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抑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均强调要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立足自身方能展望未来,该研究以中国环境政策协同为切入点,围绕协同现状、短板剖析以及提升策略展开。评估环境政策协同的前提是环境政策的捕...无论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抑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均强调要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立足自身方能展望未来,该研究以中国环境政策协同为切入点,围绕协同现状、短板剖析以及提升策略展开。评估环境政策协同的前提是环境政策的捕获与协同要素的识别,故运用文本挖掘技术与“结构-过程”框架,为政策评估工作做前置准备。构建的环境政策数据池囊括1980—2022年共计871条政策,初步分解环境政策特质并抽离出效力位阶、时间间隔、发文机构和政策内容的标签信息。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的“结构-过程”协同框架,贴合环境政策领域做出框架调试,形成由要素、层级与区域构成的结构性机制和生效、执行与参与构成的过程性机制。政策量化结果显示:环境政策中要素协同未与环境特性紧密结合,层级协同的路径依赖严重,区域协同依靠具象化的环境纽带,时间协同缺乏机制性保障,工具协同“重管制、轻激励”,主体协同形式依赖地方探索。在时间序列下观察环境政策的协同变化,发现结构性机制式微,并实现由单维引领向多维互动的转变。这意味着,为提升环境政策协同效果,在结构性机制中应加强对环境特性的关注,推动精细化管理;优化垂直管理层级结构,畅通双向信息通道;加强内生性价值观念的培养,减少对具象化环境纽带的依赖。在过程性机制中将时间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范围,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融合刚性环境规制与柔性激励工具,实现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政策运用;同时,加强环境多元共治的社会结构建设,确保地方探索成功实施。展开更多
以城市餐饮浪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分析定量评估了我国餐饮浪费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餐饮浪费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每年浪费约440×10^(8) m^(3)水资源、460×10^(4) hm^(2)土地资源,排放约55...以城市餐饮浪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分析定量评估了我国餐饮浪费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餐饮浪费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每年浪费约440×10^(8) m^(3)水资源、460×10^(4) hm^(2)土地资源,排放约550×10^(4) t CO_(2)-eq温室气体,造成约1051×10^(4) t N氮足迹和290.7×10^(4) ghm^(2)生态足迹,经济损失约3000亿元。肉类是导致环境足迹的主要食物,在不同环境足迹的占比达到53%~78%。从区域来看,呈现东部向西部减少的趋势。大型餐馆的餐饮浪费导致的环境足迹更大,而快餐店相对较少。建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餐饮浪费问题,通过积极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加强制止餐饮浪费的立法与实施,建立制止餐饮浪费激励制度,积极出台减少餐饮浪费的配套措施,引导全社会形成餐饮节约适度消费新风尚。展开更多
文摘无论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抑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均强调要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立足自身方能展望未来,该研究以中国环境政策协同为切入点,围绕协同现状、短板剖析以及提升策略展开。评估环境政策协同的前提是环境政策的捕获与协同要素的识别,故运用文本挖掘技术与“结构-过程”框架,为政策评估工作做前置准备。构建的环境政策数据池囊括1980—2022年共计871条政策,初步分解环境政策特质并抽离出效力位阶、时间间隔、发文机构和政策内容的标签信息。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的“结构-过程”协同框架,贴合环境政策领域做出框架调试,形成由要素、层级与区域构成的结构性机制和生效、执行与参与构成的过程性机制。政策量化结果显示:环境政策中要素协同未与环境特性紧密结合,层级协同的路径依赖严重,区域协同依靠具象化的环境纽带,时间协同缺乏机制性保障,工具协同“重管制、轻激励”,主体协同形式依赖地方探索。在时间序列下观察环境政策的协同变化,发现结构性机制式微,并实现由单维引领向多维互动的转变。这意味着,为提升环境政策协同效果,在结构性机制中应加强对环境特性的关注,推动精细化管理;优化垂直管理层级结构,畅通双向信息通道;加强内生性价值观念的培养,减少对具象化环境纽带的依赖。在过程性机制中将时间纳入政策制定的考虑范围,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融合刚性环境规制与柔性激励工具,实现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政策运用;同时,加强环境多元共治的社会结构建设,确保地方探索成功实施。
文摘以城市餐饮浪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分析定量评估了我国餐饮浪费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餐饮浪费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每年浪费约440×10^(8) m^(3)水资源、460×10^(4) hm^(2)土地资源,排放约550×10^(4) t CO_(2)-eq温室气体,造成约1051×10^(4) t N氮足迹和290.7×10^(4) ghm^(2)生态足迹,经济损失约3000亿元。肉类是导致环境足迹的主要食物,在不同环境足迹的占比达到53%~78%。从区域来看,呈现东部向西部减少的趋势。大型餐馆的餐饮浪费导致的环境足迹更大,而快餐店相对较少。建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餐饮浪费问题,通过积极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加强制止餐饮浪费的立法与实施,建立制止餐饮浪费激励制度,积极出台减少餐饮浪费的配套措施,引导全社会形成餐饮节约适度消费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