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建武夷山市虫生真菌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玲
邓洪平
+4 位作者
胡亚萍
丁晖
刘建兴
陈庆
张家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3,共5页
采用随机踏查法,对福建省武夷山市虫生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结合宏观和微观特征,从14例标本中鉴定出虫生真菌8种,分属于虫草菌科和线孢虫草菌科。其中,分布针阔混交林中有10例,分布于针叶林中的有4例;线孢虫草菌属种类较多,有3种;细脚...
采用随机踏查法,对福建省武夷山市虫生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结合宏观和微观特征,从14例标本中鉴定出虫生真菌8种,分属于虫草菌科和线孢虫草菌科。其中,分布针阔混交林中有10例,分布于针叶林中的有4例;线孢虫草菌属种类较多,有3种;细脚虫草是本次调查发现的优势物种。金龟子虫草、细座虫草首次在福建省发现分布。研究对于深入研究武夷山市虫草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虫生真菌
虫草菌科
线孢虫草菌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降水分配与离子输入特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葛晓敏
卢晓强
+4 位作者
陈水飞
周旭
徐辉
胡亚萍
丁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大气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和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对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林外雨、林内雨和树干流定位观测,分析了各类降水中的养分离子(NO3--N,SO42--S,Cl-和Ca2+、Mg2+、K+、Na+)浓度动...
大气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和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对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林外雨、林内雨和树干流定位观测,分析了各类降水中的养分离子(NO3--N,SO42--S,Cl-和Ca2+、Mg2+、K+、Na+)浓度动态变化规律及养分离子输入量,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及养分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气降水量(林外雨)为2 623.7 mm,树干流量仅占大气降水量的4.5%,9.8%的大气降水被冠层截留;林内雨、树干流与林外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林内雨、树干流量与林外雨量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P<0.001)。各类降水年加权平均pH值表现为林外雨>树干流和林内雨。各类降水在降水量较小的1-2月,各阴阳离子的浓度普遍较高,在降水量较大的3-8月,阴阳离子浓度普遍较低。整体上,树干流的离子浓度>林内雨>林外雨。研究表明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降水分配过程中,林内雨是养分输入的主要形式,各养分离子年输入量占总输入量的比例均在90%以上。通过林内雨输入林地较多的养分离子是SO42--S和K+,分别为24.51、37.53kg·hm^-2·a-1;SO42--S和K+也是总养分输入量的主要离子,二者分别占离子输入总量的24%和36%,NO3--N的年输入量也达到了12.44kg·hm^-2·a-1,占到养分离子总输入量的1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水文过程
养分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与毛竹人工林土壤性质差异
被引量:
9
3
作者
祁雪连
葛晓敏
+5 位作者
钱壮壮
张康
郑旭
钱琦
丁晖
唐罗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99-1606,共8页
为探究武夷山高海拔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今后制定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选择相邻的天然针阔混交林和毛竹人工林(50年前由天然针阔混交林...
为探究武夷山高海拔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今后制定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选择相邻的天然针阔混交林和毛竹人工林(50年前由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而来)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种林分的表层土壤(0—10 cm)和亚表层土壤(10—20 cm),分析了土壤碳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全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林后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pH、电导率、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全钾含量显著提高(P<0.05);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及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碳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亚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氮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含量虽然显著上升(P<0.05),但硝态氮含量占无机氮总量的比例极小;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7.4%和19.2%(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显著(P>0.05)。武夷山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酸化、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碳氮磷等元素含量减少,土壤肥力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土壤性状
天然林
人工林
针阔混交林
毛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
6
4
作者
葛晓敏
陈水飞
+4 位作者
周旭
徐辉
胡亚萍
江宝兴
丁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51-1360,共10页
选择武夷山地区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样地,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季节动态特征,探讨了土壤氮矿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提供基础科...
选择武夷山地区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样地,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季节动态特征,探讨了土壤氮矿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提供基础科研资料,也为武夷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植被保护与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区土壤铵态氮含量占总矿质氮含量90%以上,表明铵态氮是该地区土壤矿质氮的主要组成。土壤铵态氮、矿质氮、MBN含量与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7月(夏季)或10月(秋季)较高,4月(春季)次之,1月(冬季)较小;表土层(0-10cm)的年净氮矿化量42.4-131.4kg·hm^-2·a^-1大于深土层(10-20 cm)的44.0-93.0 kg·hm^-2·a^-1;随着坡位的上升土壤铵态氮、矿质氮、年净氮矿化量与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坡位和季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夏、秋两季上坡土壤的MBN含量(24.16-73.60 mg·kg^-1)均显著高于中坡或下坡(7.49-38.39 mg·kg^-1)(P<0.05),但坡位与采样季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MB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氮矿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坡位和季节效应,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矿化速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温湿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氮矿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坡位
季节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10
5
作者
史会剑
李玄
+5 位作者
王海艳
马培振
张文文
雍凡
崔鹏
吴翼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共11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䗉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䗉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a exara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8.34个/m^(2)和398.3 g/m^(2);各流路区域的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786~1.409,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为0.332~0.462,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216~1.692。平均密度在不同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各采样站位物种相似度较高。黄河入海改道、防潮坝建设工程以及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分布及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以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潮间带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管理角度辨析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和内涵
被引量:
11
6
作者
胡亚萍
周旭
+2 位作者
葛晓敏
陈水飞
丁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的界定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准确界定外来入侵物种,明确防控对象,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首要条件。综合分析了...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的界定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准确界定外来入侵物种,明确防控对象,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首要条件。综合分析了各类国际公约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定义方法,并从表述方式、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影响和层次性5个角度分析界定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主要问题。通过辨析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与内涵,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重要问题,为我国未来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性法规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界定
概念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武夷山市虫生真菌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玲
邓洪平
胡亚萍
丁晖
刘建兴
陈庆
张家辉
机构
西南大学生命
科学
学院资源植物
保护与
种质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
重庆市城口县林业局
出处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3,共5页
基金
2019年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2110404)
2019年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zs_cstc2019kpzx-kphdB0024)。
文摘
采用随机踏查法,对福建省武夷山市虫生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结合宏观和微观特征,从14例标本中鉴定出虫生真菌8种,分属于虫草菌科和线孢虫草菌科。其中,分布针阔混交林中有10例,分布于针叶林中的有4例;线孢虫草菌属种类较多,有3种;细脚虫草是本次调查发现的优势物种。金龟子虫草、细座虫草首次在福建省发现分布。研究对于深入研究武夷山市虫草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具有科学意义。
关键词
武夷山市
虫生真菌
虫草菌科
线孢虫草菌科
Keywords
Wuyishan city
entomogenous fungi
Cordycipitaceae
Ophiocordycipitaceae
分类号
S646.9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降水分配与离子输入特征
被引量:
8
2
作者
葛晓敏
卢晓强
陈水飞
周旭
徐辉
胡亚萍
丁晖
机构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
/
武夷山
生物
多样性
综合
观测
站
/国家
环境
保护
生物
安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
武夷山
生物
研究所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8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140116)
+1 种基金
生态环境部事业费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2110404)
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全国生物多样性野外监测示范基地修缮项目五期”(2060503)。
文摘
大气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和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对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林外雨、林内雨和树干流定位观测,分析了各类降水中的养分离子(NO3--N,SO42--S,Cl-和Ca2+、Mg2+、K+、Na+)浓度动态变化规律及养分离子输入量,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及养分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气降水量(林外雨)为2 623.7 mm,树干流量仅占大气降水量的4.5%,9.8%的大气降水被冠层截留;林内雨、树干流与林外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林内雨、树干流量与林外雨量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P<0.001)。各类降水年加权平均pH值表现为林外雨>树干流和林内雨。各类降水在降水量较小的1-2月,各阴阳离子的浓度普遍较高,在降水量较大的3-8月,阴阳离子浓度普遍较低。整体上,树干流的离子浓度>林内雨>林外雨。研究表明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降水分配过程中,林内雨是养分输入的主要形式,各养分离子年输入量占总输入量的比例均在90%以上。通过林内雨输入林地较多的养分离子是SO42--S和K+,分别为24.51、37.53kg·hm^-2·a-1;SO42--S和K+也是总养分输入量的主要离子,二者分别占离子输入总量的24%和36%,NO3--N的年输入量也达到了12.44kg·hm^-2·a-1,占到养分离子总输入量的11%以上。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水文过程
养分离子
Keyword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biogeochemical cycling
hydrological fluxes
nutrient ion
分类号
S94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与毛竹人工林土壤性质差异
被引量:
9
3
作者
祁雪连
葛晓敏
钱壮壮
张康
郑旭
钱琦
丁晖
唐罗忠
机构
南京
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
中心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
/
武夷山
生物
多样性
综合
观测
站
/国家
环境
保护
生物
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99-1606,共8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GYZX200203
GYZX210503)
+1 种基金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211040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文摘
为探究武夷山高海拔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今后制定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选择相邻的天然针阔混交林和毛竹人工林(50年前由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而来)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种林分的表层土壤(0—10 cm)和亚表层土壤(10—20 cm),分析了土壤碳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全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林后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pH、电导率、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全钾含量显著提高(P<0.05);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及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碳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亚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氮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含量虽然显著上升(P<0.05),但硝态氮含量占无机氮总量的比例极小;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7.4%和19.2%(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显著(P>0.05)。武夷山天然针阔混交林改造成毛竹人工林后,土壤酸化、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碳氮磷等元素含量减少,土壤肥力总体下降。
关键词
武夷山
土壤性状
天然林
人工林
针阔混交林
毛竹林
Keywords
Wuyi Mountains
soil property
natural forest
plantation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forest
moso bamboo forest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
6
4
作者
葛晓敏
陈水飞
周旭
徐辉
胡亚萍
江宝兴
丁晖
机构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
/
武夷山
生物
多样性
综合
观测
站
/国家
环境
保护
生物
安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
武夷山
生物
研究所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51-1360,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8B01)
生态环境部事业费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2110404)
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全国生物多样性野外监测示范基地修缮项目五期”(2060503)
文摘
选择武夷山地区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样地,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季节动态特征,探讨了土壤氮矿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提供基础科研资料,也为武夷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植被保护与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区土壤铵态氮含量占总矿质氮含量90%以上,表明铵态氮是该地区土壤矿质氮的主要组成。土壤铵态氮、矿质氮、MBN含量与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7月(夏季)或10月(秋季)较高,4月(春季)次之,1月(冬季)较小;表土层(0-10cm)的年净氮矿化量42.4-131.4kg·hm^-2·a^-1大于深土层(10-20 cm)的44.0-93.0 kg·hm^-2·a^-1;随着坡位的上升土壤铵态氮、矿质氮、年净氮矿化量与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坡位和季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夏、秋两季上坡土壤的MBN含量(24.16-73.60 mg·kg^-1)均显著高于中坡或下坡(7.49-38.39 mg·kg^-1)(P<0.05),但坡位与采样季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MB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氮矿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坡位和季节效应,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矿化速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温湿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氮矿化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氮矿化
坡位
季节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Keywords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slope position
season
Wuyi Mountain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10
5
作者
史会剑
李玄
王海艳
马培振
张文文
雍凡
崔鹏
吴翼
机构
山东省
生态环境
规划
研究
院
中国
科学
院海洋
研究所
/中国
科学
院海洋大
科学
研究
中心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
/
武夷山
生物
多样性
综合
观测
站
/国家
环境
保护
生物
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共11页
基金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
文摘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䗉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a exara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8.34个/m^(2)和398.3 g/m^(2);各流路区域的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786~1.409,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为0.332~0.462,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216~1.692。平均密度在不同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各采样站位物种相似度较高。黄河入海改道、防潮坝建设工程以及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分布及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以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潮间带
黄河三角洲
Keywords
invertebrate macrobenthos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tertidal zon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管理角度辨析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和内涵
被引量:
11
6
作者
胡亚萍
周旭
葛晓敏
陈水飞
丁晖
机构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
/
武夷山
生物
多样性
综合
观测
站
/国家
环境
保护
生物
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D08B01)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
文摘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的界定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准确界定外来入侵物种,明确防控对象,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首要条件。综合分析了各类国际公约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定义方法,并从表述方式、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影响和层次性5个角度分析界定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主要问题。通过辨析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与内涵,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重要问题,为我国未来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性法规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界定
概念
防控
Keywords
invasive alien species
definition
concep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分类号
Q16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Q14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建武夷山市虫生真菌初步调查研究
胡玲
邓洪平
胡亚萍
丁晖
刘建兴
陈庆
张家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降水分配与离子输入特征
葛晓敏
卢晓强
陈水飞
周旭
徐辉
胡亚萍
丁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武夷山天然针阔混交林与毛竹人工林土壤性质差异
祁雪连
葛晓敏
钱壮壮
张康
郑旭
钱琦
丁晖
唐罗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的季节动态
葛晓敏
陈水飞
周旭
徐辉
胡亚萍
江宝兴
丁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
史会剑
李玄
王海艳
马培振
张文文
雍凡
崔鹏
吴翼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管理角度辨析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和内涵
胡亚萍
周旭
葛晓敏
陈水飞
丁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