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4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生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宗训 温恬 顾宁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11期54-54,60,共2页
创建于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位于马利兰州的巴尔的摩.其医学系和生物系及与生物有关的专业,都在美国名声斐然,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霍普金斯 研究生培养 约翰 美国 大学 生物化学 生物系 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科研训练培养体系探索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元弟 朱丹 +2 位作者 丁明跃 刘亚丰 张日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科研训练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并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促进专业骨干教师深度参与、指导管理全过程定制化,并充分... 科研训练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并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促进专业骨干教师深度参与、指导管理全过程定制化,并充分与大创项目、竞赛项目等具体实施结合,从多个方面推进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为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科研训练培养趟出一条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新工科 科研训练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培养“医用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伟 段磊 +2 位作者 朱松盛 刘宾 吴小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40,159,共4页
"医用导向型"培养模式是"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在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独创性应用,而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则是该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针对医疗卫生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结合实验中心的建设情... "医用导向型"培养模式是"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在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独创性应用,而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则是该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针对医疗卫生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结合实验中心的建设情况,本专业确立了"医用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了"医工融合"式的教学体系,并探索了分层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生物医学工程 实验示范中心 医用导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秀珍 漆家学 +1 位作者 王政 孙景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进展,为发展我军生物医学工程和卫生装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生物医学工程文献(IEEE与IOP数据库),筛选与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文献并查阅网站,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 目的综述国内外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进展,为发展我军生物医学工程和卫生装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生物医学工程文献(IEEE与IOP数据库),筛选与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文献并查阅网站,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提出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的概念,阐明了其定义;从战伤一线救治、伤员寻找、战时化验与侦检、战时医疗卫勤信息等方面介绍了近10年来军事医学工程技术的进展。结论促进我军卫生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综合集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信息技术,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我军应重视军事生物医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军事生物医学工程总体发展策略研究;应从转变观念,自主创新,完善平台,合作研发等方面推进我军卫生装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军事医学 军队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工结合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被引量:8
5
作者 段磊 王伟 +1 位作者 朱松盛 吴小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6-118,共3页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注重"四结合"即医学与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多阶段、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学新体...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注重"四结合"即医学与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多阶段、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行交叉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增强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医工结合 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8
6
作者 宫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5-139,共5页
原有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在教学内容、环节、模式和实践支撑平台上远不能适应现代实践教学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课程组以"建设成为研究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的精品课"为目标,确立了"1个目标... 原有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在教学内容、环节、模式和实践支撑平台上远不能适应现代实践教学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课程组以"建设成为研究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的精品课"为目标,确立了"1个目标、3个环节、5种模式、4个主攻方向"的改革方针。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形成了有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综合训练教学体系,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综合训练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电子仿真手段改革生物医学工程实验课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萍 陈光杰 李树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1999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介绍了运用电子仿真手段改进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优点。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仿真 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在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龚著琳 陈瑛 +2 位作者 苏懿 刘雅琴 徐立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0-1423,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集、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手段日益完善,数据挖掘学科应运而生。文章阐述数据挖掘的概念;通过给出各种数据挖掘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数据挖掘与生物医学领域中统计学的关系,并就国内生物医学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集、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手段日益完善,数据挖掘学科应运而生。文章阐述数据挖掘的概念;通过给出各种数据挖掘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数据挖掘与生物医学领域中统计学的关系,并就国内生物医学数据挖掘的应用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生物医学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信号的近无损压缩 被引量:8
9
作者 杨胜天 童勤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生物医学信号的压缩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 ,医生们普遍认为有损压缩技术会使诊断信息丢失 ,只有无损压缩才能不失真地保留所有信息 ,因而临床诊断必须使用无损压缩。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 ,在信号的采集和数字化... 生物医学信号的压缩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 ,医生们普遍认为有损压缩技术会使诊断信息丢失 ,只有无损压缩才能不失真地保留所有信息 ,因而临床诊断必须使用无损压缩。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 ,在信号的采集和数字化的过程中就会引入量化误差和其他各种误差 ,即使用无损压缩 ,实际也是有损的 ;其次 ,无损压缩的压缩比很低 ,其压缩性能远不能与有损压缩相比 ,所以 ,在医学领域真正具有广泛应用需求的还是有损压缩技术 ,关键是如何控制好误差以确保信号的可信度。而一般的有损压缩技术 ,由于其对信号失真度缺乏严格的控制 ,因而不适合应用于医学领域 ,所以有必要研究特殊的有损压缩技术 ,这就是近无损压缩技术。为此 ,我们提出了一个能有效表征信号可信度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 ,结合生物医学信号非线性、非平稳性的特点 ,设计了一个基于上下文的生物医学信号近无损压缩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近无损压缩在保证信号可信度的前提下获得了比无损压缩更好的压缩结果。最后 ,我们还就近无损压缩技术的研究方向作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无损压缩 上下文建模 DPCM Golomb编码 最小二乘格形自适应算法 L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占科 雷万生 常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6,共2页
生物芯片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微加工技术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和领域。它针对DNA、RNA、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将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集成在一起,完成样品预处理、亲和结合反应以及信号检测等过程,
关键词 微球荧光编码 微球阻抗编码 生物芯片 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三角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若干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剑波 骆清铭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对激光三角法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类和总结,对激光三角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更进一步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测量 激光三角法 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网格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章鲁 李三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77-1183,共7页
医学数据分布范围广且数量极其巨大。医学数据网格能在分散于各地的许多机构之间以协调、灵活、安全的方式共享资源,解决医学数据处理中的各种问题。由网格所构成的虚拟环境将有助于提高生物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性能。
关键词 计算机网格 医学应用 医学数据挖掘 医学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信号的高密度表达法及其在睡眠脑电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凡让 唐戍萍 +1 位作者 徐国芳 陈绍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5-322,381,共9页
在对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物医学信号的长时间监测过程中,会获得大量的数据。目前对这些数据采用二维波形法显示,即使是高分辨率的屏幕也只能显示3K数据。本文首次提出了时域彩色地图技术,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信息表达密度... 在对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物医学信号的长时间监测过程中,会获得大量的数据。目前对这些数据采用二维波形法显示,即使是高分辨率的屏幕也只能显示3K数据。本文首次提出了时域彩色地图技术,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信息表达密度520倍,使用户对全部数据有一个整体的观察,易于识别数据中隐藏的信息。本文以睡眠脑电波的处理为例详细讨论了该方法。实践表明可把信息分析时间从原来的2天缩短到10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睡眠 脑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放射成像与IT的互动发展
14
作者 庄天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17,共4页
根据X-射线成像的若干例子就生物医学成像与IT的互动发展作了阐述。指出平板检测器的问世,使X-射线成像技术有了革命性的飞跃。许多老的模式得到复兴,新的模式不断涌现。锥束螺旋CT、多源CT已经或即将成为产品。另一方面医院数据量急剧... 根据X-射线成像的若干例子就生物医学成像与IT的互动发展作了阐述。指出平板检测器的问世,使X-射线成像技术有了革命性的飞跃。许多老的模式得到复兴,新的模式不断涌现。锥束螺旋CT、多源CT已经或即将成为产品。另一方面医院数据量急剧增大,对IT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互动在PACS中得到完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成像 平板检测器 IT 互动 P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雪峰 牛小连 +3 位作者 秦苗 魏延 韩志军 黄棣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9-3047,共9页
羟基磷灰石微球具有独特的球形结构,形态规则,流动性好,比表面积大,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羟基磷灰石微球的不同制备方法,如模板法、水热法、喷雾干燥法、微乳液法、沉淀法等,分析了... 羟基磷灰石微球具有独特的球形结构,形态规则,流动性好,比表面积大,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羟基磷灰石微球的不同制备方法,如模板法、水热法、喷雾干燥法、微乳液法、沉淀法等,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羟基磷灰石微球形貌、尺寸、结晶度等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方法下羟基磷灰石微球形成机理。最后介绍了羟基磷灰石微球在药物缓释、骨组织修复、环境净化、生物分子分离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微球 制备方法 微球形成原理 生物医学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ion Builder AI的生物医学图像智能化自动处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查悦明 陀韦为 +2 位作者 王卓 张刚平 黄耀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实验室在图像处理分析中存在的软件功能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使用Vision Builder AI根据具体特定的需要建立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分析程序,并在微球图像、红细胞图像、花粉分层图像等生物医学图像的分析处理中进行... 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实验室在图像处理分析中存在的软件功能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使用Vision Builder AI根据具体特定的需要建立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分析程序,并在微球图像、红细胞图像、花粉分层图像等生物医学图像的分析处理中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验表明,利用VBAI可简单、快捷地针对不同生物医学图像建立相应检测处理程序,可快速自动地对大量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准确、客观、量化的数据,VBAI是实验室快速建立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检测程序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AI 生物医学图像 图像处理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和焦虑及失眠症状的关系
17
作者 杨雨青 黄婧 +5 位作者 林子新 余彤 陈夕圆 杨宁 钟少玲 周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究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18~23岁的青年人10273名,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进行调查。结... 目的:探究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18~23岁的青年人10273名,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素养达标1137人(11.1%),存在抑郁症状2758人(26.8%)、焦虑症状1355人(13.2%)、失眠症状4936人(4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人口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后,心理健康素养未达标是抑郁、焦虑、失眠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1.93、1.49,95%CI:1.74~2.48、1.52~2.46、1.31~1.70)。结论: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足,且心理健康素养缺乏与出现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心理健康素养 抑郁 焦虑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安全学习控制
18
作者 刘跃跃 王浩羽 +1 位作者 吴小雨 樊启高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3-1332,共10页
针对非线性系统非参数不确定条件下的安全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GP)的安全学习控制方案.首先,基于在线采集到的历史数据,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对非线性系统中的非参不确定性与时变扰动进行学习,基于Lyapunov理论设计反馈线性... 针对非线性系统非参数不确定条件下的安全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GP)的安全学习控制方案.首先,基于在线采集到的历史数据,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对非线性系统中的非参不确定性与时变扰动进行学习,基于Lyapunov理论设计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保证控制器全局一致最终有界(GUUB).其次,考虑到安全约束问题,在反馈控制器的基础上,利用控制障碍函数(CBF),最小限度调整控制输入获得基于二次规划(QP)的优化控制输入.此外,分别在高概率意义上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有界性和状态安全域的前向不变性.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非参数不确定性下轨迹跟踪与避障约束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过程 反馈线性化 控制障碍函数 安全控制 二次规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手关节运动学与抓握接触力的生物力学研究分析
19
作者 刘晓杰 张绪树 +3 位作者 郭媛 文云鹏 王瑞雪 张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本研究主要进行手指关节运动学和抓握接触力的生物力学分析,为假肢手的运动和力反馈控制提供设计参考。共招募50名大学生受试者,设置人手抓握不同质量砝码、不同盛水体积水杯和不同直径球体等3种工况,对受试者进行手部运动学数据采集和... 本研究主要进行手指关节运动学和抓握接触力的生物力学分析,为假肢手的运动和力反馈控制提供设计参考。共招募50名大学生受试者,设置人手抓握不同质量砝码、不同盛水体积水杯和不同直径球体等3种工况,对受试者进行手部运动学数据采集和抓握接触力数据采集。手部运动学实验使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采集粘贴于受试者手部各标记点的运动学数据,依据空间向量夹角公式,计算手指各关节角度;手部接触力实验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采集手部的接触力信息,使用USB-210八通道数据采集卡作为压力采集设备和INSTRON 554 4材料试验机对传感器进行标定,采用指数函数对传感器标定曲线进行了拟合(R^(2)达到0.995 9),并计算各工况采集区域的接触力;结合各工况人手指的运动学特征对接触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生物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手部动作各指运动和接触力分布具有协同性,拇指、中指和食指对手抓握功能的影响较大,抓握时各贡献了31.59%、22.2%和15.88%的接触力。三指尖接触力随砝码质量的增加均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参与动作的手指关节数目和动作复杂程度的增加,手指尖和手掌区域的接触力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性别差异与各工况组间差异对手部抓握接触力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仿人假肢手设计提供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捕捉 关节角度 接触力 薄膜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工融合”培养创新型医学工程人才 被引量:56
20
作者 朱松盛 段磊 +2 位作者 王伟 刘宾 吴小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214,共3页
为形成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理工科与医科知识的进行叠加,而且要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发挥1+1大于2的效益。"医工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在生物医学工... 为形成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理工科与医科知识的进行叠加,而且要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发挥1+1大于2的效益。"医工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实验教学正是融合型创新人才的最好培养方式。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医工结合",到"医用导向型",再到"医工融合",使各学科间的相互交融更为紧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 医工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