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和水环境全氟及多氟化合物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估
1
作者 武子豪 丁泽聪 +6 位作者 吴礼滨 易皓 王丽 洪伟 张晓园 曾子龙 崔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719,共12页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环境持久性与生物累积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了13种PFASs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库,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估因子法及相平衡分配法推导PFASs在水环境与土壤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从而开展危害评估。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PFASs在我国土壤和水环境中浓度均低于其PNEC值,无不合理生态风险;但PFASs替代品6:2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 Cl-PFESA)在部分流域具有较高的慢性生态风险,全氟己酸(PFHx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部分地区土壤中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对PFASs的环境监测与风险管理,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与安全的替代品,以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新污染物 地表水 土壤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筛查的环境损害因果关系识别方法与应用研究
2
作者 包美玲 张强 +4 位作者 赵波 裴云霞 洪慧 陈岷轩 邓俊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228,共14页
因果关系分析是环境损害鉴定中专业性极强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湖北省某医药工业园与下游地下水污染因果关系识别实践的研究,提出以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常规指标检测为技术手段,构建基于非靶向筛查的环境损害因果关系识别方法技术体系,... 因果关系分析是环境损害鉴定中专业性极强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湖北省某医药工业园与下游地下水污染因果关系识别实践的研究,提出以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常规指标检测为技术手段,构建基于非靶向筛查的环境损害因果关系识别方法技术体系,包括环境损害确定、同源性分析、迁移路径识别、损害贡献分析4个步骤。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6家潜在污染源和受体端样点水样进行有机物非靶向筛查分析,结果显示:受体端水样和企业2污水水样存在110种新污染物重合,主要涉及药物类、农药类有机化合物,且两种水样中响应值较大的新污染物的相对含量分布情况相似,特征分子指纹重合概率为0.71,说明二者的有机化合物成分高度相似。再结合二者的总磷、氟离子、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指标特征相对一致,表明工业园地下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企业2。研究结果表明,非靶向筛查技术可用于鉴定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成分特征,为潜在多源、不明源排污等复杂情形下的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损害鉴定 因果关系识别 非靶向筛查 分子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纳米塑料的行为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俊飞 叶权运 +3 位作者 王亚西 翟永江 贺德春 潘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8,共16页
纳米塑料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毒性是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纳米塑料在水环境中会发生聚集和沉降,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归趋。此外,纳米塑料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和添加剂浸出等特性会对... 纳米塑料是一类新兴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毒性是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纳米塑料在水环境中会发生聚集和沉降,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归趋。此外,纳米塑料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和添加剂浸出等特性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然而,目前关于水环境中纳米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现有文献调研,系统论述了影响纳米塑料聚集和沉积行为的因素,包括纳米塑料自身理化性质、溶液pH值、离子种类强度、矿物颗粒和天然有机质等的影响。综合梳理了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的单独毒性,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共存时的复合毒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评述和展望,旨在为今后水环境中纳米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聚集 沉积 生态毒性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电梯级开发的河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以秋香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洁 肖旭 +3 位作者 杨大勇 张丽娟 刘协亭 陈晓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7-1361,共5页
为探讨小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小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模型,计算了典型小水电梯级开发的秋香江生态环境承载力,通过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分析主要影响因子。建立的模型综合考虑了水文情势、岸带陆域生态、... 为探讨小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小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模型,计算了典型小水电梯级开发的秋香江生态环境承载力,通过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分析主要影响因子。建立的模型综合考虑了水文情势、岸带陆域生态、水域生态3个系统层,秋香江小水电梯级开发对水域生态和水文情势的影响较大,沿岸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水电梯级开发共同作用造成的水质污染是影响水域生态的重要原因,同时小水电梯级开发对河道造成阻隔,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较大,对于流量虽有影响但仍能满足生态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站梯级开发 生态环境承载力 秋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健聪 刘跃丹 +3 位作者 刘蕴芳 文静 曾子龙 易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28-2838,共11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环境行为确认、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等关键环节的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并利用典型农田污染案例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鉴定评估方法合理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污染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分析 因果关系 价值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石化区第2条排污管线排污口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文超 黄道建 +3 位作者 陈继鑫 陈晓燕 刘旺 王宇珊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1,共7页
2018年12月8日和15日对大亚湾石化区第2条排污管线排污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排污口海域海水、沉积物中的污染因子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该海域海水中富营养化因子污染水平较低,重金属污染较严重,主要... 2018年12月8日和15日对大亚湾石化区第2条排污管线排污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排污口海域海水、沉积物中的污染因子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该海域海水中富营养化因子污染水平较低,重金属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大亚湾海域海水中重金属背景值较高。沉积物中各污染因子均属于低污染水平,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铬、铅和锌。第2条排污管线投入使用以来,对周边海域的影响尚在较小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石化区 第2条排污管线 海域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智健 罗千里 +4 位作者 黄露 马金玉 范中亚 刘国强 黄菊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17,共14页
闸坝建设会对河流氮、磷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严重干扰,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TN/TP)能够指示河湖营养结构,反映氮和磷元素在水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为揭示闸控河流TN/T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华... 闸坝建设会对河流氮、磷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严重干扰,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TN/TP)能够指示河湖营养结构,反映氮和磷元素在水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为揭示闸控河流TN/T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华南中小型闸控河流练江、黄江河和东溪河(统称为“三河”)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逐月对三河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三河TN/TP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河TN/TP平均值在54.7±44.3~65.0±40.6之间,时间上TN/TP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空间上表现为枯水期下游>上游,丰水期下游<上游。在丰水期,降雨为练江TN/TP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为29.9%;而温度则是黄江河和东溪河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2.7%和43.4%。在枯水期,三河TN/TP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溶解态硅,贡献率分别为60.7%、33.9%和29.1%,这与枯水期藻类活动对TN/TP影响作用增强有关。通过分析丰水期降雨闸站调度对TN、TP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发现降雨径流对TP的冲刷输入作用大于稀释作用,而对TN的影响恰好相反,这引起丰水期三河TN、TP发生解耦;而枯水期水环境相对稳定,藻类活动反映了TN、TP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 氮磷化学计量学 氮磷解耦 降雨 藻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石柳 汪光 +4 位作者 于棋 韩东晖 武宇辉 赵文博 陈曦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调查,评估了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干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受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影响,沉积物样品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碳(OC)呈现排污... 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底栖动物群落调查,评估了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干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受制浆造纸废水排放影响,沉积物样品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碳(OC)呈现排污口处高,上、下游低的趋势;排污口S4处的UV254值(波长254 nm处吸光度,用于表征芳香类污染物)最高,是上游S1处的4.25倍。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7~1.8,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7~0.92,均处于较低水平;排污口S4处底栖动物类群仅有2种,密度(56.00 ind/m^(2))及生物量(4.18 g/m^(2))均低于上游,且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纲是单一的底栖动物类群;pH值、TP、UV254及荧光区域Ⅱ的积分标准体积(Φ2,5)是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结果表明,制浆造纸废水排放不仅改变了河口沉积物的化学组分,甚至会破坏底栖动物的栖息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造纸废水 河口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暴露人群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灰尘中阻燃剂的赋存特征及暴露风险评估
9
作者 杨娟娟 廖其龙 +5 位作者 张释义 黄璐璐 蔡凤珊 秦瑞欣 谢春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2-1309,共18页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 家庭作坊式的电子垃圾拆解方式使工人同时面临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的双重暴露风险,然而,对于此类拆解工人长期暴露于FRs及其健康风险的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招募了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超过2年的志愿者,在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每隔3个月采集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分析了灰尘中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OPFRs)、新型磷系阻燃剂(emerging PFRs,ePFRs)和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PBDEs)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考虑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这2种暴露途径,评价了灰尘中FRs对成人和幼儿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Σ_(10)OPFRs、Σ_(3)ePFRs和Σ_(8)PBDEs在居住环境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64.3—20800 ng·g^(-1)(中值3210 ng·g^(-1))、330—230000 ng·g^(-1)(中值14000 ng·g^(-1))和ND—14700 ng·g^(-1)(中值761 ng·g^(-1)),在工作场所灰尘中的总浓度分别为2414—159000 ng·g^(-1)(中值7210 ng·g^(-1))、47.2—187000 ng·g^(-1)(中值27900 ng·g^(-1))和ND—84100 ng·g^(-1)(中值2410 ng·g^(-1)).TPHP、BDP和BDE209均是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灰尘中含量最高的FRs.居住环境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总体波动较为稳定,工作场所灰尘中Σ21FRs的总浓度则呈现1—3月(初春)较高,9—12月(秋季-初冬)、6—8月(盛夏)和4—6月(暮春初夏)期间较低的季节变化.成人和幼儿通过居住环境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分别为188 ng·kg^(-1)·d^(-1)、1560 ng·kg^(-1)·d^(-1),成人通过工作场所的灰尘摄入和皮肤接触的FRs总日均暴露量为210 ng·kg^(-1)·d^(-1),FRs对幼儿和成人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凸显了电子垃圾拆解对FRs的潜在健康风险的影响,并强调在这种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工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居住环境灰尘 工作场所灰尘 季节变化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对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奥侠 钟杰 +2 位作者 韦行 石先阳 陈志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21-4132,共12页
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已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介孔碳因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优势,在吸附和催化氧化等方面对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而备受关注.然而,研究者们集中关注于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毒理效应,对其相互作用及影... 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已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介孔碳因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优势,在吸附和催化氧化等方面对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而备受关注.然而,研究者们集中关注于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毒理效应,对其相互作用及影响过程研究尚少.本文通过总结介孔碳的制备方法、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介孔碳对砷与抗生素修复应用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归纳了现阶段研究不足,同时对介孔碳在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 四环素 相互作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琦园 马艳 +3 位作者 陈思帆 郑晶 任明忠 于云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6-2180,共15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能够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迁移和富集,通过食物链累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评估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本文详细综述了微塑料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现状,包括显微镜分析、扫描电...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能够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迁移和富集,通过食物链累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为了更好地评估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本文详细综述了微塑料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现状,包括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光谱分析、热分析和质谱分析等微塑料常用检测方法并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近年来微塑料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重点讨论微塑料检测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建立统一和标准化的微塑料分析方法进行展望,为系统地和进一步地开展微塑料的污染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检测方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尾矿微生物对尾矿环境的适应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正桥 邹奇 +2 位作者 韦行 周凯 陈志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当前中国金属尾矿产生量和贮存量大、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综合利用率低,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金属尾矿微生物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对于尾矿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要组... 当前中国金属尾矿产生量和贮存量大、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综合利用率低,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金属尾矿微生物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对于尾矿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金属尾矿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从pH、重金属和养分方面阐明其对尾矿环境的适应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金属尾矿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真菌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是其中的优势古菌。金属尾矿微生物属于K型策略微生物,它们通过阻止质子和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和从细胞内部排出质子和重金属离子的方式来适应尾矿极酸性和高含量重金属环境,并在养分限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营养。微生物还进化出了主动改变尾矿环境的能力,它们通过中和质子以及转化和沉淀重金属的方式提高尾矿环境pH值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并通过固碳、固氮作用和溶解无机磷来积累养分。此外,豆科植物等修复植物能通过分泌次级代谢产物,吸引有益微生物参与尾矿环境的改善。对于金属尾矿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可以从金属尾矿风化和修复期间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多组学技术联合筛选尾矿修复菌剂、微生物的水平基因转移机制、金属尾矿中病毒多样性、微生物之间和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发掘金属尾矿微生物在促进生态修复方面的潜力,为金属尾矿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尾矿 微生物 适应 调控 重金属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塑料制品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13
作者 聂鹏 刘娟娟 +1 位作者 莫志成 张毅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7,共10页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丙烯(PP)塑料制品典型企业的注塑成型和热熔挤出工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征进行调查,探讨其对臭氧生成潜势(OFP)、恶臭污染及环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熔挤出工艺的有组织废气VOC...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丙烯(PP)塑料制品典型企业的注塑成型和热熔挤出工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征进行调查,探讨其对臭氧生成潜势(OFP)、恶臭污染及环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熔挤出工艺的有组织废气VOCs排放浓度(41.5 mg/m^(3))显著高于注塑成型(1.24 mg/m^(3)),无组织废气VOCs排放浓度(1.66 mg/m^(3))高于注塑成型(1.25 mg/m^(3)),烷烃和芳香烃分别为2个工艺的主要贡献物种。OFP分析显示,注塑成型和热熔挤出的OFP主要贡献物种也分别为烷烃和芳香烃,应针对性地加以管控。恶臭污染方面,热熔挤出工艺的恶臭强度显著高于注塑成型工艺,其排放口恶臭组分复杂,主要包括苯乙烯、乙醛等,注塑成型则以醛类为主。健康风险评估表明,排放口总致癌风险显著超过限值,主要贡献组分为乙苯、苯及1,3-丁二烯;非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组分为丙烯醛、苯乙烯及1,3-丁二烯。注塑成型工艺的丙烯醛和热熔挤出工艺的苯乙烯存在较高的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聚丙烯(PP)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异味污染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部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生态风险及污染来源分析
14
作者 温韬 陈德翼 +5 位作者 刁开盛 于雯 蔡莎 岳坤 黄玮 郑彤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1,共13页
研究针对江苏南部4个典型湖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测定沉积物中Cr、Mn、Ni、Cu、Zn、Pb、Cd、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结合生态风险指数(E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研究针对江苏南部4个典型湖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测定沉积物中Cr、Mn、Ni、Cu、Zn、Pb、Cd、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结合生态风险指数(E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等方法,探讨了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污染来源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江苏南部湖泊沉积物中,Cr、Mn、Ni、Cu、Zn、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98、668.52、35.48、26.89、109.93、7.26、0.17和21.75 mg·kg-1,其中Cd、Zn、Cu和Ni呈现显著富集,其含量分别达到区域背景值的2.00倍、1.70倍、1.15倍和1.08倍。污染等级评价表明,Zn和Cd已达到轻度污染水平,成为关键污染因子。4个湖泊的重金属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Cr、Zn、As、Cd和Pb的高值区域与沿岸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富集因子(EF)分析表明:太湖与淀山湖中Cd和Zn呈现中度至显著富集(EF>2),而阳澄湖与滆湖多数元素EF值低于1.5,处于无富集或轻微富集水平,印证人类活动强度主导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生态风险分析显示Cd为关键风险因子,在太湖和淀山湖形成中等生态风险区,其他重金属主要处于轻微风险范围内,而滆湖整体维持轻微风险水平。PCA、PMF及APCS-MLR分析进一步揭示,Cr、Mn、Ni、Cu、Zn和Pb的污染来源相似,推测主要与成土母质的风化释放等自然过程相关,而Cd和As则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和工业排放,尤其是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冶炼和电镀等工业过程。该研究为江苏南部典型湖泊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并强调了对Cd和As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湖泊沉积物 生态风险 江苏南部 污染来源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2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时空演变趋势及事件特征
15
作者 赵晓 陈思莉 +4 位作者 李晨旭 赵熠辉 常莎 陈明 邴永鑫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35-4144,共10页
基于2005~2022年生态环境部直接调度的突发环境事件统计数据,使用空间重心转移曲线等工具,分析了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突发环境事件重心向西南迁移,近17年移动距离约734km;中... 基于2005~2022年生态环境部直接调度的突发环境事件统计数据,使用空间重心转移曲线等工具,分析了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突发环境事件重心向西南迁移,近17年移动距离约734km;中部地区的湖北、山西等省份逐渐取代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成为新的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省份.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污染介质、污染物等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生产安全事故为突发环境事件第一大诱因,占总数的45.12%,其次为交通事故,近两年占比超过生产安全事故;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是最常见的突发环境事件,且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中,约77.55%为突发水环境事件;石油类和重金属是突发环境事件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涉石油类和重金属污染的事件分别占事件总数的16.31%和5.88%,而在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中,涉重金属事件的比例高于石油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时空演变趋势 诱因 介质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纺织印染废水中新污染物的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估
16
作者 区晖 刘永杰 +5 位作者 黄雅阳 周志敏 刘鹤 谢丹平 贾成俊 刘威奇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8-1576,共9页
为调查重点行业新污染物产生状况与评估水环境风险,采用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非靶向快速筛查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靶向精准定量法,对纺织印染行业废水中新污染物进行筛查识别,考察其在排... 为调查重点行业新污染物产生状况与评估水环境风险,采用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非靶向快速筛查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靶向精准定量法,对纺织印染行业废水中新污染物进行筛查识别,考察其在排放废水中的赋存特征,并采用风险商值法评估行业特征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6家纺织印染工业园区/企业共筛查出88种印染行业类和60种工业化学品类特征新污染物,其中1级置信度化合物6种,2级置信度化合物128种,3级置信度14种。基于非靶向筛查结果,选取关注度较高的全氟化合物、双酚A及烷基酚类和苯胺类化合物开展靶向精准定量,全氟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9.8~68.1 ng/L,双酚A及烷基酚为31.5~532 ng/L,苯胺类为9~186 ng/L。废水中全氟辛烷磺酸、4-支链壬基酚、4-硝基苯胺和苯胺的浓度水平较高,其中4-支链壬基酚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新污染物单体,最高为369 ng/L。基于风险商值,全氟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处于低风险和无风险水平,而双酚A及烷基酚处于中、低风险,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可为纺织印染行业废水中新污染物的风险管控与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非靶向筛查 靶向定量 纺织印染行业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探索
17
作者 周亚楠 范东平 +5 位作者 张云珂 洪曼 曾嘉强 周雯 张玉环 张洁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开展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框架研究,探索构建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对噪声源头预防管理、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具有重要作用。按照问题识别—目标设定—分区划分—清单制定的技术思路,综合考虑用地性质、空间布局和噪声影响,划定优... 开展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框架研究,探索构建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对噪声源头预防管理、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具有重要作用。按照问题识别—目标设定—分区划分—清单制定的技术思路,综合考虑用地性质、空间布局和噪声影响,划定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通过对海口市开展实证研究并进行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声环境分区管控有助于保障城市声环境质量,促进声环境管理差异化、精准化,提升噪声控制的源头预防水平。此外,从推动试点应用完善技术体系、提升管控基础加强能力建设、加强部门合作与公众宣传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声环境功能区 空间布局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VI-met的广州市街区夏季热环境和热舒适度变化数值模拟
18
作者 李海燕 孙家仁 +3 位作者 李江波 潘蔚娟 吴晓绚 翟志宏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基于微气候数值模式ENVI-met,模拟分析夏季高温环境下广州市街区的热环境特征及其舒适度响应。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区域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6.1%)。研究区域内下垫面绿化覆盖对行人活动高度处的温度... 基于微气候数值模式ENVI-met,模拟分析夏季高温环境下广州市街区的热环境特征及其舒适度响应。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区域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6.1%)。研究区域内下垫面绿化覆盖对行人活动高度处的温度影响很大,气象观测场硬化地面区域形成局部热岛现象温度接近38℃,建筑和植被遮挡形成的阴影区域出现局部降温现象;极度热区域面积(PET>41℃)占比为66.82%,主要出现在硬化地面区。无植被时,研究区域内温度整体升高,区域平均温度升高2.0℃,高温面积增加了34.4%,植被降温效应在垂直方向上可延伸至13 m;风速增幅最大1.0 m·s^(-1),温度较高区域面积(Mean Rediant Temperature,MRT>58℃)增加了36.96%;极度热区域增加了23.13%。因此,良好的风环境、有效的阴影利用、良好的绿化布局都可以优化街区室外热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ENVI-met 广州市街区 热环境 热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零价铁用于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剑雄 钟杰 +3 位作者 韦行 黄玲 孙梦强 陈志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10,共14页
重金属污染因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而威胁人类健康。纳米零价铁(n ZVI)因其优异的重金属去除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但因其易团聚、易氧化、易钝化、电子选择性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实际应用。本文通过总结nZVI的不同改... 重金属污染因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而威胁人类健康。纳米零价铁(n ZVI)因其优异的重金属去除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但因其易团聚、易氧化、易钝化、电子选择性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实际应用。本文通过总结nZVI的不同改性方法及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综述了改性nZVI对重金属的反应机理及在土壤环境中应用的影响因素,从材料优化改性角度提升nZVI的分散性、比表面积和电子传递效率等,实现对重金属的高效去除。同时,本文指出了n ZVI在修复水土环境重金属中存在的问题,并对nZVI在土壤和水体污染修复的研究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为nZVI合成改性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重金属 改性 反应机理 电子传递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筛查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分析
20
作者 谭敏 赵波 +3 位作者 谢易臻 冯宇 付仕俊 张冬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77,共15页
非靶向筛查(non-target screening,NTS)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具有无差别筛选、质量精度高、重现性好以及定性分析能力优异等特点,常用于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的识别和定性分析。为深入了解NTS在水环境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研... 非靶向筛查(non-target screening,NTS)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具有无差别筛选、质量精度高、重现性好以及定性分析能力优异等特点,常用于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的识别和定性分析。为深入了解NTS在水环境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客观反映国家、机构及个人在该领域的贡献,本文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利用Citespace、HistCite Pro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4年间NTS在水环境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结果表明美国(1212篇)、中国科学院(112篇)与葡萄牙阿威罗大学(112篇)及意大利的Benelli Giovanni(45篇)是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机构和个人;瑞士的Hollender Juliane首次提出了NTS化合物鉴定的置信度分级标准,是在该领域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研究者。而将NTS用于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及其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的识别,以及水环境生物毒性和生物蓄积性的风险评价正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检测结果的数据共享也将是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 水环境 Citespace HistCite Pro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