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代谢物探讨卒中异病同治
1
作者 陈绍静 蒋萍 +6 位作者 沈淑洁 俞捷 高颖 尚明英 刘广学 蔡少青 徐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4,共8页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但其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该文通过文献检索汇总了28种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且变化趋势一致的代谢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能量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脑屏...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但其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该文通过文献检索汇总了28种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且变化趋势一致的代谢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能量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神经损伤等方面与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异病同治、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新疗法和新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生物标志物 代谢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柱五加叶中齐墩果烷型皂苷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向前 金寅钐 +2 位作者 陆昌洙 南相吉 李龙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利用柱色谱从异柱五加(Acanthopanax sieboldianus forma albeofolium Yook)叶的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出四个齐墩果烷型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FAB-MS)鉴定它们分别为kalo-panax-saponin B(1)、acanthopanax sap... 利用柱色谱从异柱五加(Acanthopanax sieboldianus forma albeofolium Yook)叶的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出四个齐墩果烷型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FAB-MS)鉴定它们分别为kalo-panax-saponin B(1)、acanthopanax saponin CP3(2)、kalopanax-saponin A(3)和sieboldianoside A(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柱五加 齐墩果烷型皂苷 Kalopanax-saponin B ACANTHOPANAX SAPONIN CP3 Sieboldianoside A Kalopanax-sapon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库拉索芦荟化学成分的液质定性分析
3
作者 张静 郝北泉 +5 位作者 李寅庆 皮国沛 徐风 刘广学 尚明英 蔡少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6,共14页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采用负离子模式分析液质数据。结果表明:(1)首次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中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蒽酮类(芦荟素A、芦荟糖苷A)、色酮类(芦荟新苷D、7-O-甲基芦荟新苷A、altechromone A、芦荟苦素、芦荟新苷G、芦荟新苷C)、α-吡喃酮类(芦荟宁A、芦荟宁B)四类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失去CO_(2)和CO为主,蒽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失去CO为主,色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酯基的水解为主,α-吡喃酮类的裂解途径主要包括己糖苷的裂解、CO_(2)和H_(2)O的丢失等。(2)共检测到168种化学成分,参考相关文献、数据库和对照品数据共鉴定/指认了其中的78种化学成分,包括3种蒽醌类成分、29种蒽酮类成分、35种色酮类成分、7种α-吡喃酮类成分、4种其他类成分;78种化学成分中有23种为新发现的库拉索芦荟叶的化学成分,其中aloinoside D、isoeleutherin、ethylidene-aloenin等14种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药库拉索芦荟的化学成分信息,为芦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HPLC-DAD-ESI-IT-TOF-MS^(n) 蒽醌 蒽酮 色酮 化学成分 裂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兜唇石斛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被引量:19
4
作者 丁小余 徐珞珊 +2 位作者 常俊 保曙琳 丁秉中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1-76,共6页
 根据兜唇石斛及其它37种枫斗类和黄草类石斛的rDNAITS序列,设计了鉴别兜唇石斛的位点特异性PCR引物DC JB01S和DC JB01X,并对兜唇石斛成功地进行了位点特异性PCR鉴别.在进行位点特异性PCR鉴别之前,首先运用扩增ITS区的通用引物P1、P2...  根据兜唇石斛及其它37种枫斗类和黄草类石斛的rDNAITS序列,设计了鉴别兜唇石斛的位点特异性PCR引物DC JB01S和DC JB01X,并对兜唇石斛成功地进行了位点特异性PCR鉴别.在进行位点特异性PCR鉴别之前,首先运用扩增ITS区的通用引物P1、P2对模板DNA进行扩增,以验证模板的可靠性和扩增的合适浓度.当退火温度上升为64℃,只有兜唇石斛的模板DNA能被扩增出来,而其它的37种石斛属植物均为阴性.该鉴别反应重复性好,已在鉴别我国兜唇石斛中发挥重要作用.与DNA测序鉴别方法相比,位点特异性PCR具有简单、省时、高效、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唇石斛 位点特异性PCR 鉴别 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直立百部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国英 张朝凤 张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研究采集于江苏句容宝华山的野生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的化学成分。方法:用75%乙醇回流提取,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采用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 目的:研究采集于江苏句容宝华山的野生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的化学成分。方法:用75%乙醇回流提取,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采用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直立百部的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3-甲基-2,5-二羟基-9,10-二氢菲(7-methoxy-3-methyl-2,5-di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stilbostemin D(2)、原百部碱(protosteronine,3)、原百部次碱(protostemotinine,4)、stemospironine(5)、左旋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6]、苯甲酸(7)、香草酸(8)、胡萝卜苷(9)和豆甾醇(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直立百部 化学成分 二氢菲 生物碱 木脂素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枝的化学成分及抑制一氧化氮生成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贺然 杨志刚 +3 位作者 王珏 北中进 徐丽珍 杨世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3-365,共3页
以体外测定各化合物对抑制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RAW264.7大鼠巨噬细胞NO的生成量为活性指标,从核桃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乙氧基胡桃醌(1),3乙氧基胡桃醌(2),regiolone(3),(4S)4hydroxyαtetralone(4)和大黄素(5... 以体外测定各化合物对抑制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RAW264.7大鼠巨噬细胞NO的生成量为活性指标,从核桃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乙氧基胡桃醌(1),3乙氧基胡桃醌(2),regiolone(3),(4S)4hydroxyαtetralone(4)和大黄素(5)。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生成的作用。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 萘醌 一氧化氮(NO) 乙氧基胡桃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叶千里光中一个新的双黄酮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宁 张朝凤 张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对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羽叶千里光全草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8,8″-亚甲基双(3,3′,4′,5,7... 目的:对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羽叶千里光全草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8,8″-亚甲基双(3,3′,4′,5,7-五羟基黄酮)(1)、异鼠李素(2)、克氏千里光碱(3)、琥珀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金丝桃苷、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千里光碱、千里光菲林碱和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8,8″-亚甲基双槲皮素,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叶千里光 化学成分 8 8″-亚甲基双槲皮素 黄酮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DNA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红 王峥涛 +1 位作者 胡之壁 王峥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2期24-30,共7页
概述了近年来中药DNA分子鉴定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分析了RFLP、RAPD、DNA序列分析等常用技术的特点及在动、植物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前景。
关键词 中药 DNA 分子鉴定技术 药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后适应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刚领 徐岚溪 +4 位作者 赵欢 吴晓莹 柴玲玲 曾冬琳 吴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后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RIP)对急性高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50%葡萄糖(6 m L·kg-1)造成急性高血... 目的探讨肢体后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RIP)对急性高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50%葡萄糖(6 m L·kg-1)造成急性高血糖模型,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大脑中动脉栓塞1.5 h后再灌注,且同时刻给LRIP组大鼠LRIP操作,将大鼠左后肢股动脉夹闭5 min/再通5 min(此为1个循环),连续3个循环。再灌注2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取全脑切片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结果 LRIP能改善急性高血糖状态下脑IRI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升高血清中NO浓度及SOD活力,能减小脑梗死面积,以上指标LRIP组与IRI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LRIP对急性高血糖状态大鼠的脑IRI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部分通过升高血清SOD活力及NO水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后适应 急性高血糖 缺血/再灌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液相色谱法快速制备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单体及鉴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家骄 王凤玉 +4 位作者 田旭辉 邓昌瑞 黄小萍 王东 刘东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5-698,共4页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20 min,10%(A);20~230 min,30%(A);230~270 min,60%(A);270~300 min,100%(A),流速:5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0 mL,从抱茎苦荬菜(苦碟子)总黄酮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得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7GU)单体。所得单体经UV、IR、TOF-MS、1H NMR、13C NMR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经硅胶和聚酰胺薄层色谱检查,在365 nm紫外灯下均呈单一的黄绿色荧光斑点;HPLC-UV分析表明,在210、254、290、348 nm四个波长下,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产品纯度均在98%以上。所得产品可直接作为对照品用于苦碟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苦荬菜 苦碟子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 分离 制备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γ-肌动蛋白基因Bbgγ-Actin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刘彦芳 王秋爽 +3 位作者 凌鸿 刘东春 代英辉 王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6-164,共9页
旨在获得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序列全长。以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耳后腺为材料,提取总RNA,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快速得到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基因(Bbg Actin)cDNA全长2 055 bp,通过RT-PCR技术对其ORF序列进行验证,并对Bbg Ac... 旨在获得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序列全长。以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耳后腺为材料,提取总RNA,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快速得到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基因(Bbg Actin)cDNA全长2 055 bp,通过RT-PCR技术对其ORF序列进行验证,并对Bbg Actin基因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Bbg Actin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通过BLAST P程序分析,所得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在89%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bg Actin与γ-Actin聚为一类,所得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属于γ-Actin。首次获得了中华大蟾蜍γ-Actin cDNA全长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γ-肌动蛋白 CDNA全长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香茅醛显色法测定莪术油微囊载药量与包封率
12
作者 吴继龙 张立华 +4 位作者 陈欢 杨丽娜 代英辉 王东 刘东 《特产研究》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评价莪术油/(麦芽糊精-Povacoat)微囊的质量,建立了硫酸香茅醛显色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方法。对莪术油乙醇溶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508nm为最大吸收波长,显色稳定性试验表明,反应液在150min内吸光度较稳定。莪术油检测浓度在0.199 2... 为评价莪术油/(麦芽糊精-Povacoat)微囊的质量,建立了硫酸香茅醛显色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方法。对莪术油乙醇溶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508nm为最大吸收波长,显色稳定性试验表明,反应液在150min内吸光度较稳定。莪术油检测浓度在0.199 2μg/mL^9.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0.094 7C-0.001 2,r=0.999 3),微囊的载药量测定和包封率测定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9.1%。经测定,3批微囊的载药量为51.5mg/g^53.2mg/g,包封率为88.2%~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聚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微囊 载药量 包封率 硫酸香茅醛显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