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0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满奕 李昂 +3 位作者 曹德昌 林金星 黄岩谊 荆艳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显微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分子的特定振动模式,实现对活细胞的无标记和新型非荧光标记成像。由于SRS显微术具有较高的化学特异性,在生命科学成像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SRS... 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显微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分子的特定振动模式,实现对活细胞的无标记和新型非荧光标记成像。由于SRS显微术具有较高的化学特异性,在生命科学成像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SRS显微技术的原理,同时总结了其在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以及在组织结构、小分子药物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技术 生物学 非标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研究性教学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7
2
作者 熊飞 潘志明 +4 位作者 黄金林 葛才林 吴晓霞 陈刚 余徐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9-202,共4页
在推进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研究性教学实践中,从组织形式、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探索。4年的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对提升生物科学师范生培养质量效果显著,对其他专业改... 在推进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研究性教学实践中,从组织形式、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探索。4年的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对提升生物科学师范生培养质量效果显著,对其他专业改革也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科学 师范生 研究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人摸象”对生物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3
作者 耿士忠 蒋越星 +1 位作者 张顺仓 潘志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盲人摸象"是盲人对于大象的感知过程,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哲学规律。这一规律对于生物学研究有着全面的指导作用。由于生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科学家在探索生命科学的过程中,也扮演着"盲人"的角色。科学家们只有像&qu... "盲人摸象"是盲人对于大象的感知过程,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哲学规律。这一规律对于生物学研究有着全面的指导作用。由于生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科学家在探索生命科学的过程中,也扮演着"盲人"的角色。科学家们只有像"盲人摸象"一样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不断地"遗传"和"继承",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才能获得"大象"的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人摸象” 生物多样性 科学研究 科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科学史视角下对高考评价体系的理解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凡龙 吴晓霞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2期61-62,共2页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本文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架构,从生物学科学史的视角,深度理解高考评价体系的逻辑路径有利于落实考查目的、评估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实现考查要求。
关键词 高考评价 一核四层四翼 科学史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CaTU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郝雪峰 张子彤 +2 位作者 贾晓宇 曹海艳 雷建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共9页
辣椒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在生产实际中利用核不育两用系进行制种是理想手段。α-微管蛋白(α-tubul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与植物育性相关。以辣椒核不育两用系AB114为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 辣椒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在生产实际中利用核不育两用系进行制种是理想手段。α-微管蛋白(α-tubulin)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与植物育性相关。以辣椒核不育两用系AB114为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得到蕾期基因表达差异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 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AFLP-F-57全长。ORF finder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1350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50个氨基酸;经Standard Protein BLAST和NCBI Conserved Domain Search鉴定,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烟草、辣椒的α-微管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含有α-tubulin保守结构域,故将其命名为CaTUA基因;RT-PCR分析表明,与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随花蕾发育呈现下降趋势,于大花蕾时期差异显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CaTUA蛋白与烟草TUA蛋白序列的进化距离较近。研究初步分析了CaTUA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揭示辣椒核不育与CaTUA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不育两用系 Α-微管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CaTU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代谢途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源 赵冉 +1 位作者 卢振芳 李瑞丽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由链状或环状的亲脂性类异戊二烯构成,主要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植物类胡萝卜素作为天然色素,对于植物观赏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由链状或环状的亲脂性类异戊二烯构成,主要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植物类胡萝卜素作为天然色素,对于植物观赏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植物光合辅助色素,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此外,类胡萝卜素还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对人类营养健康有重要意义。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代谢途径包含前体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和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对其中关键基因的功能解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机制。本文全面梳理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代谢途径,系统总结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植物光保护、园艺和农艺性状改良、抵抗非生物胁迫和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调控中的重要功能。该综述为深入探究植物类胡萝卜素功能及其生物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加速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代谢途径 基因功能 非生物胁迫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农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叶卓 张准 +1 位作者 林金星 李晔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5-253,共9页
高效、低毒的农药技术对植物病虫害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农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表现出药效高、残留少、剂量低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纳米农药的前沿研究及其技术进展,该... 高效、低毒的农药技术对植物病虫害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农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表现出药效高、残留少、剂量低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纳米农药的前沿研究及其技术进展,该文从纳米农药的类型、相关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农药的应用前景和生物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着重介绍了纳米农药的应用技术,阐述了其在农业应用方面的优势,讨论了纳米农药的生物安全性特点,并针对纳米农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高效的纳米农药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农药 纳米技术 病虫害防治 农业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中磷供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吉波 程红光 +7 位作者 韩世明 邢丹 吴志兵 张金莲 刘芳 朱艺 邓丽蓉 张晓松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12-1826,共15页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土壤有效磷匮乏已限制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传统补磷措施利用率低且易引发环境风险。近年研究表明,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均可提升土壤磷有效性,但协同机理仍缺乏系统阐释。该文从3个角度探讨其协同解锁土...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土壤有效磷匮乏已限制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传统补磷措施利用率低且易引发环境风险。近年研究表明,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均可提升土壤磷有效性,但协同机理仍缺乏系统阐释。该文从3个角度探讨其协同解锁土壤磷库的机理。生物炭多级孔结构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为AMF菌丝延伸提供通道;AMF以胞外聚合物加固孔壁,扩大磷捕获范围并提高外源磷利用率。生物炭碱性组分提高土壤pH,削弱铁/铝/钙对磷的固定,促进磷向可溶态转化;AMF分泌有机酸与磷酸酶络合金属离子,释放磷位点,并氧化生物炭表面,增强其亲水性及阳离子交换能力,促进磷的解吸循环,实现磷活化。生物炭释放的信号分子诱导AMF的分枝与侵染;共生后AMF调控高亲和力磷转运蛋白及SPX-PHR模块、分泌酶矿化有机磷,并重塑根际微生物群落,富集溶磷菌和有机磷矿化真菌,构建“生物炭-AMF-植物-微生物”闭环磷循环。尽管机制日趋明晰,但其环境适应性、材料-微生物匹配度及长期效应仍有待探索。未来需基于系统框架,结合光谱显微与多组学研究,解析网络互作与动态反馈,为精准磷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推动农业向循环养分经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限制 生物炭 侵染 磷形态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花生轮作对产量及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基因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崔福洋 张乐 +6 位作者 张云 李强 陈晓露 侯献飞 苗昊翠 顾元国 贾东海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5-1466,共12页
以花生连作(HC)、棉花连作(MC)为对照,棉花-花生轮作(MR)和花生-棉花轮作(HR)为试验对象。对不同种植模式收获期产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综合分析在棉花-花生长期轮作后棉花、花生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变化。... 以花生连作(HC)、棉花连作(MC)为对照,棉花-花生轮作(MR)和花生-棉花轮作(HR)为试验对象。对不同种植模式收获期产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综合分析在棉花-花生长期轮作后棉花、花生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花生-棉花轮作可以增加棉花、花生的产量,其增产均在1100 kg/hm2以上;土壤根系微生物群落酸杆菌门、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丰富度最高,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根系微生物群落功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花生-棉花轮作模式下,膜运输微生物功能相对功能富集最强;棉花-花生轮作根系微生物中糖苷水解酶家族和糖基转化酶家族基因最为丰富;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微生物菌群基因蛋白功能存在显著差异性,菌群蛋白功能基因主要以代谢功能类群、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运输为主;棉花-花生轮作后显著提高反硝化作用。棉花-花生轮作模式可提高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活性、主要代谢通路的代谢活性,增加与N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土壤微生物 轮作 产量 基因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多糖的酶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俊龙 蔺永刚 +3 位作者 时文盼 庞娟侠 李文文 努尔买买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401,共14页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酶辅助离子液体对大球盖菇粗多糖(SRP)的提取工艺,纯化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均一的大球盖菇多糖(SRP-Ⅰ)。通过UV-Vis、FTIR、GC-MS、XRD、SEM、EDS、NMR表征和刚果红实验、TG、部分酸水解、Smith降解测试,探究...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酶辅助离子液体对大球盖菇粗多糖(SRP)的提取工艺,纯化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均一的大球盖菇多糖(SRP-Ⅰ)。通过UV-Vis、FTIR、GC-MS、XRD、SEM、EDS、NMR表征和刚果红实验、TG、部分酸水解、Smith降解测试,探究了SRP-Ⅰ的结构和性质,评价了SRP-Ⅰ的体外抗氧化和降糖能力。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106 min、提取温度51℃、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质量浓度4.3 g/L、纤维素酶添加量(以样品质量计,下同)为10.4%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SRP的提取率为32.54%±0.12%;SRP-Ⅰ是1种具有三螺旋构象的α-D-吡喃构型的中性多糖,表面平整光滑,无定形和晶体共存,其在550℃时残炭率为26.34%;SRP-Ⅰ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321 kDa,主要由葡萄糖(53.31%,摩尔分数,下同)、半乳糖(43.32%)和岩藻糖(3.37%)组成,其中,岩藻糖主要存在于侧链上,葡糖糖和半乳糖较均匀分布在主链和侧链上,主链是以[→3]-Glcp(1→)和[→6]-Galp(1→)结构组成,同时存在[→3,6]-Glcp(1→)支链结构;质量浓度为2.500 g/L SRP-Ⅰ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54%、51.62%、51.57%,对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127、2.438、2.446 g/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甘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1.2%和71.4%,IC_(50)分别为0.970和0.24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腐殖酸非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康子桐 张洒洒 +7 位作者 焦子伟 高鑫 常远 张陇利 陈文杰 许艇 李季 魏雨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2-1621,共10页
有机物经生物或化学转化聚合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该过程可由生物和非生物途径驱动,非生物途径具有环境友好、催化性能优良、反应条件可控的优势,在土壤肥力提升、污染物调控、提高堆肥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堆肥中微生物... 有机物经生物或化学转化聚合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该过程可由生物和非生物途径驱动,非生物途径具有环境友好、催化性能优良、反应条件可控的优势,在土壤肥力提升、污染物调控、提高堆肥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堆肥中微生物是有机物转化的主要驱动力且占主导地位,导致非生物途径往往容易被忽视。氨基酸是腐殖酸类物质的核心结构组分,作为前体物质在非生物途径中,参与酚蛋白与美拉德体系,促进有机单体小分子物质聚合形成腐殖酸类物质。以往研究表明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普遍需要氨基酸参与合成反应,不断缩合从而形成大分子聚合物,然而,不同氨基酸种类与浓度对非生物腐殖化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使用邻苯二酚和葡萄糖分别作为酚蛋白途径与美拉德途径反应底物,对反应产物的提取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以揭示氨基酸类前体物质对于腐殖酸非生物形成途径的影响机制为目标,探究不同种类和浓度氨基酸对腐殖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结束时赖氨酸参与的酚蛋白理论体系胡敏酸类物质(HLA)的浓度最高,为120 mg·L^(-1)。在不同氨基酸参与的美拉德体系中,仅在色氨酸添加体系观测到HLA的积累,表明了芳香性氨基酸有助于美拉德体系中腐殖酸类物质的直接合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表明赖氨酸对非生物合成途径中腐殖酸的芳构化程度提升贡献更大。随着赖氨酸浓度的提升,各腐殖酸非生物形成体系中富里酸类物质(FLA)的含量也随之提升。当赖氨酸浓度为0.025与0.05 mol·L^(-1)时,酚蛋白体系在反应的第24 h就产生了HLA。在相同赖氨酸浓度下,美拉德理论途径在反应结束时FLA含量最高,酚蛋白体系的HLA产量最高、胡富比(DP)也最高。综合分析表明,酚蛋白体系较美拉德体系具有更好的基于非生物途径合成腐殖酸的效果。研究揭示了氨基酸种类与浓度对堆肥腐殖化进程的影响,为进一步调控堆肥腐殖化程度、强化酚-蛋白理论下的腐殖酸合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化 氨基酸种类 氨基酸浓度 紫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12
作者 梅曼 王晨璨 +3 位作者 蔺宏霞 张玉倩 丁文静 赵媛媛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码和获取位置信息成为可能。与传统的转录组技术相比,空间转录组技术能获得细胞在组织原位环境下真实的基因表达特征,以及与微环境的关系,为基因表达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原位的空间信息。近年来,空间转录组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检测的细胞通量、转录本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空间定位信息更加准确全面,并已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杨树(Populus)等植物中展开研究。该文阐述了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动态发育轨迹、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差异分析、解码植物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等研究中的成功应用,讨论了空间转录组测序在植物组织原位测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揭示了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录组技术 空间分布模式 发育谱系 细胞类型鉴定 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挖掘
13
作者 何斌 张阳丽 +4 位作者 伍雨函 唐大海 杨群英 刘林娅 黄亚成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0-1281,共12页
刺梨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在炎症和癌症研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进一步推动刺梨的研究和应用,建立一个完整的刺梨全长转录组数据库非常必要,这有助于揭示其复杂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为深入探究刺梨功能基因信息,选... 刺梨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在炎症和癌症研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进一步推动刺梨的研究和应用,建立一个完整的刺梨全长转录组数据库非常必要,这有助于揭示其复杂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为深入探究刺梨功能基因信息,选择三代建库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Ⅱ测序平台,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time,SMRT)对刺梨6种组织混合样品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获得25003条去冗余后的isoforms序列,平均长度为2471 bp。成功预测到24357个CDS序列,平均长度为1727 bp,其中大部分CDS长度为300~3000 bp。(2)使用GO、KEGG等7个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注释24859个基因,占比达99.42%;挖掘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本99个。(3)鉴定出1930个基因分别属于82种转录因子家族,并且有55个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刺梨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4)共95个LncRNA,12588个SSR位点,进一步利用Primer 3软件进行刺梨SSR的引物设计,共筛得10545对SSR引物。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刺梨基因数据库,为下一步分子标记开发、生长发育、抗逆、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 全长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乙烯响应因子亚家族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14
作者 李焰榕 谭孝婷 车荣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8,共12页
为了全面了解玉米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AP2/ERF)超家族中ERF亚家族成员在玉米生长发育和逆境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和分析玉米Zea mays L.B73基因组ERF亚家族成员。结果表明:共鉴定到87个ERF基因且不均匀地分布在玉米... 为了全面了解玉米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AP2/ERF)超家族中ERF亚家族成员在玉米生长发育和逆境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和分析玉米Zea mays L.B73基因组ERF亚家族成员。结果表明:共鉴定到87个ERF基因且不均匀地分布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蛋白序列长度为124~603 aa,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3.23~65.44 kDa,理论等电点为4.44~10.84,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进化树分析显示,ERF基因被分为5个组,各组内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的数量、分布等相似,但各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没有内含子,有内含子的基因占比为20.69%;ERF亚家族成员共有10个保守基序,其中前2个保守基序最为保守,且通常以串联方式存在于多数ERF亚家族成员中;启动子分析显示ZmERF基因含有大量光响应、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相关元件,表明玉米ERF亚家族成员在玉米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玉米 乙烯响应因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5
作者 朱俊科 封伟祎 +4 位作者 杨弓贤 秦晓春 王育喆 张立华 兰玉彬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8,共10页
本研究开展连续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0、10、20、30 t/hm^(2)生物炭处理(分别记为C0、C10、C20、C30)对玉米吐丝期(R1)和成熟期(R6)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 本研究开展连续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0、10、20、30 t/hm^(2)生物炭处理(分别记为C0、C10、C20、C30)对玉米吐丝期(R1)和成熟期(R6)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降低,各生物炭处理均显著低于C0;吐丝期仅2020年的C10处理和2021年的C30处理显著低于C0。吐丝期氮积累量因年份和生物炭用量存在差异,2020年,C20、C30处理显著高于C0,其余处理(包括2021年所有生物炭处理)均低于C0,且大多表现为差异显著;成熟期两年份所有生物炭处理的植株氮积累量均显著低于C0。2020年,C20、C30处理叶片氮转运量和转运率均显著高于C0,C10则表现为显著低于C0,而2021年则表现为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降低,C20、C30处理均显著低于C0;2020年茎秆氮转运量和转运率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升高,2021年则表现为先降后升,且2021年指标水平明显高于2020年。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均显著升高。0~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生物炭处理0~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1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大多显著高于C0。综上可知,过量施加生物炭(C20、C30处理)可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保持能力,减少养分损失,但可能减少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生产中推荐生物炭施用量为10 t/hm^(2),必要时配合速效氮肥,以平衡土壤保肥与作物养分需求。该结论可为合理利用生物炭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玉米 氮吸收 氮转运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栎种子和胚方脱水敏感性及其低温贮藏技术
16
作者 张铭佳 仝伯强 +5 位作者 曲凯 咸洋 崔程程 王永正 臧一村 韩彪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目的】研究麻栎种子和胚方的脱水敏感性特征与临界含水量,探索麻栎种子低温保存技术和胚方超低温保存技术,为麻栎等顽拗性种子的保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野生麻栎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硅胶减重法快速脱水至目标含水量,测定不同含... 【目的】研究麻栎种子和胚方的脱水敏感性特征与临界含水量,探索麻栎种子低温保存技术和胚方超低温保存技术,为麻栎等顽拗性种子的保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野生麻栎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硅胶减重法快速脱水至目标含水量,测定不同含水量种子和胚方的萌发指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测定不同含水量胚轴和子叶的热力学参数,根据含水量和对应热焓的关系测算胚方结晶临界含水量;应用低温密封保存法保存不同含水量的种子,运用玻璃化法在超低温环境中保存不同含水量的胚方。【结果】1)麻栎不同含水量种子和胚方萌发特征显示,二者分别从初始含水量34.90%和44.14%降至10.00%,萌发率从93.00%和90.00%降至5.00%和60.00%。2)不同含水量麻栎胚轴和子叶DSC结果显示,随着胚轴和子叶含水量降低,结晶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热焓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与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含水量胚轴平均热焓高于子叶平均热焓,胚轴自由水含量高于子叶自由水含量,初步判定本批次麻栎胚方理论结晶临界含水量为11.72%。3)脱水对麻栎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脱水程度加深,种子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麻栎种子低温保存结果显示,初始含水量种子在4℃下保存21天,萌发活力没有变化,重度脱水(10.00%~20.00%)种子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温伤害;不同含水量胚方超低温保存结果显示,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结果有显著影响,PVS2预处理30 min时10.00%和15.00%含水量麻栎胚方成活率分别为5.00%和3.00%,不同含水量胚方经预处理和超低温保存后,热力学特征发生改变,15.00%含水量麻栎胚方重新获得自由水。【结论】麻栎种子和胚方萌发率随含水量下降而降低,具有脱水敏感性特征,脱水对麻栎种子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影响;麻栎胚方理论结晶临界含水量为11.72%;超低温保存麻栎胚方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完善保存方法,提高胚方超低温保存后恢复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顽拗性种子 脱水敏感性 超低温保存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香港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英文注释”内容及其特点
17
作者 李文龙 张维 唐泽君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3,共3页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香港地区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英文注释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术语,科学家姓名,科学方法、变量及推理,实验仪器及试剂以及跨学科知识。英文注释内容具备关联章节学习要点、出现必要重复、涉及多层级概念等特点,对内...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香港地区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英文注释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术语,科学家姓名,科学方法、变量及推理,实验仪器及试剂以及跨学科知识。英文注释内容具备关联章节学习要点、出现必要重复、涉及多层级概念等特点,对内地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注释 我国香港教材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生四链藻源生物刺激剂对小麦抗盐性的影响
18
作者 王嘉姝 王捷 +3 位作者 史佳琪 董建新 王清华 郑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
为深入探究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 Wynne)源生物刺激剂对盐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蒸馏水为对照组,测定在盐胁迫(100 mmol·L^(-1)NaCl)下外源施加0、25、50、100和200 mg·... 为深入探究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 Wynne)源生物刺激剂对盐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蒸馏水为对照组,测定在盐胁迫(100 mmol·L^(-1)NaCl)下外源施加0、25、50、100和200 mg·L^(-1)斜生四链藻细胞提取液(MAE)后小麦种子萌发参数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质量浓度MAE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MAE可显著(P<0.05)促进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以质量浓度25 mg·L^(-1)促进效果最佳,分别使盐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提高了18.26%、34.52%和24.90%。MAE整体上可显著提升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以质量浓度50 mg·L^(-1)效果最佳,分别使盐胁迫下的茎长、根长、茎鲜质量、根鲜质量、茎干质量、根干质量提高了27.74%、11.70%、13.40%、37.42%、22.58%、53.66%。盐胁迫使小麦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MAE处理使其进一步升高,且在50 mg·L^(-1)MAE处理下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及MAE处理对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盐胁迫使叶片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50 mg·L^(-1)MAE使叶片叶绿素a含量较盐胁迫组提高了31.65%;盐胁迫对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MAE处理明显提高其含量,50 mg·L^(-1)MAE使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较盐胁迫组提高了60.27%。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使小麦幼苗根系膜透性和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MAE处理使二者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整体上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盐胁迫整体上显著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MAE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0和25 mg·L^(-1)MAE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佳。综上,MAE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小麦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四链藻细胞提取液 生物刺激剂 小麦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对红棕象甲卵有生物活性的病原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19
作者 蒲宇辰 游文庆 +3 位作者 陈娟 刘晓辰 郑宗炜 冯春玲 《植物医学》 2025年第3期22-33,共12页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近年来对我国南方园林棕榈科植物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入侵害虫。由于该虫繁殖力强、隐蔽性高以及入侵地缺乏有效天敌等原因,其种群防控面临较大挑战。目前,生物防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持续控制...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近年来对我国南方园林棕榈科植物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入侵害虫。由于该虫繁殖力强、隐蔽性高以及入侵地缺乏有效天敌等原因,其种群防控面临较大挑战。目前,生物防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持续控制潜力的手段。本研究成功从室内饲养的红棕象甲虫卵中分离出一株致病细菌LL-2。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LL-2菌液对虫卵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使用1.0×10^(9) CFU/mL浓度的菌液处理虫卵7 d后,校正后的死亡率可达95.83%。LL-2菌株在红棕象甲的田间生物防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新型绿色杀虫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象甲 昆虫病原体 粘质沙雷氏菌 致病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集成
20
作者 李凤春 宋大北 +6 位作者 孟兆民 谭瑞虹 刘志君 张继敏 郭丽明 王文杰 焦志远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98-102,共5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油松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的集成应用,该技术通过创新性地结合轻基质材料与网袋容器,为油松幼苗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培育环境。网袋容器则有效解决了传统育苗方式中土壤易板结、移栽困难等问题,使得幼苗在移栽时能够轻松脱袋... 本文深入探讨了油松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的集成应用,该技术通过创新性地结合轻基质材料与网袋容器,为油松幼苗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培育环境。网袋容器则有效解决了传统育苗方式中土壤易板结、移栽困难等问题,使得幼苗在移栽时能够轻松脱袋,减少根系损伤。文章详细阐述了从种子处理到基质配制、播种管理、水肥调控及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强调了科学管理与精细操作的重要性。实践表明,油松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显著提高了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同时降低了育苗成本,增强了幼苗的抗逆性,为油松的规模化、高效化育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基质配比 轻基质育苗技术 苗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