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1
作者 潘炳臣 宋鄂平 +3 位作者 李万阳 梁小龙 李陈 王钰鑫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探明湖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对于理解湖北省植被生态功能变化、精准评估湖北省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MOD17A3 HGF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相关性分... 探明湖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对于理解湖北省植被生态功能变化、精准评估湖北省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MOD17A3 HGF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分析湖北省2001—2022年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因子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2001—2022年,湖北省年平均NPP为555.31 g C·m^(-2),2015年最高,2001年最低;(2)从时间维度上看,总体上呈缓慢增长趋势,从空间维度上看,湖北省NPP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湖北省NPP呈西部高、中部东部低,整体上年均NPP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3)湖北省NPP与降水的相关性显著强于与气温的相关性,湖北省NPP与年降水呈正相关性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9.67%,湖北省NPP与年气温呈正相关性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2.97%。总体上看,湖北省NPP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气温对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影响不大,降水对NPP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时空变化 气象因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阳祥 艾训儒 +1 位作者 姚兰 朱江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8期212-216,231,共6页
基于对鄂西南范围内的鹤峰县等8个区域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第2次)数据,从受威胁状况、价值重要性和开发潜力评价3个方面筛选了17项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区域内的4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 基于对鄂西南范围内的鹤峰县等8个区域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第2次)数据,从受威胁状况、价值重要性和开发潜力评价3个方面筛选了17项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区域内的4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3个保护开发利用等级。结果表明:鹅掌楸、黄连2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划分为Ⅰ级,在未来可适当开发利用;榉树、厚朴等17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划分为Ⅱ级,在今后可进行相对的小规模开发利用;华榛、巴山榧树等17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划分分为Ⅲ级,应少加利用,加大保护力度;独花兰、小勾儿茶、伯乐树、巴东木莲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划分为Ⅳ级,暂不开发利用或严禁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化对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湿地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3
作者 夏煜轩 钟丽燕 +5 位作者 刘嫣 吴浩 周文昌 牟利 余玉蓉 方思成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6-22,28,共8页
为了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通过设置自然、排水和蓄水三种不同水位梯度处理,研究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湿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排水和蓄水湿地... 为了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通过设置自然、排水和蓄水三种不同水位梯度处理,研究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湿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排水和蓄水湿地,表明适中且稳定的地下水位有利于物种的多样化。相比之下,排水湿地灌木层生物量最高,而蓄水湿地苔藓层生物量显著增加,但群落多样性较低,单一物种占据竞争优势。此外,地下水位变化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分布:排水湿地主要以耳叶杜鹃、多齿长尾槭等灌木为优势种,天然湿地则以耳叶杜鹃与泥炭藓共存为特征,而蓄水湿地中齿缘吊钟花占据主导地位。研究结果揭示了地下水位对泥炭藓湿地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影响的非线性响应模式,指出维持地下水位在适宜范围(-10~-5 cm)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泥炭藓湿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水位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恩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4
作者 石广地 万朝翰 +4 位作者 陶福星 张函 田盈 肖强 张强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宣恩县古树名木资源,为其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系统研究宣恩县古树名木资源,揭示其树种、树龄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宣恩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共有488株,涉及39科63属81种,其中枫香和楠木... 本研究旨在评估宣恩县古树名木资源,为其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系统研究宣恩县古树名木资源,揭示其树种、树龄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宣恩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共有488株,涉及39科63属81种,其中枫香和楠木为主要树种,分别有55株和56株,占总数的22.7%。树龄主要集中在100~500 a,一级、二级、三级古树的数量分别为42株、128株和318株,形成金字塔结构。古树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西部及村界,与地形和人口分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宣恩县古树名木的保护、民族文化融合及科学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恩县 古树名木 空间分布 保护与利用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专用微生物复合菌剂栽培效果研究
5
作者 黄开准 杨卫华 +3 位作者 郑倬 刘欋霄 舒昊 刘金龙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4,共4页
针对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严重、产量不稳、农残超标、产区不断萎缩等问题,研发出魔芋专用微生物复合菌剂,设置A(复合菌剂叶面喷施1次)、B(复合菌剂灌根1次)、C(复合菌剂叶面喷雾3次)、D(40%福尔马林200倍稀释液全田喷雾)... 针对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严重、产量不稳、农残超标、产区不断萎缩等问题,研发出魔芋专用微生物复合菌剂,设置A(复合菌剂叶面喷施1次)、B(复合菌剂灌根1次)、C(复合菌剂叶面喷雾3次)、D(40%福尔马林200倍稀释液全田喷雾)4个处理及CK1(不进行任何处理)、CK2(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叶面喷雾)2个对照,测定不同处理下魔芋的生育期、植株长势、产量、病害和化学成分含量等。结果表明,与CK1、CK2相比,叶面喷施该复合菌剂3次魔芋植株分别增粗0.25、0.25 cm,全生育期分别延长18 d和6 d,软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7.49、24.24个百分点,产量分别提高102.75%和89.58%。此外,该复合菌剂还明显提高了魔芋的干物质含量,降低了铅含量。该复合菌剂对魔芋软腐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魔芋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微生物复合菌剂 软腐病 产量 施用效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木林子保护区山矾属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进 朱江 +5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黄小 吴漫玲 朱强 刘松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709-7720,共12页
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同属物种山矾、光叶山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关联性特征。将山矾、光叶山矾分为4个径级,分别归属幼树、小树、中树和成年树4个生长阶段。采用单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空间... 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同属物种山矾、光叶山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关联性特征。将山矾、光叶山矾分为4个径级,分别归属幼树、小树、中树和成年树4个生长阶段。采用单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种内、种间关联性。结果显示:山矾和光叶山矾径级结构基本一致,均属增长型种群。在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下,山矾和光叶山矾主要呈聚集分布,逐渐过渡为均匀分布;在异质泊松模型下,只在小尺度上聚集,较大尺度范围呈随机分布。种内关联上,山矾各生长阶段主要呈正关联,逐渐向无关联过渡,光叶山矾除小树与成年树外,其余均呈正关联;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小尺度呈正关联,其余尺度无关联。种间关联上,在幼树、小树物种对中主要呈负关联,中树、成年树物种对中多为无关联。研究表明,同属物种山矾和光叶山矾呈种内聚集、种间分离的空间构型,在竞争排除作用下实现同属共存,有利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属物种 空间分布格局 种内种间关系 物种共存 点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结构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4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吴举扬 周云 薛卫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6,44,共7页
为定量评价木林子天然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结构特征变化及森林恢复现状,以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内皆伐后自然恢复24、39 a的次生林及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布、径阶-空间结构参数联合分布来量化描述林分径... 为定量评价木林子天然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结构特征变化及森林恢复现状,以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内皆伐后自然恢复24、39 a的次生林及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布、径阶-空间结构参数联合分布来量化描述林分径阶和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指数(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D)综合评价不同恢复阶段林分整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木林子天然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均混交良好,随恢复时间的推移,该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整体趋势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大小分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始终趋于均衡状态。空间结构参数方差检验表明,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大小比数、混交度能更快地趋于合理,而角尺度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径阶-空间结构特征表明,各个恢复阶段林木均以随机林体为主,其中原始林林分中随机分布格局下极强度混交状态的林木胸径更大。不同恢复阶段,绝对优势等级林木中原始林的径阶区间最广。相较于24年生及39年生次生林林分,原始林空间结构最优,林分空间结构指数、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分别为0.724、0.544。皆伐后自然恢复24、39 a的次生林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原始林的结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原始林 自然恢复 林分结构 径阶-空间二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碱法提取狐臭柴叶多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丹丹 朱玉昌 周大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85,共9页
优化狐臭柴叶碱溶性多糖(PLAP)提取工艺,探讨PLAP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狐臭柴叶经酸提取法提取的残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PLAP的提取工艺,通过抗氧化实验和抗肿瘤实验对PLAP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 优化狐臭柴叶碱溶性多糖(PLAP)提取工艺,探讨PLAP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狐臭柴叶经酸提取法提取的残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PLAP的提取工艺,通过抗氧化实验和抗肿瘤实验对PLAP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AP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 g/mL、NaOH浓度为0.25 mmol/L、提取时间110 min、此条件下PLAP提取率为(11.80±0.50)%。PLAP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IC 50值分别为12.38、3.22和0.18 mg/mL。同时细胞实验表明,PLAP在一定范围内抑制A549细胞和HepG2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本文为狐臭柴资源的充分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臭柴叶 多糖 提取工艺 响应面实验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群落优势木本植物种间联结和稳定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锦世 郭秋菊 +5 位作者 姚兰 朱江 刘西尧 向钦 赵奂敦 艾训儒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1-610,共10页
为探究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群落结构变化,在原始老龄林(恢复100 a及以上)、皆伐后恢复40 a和25 a的次生林3个恢复阶段,设置45个20m×20m样地,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 为探究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群落结构变化,在原始老龄林(恢复100 a及以上)、皆伐后恢复40 a和25 a的次生林3个恢复阶段,设置45个20m×20m样地,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优势木本植物的种间联结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恢复25 a、40 a的次生林植物群落在总体上呈现不显著正关联,恢复100 a的原始老龄林植物群落呈现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结果表明25 a、40 a植物群落均为不显著,100a植物群落中只有2个种对联结性显著,种间联结较为松散。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种对间相关性不显著,呈现独立分布的格局。M-Godron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状态,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不同恢复阶段种间联结性较弱,各物种呈现独立分布的状态,群落中的物种更迭较为频繁,说明植物群落仍处于演替进程中,正朝着稳定阶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性 木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0
作者 唐静怡 喻思璇 +3 位作者 余子铭 关蓉 刘梦迪 张强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3-27,70,共6页
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为库塘湿地和永久性河流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以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水质净化、保持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涵养水源、保持土... 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为库塘湿地和永久性河流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以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水质净化、保持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气候调节、科研教育等9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采用市场价值方法、影子工程方法和成本参照方法等,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5.4×10^(8)元,单位面积价值约为275万元·hm^(-2),其中水源供给、水质净化、调蓄水源、气候调节、旅游休闲、科研教育是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人们更为全面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所具有的实践作用,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控及保护工作提供良好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桥党参对激活GSK-3β诱导的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洪斌 刘翔宇 +8 位作者 牟南樵 陈玮 樊莎莎 谢文执 商楠 杨晨宇 谢枫枫 谌勤 魏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0-1067,共8页
目的探索板桥党参(BCP)水煎液对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低剂量板桥党参组、中剂量板桥党参组、高... 目的探索板桥党参(BCP)水煎液对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低剂量板桥党参组、中剂量板桥党参组、高剂量板桥党参组。前2组饮用水灌胃14 d,后3组灌服板桥党参水煎液14 d。灌胃同时进行自主行为测试,d 8开始进行水迷宫训练。训练5 d后,选择能在15 s内找到隐藏平台的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进行侧脑室注射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PI3K特异性抑制剂)和GF-109203X(GFX,PKC特异性抑制剂)(浓度均为100μmol·L^(-1))各5μL;假手术组注射2%DMSO 10μL。24 h后进行水迷宫测试。观察各组大鼠侧脑室注射前、后空间学习记忆力是否改变。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Tau磷酸化水平及其相关蛋白激酶GSK-3β表达情况及活性变化。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自主行为活动检测结果发现板桥党参能明显减少大鼠活动次数;水迷宫检测结果发现板桥党参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组织GSK-3β活性升高,并导致Tau蛋白多个位点发生过度磷酸化,而用药后GSK-3β活性降低,Tau蛋白多个位点磷酸化水平下调;尼氏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而治疗后尼氏小体增多,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板桥党参可有效改善GSK-3β活性升高所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可能机制与下调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促进神经元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板桥党参 GSK-3Β TAU磷酸化 学习记忆能力 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含噻二唑环芳甲酰基脲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宇 杨平 +2 位作者 宋新建 谭小红 余爱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6-699,共4页
通过2-氨基-5-(3-吡啶基)-1,3,4-噻二唑与取代苯甲酰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相应的芳甲酰基脲: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2-氯苯甲酰基)脲(Ⅲa)、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2-溴苯甲酰基)脲(Ⅲb)、N-[5-(3-... 通过2-氨基-5-(3-吡啶基)-1,3,4-噻二唑与取代苯甲酰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相应的芳甲酰基脲: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2-氯苯甲酰基)脲(Ⅲa)、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2-溴苯甲酰基)脲(Ⅲb)、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4-溴苯甲酰基)脲(Ⅲc)、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2-甲基苯甲酰基)脲(Ⅲd)和N-[5-(3-吡啶基)-1,3,4-噻二唑-2-基]-N′-(4-三氟甲基苯甲酰基)脲(Ⅲe),收率分别为69.5%、67.2%、73.1%、66.8%和71.6%。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与元素分析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测试,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10mg/L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素活性和较好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其中Ⅲc和Ⅲe的细胞分裂素活性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甲酰基脲 1 3 4-噻二唑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噻二唑环吡唑并[3,4-d]嘧啶类含氟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平 邵宇 宋新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6-859,952,共5页
通过5-氨基-4-氰基-1-苯基-1H-吡唑与三氟乙酸、三氯氧磷反应"一锅法"制得1-苯基-6-三氟甲基-4-氯-1H-吡唑并[3,4-d]嘧啶,收率为61%,再与5-芳基-2-巯基-1,3,4-噻二唑发生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8种含噻二唑环吡唑并[3,4-d]嘧... 通过5-氨基-4-氰基-1-苯基-1H-吡唑与三氟乙酸、三氯氧磷反应"一锅法"制得1-苯基-6-三氟甲基-4-氯-1H-吡唑并[3,4-d]嘧啶,收率为61%,再与5-芳基-2-巯基-1,3,4-噻二唑发生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8种含噻二唑环吡唑并[3,4-d]嘧啶类含氟衍生物,收率为79%~87%。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与元素分析表征。并将其用于两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Ⅳb和Ⅳh的抑制活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并[3 4-d]嘧啶 1 3 4-噻二唑 含氟化合物 抗菌活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噻二唑基脲类含氟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新建 邵宇 +2 位作者 杨平 谭小红 余爱农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0-293,共4页
以含氟肉桂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以三氯氧磷为脱水剂,经缩合-环化"一步法"反应制备2-氨基-5-含氟苯乙烯基-1,3,4-噻二唑,再与含氟苯甲酰基叠氮化物反应合成6种1,3,4-噻二唑基脲类含氟衍生物,收率分别为68%、69%、66%、67%、71... 以含氟肉桂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以三氯氧磷为脱水剂,经缩合-环化"一步法"反应制备2-氨基-5-含氟苯乙烯基-1,3,4-噻二唑,再与含氟苯甲酰基叠氮化物反应合成6种1,3,4-噻二唑基脲类含氟衍生物,收率分别为68%、69%、66%、67%、71%和73%。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用IR、1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Ⅲc和Ⅲd在10 mg/L质量浓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分裂素活性,促进率分别为53.5%和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衍生物 4-噻二唑 生物活性 反应合成 脲类 氨基硫脲 1HNMR 细胞分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胶莼菜嫩叶生物大分子中锌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毅峰 唐巧玉 吴永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本实验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脱胶莼菜嫩叶生物大分子中锌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脱胶莼菜嫩叶大分子中锌的浓度大小依次为:蛋白质>多糖>其它有机态物质;多糖中锌的分布比例大小依次为:水溶性多糖(WSP)>... 本实验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脱胶莼菜嫩叶生物大分子中锌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脱胶莼菜嫩叶大分子中锌的浓度大小依次为:蛋白质>多糖>其它有机态物质;多糖中锌的分布比例大小依次为:水溶性多糖(WSP)>碱溶性多糖>酸溶性多糖;在水溶性多糖中的三个组分中锌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WSPⅠ>WSPⅢ>WSPⅡ;蛋白质中锌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弱碱溶蛋白(WP)>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弱酸溶蛋白;水溶性蛋白质中的五个组分中锌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WPⅣ>WPⅤ>WPⅡ>WPⅢ>WP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莼菜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细菌光敏色素的分子结构、生物合成和可逆光致变色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琼 周志 +1 位作者 董静洲 周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2-530,共9页
蓝细菌光敏色素(CBCRs)是蓝细菌中感受光的重要光受体,能够响应从紫外光到红外光范围内的光信号,进而影响蓝细菌的光化学行为。蓝细菌光敏色素通过N-末端GAF(cGMP phosphodiesterase,adenylyl cyclase and FhlA domain)结构域中保守性... 蓝细菌光敏色素(CBCRs)是蓝细菌中感受光的重要光受体,能够响应从紫外光到红外光范围内的光信号,进而影响蓝细菌的光化学行为。蓝细菌光敏色素通过N-末端GAF(cGMP phosphodiesterase,adenylyl cyclase and FhlA domain)结构域中保守性半胱氨酸共价结合藻胆色素,形成具有感光生理功能的色素蛋白质。本文重点在分子水平上综述了蓝细菌光敏色素的分子结构、生物合成和可逆光致变色效应机理,并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就蓝细菌光敏色素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光敏色素 藻胆色素 GAF 光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菰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鸢尾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显兵 杨清煜 +5 位作者 覃晓莉 赵方毓 唐鲜娥 王子礼 陈宗海 向家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0-406,共7页
目的探讨蛇菰多糖(BPS)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鸢尾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在普通饲料中添加猪油10%、鸡蛋5%和胆固醇2.5%)4周后,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STZ)40 mg&... 目的探讨蛇菰多糖(BPS)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鸢尾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在普通饲料中添加猪油10%、鸡蛋5%和胆固醇2.5%)4周后,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1,1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FBG≥7.8 mmol·L-1确认模型成功。模型大鼠ig给予BPS 200 mg·kg-1,持续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冰冻切片进行苏丹Ⅲ染色,观察脂肪变性程度;检测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鸢尾素含量及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肝组织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降低(P<0.01),肝指数增加(P<0.01),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P<0.01);肝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BPS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明显增加(P<0.01),大鼠肝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明显改善,血清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少(P<0.05);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BPS能明显降低STZ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提升鸢尾素水平并增强肝组织PPAR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蛇菰多糖 鸢尾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米稻血红素结合蛋白rHBP2抗氧化的功能
18
作者 黄卉 汪海洋 +5 位作者 张彩云 李志作 安建辉 曾智 卢延克 方庆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6-153,共8页
目的:探究从红米稻中克隆的血红素结合蛋白(heme-binding protein,HBP)基因rHBP2的原核表达产物的抗氧化功能。方法:分子克隆目标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转化、表达进而分离目标蛋白rHBP2,鉴别其体外结合血红素与抗氧化活性;进一... 目的:探究从红米稻中克隆的血红素结合蛋白(heme-binding protein,HBP)基因rHBP2的原核表达产物的抗氧化功能。方法:分子克隆目标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转化、表达进而分离目标蛋白rHBP2,鉴别其体外结合血红素与抗氧化活性;进一步采用rHBP2蛋白饲喂秀丽隐杆线虫N2,而后鉴别线虫对氧化、高温应激能力,以及线虫氧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序列和分子结构分析显示,rHBP2的全长编码DNA序列为651 bp,编码一个含2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在稻属植物中保守性超过90%;rHBP2分子结构具“内外兼容”特征,数个折叠片形成的“口袋”可能为血红素结合提供了重要位点;而典型的α螺旋位于外围,可能为其他潜在分子互作提供了条件。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rHBP2蛋白,大小近25 kDa。rHBP2对1.0 mmol/L氯化血红素亲和性极强,并具有较高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1 mg/mL rHBP2对羟自由基相对清除率接近30%。饲喂rHBP2的线虫在H2O2氧化和35℃高温处理条件下的存活率分别可达对照组的5.7倍(1.5 h)和2.4倍(8 h),表明rHBP2具有显著增强线虫耐受氧化、高温的功能。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饲喂rHBP2的线虫内源活性氧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且氧化调控基因如SOD-3、CAT-1等表达水平显著提升。以上结果表明,rHBP2具有相对较强的抗氧化功能,本研究为发现和利用红米稻抗氧化蛋白质资源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稻 抗氧化 血红素结合蛋白 秀丽隐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金丝油桐”和贵桐2号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金龙 国政田 +2 位作者 孙东发 尹智亮 石应国 《经济林研究》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金丝桐油"是由湖北恩施地方品种"金丝油桐"果实加工而成的品质特优的传统出口产品,分析"金丝油桐"的核型有利于该地方品种的鉴定、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全国推广品种"贵桐2号"和湖北恩施地方品... "金丝桐油"是由湖北恩施地方品种"金丝油桐"果实加工而成的品质特优的传统出口产品,分析"金丝油桐"的核型有利于该地方品种的鉴定、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全国推广品种"贵桐2号"和湖北恩施地方品种"金丝油桐"为试验材料,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丝油桐"与"贵桐2号"的核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3、6、8、9、11号染色体的差异明显;"金丝油桐"的核型公式为2 n=22=14 m+6 sm+2 M,其中1、2、4、5、6、7、10号染色体为m型,11号染色体为M型,3、8、9号染色体为sm型,核型对称性为1B型;"贵桐2号"的核型公式为2 n=22=16 m+4 sm+2 M,其中1、2、3、4、5、7、10、11号染色体为m型,8号染色体为M型,6、9号染色体为sm型,核型对称性为1B型。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金丝油桐"是一个不同于"贵桐2号"的地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金丝油桐 贵桐2号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葡萄VaPIF3b基因的克隆及抗寒功能分析
20
作者 谭丽莎 周慧敏 +5 位作者 李青云 侯雨君 李文娟 辛海平 李吉涛 孟琳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PIFs)是基本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亚家族。低温是限制我国葡萄(Vitis vinifera L.)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以山... 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PIFs)是基本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亚家族。低温是限制我国葡萄(Vitis vinifera L.)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以山葡萄(V.amurensis Rupr.)cDNA为模板克隆VaPIF3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瞬时沉默葡萄植株的抗寒功能分析,探究该基因的抗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VaPIF3b全长1725 bp,编码57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1.90 kDa,等电点为8.44,平均亲水性为−0.487,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2.07,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质。VaPIF3b定位于细胞核,酵母转录活性分析发现其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利用VIGS技术沉默VaPIF3b后,葡萄的抗寒性降低。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VaPIF3b可与VaCBF4基因启动子相结合,并激活其表达。研究结果表明,VaPIF3b通过CBF依赖途径参与葡萄对低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PIFs 冷胁迫 CB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