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季铵化低聚壳聚糖芳香醛席夫碱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永萍 刘红梅 +2 位作者 周文平 贺志福 潘福娣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以低聚壳聚糖为对象,苯甲醛、水杨醛、香草醛为改性试剂,设计合成了一系列O-季铵盐低聚壳聚糖芳香醛席夫碱衍生物。产物元素分析发现其席夫碱取代度接近100%,电位滴定确定产物的季铵盐接枝率在35%左右。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合成的各种O-... 以低聚壳聚糖为对象,苯甲醛、水杨醛、香草醛为改性试剂,设计合成了一系列O-季铵盐低聚壳聚糖芳香醛席夫碱衍生物。产物元素分析发现其席夫碱取代度接近100%,电位滴定确定产物的季铵盐接枝率在35%左右。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合成的各种O-季铵盐低聚壳聚糖芳香醛席夫碱衍生物抑菌活性明显增强,活性大小依次为香草醛改性物>水杨醛改性物>苯甲醛改性物>低聚壳聚糖。抑菌活性构效关系分析表明,低聚壳聚糖通过芳香醛席夫碱改性引入了酚羟基抑菌活性中心,但酚羟基的抑菌活性受空间位阻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席夫碱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核桃仁氧化机制分析
2
作者 忠梦 刘白宁 +3 位作者 华威 王锋 荣瑞芬 段玉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5-73,共9页
目的:探究核桃仁氧化机制。方法:将核桃仁进行真空和非真空包装,在60℃条件下加速氧化,定期取样,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核桃仁细胞平面超微结构和立体形貌结构,并测定过氧化值、羰基价及细胞膜透率等氧化指标,分析比较真空与非真... 目的:探究核桃仁氧化机制。方法:将核桃仁进行真空和非真空包装,在60℃条件下加速氧化,定期取样,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核桃仁细胞平面超微结构和立体形貌结构,并测定过氧化值、羰基价及细胞膜透率等氧化指标,分析比较真空与非真空包装核桃仁氧化过程中细胞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多维度评价氧化进程,探究氧化机制。结果:加速氧化第14天,非真空组核桃仁氧化油脂开始变黏稠,并逐渐加剧。随时间延长,细胞内蛋白体依次出现表面变粗糙、聚集、向细胞边缘移动、分解再组合的变化;油体膜出现破裂、细胞内网状结构破坏,油脂外溢至细胞间隙,细胞体积变小。真空组核桃仁细胞结构变化远小于非真空组,第28天油脂才开始变黏稠,同时其氧化指标数值也极显著低于非真空组(P<0.01);3个氧化指标变化趋势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趋势吻合。结论: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多维度观察结合氧化指标评价能更清晰地呈现核桃仁氧化细胞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真空与非真空包装核桃仁氧化机制相同,但氧化程度不同,真空包装能显著降低核桃仁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真空包装 细胞超微结构 氧化指标 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中黄腐酸生产菌株的筛选及其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冀颐之 赵有玺 +3 位作者 程艳玲 刘涛 杨昊 龚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黄腐酸生产菌株,以提升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从北京京郊奶牛养殖场发酵床品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7株45℃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耐高温菌株,检测其黄腐酸产量和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得到能够较好降解纤维... 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黄腐酸生产菌株,以提升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从北京京郊奶牛养殖场发酵床品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7株45℃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耐高温菌株,检测其黄腐酸产量和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得到能够较好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的黄腐酸生产菌株DLS07和木质素降解性能良好的黄腐酸生产菌株DLS03。将两株菌1∶1复配,进行黄腐酸发酵试验,结果证明复合菌剂试验组其黄腐酸产量为76.73 g/kg,较DLS03、DLS07单菌发酵分别提高37%、9%,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高于单菌发酵,分别为32.87%、45.46%、44.55%,说明采用复合发菌剂发酵较单菌发酵具有更高的转化效率。DLS03、DLS07菌株经16Sr DNA分类鉴定,初步确认DLS03为枯草芽孢杆菌,DLS07为地衣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复合菌剂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黄腐酸产量较高,在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有着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木质纤维素 发酵 16SrDNA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藻提取类胡萝卜素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许颖颖 王晚晴 +3 位作者 华威 刘文慧 田朝玉 程艳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9,共7页
近年来,人工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备受质疑,微藻作为天然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来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由微藻生产类胡萝卜素的过程中,提取技术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常见的高产类胡萝卜素微藻藻种... 近年来,人工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备受质疑,微藻作为天然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来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由微藻生产类胡萝卜素的过程中,提取技术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常见的高产类胡萝卜素微藻藻种,然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微藻类胡萝卜素的各种提取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对其中能够实现微藻培养和类胡萝卜素提取同时进行的原位萃取法进行重点阐述。最后对微藻类胡萝卜素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类胡萝卜素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其与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国康 徐建明 +2 位作者 李若慧 蒋丹 黄迎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9-335,共7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氟的烃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相当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中;但其可降解性差,对大气、土壤甚至生物体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本文总结了PFCs在水体...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氟的烃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相当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中;但其可降解性差,对大气、土壤甚至生物体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本文总结了PFCs在水体、植物以及水产品、肉和蛋等食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了PFCs与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相互作用干扰脂代谢,进而导致与肥胖、胰岛素耐受性、二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相关的脂毒性,探讨PFCs与L-FABP的结合特征以及造成生物累积性和肝脏毒性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研究PFCs与体内9种类型FABPs的结合活性,对了解PFCs的体内分布和生理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食品污染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永萍 刘红梅 +2 位作者 李可意 刘家瑞 葛喜珍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785-794,共10页
小檗碱凭借其独特的异喹啉生物碱结构,不仅活性众多,而且构效关系错综复杂。从小檗碱结构出发,重点综述了其A、C及D环上各个活性位点的修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小檗碱的抗菌、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等构效关系进行了系统归纳,为以小檗... 小檗碱凭借其独特的异喹啉生物碱结构,不仅活性众多,而且构效关系错综复杂。从小檗碱结构出发,重点综述了其A、C及D环上各个活性位点的修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小檗碱的抗菌、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等构效关系进行了系统归纳,为以小檗碱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及创新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衍生物 结构修饰 构效关系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沼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曼玉 王晚晴 +4 位作者 强敬雯 邵恒煊 华威 武双 程艳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4-331,共8页
厌氧消化是一种结合可持续废物处理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节能生物技术,它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甲烷、氢气等清洁能源。由于能源危机和粮食浪费等可再生能源和环境问题引起全球关注。近年来在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 厌氧消化是一种结合可持续废物处理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节能生物技术,它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甲烷、氢气等清洁能源。由于能源危机和粮食浪费等可再生能源和环境问题引起全球关注。近年来在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产沼率低、消化时间长等难点。该文首先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现状进行概述,通过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采用多手段优化厨余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以提高甲烷产率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今后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利用率及产沼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产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檗碱和沼液的药肥一体化水剂制备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金蓉 李映 +2 位作者 田平芳 李可意 葛喜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09-313,332,共6页
为了研究沼液药肥一体化水剂配方和功能。方法:首先将磁石和石膏与沼液混合,再加硅藻土净化;然后以水不溶物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氮磷钾矿质养分的最佳添加量,将之与小檗碱配合制备成沼液药肥一体化水剂;测定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 为了研究沼液药肥一体化水剂配方和功能。方法:首先将磁石和石膏与沼液混合,再加硅藻土净化;然后以水不溶物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氮磷钾矿质养分的最佳添加量,将之与小檗碱配合制备成沼液药肥一体化水剂;测定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对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净化后,其中铁、锰、锌含量增加,铜离子及重金属离子含量明显降低;以0.01%小檗碱、17%尿素、9%磷酸二氢钾、10%硝酸钾和8%黄腐酸(沼液补至100%)制备的沼液药肥一体化水剂,其N∶P2O5∶K2O质量比:8.51∶4.18∶7.87,N、P2O5、K2O总和即养分含量为205.6 g/L,能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抑菌实验表明,沼液药肥一体化水剂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EC50为12.12μg/m L,是小檗碱水剂(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398.11μg/m L) EC50的3.04%。沼液药肥一体化水剂稀释150倍后(即养分含量为1.67 g/L)喷施白菜能有效加速植株生长。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沼液抑菌效果和肥效,开发以沼液和小檗碱为主要原料的药肥一体化水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沼液 药肥一体化水剂 番茄灰霉病 水溶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在食品挥发性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文娟 周考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8-224,共7页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作为食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检测的一种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样品的采集、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作为食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检测的一种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样品的采集、萃取、浓缩、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有效地提高萃取分离、分析检测的准确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挥发性成分的检测中。该文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重点总结概述该技术在食品自身特有的、食品加工、加工过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应用,并对其在挥发性物质分析上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 食品挥发性物质 分析检测 加工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发光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范慧珍 周考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3-741,共9页
催化发光是物质在催化材料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的发光现象,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免疫学分析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定量检测,分析物的识别区分以及催化剂的活性评估... 催化发光是物质在催化材料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的发光现象,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免疫学分析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定量检测,分析物的识别区分以及催化剂的活性评估三方面综述了催化发光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催化发光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发光 传感器 纳米材料 传感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油复合多种天然产物对樱桃的保鲜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韩永萍 李可意 +1 位作者 孙波 司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43,48,共5页
以樱桃为保鲜研究对象,从抑制腐败微生物、调控呼吸及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保鲜机理出发,采用茶树油、壳聚糖、石榴皮提取物和桑叶提取物进行复配,研制水果天然保鲜剂。结果表明:保鲜溶液的最优配比为壳聚糖、桑叶提取物和石榴皮提取物质量... 以樱桃为保鲜研究对象,从抑制腐败微生物、调控呼吸及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保鲜机理出发,采用茶树油、壳聚糖、石榴皮提取物和桑叶提取物进行复配,研制水果天然保鲜剂。结果表明:保鲜溶液的最优配比为壳聚糖、桑叶提取物和石榴皮提取物质量比为12∶3∶5、茶树油含量为1 mg/L。该保鲜剂不仅能降低樱桃水分损失和烂果率,还能维持果实体内较高的V_C和可滴酸含量,延长货架时间约5 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保鲜机理研制的茶树油复合天然保鲜剂,可有效保持樱桃营养价值和风味,具有替代樱桃常规保鲜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保鲜 茶树油 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的抗真菌活性及其分子探针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永萍 刘红梅 +2 位作者 李可意 王彤 葛喜珍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20年第2期83-91,共9页
真菌的耐药性是近年来临床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小檗碱对抗真菌方面表现出的较好耐药消减作用及各种植物病原真菌对其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使的小檗碱具有作为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或抗真菌药物开发的巨大潜力。综述了小檗碱的抗真菌活性、... 真菌的耐药性是近年来临床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小檗碱对抗真菌方面表现出的较好耐药消减作用及各种植物病原真菌对其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使的小檗碱具有作为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或抗真菌药物开发的巨大潜力。综述了小檗碱的抗真菌活性、作用机理及其分子探针的研究,预期为小檗碱类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抗真菌 机理 光亲和标记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科科 李映 +3 位作者 李朋钰 韩永萍 田平芳 葛喜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绿僵菌 桃褐腐病菌 相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A钙盐复合融雪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永萍 李义强 +3 位作者 曹玉海 张璐 赵月霞 黄占斌 《盐科学与化工》 2022年第2期26-31,共6页
针对BFA钙盐复合融雪材料制备中BFA预氧化工艺及原料配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相比H_(2)O_(2),采用O_(3)/H_(2)O_(2)预氧化处理BFA,可大幅度减少H_(2)O_(2)用量和加快反应进程。采用H_(2)O_(2)与BFA用量比1.0 mL/mg、O_(3)流量0.9 ... 针对BFA钙盐复合融雪材料制备中BFA预氧化工艺及原料配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相比H_(2)O_(2),采用O_(3)/H_(2)O_(2)预氧化处理BFA,可大幅度减少H_(2)O_(2)用量和加快反应进程。采用H_(2)O_(2)与BFA用量比1.0 mL/mg、O_(3)流量0.9 L/min、初始pH值8.0,降解BFA反应时间90 min,制备的钙盐复合溶液冰点接近-13℃。通过单纯形重心设计法优化原料配比时发现,三种原料用量对复合溶液冰点影响显著,其中氯化钙用量越大,冰点越低。结合环保性和经济性最终确定,BFA、氯化钙及醋酸钙三种原料的质量比为3∶4∶3。基于以上工艺制备的BFA钙盐复合融雪材料冰点低于-13℃,且工艺稳定,融雪性能达到北京市融雪剂地方性标准Ⅰ型融雪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材料 生化黄腐酸 氧化 冰点 单纯性重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与肠道菌群、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5
作者 唐曼玉 王晚晴 +6 位作者 强敬雯 华威 武双 李亚丽 甄新 李春庚 程艳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86-493,共8页
益生菌在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其主要通过调理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多种疾病的免疫调节,从而改善胃肠道生理机能来影响宿主健康。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益生菌在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其主要通过调理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多种疾病的免疫调节,从而改善胃肠道生理机能来影响宿主健康。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需要对其与肠道菌群、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机制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益生菌在肠道的分布与定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益生菌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做了简单论述,以期为今后益生菌与肠道菌群互作研究以及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道菌群 益生菌与肠道互作 免疫调节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裴庆慧 王玥 +3 位作者 刘宇莹 田平芳 李映 葛喜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90-95,共6页
本文研究了山豆根、白头翁、紫花地丁、穿心莲和青皮五种中药材提取物对桃褐腐病、马铃薯干腐病、甘蓝枯萎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苹果轮纹病及棉花枯萎病等七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除甘蓝枯萎病外,山豆根、青皮、穿心莲... 本文研究了山豆根、白头翁、紫花地丁、穿心莲和青皮五种中药材提取物对桃褐腐病、马铃薯干腐病、甘蓝枯萎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苹果轮纹病及棉花枯萎病等七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除甘蓝枯萎病外,山豆根、青皮、穿心莲提取物对其余六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且青皮抑菌谱较广。穿心莲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3.57 mg/m L,MIC为100 mg/m L,MBC为150 mg/m L,穿心莲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抑制桃褐腐病菌的EC50为456.36μg/m L。电镜观察发现,经穿心莲内酯处理后的桃褐腐病菌,菌丝有褶皱,塌陷增多,推测是穿心莲内酯破坏了细胞壁或细胞膜,使细胞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质外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提取物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水塔陈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馥秀 周考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55-261,共7页
为探究水塔陈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水塔陈醋进行分析,以总峰面积及有效化合物个数为指标考察NaCl添加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4个因素,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在7 mL醋样中加2.5 g Na... 为探究水塔陈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水塔陈醋进行分析,以总峰面积及有效化合物个数为指标考察NaCl添加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4个因素,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在7 mL醋样中加2.5 g NaCl,选用CAR/DVB/PDMS萃取头在80℃萃取80 min,解吸5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总离子流色谱图解卷积识别化合物,经NIST14谱库及相对保留指数进行定性,以2-辛醇为内标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75种化合物,包括酯类16种、醛类15种、酸类12种、杂环类10种、醇类6种、酮类10种、酚类3种和醚类3种。其中,21种物质香气活性值不小于1,鉴定水塔陈醋中主要香气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塔陈醋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