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结合的途径与突破口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冬 任力锋 +1 位作者 贺达仁 张阳德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6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结合 差别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性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制备及其内皮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余喜讯 万昌秀 陈槐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研究经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X-810)处理的猪动脉的性能特点,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理想支架材料,并在体外实现其内皮化。用EX-810处理猪动脉7 min^72 h。所获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交联指数和力学性能。在体外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 研究经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X-810)处理的猪动脉的性能特点,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理想支架材料,并在体外实现其内皮化。用EX-810处理猪动脉7 min^72 h。所获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交联指数和力学性能。在体外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后种植培养于四组不同改性的材料表面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最后用加压铺坪法将其种植到经赖氨酸处理并复合I型胶原的EX-810交联血管支架材料内表面,体外静态培养7天,取样行形态学检测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结果显示EX-810既能有效去除和降低组织中产生抗原性的细胞成分和自由氨基,又保持了血管总体组织构架完整;经它处理的血管组织柔韧性好、接近天然血管组织,在各项力学性能方面也与天然血管组织相似;本材料经用赖氨酸处理并复合I型胶原后细胞毒性小,与细胞亲和性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其内表面能较好的生长增殖,容易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缩水甘油醚 猪动脉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人工合成聚合物混合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力 李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多组分人工合成纳米纤维是纳米技术、材料学与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一类经典的纳米结构,能够充分模拟体内纤维微环境,同时提供必要的拓扑结构、生物力学与生物化学因素来促进组织再生与创伤愈合。这种纤维通过混合天然与人... 多组分人工合成纳米纤维是纳米技术、材料学与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一类经典的纳米结构,能够充分模拟体内纤维微环境,同时提供必要的拓扑结构、生物力学与生物化学因素来促进组织再生与创伤愈合。这种纤维通过混合天然与人工合成聚合物制备而成,能够产生各组分在力学性质、生物学响应以及材料结构的协同效果,在组织工程与药物释放领域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药物释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记物的数据挖掘在临床医学中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昂清 王卫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6期1237-1239,1247,共4页
介绍了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检测项目中的数据特征,对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在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生物标记物进行处理,所获得的结果在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展开研究,并为提高辅助诊断能力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 生物标记物 数据挖掘 临床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化基质囊泡促进骨质疏松性骨再生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杨杰 段沛言 +2 位作者 任洁 房飞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5-305,共1页
目的探究工程化基质囊泡促进骨质疏松病理微环境下骨再生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并收集负载膜联蛋白A6(Anx A6)的工程化基质囊泡(Anx A6-MVs),通过TEM、NTA、Western blot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在体外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茜素... 目的探究工程化基质囊泡促进骨质疏松病理微环境下骨再生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并收集负载膜联蛋白A6(Anx A6)的工程化基质囊泡(Anx A6-MVs),通过TEM、NTA、Western blot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在体外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评估Anx A6-MVs对成骨细胞的成骨/矿化作用。采用水凝胶负载Anx A6-MVs注射于骨质疏松小鼠骨缺损处观察骨再生效果。最后,通过Micro-CT、Goldner染色等方法评价Anx A6-MVs促进骨质疏松微环境下骨再生的能力。结果Anx A6-MVs呈典型的双层膜状结构,粒径约为110 nm,表达CD63、Alix和TSG101等标志物。Anx A6-MVs可显著提升成骨细胞的ALP、RUNX2、Col-1、p-FAK、FAK、Vinculin、Paxillin和β-catenin的表达。ALP/茜素红染色显示,Anx A6-MVs促进了成骨细胞的成骨/矿化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nx A6-MVs显著提高OVX小鼠再生骨组织的BMD指数和骨体积分数。Masson染色和激光散斑成像结果显示,Anx A6-MVs能提高再生骨组织的血管生成。Goldner染色显示,Anx A6-MVs能提高局部新生骨量。结论Anx A6-MVs促进了成骨细胞的黏附、归巢、成骨分化趋势和增殖,增加再生骨组织的血管化,促进骨质疏松情况下的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结果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骨再生 CD63 矿化作用 成骨分化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护理与临床医学工程专业合作的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胜林 张强 苏敏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医疗器械的应用和安全给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都带来巨大挑战。分析双方相互间的错误认知和正确认识,探讨护理与临床医学工程在医疗器械评估论证、安全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相关法规领域的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双方广泛而深入的... 医疗器械的应用和安全给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都带来巨大挑战。分析双方相互间的错误认知和正确认识,探讨护理与临床医学工程在医疗器械评估论证、安全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相关法规领域的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双方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可增进对对方背景和能力的认知,可加强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两个学科的交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临床医学工程 医疗器械 使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抗细菌粘附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万昌秀 段友容 +1 位作者 乐以伦 张尔永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了减少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 (BCI) ,采用N2 低温等离子体沉积 (LTP)、二次等离子体、紫外 (UV)辐照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技术 ,对人工心瓣用Dacron材料进行了改性。在其材料表面引入聚乙二醇 (PEG) ,利用PEG的“化学放大”作用再... 为了减少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 (BCI) ,采用N2 低温等离子体沉积 (LTP)、二次等离子体、紫外 (UV)辐照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技术 ,对人工心瓣用Dacron材料进行了改性。在其材料表面引入聚乙二醇 (PEG) ,利用PEG的“化学放大”作用再引入肝素 (Hep) ,经表皮葡萄球菌 (SE)体外动态粘附实验比较 ,紫外辐照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改性抗细菌粘附效果最好 ,细菌粘附减少 90 % ,二次等离子体改性次之 ,细菌粘附减少 80 % ,N2 低温等离子体沉积后抗细菌粘附效果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表面改性 细菌粘附 抗细菌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研究孕育着革命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力锋 贺达仁 +1 位作者 李螺丝 刘晓冬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4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 医学检测模式 生物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瑞英 陈龙聪 +1 位作者 张婷婷 熊兴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2,共5页
Pb是有毒致癌重金属,随着水中Pb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止Pb污染,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Pb2+生物传感器,如比色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综述了这3种Pb2+生... Pb是有毒致癌重金属,随着水中Pb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止Pb污染,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Pb2+生物传感器,如比色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综述了这3种Pb2+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优缺点,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生物传感器 比色 荧光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非常量对照组参数比较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学川 陈槐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59,共2页
从实验对照组的设计及其参数的分析、比较入手,根据运动时间生物学原理,探索了一种生物数据分析、处理新方法──“非常量对照组参数比较法”。该法将实验对照组参数视为一组动态(周期性)变化的参照数,并按相应的时间序列关系与实... 从实验对照组的设计及其参数的分析、比较入手,根据运动时间生物学原理,探索了一种生物数据分析、处理新方法──“非常量对照组参数比较法”。该法将实验对照组参数视为一组动态(周期性)变化的参照数,并按相应的时间序列关系与实验组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弥补了生物数据分析比较方法中,仅考虑数据的空间属性,而忽略其时间属性的不足,为运动生物科学研究的数据分析和比较,提供了一个方法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科学 非常量参数 实验数据 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生骨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梁 朱太咏 +1 位作者 谢艳 石印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0-232,共3页
目的:评价益气生骨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用药组,每组12只。全部手术法制作双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造模次日,模型组予颗粒剂辅料(9.6g·kg^(-1)·d^(-1)),用药组予... 目的:评价益气生骨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用药组,每组12只。全部手术法制作双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造模次日,模型组予颗粒剂辅料(9.6g·kg^(-1)·d^(-1)),用药组予益气生骨颗粒(12g·kg^(-1)·d^(-1)),分两次灌胃,连续6周。第43天处死,检测桡骨力学性能、几何尺寸和基本物理参数(干重、体积和密度)。结果:与模型组比,用药组造模桡骨的断端截面惯性矩明显增大(P<0.05),承受最大载荷增高达(12.601±7.056)N,模型组为(7.974±5.463)N;相应的桡骨几何结构参数(如长度、折端处直径及横截面积)以及整个桡骨和骨痂的干重与体积均明显变大(P<0.01或P<0.05)。骨痴中无机质与有机质量均见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益气生骨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疗效确切,其机制为:通过优化整个造模桡骨宏观几何机构及增加其材料构成成分,增强其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益气生骨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的构建及再灌注内皮损伤机制研究
12
作者 刘巧 杜聆语 +4 位作者 张怀奕 岳红燕 程琳 刘肖珩 沈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3-673,共1页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后,血流恢复灌注而引发的继发性损伤。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的静脉溶栓(IVT)和机械取栓(MT)两种再灌注治疗均会引起脑IRI,然而这两种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据此,...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堵塞后,血流恢复灌注而引发的继发性损伤。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的静脉溶栓(IVT)和机械取栓(MT)两种再灌注治疗均会引起脑IRI,然而这两种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却鲜有报道。据此,设计了一种气动控制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用以动态模拟并实时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探讨渐进(IVT)和瞬时(MT)再灌注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芯片,采用气动法分别模拟不同再灌注过程,检测内皮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化(End MT)、促炎因子(MCP-1、IL-1β、IL-6)、血管黏附分子(ICAM-1、VCAM-1)和紧密连接(ZO-1、Occludin)等表达变化,并评估白藜芦醇(REV)和阿司匹林(ASA)两种药物对IRI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再灌注方式都会导致缺血后更严重的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 MT,促炎因子释放增加、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紧密连接丢失。与渐进再灌注相比,瞬时再灌注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REV和ASA对促炎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与瞬时再灌注(MT)相比,渐进再灌注(IVT)会造成更严重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 MT,触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因此MT对内皮功能影响更小。该芯片模型可作为IRI治疗药物的初步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伤 促炎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功能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 内皮损伤 再灌注 气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三氧化二砷复合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13
作者 张瑶佳 余泓池 +2 位作者 侯喆 赵婷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5-565,共1页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药物洗脱支架虽可以通过抗增生药物的原位释放有效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其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的同时也抑制了血管内皮层的愈合,导致血管内皮功...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药物洗脱支架虽可以通过抗增生药物的原位释放有效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其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的同时也抑制了血管内皮层的愈合,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他克莫司/三氧化二砷(TAC/ATO)复合药物洗脱支架具有很好的抗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功能,但其生物安全性尚不清楚。方法使用BMS支架(对照组)和TAC/ATO复合药物支架通过兔髂动脉植入兔腹主动脉,ICP-MS测定7、14、30、90、180天的血液、毛发、粪便和支架段血管的砷元素含量;病理切片和HE、Masson染色观察7、14、30、90、180天的心、肝、脾、肺、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ICP-MS结果表明,在7、14和30天时间点,复合药物组在血液、毛发、粪便和支架段血管组织的砷含量均明显高于BMS组,但随着时间推移,90、180天的复合药物组的组织砷含量及血药浓度逐渐接近BMS对照组;病理切片实验结果表明,在7、14、30、90和180天时间点支架均未对重要脏器的正常生理结构造成显著影响,也并未引起组织炎症反应。结论本研究证明TAC/ATO复合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增生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支架 三氧化二砷 他克莫司 复合药物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促胸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高文博 赵婷 +1 位作者 余泓池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4-614,共1页
目的胸主动脉瘤(TAA)与胸主动脉夹层(TA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TAA和T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不了解TAA向TAD转化的分子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在TAA向TAD演变的进程中,VSMCs发生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且... 目的胸主动脉瘤(TAA)与胸主动脉夹层(TA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目前,TAA和T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不了解TAA向TAD转化的分子机制。前期研究发现,在TAA向TAD演变的进程中,VSMCs发生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且受流体剪切力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探明流体剪切力诱导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的力学生物分子机制,为解析TAA向TAD演变的机理提供新方向,为TAA和TAD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方法对临床TAA和TAD样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基于医学影像数据模拟计算TAA和TAD病变部位的流体剪切力变化,并通过体外力学加载实验探究出合适的力学加载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内外力学加载实验流体剪力调控VSMCs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数值模拟表明,VSMCs在TAA和TAD的血管组织中受到的流体剪力均值分别为1.0、40 dyn/cm^(2);流体剪切力显著下调PTCH1及上调GLI2的表达水平,该过程伴随VSMCs的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过表达PTCH1和抑制GLI2可显著阻碍流体剪力诱导的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延缓TAA向TAD的转化进程。结论流体剪切力通过PTCH1-GLI2信号轴诱导VSMCs巨噬样细胞表型转化,从而促进TAA向TAD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 流体剪切力 胸主动脉瘤 血管组织 重大疾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 TAA 转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F4介导基底硬度调控破骨细胞融合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15
作者 涂莎莎 刘思君 +3 位作者 段梦梦 张德茂 谢静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9-239,共1页
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细胞外基质硬度的改变。破骨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与正常骨组织(硬基底)相比,骨质疏松组织(软基底)表现出破骨形成缺陷。大数据筛查表明,软基底组中... 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细胞外基质硬度的改变。破骨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与正常骨组织(硬基底)相比,骨质疏松组织(软基底)表现出破骨形成缺陷。大数据筛查表明,软基底组中转录激活因子4(ATF4)的表达减少。本研究旨在探讨ATF4在两种基底硬度下调控破骨细胞融合及其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PDMS制备两种硬度的基底,提取小鼠原代BMMs细胞进行ATF4过表达处理和敲低处理后,给予M-CSF和RANKL诱导破骨细胞发生。采用细胞定时监测、TRAP染色、吖啶橙染色检测破骨细胞生成情况。通过WB、Q-PCR和免疫荧光共定位观测ATF4和破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采用Co-ip明确ATF4的蛋白互作。结果大数据筛查找到ATF4的变化,并在体外实验数据中证实其力学敏感性;ATF4过表达促进硬基底上成熟破骨细胞的形成,表现为融合时间早,形成数量多,破骨形成面积大,侵袭能力强,且相关破骨分化标志物表达增加。ATF4过表达能挽救软基底上破骨形成缺陷,且达到与硬基底对照组破骨形成较一致的水平。ATF4绑定FAK蛋白,调控细胞内微管微丝的重新分布,进而影响破骨细胞的融合。结论ATF4通过FAK响应细胞外基质硬度变化调节破骨细胞骨架重组以促进成熟破骨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破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骨质疏松 全身性疾病 软基底 大数据 硬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2在不同基底硬度上抑制破骨细胞融合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刘思君 涂莎莎 +2 位作者 段梦梦 谢静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5-305,共1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骨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老年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骨组织的硬度可因衰老和影响矿物质成分结构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而改变,继而影响机械敏感性骨细胞。破骨细胞作为唯一的骨吸收细...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骨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老年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骨组织的硬度可因衰老和影响矿物质成分结构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而改变,继而影响机械敏感性骨细胞。破骨细胞作为唯一的骨吸收细胞,在维持骨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研究KLF2在细胞外基质刚度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力学生物学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改变固化剂与液体低聚物碱的质量比来调节PDMS的刚度,采用1∶5和1∶45分别作为stiff和soft组。不同硬度PDMS模拟体内细胞外基质刚度的变化,正常硬度为1∶5,骨质疏松硬度则为1∶45。过表达和敲除不同硬度组BMMs中KLF2表达。通过TRAP染色、实时细胞监测和吖啶橙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态、融合性以及活性。WB和IF检测破骨细胞特应性标志物和观察破骨细胞形态。结果在stiff和soft组中均观察到KLF2过表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融合,同时KLF2显著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大小和数量。过表达KLF2抑制了破骨细胞经典标志物蛋白如Nfatc1、Ctsk、Mmp9等。同样地、在stiff和soft组中敲除KLF2的表达后发现破骨细胞融合增强。结论KLF2在stiff和soft组中均可抑制破骨细胞的融合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破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骨质疏松 矿物质成分 骨吸收 骨组织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流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甘油磷酸胆碱促血管炎症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17
作者 侯喆 赵婷 +1 位作者 余泓池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58,共2页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扰动流(disturbed flow)诱导的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生物学事件。血管内皮细胞甘油磷酸胆碱代谢异常在血管炎症的发生发...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扰动流(disturbed flow)诱导的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生物学事件。血管内皮细胞甘油磷酸胆碱代谢异常在血管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扮演关键角色。然而,扰动流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甘油磷酸胆碱代谢异常从而诱发血管炎症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拟构建体内/外扰动流力学加载模型,通过基因组学结合代谢组学分析扰动流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甘油磷酸胆碱代谢异常的力学生物学机制。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多种基因干预手段探明甘油磷酸胆碱调控血管炎症反应的分子机理。结果(1)左颈动脉部分结扎后的Apo E-/-小鼠甘油磷酸胆碱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扰动流血管段脂质沉积增加,斑块面积增大;(2)体外扰动流剪切力可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甘油磷酸胆碱表达,升高的甘油磷酸胆碱显著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和增殖能力,引起巨噬细胞极化(M2型向M1型转化);(3)扰动流激活血管内皮细胞PIEZO1并上调其表达,活化的PIEZO1激活YAP从而诱导甘油磷酰胆碱二酯酶1基因表达。结论扰动流剪切力可通过PIEZO1-YAP信号轴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甘油磷酸胆碱水平,引发血管炎症,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血管炎症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脂质沉积 甘油磷酸胆碱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最佳成像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齐浩 刘颖 +2 位作者 庄乐南 朱杰 孙润广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和测试条件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在大气环境和溶液环境中肝癌SMMC-7721细胞的最佳成像条件,同时建立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活细胞的实验方法.使用0.5%、1%、1.5%的戊二醛溶液...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和测试条件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在大气环境和溶液环境中肝癌SMMC-7721细胞的最佳成像条件,同时建立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活细胞的实验方法.使用0.5%、1%、1.5%的戊二醛溶液固定细胞后再漂洗,变换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模式,调节扫描参量并在大气环境下观测以寻找该环境下的最佳成像条件;将用多聚赖氨酸处理基底后的培养细胞直接放置于生理溶液中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溶液环境观测,比较扫描时限并分别改变环境液体类型、探针以及扫描频率,比较了不同条件下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差异,在得出最优参量的同时对其相关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活细胞实时观测的实验方法.比较两种条件下的细胞图像发现,戊二醛溶液固定过的细胞与生理溶液环境中的活细胞有很大差别,在生理溶液条件下的细胞饱满,可见到光滑清晰的细胞边缘;但戊二醛溶液固定的细胞表面粗糙,细胞边缘不清晰,表明固定后观测到的细胞与生理状态下活细胞的表面形貌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技术 实时观测 活细胞 固定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蛋白转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涛 刘英辉 +3 位作者 杨春蕾 肖静 郭慧玲 王正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简要综述了几种能够携带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和细胞生物膜屏障的蛋白结构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转导域 跨膜转运 TAT ANTP VP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肝B超图像特征提取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江莉 汪小毅 +3 位作者 李德玉 汪天富 郑昌琼 程印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建立适合于脂肪肝B超图象识别的最佳特征矢量,首先提取正常肝和脂肪肝B超图像的近远场灰度比特征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长度两种纹理模型中的9个特征。再用Kolmogorov-Smirnov假设检验和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两次特征选择。通过特... 为了建立适合于脂肪肝B超图象识别的最佳特征矢量,首先提取正常肝和脂肪肝B超图像的近远场灰度比特征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游程长度两种纹理模型中的9个特征。再用Kolmogorov-Smirnov假设检验和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两次特征选择。通过特征选择,最初的10个特征矢量只有近远场灰度比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的角二阶矩、熵、反差分矩共4个特征被保留下来,用于脂肪肝的识别。这4个特征组成了适合于脂肪肝B超图象分析的最佳特征矢量。研究表明由这4个特征组成的最佳特征矢量对脂肪肝识别有着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特征提取 近远场灰度比 灰度共生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