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刷技术在湿度传感领域的应用
1
作者 王宇恬 高静 +4 位作者 鲁欣慧 龙正平 杨聪颖 李洁 张凤山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和智能设备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湿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印刷材料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性能更加优越的湿度传感器通过先进的印刷电子技术被制造出来。这些传感器不仅具有高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和智能设备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湿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印刷材料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性能更加优越的湿度传感器通过先进的印刷电子技术被制造出来。这些传感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还能在极小的尺寸上实现高精度的湿度检测。本文综述了制造湿度传感器常用的印刷技术演变历程,并结合不同技术对材料性能参数的要求,探讨了基于印刷技术(包括传统印刷、无版印刷、3D打印等)制备湿度传感器的多种方法、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同时总结了印刷电子技术在湿度传感器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刷 无版印刷 3D打印 湿度传感器 印刷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增强结壳型纸基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雄伟 王冠华 +4 位作者 张博 韩煜 刘一乐 隋文杰 司传领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采用纳米微纤化纤维素(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 NFC)作天然高分子助剂,与纸浆混合,通过NFC添加量和纸基抑尘剂喷洒定量的优化,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结壳型全纤维纸基抑尘剂,并利用综合形貌表征、种子萌发实验和户外实地实验,探讨了... 采用纳米微纤化纤维素(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 NFC)作天然高分子助剂,与纸浆混合,通过NFC添加量和纸基抑尘剂喷洒定量的优化,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结壳型全纤维纸基抑尘剂,并利用综合形貌表征、种子萌发实验和户外实地实验,探讨了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当NFC添加量为6%(相对于绝干浆)时,将纸基抑尘剂喷洒在沙土表面(喷洒定量5 L/m^(2))后,其可以形成致密的高强度纤维膜壳,与NFC添加量0的纸基抑尘剂相比,膜壳的抗压性能由510 kPa提高至1 470 kPa;抗风性能显著提高,沙土损失率由32.8%降至几乎为0(沙土损失率0.41%);抗雨蚀性能由78.1%提高至90.3%;抗蒸发性能更优异,水分蒸发速率明显降低。在纸基抑尘剂中添加NFC,能促使其形成的膜壳微观结构更加致密,进而增强纸浆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纸基抑尘剂性能,且该纸基抑尘剂形成的膜壳能达到长期抑制扬尘污染的效果,同时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纤化纤维素 废纸纤维 抑尘剂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二氧环己酮Janus微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邢瑞权 田鑫 +2 位作者 郭俊宇 程金雪 郭敏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8,共9页
为制备具有优异单向导湿性的可降解Janus微纳纤维膜,利用纤维素纳米晶(CNC)对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进行亲水改性,经静电纺丝制备得到CNC/PPDO亲水层,再通过逐层静电纺丝的方法在亲水层表面依次纺制PPDO本征过渡层及聚乳酸(PLA)疏水层,... 为制备具有优异单向导湿性的可降解Janus微纳纤维膜,利用纤维素纳米晶(CNC)对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进行亲水改性,经静电纺丝制备得到CNC/PPDO亲水层,再通过逐层静电纺丝的方法在亲水层表面依次纺制PPDO本征过渡层及聚乳酸(PLA)疏水层,最终制得PPDO Janus微纳纤维膜。结果表明:CNC质量分数为15%的CNC/PPDO微纳纤维膜具有最佳的力学强度(4.39 MPa),且表面水接触角达49.5°,芯吸高度达103 mm,吸水率达190.28%,展现出优异的亲水性能。此外,本征过渡层PPDO微纳纤维膜与亲水层CNC/PPDO微纳纤维膜及疏水层PLA纤维膜间界面结合稳定,保障了水在层间的稳定流动,从而实现了PPDO Janus微纳纤维膜的单向导湿特性。这种以PPDO本征材料为过渡层的Janus微纳纤维膜在新型伤口敷料等医用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逐层静电纺丝 Janus微纳纤维膜 纤维素纳米晶 本征过渡层 单向导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化纳米纤维素增黏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孙贤昊 程正柏 +6 位作者 刘莹莹 马淑静 王焱 杨玉杰 金星明 林兆云 刘洪斌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本研究采用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室温下成功合成了具有优异拉伸和黏附性能的生物质基水凝胶。在室温下利用多巴胺对纳米纤维素进行改性得到PCNF,将其加入水凝胶体系中,有效提高了水凝胶的机械性能(断裂应变1250%和断裂应力82.0 kPa)。同时... 本研究采用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室温下成功合成了具有优异拉伸和黏附性能的生物质基水凝胶。在室温下利用多巴胺对纳米纤维素进行改性得到PCNF,将其加入水凝胶体系中,有效提高了水凝胶的机械性能(断裂应变1250%和断裂应力82.0 kPa)。同时,利用儿茶酚基团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赋予水凝胶较好的黏附性。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在金属铁上的黏合强度高达22.50 kPa。此外,该水凝胶组装的应变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灵敏度(GF=2.768)、宽线性应变范围(高达500%,R2=0.99)、较好的响应时间(300 ms)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水凝胶 黏附性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包装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海燕 王玉峰 +4 位作者 高文华 王立军 刘光发 黄利强 刘洪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22,共4页
在未来包装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以新工科为导向,面向未来包装科技和产业需求,构建了产教、科教、虚实、思政四维融合,“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工程实践”四阶递进的包装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从而创新培养模... 在未来包装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以新工科为导向,面向未来包装科技和产业需求,构建了产教、科教、虚实、思政四维融合,“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工程实践”四阶递进的包装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从而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天津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与思路、建设内容,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方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用碳纤维纸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硕 陈秀爽 +2 位作者 周琳琳 刘洪斌 程博闻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6-63,共8页
以Lyocell纤维为增强纤维、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主体纤维,制备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用碳纤维纸,探讨了不同浸渍树脂溶液质量分数、热压压力和石墨化温度下制备的碳纤维纸的强度、导电和透气等性能,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碳纤维纸性能的... 以Lyocell纤维为增强纤维、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主体纤维,制备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用碳纤维纸,探讨了不同浸渍树脂溶液质量分数、热压压力和石墨化温度下制备的碳纤维纸的强度、导电和透气等性能,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碳纤维纸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明确了碳纤维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浸渍树脂溶液质量分数8%,热压压力2 MPa,石墨化温度2400℃时,制备的碳纤维纸整体性能最优,且装配单电池的电池性能与商用东丽碳纤维纸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纸 树脂溶液质量分数 热压压力 石墨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润湿性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7
作者 杨硕 赵朋举 +2 位作者 程春祖 李晨暘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7,共8页
为解决乳化油分离过程中分离效率和通量难以兼顾的问题,以木浆为原料,以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以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为亲水层,以聚丙烯熔喷布为疏水层,采用热压复合工艺,构建了具有非对称... 为解决乳化油分离过程中分离效率和通量难以兼顾的问题,以木浆为原料,以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以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为亲水层,以聚丙烯熔喷布为疏水层,采用热压复合工艺,构建了具有非对称润湿性材料(Janus)特性的纤维复合膜,并应用于乳化油的油水分离。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复合膜的孔径为0.826μm,分离效率为98.8%,通量为9798.8 L/(m^(2)·h);复合膜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性能,使用10次后其分离效率仍能保持在98%,通量达9444.5 L/(m^(2)·h);复合膜对正己烷、正庚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石油醚均具有显著分离效果,其分离效率均大于98%,通量均在9000 L/(m^(2)·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聚丙烯熔喷布 油水分离 非对称润湿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纤丝/普鲁兰酶体系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成 刘利琴 +4 位作者 鲁宾 程正柏 曹海兵 华飞果 安兴业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7,共7页
本研究分析了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普鲁兰酶(Pul)体系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F/Pul体系处理后的淀粉具有更高的短程有序性及更多的双螺旋结构,且淀粉晶型中出现了B型特征峰。CNF/Pul体系处理后得到的淀粉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均匀... 本研究分析了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普鲁兰酶(Pul)体系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F/Pul体系处理后的淀粉具有更高的短程有序性及更多的双螺旋结构,且淀粉晶型中出现了B型特征峰。CNF/Pul体系处理后得到的淀粉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均匀性和机械性能,该膜的拉伸强度从2.44 MPa(Nature-StF)增至7.32 MPa(CNF/Pul-StF),增加了2倍。光/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CNF/Pul体系处理后的淀粉膜具有更好的光学透过性,且对水蒸气阻隔性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CNF/Pul体系处理后淀粉膜的光学透过率从49.3%~51.2%(Nature-StF)增至56.1%~60.1%(CNF/Pul-StF),且水蒸气透过系数从9.26×10^(−12)g·cm/(Pa·s·cm^(2))(Nature-StF)减至6.33×10^(−12)g·cm/(Pa·s·cm^(2))(CNF/Pul-S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普鲁兰酶 纤维素纳米纤丝 淀粉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催化引发合成高分子化木质素 被引量:2
9
作者 闫莉 刘海波 +2 位作者 唐德羲 司传领 戴林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木质素的分子结构调控是拓宽木质素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木质素在植物细胞壁内的聚合形成过程,阐明了漆酶、过氧化物酶和指导蛋白的体外聚合作用,探讨了酶催化聚合的机理和凯氏带对于植物精准木质化的作用机制,总结了木质素... 木质素的分子结构调控是拓宽木质素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木质素在植物细胞壁内的聚合形成过程,阐明了漆酶、过氧化物酶和指导蛋白的体外聚合作用,探讨了酶催化聚合的机理和凯氏带对于植物精准木质化的作用机制,总结了木质素体外聚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酶、木质素原料、反应条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生物法实现木质素功能化、高分子化的发展方向及存在的挑战,以期为工业木质素的高值化和多元化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催化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马来酸和丁烷四羧酸对莱赛尔纤维的防原纤化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张草 李瀚宇 +2 位作者 杜立新 房宽峻 包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在纺丝液中添加聚马来酸和丁烷四羧酸,采用干喷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含有多元羧酸的莱赛尔纤维,研究了多元羧酸对莱赛尔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中添加多元羧酸制备的莱赛尔纤维截面孔隙分布不均匀,结晶度有所下降,可显... 在纺丝液中添加聚马来酸和丁烷四羧酸,采用干喷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含有多元羧酸的莱赛尔纤维,研究了多元羧酸对莱赛尔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中添加多元羧酸制备的莱赛尔纤维截面孔隙分布不均匀,结晶度有所下降,可显著降低纤维的原纤化程度。其中,添加丁烷四羧酸制备的莱赛尔纤维几乎没有发生原纤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赛尔纤维 干喷湿纺 丁烷四羧酸 聚马来酸 原纤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色聚酰胺6抗静电纤维母粒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倩 盛平厚 +5 位作者 郑晓頔 李睿 刘明烁 韩朝阳 王世龙 丁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1,80,共7页
使用硬脂酸(SA)改性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包覆二氧化钛(ATO@TiO_(2))作为浅色导电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浅色抗静电聚酰胺6(PA6)纤维母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阻率测试仪、测色仪、热重分析仪等研究ATO@TiO_(2)在PA6基体中的分散情... 使用硬脂酸(SA)改性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包覆二氧化钛(ATO@TiO_(2))作为浅色导电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浅色抗静电聚酰胺6(PA6)纤维母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阻率测试仪、测色仪、热重分析仪等研究ATO@TiO_(2)在PA6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及其对母粒导电性、白度、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A改性剂显著提高了ATO@TiO_(2)的疏水性,改善了ATO@TiO_(2)与PA6基体相容性,并提高了ATO@TiO_(2)在PA6中的分散均匀性;当SA质量分数为0.5%时,SA改性ATO@TiO_(2)(SA-ATO@TiO_(2))接触角显著增加到135.65°。当SA-ATO@TiO_(2)体积分数为50%时,显著降低了PA6母粒电阻率,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此外,SA-ATO@TiO_(2)的加入改善了PA6母粒的热稳定性,提高了PA6冷结晶温度。颜色测试表明,尽管SA-ATO@TiO_(2)含量的增加使母粒明度略有下降,但材料仍保持较好的白度。采用复合纺丝法制备浅色PA6抗静电纤维,通过电阻率测试仪、单丝强力仪等研究改性前后ATO@TiO_(2)纤维母粒对纤维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ATO@TiO_(2)相比,SA-ATO@TiO_(2)制备的浅色PA6抗静电纤维在保持纤维强度的同时显著地降低了纤维单位电阻,纤维单位电阻下降为4.24×10^(9)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聚酰胺6 抗静电母粒 浅色 纳米ATO@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料与线密度对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及纱线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韵静 王雪 +3 位作者 齐元章 宋琳 廉志军 李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5,共9页
为掌握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的颜色对其纱线颜色变化的影响规律,选取红、黄、蓝3种颜色半消光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根据实际生产中主要调整的参数,系统研究了颜料质量分数、纤维线密度对其色度值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从纤维到纱线(线密度... 为掌握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的颜色对其纱线颜色变化的影响规律,选取红、黄、蓝3种颜色半消光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根据实际生产中主要调整的参数,系统研究了颜料质量分数、纤维线密度对其色度值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从纤维到纱线(线密度为20 tex,捻系数为300)的色度值变化,并与特定规格半消光染色短纤维、大有光原液着色短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颜料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半消光纤维的色度值,在浅、中色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是中、深色之间的2倍;线密度对纤维色差(ΔE_(CMC(2∶1)))的影响不大,黄色的色差变化较红色、蓝色更明显;半消光原液着色短纤维到纱线的色度值变化不明显,色差在0.8~2.6范围内;在半消光染色纤维中,黄色的色差变化偏大,为3.4~3.9,红色、蓝色与原液着色的色差相当;大有光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到纱线的变化与半消光染色短纤维的更为相似,二者的色差ΔE_(CMC(2∶1))、明度差ΔL、饱和度差ΔC以及色调差ΔH基本相同,说明对于特定的颜色类型,可借鉴染色纱线的配色经验,为原液着色纱线配色模型的系数调整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短纤维 原液着色纤维 颜料 线密度 色度值 纱线配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用纤维在生活用纸中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焱 程正柏 +8 位作者 刘莹莹 曹海兵 吕晓峰 贾旺强 梁美霞 孙贤昊 张亚雄 孙韬 刘洪斌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回用纤维以其低消耗、低污染的优点,近年来在制浆造纸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回用纤维在生活用纸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望了回用纤维在生产生活用纸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回用纤维 回收利用 生活用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接枝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增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袁硕 刘哲秀 +6 位作者 辛钰 徐王东 霍丹 王汉敏 张凤山 杨秋林 侯庆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5,共8页
本研究采用多巴胺(DA)接枝的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DA-OCNF)和丙烯酰胺(AM)制备复合水凝胶(DOCA),并对水凝胶在空气中和水下的黏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A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水凝胶的水下黏附强度,双醛改性后的OCNF改善了DA对水凝胶机... 本研究采用多巴胺(DA)接枝的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DA-OCNF)和丙烯酰胺(AM)制备复合水凝胶(DOCA),并对水凝胶在空气中和水下的黏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A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水凝胶的水下黏附强度,双醛改性后的OCNF改善了DA对水凝胶机械性能的影响。该策略充分发挥了双组分的优势,制备出内聚力和黏附力相平衡的高机械强度和黏附强度的复合水凝胶。当DA-OCNF的含量为1.0%时,DOC_(1.0)A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相比DOC_(0)A分别提高了27.2个百分点和54.82 kPa,其在空气中和水中对钢铁的黏附强度分别达42.70和30.6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 水凝胶 水下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的形成及其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钱焕宇 王晓娟 +2 位作者 高萌 马晓军 刘洪斌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02-113,共12页
天然纤维素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以及来源广泛等优点,但高结晶度的紧密结构导致其功能单一、可操作性差、难以实现广泛的大规模应用。将纤维素溶解重构后获得的再生纤维素能够在再生过程中将分子链进行重新排列,赋予了再生纤维... 天然纤维素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以及来源广泛等优点,但高结晶度的紧密结构导致其功能单一、可操作性差、难以实现广泛的大规模应用。将纤维素溶解重构后获得的再生纤维素能够在再生过程中将分子链进行重新排列,赋予了再生纤维素可调控空间,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质与功能的纤维素材料。本文综述了纤维素溶解与再生的生产原理和策略,从材料的选择与制备方法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其具有导电功能的方案,最后进一步综述了再生纤维素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多元化应用。本文为再生纤维素进一步的技术简化与发展及其在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溶解再生 柔性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堵剂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复合纤维的制备及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鹏飞 崔华帅 +4 位作者 朱金唐 史贤宁 崔宁 李杰 黄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6-271,共6页
暂堵剂是石油气开采中增产的重要材料,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可降解暂堵剂材料已成为当前石油气开采中的首选材料。聚乙醇酸作为降解速率最快且最简单的线性脂肪族聚酯,由其制成的可降解暂堵绳结已在石油气开采中得到应用。但聚乙醇酸存... 暂堵剂是石油气开采中增产的重要材料,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可降解暂堵剂材料已成为当前石油气开采中的首选材料。聚乙醇酸作为降解速率最快且最简单的线性脂肪族聚酯,由其制成的可降解暂堵绳结已在石油气开采中得到应用。但聚乙醇酸存在降解速率快、货架期短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产品的推广使用。本工作采用复合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以聚乳酸为皮层、聚乙醇酸为芯层的圆形截面皮芯复合纤维,研究了不同皮芯比例聚乳酸/聚乙醇酸复合纤维的形貌、降解性能、热性能和结晶性。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在70℃下的溶解率“转折点”出现在降解6 h时,降解前6 h内,复合纤维的溶解率都在3%(质量分数)以内;降解6 h后,复合纤维的溶解率几乎呈线性升高,皮芯比例为20/80的复合纤维降解24 h后,溶解率可以达到23.2%。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复合纤维降解24 h后,聚乳酸层厚度越小,纤维降解程度越高,在皮芯比例为20/80的复合纤维中,聚乳酸层大量开裂,造成芯层的聚乙醇酸沿纤维轴向降解断裂成小段。热性能结果显示,聚乳酸结晶度随降解时间延长而增大,而聚乙醇酸结晶度随降解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广角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复合纤维中聚乙醇酸晶粒尺寸较小,尤其是c轴长度仅为约34 nm。纤维强度保持率和降解液的pH值都与皮层厚度成正比。本工作为暂堵剂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醇酸(PGA) 皮芯复合纤维 暂堵剂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制浆黑液木质素分离技术研究
17
作者 范中秋 安兴业 刘洪斌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08-212,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目前最先进的LignoBoost和LignoForce技术从麦草生物化学机械浆废液中分离木质素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增加CO_(2)或O_(2)用量和降低终点pH值对木质素的得率、纯度和木质素浆液的分散性能均有积极的影响。CO_(2)酸化温度和... 本研究探讨了目前最先进的LignoBoost和LignoForce技术从麦草生物化学机械浆废液中分离木质素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增加CO_(2)或O_(2)用量和降低终点pH值对木质素的得率、纯度和木质素浆液的分散性能均有积极的影响。CO_(2)酸化温度和氧化温度的提高对木质素的纯度和木质素浆液的分散性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液 木质素 LignoBoost Ligno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Lyocell纤维溶解浆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兴 李军荣 +2 位作者 钱丽颖 何北海 徐纪刚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2,共12页
为探索可再生桑枝资源制备Lyocell级溶解浆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桑枝为原料,采用预水解硫酸盐法蒸煮、漂白和酸处理工艺制备了桑枝Lyocell纤维溶解浆。考察了预水解硫酸盐蒸煮、三段漂白(二氧化氯-冷碱抽提-二氧化氯)及酸处理等工艺对溶解... 为探索可再生桑枝资源制备Lyocell级溶解浆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桑枝为原料,采用预水解硫酸盐法蒸煮、漂白和酸处理工艺制备了桑枝Lyocell纤维溶解浆。考察了预水解硫酸盐蒸煮、三段漂白(二氧化氯-冷碱抽提-二氧化氯)及酸处理等工艺对溶解浆关键技术指标(α-纤维素含量、聚合度、白度、灰分及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漂白工艺对浆料聚合度和白度的影响;并对溶解浆吸收溶剂速率、纺丝原液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溶解浆的α-纤维素含量92.8%,白度85%,聚合度655,灰分0.09%,铁离子含量4 mg/kg,铜离子含量3 mg/kg,达到Lyocell纤维纺丝用标准。在质量分数50%的NMMO溶液中,90℃抽真空0.05 MPa条件下,制得溶解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35 min左右完全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Lyocell溶解浆 预水解硫酸盐法制浆 二氧化氯漂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Lyocell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敏 程春祖 +5 位作者 徐中凯 赵庆波 郭翠彬 李婷 徐纪刚 程博闻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9,共11页
为实现纳米氧化锌与Lyocell纤维素溶液的共混纺丝,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NMO)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NMMO基高分散型纳米氧化锌分散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原液共混工艺及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不同氧化锌含量的氧化锌/Lyocell... 为实现纳米氧化锌与Lyocell纤维素溶液的共混纺丝,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NMO)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NMMO基高分散型纳米氧化锌分散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原液共混工艺及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不同氧化锌含量的氧化锌/Lyocell复合纤维。采用旋转流变仪、纳米粒度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纤维强伸度仪分别研究了纳米氧化锌的添加对Lyocell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能及对复合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研磨分散后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值由-19.1 mV提升至-42 mV,与Lyocell纤维素溶液相容性较好;纳米氧化锌的添加提高了Lyocell纤维的热稳定性,当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1%时,氧化锌/Lyocell复合纤维的初始分解温度较普通Lyocell纤维提高了26℃,断裂强度及初始模量分别提高了8.6%和10.4%;该复合纤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在99%以上,洗涤20次后抗菌率无变化,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共混纺丝 复合纤维 LYOCELL纤维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20
作者 陈宇 周长年 +7 位作者 朱金唐 彭杰 崔华帅 崔宁 史贤宁 李杰 黄庆 吴鹏飞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是极具前景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但结晶慢且加工黏度大等因素使其难以直接熔纺制备纤维。左旋聚乳酸(PLLA)与P34HB化学结构相似,加工温度接近,与P34HB具有协同增强作用。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P34HB含...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是极具前景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但结晶慢且加工黏度大等因素使其难以直接熔纺制备纤维。左旋聚乳酸(PLLA)与P34HB化学结构相似,加工温度接近,与P34HB具有协同增强作用。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P34HB含量为30%的P34HB/PLLA纤维,研究纤维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结果发现,2000 m/min的卷绕速率下制备的P34HB/PLLA预牵伸纤维(POY)经1.40、1.75倍牵伸和定形后得到的全牵伸纤维(FDY-1和FDY-2)的断裂强度分别为1.66、2.29 cN/dtex,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3.3%、28.8%;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显示,POY、FDY-1、FDY-2结晶度分别为62.51%、62.05%、61.36%;XRD衍射仪测试结果也表明POY的结晶度与FDY结晶度相近,这表明在POY成形过程中,纤维中的结晶已经接近完成,P34HB提高了PLLA结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 纤维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