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性河流及其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褚俊英 原康琦 +4 位作者 周祖昊 张云富 蒋云钟 王英 唐佐槐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三方联动和多水统筹;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3+6+1”集成化方案的总体框架:“3”为水域、岸带和陆域联动体,“6”为技术层面的6类措施,即配置节约、控源截污、岸线提升、内源治理、织网连通和生态修复,“1”为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基于该框架,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管理的具体方案,识别了其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河流 流量过程 生态环境治理 集成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智能监测技术探索与研究——以新都区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例
2
作者 蔡志丹 《绿色中国》 2025年第5期161-163,共3页
本文以新都区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例,深入探索智能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其技术架构、系统功能与实施效果。通过本项目实践,智能监测技术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与案例分析。本文旨... 本文以新都区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例,深入探索智能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其技术架构、系统功能与实施效果。通过本项目实践,智能监测技术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与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学者与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共同推动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 智能监测技术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及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宁 陈清芝 +5 位作者 党兴强 郑岩 李建彬 李国良 郭贵虎 王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52-156,共5页
以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钵试验法,研究不同外源褪黑素处理下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期为探索外源褪黑素缓控大棚黄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褪黑素处理黄瓜幼苗株高、... 以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钵试验法,研究不同外源褪黑素处理下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期为探索外源褪黑素缓控大棚黄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褪黑素处理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均高于不添加褪黑素处理,100μmol/L褪黑素处理株高、茎粗、根长比对照高13.30%、22.67%和13.29%。外源褪黑素处理黄瓜幼苗根际土壤pH值高,EC值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高,但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较低。外源褪黑素处理黄瓜幼苗根际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且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本试验条件下,100、15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幼苗生长及土质指标较好,缓解大棚黄瓜连作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黄瓜 连作 根际微生态环境 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用于矿区生态修复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亮 赵冰琴 +4 位作者 夏栋 吴欣 胡鑫凯 许文年 包海龙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13,共13页
表土资源的严重短缺是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黄河底泥又是水土流失的部分土壤颗粒,具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黄河底泥替代自然土壤,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黏结剂,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破碎玉米秸秆以及... 表土资源的严重短缺是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黄河底泥又是水土流失的部分土壤颗粒,具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黄河底泥替代自然土壤,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黏结剂,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和破碎玉米秸秆以及多种外源改性材料进行植生基材制备,采用正交试验在乌海市苏海图矿区堆填场边坡进行原位试验。通过测定植生基材水分、强度特性和监测植物生理特性来评价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用于矿区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与CK处理相比,水泥作为硬性材料可增强基材强度,提高范围为0.62~1.67倍,但6%高水泥掺量会使得基材干燥收缩,内摩擦角降低1.2°~4.1°,并且会对植物出苗和前期生长阶段产生抑制作用。②黄河底泥为粉质砂土,容重大孔隙少,有机物料的加入可显著改善基材孔隙结构,提高基材12.57%~15.88%的最大吸持贮水量,并且使得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提高35.56%,有利于植物根系以及植株的发育。此外,纤维状秸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基材延性,抑制基材裂缝的延伸和扩展。在水泥和有机物料均为4%时,基材黏聚力达到峰值25.17 kPa。③相关性分析和PLS–PM综合分析表明,植物生理特性在外源物质的直接作用和基材物理特性的间接作用下,除植株高度外,其余指标方差均>0.7,总体植生情况能够满足边坡生态修复的要求,且植物后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生长状态。④综合考虑,当水泥和有机物料掺量均维持在4%时,可使黄河底泥基植生基材蓄水持水能力和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并且适用于水土资源短缺的矿区边坡生态修复和植物生长。该研究结果可推广到黄河流域其他涉及清淤的湖库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底泥 植生基材 保水性能 强度特征 植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贝叶斯模型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于新哲 周祖昊 +3 位作者 褚俊英 王坤 原康琦 饶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5-170,共6页
为克服传统综合指标法存在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熵权贝叶斯模型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指标,集成贝叶斯推理和信息熵方法,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利用该方法... 为克服传统综合指标法存在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熵权贝叶斯模型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指标,集成贝叶斯推理和信息熵方法,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利用该方法对太湖流域2009—2020年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态健康综合评分位于55.57~68.41,蓝藻密度、湖泊更新周期、总磷和鱼类保有指数是影响太湖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蓝藻应引起重视。太湖流域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但整体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该研究成果量化分析了各指标对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贡献,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 熵权法 生态指标 贝叶斯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杰 何寿奎 梁功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1,共10页
针对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横向治理评估体系不完善、治理主体主动施策意愿低的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改善、生态价值实现角度探索治理主体协同决策的动力机制。分别构建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 针对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横向治理评估体系不完善、治理主体主动施策意愿低的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改善、生态价值实现角度探索治理主体协同决策的动力机制。分别构建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流域上下游政府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并建立基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发现:在非协同合作下,上下游政府努力程度不足;协同合作在经济层面上比非协同合作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上下游政府自发达成协同合作比较困难,通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上下游达成合作并能提高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效益。研究成果可为跨界流域府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流域 生态环境脆弱性 横向生态补偿 协同治理 决策行为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链城镇黑臭河涌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以石马河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8期98-99,共2页
指出了城镇黑臭河涌污染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容市貌,还会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以石马河黑臭河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为例,阐述了城镇黑臭河涌治理工作的必要性,针对污染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为其他城镇的黑臭河涌... 指出了城镇黑臭河涌污染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容市貌,还会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以石马河黑臭河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为例,阐述了城镇黑臭河涌治理工作的必要性,针对污染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为其他城镇的黑臭河涌综合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黑臭河涌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公园“树岛”景观施工中的生态平衡构建策略
8
作者 陈睿鹤 刘诗雨 李孟轩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0期170-171,174,177,共4页
阐述了湿地公园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水文、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分析了“树岛”景观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湿地公园“树岛”景观施工中生态平衡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湿地公园“树岛”景观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阐述了湿地公园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水文、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分析了“树岛”景观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湿地公园“树岛”景观施工中生态平衡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湿地公园“树岛”景观施工提供科学指导,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树岛景观 生态平衡 施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创造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以深莞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范乔乔 张阳 +2 位作者 孔德安 杨文斌 田鸣 《水利经济》 2023年第2期68-77,96,共11页
在全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创造视角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更加关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而传统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 在全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创造视角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更加关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而传统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如协同治理的缺失、源头治理的忽视、施工效率的低下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挖掘的充分性与高效性。文章基于系统均衡理论,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展的深莞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例,总结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模式经验,并提出科学顶层设计、完善实施路径、创新项目实施模式三个维度的优化措施,助力流域提高生态产品供给量,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流域综合治理目标。以生态产品价值创造的视角研究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效益,进一步深化了流域综合治理理论的发展,为全国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创造 流域综合治理 项目管理 顶层设计 技术体系 实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自胜 李斌 +3 位作者 吴基昌 唐涛 李慧 徐浩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7,共8页
评价水环境治理工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茅洲河流域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建议。对水环境治理初期(2016年5月)和治理期间(2018年8月)茅洲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进行调查,选取44个采样点,覆盖茅洲河流域的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以获取... 评价水环境治理工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茅洲河流域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建议。对水环境治理初期(2016年5月)和治理期间(2018年8月)茅洲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进行调查,选取44个采样点,覆盖茅洲河流域的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以获取的样本和水质理化数据,对比分析水质、底栖动物群落、浮游藻类及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变化。结果显示,治理期间茅洲河流域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1.2%、50.6%和66.7%,溶解氧(DO)平均浓度升高了130.8%;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了53.6%,耐污种类的密度和优势度降低,并在部分样点新增敏感性较高的蜉蝣目、鞘翅目、毛翅目和半翅目水生昆虫类群。大型水生植物种类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流域内分布有挺水植物24种、沉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浮叶植物1种。Palmer藻类污染指数指示为重污染的样点减少了56.3%,中污染样点增加了16.3%,轻污染的样点增加了40.0%。BMWP指数评价结果也有好转,最高得分为49。研究表明,治理后的茅洲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降低,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仍然较差,需进一步开展系统的流域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环境治理 生物评价 茅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杭州城隍阁建筑与环境设计实践
11
作者 葛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26-128,共3页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加上邻近市区,吴山历来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窗口。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民俗风情多、名人遗迹多。加上邻近市区,吴山历来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窗口。1998年,以城隍阁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开工建造,到2000年2月竣工向游人开放。吴山景区的建成充实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了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魅力。以城隍阁建设实践为例,以期为类似的山林景区建设传统楼阁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吴山 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西湖风景名胜区 城隍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分析及功能特性研究
12
作者 苏杰 邱玮 +4 位作者 李国婧 刘亚玲 苑峰 白薇 王瑞刚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2-128,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及功能特性,为华北驼绒藜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提取驼绒藜叶片粗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粗蛋白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生态... 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及功能特性,为华北驼绒藜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提取驼绒藜叶片粗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粗蛋白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生态型驼绒藜叶片粗蛋白含量(16%~23%)较高,均含有氨基酸17种,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8种,半必需氨基酸2种。(2)3种生态型驼绒藜叶片粗蛋白的功能特性基本一致,粗蛋白疏水性为35~37μg/m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粗蛋白浓度增加而增强,当粗蛋白浓度为0.1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30%~37%;总巯基和游离巯基含量均较高,分别为37~44μmol/g和18~20μmol/g;在碱性环境下的溶解度明显高于酸性条件下,当pH=3时,溶解度均最小;乳化性为12~14 m2/g,乳化稳定性为42%~47%;具有很高的持水性(平均为5.25 g/g)和持油性(平均为4.66 g/g);粗蛋白起泡性为67%~69%,起泡稳定性为35%~38%。由此可见,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及功能特性相近,营养丰富,均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生态型 蛋白质组成 氨基酸种类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蓄池综合环境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雅丽 朱一松 +5 位作者 徐浩 侯志强 商放泽 史运通 刘炳义 方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2,共4页
合流制溢流与降雨初期的径流污染日益成为影响城市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水质的主要因素。调蓄池可以将降雨径流截流并滞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这是一种控制城市径流污染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国各地逐步建起了调蓄池并投入运行,然而缺乏... 合流制溢流与降雨初期的径流污染日益成为影响城市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水质的主要因素。调蓄池可以将降雨径流截流并滞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这是一种控制城市径流污染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国各地逐步建起了调蓄池并投入运行,然而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已建调蓄池进行评估。围绕调蓄池在污染减排指标、排涝能力指标、截流能力指标、利用效率指标、综合感官指标等方面的作用,构建了一套调蓄池综合环境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用于调蓄池建设与数据监测较完善的深圳市龙岗区丁山河流域调蓄池评估。结果表明,在多种设计降雨量和实测降雨量工况下,使用该指标体系能够简单直观地对调蓄池削减污染、调蓄水量等作用进行较客观的评估,为全面定量分析调蓄池的综合环境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池 综合环境效益 指标体系 丁山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启斌 吴建玲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150-152,共3页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我国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梳理提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及主要方法,总结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象、...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我国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梳理提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及主要方法,总结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成果应用的基本情况,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评估指标、构建动态评估体系以及完善评估规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4种豆科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及其环境解释
15
作者 赵宏胜 冯霜 +4 位作者 徐金娥 代素敏 杨泽宇 李燕南 兰登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95-102,共8页
以阴山北麓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和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4种豆科荒漠植被群系及其环境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揭示不同荒漠灌丛生... 以阴山北麓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和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4种豆科荒漠植被群系及其环境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揭示不同荒漠灌丛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群落特征及土壤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灌木群系中,建群种地上生物量受群落内植物种种间竞争以及土壤钙积层和湿土层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伴生种长势越好,建群种生物量越低,并且随着湿土层厚度的增加,钙积层厚度的减少,建群种地上生物量增加。同时利用拟合函数求得柠条锦鸡儿和刺叶柄棘豆群系建群种地上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幂函数模型,垫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群系建群种地上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为多项式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豆科 荒漠灌木群系 地上生物量 环境因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土植物群落的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策略探究
16
作者 吴建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4期33-35,共3页
在人类活动范围持续扩大及气候变化的冲击下,全球生态系统遭遇严峻挑战,林业生态系统亦难以幸免。滨海红树林湿地作为关键的林业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凸显,却惨遭严重的破坏。该文阐述了以本土植物群落为基础的红树林湿地... 在人类活动范围持续扩大及气候变化的冲击下,全球生态系统遭遇严峻挑战,林业生态系统亦难以幸免。滨海红树林湿地作为关键的林业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凸显,却惨遭严重的破坏。该文阐述了以本土植物群落为基础的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模式,并以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为例,深入剖析了其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及行之有效的修复策略,对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期望能够为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以助力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植物群落 红树林湿地 生态修复 修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小流域径流氮磷输出负荷及水源解析
17
作者 徐国策 张腾飞 +3 位作者 蒲艺凡 李婧 谷丰佑 王斌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对次降雨事件中的氮磷输出负荷有着极大影响。以陕西黄陵地区南峪口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场降雨事件(中雨、大雨和暴雨)下不同水体的水质和氢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使用端元混合模型和...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对次降雨事件中的氮磷输出负荷有着极大影响。以陕西黄陵地区南峪口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场降雨事件(中雨、大雨和暴雨)下不同水体的水质和氢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使用端元混合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了不同降雨事件下流域氮磷输出负荷,并确定了不同径流来源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下,总氮(TN)输出量分别为12.90、110.95和208.01 kg,总磷(TP)输出量分别为0.43、2.15和6.35 kg;中雨事件下的事件前水(流域前期储水)对河道总流量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分别为90.05%和7688 m^(3),大雨事件下分别为64.80%和20929 m^(3),暴雨事件下分别为69.48%和49794 m^(3);中雨事件下的事件水(雨水)对河道总流量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分别为9.95%和849 m^(3),大雨事件下分别为35.20%和11347 m^(3),暴雨事件下分别为30.52%和21871 m^(3);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判定系数均在0.8以上,模拟精度良好;次降雨事件下,径流来源可以表征淋溶作用和冲刷作用对氮磷流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流失 径流组分 总氮 总磷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水源解析 端元混合模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被引量:12
18
作者 荣浩 何京丽 +2 位作者 张欣 张林 杨红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5-300,共6页
[目的]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退化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不同植被恢复... [目的]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退化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水分、地表径流和侵蚀量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退化荒漠草原的3种植被恢复模式试验样地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放牧天然草地,"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2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地上生物量与放牧天然草地之间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土壤侵蚀,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低于天然草地。[结论]"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植被恢复模式在保持水土资源,增加群落稳定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恢复模式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碳减排核算方法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蕾 孙金婷 +3 位作者 贾鸿涛 侯磊 李烁 郭新晨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2-650,共9页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和低碳示范效应,但相关减排项目开发缺少适用方法学。本研究旨在开发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在界定适用范围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厂的项目活动后,方法学构...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和低碳示范效应,但相关减排项目开发缺少适用方法学。本研究旨在开发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在界定适用范围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厂的项目活动后,方法学构建采用障碍分析法识别并论证基准线情景,采用基准线排放与项目排放差额对比法及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减排量。监测方法规定了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所需的参数和数据,其中实施阶段应重点监测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的各类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量及再生骨料产出量。以江苏省某实际项目为案例,研究验证了方法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不仅填补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的空白,也从碳减排核算的角度丰富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市场化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再生骨料 天然骨料 碳减排核算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筑北方草原生态安全屏障产业和技术融合发展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侯向阳 祁智 +1 位作者 梁存柱 邢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727-2732,共6页
我国北方草原面积辽阔,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构建北方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综合的... 我国北方草原面积辽阔,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构建北方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综合的角度提出"完整、稳定、活力、美丽"的建设目标,对北方草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并提出要实现北方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目标,必须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打造退化草原修复、生态草牧场发展、大数据驱动3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双轮驱动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 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目标 技术体系 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