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方法研究及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辈辈 蔡杰 +3 位作者 丁页 李翔宇 孙冰皎 李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从单一的污染治理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统筹管理,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了当前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水生态监测工作的实... 随着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从单一的污染治理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统筹管理,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了当前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水生态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的具体方法和建议,旨在为构建高效、精准的水生态监测网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监测 监测点位 监测网络 设置方法 设置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东海陆架黏土中高活性铁的富集效应及环境控制机制
2
作者 徐飘飘 苏妮 +2 位作者 连尔刚 王锐 杨守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4,共11页
铁元素的化学相态分析是深入理解沉积物的来源、环境演化以及铁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手段,但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铁化学相态研究薄弱,制约了表生铁循环的研究认知。本文选择长江口-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通过六步提取法分析沉积物全... 铁元素的化学相态分析是深入理解沉积物的来源、环境演化以及铁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手段,但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铁化学相态研究薄弱,制约了表生铁循环的研究认知。本文选择长江口-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通过六步提取法分析沉积物全样及其黏土组分中总铁(FeT)、高活性铁(FeHR)、弱活性铁(Fe_(PR))和不活性铁(Fe_(U))的含量,含量均遵循Fe_(HR)>Fe_(PR)>Fe_(U)。全样中Fe_(T)和Fe_(HR)的含量与平均粒径、黏土、有机碳和铝含量密切相关,表明富含有机质的黏土矿物易于富集高活性铁;相较于全样,黏土组分中Fe_(HR)/Fe_(T)比值升高10%,而Fe_(PR)/Fe_(T)比值则降低10%,反映黏土组分对高活性铁的富集效应。河口动力环境基本控制沉积物中Fe的相态分布,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沉积物全样中Fe_(T)和Fe_(HR)含量较高,且受粒度的影响显著;黏土组分可以显著消除粒度效应的影响,Fe_(T)和Fe_(HR)被大量截留在最大浑浊带前缘的河口低盐度区域;而在中高盐度的口外区域,Fe的来源相对稳定,主要为富Fe_(HR)的长江源和贫Fe_(HR)的陆架源沉积物混合。本研究揭示黏土组分在流域-河口-陆架的迁移可能主导了高活性Fe在陆海界面的分布和循环过程,这对深入理解入海颗粒态Fe的源汇过程、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相态 黏土组分 富集效应 长江口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G+E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研究
3
作者 俞辰茜 张翔宇 +2 位作者 韦政 林剑波 何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选取上海市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WWTP1、WWTP2、WWTP3)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WWTP1和WWTP3的整体绩效均处于优秀水平;WWTP2的整体绩效处于良好水平,今后可采取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提供多样化的员工培训机会,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改进措施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绩效水平.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验证了所构建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响应系数法的FVCOM模型算法优化:以象山港为例
4
作者 秦志浩 胡松 陈勤思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8,共12页
基于响应系数的数值模拟是在港湾环境容量评估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目前常见的海洋模型中没有可同时计算多个释放点的响应系数场且互不干扰的示踪物模块。针对响应系数法的特点,本研究对三维水动力海洋数值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mmu... 基于响应系数的数值模拟是在港湾环境容量评估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目前常见的海洋模型中没有可同时计算多个释放点的响应系数场且互不干扰的示踪物模块。针对响应系数法的特点,本研究对三维水动力海洋数值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的示踪物模块(dyeing tracking,DYE)进行改进,在模型原有DYE模块的基础上增加多个功能与原DYE模块相同的独立模块,即并行计算多个DYE模块,使FVCOM能够同时计算多个互不干扰的保守示踪物模块。以一个理想地形矩形案例和一个象山港理想地形案例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改进算法模拟的多点源示踪物平流扩散过程互不影响,且模拟的响应系数场与传统算法一致;相较于传统算法,改进算法的计算过程耗时更短,对理想矩形案例的计算效率最高提升了85%,对象山港案例最高提升了78%;在并行运算的条件下,改进算法对CPU进程的利用率更高。使用改进后的DYE计算响应系数场可以缩短海洋环境容量评估的整体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DYE 响应系数 多源示踪物独立扩散 并行加速比 CPU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长期变化对东北印度洋半日潮波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恩灵 郑清丹 +3 位作者 陈长霖 王智祖 王帅 左军成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共14页
本文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海平面变化相关数据,计算得到2100年相较于2020年东北印度洋在低排放(SSP1-2.6)和高排放(SSP5-8.5)情景下的海平面变化值。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海洋... 本文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海平面变化相关数据,计算得到2100年相较于2020年东北印度洋在低排放(SSP1-2.6)和高排放(SSP5-8.5)情景下的海平面变化值。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海洋数值模式,建立起同时满足东北印度洋在近岸和大洋中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要求的潮波模型,对当前和未来海平面变化之后的东北印度洋潮波进行模拟,分析海平面长期变化对东北印度洋及其内部的孟加拉湾顶部、马达班湾和马六甲海峡北部等重要海区的M_(2)、S_(2)半日分潮潮波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分潮受不同排放情景下海平面变化幅度不同的影响,振幅和迟角变化幅度不同,在高排放情景下M_(2)和S_(2)分潮振幅变化最大值分别可达52.26 cm和28.59 cm;低排放情景下M_(2)和S_(2)分潮振幅变化最大值分别为39.07 cm和23.34 cm;振幅和迟角变化均呈现高排放情景下的变化幅度大于低排放情景的特征。不同分潮在同一排放情景下的振幅和迟角变化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M_(2)、S_(2)两分潮振幅在6°N以北的大部分海区减小,仅在小部分近岸河口等浅水海区存在明显增大趋势,而在6°N以南的海域呈现增大-减小交错分布的空间形态;深水海区振幅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远小于浅水海区,变化幅度明显小于近岸浅水海区;M_(2)分潮振幅变化幅度大于S_(2)分潮;在分潮迟角变化上,2个主要半日分潮迟角变化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深水大洋区变化幅度基本不超过1°,而在孟加拉湾顶部等近岸浅水海区变化较为明显,迟角在孟加拉湾顶部和马六甲海峡北部呈减小趋势,在马达班湾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印度洋 海平面长期变化 FVCOM 潮波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生蓝藻新记录属--科马雷克藻属(Komarekiella)
6
作者 陈嘉欣 席雨 +1 位作者 李姝衡 蔡芳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蓝藻具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等各种水体生境中,也能在土壤、沙漠、极地、温泉等极端生境中生存.通过野外样品采集,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马画山生物土壤结皮中成功分离到1株蓝藻藻株JM-1001,采用形态学、生态... 蓝藻具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等各种水体生境中,也能在土壤、沙漠、极地、温泉等极端生境中生存.通过野外样品采集,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马画山生物土壤结皮中成功分离到1株蓝藻藻株JM-1001,采用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多相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分类特征研究.该藻株为单细胞、丝状体或群体生活,具有明显的生活史,具异形胞和厚壁孢子,与科马雷克藻属Komarekiella形态特征极其相似.基于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藻株聚集在科马雷克藻属支系中,并且JM-1001和大西洋科马雷克藻Komarekiella atlantica的序列紧密聚为一个系统进化分支,具有很高的步展值(98/93/1).藻株JM-1001与模式种大西洋科马雷克藻K.atlantica的16S rRNA基因相似性≥99.9%.同时,藻株JM-1001和大西洋科马雷克藻ITS二级结构中的D1-D1′、Box-B和V3螺旋结构一致.这些结果共同支持了本研究分离的藻株属于模式种大西洋科马雷克藻,该属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新记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新记录属 系统发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径相互作用下甬江总氮污染的降解、扩散及分布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勤思 胡松 +3 位作者 王晓华 刘鹏霞 刘星 高照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351,共8页
基于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VCOM)建立了宁波—舟山海域的水动力模型,结合海域海水监测数据分析了区域内总氮浓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污染物输运的动力因素,进而采用表观降解系数方法在示踪物(DYE)模块中补充了浓度衰减机制,从而对甬... 基于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VCOM)建立了宁波—舟山海域的水动力模型,结合海域海水监测数据分析了区域内总氮浓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污染物输运的动力因素,进而采用表观降解系数方法在示踪物(DYE)模块中补充了浓度衰减机制,从而对甬江入海总氮污染物在2021年丰水期条件下的降解、扩散及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甬江输入到宁波—舟山海域的总氮污染物是造成2021年夏季宁波市镇海区、北仑区近岸海域海水总氮浓度出现高值的重要因素.在潮汐和甬江径流的共同作用下,甬江输入到宁波—舟山海域的总氮污染物将在短期内显著影响到宁波市镇海区东部和北部海域海水质量.以2021年夏季为例,考虑降解过程后,模拟结果显示甬江输入的总氮污染物在90d内使宁波市近岸站位海水总氮浓度增加约0.7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FVCOM) 示踪物(DYE) 甬江 总氮 表观降解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