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土壤锑胁迫下赤子爱胜蚓在个体和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程佳琪
马宏瑞
常健
潘明慧
李琴莲
王谦
侯红
-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陕西科技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0YFC1807703,2019YFC1804603)。
-
文摘
随着锑(Sb)矿的开采,Sb及其化合物对矿区周围生物暴露风险增大,Sb污染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为阐明矿区Sb污染土壤对周边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向人工土壤添加焦锑酸钾(KSbO6H6)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探究了Sb对土壤无脊椎模式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存活、Sb富集、总蛋白、抗氧化系统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影响,并利用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biomarker response index, BRI)对Sb胁迫下蚯蚓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蚯蚓死亡率与土壤Sb浓度和暴露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明显,经计算蚯蚓56 d LC50为4 380.37 mg/kg.(2)蚯蚓对Sb仅有少量吸收,最高处理组(12 800 mg/kg)在暴露56 d后Sb富集量仅为213 mg/kg.(3)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MDA在暴露28 d内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变化,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总蛋白随时间和处理水平增加呈现不断下降趋势.(4)在暴露期间共计24个含Sb处理组中,20个处理受到中等及以下水平健康影响,仅有4个处理组BRI小于2.5,属于严重健康影响.研究显示,总蛋白、SOD、CAT、POD、MDA均对Sb比较敏感,Sb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不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壤Sb污染提供关键毒理学数据.
-
关键词
土壤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
锑(Sb)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
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
-
Keywords
soil
Eisenia fetida
Sb
toxic effect
antioxidant enzymes
biomarker response index
-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