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不同功能区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岩 陈海燕 +3 位作者 黄玮钰 孙凯峰 黄焕芳 刘冰洁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不同功能区人类活动类型和强度存在差异,其微塑料污染特征可能显著不同。系统研究海南岛不同功能区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对理解人类活动与微塑料污染的关系、揭示污染来源并制定针对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海南岛居... 不同功能区人类活动类型和强度存在差异,其微塑料污染特征可能显著不同。系统研究海南岛不同功能区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对理解人类活动与微塑料污染的关系、揭示污染来源并制定针对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海南岛居民区、旅游区、养殖区和自然区海滩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海南岛海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48.86~256.87 n/kg,主要成分为PET和PP-PE、形状为纤维状、粒径大于100μm、白/透明色;居民区和养殖区中微塑料的丰度明显高于其他区;不同功能区在成分、形状和颜色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居民区的微塑料以PS成分、泡沫状、白/透明色为主,养殖区的微塑料以颗粒状、绿色为主,旅游区的微塑料主要为蓝色;冗余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旅游活动是自然区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其成分、形状和颜色可分别解释自然区的83.6%、96.3%和90.8%;风险计算显示,微塑料污染负荷较轻,但聚合物风险达高风险及以上等级,潜在生态风险为Ⅳ级,因高毒性系数组分的检出,微塑料丰度较低的自然区聚合物风险反而最高,养殖区的潜在生态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建议严格管控养殖活动的塑料排放和规范旅游活动中塑料的使用与管理,以降低海南岛微塑料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微塑料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养殖区 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阳湖泊群水位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2
作者 朱文武 杨智健 +1 位作者 范中亚 郭文云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为探究浅水湖泊水位变化对水质的影响机制,以华阳湖泊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湖泊水位数据和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浊度等水质数据,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水位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浅水湖泊水位变化对水质的影响机制,以华阳湖泊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湖泊水位数据和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浊度等水质数据,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水位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讨论水位变化对内源释放和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阳湖泊群的水质具有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总体上,水位与总氮、总磷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浊度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在低水位期间: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增强,导致营养盐增加;浊度增大,导致光照强度减弱,进而造成叶绿素a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了解浅水湖水位与水质的关系提供参考,为湖泊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水位变化 水质 总氮 总磷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砷矿区周边生态系统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蒙 赵文博 +2 位作者 汪光 廖文 王宏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7,共8页
研究废弃砷矿影响下水库及周边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物污染状况,可为土壤和水生态修复及治理提供参考数据。2019年夏季采集了粤北某水库的动物、植物和水样,测定了砷(As)、镉(Cd)、铅(Pb)、铬(Cr)、汞(Hg)共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 研究废弃砷矿影响下水库及周边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物污染状况,可为土壤和水生态修复及治理提供参考数据。2019年夏季采集了粤北某水库的动物、植物和水样,测定了砷(As)、镉(Cd)、铅(Pb)、铬(Cr)、汞(Hg)共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均方根综合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水中重金属含量沿矿口到水库一线下降明显,As含量最高,为0.0980~1.0010 mg/L;农作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As>Cr>Pb>Hg=Cd,As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白菜(中度污染)>花生(中度污染)>番薯(中度污染)>南瓜(轻度污染);乡土植物中,凤尾蕨对As富集效果明显,平均含量达1286.4234 mg/kg;5种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中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As>Pb>Cd>Cr>Hg,3种水生生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为:河蚌(轻度污染)>太阳鱼(轻度污染)>鲤(轻度污染)。研究表明,受粤北地区重金属高背景值和砷矿的影响,水库生态系统已存在轻微的生态风险,植物和动物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矿口周边的植物污染程度较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砷矿 水库 生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在纳米颗粒内暴露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与挑战
4
作者 张皓真 于棋 +5 位作者 韩东晖 吴烨 齐耀辉 林诗颖 黄河 汪光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21,共15页
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工业、农业和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环境暴露及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也引起了广泛的忧虑。纳米颗粒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并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因此准确预测其生物分布和毒代动力学过程至关... 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工业、农业和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环境暴露及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也引起了广泛的忧虑。纳米颗粒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并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因此准确预测其生物分布和毒代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生理毒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PBTK)模型为评估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统称ADME)以及毒性效应等过程提供了系统性的描述。本文综述了纳米颗粒PBTK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模型构建中ADME特性的定量描述、模型框架、参数确定及验证方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纳米颗粒的理化特性纳入有限、缺乏环境因子相关参数、通用性模型处于起步阶段。最后,对纳米颗粒PBTK模型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生理学的毒代动力学模型 ADME特性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阳河湖群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风险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20
5
作者 范中亚 王文才 +3 位作者 蒋锦刚 马金玉 王钟 曾凡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0-1178,共9页
为研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浅水湖泊水体总磷的影响,以华阳河湖群为对象,根据不同季节全湖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总磷的空间和季节性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数据,采用浓度梯度扩散模型估算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静态释放量;基于2019年在... 为研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浅水湖泊水体总磷的影响,以华阳河湖群为对象,根据不同季节全湖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总磷的空间和季节性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数据,采用浓度梯度扩散模型估算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静态释放量;基于2019年在线水质监测站连续数据,分析典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内源磷释放对水体总磷贡献及估算其年累积释放量.结果表明:①华阳河湖群现场监测总磷浓度变化范围为0. 014~0. 297 mg/L,龙感湖与黄大湖总磷浓度空间变幅大于泊湖;②典型再悬浮过程中内源磷动态释放对水体总磷的贡献可达75%,华阳河湖群内源磷的年释放量在1. 129×10~4~1. 684×10~4t之间;③静态的内源磷年释放量为12. 92 t,仅占动态释放量0. 1%.研究显示:华阳河湖群总磷浓度时空差异较大,内源磷释放对总磷短期波动具有重要作用,静态释放量对全年内源磷释放量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严格控制入湖营养盐通量的同时,恢复草型湖泊生态系统以控制内源释放已成为解决华阳河湖群水环境问题的重要管理决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河湖群 内源释放 沉积物再悬浮 湖泊水质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优化的LSTM河流溶解氧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泉 胡轩铭 +5 位作者 王东昆 张武才 陈中颖 王金鹏 汪澎洋 任秀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5-1146,共12页
溶解氧(DO)是水体中的重要水质指标,构建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对溶解氧的准确预测,将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考虑到溶解氧序列数据非线性强、非平稳性突出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权重优化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s... 溶解氧(DO)是水体中的重要水质指标,构建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对溶解氧的准确预测,将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考虑到溶解氧序列数据非线性强、非平稳性突出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权重优化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short-termmemory,LSTM)的河流溶解氧预测模型(DAIW-LSTM模型),该模型的编码器包含双阶段权重优化的空间注意力机制,而解码器包含双阶段权重优化的时间注意力机制.将该模型应用于流溪河流域白云李溪坝、流溪河山庄、从化街口等水质监测站溶解氧日均值预测的研究,开展了该模型与DA-LSTM、LSTM、Bi-LSTM等基线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比分析,探讨了特征权重优化机制及上游站点水质数据输入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过与基线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比,验证了DAIW-LSTM模型的精准性,其对白云李溪坝站溶解氧预测的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075、0.611、0.712,在所有模型中最优.②对于新的注意力权重优化机制,第二阶段会对第一阶段的初步权重进行优化修正;针对pH、电导率、水温、气温等影响溶解氧预测的重要特征,DAIW-LSTM模型会自适应调整其权重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从而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③加入上游水质特征的输入影响,通过9个组合试验对比可知,DAIW-LSTM模型仍然为表现最佳的模型,该系列组合试验也证明上游站点及其特征变量选取的重要性.研究显示,注意力权重优化机制的引入使得该模型相较其他基线模型展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和精准性,可为地表水水质预测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时间序列预测 溶解氧预测 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砷和硒生物可给性研究及健康风险/有益性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廖文 汪光 +1 位作者 李开明 陈中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5-203,共9页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般通过大米和海鲜摄入。然而大米和海鲜是人体砷(As)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ICP-MS对广州市售的大米和3种鱼中砷和硒浓度进行了检测,并通过体外(in vitro)模拟胃肠消化(PBET)法对鱼肉中砷和硒的生物可...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般通过大米和海鲜摄入。然而大米和海鲜是人体砷(As)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ICP-MS对广州市售的大米和3种鱼中砷和硒浓度进行了检测,并通过体外(in vitro)模拟胃肠消化(PBET)法对鱼肉中砷和硒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米和鱼肉中砷的浓度分别为0.085~0.168μg·g-1和2.224~5.533μg·g-1,硒的浓度分别为0.098~0.190μg·g-1和1.641~2.315μg·g-1。大米和鱼肉中86.86%~99.34%和51.95%~75.64%的砷生物可给,76.73%~85.44%和71.48%~79.83%的硒生物可给。通过大米和鱼肉摄入的硒基本可以满足人体需求。通过大米和3种鱼摄入的无机砷占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公布的无机砷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TWI)2.1μg·kg-1BW的0.5%~35.7%,但是摄入无机砷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69×10-5~5.81×10-4和2.13×10-4~7.34×10-4,是可接受或可容忍的风险的0.17~7.3倍,尤其是小孩,更易摄入砷产生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海鲜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