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明智 李新新 +1 位作者 刘雪威 李焕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56-2565,共10页
【目的】制备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及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猪源SLPI检测方法及其功能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经串联的猪源SLPI基因克隆至pET-28a(+)、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 【目的】制备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及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猪源SLPI检测方法及其功能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经串联的猪源SLPI基因克隆至pET-28a(+)、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情况;重组菌经超声破碎以镍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间接ELISA筛选和鉴定所制备单克隆抗体和亚类,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pGEX-6P-1-SLPI、pET-28a-SLPI重组质粒,获得纯度较高的His-SLPI、GST-SLPI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27和50 ku,前者为包涵体表达,后者为可溶性表达;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抗猪SLP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9D10为IgG3亚类,9G11、10E2为IgG2b亚类;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与猪肠上皮细胞内的SLPI结合,9D10在细胞核中显示较强的荧光信号,而9G11、10E2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有荧光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重组His-SLPI和GST-SLPI蛋白,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猪源SLPI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猪源SLPI特性及其在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搭建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SLPI对小鼠皮肤损伤愈合的效果
2
作者 肖瑞龙 郭津彤 +2 位作者 李新新 刘雪威 李焕荣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对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以开发其潜在的使用价值。【方法】使用重组表达的猪源SLPI处理小鼠创伤,筛选蛋白的最佳作用浓度,再以此... 【目的】探究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对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以开发其潜在的使用价值。【方法】使用重组表达的猪源SLPI处理小鼠创伤,筛选蛋白的最佳作用浓度,再以此浓度探索其抗损伤愈合情况。设置创伤组、SLPI处理组及阳性药对照组(阳性药物为百灵金方抑菌液),观察不同时间大体病理变化与显微病理变化,对创伤愈合进行临床评分,来评判SLPI对伤口恢复的影响作用。【结果】结果显示,SLPI最佳作用浓度为0.25 mg/mL。三组小鼠创伤溃疡面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减小;与创伤组相比,从第3天开始,SLPI处理组病理打分均低于创伤组(P<0.05或P<0.01),而与阳性药组表现接近(P<0.05);在第7天,阳性药组和SLPI组均可观察到毛囊生长,但创伤组变化不明显。显微病理变化显示,SLPI组和阳性药组在第5天可观察到表皮层和皮脂腺,在第7天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重组表达的猪源SLPI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有一定效果,为开发针对猪体皮肤损伤有效药物提供了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 抑制因子 皮肤创面愈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