实体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研究。结果表明:与杂木屑相比,桉树树皮有7种差异代谢物和4种差异代谢物通路,桉树木屑有23种差异代谢物和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与甘蔗渣相比,桉树树皮有23种差异代谢物和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桉树木屑有26种差异代谢物和10种差异代谢物通路;相关性较强的代谢通路分别为C5-支链二元酸代谢通路与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通路。研究结果为桉树加工主要副产物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加工副产物 肺形侧耳 栽培基质 气相色谱-质谱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灵芝JXLZ-3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黄保成 胡秀月 +3 位作者 韦娇君 王灿琴 韦仕岩 王晓国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pH为5;在以果糖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长速较快、长势较好,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生长良好,培养基最适氮源为酵母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灵芝 PH 温度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芝孢子收集条件及其萌发技术优化
9
作者 韦娇君 王灿琴 +4 位作者 阎勇 韦仕岩 罗阳兰 王晓国 周茂荣 《浙江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634-1647,共14页
为给紫芝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野生大型真菌DZ020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鉴定、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DZ020孢子收集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培养基、温度、热刺激、pH值、碳源、保存时间和木屑浸出液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为给紫芝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野生大型真菌DZ020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鉴定、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DZ020孢子收集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培养基、温度、热刺激、pH值、碳源、保存时间和木屑浸出液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优化孢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大型真菌DZ020依据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紫芝。纸箱法收集的孢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套袋法和钟罩法,且其污染率显著低于套袋法和钟罩法。单因素试验获得最佳固体培养基配方:6%琼脂+2%牛肉膏+2%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4.5,最佳保存时间为1 d,且孢子经过水浴刺激、在培养基中添加麦芽糖和木屑浸出液可提高萌发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浴时间、麦芽糖质量分数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对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与麦芽糖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与水浴时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麦芽糖质量分数与水浴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优化后的红锥木浸出液质量分数为19.0%,麦芽糖质量分数为1.6%,水浴时间为41.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萌发率达3.876%。本研究为紫芝遗传育种中单孢菌株的获得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芝 孢子收集 萌发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Box-Behnken设计(BB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