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洋淀近5年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与营养状态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段茂庆 许维 +3 位作者 苑飞燕 孟宪智 张世禄 张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88-2000,共13页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持、调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2020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多种分析与评价方法,全面阐述了白洋淀“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其目的在于掌握白洋淀...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持、调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2020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多种分析与评价方法,全面阐述了白洋淀“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其目的在于掌握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为区域水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指导.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白洋淀整体水环境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水质呈清洁状态,富营养化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水质类别集中在Ⅳ—劣Ⅴ类,占比分别为31.2%、27.7%以及28.4%.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生化需氧量、氨氮以及溶解氧,浓度年均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溶解氧浓度呈现上升趋势.时间变化上,受降水量年内分布的影响,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年内高值集中出现在7、8月份;空间变化上,生化需氧量、总磷与氨氮浓度最大值出现在焦庄断面,其次为安州与南刘庄.分析了2020年白洋淀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波动性反弹(平稳期1—4月,反弹期5—8月,恢复期9—10月),经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2020年5月白洋淀实施了底泥清淤工程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白洋淀 水环境 CCME-WQI 污染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
2
作者 闫亮 刘琳 +6 位作者 杨元平 白艺涵 廖思远 邓梓懿 吴冕 罗永丽 赵高峰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9,共9页
为探究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48种PPCPs,并通过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RQ)评价PP... 为探究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48种PPCPs,并通过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RQ)评价PPCPs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检出了37种目标PPCPs,总浓度范围在122.14~377.04 ng·g^(-1),其中罗红霉素、醋氨酚和避蚊胺为优势组分,浓度分别为68.91、61.21和43.30 ng·g^(-1)。氯霉素、加巴喷丁、咖啡因、三氯生和水杨酸是被100%检出的目标PPCPs。特定化学标志物比值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PPCPs来源于污水处理厂出水。RQ评估结果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目标PPCPs除克林霉素外均处于低风险水平,PPCPs联合风险也处于低水平。研究成果可为白洋淀水体中PPCPs的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与个人护理品 白洋淀 沉积物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海河流域典型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梁舒汀 王菲 +2 位作者 吴丹 赵燕楚 孔凡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7-1464,共8页
为了解海河流域典型供水型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4-6月对流域14座典型水库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构建并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对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共采集... 为了解海河流域典型供水型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4-6月对流域14座典型水库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构建并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对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6个分类单元,包括节肢动物门40种,其中昆虫纲35种,占据明显优势;此外,软体动物门8种,环节动物门7种,扁形动物门1种。从大型底栖动物的耐污值(ToleranceValue,TV)看,TV≤3的敏感类群12种,占21.4%;TV≥7的耐污类群所21种,占37.5%。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物种分别为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出现频率为78.6%)、环足摇蚊属一种(Cricotopussp.,64.3%)和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sp.,64.3%),3个种均为耐污值较高的种类。选择分类单元数、主要类群的相对丰度、耐污能力和功能摄食群等四大类合计25个指标作为构建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候选指标,经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总分类单元数、EPT类群数量百分比、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滤食者数量等4个指数为构成海河流域典型水库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的核心指数。结果显示,海河流域的14座典型水源型水库中,约1/3水库的水生态状况为健康状态,2/3为亚健康、一般和差的状态,且整体呈现山区水库水生态状况优于平原水库。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对海河流域的典型水库的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弥补了仅使用单一生物评价指数的不足。该研究所形成的评价结果对进一步掌握海河流域水库的水生态状况及其保护修复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水库 大型底栖动物 水生态健康评价 B-IB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区域地表水环境背景值表征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段茂庆 杜霞 +4 位作者 彭文启 张士杰 姜翠玲 阎柳青 丁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92-5104,共13页
选取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EM数据对保护区内随机布设的水质监测点控制单元进行划分并提取单元内的相关指标建立监测点背景特性量化模型,基于量化结果提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方案,建立背景值数据库.选取研究区自然... 选取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EM数据对保护区内随机布设的水质监测点控制单元进行划分并提取单元内的相关指标建立监测点背景特性量化模型,基于量化结果提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方案,建立背景值数据库.选取研究区自然属性指标与空间属性指标,以空间叠置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进行背景值分区,最终将黑龙江省分为六大地表水水质背景值地理分区,并计算了各分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表征范围.表征范围显示:依据现行标准进行水质评价,保护区内水质背景值已超出II类水质标准限值.因此,基于水质背景值研究成果提出了考虑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结果表明方法切实可行且优于单因子评价法.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制定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评价方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地表水 水环境 背景值 地理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浓度氧化石墨烯和多环芳烃复合暴露诱发成年斑马鱼脑组织的分子响应研究
5
作者 孙晶 刘玉玮 +1 位作者 胡献刚 欧阳少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人工纳米材料,且极有可能被排放到环境中。因而GO与环境中的共存污染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暴露毒性及其相关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成...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人工纳米材料,且极有可能被排放到环境中。因而GO与环境中的共存污染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暴露毒性及其相关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成年斑马鱼为动物模型,选取水环境浓度的典型污染物16种优控PAHs与环境预测浓度的GO对成年斑马鱼进行21 d亚急性暴露,研究GO和PAHs复合暴露对成年斑马鱼脑组织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结果表明,GO暴露组和PAHs-GO复合暴露组在21 d的亚急性暴露中均不会诱发成年斑马鱼的死亡和畸形,但会降低斑马鱼脑组织细胞色素P4501B1酶(CYP1B1)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含量;在分子水平上,0.1 mg·L^(-1) GO组(GO组)、5μg·L^(-1) PAHs组(PAHs组)和0.1 mg·L^(-1) GO&5μg·L^(-1) PAHs组(PAHs-GO组)诱发的差异基因数量和差异基因通路数量排序为PAHs组>GO-PAHs组>GO组。研究表明:(1)在环境预测浓度的GO与环境浓度PAHs对成年斑马鱼复合暴露时,对斑马鱼脑组织酶的影响GO占据主导地位;(2)PAHs-GO复合暴露组兼具GO和PAHs的分子毒性效应的特点,说明GO和PAHs在环境相关浓度下的复合暴露分子毒性值得注意;(3)GO组转录组氧化酶相关基因变化与酶含量结果相一致,暗示可以使用转录组来解释生物酶含量变化的分子机理。本文结果可为纳米材料与环境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和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多环芳烃 斑马鱼 亚急性毒性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7
6
作者 李娜 周绪申 +2 位作者 孙博闻 高学平 崔文彦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2-783,共12页
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是水生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可为白洋淀水资源管理及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于2018年非汛期(5月)和汛期(8月)分别对白洋淀淀区8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采... 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是水生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可为白洋淀水资源管理及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于2018年非汛期(5月)和汛期(8月)分别对白洋淀淀区8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筛选主要环境因子,分析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汛期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和总磷(TP),非汛期主要环境因子为DO、CODMn、氨氮(NH_3-N)和TP.汛期和非汛期检出浮游植物分别为5门38种和6门43种,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415.30×10~5~1018.14×10~5cells/L和249.62×10~5~454.21×10~5cells/L,优势种分别为6种和10种,且基本为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 M)、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多样性阈值4项指数均表明汛期浮游植物多样性小于非汛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关联性较强,水质较好区域(如淀区中心) H'和J均较高,反之在水质较差区域(如府河、孝义河等汇入口) H'和J较低.TP和DO是影响汛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因素,CODMn和TP是影响非汛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关键因素.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水质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与2005年以来对白洋淀进行的3次浮游植物生态调查结果相比,淀区浮游植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显著下降,表明淀区富营养化程度持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河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石维 刘德文 郭丽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的卫河和卫运河为试点河流,采用二断面法,开展了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K)的野外和室内实验研究,以期为水资源保护工作中计算纳污能力、制定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等提供参考。野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卫河的COD、氨氮和B... 以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的卫河和卫运河为试点河流,采用二断面法,开展了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K)的野外和室内实验研究,以期为水资源保护工作中计算纳污能力、制定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等提供参考。野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卫河的COD、氨氮和BOD_(5)平均综合降解系数分别为0.08、0.46、0.16 d^(-1);卫运河的COD、氨氮和BOD_(5)平均综合降解系数分别为0.09、0.73、0.24 d^(-1)。氨氮综合衰减系数的室内和野外结果相差不大,而COD和BOD_(5)综合衰减系数的室内结果均小于野外结果。原因可能为:一是水样中氨氮质量浓度较高,因此容易降解;二是室内和野外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水温、流速、风速等都会影响污染物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河流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绪申 李娜 +1 位作者 孙博闻 高学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119,共10页
浮游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水环境状况的敏感性常被用来作为水环境优劣的指示生物。为研究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8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分别对白洋淀淀区5个采样点的浮游... 浮游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水环境状况的敏感性常被用来作为水环境优劣的指示生物。为研究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8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分别对白洋淀淀区5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主要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根据TP、NH_(3)-N、COD_(Mn)、TN等水质参数浓度值进行水体质量评价,白洋淀水体夏季为Ⅴ类水,春季和秋季为Ⅳ类水。白洋淀研究区域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4种,浮游动物3门22种。白洋淀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季节间变化显著,两类浮游生物夏季丰度均达到最大值。浮游植物春、夏季以蓝藻门和绿藻门占绝对优势,秋季则出现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等优势类群。浮游动物在各个季节均以轮虫为优势类群。根据浮游生物群落特征指数进行水质类别分析,白洋淀在不同季节大部分指数显示为中污染。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污染状况与理化因子水质评价结果与季节变化趋势相对一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TP、COD_(Mn)和DO的相关性较大,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COD_(Mn)、NH_(3)-N和TN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水质评价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水环境特征分析及背景问题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段茂庆 杜霞 +4 位作者 彭文启 张士杰 姜翠玲 阎柳青 丁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3-1774,共12页
由于我国水环境标准与评价方法中未充分考虑环境背景的空间差异性,导致存在环境背景值问题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难以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要求.因此,针对特殊区域识别存在背景问题及其影响程度以指导完善... 由于我国水环境标准与评价方法中未充分考虑环境背景的空间差异性,导致存在环境背景值问题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难以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要求.因此,针对特殊区域识别存在背景问题及其影响程度以指导完善区域水质管理与评价体系是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全面的评价了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2011-2016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识别了主要超标水质项目类别,分析了其浓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超标指标浓度来源明确了研究区存在水环境背景值问题.通过对比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内源头水保护区达标率、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排污情况,重点突出了背景值问题对松花江区水环境管理与评价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特殊区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过程中主要问题为研究导向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调整完善水环境管理与评价体系以满足制度可持续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地表水 水环境 背景值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0
作者 黄鑫 王菲 +2 位作者 吴丹 孔凡青 王茜 《河北渔业》 2023年第12期33-40,共8页
为探究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0月在白洋淀淀区共设置10个采样点位,对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测定pH值、电导率、总磷、总氮等9个水质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 为探究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0月在白洋淀淀区共设置10个采样点位,对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测定pH值、电导率、总磷、总氮等9个水质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18科,28属,35种。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为主,共11科,16属,17种;软体动物门次之,共5科,8属,14种;环节动物门最少,2科,4属,4种。基于PCA和RDA结果分析表明,COD、COD_(Mn)、TOC和pH值是影响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PCA分析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鱼类多样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绪申 胡振 +3 位作者 孟宪智 张浩 王立明 赵亚辉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4,共10页
大清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特征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流域水生生态保护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8-2019年对大清河水系鱼类进行多次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大清河鱼类进行了详细梳理;以α多样性分... 大清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特征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流域水生生态保护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8-2019年对大清河水系鱼类进行多次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大清河鱼类进行了详细梳理;以α多样性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不同多样性指数反映大清河鱼类多样性现状。结果显示,大清河水系统计鱼类共85种,其中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8目、17科、59属、78种,以广布种为主,珍稀濒危物种占比低是大清河鱼类组成的重要特征;现状调查到鱼类42种,其中水系自然分布的种类仅33种,且以小型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98、1.14、0.81,与海河流域其他水系相比,大清河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较低,且各区域分布较均匀。目前流域鱼类区系的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鱼类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经济发展驱动的用水需求增加和大清河水资源不足是导致鱼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生境变化、水域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表明,保证一定生态流量、恢复河流连通性、加强水污染治理、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加大禁捕力度,可改善流域鱼类多样性偏低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大清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健康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燕楚 王菲 +4 位作者 吴丹 黄鑫 陈佳林 周琳普 孔凡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85-1793,共9页
河流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为了解海河流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在海河流域布设了39个点位(9个参照点,30个受损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Ben... 河流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为了解海河流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在海河流域布设了39个点位(9个参照点,30个受损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对海河流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河流共检测到大型底栖动物106种,隶属于4门8纲20目50科,其中扁形动物门1种,环节动物门6种,软体动物门12种,节肢动物门87种。中华齿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逸仙丽翅蜉(Alainites yixiani)、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斑点小划蝽(Micronectaguttata)为海河流域内的优势种。通过对21个候选参数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海河流域河流B-IBI指标体系由总分类单元数、每个分类单元的平均得分(ASPT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计算得到B-IBI值。以参照位点25%分位数法建立了海河流域B-IBI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海河流域河流整体健康状况呈现良好,39个采样点中有13个处于健康状态,12个处于良好状态,10个处于一般状态,3个处于较差状态,1个处于很差状态。整体来看,海河流域河流北部和西部山区健康状态优于南部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对河流健康影响较大。该研究构建的B-IBI评价体系为海河流域的河流健康监测和评价提供了重要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群落结构 优势种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俊 孟宪智 +2 位作者 张世禄 王乙震 贺君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40-42,共3页
水样酸化过滤后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MC-LR和MC-RR在水中的方法检出限为0.12 ng/L和0.2 n... 水样酸化过滤后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MC-LR和MC-RR在水中的方法检出限为0.12 ng/L和0.2 ng/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2.7%~88.5%,3次测定结果的RSD为9.1%~10.7%。将该方法用于6个海河流域部分重要水源地水样的监测,虽然部分水样中检测出MC-LR和MC-RR,但检出值均低于标准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地表水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地表水水源地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俊 王海兵 +4 位作者 孟宪智 张世禄 王乙震 许维 徐铭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61-64,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分析海河流域9个典型地表水水源地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除BkFL、BaP、InP、BghiP和DBA未检出外,其他11种PAHs均有检出。9个水源地春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23.8 ng/L^71.5 ng/L,夏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83....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分析海河流域9个典型地表水水源地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除BkFL、BaP、InP、BghiP和DBA未检出外,其他11种PAHs均有检出。9个水源地春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23.8 ng/L^71.5 ng/L,夏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83.7 ng/L^278 ng/L,表明PAHs季节性污染差异较为显著,夏季PAHs污染状况明显高于春季。PAHs的组成均以中低环芳烃(2~3环)为主,且Ant/(Phe+Ant)、Flu/(Pyr+Flu)和BaA/(BaA+Chr)比值显示9个水源地PAHs污染均来源于水源地上游煤炭、木材等燃烧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地表水水源地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潮闸启闭影响下的河口水流泥沙运动状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大鸣 丁然 +2 位作者 张星瑞 李彦卿 魏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1,共12页
为研究防潮闸启闭与跨水工程建设对河口地区水流泥沙运动状态的影响,以河口近闸跨水工程为背景,建立了以Godunov格式有限体积法为基础的二维浅水流动数学模型和基于固液二相流理论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以实测资料进行必要验证,结... 为研究防潮闸启闭与跨水工程建设对河口地区水流泥沙运动状态的影响,以河口近闸跨水工程为背景,建立了以Godunov格式有限体积法为基础的二维浅水流动数学模型和基于固液二相流理论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以实测资料进行必要验证,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永定新河河口区域二维水沙数值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滨海新区Z4线一期跨河工程段的水沙分析,并对工程建设后永定新河河口水流泥沙运动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永定新河河口二维全沙模型较为可靠,可为河口近闸跨水工程的相关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近闸跨水工程 防潮闸 有限体积法 永定新河 水流泥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下游腰庄段丁坝群水流特性及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大鸣 肖程之 +2 位作者 李佩瑶 李彦卿 卜世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3,29,共9页
为探究滦河下游丁坝群对水流特性影响及坝头冲刷变化情况,利用Flow 3D建立了滦河下游腰庄段丁坝群三维水沙模型,采用2015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了5 a一遇和10 a一遇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工况下丁坝群坝头流速分布及局部冲刷。结... 为探究滦河下游丁坝群对水流特性影响及坝头冲刷变化情况,利用Flow 3D建立了滦河下游腰庄段丁坝群三维水沙模型,采用2015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了5 a一遇和10 a一遇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工况下丁坝群坝头流速分布及局部冲刷。结果表明,丁坝群能够有效减缓水流流速,改善水流对河岸的侵蚀,对滦河下游腰庄河岸起到保护作用。在恒定流条件下,10 a一遇工况较5 a一遇主流最大流速区逐渐偏向右岸,同时受主流冲击的丁坝流速增加约1.7 m/s,其余丁坝流速增加约0.9 m/s。在行洪过程中,受主流冲击的典型丁坝坝头产生了明显的冲刷坑,其中丁坝冲刷坑形态呈沿水流方向的狭长带状。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典型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增加约1 m,同时丁坝坝头冲刷带开始向上游延伸。研究成果可为丁坝局部冲刷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群 水沙模型 局部冲刷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县泛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
17
作者 李大鸣 孟政 +3 位作者 李彦卿 陈硕 卜世龙 王腾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1,共7页
为研究献县泛区的洪水演进情况,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方程为控制方程,运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结合献县泛区地形资料及滹沱河流域的水文资料,建立了一二维耦合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采用滹沱河现状行洪能力下的实测水位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为研究献县泛区的洪水演进情况,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方程为控制方程,运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结合献县泛区地形资料及滹沱河流域的水文资料,建立了一二维耦合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采用滹沱河现状行洪能力下的实测水位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基本吻合。在10、20、50 a重现期洪水来水情况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口门相应的启用时间以及河道主要断面的水位过程图;比较了在不同洪水情况下,河道主要位置的堤高与相应洪水高水位以及泛区水位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的不断变大,河道主要位置的水位都有明显升高,而且在20 a以上重现期下姚庄下游的河道水位逐渐高于河堤,出现漫堤情况。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 有限体积法 水位过程 献县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和多环芳烃复合暴露诱导成年斑马鱼脑组织毒性及其代谢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晶 李伟 +2 位作者 丛瑞 胡献刚 欧阳少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7-1423,共7页
为研究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共暴露诱发的水生生态毒性效应及相关代谢机理,使用成年斑马鱼为动物模型,研究不同浓度GO(0.01、0.1 mg·L^(-1))、PAHs(含16种优控PAHs,每... 为研究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共暴露诱发的水生生态毒性效应及相关代谢机理,使用成年斑马鱼为动物模型,研究不同浓度GO(0.01、0.1 mg·L^(-1))、PAHs(含16种优控PAHs,每种PAHs的浓度均为5μg·L^(-1))单独暴露,以及相应浓度的GO-PAHs复合暴露21 d对成年斑马鱼脑组织的毒性及代谢的影响。斑马鱼脑组织酶响应结果表明,0.1 mg·L^(-1) GO和0.1 mg·L^(-1) GO-PAHs处理会显著(P<0.05)降低多环芳烃受体活性,除PAHs组外,其他处理组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酶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0.1 mg·L^(-1) GO组和0.1 mg·L^(-1) GO-PAHs复合暴露组均会对斑马鱼脑组织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与GO和PAHs单独暴露组相比,GO-PAHs复合暴露组的酶响应和诱导产生的代谢物水平与GO处理组更相近,说明GO和PAHs复合暴露时,GO在成年斑马鱼脑组织中的代谢毒性效应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多环芳烃 斑马鱼 复合暴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保定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弘阳 张子良 +2 位作者 杨志昭 王茜 孔凡青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2期217-220,共4页
为综合测评大清河流域水体污染状况,给相关部门保护、管理大清河流域提供数据支持,保证相应治理措施的顺利实施,于2020年4月和2021年5月对大清河流域进行了浮游植物多样性监测,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 为综合测评大清河流域水体污染状况,给相关部门保护、管理大清河流域提供数据支持,保证相应治理措施的顺利实施,于2020年4月和2021年5月对大清河流域进行了浮游植物多样性监测,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浮游植物密度等指标计算,对大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7种,2021年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23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数量显著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Margalef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大清河水系水质处于中度污染与清洁之间,物种丰富度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大清河水系水质介于重度污染与中度污染之间,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大清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程度为中度或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特征 生物多样性 大清河流域保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志昭 张子良 +2 位作者 朱弘阳 王茜 孔凡青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6期78-80,83,共4页
为探究滦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0年和2021年的9月分别对其进行样品采集及水质监测,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滦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优势物种以昆... 为探究滦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0年和2021年的9月分别对其进行样品采集及水质监测,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滦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优势物种以昆虫纲种类最多;2020年滦河水质评价以清洁和经度污染为主,2021年以一般和重度污染为主,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下游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特征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