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1
作者 李蓉 宋彭辉 +2 位作者 王文嘉 李雪芳 范丽仙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共12页
银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经PCR扩增与测序获得653 bp COI和1205 bp Cytb基因序列。COI基因39条序列共检测到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 银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经PCR扩增与测序获得653 bp COI和1205 bp Cytb基因序列。COI基因39条序列共检测到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323±0.093、0.00060±0.00020、0.39406。Cytb基因38条序列共检测到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413±0.097、0.00102±0.00033、1.22760。COI和Cytb基因的AMOVA分子变异显示群体内的方差组分比率(92.39%,87.03%)大于群体间的方差组分比率(7.61%,12.97%),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且群体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和基因流。COI系统发育树显示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序列同新银鱼属未定种、太湖新银鱼和陈氏新银鱼聚为单系支;Cytb树显示两湖银鱼序列同太湖新银鱼和陈氏新银鱼聚为单系支,支持率为100%。单倍型网络图显示两湖银鱼群体的所有单倍型并没有单独聚在一起。此外,COI基因的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结果显示杞麓湖和两个湖泊总的数据集的群体在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上述结果表明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无显著的群体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鱼 COI基因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木聚糖酶的分子间作用力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者园园 朱恩恒 +2 位作者 宋婧楠 邱凤君 黄遵锡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77,共7页
木聚糖酶作为一类能够将木聚糖降解为低聚木糖和木糖的关键酶制剂,在食品、饲料、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部分天然木聚糖酶存在热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制约其在饲料工业中的规模化应用。通过酶工程技术对天然木聚糖酶进行分子... 木聚糖酶作为一类能够将木聚糖降解为低聚木糖和木糖的关键酶制剂,在食品、饲料、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部分天然木聚糖酶存在热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制约其在饲料工业中的规模化应用。通过酶工程技术对天然木聚糖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升其工业适用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酶分子表面的极性氨基酸与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密切相关,通过替换木聚糖酶蛋白表面的极性氨基酸可以有效提升其热稳定性。文章以GH11家族木聚糖酶为对象,综述了影响其热稳定性的分子间作用力、蛋白表面极性氨基酸的替换策略以及耐热木聚糖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为指导GH11家族木聚糖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11木聚糖酶 分子间作用力 蛋白质表面 氨基酸替换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许波 洪涛 +2 位作者 唐湘华 慕跃林 黄遵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336,356,共4页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发酵的研究水平和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微生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无敌 尹芳 +3 位作者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许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3-186,193,共5页
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醇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0%,催化剂用量... 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醇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0%,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0min;大豆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品质达到我国GB/T20828-2007、美国ASTM和德国DINE生物柴油标准,其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为9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生物柴油 制备 大豆油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预处理稻草秸秆产沼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晓明 张无敌 +4 位作者 尹芳 刘士清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797-12799,12801,共4页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微生物预处理方法。[方法]利用实验室培养的黑曲霉、青霉和根霉对稻草秸秆进行前期预处理,分预处理5和10d2组,将预处理后的稻草进行厌氧沼气发酵,考察经菌处理后的稻草产气效果。[结果]预处理5d的稻草发酵产沼...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微生物预处理方法。[方法]利用实验室培养的黑曲霉、青霉和根霉对稻草秸秆进行前期预处理,分预处理5和10d2组,将预处理后的稻草进行厌氧沼气发酵,考察经菌处理后的稻草产气效果。[结果]预处理5d的稻草发酵产沼气的周期为56d,产气高峰出现在发酵的第16天。经青霉、黑曲霉和根霉复合菌预处理的稻草产气效果最好,其TS产气潜力为136.03ml/g,比对照组提高了64.22%,VS产气潜力为166.07ml/g,比对照组提高65.92%。从经菌预处理10d的稻草产气效果来看,对照组产气总量高于试验组。[结论]从TS、VS产气潜力及产气总量来看,菌预处理稻草5d的效果要高于菌预处理稻草10d的;从不同菌剂预处理效果来看,以黑曲霉、青霉和根霉复合菌剂预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菌预处理 常温沼气发酵 产气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学林 唐湘华 +5 位作者 李俊俊 宋拓 慕跃林 许波 杨云娟 黄遵锡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0-64,70,共6页
试验研究了以地沟油为原料,在脂肪酶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2∶1,脂肪酶催化剂用量按每克油脂90 U添加,正己烷和水... 试验研究了以地沟油为原料,在脂肪酶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2∶1,脂肪酶催化剂用量按每克油脂90 U添加,正己烷和水添加量均为油重的10%,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8 h,甲酯得率为97.12%。该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为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地沟油 脂肪酶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学林 唐湘华 +5 位作者 李俊俊 宋拓 慕跃林 许波 杨云娟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3-187,共5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甲酯转化率区域后,利用B...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甲酯转化率区域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R2为0.999;R2的调整值为0.998),表明利用BBD试验设计对该工艺的优化是成功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甲酯得率的重要参数是:醇油摩尔比、脂肪酶量和正己烷量,最佳的酯化条件是醇油摩尔比1.72∶1,脂肪酶量为每克油脂添加112.5 U的量,正己烷添加量为油重的11.96%,水添加量为油重的20%,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4 h。优化条件与初始条件相比较,甲酯得率提高了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油 脂肪酶 生物柴油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旭亚 黄遵锡 林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3,共6页
介绍了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油脂;探讨了酶催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对影响胞外酶法酯交换反应的酰基受体及其添加策略、反应介质、水含量、反应温度、固定化形式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就胞内酶法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及脂肪酶工程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油脂;探讨了酶催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对影响胞外酶法酯交换反应的酰基受体及其添加策略、反应介质、水含量、反应温度、固定化形式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就胞内酶法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及脂肪酶工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生物酶催化 动力学 影响因素 全细胞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昌珑 王晓艳 黄遵锡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0-34,36,共6页
脂肪酶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甘油易回收和无废物产生等特点。就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固定化脂肪酶、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酶 固定化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玲 张无敌 +4 位作者 尹芳 刘士清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8期283-284,共2页
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性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结构与功能,给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其综合利用的研究,变废为宝,将为水体处理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系统介绍了蓝藻在能源化利用、提取天然色素、提取藻胆蛋白、提取多糖、生物固... 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性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结构与功能,给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其综合利用的研究,变废为宝,将为水体处理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系统介绍了蓝藻在能源化利用、提取天然色素、提取藻胆蛋白、提取多糖、生物固氮及其他方面的利用情况,以为蓝藻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综合利用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伦 张无敌 +3 位作者 尹芳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9-1231,1256,共4页
生物柴油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比化学法对环境更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目前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工艺和对高效廉价脂肪酶的开发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酶法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前景。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酶 酯交换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佳丽 艾黎 +1 位作者 唐湘华 周峻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78-385,共8页
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除了作为药材外,三七已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其须根、茎、叶和花被批准为云南省普通地方特色食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发酵三七,能够充分释放三七中的活性成分、提高稀有... 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除了作为药材外,三七已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其须根、茎、叶和花被批准为云南省普通地方特色食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发酵三七,能够充分释放三七中的活性成分、提高稀有皂苷转化率以及发酵产物活性,且发酵过程中可产生独特的风味物质,使产品兼具美味及保健功能。该文主要从三七发酵机理与特点、三七发酵工艺、三七发酵食品风味与功效这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三七发酵食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发酵 食品 生物转化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云岭山脉南部地区花面狸的分布和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升伟 金吉辉 +3 位作者 张德祥 于岱含 金朝光 杨士剑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2019年10月—2021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云岭山脉南部地区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分布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布设相机125台,共收集61个分布位点和283张独立有效照片。结果表明:花面狸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分布广泛,可利用多种类型生境... 2019年10月—2021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云岭山脉南部地区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分布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布设相机125台,共收集61个分布位点和283张独立有效照片。结果表明:花面狸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分布广泛,可利用多种类型生境,但在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活动频率较高;花面狸在海拔2700~3700 m活动频率最高,不同季节的活动频率在海拔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面狸是夜行性动物,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活动高峰为20:00—22:00和04:00—06:00;季节活动节律呈现明显差异,冬季和其他季节之间、春季和秋季之间活动节律均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面狸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云岭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主要真菌毒素及其毒素降解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向霞 朱恩恒 韩楠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饲料生产贮藏时常被真菌毒素污染,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真菌毒素会对畜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而真菌毒素的共存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经济损失。真菌毒素的降解主要包括... 饲料生产贮藏时常被真菌毒素污染,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真菌毒素会对畜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而真菌毒素的共存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经济损失。真菌毒素的降解主要包括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生物酶解法,而生物酶解法相比于另外两种方法更为环保、高效,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对毒性强、污染广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危害机制、降解途径以及相关的真菌毒素降解酶进行详细分析及探讨。利用分子对接等手段揭示了毒素小分子在降解反应中与真菌毒素降解酶的相互作用,并筛选出了降解过程中的关键氨基酸。虽然酶解法在去除真菌毒素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应用仍然受限,急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因此,优化酶解法的工艺和条件,以实现高效、经济地去除真菌毒素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本研究为指导真菌毒素降解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危害机制 降解途径 毒素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褪黑素: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新兴信号分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宏丹 罗晓萍 +1 位作者 涂米雪 李忠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1,共11页
褪黑素(melatonin, MT)与其他传统五大类激素相比,其鉴定仅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新兴植物激素,是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多效信号分子。在植物中,MT被称为植物褪黑素(phytomelatonin),它不仅调节种子萌发、根系构型、气孔运动、生... 褪黑素(melatonin, MT)与其他传统五大类激素相比,其鉴定仅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新兴植物激素,是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多效信号分子。在植物中,MT被称为植物褪黑素(phytomelatonin),它不仅调节种子萌发、根系构型、气孔运动、生物节律和开花与衰老,还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的活力,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减轻胁迫造成的氧化胁迫、渗透胁迫、蛋白变性和细胞损伤,最终使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本文基于MT代谢及其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MT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归纳逆境胁迫下MT通过直接清除ROS和/或触发信号转导途径,上调抗逆相关基因表达,继而激活渗透调节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活力,促进逆境蛋白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稳定光合作用和碳代谢,减少ROS的积累和细胞氧化损伤,最终提高植物对高温、低温、干旱、盐渍、重金属、紫外辐射和水涝等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本文为理解MT的代谢、生理功能及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褪黑素 非生物胁迫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系统 胁迫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属和荛花属的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永增 孙文光 +2 位作者 蒋鑫 李志敏 张永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72,共12页
瑞香属和荛花属为瑞香科瑞香亚科的落叶或常绿灌木,中国西南部是瑞香属和荛花属的重要分化中心。全世界共有瑞香属95种、荛花属70种,中国分布有瑞香属52种、荛花属49种。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分类学研究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花盘形状和... 瑞香属和荛花属为瑞香科瑞香亚科的落叶或常绿灌木,中国西南部是瑞香属和荛花属的重要分化中心。全世界共有瑞香属95种、荛花属70种,中国分布有瑞香属52种、荛花属49种。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分类学研究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花盘形状和果实类型在传统分类中一直是区分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典型特征,而花盘形态和果实类型在2个属中存在交叉和过渡,部分植物分类学家根据这些特征将两个属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归并。该研究采用数量分类法对瑞香属77种(变种)和荛花属62种(变种)植物,选取3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两属均未形成单系类群。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分析的贡献值为35.56%,传统分类中用来区分两属的花盘形状、叶序及果实类型等特征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相对较小,因此,传统分类学中对这两个属进行区分的性状并没有典型的分类学意义。同时,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散点图均不能将这两个属区分开来。数量分类研究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存在明显的交叉,支持瑞香属和荛花属不是两个独立自然类群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分类 瑞香属 荛花属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单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无敌 尹芳 +5 位作者 徐锐 李建昌 许玲 何福全 薛文俊 陈玉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03-2407,共5页
研究了沼液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能够显著改善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无机焦磷酸酶和磷酸脂酶的酶活性,从而增强土壤中作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矿化,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沼液能增加土壤细菌、酵母菌、真菌、放线菌... 研究了沼液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能够显著改善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无机焦磷酸酶和磷酸脂酶的酶活性,从而增强土壤中作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矿化,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沼液能增加土壤细菌、酵母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且沼液组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进展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尹芳 黄梅 +4 位作者 徐锐 刘士清 李建昌 陈玉保 张无敌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4期63-67,共5页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有毒杂草,它在云南泛滥成灾,已经严重阻碍了畜牧业、农业、林业等的发展。该文对紫茎泽兰在饲料和肥料的开发、建材、中药材利用及其植物病虫害抑制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从能源植物开发利用方面作了探究。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危害 综合利用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温度对烤烟生物碱含量及烟碱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云峰 王莎莎 +4 位作者 张建波 杨慧芹 逄涛 李军营 龚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567,共13页
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云南江川、贵州遵义和河南襄县的气温条件,分别在烟草移栽-团棵、团棵-现蕾及成熟期进行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生长温度对烟碱、新烟碱、降烟碱和假木贼碱含量以及烟碱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 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云南江川、贵州遵义和河南襄县的气温条件,分别在烟草移栽-团棵、团棵-现蕾及成熟期进行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生长温度对烟碱、新烟碱、降烟碱和假木贼碱含量以及烟碱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生育期中,较低的生长温度均促进了烟碱的生物合成及其在根系中的积累。在移栽-团棵期,低温处理下根系中的烟碱含量升高至0 d时的1.54倍,而同时期叶片中的烟碱含量显著低于根系;进入团棵-现蕾期以及成熟期后,较高的生长温度则更有利于叶片中烟碱的积累,其烟碱含量较0 d时高约1.80~4.38倍;新烟碱、降烟碱和假木贼碱的含量变化趋势与烟碱基本相似。总体而言,在不同生育期,烟碱的合成和器官水平上的分布不同程度地受到生长温度的影响,成熟期温度对烟碱量的影响最大,具有相对较高生长温度条件的河南襄县更有利于叶片中烟碱的积累。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温度调节烟草生物碱含量及烟碱代谢的作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3个地区烟叶香型风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生长温度 生物碱含量 烟碱代谢 相关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酶法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长菲 董岩岩 +2 位作者 李俊俊 唐湘华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利用β-甘露聚糖酶产品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工艺条件。在加样顺序、pH、酶添加量、时间、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胶浓度10g/L,酶添加量为100U/g,pH5.5,45℃条件下,酶解时间... 利用β-甘露聚糖酶产品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工艺条件。在加样顺序、pH、酶添加量、时间、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胶浓度10g/L,酶添加量为100U/g,pH5.5,45℃条件下,酶解时间1.5h。再利用酵母发酵去除可发酵性糖的方法,以获得最终产物为100%的魔芋葡甘露低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魔芋胶 魔芋葡甘露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