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芯片技术在非综合征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王国建 戴朴 +5 位作者 韩东一 李彩霞 张地 韩冰 康东洋 张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评估其在快速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58名来自北京第三聋哑学校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学生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四个国人中常见的... 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评估其在快速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58名来自北京第三聋哑学校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学生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四个国人中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_300delAT),GJB3(538C>T及547G>A),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A1555G)。同时,应用酶切法或直接测序法分别对线粒体12SrRNA A1555G突变,以及GJB2、SLC26A4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检测,以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158名耳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方法共检出67例携带致聋突变(42.41%)。其中,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5例(3.16%);GJB2基因突变39例(24.68%),包括235delC纯合突变24例,235delC和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单杂合突变5例,299_300delAT单杂合突变2例,35delG单杂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突变22例(13.92%),包括IVS7-2A>G纯合突变5例,IVS7-2A>G和2168A>G复合杂合突变5例,IVS7-2A>G单杂合突变11例,2168A>G单杂合1例;另外还有1例患者检出299_300delAT和IVS7-2A>G双杂合突变。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除两例纯合235delC被判读为杂合外,基因芯片的结果同酶切及测序方法结果一致,后者的阳性患者检出率为70例(44.3%),与芯片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50)。经探针优化后,上述两例误判的235delC样品的芯片检测结果均与测序方法一致,同时经测序证实的其他22例235delC纯合突变样品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均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针对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设计的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性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的突变检出率高(42.41%)。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快速、高通量、高准确性、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且其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适于推广,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GJB3基因 线粒体DNA 突变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吴雪琼 张琼 +9 位作者 张俊仙 梁建琴 鲁红丽 李洪敏 张洪恩 陆阳 荣利 吕翠环 张广宇 邢婉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建立一种新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以传统药敏试验和PCR-直接测序方法为对照,应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15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建立一种新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以传统药敏试验和PCR-直接测序方法为对照,应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15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基因(katGr、poB、rp-sLr、rs和embB)的带荧光素标记的PCR产物。结果PCR-直接测序和基因芯片检测36株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株的5种耐药基因均为野生型。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离株中,56株耐INH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率为62.5%,其中katG缺失率为7.5%,315位密码子突变率为55.4%,279位密码子突变率为1.8%;104株耐RFP株,rpoB基因突变率为94.2%,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531位和526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60.6%、15.4%),双位点突变率为5.8%,还发现511、513、515、516、517、518和533位密码子突变;62株耐SM分离株,rpsL和rrs总突变率为88.7%(两者分别为82.3%、6.5%),rpsL突变位于43位和88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77.4%、4.8%),rrs突变位于513位和516位碱基(突变分别为4.8%、1.6%);57株为耐EMB株,embB基因突变率为61.4%,均为306位密码子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为ATG→GTG或ATA(突变率分别为35.1%、15.8%),还发现306位密码子ATG→ATC、ATT和CTG突变。通过基因芯片检出的突变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基因芯片可分析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弥补传统药敏试验方法的不足,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耐药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分枝杆菌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微阵列诊断芯片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国建 张冠斌 +5 位作者 袁永一 黄莎莎 李元源 康东洋 程京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验证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在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420例解放军总医院临床门诊病人或住院病人的全血,其中未携带突变的样本103例,携带基因突变样本317例,包括50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 目的验证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在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420例解放军总医院临床门诊病人或住院病人的全血,其中未携带突变的样本103例,携带基因突变样本317例,包括50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对血样进行随机编盲,并用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检测,以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及测序法作为对比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本组病人样本的各位点检测探针的灵敏度达100%,特异性达100%,与对比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达100%;经χ2检验和Kappa值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较好。结论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的临床检测结果稳定、可靠,通量较高,基本满足临床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需求,并进一步提高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S)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突变 基因芯片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俊仙 吴雪琼 +2 位作者 邢婉丽 梁艳 阳幼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6-1048,1053,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DNA芯片,用于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rpsl和rrs基因突变。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rpsl和rrs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用TAMRA(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引物扩增结核分枝杆菌rpsl和rrs基因突变热点的片段,与DNA芯...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DNA芯片,用于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rpsl和rrs基因突变。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rpsl和rrs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用TAMRA(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引物扩增结核分枝杆菌rpsl和rrs基因突变热点的片段,与DNA芯片杂交,同时以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DNA测序法为对照。结果144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42株链霉素敏感株的PCR-SSCP和DNA芯片杂交结果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完全相同;102株链霉素耐药株中有79株检测到rpsl基因突变77.5%(79/102),其中74株为43位密码子AAG→AGG突变,5株为88位密码子AAG→AGG突变;rrs基因突变5%(5/102),4株为513位密码子A→C突变,1株为516位密码子C→T突变,均与PCR-SSCP和DNA芯片杂交结果一致,余18株未检测到突变。结论用DNA芯片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分离株的rpsl和rrs基因突变,可用于临床耐药性的检测,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链霉素 RPSL rrs 药物耐受性 D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多种生物分析的高性能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熊强 邢婉丽 +4 位作者 谷光胜 孙爱梅 郭旻 程京 周玉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7-630,共4页
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检测方法,搭建出高灵敏度的双通道共聚焦芯片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系统。采用湿法刻蚀玻璃的方法获得了芯片管道的模具,并采用浇铸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上获得高质量的微管道。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英玻璃贴合成为毛细... 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检测方法,搭建出高灵敏度的双通道共聚焦芯片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系统。采用湿法刻蚀玻璃的方法获得了芯片管道的模具,并采用浇铸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上获得高质量的微管道。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英玻璃贴合成为毛细管电泳芯片,该电泳芯片散热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以Cy5荧光素为样品,经实验证明该系统的检出限为17 pmol/L,并能在高达1 200 V/cm的场强下正常运行(高压电源的最高输出电压为1 200 V/cm),最高理论塔板数超过106N/m,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电泳效率。将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和DNA片段的分离分析,以及生物素标记的DNA与链霉亲合素的相互作用的检测,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说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多种生物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毛细管电泳 聚二甲基硅氧烷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NA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仙 吴雪琼 +8 位作者 张琼 梁建琴 张洪恩 鲁红利 李洪敏 陆阳 杨华卫 阳幼荣 王全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利用DNA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embB基因突变。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根据结核从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的热点片段设计引物,该片段用TAMRA荧光标记PCR扩增增后与DNA芯片杂交,同时以PCR... 目的利用DNA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embB基因突变。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根据结核从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的热点片段设计引物,该片段用TAMRA荧光标记PCR扩增增后与DNA芯片杂交,同时以PCR—SSCP和DNA测序法为对照。结果1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5株敏感株DNA芯片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85株耐乙胺丁醇临床分离株中有50株检测到embB基因突变[58.8%(50/85)],均为306位密码子突变,该突变与PCR-SSCP和测序结果完全一致;85株耐药株中后有35株未检测到突变,占41.2%(35/85)。结论用DNA芯片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离株的embB基因突变,可协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复治患者,可帮助选择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乙胺丁醇 EMBB基因 D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寡核苷酸芯片的β-地中海贫血DNA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天 梁志清 +1 位作者 聂艳丽 胡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69-2472,共4页
目的通过寡核苷酸芯片寻找和分析β-地中海贫血DNA甲基化相关的基因位点,进一步探讨产前筛查及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含有人30178个DNA甲基化探针的寡核苷酸芯片,对2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脐血与2例正常脐血分别配对检测差... 目的通过寡核苷酸芯片寻找和分析β-地中海贫血DNA甲基化相关的基因位点,进一步探讨产前筛查及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含有人30178个DNA甲基化探针的寡核苷酸芯片,对2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脐血与2例正常脐血分别配对检测差异基因DNA甲基化情况,并用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和荧光定量PCR(RT-PCR)验证芯片结果。采用非监督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等方法发现统计学意义上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两组芯片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共209条(ratio≥2.0,ratio≤0.5);其中上调基因共113条,下调基因共96条。验证结果显示,DNA甲基化相关基因成红细胞增多型白血病致病因子(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v-erb-a)与正常血样比较呈高甲基化状态。结论利用DNA甲基化芯片及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并验证出成红细胞增多型白血病致病因子(v-erb-a)在地中海贫血中呈高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DNA甲基化 v-erb-a 寡核苷酸芯片 M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MA毛细管电泳芯片的多位点突变检测研究
8
作者 马辰 张冠斌 +3 位作者 邓涛 王怡瑞 邢婉丽 程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利用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平台,批量制作了低成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通过修饰管道,优化有效分离距离、分离介质等条件,可在90s内完成DNA片段的分离检测,实现单碱基分离,并在此平台上成功地对遗传性耳聋... 利用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平台,批量制作了低成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通过修饰管道,优化有效分离距离、分离介质等条件,可在90s内完成DNA片段的分离检测,实现单碱基分离,并在此平台上成功地对遗传性耳聋三个常见突变位点实现分型检测,为这种低成本的PMMA芯片应用于分型相关的临床诊断领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遗传性耳聋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microRNA表达的微阵列芯片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骆明勇 田志刚 +3 位作者 徐智 张亮 王应雄 程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41,共11页
MicroRNA(miRNA)是一组内源性的非编码RNA,主要功能是采用降解靶mRNA和抑制靶mRNA的翻译两种作用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NA与动植物的发育、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脂肪代谢以及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检测特定状态下的组织或细胞... MicroRNA(miRNA)是一组内源性的非编码RNA,主要功能是采用降解靶mRNA和抑制靶mRNA的翻译两种作用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NA与动植物的发育、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脂肪代谢以及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检测特定状态下的组织或细胞的miRNA表达谱对深入研究miRNA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制出了一种检测miRNA表达的微阵列芯片,实验结果显示该芯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利用这个芯片检测了人脑、肝脏和心脏等组织以及HeLa、HepG2和HL60等细胞株的miRNA表达谱,聚类分析结果显示,miRNA表达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不同个体的同一组织的miRNA表达谱可以聚类在一起.最后,用RT-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技术检测了不同组织和细胞株中miR-122a、miR-9和miR-124a的表达,结果显示它们分别在肝脏或脑组织中特异高表达,和芯片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微阵列 聚类分析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黑黄赤珠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
10
作者 黄艺伟 黄丽姣 +6 位作者 胡军华 王振中 章晨峰 徐忠坤 李雅婷 付娟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65,共17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后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二级碎片离子以及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黑黄赤珠颗粒中共鉴定出104种化学成分,包括26个黄酮类、24个有机酸类、14个三萜类、8个萜类、7个苯丙素类、11个单帖苷类、14个其他类(酚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在此基础上,从灌胃给药大鼠的血浆中鉴定出39个入血成分,包括28个原型,11个代谢产物。结论首次分析鉴定了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入血成分,为黑黄赤珠颗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过程质控标准建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黄赤珠颗粒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MS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临床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梁建琴 高华方 +5 位作者 李洪敏 赵智贤 张广宇 王金河 王甦民 刘佳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对1015例痰标本和56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与Mtb核酸扩增(PCR)荧光(目前临床上认可惟一同类产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1....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对1015例痰标本和56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与Mtb核酸扩增(PCR)荧光(目前临床上认可惟一同类产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标本分枝杆菌灵敏度50.3%(373/741),特异度98.9%(271/274);菌阳肺结核标本检测灵敏度97.0%(257/265),菌阴肺结核标本检测灵敏度24.4%(116/476);1015份痰标本中检测出1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核酸阳性标本(占1.1%),经16SrDNA测序确认,准确率100.0%。随机数字量表法抽取138例标本重复进行第2次检测,符合率100.0%。对56株临床分离株(1株Mtb临床分离株,55株NTM临床分离株)检测,准确率100.0%。对临床需要的226份标本同时与达安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总体符合率95.1%(215/226),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226)。结论PCR-荧光探针法可快速检测和区分痰标本Mtb与NTM,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分枝杆菌属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micro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妍 张亮 +3 位作者 戴久增 王琳 赵建晴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转染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中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平台。方法分别提取HepG2.2.15细胞(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细胞,实验组)和其亲本H...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转染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中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平台。方法分别提取HepG2.2.15细胞(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细胞,实验组)和其亲本HepG2细胞(对照组)的总RNA并分离miRNA,采用含509条探针的哺乳动物miRNA表达谱芯片对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分析。用SAM软件针对差异miRNA筛选的标准为在两组之间荧光强度差异4倍以上,差异miRNA的整体假阳性率为0。选择其中2个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HepG2.2.15细胞与HepG2细胞间差异表达的miRNA共27个(占5.3%),其中7个表达上调,20个表达下调。miR-181d和miR-15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肝细胞中存在着与HBV复制相关的miRNA,这些上调和下调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了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微RNAS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标记/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人HCM突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前勇 李志 +4 位作者 陶生策 王栋 焦文仓 史常旭 梁志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29-1731,共3页
目的 验证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人肥厚型心肌病 (HCM )基因突变中对单碱基错配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 不对称PCR扩增、生物素标记待检测的人 β 肌凝蛋白重链基因片断 ,与构建的低密度HCM寡核苷酸芯片杂交 ... 目的 验证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人肥厚型心肌病 (HCM )基因突变中对单碱基错配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 不对称PCR扩增、生物素标记待检测的人 β 肌凝蛋白重链基因片断 ,与构建的低密度HCM寡核苷酸芯片杂交 ,胶体金标记 /银染放大法检测 7种HCM恶性突变位点 ,观察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对单碱基错配形式的判别率。结果 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中的单硝基突变的平均判别率为 16 2 ,可以鉴别所有的单碱基错配和三碱基缺失。结论 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代替荧光标记法用于寡核苷酸芯片靶标分子的标记和结果检测 ,可以区分所有的单碱基错配形式 ,实现了芯片杂交结果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 ,提高了DNA芯片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 突变检测 胶体金标记/银染放大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染色体8q24区域和MAFB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忠伟 马丽娟 +5 位作者 黄永清 姜敏 马坚 信燕华 翟堃 朱晋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研究染色体8q24区段的rs987525位点及MAFB基因的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 目的:研究染色体8q24区段的rs987525位点及MAFB基因的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病例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369例,患儿父亲303例,母亲311例,完整3人核心家系158个。对照组收集在校正常大学生43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这2个SNPs的基因型,运用卡方检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评价以上SNPs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患儿,患儿父母及对照组人群中的分布,评价其与NSCL/P的关联。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MAFB基因的rs13041247位点在本研究人群的单纯唇裂组及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P=0.04,P=0.01,P=0.04),而在单纯腭裂组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25,P=0.51)。染色体8q24区域的rs987525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P=0.20,P=0.58,P=0.33,P=0.35,P=0.59)。TDT发现rs13041247位点C等位基因在单纯唇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3),rs987525位点A等位基因在唇裂,腭裂及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0,P=0.04,P=0.00)。结论:MAFB的rs13041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 P) 8q24 MAFB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倪春生 孙保存 +4 位作者 冯玉梅 张丹芳 李晓青 董骝焕 张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65-1172,共8页
初步构建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和生物学意义.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3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选择差异基因通过线性微分数学方... 初步构建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和生物学意义.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3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选择差异基因通过线性微分数学方法构建表达调控网络模型.差异表达基因共27个,其中Ratio>3的明显上调基因14个,而Ratio<0.33的明显下调基因13个.比较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和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析筛选了27个表达差异基因,应用数学线性微分方程方法初步构建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重要节点、通路的生物学意义,判定网络的数学特性,初步表明,调控网络的可靠性和乳腺癌转移的形成是与多基因、多通路异常引起的细胞恶性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芯片 转移 调控网络 线性微分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法快速检测脊柱结核临床分离株SM、EMB、LVFX、AMK、CPM耐药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鹏 张泽华 +7 位作者 李力韬 张冠斌 郭永 罗飞 周强 代飞 何清义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检测链霉素(streptomycin, SM)、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VFX)、阿米卡星(amikacin, AMK)、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P)耐药基因的新型微阵列芯片,测试其快速检测脊柱结核临...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检测链霉素(streptomycin, SM)、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VFX)、阿米卡星(amikacin, AMK)、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P)耐药基因的新型微阵列芯片,测试其快速检测脊柱结核临床分离株耐药的效果。方法 根据SM、EMB、LVFX、AMK、CPM 5种药物的常见耐药基因及突变位点(rpsL、rrs、embB、rrs及gyrA),制备DNA微阵列芯片,脊柱结核临床分离株耐药菌株111株及敏感菌株26株,均具备完整的临床信息及药敏结果,依次进行灭活、核酸提取、PCR扩增、芯片杂交、洗涤与扫描判读,与表型药敏结果对照,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95%CI。结果检测时间18~23(20.1±1.2)h。与表型药敏结果对照,基因芯片检测SM、EMB、LVFX、AMK、CPM耐药的敏感度分别为90.36%、61.90%、94.59%、66.00%、65.52%,其对应的特异度分别为70.37%、58.11%、58.00%、91.95%、80.56%;在26株全敏感菌株中,结果均显示为野生型,对5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检测的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耐药耗时短,一线、二线耐药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令人满意,生物安全性高,能够满足临床耐多药结核快速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脊柱结核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郭志红 张荣 +7 位作者 张连彦 王艳 方晖 王国青 邢婉丽 周德刚 翟淑平 程京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10期9-12,共4页
通过对猪和鸡组织样品中的克仑特罗、链霉素等兽药的检测,比较了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ELISA检测试剂盒和确证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与ELISA试剂盒性能相当,与确证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具有同... 通过对猪和鸡组织样品中的克仑特罗、链霉素等兽药的检测,比较了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ELISA检测试剂盒和确证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与ELISA试剂盒性能相当,与确证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具有同时检测多种兽药,前处理方法简单、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蛋白芯片 多残留检测 样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小鼠转录因子活性的微阵列芯片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义民 曾令琴 +4 位作者 张岩 魏丽 K R MITCHELSON 张亮 程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转录因子是一类具有序列特异性的双链DNA结合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一个转录因子可以调控多个靶基因,一个基因也同时受到多个转录因子的调控,从而形成复杂的基因表达网络调控机制.在蛋白质水平检测特定状态下组织或细胞中的转录因子活... 转录因子是一类具有序列特异性的双链DNA结合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一个转录因子可以调控多个靶基因,一个基因也同时受到多个转录因子的调控,从而形成复杂的基因表达网络调控机制.在蛋白质水平检测特定状态下组织或细胞中的转录因子活性对深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TRANSFAC数据库提供的226个小鼠转录因子的PSSM,设计了240个转录因子结合探针,构建了可以在蛋白质水平同时检测约200个小鼠转录因子的微阵列芯片,实验结果显示:a.针对含有不同DNA结合结构域的7个转录因子,进行依赖于抗体的转录因子活性检测,结果证明该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b.针对NFκB转录因子纯品,芯片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0.5nmol/L,线性范围为0.5~20nmol/L,表明芯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定量能力;c.针对经典的IKK,JNK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该芯片可以检测到其关键转录因子的活性变化,证明芯片的可靠性;d.针对小鼠前脂肪细胞系3T3-L1的分化,该转录因子活性芯片不但检测到了已经报道的活性发生变化的转录因子,如PPAR家族和C/EBP家族外,还发现了以前没有报道过的SRF等,充分显示了芯片技术的高通量优势和发现新数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因子 微阵列芯片 TF—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革兰阳性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雅杰 王璨 +15 位作者 方芳 史从宁 蒋迪 张国军 吕虹 杨华卫 常铮 韩金利 赵传赞 耿慧娟 唐明忠 王美容 张艳 刘亚楠 康熙雄 高华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常见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方法用生理生化鉴定和药敏纸片法确定445份革兰阳性细菌菌株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盲法进行革兰阳性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的检测,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统...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常见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方法用生理生化鉴定和药敏纸片法确定445份革兰阳性细菌菌株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盲法进行革兰阳性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的检测,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与临床常规方法相比,耐药检测基因芯片鉴定指标的灵敏度均>96%,特异度均>98%;耐药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均>94%,特异度均>90%。χ2检验结果P值均>0.05,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临床常用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值均>0.75,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鉴定 耐药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汉族人群Wnt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信燕华 马丽娟 +7 位作者 翟堃 周忠伟 杨雄 马坚 王怡瑞 朱晋芳 姜敏 黄永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族人群中Wnt3基因rs142167和rs72162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371例为病例组,其中汉族患者166例,回族患者205例;收集患者父亲196...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族人群中Wnt3基因rs142167和rs72162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371例为病例组,其中汉族患者166例,回族患者205例;收集患者父亲196例,患者母亲224例,其中150例患者为NSCL/P核心家系;25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汉族190例,回族6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Wnt3基因多态位点rs142167和rs7216231基因型,对比分析2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分析。结果回汉族人群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及其民族分层比较,唇裂、腭裂、唇腭裂及总病例组rs142167和rs7216231位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DT分析结果显示:rs142167和rs7216231位点的等位基因均不存在过传递(P>0.05)。FBAT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G-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3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Wnt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