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科技的新引擎—生物芯片(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刚 邢婉丽 程京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1年第10期29-31,共3页
五 微缩芯片实验室 所谓缩微芯片实验室(或称微型全分析系统)就是将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离检测等,通过采用半导体光刻加工等缩微技术,集成到一块生物芯片上所形成的一种微型器件。它... 五 微缩芯片实验室 所谓缩微芯片实验室(或称微型全分析系统)就是将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离检测等,通过采用半导体光刻加工等缩微技术,集成到一块生物芯片上所形成的一种微型器件。它的优势是可实现生物检测和分析过程的连续化、微型化和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生物科技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科技的新引擎—生物芯片(上)
2
作者 李刚 邢婉丽 程京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01年第9期30-32,共3页
一前言 当初次听到"生物芯片"时,很多人会把它当作一种新的电脑芯片.实际上,生物芯片和微处理器芯片有着本质区别.微处理器芯片是由硅、锗等半导体材料经微电子加工技术制作的集成电路设备;而生物芯片只是一种执行生物检测和... 一前言 当初次听到"生物芯片"时,很多人会把它当作一种新的电脑芯片.实际上,生物芯片和微处理器芯片有着本质区别.微处理器芯片是由硅、锗等半导体材料经微电子加工技术制作的集成电路设备;而生物芯片只是一种执行生物检测和分析的微型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微阵列 微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对兽药残留说“不”
3
作者 王国青 《中国食品工业》 2005年第8期50-51,共2页
兽药残留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远期和累积性的,如致癌、发育毒性、体内蓄积等.随着兽医学和兽药科学的迅速发展,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一套基于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临床药理与毒理学以及管理科学之上的兽药残留分析方法已经建立... 兽药残留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远期和累积性的,如致癌、发育毒性、体内蓄积等.随着兽医学和兽药科学的迅速发展,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一套基于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临床药理与毒理学以及管理科学之上的兽药残留分析方法已经建立,其中心任务是为动物和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监控提供分析手段,内容包括食品残留(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的含量测定与结构鉴定(静态残留分析)以及组织分布与代谢(动态残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监控 生物芯片 残留分析方法 动物性食品 药物化学 管理科学 代谢产物 发育毒性 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多种生物分析的高性能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强 邢婉丽 +4 位作者 谷光胜 孙爱梅 郭旻 程京 周玉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7-630,共4页
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检测方法,搭建出高灵敏度的双通道共聚焦芯片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系统。采用湿法刻蚀玻璃的方法获得了芯片管道的模具,并采用浇铸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上获得高质量的微管道。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英玻璃贴合成为毛细... 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检测方法,搭建出高灵敏度的双通道共聚焦芯片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系统。采用湿法刻蚀玻璃的方法获得了芯片管道的模具,并采用浇铸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上获得高质量的微管道。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英玻璃贴合成为毛细管电泳芯片,该电泳芯片散热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以Cy5荧光素为样品,经实验证明该系统的检出限为17 pmol/L,并能在高达1 200 V/cm的场强下正常运行(高压电源的最高输出电压为1 200 V/cm),最高理论塔板数超过106N/m,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电泳效率。将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和DNA片段的分离分析,以及生物素标记的DNA与链霉亲合素的相互作用的检测,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说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多种生物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毛细管电泳 聚二甲基硅氧烷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MA毛细管电泳芯片的多位点突变检测研究
5
作者 马辰 张冠斌 +3 位作者 邓涛 王怡瑞 邢婉丽 程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利用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平台,批量制作了低成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通过修饰管道,优化有效分离距离、分离介质等条件,可在90s内完成DNA片段的分离检测,实现单碱基分离,并在此平台上成功地对遗传性耳聋... 利用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平台,批量制作了低成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通过修饰管道,优化有效分离距离、分离介质等条件,可在90s内完成DNA片段的分离检测,实现单碱基分离,并在此平台上成功地对遗传性耳聋三个常见突变位点实现分型检测,为这种低成本的PMMA芯片应用于分型相关的临床诊断领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遗传性耳聋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志红 张荣 +7 位作者 张连彦 王艳 方晖 王国青 邢婉丽 周德刚 翟淑平 程京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10期9-12,共4页
通过对猪和鸡组织样品中的克仑特罗、链霉素等兽药的检测,比较了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ELISA检测试剂盒和确证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与ELISA试剂盒性能相当,与确证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具有同... 通过对猪和鸡组织样品中的克仑特罗、链霉素等兽药的检测,比较了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ELISA检测试剂盒和确证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与ELISA试剂盒性能相当,与确证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具有同时检测多种兽药,前处理方法简单、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蛋白芯片 多残留检测 样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阵列芯片的荧光光漂白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国亮 朱疆 +3 位作者 杨阳 肖明 董中华 邓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微阵列技术为大量基因表达水平的同时监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手段。随着微阵列芯片朝着小型化、高通量和弱信号方向发展,荧光检测技术以其易寻址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在微阵列技术中,人们通过检测微阵列芯片上不同位置斑... 微阵列技术为大量基因表达水平的同时监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手段。随着微阵列芯片朝着小型化、高通量和弱信号方向发展,荧光检测技术以其易寻址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在微阵列技术中,人们通过检测微阵列芯片上不同位置斑点的荧光信号强度,可以得知微阵列芯片不同位置固定的已知序列探针与荧光染料标记的cDNA样品的杂交情况。对一张微阵列芯片多次扫描后,荧光染料发生光漂白,荧光强度发生衰减变化,它将为微阵列的数据分析带来误差。使用荧光浓度梯度微阵列芯片研究了芯片经多次扫描后荧光斑点强度的衰减情况,通过拟合相同荧光斑点经多次重复扫描后得到的信号强度,得到了荧光斑点强度按指数形式衰减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荧光斑点强度衰减指数模型中的参数与荧光斑点初始浓度的关系,为进行微阵列芯片数据光漂白误差修正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 光漂白 荧光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电旋转阵列芯片的构建及其在测定Jurkat细胞介电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成军 于军 +1 位作者 郭旻 程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33-237,共5页
本文对基于微电极的电旋转电场进行了理论计算。提出了一种先加定位电场,后加旋转电场的实验方法。并根据计算结果构建了一种高通量电旋转阵列芯片及盖片系统。应用该系统,测定了Jurkat细胞的有关介电特性。
关键词 电旋转(ROT) 定位电场 旋转电场 介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芯片检测鸡猪组织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等4种兽药的残留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志红 王国青 王艳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42-45,共4页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建立了动物组织(猪肉、猪肝和鸡肉、鸡肝)中重要兽药(盐酸克伦特罗、链霉素、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基嘧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微生物检定法进行了比对。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多兽药残留 样品检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汉族中老年人群芳香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鑫 黄琦 +7 位作者 马荣 王嘉 于晶晶 田进海 张旭 杨德玉 吴京 姜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7-322,338,共7页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宁夏城市地区回汉族中老年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的关联性。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城市社区的回汉族中老年人1 850例,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其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宁夏城市地区回汉族中老年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的关联性。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城市社区的回汉族中老年人1 850例,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其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析芳香化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结果芳香化酶基因的3个SNPs基因频率的分布在回汉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中老年男性和女性rs10519299 CC或CG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GG者(P=0.028,0.018),回族男性rs2414096 AG或GG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AA者(P=0.014);汉族男性rs10046、rs10519299及rs2414096不同基因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3,P=0.003),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仅rs10519299基因型与汉族男性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P=0.014);回族男性rs10519299 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降低(OR=0.163,P=0.012)。结论芳香化酶基因3个SNPs的基因分布在回汉族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芳香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回汉族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代谢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蛋白芯片检测兽药残留 被引量:4
11
作者 翟淑平 郭志红 +1 位作者 王艳 王国青 《中国动物保健》 2007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目前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包括抗生素、动物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其种类及形态变化频繁,因此,为了实时或动态跟踪市场兽药种类及国家对兽药监控形势的变化,有必要提高常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笔者指出,兽药残留蛋白芯片检测... 目前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包括抗生素、动物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其种类及形态变化频繁,因此,为了实时或动态跟踪市场兽药种类及国家对兽药监控形势的变化,有必要提高常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笔者指出,兽药残留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具有并行化、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大量样本多指标污染物的筛查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所用提取试剂均为该公司试剂盒提供,低毒安全,大大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危害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蛋白芯片检测兽药残留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食品安全检测产品的需要。该试剂盒可以实现对猪肉、猪肝、鸡肉、鸡肝和牛奶中磺胺总量(包括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口恶)啉、磺胺甲(口恶)唑、磺胺异(口恶)唑、磺胺间甲氧嘧啶)、链霉素总量(包括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恩诺沙星以及氯霉素的定量检测。除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方便快速等优点外,还可实现对上述多种兽药同时并行检测的优点,极大的节省了检测费用,缩短了检测时间,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从而使实时监控畜产品安全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 芯片检测 蛋白芯片 磺胺二甲基嘧啶 食品安全问题 磺胺间甲氧嘧啶 畜产品安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蛋白多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窦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提取甘薯SL-19与豫-13水溶性蛋白,使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蛋白进行酶切,以酶切产物多肽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比较并确定不同品种甘薯蛋白多肽的最佳抗氧化条件。结果发现甘薯SL-19与豫-13蛋白多肽... 提取甘薯SL-19与豫-13水溶性蛋白,使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蛋白进行酶切,以酶切产物多肽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比较并确定不同品种甘薯蛋白多肽的最佳抗氧化条件。结果发现甘薯SL-19与豫-13蛋白多肽均对三种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但是,针对不同的自由基,甘薯SL-19与豫-13蛋白多肽的清除率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多肽 抗氧化 DPPH 超氧自由基 羟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13
作者 付明智 李新新 +1 位作者 刘雪威 李焕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56-2565,共10页
【目的】制备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及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猪源SLPI检测方法及其功能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经串联的猪源SLPI基因克隆至pET-28a(+)、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 【目的】制备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及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猪源SLPI检测方法及其功能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经串联的猪源SLPI基因克隆至pET-28a(+)、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情况;重组菌经超声破碎以镍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间接ELISA筛选和鉴定所制备单克隆抗体和亚类,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pGEX-6P-1-SLPI、pET-28a-SLPI重组质粒,获得纯度较高的His-SLPI、GST-SLPI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27和50 ku,前者为包涵体表达,后者为可溶性表达;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抗猪SLP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9D10为IgG3亚类,9G11、10E2为IgG2b亚类;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与猪肠上皮细胞内的SLPI结合,9D10在细胞核中显示较强的荧光信号,而9G11、10E2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有荧光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重组His-SLPI和GST-SLPI蛋白,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猪源SLPI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猪源SLPI特性及其在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搭建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SLPI对小鼠皮肤损伤愈合的效果
14
作者 肖瑞龙 郭津彤 +2 位作者 李新新 刘雪威 李焕荣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对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以开发其潜在的使用价值。【方法】使用重组表达的猪源SLPI处理小鼠创伤,筛选蛋白的最佳作用浓度,再以此... 【目的】探究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对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以开发其潜在的使用价值。【方法】使用重组表达的猪源SLPI处理小鼠创伤,筛选蛋白的最佳作用浓度,再以此浓度探索其抗损伤愈合情况。设置创伤组、SLPI处理组及阳性药对照组(阳性药物为百灵金方抑菌液),观察不同时间大体病理变化与显微病理变化,对创伤愈合进行临床评分,来评判SLPI对伤口恢复的影响作用。【结果】结果显示,SLPI最佳作用浓度为0.25 mg/mL。三组小鼠创伤溃疡面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减小;与创伤组相比,从第3天开始,SLPI处理组病理打分均低于创伤组(P<0.05或P<0.01),而与阳性药组表现接近(P<0.05);在第7天,阳性药组和SLPI组均可观察到毛囊生长,但创伤组变化不明显。显微病理变化显示,SLPI组和阳性药组在第5天可观察到表皮层和皮脂腺,在第7天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重组表达的猪源SLPI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有一定效果,为开发针对猪体皮肤损伤有效药物提供了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 抑制因子 皮肤创面愈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全基因组表达差异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志刚 徐智 +10 位作者 张亮 李晓红 凌晓锋 任永红 侯纯升 王姝杰 王立新 修典荣 宋士兵 张同琳 周孝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80-485,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肝门部胆管癌与胆总管中下段癌的全基因组表达差异,进一步揭示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含21329条Oligo DNA的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对3例肝门部胆管癌与正常胆管配对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另取4例胆总管... 目的通过比较肝门部胆管癌与胆总管中下段癌的全基因组表达差异,进一步揭示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含21329条Oligo DNA的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对3例肝门部胆管癌与正常胆管配对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另取4例胆总管中下段癌标本与正常胆管配对检测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AM分析,得到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肝门部胆管癌与胆总管中下段癌之间基因表达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与正常胆管组织相比,两者共同上调基因244条,共同下调基因399条;而两者差异表达基因共82条(ratio≥2.0或≤0.5)。通过SAM分析(q=0),两者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共40条,其中上调基因29条,下调基因11条,包括AREG、EPHA2、SPP1、PACE4等。结论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能够筛选出大量的胆管癌差异表达基因,肝门部胆管癌与胆总管中下段癌的基因表达亦存在着明显的聚类性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总管中下段癌 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 AREG SP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在生殖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子龙 寒超 +4 位作者 马睿 张建海 牛瑞燕 程京 王俊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95,共4页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是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和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的重要支撑技术,其微量化和微尺度的优势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生...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是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和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的重要支撑技术,其微量化和微尺度的优势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生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但由于其低效性,人们在不断寻求新的技术手段。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生殖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精子筛选、体外受精和配子/胚胎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为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了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 精子筛选 体外受精 配子/胚胎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付氧酶基因192Gln/Arg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丽天 于岱承 +2 位作者 李丽 王兴宇 刘力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了解付氧酶基因(PON1)192Gln/Ar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在10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960例无脑血管病(对照组,均无冠心病)人群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分子... 目的了解付氧酶基因(PON1)192Gln/Ar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在10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960例无脑血管病(对照组,均无冠心病)人群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基因型,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中国人192Arg等位基因频率为O.6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92ArgArg基因型与192Ar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相对于PON1 192GlnGln纯合子,192ArgArg纯合子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OR=1.3699,95%CI:1.044~1.797(P=0.023),与是否存在糖尿病无关.结论中国人群PON1 192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白种人,192ArgArg基因型与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付氧酶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rin-1及其受体DCC基因在6种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旭 纳玮 +2 位作者 王丹妮 黄琦 王立斌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Netrin-1、DCC基因在6株不同类型和来源的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方法:CCK8检测6株不同来源结直肠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以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为对照;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etrin-1、... 目的:研究Netrin-1、DCC基因在6株不同类型和来源的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方法:CCK8检测6株不同来源结直肠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以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为对照;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etrin-1、DCC基因在6株结直肠癌细胞内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肿瘤细胞株可见DCC、Netrin-1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DCC表达在6株结直肠肿瘤细胞株中均表达下调,其中SW620、LOVO、LS174T细胞株内DCC表达下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Netrin-1在6株结直肠肿瘤细胞株中均表达上调,其中SW620、LOVO、LS174T细胞株内Netrin-1表达上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6株结直肠肿瘤细胞株之间DCC、Netrin-1也存在差异表达。结论:DCC、Netrin-1在结直肠肿瘤内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相关,DCC和Netrin-1在同一细胞株内表达呈负相关,DCC蛋白的下调和失活可能与Netrin-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RIN-1 DCC 表达差异 结直肠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抗Jo-1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19
作者 李珊珊 李永哲 +4 位作者 赵智贤 佟大伟 张蜀澜 胡朝军 杨卫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Jo-1蛋白,建立ELISA法,初步用于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的抗Jo-1抗体。方法用表达蛋白建立间接ELISA,摸索反应时间、抗原包被浓度、样本稀释浓度及抗抗体工作浓度等工...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Jo-1蛋白,建立ELISA法,初步用于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的抗Jo-1抗体。方法用表达蛋白建立间接ELISA,摸索反应时间、抗原包被浓度、样本稀释浓度及抗抗体工作浓度等工作条件,进一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及稳定性。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20例干燥综合征(SS)、9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血清中抗Jo-1抗体。结果成功建立间接ELISA法,并确立了一系列反应条件。临床检测结果显示,PM/DM患者抗Jo-1抗体的阳性率为25.6%,而非PM/DM患者均为阴性。PM/DM组Jo-1抗体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Jo-1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法,检测抗Jo-1抗体,与国外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当,与常用免疫印迹法对比检测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 自身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珠的可见光检测微阵列信号的新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永刚 张冠斌 +3 位作者 熊强 郭旻 邢婉丽 程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以磁珠作为标记物,提出了一种在微阵列上检测核酸的新方法。该法基于生物素同链霉亲和素的亲和作用,利用磁珠的超顺磁性和宏观可见特性,使得杂交结果可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检测,甚至肉眼可见。以合成探针为对照,用参比荧光标... 以磁珠作为标记物,提出了一种在微阵列上检测核酸的新方法。该法基于生物素同链霉亲和素的亲和作用,利用磁珠的超顺磁性和宏观可见特性,使得杂交结果可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检测,甚至肉眼可见。以合成探针为对照,用参比荧光标记染料Cy3标记方法,对这种新方法的检出限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大肠杆菌16s rDNA的PCR产物作为样品,进行了细菌检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本法所得的实验结果易于观测,无需采用大型的荧光检测仪器,因而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与其它可见光检测方法(如金胶银染等)相比,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这种新方法在传染病检测和环境监测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珠 微阵列 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