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
作者 吕英宝 张立秋 +1 位作者 贾真 封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实践、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制度建设、体系有效性4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包括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参与能力3个二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下共设置三级指标17个,四级指标33个。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可以客观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状况。并以北京市2016—2021年的数据为案例,对北京市6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地方立法和公众参与仍是发展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实践探索——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强 于雷 +5 位作者 李敏辉 牛韧 廖程浩 蒋楠 路路 秦昌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是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融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基于GIS空间统计方法构建了大气污染物...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是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融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基于GIS空间统计方法构建了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清单,使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减排量,使用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相对程度评估方法评估了措施协同性,构建了本地化的减污降碳措施库,使用CMAQ模型评估了措施优化后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效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减污降碳协同管控重点区域位于增城区南部,重点行业包括热电联产、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摩托车整车制造等。2)基于产排污系数法、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相对程度评估指数等方法,定量评估了措施的协同减排量和协同性,构建了12项本地化的减污降碳措施,其中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涂装工艺升级、低氮分级燃烧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展现出较好的综合减排效益。3)基于GIS空间映射识别方法,识别了5个有待优化的环境管控单元,重点和一般管控单元分别为3个、2个。4)通过CMAQ模型对清单优化前后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了纳入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后的直接减排效益和间接的空气质量改善效益。SO_(2)、NO_(x)、颗粒物以及VOCs的减排量分别为76、288、58、139 t,CO_(2)减排量为53万t。空气中PM_(2.5)、SO_(2)、NO_(2)浓度分别下降了0.254、1.844和2.893μg/m^(3)。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减污降碳 协同管控 技术路径 准入清单优化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指数研究
3
作者 郝春旭 薛丽蓉 +3 位作者 吴黠 赵元浩 彭忱 韩聪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38,I0007,F0003,共10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收集了2016—2022年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数据,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省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评估指标体系,...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收集了2016—2022年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数据,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省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评估指标体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进行动态评估综合分析与区域异质性分析,提出促进技术研发投入科学化、分区域制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健全评估体系、推进评价信息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省级地区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民生理论与新时期发展任务探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金南 张晓婧 +5 位作者 薛强 路路 李宏伟 胡熠 张杰 秦昌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00-4708,共9页
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民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为止,生态环境民生概念的内涵尚不清晰,理论逻辑、任务路径等研究要点分散,未能形成学界共识.为建立生态环境民生从理论框架、战略路径到任务体系的整体架构,... 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民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为止,生态环境民生概念的内涵尚不清晰,理论逻辑、任务路径等研究要点分散,未能形成学界共识.为建立生态环境民生从理论框架、战略路径到任务体系的整体架构,本文开展理论溯源分析,厘清了其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概念、发展路线和研究方向,总结了生态环境民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传承关系、与环境正义的演化关系和与人类福祉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验证关系.文章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研究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初步解析了生态环境民生理论内涵,给出了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内在联系与时代特征等理论要点,根据新时期对生态环境民生建设的需求建立了以数量、质量、效率三个维度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民生发展途径,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设定生态产品价值供给区、生态福祉效益释放等主要任务,以期促进生态环境民生研究的系统性发展,并对新时期生态环境民生建设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民生 民生福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分析的某地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生态环境风险定量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龚莉 史浙明 +5 位作者 张宗文 丁贞玉 韩琳琳 解子轩 程天威 张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43,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许多城市形成了大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这类填埋场缺少防渗装置,产出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及其附近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潜在污染风险。科学地评估此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对分类管理和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许多城市形成了大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这类填埋场缺少防渗装置,产出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及其附近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潜在污染风险。科学地评估此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对分类管理和治理垃圾填埋场以及科学地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DRASTIC模型、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进行生态环境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以某地区14个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地下水生态环境风险。在评价过程中,主要考虑填埋场现状、填埋场的危险性、包气带的抗污能力、含水层脆弱性4个方面,依次对已选取的填埋场大小、实际填埋量、包气带黏性土层厚度等21个指标进行评价分级。结果显示,2号填埋场风险得分最低,为4.13分,5号填埋场风险得分最高,为7.95分,将填埋场评价得分进行分类后得到,3个垃圾填埋场风险指数为低风险,6个垃圾填埋场风险指数为中风险,5个垃圾填埋场风险指数为高风险。上述成果与前期专家打分评估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成果对重点污染源风险的定量评价及科学管控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 渗滤液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屈满学 陈重阳 +1 位作者 董战峰 王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169,共10页
环境保护税改革是否在企业层面具有融资约束作用,是否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界的热门话题。论文以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 环境保护税改革是否在企业层面具有融资约束作用,是否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界的热门话题。论文以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保护费改税有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该研究结论在进行了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三重差分法等稳健性分析后依然显著。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在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可能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ESG表现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双重差分模型 企业债务 融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框架下的环境政策协同评估——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7
作者 保海旭 张晓卉 董战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共12页
无论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抑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均强调要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立足自身方能展望未来,该研究以中国环境政策协同为切入点,围绕协同现状、短板剖析以及提升策略展开。评估环境政策协同的前提是环境政策的捕... 无论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抑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均强调要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立足自身方能展望未来,该研究以中国环境政策协同为切入点,围绕协同现状、短板剖析以及提升策略展开。评估环境政策协同的前提是环境政策的捕获与协同要素的识别,故运用文本挖掘技术与“结构-过程”框架,为政策评估工作做前置准备。构建的环境政策数据池囊括1980—2022年共计871条政策,初步分解环境政策特质并抽离出效力位阶、时间间隔、发文机构和政策内容的标签信息。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的“结构-过程”协同框架,贴合环境政策领域做出框架调试,形成由要素、层级与区域构成的结构性机制和生效、执行与参与构成的过程性机制。政策量化结果显示:环境政策中要素协同未与环境特性紧密结合,层级协同的路径依赖严重,区域协同依靠具象化的环境纽带,时间协同缺乏机制性保障,工具协同“重管制、轻激励”,主体协同形式依赖地方探索。在时间序列下观察环境政策的协同变化,发现结构性机制式微,并实现由单维引领向多维互动的转变。这意味着,为提升环境政策协同效果,在结构性机制中应加强对环境特性的关注,推动精细化管理;优化垂直管理层级结构,畅通双向信息通道;加强内生性价值观念的培养,减少对具象化环境纽带的依赖。在过程性机制中将时间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范围,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融合刚性环境规制与柔性激励工具,实现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政策运用;同时,加强环境多元共治的社会结构建设,确保地方探索成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量化 结构-过程 协同度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环境参与推动家庭消费的低碳转型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田淑英 李雨涵 +1 位作者 孙磊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7,共9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公众环境参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参与可以在消费端驱动公众低碳消费选择和在生产端优化用能结构进而推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稳健性检验发现推动家庭消费的低...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公众环境参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参与可以在消费端驱动公众低碳消费选择和在生产端优化用能结构进而推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稳健性检验发现推动家庭消费的低碳转型效应呈显著表现。此外,家庭抚养负担比重、地区资源禀赋差异以及政府环境执法力度会对公众环境参与的作用效果产生差异化影响,在抚养负担比重较高家庭、资源型地区以及政府环境执法力度较高地区中公众环境参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从拓宽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渠道、坚持消费端与生产端双向发力以及确保政策实施精准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双碳”目标、健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更多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环境参与 家庭消费 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FDI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强 胡明茜 董战峰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5,共9页
在“双碳”目标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对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03—2022年沿线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沿线城市生态经... 在“双碳”目标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对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03—2022年沿线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沿线城市生态经济效率,并实证检验沿线城市FDI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考察期内,沿线城市FDI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经济效率呈波动下降态势;(2)基础回归结果表明,沿线城市FDI的流入显著降低了当地生态经济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沿线城市FDI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时间异质性;(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沿线城市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可弱化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负效应。据此,建议沿线城市实施差异引资政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重构区域协同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外商直接投资 生态经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的构思
10
作者 刘润 邵敏 +11 位作者 陆克定 李启华 吴清茹 严刚 柴发合 王书肖 苏杭 陈楚楚 张士汉 贺克斌 刘文清 张远航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势,表明我国大气环境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统筹应对多目标协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等压力。本文剖析了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基本形势,辨识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理论创新不足、释放碳污治理协同增效潜力成为亟需、大气环境多尺度一体化治理策略有待构建等面临的突出挑战;进一步阐释了区域‒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跨圈层多污染物、多介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内在关联,提炼出由大气氧化性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技术链构成的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关键体系。建议开展国家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顶层设计、启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科技创新项目、构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管理机制、部署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行动计划,以科学推动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逐步增强大气环境人群健康与生态风险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系统治理 大气氧化性 气候变化 跨圈层、多介质过程 国际环境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案例的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文力 赵云皓 +4 位作者 卢静 杨高玄 代毓 张钦 徐志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 实施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对统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实践,分析了模式运作机理、实施路径、实施要点,总结了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与海港经济融合发展、近岸海域环境整治修复与海洋文旅融合发展、入海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种养三类EOD实施典型路径,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产业发展内容选择、投资运营主体确定、项目要素条件满足及保障机制建立五个EOD项目实施要点,为近岸海域环境整治EOD项目谋划与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环境整治 EOD 产业融合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特征、推进思路和关键任务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红帅 董战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150,共13页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伴随国家战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推...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伴随国家战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先导性课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调形成与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适配的治理能力,要求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重视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学精准、加强空间治理、强化法治保障、深化国际合作,具体可遵循“深化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基础支撑”框架确定关键任务,以形成多方共治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企业债务融资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满学 李玮萱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2,共7页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论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PSM-DDD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使重点城市...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论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PSM-DDD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使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显著下降,并且其影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尤为显著,这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而且具有引导企业外部融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督察 生态文明制度 企业债务融资 多期PSM-DD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系统数智环境管理平台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田贵朋 申若竹 +3 位作者 赵云皓 辛璐 刘昂 黄绵松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4,共6页
该研究通过环境服务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精准的污染溯源、高效的监督管理,创新性设计数智环境管理平台服务模式,并推动该服务模式落地,提升城市水系统管理效率和质量。该服务模式基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共享技术... 该研究通过环境服务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精准的污染溯源、高效的监督管理,创新性设计数智环境管理平台服务模式,并推动该服务模式落地,提升城市水系统管理效率和质量。该服务模式基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共享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利用三维GIS技术结合高精度遥感数据、高程数据、GPS/北斗定位数据、环境要素数据,虚拟化构建真实地理环境,实现各类环境要素时空分析和污染溯源解析。该服务模式成功应用于西北某市水环境管理,实现了信息采集自动化、决策科学化、管理智慧化,助力当地城市水系统持续稳定向好,有效支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环境管理平台 城市水系统 监管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teWise^(TM)评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地下水污染环境足迹研究
15
作者 刘鹏 桑春晖 +3 位作者 张红振 肖萌 孟豪 李香兰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8,共11页
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的环境足迹评估对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华北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地下水ISCO修复分为材料消耗、运输过程、修复过程和样品测试四个环节,采用SiteWise^(TM)工... 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的环境足迹评估对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华北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地下水ISCO修复分为材料消耗、运输过程、修复过程和样品测试四个环节,采用SiteWise^(TM)工具开展环境足迹评估。结果表明,采用ISCO技术修复7.38万m^(3)污染含水层,温室气体(GHG)排放1261 t CO_(2)-eq、总能耗16876 GJ、硫氧化物(SO_(x))排放4096 kg、氮氧化物(NO_(x))排放2678 kg、可吸入颗粒物(PM_(10))排放912 kg,其环境足迹主要来自材料过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使用,施工电能消耗造成了较高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蒙特卡洛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异系数低于10%,不确定性来源主要包括ISCO冗余设计以及国内外机械效率和排放因子等方面差别较大。SiteWise^(TM)工具对中国污染场地ISCO修复工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未来研究工作中应考虑机械类型与效率、排放因子和计量单位等进行本土化更新,以更适用于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足迹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生命周期分析 温室气体 原位化学氧化(IS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污染对企业ESG影响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水—气”双视角
16
作者 刘天奇 孟昊芸 张扬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5-191,共7页
作为引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结构性、复杂性和关联性。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所在城市的水环境和空气污染指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基于“水—气”双视角联合分析环境... 作为引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结构性、复杂性和关联性。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所在城市的水环境和空气污染指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基于“水—气”双视角联合分析环境污染对企业ESG表现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在水污染、空气污染均显著增进企业ESG表现的基础上,“水—气”两项污染要素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具有挤出效应,并且重污染行业中企业ESG表现面向污染要素的响应机制失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多要素环境污染共发时,环境污染程度对企业ESG仍保持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上结论对优化企业精细化管理策略及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空气污染 ESG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型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玉环市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姣玉 龙凤 +2 位作者 毕粉粉 葛察忠 段显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58,265,共5页
玉环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取与玉环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密切相关的7个一级指标共计26个二级指标,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玉环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环... 玉环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取与玉环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密切相关的7个一级指标共计26个二级指标,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玉环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环市2010-2019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得分总体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略滞后于经济发展,2017-2019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虽已达到良好协调,但还未达到优质协调。建议玉环市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玉环市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熊雪锋 原志听 +1 位作者 昌敦虎 董战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40-6754,共15页
基于中国2007-2016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时点DID评估方法,考察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对空气污染减排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基于中国2007-2016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时点DID评估方法,考察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对空气污染减排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会显著降低S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且减排效应与国控监测站点密度正相关,这一结论在进行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传导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和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是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抑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两个重要传导渠道,限制工业企业数量和增加公共交通投放有效抑制了空气污染物排放;(3)异质性分析显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改革的空气污染减排效应在初始排放量越大的城市和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城市越明显,而财政压力对其减排效应有削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监测 空气污染 减排效应 信息不对称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视角下中国餐饮浪费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战峰 张力小 +3 位作者 赵元浩 郝春旭 于鑫 陈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9,共7页
以城市餐饮浪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分析定量评估了我国餐饮浪费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餐饮浪费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每年浪费约440×10^(8) m^(3)水资源、460×10^(4) hm^(2)土地资源,排放约55... 以城市餐饮浪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分析定量评估了我国餐饮浪费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餐饮浪费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每年浪费约440×10^(8) m^(3)水资源、460×10^(4) hm^(2)土地资源,排放约550×10^(4) t CO_(2)-eq温室气体,造成约1051×10^(4) t N氮足迹和290.7×10^(4) ghm^(2)生态足迹,经济损失约3000亿元。肉类是导致环境足迹的主要食物,在不同环境足迹的占比达到53%~78%。从区域来看,呈现东部向西部减少的趋势。大型餐馆的餐饮浪费导致的环境足迹更大,而快餐店相对较少。建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餐饮浪费问题,通过积极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加强制止餐饮浪费的立法与实施,建立制止餐饮浪费激励制度,积极出台减少餐饮浪费的配套措施,引导全社会形成餐饮节约适度消费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浪费 生命周期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48
20
作者 王金南 孙宏亮 +3 位作者 续衍雪 王东 赵越 魏明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5-1080,共6页
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第一大河,全球第三大河.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区... 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第一大河,全球第三大河.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区域、领域依然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短板."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源头预防、"三水共治",在巩固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认清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形势,把握好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