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赤水亚热带次生林邻域物种竞争与多样性构建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中林 张昊楠 +6 位作者 梁盛 刘邦友 李伟杰 周大庆 秦卫华 楚克林 韩向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94-1305,共12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森林类型之一,产生的干扰不仅会改变天然森林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与群落结构,也深刻影响着物种共存、群落演替和次生森林的恢复。为此,该研究在干扰后恢复近40 a的次生林内建设固定样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森林类型之一,产生的干扰不仅会改变天然森林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与群落结构,也深刻影响着物种共存、群落演替和次生森林的恢复。为此,该研究在干扰后恢复近40 a的次生林内建设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对37种共计2162株树木个体进行空间定位和物种识别,采用对数相关函数、标记点格局函数和单物种面积关系指数对23种常绿树种和14种落叶树种开展分析,旨在探明次生森林恢复早期阶段邻域物种共存机制和多样性构建机制,为今后开展森林保护与恢复工程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群落内次生落叶树种优势明显,而米槠、木荷等乡土常绿树种已经退居后位。(2)在小尺度下,常绿、落叶树种均显著聚集分布并表现为促进邻域多样性构建的确定性过程。相邻的常绿、落叶小树个体高度混交,但种间竞争关系上仍呈现出显著的正关联和对称性。(3)相比于落叶树种,常绿树种不仅在种内竞争过程表现为显著的对称性,其对邻域物种多样性构建的促进作用也更强。研究显示,在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早期阶段,常绿、落叶树种在资源利用上的生态位分化与对称性竞争过程关系密切,可能是次生林恢复的关键机制之一,而生态位理论所主导的确定性过程在促进次生林邻域物种多样性恢复中的相对重要性最大,尤其是常绿阔叶林在演替的后期恢复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次生林 常绿和落叶树种 对称竞争 邻域物种多样性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