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临床分离株特性分析及疫苗候选菌株筛选
1
作者 陈虹宇 朋璐 +7 位作者 张娇 韩未尧 汤细彪 宋文博 黄超 金卉 周锐 黎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8,共11页
【目的】分析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获得疫苗候选菌株。【方法】从国内疑似分离株中鉴定获得53株APP菌株,鉴定各菌株血清型及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后,利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筛选评估有价值的疫苗候选菌株。【结果】53... 【目的】分析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获得疫苗候选菌株。【方法】从国内疑似分离株中鉴定获得53株APP菌株,鉴定各菌株血清型及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后,利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筛选评估有价值的疫苗候选菌株。【结果】53株APP中血清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1、7、15、5型,各菌株在体外生长存活能力强,具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MIC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敏感度较低,而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从每个血清型菌株中各筛选到一株高毒力候选菌株。其中,1型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能够以小于商品化疫苗中1型菌株1/5的剂量,保护100%同血清型攻毒小鼠存活。同时,商品化疫苗中缺乏的15型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对同血清型攻毒小鼠保护率为66.7%,高于商品化疫苗的保护率。【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高毒力的优势血清型1、5、7、15型菌株各一株,根据免疫剂量和免疫保护率分析,其中的1型菌株和15型菌株有开发为新疫苗候选菌株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临床分离株 血清型 灭活疫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蜡螟幼虫和小鼠感染模型筛选猪链球菌血清2、3和9型三价灭活疫苗候选菌株
2
作者 朋璐 张衡 +6 位作者 庞思琪 乔竹林 张小芬 谭臣 宋云峰 周锐 黎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77-4090,共14页
旨在评估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血清2、3、9型强毒株制备的三价灭活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使用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从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中筛选出血清2、3和9型强毒株各1株(SS1803、SS1803024、SS1696),检测其生长曲线... 旨在评估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血清2、3、9型强毒株制备的三价灭活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使用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从临床分离的猪链球菌中筛选出血清2、3和9型强毒株各1株(SS1803、SS1803024、SS1696),检测其生长曲线和毒力因子。将菌株分别灭活及混合灭活后与佐剂混合,用4×10^(7)CFU、8×10^(7)CFU SS1803、2×10^(8)CFU、5×10^(8)CFU SS1803024、1×10^(8)CFU、5×10^(8)CFU SS1696及三价灭活苗(2×10^(7)CFU SS1803^(+)1.5×10^(8)CFU SS1803024^(+)3×10^(7)CFU SS1696)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两轮免疫,采集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别用3种菌株致死剂量攻毒后观察小鼠免疫保护率,同时用亚致死剂量攻毒三价苗免疫组,测定小鼠血、脑、肺、脾的组织载菌量和细胞因子IL-6、IL-12水平,并观察脑、肺、脾、肾中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株疫苗候选菌株的毒力基因鉴定分别为SS1803: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SS1803024: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SS1696: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单价和三价疫苗免疫组均能产生对应免疫血清型的IgG抗体,以产生IgG1型抗体为主。三价疫苗免疫组能对2、3、9型3个菌株攻毒分别提供83.3%、66.7%和66.7%的保护率,能显著降低感染后小鼠组织中的载菌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组织病变程度。本研究筛选临床流行率高的2、3、9型强毒株,联合制备三价灭活疫苗,能够对小鼠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为猪链球菌多价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疫苗候选菌株 三价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水虻转化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庆 秦文杰 +2 位作者 曹秀芳 后德家 江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175,共7页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会产生约38亿t畜禽粪便,造成了畜禽粪便的累积和环境污染,是构成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我国饲料蛋白原料严重短缺,80%以上依赖进口,年进口价值超过2000亿元,是全球蛋白原料最大进口国。...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会产生约38亿t畜禽粪便,造成了畜禽粪便的累积和环境污染,是构成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我国饲料蛋白原料严重短缺,80%以上依赖进口,年进口价值超过2000亿元,是全球蛋白原料最大进口国。昆虫可高效转化畜禽粪便,同时消减温室气体排放,并产生优异的虫体蛋白、脂肪和虫沙,实现养分流动循环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以黑水虻为代表的昆虫生物转化畜禽粪便具有低耗能、低排放及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是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解决这一困境的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近年来,黑水虻转化畜禽粪便产业发展迅速,本文从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及资源问题、黑水虻生物转化产生的有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发展黑水虻转化畜禽粪便这一低碳畜牧产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昆虫转化 畜禽粪便 低碳畜牧 温室效应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猪精子耐冻性的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君 王小康 +2 位作者 徐国强 周翔 刘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3-211,共9页
在对通城猪精液冷冻保存的过程中,发现精液冻存质量存在个体差异。根据多次精液冻存后的精子活力检测结果,结合系谱关系筛选出精子耐冻与不耐冻个体各3头,并采用“中芯一号”SNP芯片进行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在对通城猪精液冷冻保存的过程中,发现精液冻存质量存在个体差异。根据多次精液冻存后的精子活力检测结果,结合系谱关系筛选出精子耐冻与不耐冻个体各3头,并采用“中芯一号”SNP芯片进行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影响猪精子耐冻性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结果显示:22头通城猪精液冻存后的精子活力存在明显差异,3头精子耐冻个体之间和3头精子不耐冻个体之间分别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表明猪精子耐冻性差异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对耐冻性差异个体SNP芯片数据的FST分析结果显示,FST平均值为0.1705,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进一步选取FST前1%(FST>0.53)的266个SNP位点,并在其上下游100 kb区域共注释到了397个候选基因,富集在细胞形态、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离子通道等生物学过程;其中KCNG4、ARPC1B、DNAAF4、MNS1、LIMK2、RPL31和VIM等基因可作为猪精子耐冻性差异的关键候选基因。以上结果说明,猪精子耐冻性受遗传因素影响,并受到关键基因控制,值得进一步对其基因功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冷冻保存 精子耐冻性 差异候选基因 SNP芯片 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生长、胴体、肉质性状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付明 徐三平 +9 位作者 吴平波 余新良 张宇 王文君 李胜 郑建保 徐学文 张静 彭中镇 刘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评价以通城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大白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的培育效果,对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进行同期对比试验,测定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肉质性状(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 为评价以通城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大白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的培育效果,对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进行同期对比试验,测定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肉质性状(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日增重((596.27±90.24)g/d)极显著高于通城猪((513.28±90.31)g/d,P<0.01),瘦肉率(49.56%±2.21%)极显著高于通城猪(43.47%±1.39%,P<0.01),背膘厚((34.73±0.94)mm)极显著低于通城猪((38.80±0.96)mm,P<0.01);通城猪大理石纹评分与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47±1.16、3.45%±1.11%,与通城猪相比,鄂通两头乌肉质性状中除了肌内脂肪含量(2.72%±0.87%)有降低外,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品种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在保留通城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同时其生长和胴体性状得到了有效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鄂通两头乌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保种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中重要营养风味物质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袁娇 向胜男 +4 位作者 刘榜 周翔 徐三平 彭中镇 张庆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7,共7页
为比较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分别对两群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和硫胺素4类营养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通城猪肌肉氨基酸种类齐全,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2±1.31)g/100 g,必需氨基... 为比较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分别对两群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和硫胺素4类营养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通城猪肌肉氨基酸种类齐全,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2±1.31)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7±0.98)g/100 g,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0±0.46)g/100 g;脂肪酸种类丰富、营养风味价值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04%±1.8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96%±1.8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7%±2.6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50%±2.50%,亚油酸含量达8.93%±2.36%。而其风味物质硫胺素和肌苷酸的值分别为(0.23±0.05)mg/100 g、(3.23±0.67)mg/g。鄂通两头乌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12.08%±4.72%)、亚油酸(11.36%±4.44%)和硫胺素((0.23±0.05)mg/100 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通城猪,上述其他性状与通城猪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的猪肉均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等特点,而且鄂通两头乌除保留了通城猪肉的营养风味外,多不饱和脂肪酸、硫胺素含量更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通两头乌 通城猪 氨基酸 脂肪酸 风味物质 种质特性 保种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疫动物尸体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铭泽 吴昊鹏 +3 位作者 冯晨 周文兵 肖乃东 蔡建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9,共10页
非洲猪瘟的肆虐引起人们对染疫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关注。目前,染疫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存在技术单一落后、二次污染严重、资源化程度低、补贴短缺等问题。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中,化制法、好氧发酵法和碱水解法是目前应用广泛且表现... 非洲猪瘟的肆虐引起人们对染疫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关注。目前,染疫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存在技术单一落后、二次污染严重、资源化程度低、补贴短缺等问题。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中,化制法、好氧发酵法和碱水解法是目前应用广泛且表现优异的主要方法,其中好氧发酵法最易掌握,且无害化和资源化综合效果最佳;辅热好氧发酵法显著提高了处理效率,且配套设备的研制提高了工程应用的可能性。本文在简要介绍染疫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方法和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技术水平、社会宣传、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讨论,认为好氧发酵法是解决我国染疫动物尸体问题最具前景的处理方式,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疫动物尸体 无害化 资源化 化制法 好氧发酵 农业废弃物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废水处理工艺对耐药基因迁移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礼震 刘天琪 +4 位作者 王禄禄 曹芸芸 周文兵 肖乃东 蔡建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生猪养殖是环境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养猪废水的排放是ARGs进入环境的主要渠道。目前,养猪废水中ARGs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效应尚不明晰,同时,不同养猪废水处理工艺对于ARGs去除的相关研究... 生猪养殖是环境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养猪废水的排放是ARGs进入环境的主要渠道。目前,养猪废水中ARGs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效应尚不明晰,同时,不同养猪废水处理工艺对于ARGs去除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及探索减少养猪废水中ARGs丰度的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本文综述了养猪场内ARGs从产生到进入环境的过程以及当前ARGs污染情况和研究现状,从不同的污水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人工湿地法)出发,重点介绍养猪场污水处理工艺中ARGs的分布和去除效果,认为物理化学法是消减养猪废水中ARGs污染问题最具前景的处理方式。最后,基于目前养猪废水处理工艺在去除ARGs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处理工艺措施并强化各工艺间ARGs监测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基因 抗生素 基因迁移 养猪废水 养猪场 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对亮斑扁角水虻转化鸡粪中NH3减排效果及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煦尧 秦文杰 +3 位作者 江洪 谢劲松 李庆 曹秀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研究亮斑扁角水虻幼虫(black soldier fly larvae,BSFL)在添加脲酶抑制剂的处理下对鸡粪中氮素的利用情况,分别选用3种不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乙酰氧肟酸(AHA)、氢醌(HQ)添加于处理组中,以不添加脲酶抑制剂的鸡粪... 为研究亮斑扁角水虻幼虫(black soldier fly larvae,BSFL)在添加脲酶抑制剂的处理下对鸡粪中氮素的利用情况,分别选用3种不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乙酰氧肟酸(AHA)、氢醌(HQ)添加于处理组中,以不添加脲酶抑制剂的鸡粪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组分别投入800头亮斑扁角水虻幼虫,比较不同组别NH_(3)排放量、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转化效率及底物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等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的处理组可以有效地减少亮斑扁角水虻转化鸡粪过程中NH_(3)的排放量并增加鲜虫质量,NBPT、AHA和HQ处理组虫体质量分别增加(64.75±3.46)、(71.33±3.38)、(78.84±1.84)g,虫体氮含量分别为(14.47±1.14)%、(15.92±0.34)%、(16.24±0.45)%。以上结果表明:3种处理组均可提升亮斑扁角水虻虫体质量和虫体蛋白含量,尤以HQ处理组效果最好,可以有效减少NH_(3)排放并显著增加鲜虫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斑扁角水虻 鸡粪 脲酶抑制剂 NH3排放 氮素转化 废弃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监测通城猪的保种效果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娇 徐国强 +4 位作者 周翔 徐三平 李胜 黎望明 刘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14-2523,共10页
旨在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通城猪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保种效果进行监测。本研究利用“中芯一号”50KSNP芯片对68头通城猪的全基因组SNP进行扫描,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估保种效果:1)群体结构。通过群体分层、遗传距离、亲缘关系... 旨在基于SNP芯片信息分析通城猪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保种效果进行监测。本研究利用“中芯一号”50KSNP芯片对68头通城猪的全基因组SNP进行扫描,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估保种效果:1)群体结构。通过群体分层、遗传距离、亲缘关系以及公猪基因组家系等分析,研究通城猪个体间的群体结构;2)遗传多样性。估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多态性标记比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等多态性和杂合性相关参数估计遗传多样性,分析有效群体含量和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综合评估保种效果。结果显示:1)保种群无明显分层,遗传距离为0.27,亲缘系数为0.17;2)基因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7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31,多态性标记比例为88.28%,观测杂合度为0.32,期望杂合度为0.31;20世代前通城猪有效群体含量为105头,当前世代有效群体含量为94头;ROH共计有184个,平均ROH长度为23.71Mb,其中28.80%的长度在15~20Mb之间;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04%,具较低水平的近交程度。通城猪保种群是一个没有分层的纯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保种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鄂杂交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测定及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储彬彬 刘榜 +4 位作者 付明 刘祖红 郑建保 王腾飞 周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5,共8页
为评价巴克夏与鄂通两头乌杂交组合的效果,以70头巴鄂杂交猪(巴克夏为父本,鄂通两头乌为母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巴鄂杂交猪宰前活重为(109.10±1... 为评价巴克夏与鄂通两头乌杂交组合的效果,以70头巴鄂杂交猪(巴克夏为父本,鄂通两头乌为母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巴鄂杂交猪宰前活重为(109.10±11.01)kg,屠宰率为74.28%±1.99%,眼肌面积为(31.40±3.57)cm^2,背膘厚为(31.65±5.66)mm,皮厚为(3.32±0.74)mm,肉色评分1为(3.80±0.77)分,肌内脂肪含量为1.94%±0.54%,48 h滴水损失为2.07%±6.18%。背最长肌中检测到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1.92%±7.6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8.08%±6.18%,背最长肌中检测到肌苷酸含量为(3.71±0.42)mg/g。相关性分析显示:巴鄂杂交猪内脂率与背膘厚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9),肌内脂肪含量与肉色评分1极显著负相关(P<0.01,r=-0.37),肌苷酸含量与胴体直长极显著正相关(P<0.01,r=0.4)。以上结果表明:巴鄂杂交猪的屠宰性能良好,平均背膘厚和皮厚适中,肌肉颜色鲜亮,系水力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获得了良好的杂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鄂杂交猪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脂肪酸 巴克夏 鄂通两头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病指示性状的分子标记筛查及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清清 刘雯悦 +4 位作者 王媛 官凯锋 张庆德 刘榜 周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6-193,共8页
为鉴定与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抗病指示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选用159头健康仔猪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 为鉴定与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抗病指示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选用159头健康仔猪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人工感染试验,利用“中芯一号”基因芯片进行全基因组SNP分型,与PRRS抗病指示性状血液淋巴细胞百分比进行关联分析,筛选抗病指示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结果显示,猪DDX17和BTG1基因上的3个SNPs位点(rs81257542,rs329240026和rs334594334)与PRRSV感染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关联(P<0.05)。rs81257542位点的等位基因C、rs334594334位点的等位基因A及DDX17-BTG1的合并基因型CC-AA为优势等位基因和优势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越多的个体,PRRSV感染早期淋巴细胞百分比越高,具有更强的抗病力;本研究通过设计ARMS-PCR引物,建立rs81257542和rs334594334位点的Tetra-primer ARMS-PCR检测方法,仅需一步PCR和电泳即可鉴定个体的基因型。以上结果表明,rs81257542和rs334594334位点可作为PRRSV抗病性状血液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分子标记,其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优势基因型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抗病性状 淋巴细胞百分比 抗病育种 分子标记筛查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FeO3/H2O2类芬顿体系去除猪场沼液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靳渝鄂 周文兵 +3 位作者 肖乃东 蔡建波 蔡欢 王硕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5-950,共6页
沼气工程会产生大量的沼液,其养分浓度低、体积巨大,且含有抗生素等污染物,是沼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利用BiFeO3/H2O2类芬顿体系去除猪场沼液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通过设置单因素条件考察了沼液初始pH值、H2O... 沼气工程会产生大量的沼液,其养分浓度低、体积巨大,且含有抗生素等污染物,是沼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利用BiFeO3/H2O2类芬顿体系去除猪场沼液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通过设置单因素条件考察了沼液初始pH值、H2O2浓度、催化剂BiFeO3的添加量对沼液中抗生素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类抗生素去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5、H2O2浓度为0.8 mol·L-1、催化剂添加量为0.8 g·L-1,在此条件下,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去除率分别为97.93%、89.67%、86.42%,平均去除率为91.34%;沼液中总氮、总磷、总钾的保留率分别为94.7%、96.2%、95.1%。BiFeO3经过4次重复使用,其类芬顿体系对沼液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平均去除率基本不变,说明其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研究表明,BiFeO3/H2O2类芬顿体系去除猪场沼液中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沼液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类芬顿 BIFEO3 抗生素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PRRSV人工感染后猪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国丽 官凯锋 +3 位作者 孟向阁 王媛 周翔 刘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猪后其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大白猪和通城猪的高代横交群体中72头健康仔猪为研究对象进行HP...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猪后其血清病毒载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大白猪和通城猪的高代横交群体中72头健康仔猪为研究对象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观察临床症状,并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35天进行空腹采血、体重称量、血清分离以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第0~4天体重增长速度缓慢,第4~21天体重一直呈负增长、第7~11天体重减少量达最大值、第21~35天体重呈正增长;病毒载量在感染第4天达到峰值并持续到第7天,第7~35天病毒载量逐渐下降至6.62 lg copies/mL;感染第7天出现死亡,死亡个体主要集中在7~14 d,在第10天出现死亡高峰,第19天后基本稳定;依据第14天存活与否,将试验猪分为抗病和易感2个组,抗病组的病毒载量在第4、7、11天均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该组的体重增长量在第4~7、7~11、11~14天均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感染过程中体重增长和病毒载量2个性状可作为预测PRRS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大白猪 HP-PRRSV 人工感染 病毒载量 PRRS抗病性 指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PRRSV人工感染后猪4种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媛 刘榜 +5 位作者 官凯锋 徐航 苏秋菊 王小康 周翔 张庆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后猪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对象,选用72头平均11周龄的...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后猪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对象,选用72头平均11周龄的健康仔猪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天和第35天进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4种血常规指标的测定,并与病毒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感染与感染前相比,感染第4、7天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均极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极显著升高;感染第11、14天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2)抗病组和易感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第7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病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3)4种血液指标与病毒载量之间均存在中度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血液指标可以考虑作为PRRS早期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PRRSV 人工感染 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 血液指标 病毒载量 指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硫酸水解肉骨粉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铭泽 王艳珍 +4 位作者 冯晨 蔡奥 曹芸芸 周文兵 肖乃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5,共8页
为充分利用病死动物尸体资源,以病死畜禽经高温发酵法无害化所得肉骨粉为原料,经萃取剂去除油脂后,分别在无微波和有微波辅助下经硫酸水解获得含氨基酸水解液,筛选水解最优条件,并进行最优条件下水解前后物料中大中微量植物营养元素及... 为充分利用病死动物尸体资源,以病死畜禽经高温发酵法无害化所得肉骨粉为原料,经萃取剂去除油脂后,分别在无微波和有微波辅助下经硫酸水解获得含氨基酸水解液,筛选水解最优条件,并进行最优条件下水解前后物料中大中微量植物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物料平衡及其在水解产物中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最佳萃取剂为正己烷,在固液比1∶10,油脂萃取率达100%,萃取剂回收率达97.06%;常规硫酸水解肉骨粉最佳条件为:硫酸浓度5 mol/L、固液比1∶4、温度90℃、水解时间7 h,此时水解液中总氮的转化率为93.42%,氨基酸态氮转化率为42.63%;微波辅助硫酸水解肉骨粉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硫酸浓度5.0 mol/L、水解时间60 min,此时水解液中总氮的转化率为90.12%,氨基酸态氮转化率为82.13%;2种工艺在最佳条件下,各元素在水解液相和固相残渣的分布差异不大,其中N、P、K、Fe、Cu、Zn元素有66%~93%分布在水解液中,Ca、Mg、Mn元素32%以上分布在残渣中,而重金属元素Pb、Cr、Cd超过58%进入水解液,但未超出相关肥料产品农业行业标准限值。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显著提高水解液中氨基酸态氮转化率并缩短水解时间,大、中、微量植物营养元素大部分进入液相,在制作氨基酸水解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死动物 肉骨粉 水解 微波辅助 物料平衡 氨基酸液体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料种类对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亚苹 谭鹤群 黄忠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123,共9页
为了筛选出能实现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减排的最佳辅料,试验以病死猪为发酵原料,分别以玉米秸秆(T1)、油菜秸秆(T2)、木屑(T3)、米糠(T4)为辅料,开展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试验,并以纯病死猪(CK)发酵作为对照。发酵过程中,在0~6 h... 为了筛选出能实现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减排的最佳辅料,试验以病死猪为发酵原料,分别以玉米秸秆(T1)、油菜秸秆(T2)、木屑(T3)、米糠(T4)为辅料,开展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试验,并以纯病死猪(CK)发酵作为对照。发酵过程中,在0~6 h和6~72 h发酵阶段内分别以3 h和6 h为采样间隔,采集处理槽排放的尾气,分析尾气中的有机恶臭物质组分并测定其排放浓度,同时测定其中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并对不同处理的总臭气强度进行多重比较,以确定辅料种类对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总臭气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5个处理的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尾气中能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共18种恶臭物质,包括3种含硫化合物、1种烷烃化合物、12种芳香烃化合物、1种酚类化合物和1种无机气体,其中3-乙基甲苯、4-乙基甲苯、对甲酚、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氨气为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气味的主要来源;(2)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和木屑的添加加快了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的进程,添加玉米秸秆的处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添加油菜秸秆和木屑的处理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3)不同辅料发酵过程中总臭气强度存在差异,从小到大依次为T3<T2<T1<T4<CK,添加辅料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发酵过程中的臭气强度,其中添加木屑抑制效果最佳,总臭气强度为4241.08。以上结果表明,木屑为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的最佳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病死猪 辅热好氧发酵 辅料 恶臭物质 总臭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损失和恶臭排放的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苹 谭鹤群 黄忠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为确定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以病死猪为发酵原料,木屑为辅料,选取辅料配比、发酵温度和通风速率为试验因素,以碳氮损失和总臭气强度为试验指标,开展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正交试验,分析尾气中的有机恶臭物质组分并测定其排放... 为确定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以病死猪为发酵原料,木屑为辅料,选取辅料配比、发酵温度和通风速率为试验因素,以碳氮损失和总臭气强度为试验指标,开展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正交试验,分析尾气中的有机恶臭物质组分并测定其排放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尾气中氨气和二氧化碳质量浓度;采用极差和贡献率分析方法分析辅料配比、发酵温度和通风速率3因素对碳氮损失和恶臭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木屑为辅料的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尾气中能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共有18种恶臭物质:芳香烃类12种、硫醇硫醚类3种、烷烃类1种、酚类1种、无机物1种,其中对甲酚、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氨气被认定是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气味的主要来源;影响碳氮损失的因素依次为:辅料配比>通风速率>温度,影响总臭气强度的因素依次为:温度>辅料配比>通风速率。综合考虑碳氮损失和总臭气强度,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辅料配比1∶5.5,发酵温度55℃,通风速率14 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死猪 辅热好氧发酵 参数优化 恶臭物质 碳氮损失 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酸钾预防沙门菌感染小鼠的效果评价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9
作者 孙瑜凡 于盼元 +6 位作者 陈虹宇 谭怡青 陈夏冰 张腾飞 高婷 周锐 黎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01-2113,共13页
二甲酸钾(potassium diformate,KDF)为酸化剂的代表之一,在2001年被欧盟批准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在2005年被我国批准作为饲料添加剂。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表明KDF可以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然而关于KDF对传染病预防作用的直接证据的... 二甲酸钾(potassium diformate,KDF)为酸化剂的代表之一,在2001年被欧盟批准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在2005年被我国批准作为饲料添加剂。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表明KDF可以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然而关于KDF对传染病预防作用的直接证据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及小鼠感染模型,在体外和体内评价KDF对致病菌的预防效果,并检测KDF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探讨KDF的作用机理。在体外检测KDF对养殖场中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后,选取3~4周龄,体重12~15 g的C57/BL6雌鼠,分组饲喂一周后感染鼠伤寒沙门菌,记录KDF饲喂组、KDF饮水组和对照组小鼠感染后的体重变化(n=6),并在感染后第6天将小鼠安乐死检测其盲肠组织载菌量(n=6)、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n=6)和盲肠病理变化(n=3)。另外选取两组3~4周龄,体重12~15 g的C57/BL6雌鼠(n=5),饲喂含有KDF的饲料两周后采集其粪便,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饲喂KDF对小鼠盲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KDF对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MIC为3.125 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巴氏杆菌等的MIC为6.25 mg·mL^(-1)。在体内,KDF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鼠感染沙门菌后血液和盲肠的载菌量(P<0.05),显著降低了感染小鼠的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L-12和TNF-α的水平(P<0.05),并缓解了小鼠盲肠的病理变化。同时,KDF显著降低了小鼠盲肠菌群的多样性(P<0.01),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物种。此外,KDF组小鼠的盲肠物种丰富度下降,在门水平,KDF组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01);在科水平,KDF组中多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阿克曼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乳酸杆菌属、真杆菌属等相对丰度升高。综上表明,KDF在体外对常见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在小鼠体内具有预防肠道致病菌沙门菌感染的效果。使用KDF后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阿克曼菌、布劳特菌、乳酸杆菌、真杆菌等有益菌属丰度的升高可能对动物的肠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酸钾 肠道细菌感染 预防 沙门菌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育种的几点再思考:特点、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安美景 李杨 +1 位作者 周光亮 朱猛进 《猪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文章在对猪育种成就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当前猪育种领域呈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部分现实存在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总结,并对未来猪育种作了简单展望。百年猪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育种技术、育种组织模式... 文章在对猪育种成就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当前猪育种领域呈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部分现实存在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总结,并对未来猪育种作了简单展望。百年猪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育种技术、育种组织模式、以及主流商业化品种/品系等。当前猪育种已整体进入基因组育种时代,表现出大数据化、国际化、精细化等多个特点。新时期,猪育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解决以往育种难以改良的性状,如何满足细分市场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在育种实践中综合考虑更多非传统的育种元素,以及如何面对育种伦理学、人工肉生产技术等带来的新冲击。在更久的未来,提高猪肉生产效率可能不再是猪育种的核心目标,猪育种将拓展育种目标的范围,包括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医学动物模型、宠物猪、工作猪等。文章从不同的视角为学界和业界再认识猪育种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育种 回顾 特点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