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PVA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纪敏 雷春堂 +5 位作者 潘晓勇 王炼 周刚 陈伟 张亚萍 林晓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43,共5页
详细阐述了淀粉/PVA(聚乙烯醇)材料的生物降解机理,从淀粉预处理和PVA预处理这两方面分别对淀粉/PVA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热塑性及生物降解性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介绍,还对目前国内外淀粉/PVA材料的热塑加工方式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醇 预处理 热塑性 生物降解性 成型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铜、锌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扬 陆爱霞 罗学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以杨梅单宁、魔芋葡苷聚糖和大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制备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分析其红外光谱(FT-IR),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对Cu2+和Zn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在pH值5.0时对Cu2+和Zn2+的吸附容量最高;当初始质量浓度... 以杨梅单宁、魔芋葡苷聚糖和大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制备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分析其红外光谱(FT-IR),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对Cu2+和Zn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在pH值5.0时对Cu2+和Zn2+的吸附容量最高;当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pH值5.0,反应温度为25℃,吸附剂用量为0.1 g时Cu2+和Zn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2.79和6.13 mg/g;吸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影响不大;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均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进行拟合。在铜、锌混合溶液中,杨梅单宁膜材料可以优先去除铜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单宁 魔芋葡苷聚糖 大米淀粉 CU2+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戚方伟 罗学刚 +2 位作者 李科 林晓艳 石慧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酒糟(DG)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考察了DG用量、粒径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相容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G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提高;PP/DG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随DG含量的增...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酒糟(DG)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考察了DG用量、粒径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相容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G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提高;PP/DG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随D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说明DG对PP有异相成核的作用;当粒径为100μm的DG用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相比纯PP提高了55.2%;一定的粒径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DG粒径呈正相关;PP-g-MAH含量为2%,DG含量为10%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加相容剂时提高了9.3%,比纯PP提高了4.1%;PP-g-MAH的加入使得DG颗粒与PP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酒糟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菌剂对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体快速减容减重应用基础研究
4
作者 梁朱明 罗学刚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72-77,共6页
针对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后产生的大量富集植物体低成本快速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等组成的复合菌剂,用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等对重金属有很强富集能力的植... 针对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后产生的大量富集植物体低成本快速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等组成的复合菌剂,用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等对重金属有很强富集能力的植物作为材料进行超富集植物体减容减重应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经微生物复合菌剂处理的超富集植物体的体积减容率达到96%,比对照增加23个百分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69.06%、80.75%、28.59%,分别比对照增加27.35、14.75、5.49个百分点。充分证明微生物复合菌剂对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体具有显著的减容减重能力和潜在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复合菌剂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减容 减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莱茵衣藻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雨晴 罗学刚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0-75,79,共7页
[目的]通过测定纳米二氧化硅(SiO_(2) NPs)处理绿藻后的生长及光合指标变化,揭示SiO_(2) NPs对水生态环境中藻类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试验材料,从生长、氧化胁迫、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诱... [目的]通过测定纳米二氧化硅(SiO_(2) NPs)处理绿藻后的生长及光合指标变化,揭示SiO_(2) NPs对水生态环境中藻类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试验材料,从生长、氧化胁迫、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方面研究了SiO_(2) NPs的生物毒性效应。[结果]96 h、25℃高浓度(800 mg/L)的SiO_(2) NPs诱导莱茵衣藻活性氧(ROS)上升了21.57%,并且抑制了莱茵衣藻光合作用,导致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10.87%,光合性能指数Pi-Abs下降了50.72%。而温度升高加剧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当温度上升至30℃时,高浓度(800 mg/L)的SiO_(2) NPs导致莱茵衣藻ROS比对照组上升了26.58%,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下降了23.47%和20.35%,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下降了55.72%。高浓度SiO_(2) NPs对莱茵衣藻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温度升高与SiO_(2) NPs浓度增加的协同作用将加剧莱茵衣藻光合毒性效应。[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纳米粉体材料对微藻的光合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莱茵衣藻 光合效应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尾矿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丽超 罗学刚 +1 位作者 彭芳芳 赵鲁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1,共7页
采用常规微生物活性评价法和Biolog方法研究了铀尾矿区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和代... 采用常规微生物活性评价法和Biolog方法研究了铀尾矿区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矿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和代谢熵则明显升高,在取样深度方面,15 cm处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指标值基本都低于30 cm处。与对照相比,矿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所降低,其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在深度上,上层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下层,随污染程度的增加,对碳源的选择性利用上也存在差异,在深度方向上则变化不一。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污染 土壤微生物活性 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快速堆肥处理屠宰废弃物效果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何秀红 罗学刚 +1 位作者 贾文甫 焦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1-177,182,共8页
实验以屠宰废弃物为堆肥原料,在60℃高温下,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25%、0.5%、0.75%、1%)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采用自制呼吸瓶发酵7.5 h和堆肥呼吸仪发酵10 h 2种模式,研究高温快速堆肥处理屠宰废弃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10 h... 实验以屠宰废弃物为堆肥原料,在60℃高温下,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25%、0.5%、0.75%、1%)的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采用自制呼吸瓶发酵7.5 h和堆肥呼吸仪发酵10 h 2种模式,研究高温快速堆肥处理屠宰废弃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10 h内,2种堆肥模式温度的变化经历60℃上升到69℃的升温期、63~69℃的高温期、69℃下降到61℃的降温期,最后接近环境温度60℃,快速达到常温堆肥30~60 d左右的效果;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范围从44%下降到39.22%;碳氮比(C/N)的变化范围从20.53下降到14.66;O2含量最低为4.5%;CO2的含量最高为980 cm^3/m^3;pH的变化范围从9.78上升到10.18;EC的变化范围从2.89降到1.06;1%加菌组腐熟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种子发芽指数(GI)提高24%、终点C/N与起始C/N之比(T值)降低10.2%、腐殖质在465 nm和665 nm的吸光度比值(E4/E6)降低13.2%。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和屠宰废弃物规模化利用制备有机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废弃物 高温 快速 堆肥 资源化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钡沉淀(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竹文坤 罗学刚 +1 位作者 张驰 周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3-2060,共8页
利用巴斯德芽孢杆菌繁殖过程产生的酶化作用,适时引入Ba2+,形成碳酸钡沉淀,通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综合热分析仪(DSC-TG)对碳酸钙样品形貌、结构、热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巴... 利用巴斯德芽孢杆菌繁殖过程产生的酶化作用,适时引入Ba2+,形成碳酸钡沉淀,通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综合热分析仪(DSC-TG)对碳酸钙样品形貌、结构、热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巴斯德芽孢杆菌诱导沉淀的碳酸钡与纯水中的不同,含有少量有机物质,晶形转变温度降低。主要为花簇状和放射状,属于正交晶系。菌体和代谢物在碳酸钡晶体成核、生长及堆积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德芽孢杆菌 碳酸钡 生物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活性炭负载K_2CO_3用于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7
9
作者 黎先发 罗学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6-380,共5页
以K2CO3为催化剂,工业碱木质素(KL)为活性炭(AC)前体,在管式电阻炉中经一步共混活化(K2CO3/KL质量比为0.6、活化温度800℃、N2流量100cm3/min、活化时间2h)制备K2CO3/AC固体碱催化剂,用于餐饮废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对制... 以K2CO3为催化剂,工业碱木质素(KL)为活性炭(AC)前体,在管式电阻炉中经一步共混活化(K2CO3/KL质量比为0.6、活化温度800℃、N2流量100cm3/min、活化时间2h)制备K2CO3/AC固体碱催化剂,用于餐饮废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对制备的固体碱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BET表面积及扫描电镜(SEM)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等因素对餐饮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15∶1、催化剂为原料油质量的3.0%时,生物柴油最大产率为87.5%。考查了催化剂的循环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催化剂能循环利用3次,第3次利用时生物柴油的产率仍达到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废油 生物柴油 碱木质素 活性炭 固体催化剂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飞 罗学刚 +2 位作者 陈功亮 李梓番 樊有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0-376,共7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铀(U)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评价了U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比范围内,U对真菌、细菌种群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放线菌"低促高抑",但变幅不大,且均未达显著水平(p>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铀(U)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评价了U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比范围内,U对真菌、细菌种群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放线菌"低促高抑",但变幅不大,且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真菌对U污染较为敏感,而放线菌对U污染不敏感。U对不同土壤酶的影响差异较大,对脲酶、酸性磷酸酶表现为抑制效应,对过氧化物酶则表现为促进效应,对脱氢酶表现为低质量比下的促进效应和高质量比下的抑制效应,对蔗糖酶的影响仅在50 mg/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脱氢酶对U污染较敏感,而蔗糖酶不敏感。细菌、真菌数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适合作为土壤U污染的生物指标。U显著促进了酸模株高,而对其鲜重无显著影响,酸模根部U的质量比远高于地上部。酸模对U污染有一定的耐受性及U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生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樱桃萝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1
作者 廖浩林 罗学刚 牟茂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2-35,92,共5页
以樱桃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计,通过根部灌施纳米SiO_(2)悬浊液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纳米SiO_(2)(0、50、100、200、400 mg/L)对樱桃萝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灌施纳米SiO_(2)... 以樱桃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计,通过根部灌施纳米SiO_(2)悬浊液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纳米SiO_(2)(0、50、100、200、400 mg/L)对樱桃萝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灌施纳米SiO_(2)对樱桃萝卜的净光合速率(P_n)影响不显著,但对其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中高浓度时。光合色素即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但高浓度时有所下降。同时,添加纳米SiO_(2)对樱桃萝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 II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无明显影响,Y(II)(PS II的有效光量子产量)、ETR(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qP(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L(PS II天线色素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显著上升,在200 mg/L时最显著。qN(暗适应下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光照下非光化学荧光猝灭)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纳米二氧化硅不会对樱桃萝卜光合系统产生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樱桃萝卜 水培 光合特征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生物可降解聚酯静电纺丝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欣辰 林晓艳 +1 位作者 黄元昊 李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99,共6页
为了制备改性魔芋葡甘聚糖(TDKGM)/生物可降解聚酯纳米复合纤维,以TDKGM和生物可降解聚酯(BP)为原料,三氟乙酸为溶剂,调节TDKGM和BP共混比例,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分别制备了TDKGM/聚乳酸(PLA)、TDKGM/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纳米复合纤维。... 为了制备改性魔芋葡甘聚糖(TDKGM)/生物可降解聚酯纳米复合纤维,以TDKGM和生物可降解聚酯(BP)为原料,三氟乙酸为溶剂,调节TDKGM和BP共混比例,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分别制备了TDKGM/聚乳酸(PLA)、TDKGM/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纳米复合纤维。探讨了TDKGM与可降解聚酯共混比例对纺丝溶液的电导率、表面张力、流变性以及复合纤维直径、形貌和力学强度的影响。随着BP的增加,TDKGM/PLA共混液的表面张力从22.2 N/m降至18.2 N/m,电导率从69.7μS/m下降至39.1μS/m;TDKGM/PBS共混液的表面张力从22.8 N/m降低到17.0 N/m;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剪切黏度都随之降低;而TDKGM/PBS共混液的电导率变化不成线性规律。当TDKGM/PLA比例为5∶5、TDKGM/PBS比例为6∶4时得到的纤维形貌最为理想,纳米复合纤维的直径分布在400~600 nm,100~500 nm范围,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分别为3.557 MPa,4.543 MPa。TDKGM和BP共混比例将影响共混液的电导率、表面张力、流变性,从而影响静电纺丝复合纤维直径分布和形貌,通过控制TDKGM和BP共混比例可以成功地纺丝出纤维直径可控、强度高的TDKGM/BP纳米复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 生物可降解聚酯 静电纺丝 纳米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制备ZnO-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丹 雷永林 +3 位作者 霍冀川 王颖 李慧 李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0,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Zn O-聚酰亚胺(Zn O-PI)复合薄膜,用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薄膜表面负载的纳米颗粒为六方晶系纤锌结构,无团聚现象,复合薄膜...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Zn O-聚酰亚胺(Zn O-PI)复合薄膜,用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薄膜表面负载的纳米颗粒为六方晶系纤锌结构,无团聚现象,复合薄膜保留了原有PI的结构与性能。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当PI薄膜经2 mol/L的KOH溶液刻蚀90 min,于0.5 mol/L的乙酸锌溶液中离子交换3 h,之后阶段升温到410℃并保温5 h的复合薄膜,以甲基橙模拟废水为目标产物进行光催化性能实验,4 h后降解率可达到99.5%,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复合薄膜 离子交换 光催化 甲基橙模拟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基膜材料去除Cr^(3+)污染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帅 林晓艳 罗学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84-3192,共9页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魔芋葡甘聚糖醋酸酯(KGM-Acetate)溶胶,辅以助剂制备一种新型去污剂,涂布于被Cr3+污染的镀漆钢板表面,成膜去污后,去污膜实现自脱落。综合考察了KGM-Acetate合成条件对Cr3+去污率、KGM-Acetat...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魔芋葡甘聚糖醋酸酯(KGM-Acetate)溶胶,辅以助剂制备一种新型去污剂,涂布于被Cr3+污染的镀漆钢板表面,成膜去污后,去污膜实现自脱落。综合考察了KGM-Acetate合成条件对Cr3+去污率、KGM-Acetate溶胶浓度和成膜温度对成膜时间以及不同配方助剂的添加对去污膜的剥离强度的影响,并运用FTIR、EDX及XPS等分析手段对去污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50 min,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为3 ml,酯化剂醋酸酐为40 ml(KGM为5 g)时合成的KGM-Acetate溶胶成膜剂对Cr3+去污率最高,达到99.2%。KGM-Acetate对Cr3+的去除可能主要是KGM-Acetate与Cr3+配位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的结果。当KGM-Acetate溶胶浓度为4.7%、成膜温度为40℃时成膜时间最短为87 min;助剂配方为柠檬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水为4:6:1:89时去污膜剥离强度最小,实现自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酯化 Cr3+污染 吸附(作用) 自脱落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U^(6+)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涵 罗学刚 林晓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027-2031,共5页
采用胶原纤维固化单宁(CFIT)作为吸附材料,系统研究了该吸附剂在模拟放射性废水中对U6+的吸附特性,离子溶液的pH值、吸附剂量、温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U6+去除率的影响都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吸附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参数以... 采用胶原纤维固化单宁(CFIT)作为吸附材料,系统研究了该吸附剂在模拟放射性废水中对U6+的吸附特性,离子溶液的pH值、吸附剂量、温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U6+去除率的影响都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吸附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参数以及等温吸附规律进行了分析。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U6+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当pH值在5.5左右,吸附时间为4h时,铀的去除率可达96.58%。通过吸附热的计算得出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在高温下的吸附可自发进行(ΔH=19.2942kJ/mol)。等温吸附研究表明,静态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U6+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说明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U6+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主,通过拟合得出最大吸附量为352.112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固化单宁(CFIT) U6+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灌生物菌肥对荒漠沙中棉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江利 罗学刚 +2 位作者 李宝强 张倩 杨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微滴灌生物菌肥对新疆地区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微滴灌技术施加不同种类(枯草芽孢杆菌G、沼泽红假单胞茵R、胶质芽孢杆菌K、复合菌肥c)不同稀释倍数(0、25%、50%、75%、100%)的微生物肥料稀释液于荒漠沙土壤中... [目的]研究微滴灌生物菌肥对新疆地区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微滴灌技术施加不同种类(枯草芽孢杆菌G、沼泽红假单胞茵R、胶质芽孢杆菌K、复合菌肥c)不同稀释倍数(0、25%、50%、75%、100%)的微生物肥料稀释液于荒漠沙土壤中,种植棉花,并统计发芽率,通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处理组的棉花发芽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2~24h,发芽率提高1.59%~27.70%;微滴灌生物菌肥能够加快蒸腾速率(t),增强最大光化学强度(Fv/Fm)。[结论]微滴灌生物菌肥能够促使棉花种子提前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棉花的生长,增强对荒漠沙环境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棉花 发芽率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霉酮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紫梅 尹茂灵 +3 位作者 张宇 罗学刚 王正前 李春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通过测定噻霉酮水乳剂处理后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一系列指标变化,揭示噻霉酮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为噻霉酮防控猕猴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Psa进行稀... 【目的】通过测定噻霉酮水乳剂处理后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一系列指标变化,揭示噻霉酮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为噻霉酮防控猕猴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Psa进行稀释10倍的噻霉酮处理(X10),原液噻霉酮处理(Y)以及无菌水处理(CK),利用试剂盒测定Psa抗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sa细胞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噻霉酮处理能明显抑制Psa生长和繁殖,缩短菌体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量增加,最终处理组菌体量为CK的5.5%;Psa对噻霉酮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处理后的Psa活性显著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噻霉酮处理后Psa的CAT活性在10 h时到达峰值118.795U/mg,SOD活性在4 h时达到峰值1060.452 U/mg。X10、Y的菌体蛋白质量浓度在12 h与CK相比差异显著,分别降低了47.1%、73.4%;随噻霉酮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堆积越多,细胞百分比由CK的28.85%增加至Y的45.23%,S期细胞比例减少,由CK的58.84%降低至Y的41.86%。Y的G0G1期细胞比CK高56.8%,在S期比CK低23.7%。【结论】噻霉酮能使Psa菌体细胞膜破裂,引起Psa的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抑制菌体细胞的DNA合成抑制Psa生长,有效防控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霉酮 猕猴桃溃疡病 流式细胞术 生理生化 抑菌机理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_2O_4/NiMn_2O_4近常温热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凤 罗学刚 +1 位作者 张思钊 林晓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1,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Cu Mn2O4/Ni Mn2O4热敏催化剂,通过XRD、TEM、TGA、UV-vis和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近常温热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底物质量浓度分别为30、40和50 mg/L时,随着温度从30、35到4...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Cu Mn2O4/Ni Mn2O4热敏催化剂,通过XRD、TEM、TGA、UV-vis和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近常温热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底物质量浓度分别为30、40和50 mg/L时,随着温度从30、35到40℃的升高,去除率分别达到68.35%、79.64%和88.89%;在完全遮光、40℃、亚甲基蓝底物质量浓度为30 mg/L和热敏催化剂用量45 mg的条件下,经过48 h热催化降解过程,最佳降解率达到最优。此外,利用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发现降解的主要产物为二氯甲烷和甲苯,由此证明亚甲基蓝确实发生了降解反应,且其降解程度也比较彻底。综上所述,近常温热催化降解途径将为未来工业废水处理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常温 热催化 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椰糠基质中微生物菌剂和微量元素对辣椒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豆丹 张宇 +1 位作者 罗学刚 杨洋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35-42,共8页
针对松针/椰糠基质分解不充分自身缺乏养分和微量元素,不足以满足辣椒苗期生长需求的问题,通过育苗盘试验,研究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和微量元素对辣椒苗期幼苗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陇0.16 g/株(A3)... 针对松针/椰糠基质分解不充分自身缺乏养分和微量元素,不足以满足辣椒苗期生长需求的问题,通过育苗盘试验,研究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和微量元素对辣椒苗期幼苗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陇0.16 g/株(A3)和克黄威0.08 g/株(B2)处理下辣椒幼苗生长效果最好,各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都显著提高,其中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分别增加49.66%、11.37%和44.30%、10.87%;叶绿素含量和PIabs较对照分别提高19.17%、34.76%和29.41%、32.37%。松针/椰糠基质中添加绿陇和克黄威可促进基质分解,有利于辣椒萌发,补充苗期营养,对PSII系统有较大影响,可促进幼苗光合作用等生理生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微生物菌剂 微量元素 幼苗生长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来石催化降解高密度聚乙烯制甲烷的研究
20
作者 王经明 罗学刚 张建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42,147,共5页
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负载型莫来石催化剂,并催化降解高密度聚乙烯制甲烷。利用XRF、XRD、SEM及GC等手段对催化剂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利用微型固定床石英管反应器考察了不同负载金属、金属负载量、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反应物... 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负载型莫来石催化剂,并催化降解高密度聚乙烯制甲烷。利用XRF、XRD、SEM及GC等手段对催化剂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利用微型固定床石英管反应器考察了不同负载金属、金属负载量、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反应物不同质量比条件下的催化剂对高密度聚乙烯分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沉积沉淀法合成的Ni莫来石负载型催化剂对高密度聚乙烯有着较好的降解效果。随着金属负载量增大,甲烷选择性增高。当反应温度为775 K、Ni-莫来石与HDPE质量比为1∶2时,气体转化率为15%,甲烷选择性为92.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回收 降解 催化剂 高密度聚乙烯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