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雄性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秦晓东 袁欣然 +1 位作者 李冬梅 韩晓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1-535,共5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群中广泛、持续暴露,对雄性动物的胚胎和生殖系统发育以及生殖功能等具有潜在的生殖毒性。文中就PAEs的雄性生殖毒性研究进展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雄性生殖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生殖毒性评价和敏感检测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祎 胡冠九 +4 位作者 吴江 邬旸 史薇 韩晓冬 于红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61-668,共8页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睾丸细胞为体外毒性试验靶细胞,采用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质细胞的形态、细胞活力、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细胞早期凋亡坏死率和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5种检测指标评价了X市和L市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的生殖毒性,并筛...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睾丸细胞为体外毒性试验靶细胞,采用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质细胞的形态、细胞活力、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细胞早期凋亡坏死率和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5种检测指标评价了X市和L市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的生殖毒性,并筛选了对痕量有机污染物敏感的生殖毒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市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皆可引起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和生精细胞形态的变化,相比较而言,对生精细胞的影响更严重.X市水源水有机提取物对3种生殖细胞胞外LDH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在L市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的暴露下,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胞外LDH活力显著增强(p<0.01).X市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可使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显著减少(p<0.01);而L市水源水有机提取物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无明显影响(p>0.05).两市水源水有机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发大鼠睾丸细胞损伤,生精细胞对环境毒物是比较敏感的细胞,细胞形态、活力、LDH活力、凋亡坏死率、睾酮分泌量等生殖毒理学检测指标可用于饮用水源地水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有机提取物 生殖毒性 敏感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苯并[a]芘诱导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巍 董婷 +2 位作者 杨凯 吴梦云 涂白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2-1198,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amin E,VE)对苯并[a]芘(Benzo(a)pryene,B[a]P)诱导的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28 d龄70~90 g 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溶剂对照组、B[a]P组(5 mg/kg)及低(10 mg/kg)、中(50...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amin E,VE)对苯并[a]芘(Benzo(a)pryene,B[a]P)诱导的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28 d龄70~90 g 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溶剂对照组、B[a]P组(5 mg/kg)及低(10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VE联合B[a]P处理组共6组,每组各10只;连续灌胃30 d并检测各组精子质量、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 G)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睾丸形态,采用彗星实验测定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P组精子计数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8-OHd G及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VE联合组SD大鼠的睾丸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上述各项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指标也均明显改善;且随着VE剂量的增加,保护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对B[a]P诱导的SD雄性大鼠生殖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维生素E 生殖毒性 保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细胞早期发生与减数分裂启动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连君 张西锋 +2 位作者 陈波 冯艳敏 沈伟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81-187,共7页
卵巢性生殖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卵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发生或染色体分离异常。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些生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充分地了解个体发育的生物学过程中及关键时间点。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早期发生和减... 卵巢性生殖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卵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发生或染色体分离异常。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些生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充分地了解个体发育的生物学过程中及关键时间点。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早期发生和减数分裂启动的生理过程,介绍生殖细胞的出现、迁移、性别分化和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深入了解卵母细胞发生过程将为利用体外发育来源的卵母细胞治疗卵巢性生殖疾病,克服女性不孕、卵巢早衰等重大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 性别分化 减数分裂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和三七总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5
作者 董子晗 王海萍 +1 位作者 吕洋 刘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15-2423,共9页
目的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单独或联合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s)分化的... 目的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单独或联合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s)分化的影响以及PNS和FGF-2促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20~30 g 3周龄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鉴定纯度合格后通过PNS和FGF-2单独或联合诱导以及PNS和FGF-2分别与LY294002(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抑制剂)联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培养的相应时间点,分为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PNS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FGF-2组)、三七总皂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NS+FGF-2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Desmin和Cx4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有关通路蛋白及细胞凋亡有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心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结果各单独诱导组(FGF-2组、PNS组)或联合诱导组(PNS+FGF-2组)均提高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P<0.05),且最高表达水平出现在联合组。PNS和FGF-2分别与LY294002联用,相较于两单独诱导组降低了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通路相关蛋白Akt的磷酸化水平,且Bcl-2水平降低,Bax水平升高,Bcl-2/Bax比值减小(P<0.05)。结论PNS和FGF-2均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且二者的联合诱导是一种更高效的诱导方法。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PNS和FGF-2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且PNS和FGF-2起到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三七总皂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心肌梗死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对人肺腺癌细胞LTEP-a-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贤钦 窦环 +2 位作者 宋玉仙 公伟 侯亚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47,共2页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中药宝库中的珍品。近年来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它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及对肿瘤等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灵芝孢子油是灵芝孢子粉中的脂溶性物质,主要包含三萜类、多糖类及核...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中药宝库中的珍品。近年来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它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及对肿瘤等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灵芝孢子油是灵芝孢子粉中的脂溶性物质,主要包含三萜类、多糖类及核苷类等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LTEP-a-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CCK-8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小鼠动物模型的NK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郝莎 李鹏飞 +4 位作者 李若天 梁志锋 赵俊丽 胡娅莉 侯亚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诱导的先兆子痫模型小鼠中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血、脾脏及子宫的数量及其表面受体的变化,同时了解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TGF-β、TNF-α和IFN-γ)的水平。方法:用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诱导的先兆子痫模型小鼠中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血、脾脏及子宫的数量及其表面受体的变化,同时了解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TGF-β、TNF-α和IFN-γ)的水平。方法:用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诱导小鼠出现先兆子痫(PE)样症状,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血、脾脏及子宫的数量和表面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TGF-β、TNF-α和IFN-γ。结果:我们建立的PE样小鼠模型是成功的;与对照组相比,gd17.5时PS/PC组外周血和脾脏中NK细胞数目增加。gd11.5时子宫中NK细胞数目突然增加,随后逐渐降低,且在gd14.5和gd17.5时PS/PC组比对照组NK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S/PC组脾脏中表面受体CD122表达显著降低,而CD244、CD94及NKG2D均显著增加;子宫中所有表面受体显著降低。在gd11.5、gd14.5及gd17.5时,与对照组相比,PS/PC组外周血中TGF-β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TNF-α和IFN-γ表达的水平大多不发生明显变化。结论:PE可能与母胎界面处NK细胞的数量及表面受体改变有关。外周血中TGF-β的增加可能抑制子宫处NKG2D等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关于TNF-α和IFN-γ在PE样小鼠模型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NK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子实体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瑞 侯亚义 +1 位作者 张伟云 韩晓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13-415,419,共4页
目的 :研究云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物 (CVE)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将肝癌HepA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 ,给予不同剂量CVE ,计算抑瘤率 ;ELISA检测血清中IgG的含量 ;MTT法检测胸腺T淋巴细胞增生能力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内P5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 :研究云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物 (CVE)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将肝癌HepA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 ,给予不同剂量CVE ,计算抑瘤率 ;ELISA检测血清中IgG的含量 ;MTT法检测胸腺T淋巴细胞增生能力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内P5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CVE显著抑制皮下接种的鼠肝癌HepA细胞的生长 ,提高血清中IgG的含量 ,显著促进胸腺T淋巴细胞转化增生 ,抑制小鼠肝内P5 3、VEGF的表达。 结论 :CVE在体内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抑制肿瘤转移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子实体多糖提取物 抗肿瘤 免疫球蛋白G 淋巴细胞增生 P53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对人肺腺癌LTEP-a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亚平 赵光锋 +2 位作者 刘柳 李鹏飞 侯亚义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油对人肺腺癌细胞LTEP-a2增殖、凋亡与miR-16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从miRNA角度揭示灵芝孢子油的抗肿瘤机制。方法灵芝孢子油处理人肺腺癌细胞LTEP-a2 24和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油对人肺腺癌细胞LTEP-a2增殖、凋亡与miR-16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从miRNA角度揭示灵芝孢子油的抗肿瘤机制。方法灵芝孢子油处理人肺腺癌细胞LTEP-a2 24和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检测miR-16及其靶基因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灵芝孢子油呈剂量、时间性地抑制人肺腺癌LTEP-a2细胞的增殖;当灵芝孢子油浓度达到2μL.mL-1,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Annexin-V/PI双染检测提示,灵芝孢子油在低浓度下就可促进细胞凋亡;灵芝孢子油可显著上调LTEP-a2细胞中miR-16的表达并相应下调bcl2和VEGF基因的表达。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细胞LTEP-a2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上调miR-16的表达、下调Bcl2和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肺癌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P-a2 灵芝孢子油 细胞凋亡 miR-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HO-BDE-137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伟 李冬梅 +2 位作者 韩晓冬 刘红玲 于红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24-230,共7页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为研究对象,选取环境及生物体中均有检出的一种典型的羟基化PBDE——6-HO-BDE-137作为目标化合物,设置0、0.1、1、10μmol·L-14个浓度梯度,应用噻唑蓝(MTT)试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AnnexinV-FITC/PI双...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为研究对象,选取环境及生物体中均有检出的一种典型的羟基化PBDE——6-HO-BDE-137作为目标化合物,设置0、0.1、1、10μmol·L-14个浓度梯度,应用噻唑蓝(MTT)试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坏死率的变化,探讨其对支持细胞的损伤情况.研究发现,6-HO-BDE-137显著影响支持细胞的增殖活力,暴露24h,10μmol·L-1浓度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殖(p<0.05),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至48h),10μmol·L-1组转为增殖抑制;支持细胞形态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10μmol·L-1浓度组变化最为明显,有大量的细胞变圆飘起;随6-HO-BDE-137暴露浓度的升高,支持细胞死亡率增加,凋亡是支持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研究结果提示:6-HO-BDE-137具有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6-HO-BDE-137 大鼠 睾丸支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通过调节MSC分泌细胞因子影响其对DC成熟与功能的抑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叶琳 赵晓寅 +1 位作者 孙凌云 侯亚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50,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试图检测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存在的情况下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这种状态的MSC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功能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胎肺MSC,加入不同浓度E2,在24小时后对MSC进行... 目的:本研究试图检测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存在的情况下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这种状态的MSC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功能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胎肺MSC,加入不同浓度E2,在24小时后对MSC进行细胞计数、测定其增殖和贴壁能力,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表面标志,RT-PCR测定MSC中细胞因子(IL-6、TGF-β和VEGF)mRN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了E2处理24小时后的MSC对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的MSC纯度达到95%以上;E2影响MSC的增殖和贴壁能力,但不影响MSC表面标记的表达;MSC与DC共培养后DC表面CD86、MHCⅡ和CD80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而当DC与经E2预处理过的MSC共培后,DC表面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回升;高浓度E2作用MSC24小时后,MSC表达的TGF-β与对照组相比减少,而IL-6和VEGF与对照组相比增加。结论:E2可能通过调节MSC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变MSC对DC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间充质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合物D26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萍 宋玉仙 +1 位作者 窦静杰 侯亚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2-443,共2页
肺癌是当今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肺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疗化疗。但是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抗药性在一些肿瘤靶向性药物中逐渐显现。因此,亟需新的抗肿瘤药物。天然产物是小分子新药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对天然小分... 肺癌是当今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肺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疗化疗。但是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抗药性在一些肿瘤靶向性药物中逐渐显现。因此,亟需新的抗肿瘤药物。天然产物是小分子新药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对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过程中发现D261(从固体发酵物中提取,纯度大于95%)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且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因此,本文对D261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及其相关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CI-H460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周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19A1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甄鑫 颜桂军 +2 位作者 孙海翔 乔迪 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 CYP19基因编码产物芳香化酶在雄激素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探讨CYP19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及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 目的 CYP19基因编码产物芳香化酶在雄激素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探讨CYP19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及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373例PCOS者(PCOS组)和31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中CYP19A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899470进行基因分型,分析2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年龄、初潮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清多种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PCOS组在年龄、BMI、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AM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rs2899470基因型频率在PCOS组(GG:44.5%;TG:49.6%;TT:5.9%)和对照组(GG:39.3%;TG:48.6%;TT:12.1%)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COS组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3%vs 63.6%,P=0.025)。PCOS组雌激素/睾酮值与rs2899470基因型有关,PCOS组GG、TG、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P19A1基因多态位点rs2899470与PCOS发病有相关性。PCOS患者的rs2899470基因型与血清雌激素/睾酮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CYP19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ST/PEG1对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在子痫前期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威 陈莹 +2 位作者 单楠 丁裕斌 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3-657,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人中胚层特异性转录基因(mesoderm-specific transcript,MEST)对人绒毛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中发病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和PE患者胎盘中... 目的:通过研究人中胚层特异性转录基因(mesoderm-specific transcript,MEST)对人绒毛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中发病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和PE患者胎盘中MEST及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表达。并检测2组胎盘中MEST甲基化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和MEST si RNA处理人滋养细胞株HTR8/Svneo后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MEST表达水平;并检测si RNA转染后对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EST在正常胎盘中的表达(4.524±0.586)明显高于PE胎盘(2.640±0.334)且在PE胎盘中处于高甲基化状态。H/R后HIF1α表达明显升高(3.692±0.441,7.091±0.698),而MEST表达明显降低(4.856±0.169,2.205±0.318),特异性敲低MEST后HTR-8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1.057±0.061,0.551±0.029)(1.113±0.087,0.477±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0.170±0.010,0.158±0.010)(P>0.05)。结论:推测MEST DNA甲基化异常可能影响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特异性转录基因/父源表达基因 DNA甲基化 滋养细胞侵袭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支持细胞免疫豁免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洁 韩晓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6-670,共5页
关键词 睾丸支持细胞 免疫豁免 组织器官移植 免疫学家 大鼠睾丸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通过microRNA-29b调节NK细胞干扰素γ的分泌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鹏飞 郭葳 +3 位作者 赵俊丽 王亚平 胡娅莉 侯亚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8-423,共6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人自然杀伤细胞株NK92中干扰素γ(IFN-γ)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E2和poly I:C处理NK92细胞,分别在4、8、12和24小时后用实时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NK92细胞中IFN-γ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人自然杀伤细胞株NK92中干扰素γ(IFN-γ)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E2和poly I:C处理NK92细胞,分别在4、8、12和24小时后用实时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NK92细胞中IFN-γ的表达情况,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29b(miR-29b)的变化。进一步,构建含有IFN-γ3'UTR的pEGFP-C1质粒,并转染pre-29b和pEGFP-IFN-γ3'UTR质粒至HEK293A细胞中,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变化。结果:E2抑制NK92细胞的IFN-γ分泌和上调miR-29b的表达;miR-29b能够直接靶向调节IFN-γ3'UTR mRNA。结论:E2可能通过调节NK92的miR-29b而影响IFN-γ的分泌水平,进而影响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NK92 miR-29b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乳素调节绵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夏国良 庄临之 杨传任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5-390,共6页
本实验利用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催乳素(PRS)对睾酮分泌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对激素的刺激在培养的前四天较敏感。hCG依剂量关系刺激睾酮的分泌。PRL对于hCG的刺激作用起着双相... 本实验利用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催乳素(PRS)对睾酮分泌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对激素的刺激在培养的前四天较敏感。hCG依剂量关系刺激睾酮的分泌。PRL对于hCG的刺激作用起着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的PRL(1~30n/ml)可以增加hCG的刺激强度35~71%,而高剂量的PRL(1000ng/ml)则抑制hCG的活性40%。当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睾酮合成前体物(孕酮、雄烯二酮),PRL可以调节前体物向睾酮的转化。低剂量的PRL促进孕酮的转化,而高剂量的PRL则抑制其转化。PRL对雄烯二酮的转化则均呈现抑制性。用放射受体测定表明:低剂量PRL(3~10ng/ml)可以增加绵羊睾丸间质细胞膜上LH/hCG受体的数量。但当PRL剂量增加到30~1000ng/ml时,细胞膜上的LH/hCG受体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PRL可以直接作用于绵羊性腺调节睾酮的分泌。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膜上LH/hCG受体的数量和调节前体物转化为睾酮的某些步骤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催乳素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在胚胎围植入期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军锋 张家骅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7-369,共3页
表皮生长因子在哺乳动物妊娠早期的胚胎发育及胚泡植入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表皮生长因子通过旁分泌或 /和自分泌途径 ,作为胚胎营养因子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 。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胚胎发育 胚泡植入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与不育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勇 韩晓冬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生殖道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影响了精子各项指标 ,降低精液整体质量。UU对精子活力影响最大 ,其次是精子数、成活率、顶体完整率、血清抗精子抗体。UU感染致使精子活力逐渐下降 ,最终导致精子死亡 ,从而降低精子... 生殖道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影响了精子各项指标 ,降低精液整体质量。UU对精子活力影响最大 ,其次是精子数、成活率、顶体完整率、血清抗精子抗体。UU感染致使精子活力逐渐下降 ,最终导致精子死亡 ,从而降低精子成活率。UU感染引起血清IL 6升高 ,但并不能引起精浆IL 6升高。UU感染能降低精浆中Zn和Se的含量 ,从而也影响精液质量。动物模型中UU感染使精子头尾卷曲 ,尾部断裂、肿胀 ;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 ,使血清中细胞因子IL 6、IL 8含量有明显升高 ,但不能使TNF α、IFN α明显变化 ;对于睾丸、输精管、前列腺的形态组织结构尚未有明显的影响 ;UU感染导致泌尿生殖道中结石形成。总之 ,UU感染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精液质量 细胞因子 结石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nt1)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倩 刘太行 +4 位作者 陈雪梅 张爽 张雪 叶亮 丁裕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2-991,共10页
目的:检测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stidine triad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1,Hint1)基因在小鼠早期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究Hint1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West... 目的:检测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stidine triad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1,Hint1)基因在小鼠早期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究Hint1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Hint1在早期妊娠、假孕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小鼠子宫中的表达;siRNA敲低原代分离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int1的表达。LC-MS分析Hint1对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脂质组学的影响。结果:在妊娠的第1至第8天Hint1表达逐渐升高,且在胚胎植入部位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植入点;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小鼠子宫内膜Hint1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蜕膜化的对照子宫;利用siRNA干扰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Hint1的表达可显著影响其蜕膜化过程及脂质代谢。结论:Hint1在基质细胞蜕膜化过程中表达升高,并可能与蜕膜化过程中基质细胞的脂质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膜化 Hint1 脂质代谢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