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拉胶纤维湿法成形与阻燃机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杰 刘学霞 +3 位作者 曾越 常巧莉 耿存珍 薛志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纤维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卡拉胶纤维因其出色的阻燃性能而受到关注。文中从卡拉胶的微观结构入手,系统概述了卡拉胶从溶解到成形的整个湿法纺丝过程,着重介绍了液晶纺丝技术对卡拉胶纤维强度提升的重要意义。接着,详细讨论了卡... 纤维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卡拉胶纤维因其出色的阻燃性能而受到关注。文中从卡拉胶的微观结构入手,系统概述了卡拉胶从溶解到成形的整个湿法纺丝过程,着重介绍了液晶纺丝技术对卡拉胶纤维强度提升的重要意义。接着,详细讨论了卡拉胶及其纤维的阻燃机理。此外,还介绍了卡拉胶纤维的其他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吸湿性和抗菌性。最后,展望了卡拉胶在非传统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开发生物基纤维材料和扩展卡拉胶应用领域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 纤维 湿纺 液晶纺丝 阻燃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纤维成型构筑及功能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瑞祺 商元元 +3 位作者 李娟鹃 张浩 史宝会 房宽峻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为开发新型复合纤维材料,提出以石墨烯为导电基材一步法构筑导电纤维的研究策略,采用微流控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复合纤维,探究皮层和芯层纺丝液流量对石墨烯取向排列、纤维导电和电热性能影响规律。通过微观形貌观... 为开发新型复合纤维材料,提出以石墨烯为导电基材一步法构筑导电纤维的研究策略,采用微流控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石墨烯/聚丙烯腈皮芯结构复合纤维,探究皮层和芯层纺丝液流量对石墨烯取向排列、纤维导电和电热性能影响规律。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发现,复合纤维皮层石墨烯取向随着纺丝液流量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皮层流量为0.10 mL/min时石墨烯取向最佳。高度取向的石墨烯赋予复合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使复合纤维的强度和电导率分别达到241.38 MPa和3.94 S/cm。在4 V电压下,复合纤维表面的温度达到约48.3℃,热响应速率为2.0℃/s。研究表明通过调控不同的皮芯流量,调整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成功制备出以石墨烯为基材的复合导电纤维。研究结果可为石墨烯复合加热纤维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微流控 湿法纺丝 导电纤维 电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修饰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作为膜厚不敏感型阴极界面材料用于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
3
作者 王毅锴 蒋晓林 +7 位作者 宋浩鸣 魏楠 王逸凡 徐新军 李翠红 路皓 刘亚辉 薄志山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开发膜厚不敏感型阴极界面材料是当前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低成本的氰基修饰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PDINBrCN作为阴极界面层材料,PDINBrCN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和调节电极功函数的能力... 开发膜厚不敏感型阴极界面材料是当前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低成本的氰基修饰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PDINBrCN作为阴极界面层材料,PDINBrCN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和调节电极功函数的能力,当用作D18:L8-BO器件中的阴极界面层时,PDINBrCN在10 nm的膜厚度下实现了18.83%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即使当膜厚度增加到50 nm时,器件仍然保持17.90%的PCE。因此,PDINBrCN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阴极界面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界面层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膜厚不敏感性 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4
作者 缪星宇 石振 +2 位作者 许迪 房宽峻 覃蕊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针对废旧涤纶纺织品回收率低、缺乏绿色环保回收涤纶的方式以及再利用手段单一等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现状及回收技术;从力学性能、声学性能的角度阐述了回收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针对废旧涤纶纺织品回收率低、缺乏绿色环保回收涤纶的方式以及再利用手段单一等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现状及回收技术;从力学性能、声学性能的角度阐述了回收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原理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建筑、汽车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涤纶在制备复合材料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废旧涤纶纺织品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涤纶 回收再利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膨胀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平 朱平 刘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拉伸性能以及白度等。结果表明:PCS/GP成功在涤纶/棉混纺织物表面沉积成膜,包裹住涤纶/棉纤维;T/C-PCS/GP呈现典型的涤纶/棉混纺织物二步热降解过程,在700℃时保留有28.5%的残炭量,说明PCS/GP提高了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能;T/C-PCS/GP的LOI值提升至26.5%,实现了垂直燃烧测试中的离火自熄,残炭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CS/GP的沉积改善了涤纶/棉混纺织物燃烧时存在的“支架”效应;T/C-PCS/G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灾蔓延指数较T/C分别降低了20%和40%,表明其火灾危险性大幅度降低;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炭电镜照片表明,T/C-PCS/GP能够保留完整的织物编织结构,残炭表面存在明显的膨胀炭层,与垂直燃烧测试结果相符;热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T/C-PCS/GP分解提前,主要影响棉组分热降解并促进其成炭,而高温区的红外谱图表明,在致密炭层的保护下,T/C-PCS/GP的热降解得到抑制。T/C-PCS/GP与T/C-PCS相比,断裂强力提升17%,其断裂强力与T/C的断裂强力相差不大;同时,GP-108的使用改善了T/C-PCS的黄变问题,提升了T/C-PCS/GP的白度。然而,阻燃样品耐久性较差,需要后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壳聚糖 膨胀体系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纺织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聂文琪 孙江东 +2 位作者 许帅 郑贤宏 徐珍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0-206,216,共8页
为促进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在柔性能量存储领域的应用,以纺织纤维原料为类别,对高性能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纤维)、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纤维基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对比,总结各种纤... 为促进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在柔性能量存储领域的应用,以纺织纤维原料为类别,对高性能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纤维)、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纤维基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对比,总结各种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高性能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纤维结构、传荷位阻、离子扩散速率决定了纤维比能量及循环寿命,但该类型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受限于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后续织造较为困难;天然、合成纤维可满足后道纺织工艺对纤维的力学要求,易与纺织品结合成为整体,其储能大小受活性物质结构、密度、电荷传递协同效应影响较大。最后,针对柔性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对未来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超级电容器 柔性储能 能量密度 碳纳米管纤维 石墨烯纤维 可穿戴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基阻燃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彤 刘云 +4 位作者 董朝红 张鑫磊 许婷婷 李向荣 张开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959,共9页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基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表面化学可修饰性等特性,在很多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纳米纤维素的高度易燃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纳米纤维素材料的阻燃性对拓展其应用... 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基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表面化学可修饰性等特性,在很多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纳米纤维素的高度易燃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纳米纤维素材料的阻燃性对拓展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常见的构建阻燃型纳米纤维素材料的方法,重点综述了本征阻燃纳米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和添加型纳米纤维素基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对阻燃型纳米纤维素基材料的几种主要类型(包括膜、气凝胶、长丝等)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纳米纤维素阻燃改性等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阻燃性 制备 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纤维素与废旧羊毛的溶解与再生
8
作者 孙启航 任军德 +4 位作者 杨璐瑶 王敏 戴鑫 刘杰 朱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69,共5页
本研究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溶剂,以去离子水为凝固浴,对纤维素浆粕与废旧羊毛的溶解与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纤维素和羊毛的溶解过程,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它们溶解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素及羊... 本研究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溶剂,以去离子水为凝固浴,对纤维素浆粕与废旧羊毛的溶解与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纤维素和羊毛的溶解过程,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它们溶解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素及羊毛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分析(TGA)等对其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MIM]Cl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同时溶解纤维素浆粕和废旧羊毛,且纤维素的加入有助于废旧羊毛再生为膜状材料,此外,所制备的再生纤维素/羊毛共混膜展现出更为优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废旧羊毛 离子液体 溶解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运动监测的双模态离子传感纤维
9
作者 张士进 田明伟 刘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传统刚性导电材料柔韧性差、舒适性低及现有离子导电材料多为薄膜或块状而导致透气透湿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湿法纺丝一步制得的一维离子传感纤维,并研究其物理性能及传感性能,阐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测试结果表明,离子传感纤维灵敏... 针对传统刚性导电材料柔韧性差、舒适性低及现有离子导电材料多为薄膜或块状而导致透气透湿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湿法纺丝一步制得的一维离子传感纤维,并研究其物理性能及传感性能,阐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测试结果表明,离子传感纤维灵敏度高(规格因子GF=201)且可准确监测微小应变(~05%),具有宽应变监测范围;响应时间小于50 ms,与人体皮肤的响应时间接近,足以监测人体运动信号;表现出优异的循环耐久性,10000次循环拉伸后仍能保持电阻信号变化稳定;同时具有湿度传感性能,对环境中湿度的变化能做出及时且准确的信号反馈。该离子传感纤维制备方法简便,具有工业化大规模的潜力,在智能健康监测、运动训练与优化、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传感纤维 电阻式传感器 电子织物 双模态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咪唑型多孔左旋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双重净水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迪 王雪芳 +3 位作者 谭文萍 高国金 明津法 宁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6,共11页
为开发具有油水分离和吸附重金属离子双重功能的新型膜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膜,再依次采用溶剂诱导结晶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修饰改性得到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化学基团构成... 为开发具有油水分离和吸附重金属离子双重功能的新型膜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膜,再依次采用溶剂诱导结晶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修饰改性得到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化学基团构成、力学性能和润湿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研究了该纳米纤维膜的油水分离性能和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丙酮与水体积比为10∶1、丙酮/水混合溶液用量为0.4 mL/(mg纤维)、处理时间为150 s时,溶剂诱导结晶处理所得PLLA纳米纤维膜中多孔纤维的形貌最佳;API修饰改性并未对多孔纤维的形貌和直径产生过多影响,改性后PLLA纳米纤维膜表面出现的咪唑和酰胺基团能够有效改善其润湿性能,使静态水接触角下降了15.6°;与未改性PLLA纳米纤维膜相比,所制得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的脆性有所增加,但其断裂强度仍能达到未改性的PLLA纳米纤维膜断裂强度的96.6%,整体力学性能保持良好;利用该纳米纤维膜可实现有效油水分离,分离通量为1044.9 L/(m^(2)·h),分离效率可达99.1%,且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良好,在pH值为6的铜离子溶液中接触24 h后,对铜离子吸附量可达41.4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聚乳酸 多孔纤维 咪唑改性 油水分离 重金属离子吸附 静电纺丝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水凝胶纤维的制备及其阻燃传感性能
11
作者 刘懿德 李凯 +2 位作者 姚久勇 成芳芳 夏延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针对纤维素纤维易燃、功能单一的问题,利用羧甲基化反应引入羧基和金属离子,赋予其阻燃性和吸水性;改性纤维吸水后得到离子导电的水凝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微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单纤维强力仪等分析其阻燃性、热... 针对纤维素纤维易燃、功能单一的问题,利用羧甲基化反应引入羧基和金属离子,赋予其阻燃性和吸水性;改性纤维吸水后得到离子导电的水凝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微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单纤维强力仪等分析其阻燃性、热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等性能,研究了不同形变条件下纤维素水凝胶纤维的电流信号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经羧甲基化改性后,极限氧指数从(17.8±0.9)%提高到(35.3±0.9)%;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70.1%和49.4%,基于金属离子优异的阻燃性能和催化成炭能力,燃烧后炭层的致密性高;改性纤维经过吸水后,在不同形变情况下可产生相应的电流响应,具有应变传感能力。纤维素基水凝胶纤维耐燃烧且对物理形变具有灵敏的信号变化,在阻燃及柔性传感领域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羧甲基化 水凝胶纤维 阻燃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传感式智能手套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欣宇 殷霞 +3 位作者 高守武 周传利 陈富星 田明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开发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全织物智能数据手套,利用嵌花添纱技术和针织全成形技术,将柔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无缝引入到手套的手指关节部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气性分析仪和传感性能参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针织应变传感器... 为开发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全织物智能数据手套,利用嵌花添纱技术和针织全成形技术,将柔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无缝引入到手套的手指关节部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气性分析仪和传感性能参数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针织应变传感器在30%应变内的灵敏系数范围为13~90,响应时间低于50 ms,且在8000次循环拉伸后仍保持较为稳定的电阻,表现出良好的传感性能。制备的针织全成形应变传感手套能够准确实时捕捉手部运动数据,同时还保留了常规织物手套所具有的良好透气性和穿戴舒适性。辅以机器学习,该智能传感手套可有效实现手势识别,可用于手部功能训练和人机交互等场景,在康复医疗和休闲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应变传感器 嵌花添纱 全成形传感手套 手势识别 手部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涤纶/海藻酸钙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凯 田星 +3 位作者 曹英 何雅琦 夏延致 全凤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24,共6页
针对海藻酸钙纤维阴燃的现象,通过标准纤维解离器将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共混制备了阻燃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渣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以质量比为40∶60混合... 针对海藻酸钙纤维阴燃的现象,通过标准纤维解离器将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共混制备了阻燃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渣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以质量比为40∶60混合时,复合材料的阴燃时间小于1 s,损毁长度为12 mm;在燃烧过程中,阻燃涤纶受热熔融覆盖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隔绝了海藻酸钙纤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抑制海藻酸钙纤维的阴燃;与阻燃涤纶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热释放量和烟释放量;在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的第3个阶段(350~600℃),海藻酸钙纤维热分解的中间产物避免了阻燃涤纶的快速分解,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促进了残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 功能性纤维 海藻酸钙纤维 阻燃涤纶 阴燃 熔滴 阻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漆酶一步催化法的羊毛织物原位染色及阻燃功能化
14
作者 郭庆 毛阳顺 +3 位作者 任亚杰 刘济民 王怀芳 朱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针对羊毛织物的传统染色及阻燃整理工艺流程复杂、条件苛刻、损伤织物并可能污染环境等问题,采用生物酶法,以没食子酸(G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底物,通过漆酶催化作用,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在羊毛织物上同... 针对羊毛织物的传统染色及阻燃整理工艺流程复杂、条件苛刻、损伤织物并可能污染环境等问题,采用生物酶法,以没食子酸(GA)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底物,通过漆酶催化作用,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在羊毛织物上同步实现染色和阻燃功能化。借助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色仪、氧指数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红外光谱仪等对GA、DOPO、GA/DOPO混合物反应液及其处理后织物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测试与表征,对GA与DOPO及羊毛的反应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处理后织物的染色性能、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强力及手感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GA与DOPO之间能够发生共聚反应,并与羊毛通过接枝交联附着在羊毛织物表面,赋予其一定牢度的颜色与阻燃性能;经GA和DOPO共同处理后羊毛织物呈褐色,K/S值达到4.98,极限氧指数达到27.5%,织物强力较未处理羊毛提升46%左右,且处理得到的织物样品仍保持羊毛优良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没食子酸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羊毛织物 染色 阻燃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耐洗涤剂海藻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星 徐为 +2 位作者 沙源 王兵兵 夏延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1,158,共6页
不耐盐和不耐洗涤剂一直是困扰海藻纤维制备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采用四硼酸钠对海藻纤维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改性海藻纤维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吸液量、纤维钙离子含量、纤维断裂强度、纤维和纺丝液微观形貌测试,... 不耐盐和不耐洗涤剂一直是困扰海藻纤维制备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采用四硼酸钠对海藻纤维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改性海藻纤维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吸液量、纤维钙离子含量、纤维断裂强度、纤维和纺丝液微观形貌测试,研究了改性海藻纤维的耐盐、耐洗涤剂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四硼酸钠对海藻纤维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海藻纤维的交联程度和结晶度,从而降低生理盐水和洗涤剂中的钙钠离子交换对海藻纤维结构的破坏,有利于保持纤维形貌。经生理盐水和洗涤剂浸泡后,海藻纤维的吸液量仅为10.2%和10.1%,断裂强度损失仅为5.1%和9.0%,显著提升了海藻纤维的耐盐、耐洗涤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纤维 交联 耐盐耐洗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贼墨黑色素着色海藻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星 沙源 +1 位作者 王兵兵 夏延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26,共5页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得纤维的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紫外线屏蔽性能。结果表明:ME与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研磨和稀海藻酸钠的助研避免了ME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ME的稳定分散;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ME的影响,ME添加量为3%的着色海藻纤维对紫外光的平均屏蔽效果达75%以上,对高能量的短波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可以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色素 乌贼墨黑色素 原液着色 海藻纤维 紫外线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乙酸催化玉米秸秆纤维素制备三醋酸纤维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卫华 刘润泽 +3 位作者 赵广路 郭东毅 杨云帆 周成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1-337,共7页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以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为催化剂,提出采用一锅法高效制备三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triacetate,CTA)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合成试验。以CTA的取代度和产率为指标,分析了TFA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以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为催化剂,提出采用一锅法高效制备三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triacetate,CTA)的新工艺,并进行了合成试验。以CTA的取代度和产率为指标,分析了TFA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乙酸酐添加量对CTA取代度及产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合成工艺,结果表明,CTA的最佳制备条件为:TFA添加量15 mL/g、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0 min、乙酸酐添加量5 mL/g,得到的CTA的取代度为2.95,产率为96.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氢核磁共振分析对产物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素发生了乙酰化反应,并合成了CTA;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CT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 三氟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与棉混纺织物碱-SA表面处理及喷墨印花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昊 房宽峻 +1 位作者 刘秀明 安芳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使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HDBAC)、氢氧化钠、海藻酸钠(SA)等对聚酯与棉混纺织物进行碱-SA表面处理。通过印花颜色性能和色牢度分析处理后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通过纤维表面形貌、润湿性、表面Zeta电位等... 使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HDBAC)、氢氧化钠、海藻酸钠(SA)等对聚酯与棉混纺织物进行碱-SA表面处理。通过印花颜色性能和色牢度分析处理后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通过纤维表面形貌、润湿性、表面Zeta电位等数据推断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碱-SA表面处理后织物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K/S值提高,印花织物色牢度较好,织物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喷墨印花 聚酯与棉混纺织物 表面活性剂 碱-SA表面处理 颜色性能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植物染料染色莫代尔纤维的超声波处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洋 张元明 +4 位作者 姜伟 张建明 王思社 苏建军 韩光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改善茜草植物染料染色莫代尔纤维的可纺性,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去除染色后纤维表面附着颗粒物,通过试验探讨超声波功率密度、温度、时间对颗粒物去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变量及其交... 为改善茜草植物染料染色莫代尔纤维的可纺性,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去除染色后纤维表面附着颗粒物,通过试验探讨超声波功率密度、温度、时间对颗粒物去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茜草植物染料染色纤维表面颗粒附着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纤维表面颗粒物的去除影响最大,功率密度影响最小;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对工业化处理有预测作用;超声波去除纤维表面颗粒物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密度0. 67 W/cm2,超声波处理温度43℃,超声波处理时间22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莫代尔纤维 超声波处理 Box-Behnken 试验 茜草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及可穿戴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佘明华 徐瑞东 +3 位作者 韦继超 田明伟 曲丽君 陈韶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2,共13页
触觉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传统刚性材料的触觉传感器普遍存在坚硬且不适合穿戴交互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性、柔软性和可穿... 触觉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传统刚性材料的触觉传感器普遍存在坚硬且不适合穿戴交互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性、柔软性和可穿戴性成为触觉传感材料的首选。本文综述了几类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和摩擦电式。结果表明: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由于其特殊的纺织结构,有优异的线性度、灵敏度、耐久性和稳定性。高灵敏性、耐久性和可穿戴性是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的优势和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结构 纺织材料 柔性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人机交互 可穿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