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导线起搏器锂氟化碳电池材料和工艺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强 袁坤山 +1 位作者 赵彦伟 张海军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2,共11页
锂氟化碳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性能及低自放电率等优势,在植入式医疗设备、军事领域、传感器、无线设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延长无导线起搏器使用寿命方面,锂氟化碳电池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提升... 锂氟化碳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性能及低自放电率等优势,在植入式医疗设备、军事领域、传感器、无线设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延长无导线起搏器使用寿命方面,锂氟化碳电池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提升锂氟化碳电池容量与电压的策略,重点讨论了以下3个方面:(1)高比容和高电压氟化碳的研发,涉及碳源结构的优化、氟化前后处理以及氟化方法的控制;(2)高性能电解液的开发,包括采用低浓度锂盐与高供体数溶剂,以及可参与反应的锂盐和溶剂;(3)电池工艺的优化,特别是厚电极和注液工艺。综合分析指出,通过精细调控碳源结构、优化氟碳键比例、改进电解液配方以及创新工艺技术有望研制出更高容量和电压的锂氟化碳电池,从而有效增强无导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氟化碳 高容量 高电压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抗凝血改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慧君 支树迪 +2 位作者 袁坤山 张守城 张海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78,共4页
主要讨论了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改性方法进展,介绍了以肝素、类肝素和其他新兴药物为有效成分的表面抗凝药物涂层技术,同时介绍了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亲水性改性、官能团改性技术的进展,指出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 主要讨论了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改性方法进展,介绍了以肝素、类肝素和其他新兴药物为有效成分的表面抗凝药物涂层技术,同时介绍了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亲水性改性、官能团改性技术的进展,指出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疗器械 抗凝血 血液相容性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锌基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冯相蓺 周超 张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88-191,195,共5页
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和材料科学的进步,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选择从传统316L不锈钢、钴铬合金、钛合金等惰性金属逐渐转向可降解材料。为了减轻与耐腐蚀支架相关的副作用(即慢性炎症和晚期血栓形成),目前正在开发新一代的生物可吸收支... 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和材料科学的进步,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选择从传统316L不锈钢、钴铬合金、钛合金等惰性金属逐渐转向可降解材料。为了减轻与耐腐蚀支架相关的副作用(即慢性炎症和晚期血栓形成),目前正在开发新一代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支架在完成任务后会被逐渐降解和吸收。目前的可降解金属主要包括镁合金、铁合金和锌合金,铁在动脉中产生大量的氧化产物而镁及其合金又腐蚀得太快。其中,锌合金具有更适宜的降解速度、良好的降解行为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基于锌的生物可吸收材料是近年兴起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纯锌、锌铜系、锌镁系及其他锌基合金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 锌基合金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表面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支树迪 袁坤山 张海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1,共15页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长期留置在人体与循环血液接触,在围手术期及留置期间均面临感染风险,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细菌在植入物上的黏附和繁殖是植入物引起心血管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赋予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可有效降低细菌感...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长期留置在人体与循环血液接触,在围手术期及留置期间均面临感染风险,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细菌在植入物上的黏附和繁殖是植入物引起心血管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赋予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生存状态。随着抗菌表面的研究发展,出现了防黏附和杀菌两大类抗菌表面。防黏附表面不含杀菌活性物质,因此很少单独用于抗菌。主要从释放型抗菌、接触型抗菌和可再生型抗菌三方面介绍了杀菌型抗菌表面。释放型抗菌表面主要包含抗生素抗菌、金属粒子抗菌、NO抗菌和pH控释涂层以及4种表面的抗菌机理;接触型抗菌表面主要包含季铵盐抗菌、壳聚糖抗菌和抗菌肽抗菌及其抗菌机理;针对现有的抗菌表面难以避免被细菌残片污染的情况,介绍了可再生抗菌表面,该方法受启发于爬行动物的蜕皮行为,通过牺牲多层结构中的夹层,带走因细菌污染丧失抗菌功能的顶层,裸露出新的抗菌功能表面,实现抗菌表面再生,为长期抗菌功能构建提供了方向。最后,指出了当前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表面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物 抗菌表面 pH响应释放 可再生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袁坤山 王铮铮 +2 位作者 董硕 张海军 王贵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78,共6页
综述了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重金属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官能团修饰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复合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成本低、比表面高、稳定性良好、改性途径多等优势,是重金... 综述了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重金属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官能团修饰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复合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成本低、比表面高、稳定性良好、改性途径多等优势,是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还对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潜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重金属领域推广应用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重金属 环境应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高分子材料水凝胶在伤口敷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鲁手涛 周扬 +5 位作者 徐海荣 刘黎明 曹文瑞 张兴燎 张军 张海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2,146,共5页
针对理想敷料的具体需求、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理化性能,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天然高分子材料水凝胶敷料如胶原蛋白、海藻酸盐、甲壳素和壳聚糖、透明质酸盐、明胶和纤维素等。回顾了近几年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医用水凝胶敷料的发展方向的,同时... 针对理想敷料的具体需求、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理化性能,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天然高分子材料水凝胶敷料如胶原蛋白、海藻酸盐、甲壳素和壳聚糖、透明质酸盐、明胶和纤维素等。回顾了近几年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医用水凝胶敷料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高分子 水凝胶 伤口敷料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文瑞 刘黎明 +1 位作者 鲁手涛 张海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综述了均聚物水凝胶、共聚物水凝胶、半互穿网络结构水凝胶、互穿网络结构水凝胶等4种医用水凝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医用水凝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状况,例如作为伤口修复功能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口腔应用材料等... 综述了均聚物水凝胶、共聚物水凝胶、半互穿网络结构水凝胶、互穿网络结构水凝胶等4种医用水凝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医用水凝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状况,例如作为伤口修复功能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口腔应用材料等进行了介绍,为开发新型医用水凝胶类产品和转化应用提供参考。水凝胶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新型医用水凝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针对目前医用水凝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临床医学 组织工程 伤口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药物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鲁手涛 徐海荣 +2 位作者 刘黎明 曹文瑞 张海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98,共5页
综述了聚ε-己内酯(PCL)药物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PCL微球、PCL纳米微粒、PCL纤维、PCL薄膜、PCL胶束、PCL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CL在药物控释领域研究中,可通过与其他聚合物共混或共聚来改善亲水性和控释行为。PCL共聚物也可应... 综述了聚ε-己内酯(PCL)药物控释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PCL微球、PCL纳米微粒、PCL纤维、PCL薄膜、PCL胶束、PCL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CL在药物控释领域研究中,可通过与其他聚合物共混或共聚来改善亲水性和控释行为。PCL共聚物也可应用到靶向给药系统中,靶向给药系统不仅能够将药物输送至病灶部位,还能实现定向释放。随着新材料的不断研发,构建新型智能药物控释系统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高分子 药物控释 药物载体 聚Ε-己内酯 靶向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卢天恒 尹玉霞 +3 位作者 彦秉运 王鲁宁 曹明昆 张海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157,共5页
介绍了形状记忆聚合物(SMP)的记忆机理、分类以及在手术缝合线、食道支架、血管支架及移植物、组织工程支架、创面敷料、栓塞线圈、膀胱内给药装置、微创骨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展望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医用 形状记忆聚合物 形状记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降解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晓珊 周超 张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92-195,共4页
目前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包括聚合物、镁合金、铁合金及锌合金,它们的降解特性直接影响其作为血管支架植入后的支撑能力、局部反应和血管修复的预后。聚合物降解时间较易调整、生物相容性较好,但力学性能不足;镁合金的降解存在降解速率... 目前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包括聚合物、镁合金、铁合金及锌合金,它们的降解特性直接影响其作为血管支架植入后的支撑能力、局部反应和血管修复的预后。聚合物降解时间较易调整、生物相容性较好,但力学性能不足;镁合金的降解存在降解速率快、释氢反应和微环境pH值变化较大的问题;铁合金降解速率太慢;锌合金的降解速率适中,是近年可降解血管内植入材料研究热点。除了材料自身的特性,可降解材料的血管内降解行为还受到环境的离子浓度、酶、pH值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综述了目前不同血管内可降解支架材料在模拟体液及动物体内生物降解行为的研究结果,以期为血管内可降解材料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铁合金 锌合金 降解 可降解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在构建小口径仿生人工血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子茹 焦恩祥 +4 位作者 袁坤山 李桂英 李蛟 任桂莹 张海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78-482,共5页
人工血管在治疗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仍然具有挑战性。当口径较小时(<6 mm),人工血管容易产生血栓和内膜增生等问题,进而导致血管再狭窄和堵塞,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构... 人工血管在治疗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仍然具有挑战性。当口径较小时(<6 mm),人工血管容易产生血栓和内膜增生等问题,进而导致血管再狭窄和堵塞,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构建性能良好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人们探索了多种制备方法。静电纺丝可以构建具有极大的比较面积和孔隙率的纳米纤维网络。而这种纳米纤维网络与动物细胞外基质(ECM)结构非常相似,可以极大地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使移植后的人工血管具有快速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的形成可以有效减缓人工血管中血细胞、纤连蛋白和血小板沉积,降低血栓形成及血管堵塞的概率。本论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小口径 人工血管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钙-磷物质的量比值对超长羟基磷灰石纳米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银川 肖桂勇 +4 位作者 徐伟莉 齐美丽 颜文熙 武延秋 吕宇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0-628,共9页
羟基磷灰石(HA)晶体的形核和生长与表面活性剂、初始钙-磷物质的量比值(n_(Ca,0)/n_(P,0))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制备高柔韧超长HA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 羟基磷灰石(HA)晶体的形核和生长与表面活性剂、初始钙-磷物质的量比值(n_(Ca,0)/n_(P,0))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制备高柔韧超长HA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探究了不同n_(Ca,0)/n_(P,0)对HA纳米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基于产物微观结构演变提出HA纳米纤维的形成机制。n_(Ca,0)/n_(P,0)=0.8~1.2有利于高结晶超长柔韧HA纳米纤维的合成,而过高和过低的n_(Ca,0)/n_(P,0)会导致油酸诱导HA沿c轴择优生长的作用减弱,进而导致非晶绳结状或低结晶纳米针束状产物的形成。HA晶体的择优生长方向随n_(Ca,0)/n_(P,0)的降低由a轴向c轴转变,但过低的n_(Ca,0)/n_(P,0)导致HA晶体倾向同时沿a轴和c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纤维 油酸 初始钙-磷物质的量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手术输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光 段翠海 张海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5-699,共5页
介入手术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被认为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医学革命。而作为介入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送系统直接影响了手术过程的顺利与否。本文综述了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中常见... 介入手术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被认为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医学革命。而作为介入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送系统直接影响了手术过程的顺利与否。本文综述了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中常见器械的输送系统。重点分析了支架(球扩式支架和自膨式支架)、起搏器、瓣膜和封堵器输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使用要求。不同的介入医疗器械根据其产品结构、手术路径、组织解剖结构等方面的用途,需设计相匹配的输送系统。最后,通过对目前市场上介入手术输送系统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今后输送系统研发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支架 瓣膜 输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闭合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如蒙 袁坤山 +2 位作者 卢沙 张淑欣 张海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38-441,共4页
血管闭合器是用于经皮穿刺动脉后穿刺点止血的医疗器械,按照其原理主要分为主动血管闭合器和被动血管闭合器。本文针对常用血管闭合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动脉 止血 血管内治疗 血管闭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金瓶 袁坤山 +2 位作者 张淑欣 史文广 张海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7-440,共4页
载药栓塞微球将栓塞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既能栓塞肿瘤血管、阻断癌细胞血液供应,又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局部缓慢释放药物。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是可通过离子吸附原理实现均匀加载药物并具有栓塞效果的微球,已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传递... 载药栓塞微球将栓塞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既能栓塞肿瘤血管、阻断癌细胞血液供应,又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局部缓慢释放药物。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是可通过离子吸附原理实现均匀加载药物并具有栓塞效果的微球,已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传递剂广泛用于治疗肝癌。本文对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微球 离子交换型载药栓塞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Meta分析
16
作者 曹明昆 尹玉霞 +3 位作者 卢天恒 侯文博 邹英华 张海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47,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成形术(POBA)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效果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自建库至今DCB...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成形术(POBA)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效果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自建库至今DCB与POBA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以R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晚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截肢和死亡。结果共入选18篇文献,DCB组1400例,POBA组1002例;组间LLL[MD=-0.98,95%CI(-1.11,-0.86),P<0.001]、再狭窄[RR=0.33,95%CI(0.27,0.42),P<0.001]和TLR[RR=0.44,95%CI(0.36,0.5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截肢[RR=0.57,95%CI(0.30,1.09),P=0.091]和死亡[RR=0.70,95%CI(0.39,1.23),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B用于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整体效果优于PO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下肢 股动脉 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球囊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