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
作者 沈东亮 史晓刚 +3 位作者 李玉英 周波 王伟 明广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3-882,共10页
聚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不足的现状,结合区域生态资源特征与管理短板,系统梳理英国在自然资本核算、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提出适用于中线水源区的本土化路径。结果表明:构建统一的... 聚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不足的现状,结合区域生态资源特征与管理短板,系统梳理英国在自然资本核算、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提出适用于中线水源区的本土化路径。结果表明:构建统一的生态产品核算框架、培育多元参与的市场机制、健全配套政策与法治保障体系、加大公众与社会组织协同力度是推动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的关键支撑。研究成果为提升水源区生态产品市场化程度、培育生态经济新动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生态产品价值 价值核算 价值实现 多元价值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行业清单式环境管理技术路径与方法探讨
2
作者 刘磊 李晓举 +1 位作者 周程琳 张敏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环保验收、执法监管以及与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下简称分区管控)之间衔接路径不够明确、衔接深度不足等问题,总结轨道交通特点和规划环评、项目环评重点内容,参考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与项目环...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环保验收、执法监管以及与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下简称分区管控)之间衔接路径不够明确、衔接深度不足等问题,总结轨道交通特点和规划环评、项目环评重点内容,参考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要求,解析清单式管理的内涵,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实施清单式环境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环保验收、执法督察清单,提出轨道交通行业清单式环境管理的衔接路径和方法。研究表明:清单式管理是健全轨道交通行业环境管理的重要举措,具备实施的条件;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环保验收、执法督察清单自前向后传递不同管理要求,自后向前反馈不同的管理有效性信息;审批部门、规划部门、建设单位、评估单位和执法部门等通过不同的管理清单,了解本部门本单位应关注的重点,落实环境准入和环保措施要求,为推动轨道交通行业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路径和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清单式管理 环境管理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体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承照 董乐 +2 位作者 胡芳冰 刘蕾 王爱华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5期281-287,共7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以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机制,社会生态需求无限性和多层级性同国家公园生态供给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实现平衡,生态韧性与交换价值理论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从社...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以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机制,社会生态需求无限性和多层级性同国家公园生态供给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实现平衡,生态韧性与交换价值理论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从社会生态需求角度建立国家公园生态服务产品分类体系,为国家公园生态服务产品供需平衡的精准调控奠定了基础,以供定需,以需引供。特质性、时代性、公益性、可持续性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基本原则,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时间、空间、类型、层级等4个维度的特征,3类5级是其基本转化体系,随时空变化、资本投入不同而不同,物质类、精神类、知识类产品是体现国家公园特质的3类生态服务产品,公共性、准公共性与经营性是国家公园生态服务产品的3个基本属性,空间梯度与转化效率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和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国家公园管控分区和功能分区合理性及其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产品 价值转化体系 空间梯度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奕杰 许秋云 +2 位作者 柯玲杰 史雅娟 邵秀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生态风险评估是预测风险源对生态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体系,其作为污染土壤生态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生态风险评估是预测风险源对生态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体系,其作为污染土壤生态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措施及目标。由于研究的侧重角度不同,出现了诸多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英美两国拥有多年的污染地块管理经验,生态风险评估相关技术导则完善、法规健全且配套技术成熟,借鉴其经验有助于管理者从生态系统角度更加科学地分析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美国超级基金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和英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的讨论,得出我国在构建本土化的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1)构建层次化的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2)开发从污染物暴露到产生生态效应整个过程的污染地块生态风险评估概念模型;(3)加强污染物与生态受体所受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4)提高生态风险评估过程的决策参与;(5)推动本土物种的毒理学研究。该文旨在推动我国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的构建,保障评估过程的顺利实施及后续污染土壤风险管控或修复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估 层次化技术体系 因果关系 决策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国家碳排放动态演变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检验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蓝艳 花瑞祥 +2 位作者 景宜然 贾惜春 李嘉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探索东盟国家碳排放的动态演变,并分析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关系,可为中国-东盟环境等合作提供借鉴参考。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数据,结合曼-肯德尔检验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分析1970—202... 探索东盟国家碳排放的动态演变,并分析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关系,可为中国-东盟环境等合作提供借鉴参考。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数据,结合曼-肯德尔检验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分析1970—2021年东盟碳排放变化趋势和结构特征等,初步探究东盟各国碳排放达峰情况,并验证东盟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的EKC关系。结果表明,1970—2021年,东盟碳排放总量从1.22×10^(8)t增加到1.74×10^(9)t,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等排放量居前5位的国家碳排放总量占比近90%。1970—2021年东盟电力、工业燃烧、其他、交通和建筑部门碳排放量分别增加38.0、13.6、12.7、9.1和1.9倍。电力成为东盟碳排放最大的部门,排放占比超40%。以10年为跨度,东盟及各成员国碳排放量多数情况均呈增加趋势。2010年以来的趋势分析显示,文莱和泰国碳排放或将成为东盟最早实现碳达峰的国家。除文莱外,东盟其余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EKC曲线拟合程度均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表现为促进—抑制—促进,且不同国家出现的拐点值不同。因此,建议我国与东盟国家加强清洁能源电力合作,并加大环保投入、保持环境政策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碳排放动态演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产品市场化新路径——以生物多样性抵消和信用机制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赵阳 刘艳青 +1 位作者 万霞 丁黎明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5期296-307,共12页
国家公园提供数量最多、价值占比最大的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其生产供给主要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存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由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难以分清具体的权利人与受益者,因此受... 国家公园提供数量最多、价值占比最大的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其生产供给主要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存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由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难以分清具体的权利人与受益者,因此受到“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难”的“四难”制约,这使国家公园依靠财政支出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根据“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的“生物多样性抵消和信用”方法和英美澳等国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将国家公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信用提供方,通过与企业开展“横向”价值交换,创新使用将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抵消净零的指标交易模式,并通过绿色金融支持信用质押贷款、提升企业ESG评级等激励优化,辅以强制信息披露、市场准入许可等硬性约束,合力加速形成生物多样性信用投融资惠益国家公园并惠及周边社区的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多元创新资金机制 生物多样性抵消 生物多样性信用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合共存背景下的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
7
作者 汪万发 孙溶锴 张彦著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3-701,共9页
竞合共存是中日韩能源转型关系的主线。在应对气候危机、实现碳中和目标、维护能源安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及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下,中日韩三国的能源转型进程展现出一系列新形势。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在战略层面不断... 竞合共存是中日韩能源转型关系的主线。在应对气候危机、实现碳中和目标、维护能源安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及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下,中日韩三国的能源转型进程展现出一系列新形势。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在战略层面不断分化、地方层面存量效用明显、民间层面的合作潜能巨大。如何发掘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潜力并推动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协同增效、提质升级则成为新课题。美国因素影响、中日韩政治互信薄弱、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机制有限,共同成为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水平提升的阻碍因素。展望未来,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光明,中日韩三国可以从民心相通、战略对接、机制创新、产业及市场优先等方面着手,助推中日韩能源转型合作进一步向好发展。通过不断深化和拓展能源转型合作,着力推动中日韩能源转型由“竞”转“合”的进程,有望共同引领东北亚安全与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竞合 能源转型 清洁能源 东北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OS及其替代品对摇蚊的急性毒性研究
8
作者 刘亚楠 陈文静 +2 位作者 沈璐 刘敏 陈晓倩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已被限制生产和使用,世界各国已加紧PFOS替代品的开发和评价。为了评估PFOS及其替代品对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摇蚊急性活动抑制试验》(OEC...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已被限制生产和使用,世界各国已加紧PFOS替代品的开发和评价。为了评估PFOS及其替代品对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摇蚊急性活动抑制试验》(OECD No.235)方法,开展PFOS及其替代品6:2氟调聚物磺酰胺(6:2 FtSaAm)、6:2氯代多氟烷醚磺酸(F-53B)、6:2氟调聚物磺酰胺烷基甜菜碱(6:2 FTAB)和6:2氟调聚物磺酸盐(6:2 FTS)对本土物种花翅摇蚊(Chironomus striatipennis Kieffer)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 Tokunaga)一龄期幼虫的48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PFOS及其替代品对花翅摇蚊和黄色羽摇蚊的48 h急性毒性大小排序均为6:2 FTAB≈6:2 FTS<PFOS≈6:2 FtSaAm≈F-53B。其中,PFOS、6:2 FtSaAm和F-53B对2种摇蚊具有中等或高等急性毒性,其对花翅摇蚊48 h-LC_(50)(95%置信限)分别为9.11 mg·L^(-1)(6.83~12.4 mg·L^(-1))、14.2 mg·L^(-1)(11.4~17.5 mg·L^(-1))和14.4 mg·L^(-1)(12.5~16.4 mg·L^(-1)),而对黄色羽摇蚊48 h-LC_(50)(95%置信限)分别为48.6 mg·L^(-1)(42.1~56.6 mg·L^(-1))、27.4 mg·L^(-1)(22.5~32.8 mg·L^(-1))和25.6 mg·L^(-1)(21.1~30.6 mg·L^(-1))。相比之下,6:2 FTAB和6:2 FTS对2种摇蚊均无显著急性毒性效应,48 h-LC_(50)均大于100 mg·L^(-1)。与黄色羽摇蚊相比,花翅摇蚊对PFOS敏感性更高。此外,6:2 FTAB和6:2 FTS对2种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均低于PFOS,而6:2 FtSaAm和F-53B对2种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与PFOS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替代品 花翅摇蚊 黄色羽摇蚊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食品冷藏陈列柜柜体节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培 陈帅良 +3 位作者 郭晓林 唐飞 刘奥龙 吕彦力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食品品质是评价冷藏陈列柜性能的重要指标,食品区的温度直接影响着食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和保质期,冷藏陈列柜对于食品区空气温湿度的科学调控是保障食品品质的关键。目前,敞开式冷藏陈列柜存在柜体能耗高、食品品质不达标的问题,本文从... 食品品质是评价冷藏陈列柜性能的重要指标,食品区的温度直接影响着食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和保质期,冷藏陈列柜对于食品区空气温湿度的科学调控是保障食品品质的关键。目前,敞开式冷藏陈列柜存在柜体能耗高、食品品质不达标的问题,本文从气流组织优化、制冷系统改进、柜体改进3个方面对敞开式食品冷藏陈列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了气流组织优化方面的研究,包括优化送回风口结构、加装翼型导流结构,用于提高风幕性能及柜内温度均匀性;其次,综述了制冷系统改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蒸发器结融霜优化、换热器结构改进及制冷剂替代;最后,探讨了自然冷源、相变材料、热管技术及负荷预测在敞开式冷藏陈列柜中的应用,引入自然冷源可显著降低柜体能耗,应用热管改善陈列柜蒸发器进出口的空气状态,提高柜体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陈列柜 冷藏性能 制冷系统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合作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韵 吴淼 +1 位作者 王语懿 段光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8-436,共9页
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是中亚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较为严重的国家。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较不充分,通过分析该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保护现状和管理体系,总结归纳了该国生物多样性... 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是中亚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较为严重的国家。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较不充分,通过分析该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保护现状和管理体系,总结归纳了该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提出建议:(1)以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2)以重点地区生态修复为突破口;(3)以重点物种科研合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4)以发展生态旅游扭转自然资源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兹别克斯坦 生物多样性保护 管理体系 中乌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省际碳平衡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花瑞祥 景宜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54,共14页
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长时间序列各省份碳排放和碳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点,基于经济协调发展指数等评估了各省份碳平衡状况,探究多个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中... 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长时间序列各省份碳排放和碳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点,基于经济协调发展指数等评估了各省份碳平衡状况,探究多个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碳排放总量从30.5亿t(二氧化碳当量,下同)增加到109.7亿t,其中,19个省份的碳排放量一直在增长,10个省份的碳排放量先增长后下降。碳排放空间特点总体从东高西低转变为北高南低。(2)中国碳汇总量呈增长—下降—增长趋势,总体从12.61亿t略微下降至12.60亿t,多数省份碳汇量呈小幅变化。省际碳汇总体呈西高东低特点,西南、东北较高,东南次之,西北、东部则较低。(3)中国各省碳收支总体均呈赤字状态,碳赤字量呈扩大趋势,但增幅收紧。上海、天津等11个省份碳承载强度指数高、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低,辽宁、陕西等9个省份碳承载强度指数较高、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较低,吉林、黑龙江等10个省份碳承载强度指数较低、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较高。(4)城镇化率对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的贡献率呈正向,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人口总量、地区生产总值、二产增加值和煤炭消费量对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的贡献率总体均为负向。专利申请授权数的贡献率总体不大,但呈正向,且空间差异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生态经济协调指数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行业六溴环十二烷履约淘汰过程中行业监管要点综述
12
作者 张梦玲 罗雅丹 +3 位作者 刘鸣畅 王钼婕 彭政 吴亚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128,共8页
聚焦塑料行业原六溴环十二烷(HBCD)生产及相关使用企业监管执法需求,开展行业监管执法要点调研,梳理市场监管目标,为建立与化学品国际公约履约目标相一致的市场监管政策框架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塑料行业 行业监管 执法 履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医疗废物小型化原位处置的思考和建议
13
作者 张筝 程亮 +2 位作者 马欢欢 于晓东 任志远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33-2040,共8页
当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未能覆盖西部农村、山区、海岛等区域的绝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区域的医疗废物处置存在贮存时间长、转运距离远、处置成本高等问题,相关实践表明小型化原位处置模式可有针对性地补齐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收... 当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未能覆盖西部农村、山区、海岛等区域的绝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区域的医疗废物处置存在贮存时间长、转运距离远、处置成本高等问题,相关实践表明小型化原位处置模式可有针对性地补齐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短板。本文系统分析了医疗废物小型化原位处置的潜在需求、政策要求,研判了主要应用场景、识别了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小型化原位处置的潜在需求较大,我国约18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位于西部农村地区,每所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一般为1~2 kg/d,其中99%为感染性、损伤性废物。②相关政策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的风险防控要求不断升级,小型化原位处置被认为是规模化集中处置的有益补充。③小型化原位处置的主要适用场景包含集中处置体系难以覆盖的偏远基层区域、突发疫情情况下定点治疗医院以及战地、舰船、灾区等的医疗废物处置。④小型化原位处置模式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顶层设计、建设运行依据及可持续运行模式。因此,建议建立导向明确、全程覆盖、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构建平急两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技术路径,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灵活多元的商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废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原位处置 管理制度 可行技术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熏蒸--环境友好型土壤熏蒸技术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大琪 颜冬冬 +10 位作者 方文生 黄斌 王献礼 王晓宁 李雄亚 王倩 靳茜 李园 欧阳灿彬 王秋霞 曹坳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8,共8页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防治土传病害效果优异的溴甲烷已于2015年全面退出农业领域(除必要用途豁免外),环境友好型的生物熏蒸技术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溴甲烷非化学替代措施而受到普遍关注。文章主要综述了生物熏蒸的作用机...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防治土传病害效果优异的溴甲烷已于2015年全面退出农业领域(除必要用途豁免外),环境友好型的生物熏蒸技术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溴甲烷非化学替代措施而受到普遍关注。文章主要综述了生物熏蒸的作用机理:产生挥发性活性物质及提高土壤温度;介绍了生物熏蒸对腐霉菌、疫霉菌、尖孢镰刀菌等土传病害以及线虫的防治作用;同时阐述了生物熏蒸对土壤中氮(N)、磷(P)、钾(K)、pH值等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作物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阐明了生物熏蒸材料的选择以及施用熏蒸材料时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熏蒸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作者认为,由于受生物熏蒸材料自身的限制,目前将生物熏蒸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生物熏蒸与化学熏蒸轮用等,依然具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熏蒸 生物熏蒸 土传病害 溴甲烷 环境友好 微生物群落结构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生态廊道构建与关键节点识别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玥 许端阳 +3 位作者 李霞 张晓宇 王小博 王绍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33-1943,共11页
中-老交通走廊建设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压力;构建生态廊道对于修复破碎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框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敏... 中-老交通走廊建设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压力;构建生态廊道对于修复破碎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框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敏感性3个指标划分生态斑块等级,综合考虑生态斑块等级和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重点保护物种活动特性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改进基于地类赋值的基本生态阻力系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走向,并结合水文分析方法和Google Erath判定关键生态节点。研究表明:①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生态源地面积为20243.7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13%,以林地、灌木为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普洱市以及老挝的琅南塔省和乌多姆塞省。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3645.81 km,其中关键廊道长度为1397.78 km,主要分布在普洱市和乌多姆塞省,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大致构成了一个环形闭合区域,能够有效促进生物物种迁徙和物质能量交流。③关键生态节点中战略点有5处,断裂点有9处,暂歇点有16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交通走廊 生态廊道 生态源地 生态节点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艳华 傅泽强 +2 位作者 邬娜 谢园园 周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167,180,共5页
在世界环境产品贸易形势火热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使得环保设备制造、污染防治工程的需求不断扩大,环境产品贸易成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切入点。在APEC环境产品清单的基础上,采用RCA、TC、IMR三种指标,并... 在世界环境产品贸易形势火热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使得环保设备制造、污染防治工程的需求不断扩大,环境产品贸易成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切入点。在APEC环境产品清单的基础上,采用RCA、TC、IMR三种指标,并选取中国与新加坡、印度等7个环境产品贸易相对活跃的国家进行竞争力分析。结果发现,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差异较大,但多数国家均表现为贸易逆差,且沿线国家的环境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竞争力整体偏弱;我国环境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在沿线国家中遥遥领先,但仅在可再生能源设备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他类型环境产品处于劣势,我国环境产品竞争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论文提出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产品需求、调整环境产品贸易结构、畅通环境产品的贸易渠道等建议,有助于支撑"一带一路"国家对环境产品的贸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环境产品 贸易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的环境转化与分类管控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博宇 郑哲 +2 位作者 吕继涛 黎娟 王亚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47-2057,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汰PFASs的所有非必要用途.鉴于PFASs在工业领域的不可或缺性,加快PFASs的淘汰进程势必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淘汰PFASs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在这期间,亟需开展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将PFASs暴露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加强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是目前较为有效且可行的策略之一,这将有助于理解PFASs的PBT特性,进而推动PFASs的分类管理.笔者提出可在“疑似靶向/非靶向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开发”“PFASs的传递、积累、代谢和消除行为”和“PFASs转化产物与不良健康影响之间关系的系统毒理学网络”等方面开展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通过高效筛查识别PFASs的分子转化机制,解析转化产物的PBT性质,进而对PFASs进行合理归类划分,并为制定PFASs及替代品的分类管控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环境转化 化学品管控 非靶向分析 生物学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存在和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史亚利 张博钠 +1 位作者 郑哲 蔡亚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37-2046,共10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全球各环境介质均存在PFASs的普遍污染,其相关研究尤其是水环境中PFASs的行为和归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PFASs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目前研究显示,大气也是PFASs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媒介,对PFASs长距离传输及风险等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大气环境中PFASs的存在、来源、分布以及人群通过室内外空气、灰尘途径摄入PFASs引起的人体暴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大气中PFAS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发现,PFASs大气研究多数集中在其相关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等重要点源的释放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面,离子型PFASs(i-PFASs)和中性PFASs(n-PFASs)分别是大气颗粒相和气相中存在的主要PFASs,其中氟调聚醇是主要的n-PFASs;i-PFASs的污染因场所、地区等的不同有所差异;近年来大气中短链PFASs对总PFASs的贡献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中的PFASs可通过干湿沉降去除,其中湿沉降对去除的贡献更大;与饮食摄入相比,灰尘摄入和呼吸等途径对于普通人群暴露PFASs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儿童通过灰尘以及某些职业人群通过呼吸摄入PFASs的较高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FASs) 空气污染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龙飞 陈文静 +2 位作者 张扬 史亚利 蔡亚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08-3419,共12页
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和比较了32种PFASs目标物的污染特征.ΣPFASs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2.82—187.62 ng·L^(−1)(平均值171.34 ng·L^(−1))和1.04—4.81 ng·g^(−1)干重(平均值... 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和比较了32种PFASs目标物的污染特征.ΣPFASs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2.82—187.62 ng·L^(−1)(平均值171.34 ng·L^(−1))和1.04—4.81 ng·g^(−1)干重(平均值3.06 ng·g^(−1)干重).地表水中以PFOA(平均值39.13 ng·L^(−1))、PFHxA(平均值31.71 ng·L^(−1))、PFBA(平均值28.80 ng·L^(−1))、PFBS(平均值16.93 ng·L^(−1))、PFOS(平均值14.49 ng·L^(−1))等中短链化合物为主,沉积物中则以PFOS(平均值0.69 ng·g^(−1)干重)等中长链化合物为主.另外,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检出了3种新型PFASs:全氟丁基磺酰胺(FBSA),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OBS)和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 Cl-PFESA).PFASs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与其疏水性及碳链长度有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FASs对水生生物风险较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通过饮用水估计的PFASs摄入量低于相关标准,不存在健康风险,但PFASs对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长期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梅梁湾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氯化石蜡的环境赋存、人群暴露与管控: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博宇 白露 +4 位作者 黎娟 高鹏 张彩丽 高洁玉 王亚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77-2091,共15页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CPs)是一类人工合成化学品,被广泛用作阻燃剂和增塑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到多种环境介质中(如水、沉积物、灰尘、空气和土壤等).短链氯化石蜡(SCCPs)作为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于2017年被正式列入...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CPs)是一类人工合成化学品,被广泛用作阻燃剂和增塑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到多种环境介质中(如水、沉积物、灰尘、空气和土壤等).短链氯化石蜡(SCCPs)作为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于2017年被正式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中链氯化石蜡(MCCPs)因具有和SCCPs相似的性质和环境效应,已被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候选名单.我国是CPs的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对该类物质的风险评估与管控还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收集并深入讨论已发表的CPs相关文章,在系统梳理不同介质中CPs赋存情况的基础上,利用释放因子解析方法,估算了CPs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入到环境的量,发现土壤介质是环境中CPs的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经济水平等对CPs在不同区域的赋存具有重要影响.对人群暴露途径解析表明,职业暴露场景显著高于其他场景;生态风险和人体暴露风险评估表明,目前CPs对我国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另外,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于SCCPs和MCCPs的管控措施,并基于化学品管理和风险评估的考虑,提出未来亟需深入开展MCCPs和LCCPs(长链氯化石蜡)的迁移转化和风险研究,特别是评估CPs管控造成的潜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相关数据及分析可更好地为CPs产品的管控和国家开展履约行动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并为将来可能的CPs淘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石蜡(CPs) 排放清单 健康风险 化学品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