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设项目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宋晓晖
吕晨
+4 位作者
王丽娟
郑逸璇
陈潇君
蔡博峰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5-413,共9页
建立完善的、减污降碳相协同的管理制度是支撑全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的重要保障,有效控制新增碳排放是推动实现重点行业尽早达峰的关键.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源头防控的基础性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要求纳入其中是现阶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
建立完善的、减污降碳相协同的管理制度是支撑全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的重要保障,有效控制新增碳排放是推动实现重点行业尽早达峰的关键.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源头防控的基础性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要求纳入其中是现阶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可行途径及重要抓手.综合考虑国内外管理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制度特点与管理需求,开展了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本文提出了系统性、全过程、协同性的三大温室气体评价基本原则,识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强调高效、低碳、循环的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包含项目分析与判断、影响因素识别、影响预测与技术分析、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体系.基于该方法,以山东省250万吨电解铝产能转移至云南省项目为例,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测算结果表明:若不考虑项目对云南省对外输电的影响,全国CO_(2)减排量可达2574.4×10^(4)t;如考虑项目对跨区输电的影响,则全国CO_(2)净减排量将减至968.3×10^(4)t;进一步考虑技术升级、地方煤炭消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还会得到差异明显的评价结果.研究显示,考虑不同评价目标、评价边界和影响因素可能会对全社会碳排放量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由此建议在开展相关评价时应立足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评价目标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环境影响评价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降低长三角地区O_(3)暴露风险的前体物减排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逸豪
张宇
雷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2-1082,共11页
O_(3)污染的防治需要在分析O_(3)人群暴露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对前体物的减排路径进行优化.长三角地区是我国O_(3)浓度高、暴露风险大、前体物排放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减排路径的优化分析对于全国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GB 3095—2012《环...
O_(3)污染的防治需要在分析O_(3)人群暴露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对前体物的减排路径进行优化.长三角地区是我国O_(3)浓度高、暴露风险大、前体物排放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减排路径的优化分析对于全国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O_(3)浓度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为目标,基于长三角地区的人群暴露风险探讨了不同减排路径下的O_(3)污染控制效果.首先,运用WRF-CAMx模型,依据不同的NOx和VOCs减排率模拟了121种减排情景作为基础数据集,引入响应曲面模型(RSM)来划分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的控制区类型,并结合人口暴露风险指数来评价O_(3)暴露的风险程度,将中高暴露风险地区与控制区耦合,设置HN区(NOx控制区中的O_(3)暴露中高风险城市)和HV区(VOCs控制区中的O_(3)暴露中高风险城市);其次,设置了7条不同的NOx/VOCs(二者排放量之比,下同)减排路径,分析了不同路径的控制效率,给出了不同地区的最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中部城市主要是VOCs控制区,南部和北部城市以NOx控制为主;O_(3)中高暴露风险的城市数约占城市总数的41%,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中部和北部地区.②考虑总体控制效率,NOx单向减排和VOCs单向减排分别是HN区和HV区控制效率最高的路径;考虑单位步长的控制效率,随着NOx减排量的增加,城市网格中O_(3)形成机制从VOCs控制逐渐过渡为NOx控制.③为保证VOCs控制型网格的平稳过渡及控制效率,HV区的最佳NOx/VOCs设置为1/3~1/2;考虑到“NOx不利”影响及控制效率,HN区的最佳NOx/VOCs设置为1~2.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HV区的短期O_(3)防治应以控制VOCs为主,而长期O_(3)防治则要更聚焦控制NOx;HN区的O_(3)防治需要更加侧重控制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O_(3)暴露风险
控制区划分
NOx
VOCS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设项目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宋晓晖
吕晨
王丽娟
郑逸璇
陈潇君
蔡博峰
严刚
机构
生态环境
部
环境
规划
院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中心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空气质量模拟与系统分析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5-413,共9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No.2021-HYZD-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2074154)。
文摘
建立完善的、减污降碳相协同的管理制度是支撑全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的重要保障,有效控制新增碳排放是推动实现重点行业尽早达峰的关键.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源头防控的基础性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要求纳入其中是现阶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可行途径及重要抓手.综合考虑国内外管理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制度特点与管理需求,开展了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本文提出了系统性、全过程、协同性的三大温室气体评价基本原则,识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强调高效、低碳、循环的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包含项目分析与判断、影响因素识别、影响预测与技术分析、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体系.基于该方法,以山东省250万吨电解铝产能转移至云南省项目为例,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测算结果表明:若不考虑项目对云南省对外输电的影响,全国CO_(2)减排量可达2574.4×10^(4)t;如考虑项目对跨区输电的影响,则全国CO_(2)净减排量将减至968.3×10^(4)t;进一步考虑技术升级、地方煤炭消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还会得到差异明显的评价结果.研究显示,考虑不同评价目标、评价边界和影响因素可能会对全社会碳排放量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由此建议在开展相关评价时应立足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评价目标和边界.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环境影响评价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Keywords
greenhouse gas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nergetic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分类号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降低长三角地区O_(3)暴露风险的前体物减排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逸豪
张宇
雷宇
机构
中国
环境
科学研究
院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空气质量模拟与系统分析中心
郑州大学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2-108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2171157)。
文摘
O_(3)污染的防治需要在分析O_(3)人群暴露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对前体物的减排路径进行优化.长三角地区是我国O_(3)浓度高、暴露风险大、前体物排放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减排路径的优化分析对于全国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O_(3)浓度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为目标,基于长三角地区的人群暴露风险探讨了不同减排路径下的O_(3)污染控制效果.首先,运用WRF-CAMx模型,依据不同的NOx和VOCs减排率模拟了121种减排情景作为基础数据集,引入响应曲面模型(RSM)来划分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的控制区类型,并结合人口暴露风险指数来评价O_(3)暴露的风险程度,将中高暴露风险地区与控制区耦合,设置HN区(NOx控制区中的O_(3)暴露中高风险城市)和HV区(VOCs控制区中的O_(3)暴露中高风险城市);其次,设置了7条不同的NOx/VOCs(二者排放量之比,下同)减排路径,分析了不同路径的控制效率,给出了不同地区的最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中部城市主要是VOCs控制区,南部和北部城市以NOx控制为主;O_(3)中高暴露风险的城市数约占城市总数的41%,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中部和北部地区.②考虑总体控制效率,NOx单向减排和VOCs单向减排分别是HN区和HV区控制效率最高的路径;考虑单位步长的控制效率,随着NOx减排量的增加,城市网格中O_(3)形成机制从VOCs控制逐渐过渡为NOx控制.③为保证VOCs控制型网格的平稳过渡及控制效率,HV区的最佳NOx/VOCs设置为1/3~1/2;考虑到“NOx不利”影响及控制效率,HN区的最佳NOx/VOCs设置为1~2.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HV区的短期O_(3)防治应以控制VOCs为主,而长期O_(3)防治则要更聚焦控制NOx;HN区的O_(3)防治需要更加侧重控制NOx.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O_(3)暴露风险
控制区划分
NOx
VOCS
路径优化
Key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O_(3) exposure risk
control area designation
NOx
VOCs
pathway optimization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设项目温室气体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宋晓晖
吕晨
王丽娟
郑逸璇
陈潇君
蔡博峰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降低长三角地区O_(3)暴露风险的前体物减排路径优化研究
王逸豪
张宇
雷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