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暴露人群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灰尘中阻燃剂的赋存特征及暴露风险评估
1
作者 杨娟娟 廖其龙 +5 位作者 张释义 黄璐璐 蔡凤珊 秦瑞欣 谢春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2-1309,共18页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在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每隔3个月采集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分析了灰尘中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新型磷系阻燃剂(emerging PFRs,ePFRs)和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PBDEs)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考虑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这2种暴露途径,评价了灰尘中FRs对成人和幼儿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Σ_(10)OPFRs、Σ_(3)ePFRs和Σ_(8)PBDEs在居住环境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64.3—20800 ng·g^(-1)(中值3210 ng·g^(-1))、330—230000 ng·g^(-1)(中值14000 ng·g^(-1))和ND—14700 ng·g^(-1)(中值761 ng·g^(-1)),在工作场所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2414—159000 ng·g^(-1)(中值7210 ng·g^(-1))、47.2—187000 ng·g^(-1)(中值27900 ng·g^(-1))和ND—84100 ng·g^(-1)(中值2410 ng·g^(-1)).TPHP、BDP和BDE209均是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中含量最高的FRs.居住环境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总体波动较为稳定,工作场所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则呈现1—3月(初春)较高,9—12月(秋季-初冬)、6—8月(盛夏)和4—6月(暮春初夏)期间较低的季节变化.成人和幼儿通过居住环境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分别为188 ng·kg^(-1)·d^(-1)、1560 ng·kg^(-1)·d^(-1),成人通过工作场所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为210 ng·kg^(-1)·d^(-1),FRs对幼儿和成人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凸显了电子垃圾拆解对FRs的潜在健康风险的影响,并强调在这种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工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居住环境灰尘 工作场所灰尘 季节变化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微塑料及其结合污染物鉴别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昇昇 李良忠 +3 位作者 李敏 朱晓辉 李宗睿 杨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0-974,共15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被彻底降解、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易结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特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水、淡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不断被报道,且数量不断增加,甚...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被彻底降解、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易结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特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水、淡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不断被报道,且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均有微塑料的检出.微塑料尺寸较小极易被生物误食,微塑料及其结合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开展微塑料及其结合污染物鉴别分析技术是研究微塑料环境行为、生态毒理效应及风险防控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总结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介质(水体、土壤/沉积物、生物体、大气)中微塑料的采样、分离提取、定性(物理形态表征和化学组分鉴定)、定量(数量丰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结合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技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分离提取 定性定量分析 结合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长江流域水体中8种典型环境雌激素污染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卓丽 许榕发 +5 位作者 石运刚 严骁 庄僖 胡凤琦 刘强 黄道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9-157,共9页
选择重庆市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调查平水期和蓄水期水体中8种典型环境雌激素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己烯雌酚(DES)、炔雌醇(EE2)、4-壬基酚(4-NP)、4-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浓度、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其雌激素活性... 选择重庆市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调查平水期和蓄水期水体中8种典型环境雌激素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己烯雌酚(DES)、炔雌醇(EE2)、4-壬基酚(4-NP)、4-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浓度、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其雌激素活性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长江流域水体中除E2外,其余7种环境雌激素均有检出,总浓度范围为46.16~10985.79 ng·L^-1,主要污染物为4-NP和BPA。平水期4-t-OP、BPA浓度显著高于蓄水期,而4-NP则相反。空间分布上,各采样位点的环境雌激素污染状况相差较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流向变化趋势或干支流差异。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平水期52%的位点及蓄水期22%的位点雌激素总活性高于1 ng·L^-1,提示具有高雌激素活性风险,其中,E1为平水期主要雌激素活性贡献物质,而4-NP为蓄水期主要雌激素活性贡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长江流域 污染特征 雌激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汇流式PRB污染物迁移阻控性能研究
4
作者 郑凯旋 李义豪 +11 位作者 李富丽 陈平 区杰泳 雷蕾 陈岩贽 王炜 丁洁 彭香琴 刘娜 温勇 刘晓文 王洪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840,共12页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 减压汇流式渗透性反应墙(PC-PRB)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地下水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创新性地提出网格自适应细化算法,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污染物对流-弥散数值模拟软件PRB-Trans;利用PRB-Trans解析了减压汇流过程对PC-PRB污染物捕集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给定模拟污染源条件下,与连续式PRB(C-PRB)相比,PC-PRB所需的PRB长度L_(PRB)和PRB高度H_(PRB)分别减少40.0%和70.0%;PC-PRB平面和剖面污染物处理效率分别增加102.9%和348.3%.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随着导水管长度L_(p)的增加,PC-PRB所需的L_(PRB)和H_(PRB)减少,但减少幅度逐渐降低,同时,PRB厚度H_(PRB)显著增加,导致PRB填料体积增大.为避免此情况出现,建议L_(p)/L_(PRB)比值小于2.此外,由于减压汇流井的混合调配功能和缓冲层的均匀布水功能,PC-PRB可有效解决C-PRB填料利用率低和局部击穿等问题,显示出其在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反应墙 减压汇流 污染物迁移阻控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雅楠 叶丽斯 +7 位作者 罗豪杰 丁平 李歆 张嘉怡 葛卿 李昕桐 党垚 胡国成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5-1642,共18页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类增塑剂被广泛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作为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PAE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研究证...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类增塑剂被广泛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作为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PAE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研究证实.此类物质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从环境介质中进入人体,与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干预内源性激素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扰乱内分泌系统的各个环节,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了多项关于PAEs的人群暴露及健康效应研究,研究对象涵盖儿童、青少年、成人和孕妇等多个不同群体.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普遍暴露于PAEs,并且这种暴露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PAEs的环境污染现状、人群内暴露水平以及PAEs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旨在为预测PAEs的暴露趋势和量化其健康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文章进一步对PAEs的复合暴露研究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展望,以期为EDCs的规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内分泌干扰物 暴露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全氟化合物及其替代品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敏 蔡丹 +5 位作者 陈小霞 孙雅楠 潘俊 丁平 李廷真 胡国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4-2235,共12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16种全氟化合物(PFASs)及其替代品进行测定,探究其赋存特征及可能的来源,并运用健康风险商值法评估PFASs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辽宁鱼类水产品中普遍检出,特别是替代...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16种全氟化合物(PFASs)及其替代品进行测定,探究其赋存特征及可能的来源,并运用健康风险商值法评估PFASs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辽宁鱼类水产品中普遍检出,特别是替代品—短链全氟烷基羧酸化合物(PFCAs,C4—C7)和氯代多氟醚磺酸(Cl-PFESAs),其检出率范围为83.56%—100%.∑16PFASs含量范围为1.630—3.671 ng·g^(-1);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较,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16PFASs污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全氟丁酸(PFBA)是鱼类水产品肌肉中主要污染物,其次是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基磺酸(PFOS).不同鱼类中PFASs的含量和组成模式有所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发现,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的PFASs主要来源于金属电镀厂、皮革厂、FP化学制造等行业的工业排放和消费品.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中高暴露情景下,辽宁省鱼类水产品中的PFASs含量不会对成人和儿童健康存在风险.值得注意的是,6:2 Cl-PFESA对人类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替代品 鱼类水产品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中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石运刚 刘嘉烈 +4 位作者 唐娜 马艳 庄僖 李洁 郑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9-200,共12页
为了研究重庆市典型污染源中酚类环境雌激素(phenolic environmental estrogens,PEEs)和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排放特征,评估其对长江水域环境的潜在风险,选取了重庆市人口或工业分布密集、污水排放量大的3家垃圾... 为了研究重庆市典型污染源中酚类环境雌激素(phenolic environmental estrogens,PEEs)和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排放特征,评估其对长江水域环境的潜在风险,选取了重庆市人口或工业分布密集、污水排放量大的3家垃圾处理厂和16家污水处理厂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了进水和出水中3种PEEs和16种PAEs的浓度,并采用风险商(risk quotient,RQ)法和各物质的雌二醇(estradiol,E2)当量(estradiol equivalent quantity,EEQ)分别评估了出水中主要PEEs和PAEs的生态风险水平和雌激素活性效应。结果表明,在进出水中均检测到3种PEEs和11种PAEs,其中垃圾渗滤液中PEEs(11.07~278.41μg·L^(-1))和PAEs(25.83~97.17μg·L^(-1))的总浓度最高,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最低(分别为0.04~13.97μg·L^(-1)和0.14~4.69μg·L^(-1)),出水中PEEs和PAEs的浓度相当(分别为0.05~8.96μg·L^(-1)和1.37~4.19μg·L^(-1))。各污染源对辛基酚(4-tert-octylphenol,4-t-OP)和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inonyl phthalate,DN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8%和95%;其中,膜分离技术去除效果最好,活性污泥和氧化沟技术去除率较低。出水中生态风险和雌激素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均为壬基酚(4-nonylphenol,4-NP),表明4-NP对水环境中的生物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环境雌激素 邻苯二甲酸酯 垃圾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的化学老化过程及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甜甜 陈海波 +3 位作者 谢东丽 谭诗慧 张洛红 于云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16-3628,共13页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影响如今备受瞩目,环境中微塑料受光照、化学物质、机械力和生物等因素而老化,影响其环境行为和归趋.化学老化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活性氧引起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微塑料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影响如今备受瞩目,环境中微塑料受光照、化学物质、机械力和生物等因素而老化,影响其环境行为和归趋.化学老化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活性氧引起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微塑料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高级氧化过程是常见的化学老化方法,用于模拟和加速微塑料的自然老化.此外,微塑料作为载体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化学老化过程中微塑料的表面形貌、粒径、含氧官能团和亲疏水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总结了微塑料化学老化的方法(例如芬顿、过氧化氢、过硫酸盐、臭氧和光复合老化)及机制;同时综述了化学老化微塑料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亲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模型,进一步明确化学老化对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最后,基于此对微塑料化学老化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提供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化学老化 吸附 有机污染物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水源地及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复合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9
9
作者 卓丽 王美欢 +4 位作者 石运刚 王钰钰 庄僖 许榕发 任明忠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和疾病预防控制药物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许多环境水体中检测到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问题也是目前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南方某市8个水源地和5个典型水产养殖区作为研... 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和疾病预防控制药物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许多环境水体中检测到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问题也是目前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南方某市8个水源地和5个典型水产养殖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方法,调查了32种常用抗生素在水体中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抗生素的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水源地共检出12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0.12~44.6ng·L^-1,以磺胺甲噁唑含量最高;水产养殖区检出14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0.95~716ng·L^-1,以氯四环素检出浓度最高。整体上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浓度高于水源地。抗生素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表明,水产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是水体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对检出的13种抗生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单一抗生素而言,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嘧啶、氯四环素和脱水红霉素的风险商值大于0.01而小于0.1,表现为低风险。总抗生素风险商值加和在大部分水源地大于0.01而小于0.1,表现为低风险;总抗生素风险商值加和在2个水产养殖区大于0.1,表现为中等风险,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长期生态风险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源地 水产养殖区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重庆段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21
10
作者 卓丽 石运刚 +4 位作者 蔡凤珊 庄僖 唐斌 刘强 刘嘉烈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以重庆境内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沿江不同监测位点水体和沉积物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含量、组成和分布;同时开展了水体和沉积物中PAEs的生态风险评估。水体中共检出7种... 以重庆境内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沿江不同监测位点水体和沉积物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含量、组成和分布;同时开展了水体和沉积物中PAEs的生态风险评估。水体中共检出7种PAEs,总浓度范围为6.18~81.8μg·L^-1,主要污染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长江干流中游水体中PAEs的浓度明显高于上游和下游,在乌江汇入长江干流的监测位点水体中也检出了较高浓度的PAEs,主要原因可能与其受周围工业园区所排放废水的影响有关。沉积物中共检出8种PAEs,浓度范围为2.24~12.26μg·g^-1,污染物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DEHP)、BBP和DBP为主;沉积物中PAEs的沿江分布均未发现明显规律,其受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DBP在大部分位点,以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DEHP在少数位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而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BB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的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范围;沉积物中DEHP对生物体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而DBP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长江 嘉陵江 乌江 重庆 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可给性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慧 韩雅静 +5 位作者 朱晓辉 党垚 董辰寅 蔡立梅 向明灯 于云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3-793,共11页
为科学评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暴露对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以华南某生态观光园类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其污染程度,并引入二... 为科学评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暴露对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以华南某生态观光园类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其污染程度,并引入二元证据权重(binary weight of evidence,BINWOE)法和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对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的含量分别为1.72~19.40、0.07~19.00、4.00~52.00、4.00~42.00、36.60~1.07×10^(4)、8.00~23.00、62.00~1.52×10^(3)、0.01~0.49 mg/kg,8种重金属的传统非致癌健康风险值的范围为0.65~78.80,其中部分点位As、Cd、Cr及Pb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处于不可接受水平(HQ>1).②4种重金属(As、Cd、Cr、Pb)引入BINWOE法修正的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值是传统方法的0.67~3.31倍.③基于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值(0.70~75.00)是基于重金属总量的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值(1.72~116.10)的0.38~0.92倍.研究显示,对存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农用地开展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时,需考虑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可给性,以避免直接套用传统风险评估方法低估(高估)污染土壤对儿童的实际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重金属 土壤 非致癌健康风险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区农田土壤和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永立 朱明 +4 位作者 郑彤 姚倩 李红艳 李慧 于云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46-2960,共15页
电子垃圾的不当拆解导致大量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选取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周边区域农田土壤和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USEP... 电子垃圾的不当拆解导致大量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选取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周边区域农田土壤和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Pb、Zn、Cu、Cr、Ni、As和Cd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农田土壤中所有元素均超过广东省背景值,其中Cu、Cd、Zn和Pb大于农用地筛选值,变异系数超过95%;②农田土壤重金属总体上属于较强生态风险(RI),其中Cd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贡献率高达78.50%,Pb和Cu具有中等生态风险,Zn、Cr、As和Ni具有轻微生态风险;③贵屿儿童总致癌风险TCR为1.92×10^(−4),风险显著,成人总致癌风险TCR为6.31×10^(−5),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癌风险;Cd和As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成人和儿童非致癌风险可接受;④地表水重金属含量符合一类水标准和饮用水标准;RI均值为801.01,处于强烈生态风险,Cd的贡献率高达99.05%;⑤不同人群不同暴露途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处于可接受范围,致癌风险按降序排列:儿童饮水(6.87×10^(−3))>成人饮水(5.17×10^(−3))>成人接触(3.61×10^(−5))>儿童接触(1.50×10^(−5)),饮水途径是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As元素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土壤 地表水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人体健康的萘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紫玲 侯云波 +4 位作者 马瑞雪 甘乔玮 黄梓茹 向明灯 于云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10-3019,共10页
依据我国《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837—2017),通过对萘的非致癌毒性效应及第二、三和四营养级的生物累积系数分析,推导了同时饮水和消费水产品以及仅消费水产品的萘污染物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三和四营养... 依据我国《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837—2017),通过对萘的非致癌毒性效应及第二、三和四营养级的生物累积系数分析,推导了同时饮水和消费水产品以及仅消费水产品的萘污染物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三和四营养级的最终营养级生物累积系数分别为248,533,406L/kg,同时饮水和消费水产品的萘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为16.6μg/L,仅消费水产品的萘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为18.9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水质基准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地块污染物的种群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启宇 刘志磊 +4 位作者 王钰钰 郑彤 刘芸 林必桂 任明忠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8-459,共12页
页岩气资源气藏结构相对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境影响机理不清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页岩气开发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对页岩气开发地块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极少,远未能形成技术体系。由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 页岩气资源气藏结构相对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境影响机理不清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页岩气开发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对页岩气开发地块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极少,远未能形成技术体系。由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个体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估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化学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因此开展种群层面的生态风险评估对提高其风险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通过聚类分析方法了解种群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借助文献计量方法较系统地梳理了有关种群层面的生态风险评估模型的内容,对比分析并筛选可适用于我国典型页岩气开发区域特征污染物的种群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了其在页岩气开发场景的可用性及不确定性,旨在为我国这类污染场地环境风险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特征污染物 生态风险评估 种群模型 文献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还原技术降解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研究进展
15
作者 褚梦旭 王骏 +2 位作者 马瑞雪 李良忠 卢伦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来源广、易迁移、易蓄积、毒性大等特点,分子中C—F键的强稳定性使得传统处理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电子转移或间接电子转移产生活性物种(·OH和H^(*))实现对水中PFASs...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来源广、易迁移、易蓄积、毒性大等特点,分子中C—F键的强稳定性使得传统处理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电子转移或间接电子转移产生活性物种(·OH和H^(*))实现对水中PFASs的氧化还原降解。本文阐述了单一电化学氧化/还原技术降解PFASs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解机理、电极材料发展以及技术优化;总结了电化学与(类)芬顿、过硫酸盐、光催化等技术协同对PFASs的降解效果和技术优势;最后对电化学技术降解PFAS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还原 协同技术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检测方法及其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郭红志 陈海波 +4 位作者 谭诗慧 陈小霞 向明灯 张六一 于云江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3-1651,共9页
近年来,微塑料因其分布广泛及其对生物群落具有严重威胁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此外,塑料被释放到环境中会发生老化反应,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并诱导塑料添加剂的释放.而且塑料与水的长期接触会导致释放的添加剂溶解.本文阐述了... 近年来,微塑料因其分布广泛及其对生物群落具有严重威胁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此外,塑料被释放到环境中会发生老化反应,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并诱导塑料添加剂的释放.而且塑料与水的长期接触会导致释放的添加剂溶解.本文阐述了微塑料在老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在老化过程中释放的浸出液的主要成分,介绍了老化微塑料颗粒以及浸出液的表征和检测方法,总结了老化微塑料浸出液对生物的发育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等效应,旨在加深人们对老化微塑料颗粒及浸出液的了解,为微塑料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老化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酸酯污染现状及其生物富集和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洛红 朱钰 +4 位作者 李宗睿 李良忠 刘银娥 陈希超 于云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55-2370,共16页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主要作为阻燃剂和塑化剂被广泛生产和使用。随着包括多溴联苯醚在内的溴代阻燃剂逐步受控,作为溴代阻燃剂主要代替品之一的OPEs产量大幅增长,OPEs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OPEs的理...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主要作为阻燃剂和塑化剂被广泛生产和使用。随着包括多溴联苯醚在内的溴代阻燃剂逐步受控,作为溴代阻燃剂主要代替品之一的OPEs产量大幅增长,OPEs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OPEs的理化性质着手,简要梳理了其在环境中的赋存状况。地表水中OPEs浓度大多为几百ng·L^(−1),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BEP)为主要检出物质;沉积物中OPEs浓度大多处于几十ng·g^(−1) dw(干重)水平,主要检出物质为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TEHP)和磷酸三苯酯(TPHP);在大气与土壤中OPEs以TCP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为主,浓度多为几十ng·m^(−3)和几十ng·g^(−1) dw。此外,本文重点针对OPEs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和代谢转化情况进行了综述,水生生物中OPEs浓度大多处于几十ng·g^(−1) ww(湿重)水平,陆生生物中OPEs浓度大多处于几百ng·g^(−1) lw(脂重)水平,对于OPEs是否具有生物累积效应,相关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OPEs在生物体内快速的代谢转化很可能是影响其生物富集作用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代谢产物 生物富集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10)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估及修正方法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茜丹 刘志磊 +6 位作者 陈启宇 陈希超 高梓旭 王钰钰 郑彤 刘芸 林必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880-4888,共9页
通过对华南某电子垃圾拆解区PM_(10)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计算该地区的人群暴露量,评估人群健康风险,并引入靶器官毒性剂量法(TTD)和证据权重法(WOE)对常规评估方法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比较探讨3种方法对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对华南某电子垃圾拆解区PM_(10)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计算该地区的人群暴露量,评估人群健康风险,并引入靶器官毒性剂量法(TTD)和证据权重法(WOE)对常规评估方法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比较探讨3种方法对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夏,冬季节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均为:儿童>成年女性>成年男性,重金属Ni对人群可能存在致癌风险(ILCR在10^(-6)~10^(-4)之间).其中,Cr,Pb,Cd和As 4种重金属(类金属)对成年男性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为3.05×10^(-2),经TTD法和WOE法修正后为5.41×10^(-2)和5.4×10^(-1),表明当综合考虑重金属作用的靶器官及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时,PM_(10)中重金属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高于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10)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估 靶器官毒性剂量法 证据权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重庆段水体和沉积物中农药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佘伟铎 石运刚 +5 位作者 李洁 卓丽 胡凤琦 李文英 刘强 宋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以长江干流重庆段、乌江和嘉陵江支流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研究区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农药的种类分布及污染状况;并对水体和沉积物中农药污染开展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共检出13种农药,总浓度范围为18.02~167.18 ng·L^-1... 以长江干流重庆段、乌江和嘉陵江支流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研究区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农药的种类分布及污染状况;并对水体和沉积物中农药污染开展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共检出13种农药,总浓度范围为18.02~167.18 ng·L^-1,主要污染物为敌敌畏、多菌灵和阿特拉津;沉积物中共检出12种农药,总浓度范围为7.08~38.35 ng·g^-1,主要污染物为敌敌畏和多菌灵;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水体和沉积物中农药污染浓度相比,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水体中农药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敌敌畏和毒死蜱在大部分检测位点0.1≤RQ<1;在S7和S18监测位点中,敌敌畏、避蚊胺、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均0.1<RQ<1,表明其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环境激素 长江流域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水体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典型饮用水源地水体与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残留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丽君 莫凌 +5 位作者 庄僖 秦瑞欣 蔡凤珊 唐斌 王俊丽 郑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9-361,共13页
抗生素因其高效性而被大量使用,排放进入环境后成为新污染物,其健康风险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均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而海南省尚缺乏有关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污染的数据。本研究选取海南省5个典型饮用水源地采集水样和底... 抗生素因其高效性而被大量使用,排放进入环境后成为新污染物,其健康风险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均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而海南省尚缺乏有关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污染的数据。本研究选取海南省5个典型饮用水源地采集水样和底泥沉积物样品,分析了5类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其他类)的污染水平,并评估水体中抗生素的生态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水体中共检出9种抗生素,总浓度范围为2.48~112.87 ng∙L^(-1),主要污染物为磺胺甲恶唑、氟罗沙星和强力霉素。沉积物中共检出12种抗生素,总浓度范围为3.46~28.92 ng∙g^(-1),主要污染物为氟罗沙星。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检出的抗生素风险商(RQ)值均<1,未发现单一抗生素在各水源地存在高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各水源地中检出的抗生素健康风险商(RQ_(H))值均远<0.01,对成人和儿童健康造成的损害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饮用水源地 水体 沉积物 生态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