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寡糖偶联链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1
作者 徐田田 王咪 +3 位作者 董佳彤 许馨 许云舒 许青松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了提高壳寡糖(COS)的抗菌活性,本研究以壳寡糖和链霉素为原料,制备壳寡糖链霉素衍生物(COS-S),并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活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衍射对衍生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利用牛津杯法和生长曲线法研究其对... 为了提高壳寡糖(COS)的抗菌活性,本研究以壳寡糖和链霉素为原料,制备壳寡糖链霉素衍生物(COS-S),并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活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衍射对衍生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利用牛津杯法和生长曲线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壳寡糖成功偶联链霉素,得到壳寡糖链霉素衍生物。壳寡糖链霉素衍生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壳寡糖链霉素衍生物抑菌效果优于壳寡糖。研究结果为探索壳寡糖衍生物作为新型抗菌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链霉素 衍生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洗技术对鲜切果蔬微生物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晓芳 胡文忠 +5 位作者 刘程惠 陈晨 冯可 金黎明 张艳慧 孙小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36-342,共7页
清洗是鲜切果蔬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清洗不仅可以减少微生物数量,还可以去除果蔬经切分后流出的组织汁液,减缓褐变反应,降低营养成分损失,提高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物理清洗、化学清洗和生物清洗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破坏微生... 清洗是鲜切果蔬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清洗不仅可以减少微生物数量,还可以去除果蔬经切分后流出的组织汁液,减缓褐变反应,降低营养成分损失,提高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物理清洗、化学清洗和生物清洗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破坏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和DNA等而导致其死亡的杀菌机理及其对鲜切果蔬中PPO和POD等褐变相关酶活的抑制作用以及这些技术对鲜切果蔬中VC、叶绿素和固形物含量等营养物质的维持效果,同时还归纳了适合不同种类鲜切果蔬的清洗技术条件,提出了鲜切果蔬清洗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不同清洗技术对鲜切果蔬微生物与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洗 鲜切果蔬 微生物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果蔬中4种病原微生物多重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19
3
作者 冯可 胡文忠 +4 位作者 姜爱丽 萨仁高娃 徐永平 司琦 马新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6-283,共8页
研发可同时检测鲜切果蔬中的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inl A基因、鼠伤寒沙门菌inv A基因、大肠杆菌O... 研发可同时检测鲜切果蔬中的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inl A基因、鼠伤寒沙门菌inv 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 wzy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设计及筛选出4对引物。对多重PCR体系及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3.5×10~6、1.6×10~5、2.4×10~5、4.8×10~5 CFU/m L。将优化的多重PCR方法对不同接种量富集后验证,结果表明,经过9 h富集后,该方法检出限为1 CFU/m L。该方法在鲜切莴苣、鲜切黄瓜、鲜切木瓜、鲜切哈密瓜中应用同样可扩增出4条目标菌。因此,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鲜切果蔬中侵染的病原菌检出限可达到1 CFU/g。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培养检测方法具有节约大量的劳力、试剂、时间等优点,检测时间也由原来的5~7 d缩短至9~11 h,对于企业或分析检验中心大批量样品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快速检测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鲜切果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酰化衍生物抗立枯丝核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陈丽华 李兵 +4 位作者 龙明鑫 李佳琪 杨婷 刘明志 许青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1期32-36,共5页
壳寡糖(COS)是一种来源于虾蟹壳的重要功能糖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但是其抗菌活性并不强。本研究为提高壳寡糖抗菌活性,以辛酰氯和癸酰氯为原料,对壳寡糖的羟基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两种壳寡糖酰化衍生物(COS-C8和COS-C10),并... 壳寡糖(COS)是一种来源于虾蟹壳的重要功能糖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但是其抗菌活性并不强。本研究为提高壳寡糖抗菌活性,以辛酰氯和癸酰氯为原料,对壳寡糖的羟基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两种壳寡糖酰化衍生物(COS-C8和COS-C10),并初步探究其对玉米纹枯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抗菌活性。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两种COS酰化衍生物在1558 cm^(-1)和1446 cm^(-1)处出现了一组新的吸收峰,提示在壳寡糖上产生了羰基(C=O);1H核磁共振光谱显示δ=0.86 ppm处出现明显吸收峰,归属于酰基链末端甲基的化学位移;X-射线衍射光谱显示COS酰化衍生物的最大峰移至2θ=31.7°处,上述结果表明壳寡糖酰化衍生物被成功合成。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壳寡糖酰化衍生物在检测的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抑制立枯丝核菌作用,其中2 mg/mL浓度抑菌效果最好,并且壳寡糖衍生物的抑菌作用优于壳寡糖本身。本研究为开发环境友好型抑菌剂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化学修饰 酰化反应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骏锋 马浩迪 +4 位作者 葛树爱 孙浩洋 王豫鑫 权春善 张丽影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29,237,共7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传统低分子量抗菌材料在单独使用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抗菌效果,此外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等问题亦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具有多样化合成策略且更加高效的高分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传统低分子量抗菌材料在单独使用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抗菌效果,此外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等问题亦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具有多样化合成策略且更加高效的高分子抗菌材料的出现为对抗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新方法。与低分子量的有机或无机抗菌材料相比,高分子抗菌材料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功能可控性和更多样的结构设计,可通过多种方式对细菌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现已在治疗耐药菌感染、伤口敷料、靶向抗菌、抗菌涂层等方向得到广泛使用。根据合成策略和作用机制对现有高分子抗菌材料进行了总结分类,提出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发挥高分子抗菌材料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抗菌材料 合成策略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功能化超顺磁纳米粒子及miRNA特异富集
6
作者 马宇轩 乔宇欣 +4 位作者 刘建波 胡伊涵 何黎 胡布和 陈会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18-2927,共10页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依然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有效策略。众多研究显示,miRNA在多种癌症的发病机制和恶性进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miRNA能够从血浆、血清等生物样本中提取出来,使其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的理想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依然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有效策略。众多研究显示,miRNA在多种癌症的发病机制和恶性进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miRNA能够从血浆、血清等生物样本中提取出来,使其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的理想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的提取方法步骤繁琐,且常常含有微量的DNA,这会干扰结果的精确性。本研究尝试开发一种新型的苯硼酸表面修饰的二氧化硅包封四氧化三铁超顺磁纳米颗粒(Fe_(3)O_(4)@SiO_(2)-PBA),用于特异性地富集血清中的miRNA。透射电镜的测试结果显示,Fe_(3)O_(4)@SiO_(2)-PBA呈现出近似球形的形态,Fe_(3)O_(4)内核的平均直径约为73nm,而硅层的平均厚度为27±13nm。经过苯硼酸修饰后,表面电位由中性转变为负电荷。与血清孵育并分离后,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等多种表征手段验证了表面miRNA的富集效果。洗脱后,酶标仪的测定结果证明了RNA的特异性识别。该新型材料有望推动血清中miRNA的自动化富集,并应用于癌症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识别 磁响应 Fe_(3)O_(4) 苯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与海参卵肽复合物结构表征、功能性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7
作者 朱卉宇 关爽 +3 位作者 崔娥玲 黄则天 蒙月月 李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67-73,共7页
目的:制备多酚与海参卵多肽(sea cucumber ovum polypeptide,SCOP)的复合物,并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特性。方法: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SCOP进行非共价结合制备多酚-SCO... 目的:制备多酚与海参卵多肽(sea cucumber ovum polypeptide,SCOP)的复合物,并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特性。方法: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SCOP进行非共价结合制备多酚-SCOP复合物,采用多光谱法探究多酚和SCOP复合过程的结构变化,并通过粒径、电位等指标对形成的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加入多酚后,CA-SCOP复合物的平均粒径增加,EGCG-SCOP复合物的平均粒径减小,两者的绝对Zeta电位值增加。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两种多酚对SCOP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多酚与SCOP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改变了多肽芳香族残基在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微环境,诱导SCOP的构象发生改变。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酰胺Ⅰ带的吸收峰增强证实了多酚的引入改变了SCOP的二级结构。此外,多酚-SCOP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持水持油能力随着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文研究了两种多酚与SCOP非共价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综上,多酚的加入改变了SCOP的构象,从而提高其功能特性。本研究为SCOP的功能化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活性产品,促进海参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卵肽 多酚 复合物 抗氧化活性 功能性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青稞工艺优化及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分析
8
作者 孟缘 关颖贤 +4 位作者 方潇 吴曼 高仙仙 张东晗 冮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194,共8页
为了提高青稞的保健价值,采用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青稞,以产物三萜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产物的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物料量38 g/250 mL,接种量13%,发酵温度29℃条件下,灵芝发... 为了提高青稞的保健价值,采用灵芝菌丝体固态发酵青稞,以产物三萜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产物的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物料量38 g/250 mL,接种量13%,发酵温度29℃条件下,灵芝发酵青稞产物的三萜含量为14.83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129.92%;发酵提高了青稞的抗氧化活性,产物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P<0.05),IC_(50)值分别为1.68、4.37、8.18 mg/mL,且在浓度1~5 mg/mL范围内自由基清除率大小顺序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酵后产物对α-淀粉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且在浓度15~35 mg/mL范围内,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加。灵芝发酵青稞产物可以作为一种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功能食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灵芝 固态发酵 抗氧化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海参肽螯合锌对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董诺 翟瑞意 +5 位作者 胡冰 李雨函 马堃 赵爽 韩玲钰 李婷婷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0-78,共9页
探究磷酸化修饰对海参肽螯合锌离子能力及其对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孵育磷酸化海参肽,螯合不同浓度的锌离子,制备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通过测定并分析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锌... 探究磷酸化修饰对海参肽螯合锌离子能力及其对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孵育磷酸化海参肽,螯合不同浓度的锌离子,制备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通过测定并分析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锌螯合能力、分子粒径、多肽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将磷酸化海参肽及其锌螯合物添加到鲅鱼鱼糜中,进一步探讨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对鲅鱼鱼糜凝胶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化海参肽与5 mmol/L硫酸锌溶液的质量比为1:1时,结构性质发生明显改变,产物的锌螯合能力明显增强。将产物添加到鲅鱼鱼糜中,使鱼糜凝胶的弹性、硬度、咀嚼度、黏性、黏聚性均达到最大值(0.98、7 979.10 N、4 479.42 mJ、8 032.10 N·s/m^(2)、0.92)并起到提鲜效果。且在锌离子的作用下,肌球蛋白重链通过交联作用形成较大聚集体,凝胶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因此,将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添加到鱼糜中可有效改善鲅鱼鱼糜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磷酸化海参肽 鲅鱼鱼糜 微观结构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及其成分对病原微生物抗菌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0
作者 萨仁高娃 胡文忠 +8 位作者 冯可 修志龙 姜爱丽 老莹 李元政 龙娅 管玉格 姬亚茹 杨晓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5-294,共10页
精油是采用现代萃取技术从植物的花、叶、根茎和树干等器官中分离的油状挥发性混合物。精油由萜烯类、酚类、醇类和醛类等次生代谢物组成,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精油及其成分对病原微生物的抗... 精油是采用现代萃取技术从植物的花、叶、根茎和树干等器官中分离的油状挥发性混合物。精油由萜烯类、酚类、醇类和醛类等次生代谢物组成,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精油及其成分对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机理已进行大量的研究,发现其能够作用于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等多个靶点。本文综述了植物精油及其成分对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机理,旨在为精油及其成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病原微生物 抗菌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1
作者 陶亚冉 郭德雨 +4 位作者 买小波 谢以馨 杨馨源 石悦炜 金黎明 《农畜产品加工学报》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本研究系统开发辽宁省大连市五味子内生真菌资源,旨在挖掘新型天然抗氧化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辽宁大连采集的五味子样品中分离内生真菌,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后,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体外抗氧化活... 本研究系统开发辽宁省大连市五味子内生真菌资源,旨在挖掘新型天然抗氧化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辽宁大连采集的五味子样品中分离内生真菌,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后,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五味子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2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观察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出3株优势菌: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S1、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S10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W6;3株内生真菌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浓度成正比,其中菌株W6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新型植物源天然抗氧化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莴苣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晓哲 胡文忠 +1 位作者 姜爱丽 修志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8-283,共6页
该文基于近几年国内外有关鲜切莴苣的研究,分析莴苣加工后的品质变化,并总结了鲜切莴苣物理、化学和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鲜切莴苣尤其是鲜切蔬菜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鲜切莴苣 酶促褐变 物理保鲜 化学保鲜 生物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洋葱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8
13
作者 管磬馨 胡文忠 +4 位作者 陈晨 刘程惠 张越 葛佳慧 孙小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9-254,共6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鲜切果蔬凭借自身优势在生鲜食品工业中得到快速发展,鲜切洋葱因其营养性和方便性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该文通过对鲜切洋葱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以及不同保鲜方式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鲜切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鲜切果蔬凭借自身优势在生鲜食品工业中得到快速发展,鲜切洋葱因其营养性和方便性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该文通过对鲜切洋葱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以及不同保鲜方式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鲜切洋葱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洋葱 成分 品质变化 保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采后生理病理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姬亚茹 胡文忠 +2 位作者 廖嘉 姜爱丽 修志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63-269,共7页
蓝莓鲜果酸甜可口,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Vc等抗氧化成分,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是消费者青睐的浆果之一。然而,蓝莓果皮薄,含水量高,且采后蒂痕处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引起蓝莓腐烂,极大地缩短蓝莓的货架期,限制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 蓝莓鲜果酸甜可口,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Vc等抗氧化成分,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是消费者青睐的浆果之一。然而,蓝莓果皮薄,含水量高,且采后蒂痕处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引起蓝莓腐烂,极大地缩短蓝莓的货架期,限制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寻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是目前蓝莓采后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对蓝莓采后生理病理研究现状及目前国内外蓝莓保鲜技术进行综述,关于采后蓝莓的衰老、微生物侵染机理及保鲜技术的调控机理等依然不明晰。今后应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蓝莓采后衰老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这将为蓝莓采后病害防治、贮运保鲜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采后生理 采后病理 贮运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浆果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司琦 胡文忠 +2 位作者 姜爱丽 冯可 王倩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30-333,共4页
浆果含有丰富的水分,易腐败变质,容易遭受病害和霉害侵蚀,不易贮藏与运输。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由于具有保藏效果好,贮藏时间长,安全无污染的特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气调贮藏... 浆果含有丰富的水分,易腐败变质,容易遭受病害和霉害侵蚀,不易贮藏与运输。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由于具有保藏效果好,贮藏时间长,安全无污染的特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对常见浆果中乙烯合成、呼吸作用、自由基防御系统等生理作用的影响作用,对气调技术在浆果保鲜的应用前景行了展望,为常见浆果类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浆果 气调 贮藏保鲜 生理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果蔬精准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龙娅 胡文忠 +4 位作者 萨仁高娃 李元政 老莹 赵曼如 廖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256,共8页
鲜切果蔬因具有即食即用、方便营养及新鲜安全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最小加工处理造成的机械损伤不利于鲜切果蔬品质的保持,限制了果蔬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持品质、延长货架期是鲜切果蔬加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 鲜切果蔬因具有即食即用、方便营养及新鲜安全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最小加工处理造成的机械损伤不利于鲜切果蔬品质的保持,限制了果蔬加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持品质、延长货架期是鲜切果蔬加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适当的精准包装可以改善鲜切果蔬周围环境、减少微生物数量,达到延长货架期和维持品质的作用。但不同种类的鲜切果蔬通常因其自身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包装技术。该文综述了鲜切果蔬分类及其适用包装技术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低温贮藏、气调包装、臭氧水处理、真空包装、超高压包装、可食性涂膜、纳米包装及微胶囊包装技术的保鲜原理及其在鲜切果蔬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鲜切果蔬包装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包装技术 精准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果蔬抗氧化物质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越 胡文忠 +2 位作者 管玉格 管磬馨 葛佳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6-241,共6页
鲜切果蔬由于切分处理会引起机械损伤,从而破坏其细胞组织完整性,加速氧化褐变,导致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但与此同时,鲜切处理也会诱导果蔬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以增强抗逆性。该文就果蔬主要抗氧化物质多酚化合物、抗坏血酸(ascorbic a... 鲜切果蔬由于切分处理会引起机械损伤,从而破坏其细胞组织完整性,加速氧化褐变,导致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但与此同时,鲜切处理也会诱导果蔬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以增强抗逆性。该文就果蔬主要抗氧化物质多酚化合物、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同时探讨主要抗氧化物质合成的机制,以期为鲜切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抗氧化物质 多酚化合物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浆果熏蒸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嘉 胡文忠 +4 位作者 权春善 姬亚茹 杨香艳 龙娅 李元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77-284,共8页
浆果类水果一般为小型肉质果,皮薄汁多,且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多酚、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类食用价值很高的水果。但是浆果在采摘和贮运过程中,极易由于自身成熟衰老、微生物侵染以及机械损伤而发生变质,因此探寻一种保持或提升... 浆果类水果一般为小型肉质果,皮薄汁多,且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多酚、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类食用价值很高的水果。但是浆果在采摘和贮运过程中,极易由于自身成熟衰老、微生物侵染以及机械损伤而发生变质,因此探寻一种保持或提升浆果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的保鲜技术是浆果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浆果现有的保鲜技术,特别是熏蒸处理在采后浆果贮藏保鲜中的保鲜机理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发现不同熏蒸剂对不同浆果的保鲜效果存在差异,且与熏蒸浓度及时间相关。该综述旨在为浆果熏蒸保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探寻更加高效、安全的浆果保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浆果 保鲜 熏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新秀 胡文忠 +1 位作者 冯可 司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77,共5页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已成为微生物快速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生命科学领域中检测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芯片技术以其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在微生物检测中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阵列芯片、微流控芯片...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已成为微生物快速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生命科学领域中检测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芯片技术以其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在微生物检测中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阵列芯片、微流控芯片、纳米芯片等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近几年生物芯片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微生物 检测 微量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大肠杆菌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彤 金黎明 +4 位作者 俞勇 宫小明 权春善 赵晶 侯熙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46,共4页
该研究采用涂布平板法、对峙培养法及琼脂扩散法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一株菌株,通过对其菌株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以及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进行分类鉴... 该研究采用涂布平板法、对峙培养法及琼脂扩散法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一株菌株,通过对其菌株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以及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了抑菌谱研究。结果表明,从北冰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97株菌株,其中21株菌株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1株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编号为105号,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9.3±1.0)mm。该菌株被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抗菌谱较为广泛,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海洋微生物 分离 16S rDNA鉴定 抑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