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研究
1
作者 朱南华诺娃 游代安 +4 位作者 徐宁宁 张静 滕佳华 张建辉 王霓妮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是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领域遥感监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的“三步走”目标,提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架构,即通过“叠加、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4个层次和“多空间尺度、多时间周期、多要素综合、多源数据融合”4个维度,构建“全覆盖遥感指标、全链条遥感数据、新质生产力技术方法、数字赋能评价、系统化标准规范、智能化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精准和高效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监测体系 “天空地海”一体化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生态保护红线区植被覆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檀畅 王飞 +3 位作者 王霓妮 滕佳华 游代安 刘思含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3-158,共6页
选择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典型试验区,以我国高分一号(GF-1)卫星数据提取结果作为参考,开展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数据在生态保护红线区植被覆盖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HJ-2A/B卫星16 m多光谱遥... 选择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典型试验区,以我国高分一号(GF-1)卫星数据提取结果作为参考,开展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数据在生态保护红线区植被覆盖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HJ-2A/B卫星16 m多光谱遥感数据对地表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得到的结果精度、分级统计面积与参照数据估算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且空间分布趋势与参照数据结果也大致吻合,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区植被覆盖信息提取业务需求。下一步可深入挖掘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应用潜力,通过与高分一号、高分六号卫星进行协同观测,提升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业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生态保护红线区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3
3
作者 赵少华 刘思含 +2 位作者 刘芹芹 吴艳婷 吴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1-1271,共11页
城镇生态环境是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是掌握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基础,... 城镇生态环境是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是掌握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基础,遥感技术在城镇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通常关注的空气质量、水体水质、土壤污染和生态资源4个方面,从遥感数据源、遥感监测模型方法、存在问题等方面概述目前中国城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总体现状,指出目前存在城镇复杂地表高反射噪声与气溶胶多次散射引起污染气体反演的不确定性、现有算法无法适用于高浑浊的城镇黑臭水体和高清洁的饮用水源地这两类特殊光谱特征水体、城镇土壤污染难监测、城镇地表温度与生态要素高精度反演等技术瓶颈,以及时空分辨率低、监测精度不高、技术体系缺乏、专题产品少、业务应用程度低等问题与不足,提出中国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亟需攻克的系列监测要素精度提升关键技术、业务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等发展趋势,为中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镇化建设等重要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水体水质 土壤污染 生态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16m相机在植被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晨曦 万华伟 宁可欣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6-173,共8页
植被遥感监测是我国在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选取以北方暖温带落叶林为主的黄龙县和以南方亚热带常绿林为主的开化县为研究区,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监测指标,以空间分布、直方图、散点图等统计特... 植被遥感监测是我国在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选取以北方暖温带落叶林为主的黄龙县和以南方亚热带常绿林为主的开化县为研究区,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监测指标,以空间分布、直方图、散点图等统计特征的差异为分析对象,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CCD影像和高分一号卫星宽视野(WFV)影像的植被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研究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植被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植被遥感监测 应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卫星影像在地表变化检测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邰文飞 陈绪慧 +4 位作者 张新胜 蔡明勇 任致华 王丽霞 史雪威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受相干斑噪声、成像几何畸变和背景信息复杂等因素影响,在地表变化检测领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研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基于SAR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及技术流程,构建“高分三号”(GF-3)卫星SAR影像差分干涉测量和... 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受相干斑噪声、成像几何畸变和背景信息复杂等因素影响,在地表变化检测领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研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基于SAR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及技术流程,构建“高分三号”(GF-3)卫星SAR影像差分干涉测量和极化数据变化检测技术方法与流程,并选择内蒙古新井露天煤矿区域进行试验,成功验证了GF-3影像应用于地表变化检测的技术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GF-3卫星影像差分干涉测量成功获取新井煤矿范围形变图,形变较大区域与光学影像解译结果基本吻合,证明GF-3卫星具有差分干涉测量能力;2)基于GF-3影像变化检测提取的新井煤矿事故发生位置准确,提取变化区域面积为0.128 km^(2),与公开发布的监测结果(0.1 km^(2))基本一致,证明GF-3影像可应用于地表变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变化检测 “高分三号”卫星影像 形变图 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影像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
6
作者 邰文飞 毕京鹏 +2 位作者 申文明 李亚龙 蔡明勇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针对光学影像在部分地区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遥感精细化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使用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影像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5米S-SAR影... 针对光学影像在部分地区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遥感精细化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使用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影像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5米S-SAR影像目视解译可以提取部分矿山、工业厂房、光伏、道路、桥梁以及大面积林地开发和农业开发;5米S-SAR影像可应用于部分规模较大的人类活动变化检测,大面积的水域变化和林地开发检测精度较高,土地平整检测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生态环境监测 人类活动目标提取 人类活动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在植物物种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7
作者 万凤鸣 万华伟 +2 位作者 高吉喜 王永财 张志如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80,共15页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过程、服务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植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提供了新的信息源。物种多样性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高光谱遥感能够获取丰富的光谱和空间信息,有助于...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过程、服务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植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提供了新的信息源。物种多样性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高光谱遥感能够获取丰富的光谱和空间信息,有助于物种的识别和分类,能够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估算的精度。基于文献资料调研,本文总结了高光谱遥感在植物物种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进展,阐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基本原理,梳理了主要的高光谱数据来源、常用的光谱变换技术和物种分类方法,并提出展望。结果表明:①高光谱遥感在植物物种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包括物种光谱特征提取、物种识别与分类以及物种多样性估算3类。②光谱变异假说是高光谱遥感用于植物物种多样性测度的重要理论基础,通常利用经验或半经验方法,建立物种多样性与光谱多样性指标间的统计模型,实现物种多样性估算。③高光谱数据来源包括星载、航空和地基平台,常用的光谱变换技术有SG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包络线去除、导数变换、构建植被指数等,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是广泛应用的物种分类方法。未来建议加强高光谱遥感尤其是国产数据在植物物种多样性监测中的推广和应用,构建多尺度的植物光谱库,配套发展融合不同平台高光谱数据的智能计算和信息提取算法,以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遥感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遥感应用 植物 物种识别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分辨率卫星蓝藻水华监测面积校正研究:以GOCI-2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雅萍 徐喜飞 +5 位作者 李家国 陈兴峰 张宁 陈华杰 赵利民 刘军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面对中低分辨率影像因监测尺度较低而导致其估算湖泊蓝藻水华面积精度较差这一问题,文章以GK 2B卫星上搭载的多光谱成像设备GOCI-2为例,选取太湖研究区,分析了GOCI-2与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水华面积提取结果的差异,研究了GOCI-2混合... 面对中低分辨率影像因监测尺度较低而导致其估算湖泊蓝藻水华面积精度较差这一问题,文章以GK 2B卫星上搭载的多光谱成像设备GOCI-2为例,选取太湖研究区,分析了GOCI-2与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水华面积提取结果的差异,研究了GOCI-2混合像元中NDVI值与水华面积占比的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面向GOCI-2的水华面积校正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和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像元中水华面积占比与NDVI值非线性正相关,直接用NDVI阈值法提取的蓝藻水华面积比实际值偏大;经模型校正后GOCI-2水华面积监测平均精度由67.8%提升到90.0%,且校正模型对NDVI阈值设定不敏感;与EVI、AFAI水华提取算法相比,NDVI能更好的反映出水华在混合像元中的占比。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GOCI-2影像在水华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面积 混合像元 GOCI-2影像 Sentinel-2 MSI影像 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对人居环境自然舒适度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白钰弘 秦欣雅 +1 位作者 赵祥 孙中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1,共9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自然环境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0、2020年这3个时间点在该区域城市发展背景下人居环境自然舒适度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人居综合...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自然环境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0、2020年这3个时间点在该区域城市发展背景下人居环境自然舒适度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人居综合舒适度总体上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且城市中心到城市外围舒适度也在改善,增幅约10%;2)2020年比2000年区县尺度的舒适度也在逐年变好,高舒适度区县数量增加近1倍;3)典型城市的舒适度变化与整体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由于城市职能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改善速度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人居环境 自然舒适度 城市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与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艳 李佳娜 +7 位作者 王析镭 李沛然 龚颖婷 曾东 贺德春 柳王荣 陈新春 陈华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7-2827,共11页
为评估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对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23年宁波市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一级支流汇水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 为评估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对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23年宁波市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一级支流汇水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是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57.3%和61.0%;种植业对总磷的污染贡献率达76.7%。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高桥镇COD、氨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最高,分别达到4163.1、1136.7 kg·km^(-2),而姜山镇总磷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则高达397.2 kg·km^(-2)。三江一级支流水质呈现季节变化趋势,且部分汇水单元单位国土面积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与水质存在对应关系,但在整体镇街层面上,污染负荷与水质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农业生产活动强度较高的15个控制单元,单位国土面积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与水环境污染物浓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判定系数分别为0.27、0.30及0.35,水质对污染负荷响应程度较高。本研究明确了根据单位国土面积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预测水环境质量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负荷评估 水环境质量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HSI数据的太湖叶绿素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守敬 周亚明 +2 位作者 孟斌 王楠 李建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叶绿素a(Chl-a)是湖泊富营养化和初级生产力评价的关键指标。在传统地面观测受限于时空尺度的问题下,高光谱遥感为光学特性复杂的内陆湖泊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HJ-2A/B HSI)数据的湖泊叶绿素... 叶绿素a(Chl-a)是湖泊富营养化和初级生产力评价的关键指标。在传统地面观测受限于时空尺度的问题下,高光谱遥感为光学特性复杂的内陆湖泊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HJ-2A/B HSI)数据的湖泊叶绿素定量监测能力问题,选择太湖为研究区域,结合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和准同步的哨兵-2(Sentinel-2)卫星多光谱(MSI)数据,系统评估了HJ-2A/B HSI数据的遥感反射率数据质量,构建了太湖叶绿素HJ-2A/B HSI遥感反演模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7.5%,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78 mg/L,HJ-2A/B HSI与Sentinel-2 MSI影像提取的叶绿素浓度整体空间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HJ-2 HSI可为内陆湖泊叶绿素及其它水质参数的遥感定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并仍可在辐射数据质量、大气校正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满足水环境遥感业务化监测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高光谱成像仪 太湖 叶绿素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域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压力指数构建及不确定性分析
12
作者 王永财 胡卓玮 +1 位作者 万华伟 侯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6-419,共14页
人类活动压力指数是用于描述人类活动对陆地表面特别是陆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指标,开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状况定量评估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在生态系统变化中的作用,为针对性开展人类活动调控和制定生态系统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人类活动压力指数是用于描述人类活动对陆地表面特别是陆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指标,开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状况定量评估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在生态系统变化中的作用,为针对性开展人类活动调控和制定生态系统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从压力强度和生态系统敏感性出发构建人类活动对陆域生态系统的压力指数,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人类活动压力指数主要分布在0—0.2之间,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河南等地人类活动压力指数较高,而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较低;全国农业开发对人类活动压力指数的贡献度最高,为38.91%,其次为农村聚落,贡献度为21.83%;从不确定分析来看,人类活动压力指数在至少60%的模拟次数中属于低值区间的像元比例明显超过高值区间,模拟平均值与原人类活动压力指数相似度在高值区明显低于低值区。因此,人类活动压力指数在高值区稳健性较差,在高值区不确定性增大,而在低值区不确定性相对较低。压力源和生态系统敏感性构建的人类活动压力指数,该指数可以用于大尺度人类活动压力状况评估,可为压力热点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类分析和识别提供数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 压力指数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红外相机数据监测沙尘暴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娟 张建辉 +6 位作者 赵爱梅 翁国庆 杨艺 陈辉 滕佳华 赵少华 王中挺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9-165,共7页
针对国产卫星数据在沙尘监测领域应用较少的情况,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搭载的红外相机(IRS)探测数据构建沙尘监测算法。在分析IRS分辨不同沙尘天气场景能力基础上,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 针对国产卫星数据在沙尘监测领域应用较少的情况,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搭载的红外相机(IRS)探测数据构建沙尘监测算法。在分析IRS分辨不同沙尘天气场景能力基础上,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沙尘遥感监测能力,并讨论了IRS的不足之处。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数据质量整体较好,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现陆地、云和沙尘等主要场景的整体轮廓及纹理,有利于准确提取沙尘天气;与MODIS监测沙尘结果相比,IRS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81%和与57.6%,其时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IRS具备一定的沙尘监测能力;同时,IRS存在数据噪声、定标精度等问题。此研究对国产卫星在大气环境遥感业务中的大力发展应用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红外相机 沙尘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阈值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14
作者 高兵兵 刘晓曼 熊锦芳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0-218,共9页
生态阈值存在于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过程中,提前探究可能突破生态环境限制条件的阈值,从而做好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生态阈值研究文献,梳理了生态阈值的概念与发展,阐明了目前生态阈值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总... 生态阈值存在于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过程中,提前探究可能突破生态环境限制条件的阈值,从而做好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生态阈值研究文献,梳理了生态阈值的概念与发展,阐明了目前生态阈值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生态阈值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灾害防治这4个热点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生态阈值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生态阈值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中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阈值 内涵 应用 方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光谱数据和Sentinel-2卫星影像的三峡库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5
作者 谢成玉 王庆涛 +2 位作者 白辉 陈华杰 杨红艳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基于2022年7月星地同步光谱观测试验数据,构建了基于哨兵2号卫星的三峡库区全段水质总氮、总磷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结合Sentinel-2影像数据,研究分析库区2021年1、2、7、9月的总氮、总磷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反演模型整体准确... 基于2022年7月星地同步光谱观测试验数据,构建了基于哨兵2号卫星的三峡库区全段水质总氮、总磷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结合Sentinel-2影像数据,研究分析库区2021年1、2、7、9月的总氮、总磷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反演模型整体准确度较高,其中总氮平均误差为3.20%,总磷平均误差为-6.46%;库区水质总氮总磷浓度呈现7月汛期最高、1月和2月高水位浓度低的时间规律,因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导致开州、云阳、江津、涪陵等地区局部河段呈现浓度较高的现象,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方法,精准评价库区各区域水质类别和河段面积占比,枯水期三峡库区总磷浓度IV类河段占比大幅增加;空间上,支流河段常年水质较差,70%以上河段为IV类,其次是枯水期万县至大坝干流河段(IV类占比66%以上);采用湖泊标准进行评价的河段总氮浓度常年处于IV类和V类水质标准,其中7月总氮V类河段占比小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遥感反演 总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期望增长的四川省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方法
16
作者 杨渺 侯鹏 +3 位作者 翟俊 蔡明勇 林乃峰 吴瑕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5,共10页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变化趋势、空间聚集特征基础上,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确立了植被功能性状5个特征区,制定了期望得分标准值表,开展了基于期望增长的保护成效评估。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四川省FVC、LAI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模式空间分异契合四川省川西高原气候区和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大体二分气候框架,也与四川省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应。FVC、LAI增长极低值区(P<0.01)基本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在四川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内,盆缘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的FVC、LAI处于增长高值区。两者在四川盆地农业植被区、西南山地等区域的不同增长表现,体现了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FVC、LAI对上述综合作用的差异化响应。(2)2021—2022年四川省LAI期望得分(LAI-Kq)基本维持稳定,FVC期望得分(FVC-Kq)总体稳定(P>0.05),有各别市下降明显(P<0.05),四川省生态保护成效等级为基本稳定。(3)对于不同保护强度的区域来说,2021—2022年,生态保护红线内FVC-Kq低于生态保护红线外,生态保护红线内属于保护地的区域FVC-Kq小于保护地外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内外,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保护强度区域对于LAI-Kq影响较小。(4)FVC单指标难以对特定条件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出准确判断,LAI指标加入有助于提高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基于逻辑斯蒂种群增长模型,提出了FVC、LAI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框架,未来应在制定更为细致的特征指数选取方案和植被功能性状特征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厘定种群增长特征、功能指数响应特征,提高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生态保护红线 植被功能特征区划 期望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中期施肥对草甸草原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7
作者 吕娜 高吉喜 +7 位作者 李政海 尤春赫 刘晓曼 张彪 莫宇 朱萨宁 彭阳 杨雪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素添加原料,共设置了3个养分添加处理:A处理(2.3 g·m^(-2) N、1.2 g·m^(-2) P、0.75 g·m^(-2) K),B处理(4.6 g·m^(-2) N、2.4 g·m^(-2) P、1.5 g·m^(-2) K),C处理(6.9 g·m^(-2) N、3.6 g·m^(-2) P、2.3 g·m^(-2) K)和1个对照处理;于植物生长中期的2022年7月中旬和8月初进行两次施肥,对比施肥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无协同影响,A处理未显著影响群落生物量,但显著提高了群落丰富度指数;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群落生物量,由CK的201.73 g·m^(-2)提高到B和C处理的319.19和328.52 g·m^(-2),但未显著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优势种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生物量,B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的生物量。B和C处理群落生物量的提高是群落物种高度与密度共同作用的结果。A、B和C处理均显著提升了群落C、N、P含量,且与群落生物量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施肥缓解了养分限制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提高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物量来提升群落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产力 化学计量比 植物功能群 群落成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水华高精度遥感目视解译技术改进及业务化应用
18
作者 穆昀昌 李俊生 +3 位作者 赵焕 朱晓迪 张方方 王胜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当前,基于卫星遥感的蓝藻水华自动化监测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对业务化监测的需求。而最准确的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方法仍依赖于有经验专家的目视解译,但缺乏经验的人员在解译过程中可能产生随机误差,难以... 当前,基于卫星遥感的蓝藻水华自动化监测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对业务化监测的需求。而最准确的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方法仍依赖于有经验专家的目视解译,但缺乏经验的人员在解译过程中可能产生随机误差,难以支撑高精度的业务化应用。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了基于目视解译的蓝藻水华提取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基于目视解译的蓝藻水华提取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包括影像预处理、蓝藻水华提取和结果输出等环节,以实现高精度、规范化的蓝藻水华提取,且适用于多种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目视解译的蓝藻水华提取辅助软件。该软件具备用户图形界面,支持多种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并提供多种格式的结果输出,可提高蓝藻水华目视解译效率,为基于卫星遥感的蓝藻水华业务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目视解译 技术流程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五号”卫星概况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55
19
作者 孙允珠 蒋光伟 +8 位作者 李云端 杨勇 代海山 何军 叶擎昊 曹琼 董长哲 赵少华 王维和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3期1-13,共13页
"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实现高光谱分辨率观测的卫星,运行于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装载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 "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实现高光谱分辨率观测的卫星,运行于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装载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等6台有效载荷,具备高光谱与多光谱对地成像、大气掩星与天底观测、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海洋耀斑观测等多种观测手段,获取从紫外至长波红外(0.24~13.3μm)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载荷的光谱分辨率最高可达0.03cm^(–1),具备在轨定标功能,绝对辐射定标精度优于5%,光谱定标精度最高可达0.008cm^(–1)。卫星将在环境综合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和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对地成像 偏振探测 掩星观测 高光谱应用 遥感 “高分五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地区城乡(郊)地面O_(3)和VOCs的联合在线观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婉 高健 +11 位作者 李红 张玉洁 车飞 朱玉姣 薛丽坤 刘玥晨 吴志军 牟玉静 徐小娟 董薇 段玉森 周春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7-1869,共13页
针对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新形势下的环境问题,2021年6−9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同步开展了4组(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和上海市)城乡(郊)臭氧(O_(3))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观测与比对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我国O_(3... 针对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新形势下的环境问题,2021年6−9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同步开展了4组(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和上海市)城乡(郊)臭氧(O_(3))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观测与比对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我国O_(3)污染较严重的中东部地区,以往“郊乡地区O_(3)浓度明显高于城区”的O_(3)污染特征正在改变,3个北方城市(北京市、保定市和廊坊市)的城区O_(3)浓度不同程度地高于其邻近的郊乡地区,上海市则呈现城郊趋同的态势.②这4组城乡(郊)之间VOCs浓度差异较小,VOCs组成中均为烷烃占比最高,在3个北方城市(北京市、保定市和廊坊市)其占比在70%左右,而上海市则在60%左右.③对O_(3)生成潜势(OFP)贡献较大的VOCs类别主要为芳香烃和烯烃,对OFP贡献较大的VOCs物种主要为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和异戊二烯等.④O_(3)生成敏感性分析(EKMA曲线)表明,北京市城郊、保定市城乡和上海市城区为VOCs控制区,其他城乡(郊)则呈现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控制的特征.我国中东部85个城市中,卫星反演获得的甲醛与二氧化氮柱浓度比值在2018−2021年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中东部郊乡地区O_(3)生成敏感性向VOCs控制区转变的现象普遍存在.研究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O_(3)城乡差异”较以往已发生深刻变化,无论在O_(3)的浓度水平、生成敏感性及其前体物来源和空间分布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生成敏感性 城乡差异 O_(3)生成潜势(OFP) VOCS 我国中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