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类分级规则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倪永 郑明清 +3 位作者 郝千婷 王旭 周玉科 于勇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解决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量激增、应用需求多样、治理成本加剧和安全风险挑战大之间的矛盾,采用先分类后分级、多维分类、明确分级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管理现状和应用场景的数据分类分级规则。首先梳理设计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 为解决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量激增、应用需求多样、治理成本加剧和安全风险挑战大之间的矛盾,采用先分类后分级、多维分类、明确分级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管理现状和应用场景的数据分类分级规则。首先梳理设计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4个门类和“3+4”分级模式,给出相应分类、分级方法及示例;其次,将分类分级维度与业务管理维度结合,形成分类分级模型;最后,设计了数据安全管理机制,支持数据资源安全精细化管控。该数据分类分级规则有助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完善数据管理机制、保障数据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智慧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数据安全 数据分类 数据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艳妮 王维 +4 位作者 刘鑫 张林波 邓富亮 杨春艳 孙倩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01-2007,共7页
生态系统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区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和ReRSM(Remote Sensin... 生态系统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区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和ReRSM(Remote Sensing Model for Ecosystem Respiration)评估其2015年的固碳服务,并阐明其固碳服务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以C计)为31.36×10^4 t a,平均固碳量为644.86 g(m^2·a),其时间动态总体呈单峰曲线分布,但受台风影响该曲线波动较大.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西北边缘地区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较低,与DEM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且绝大部分区域为碳汇区.厦门市分区统计显示,同安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和固碳量均最大,分别占厦门市总量的52.58%和57.10%,其与翔安区、集美区的固碳量之和占厦门市总量的88.27%,是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主体;湖里区固碳量最少,平均固碳量仅为14.25 g(m^2·a),几乎为碳中性.研究显示,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收支 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地载畜压力演变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祝萍 黄麟 +1 位作者 翟俊 樊江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9-1279,共11页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草原牧区间的生态过渡带和经济纽带,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主体生态屏障区。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9年农牧交错带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地退化与恢复、草地产草量时空变化,评估了区域...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草原牧区间的生态过渡带和经济纽带,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主体生态屏障区。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9年农牧交错带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地退化与恢复、草地产草量时空变化,评估了区域草畜平衡状况,揭示了草地载畜压力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9年,各功能区草地退化以轻度退化为主,草地恢复亦以轻微恢复为主,草地产草量均呈不同程度增加。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的实际载畜量不断增加,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先减少后增加。阴山北麓和浑善达克载畜压力不断减少,科尔沁先增加后减少,呼伦贝尔先减少后增加。8个县域的载畜压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载畜量的增加,6个县域的载畜压力减少的原因是产草量增加,20个县域的载畜压力减少的原因是产草量增加和载畜量的减少。2000–2019年间,草地问题略有好转,但2010–2019年与2000–2009年相比,局部地区有先好转再恶化的趋势,应注意沙化草地治理后的维护,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等多源途径,针对生态保护实施系列轮牧、休牧措施,防止返沙,以保证生态屏障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草地退化 草地恢复 产草量 载畜量 载畜压力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生态管控区分级管控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学 杨春艳 +4 位作者 高艳妮 孙倩莹 王世曦 冯朝阳 刘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57-5369,共13页
生态控制区是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空间。对城市生态控制区进行分级管控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手段,采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控制区是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空间。对城市生态控制区进行分级管控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手段,采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判定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形成了点-线-面交汇的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并将其应用于厦门市生态控制区分级划定。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生态源地共有17处,面积为604.19 km^(2),约占厦门市陆域面积的35.54%,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区域;提取主要生态廊道15条,长度为152.84 km,主要为连接生态源地与海洋的山海生态廊道;设置生态节点22个,主要为生态源地范围外的小面积重要保护区域和具有明确生态保护目标的区域。依据生态安全格局将厦门市生态控制区划分为三级管控区域,其中,生态源地、生态廊道以及生态节点划入一级管控区,面积占比为69.48%;一级管控区外的生态重要区和林地划入二级管控区,面积占比为10.15%;生态控制区内的其他区域划入三级管控区,面积占比为20.37%。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级管控建议,以期为厦门市实现生态控制区高水平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控制区 分级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被引量:46
5
作者 祝萍 刘鑫 +2 位作者 郑瑜晗 王世豪 黄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694-8706,共13页
北方地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我国荒漠化发展最快、生态极为脆弱、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区域。分析了北方地区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防风固沙、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牧草供给等生态系统关键服务多年变化状... 北方地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我国荒漠化发展最快、生态极为脆弱、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区域。分析了北方地区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防风固沙、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牧草供给等生态系统关键服务多年变化状况,从而客观科学地评价典型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效果,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和考核提供科学地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草地面积除阴山北麓有所增加以外,其他功能区皆减少;荒漠面积在东部三个功能区有所增加,而在西部三个功能区有所减少;草地植被覆盖度皆有所提高,增幅0.4%—7%。2)防风固沙服务除呼伦贝尔有所提升以外,其他功能区皆呈现下降态势;水源涵养在西部塔里木河与阿尔金先上升后下降,中部阴山北麓和科尔沁有所提高,而东部浑善达克与呼伦贝尔呈持续上升态势;各功能区的土壤保持呈现不同程度提升,而牧草供给皆有所下降。3)除呼伦贝尔和浑善达克南端以外,牧草供给与防风固沙服务之间以协同关系为主;除科尔沁西北部和呼伦贝尔东端以外,牧草供给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服务之间以协同关系为主。通过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及供给与调节服务相关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功能区开垦导致草地减少的现象需要遏制,出现权衡关系的东部区域也是生态保护与生产利用矛盾较大的农牧交错带,需要成为后续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和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及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利 邓宇宸 +3 位作者 吴丹 张伟男 郝千婷 朱琦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50,共11页
选取2014—2018年广东省2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PM_(2.5)、PM_(10)、CO、NO_(2)、O_(3)、SO_(2)的浓度数据,利用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广东省的空气质量和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模... 选取2014—2018年广东省2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PM_(2.5)、PM_(10)、CO、NO_(2)、O_(3)、SO_(2)的浓度数据,利用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广东省的空气质量和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同时,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分析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对环境空气质量空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18年广东省的大气污染重心一直徘徊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的交界地带。全省的重心由东北向西南迁移,6种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各有特点。6种污染物中,PM_(2.5)、PM_(10)、NO_(2)、O_(3)的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CO的污染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而SO_(2)污染重心整体向南迁移。6种污染的污染重心每年迁移的距离非常微小。广东省春夏的污染重心偏东北方向,分布较松散;秋冬季的污染重心偏向西南方向,分布较集中。2014—2018年,广东省存在大气污染的“热点”和“冷点”区域,呈现出高污染区域聚集和低污染区域聚集的态势。珠江入海口地区、清远市周边的空气质量较差;湛江沿海地区、汕尾地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2014—2018年,广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城市AQI呈现负相关关系,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城市AQI呈现正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和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特征 社会经济因素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头沟小流域主沟道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范雪环 冯阳 +2 位作者 丁聪 刘杰祥 许永利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4期69-71,共3页
沟道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河流湖泊生态健康。基于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均法、空间分析法等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主沟道自然状况和人为干扰情况,研究建立了小流域主沟道生态健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门头... 沟道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河流湖泊生态健康。基于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均法、空间分析法等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主沟道自然状况和人为干扰情况,研究建立了小流域主沟道生态健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门头沟86条小流域主沟道进行了指标分析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门头沟大部分主沟道生态健康状况在一般以上,接近市区的沟道生态健康状况较差,远离市区的沟道生态健康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主沟道 生态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门头沟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昊 尚屹 +1 位作者 韩季奇 张孟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的难点和需求,分析提炼了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的主要流程,提出了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设计,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给出... 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的难点和需求,分析提炼了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的主要流程,提出了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设计,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给出了系统的应用实例和运行效果,以期为其他单位部门预算项目成果管理和信息系统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预算 项目成果 成果管理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场地污染环境的多粒度时空对象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姜会忠 张健钦 +3 位作者 贾红霞 李心治 李星辰 袁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目前针对污染场地的研究主要围绕污染态势及其发展状况,对于污染场地的实体特征缺乏较完整的表达,难以可视化展示污染场地多维度的信息。本文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模型的构建思路,研究构建多粒度场地污染环境时空对象模型,将污染场地信息... 目前针对污染场地的研究主要围绕污染态势及其发展状况,对于污染场地的实体特征缺乏较完整的表达,难以可视化展示污染场地多维度的信息。本文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模型的构建思路,研究构建多粒度场地污染环境时空对象模型,将污染场地信息实体抽象成数据模型,进而对其时空实体的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及可视化表达,实现污染场地的全空间信息大数据的集成与融合,并以重庆市某钢铁厂为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场地污染环境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可以高效表达污染场地多维度的特征,更全面地可视化展示污染场地信息,为污染场地的精准管控、污染评估和治理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信息 多粒度时空对象 全空间信息 场地污染环境 对象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张图的林草生态大数据建设方法与应用
10
作者 张富华 黄明祥 +1 位作者 李莹 谭靖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9-63,共5页
林草生态数据融合共享一直是制约林草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我国林草生态大数据发展历程,针对林草生态数据时空基准统一、融合集成、规模化处理、可视化展示等难题,提出了基于一张图的多源异构林草生态大数据建设方法,并介绍... 林草生态数据融合共享一直是制约林草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我国林草生态大数据发展历程,针对林草生态数据时空基准统一、融合集成、规模化处理、可视化展示等难题,提出了基于一张图的多源异构林草生态大数据建设方法,并介绍其在林草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督查、林长制等领域的应用,对林草生态大数据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张图 林草生态大数据 数据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双碳”背景下低碳茶园建设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苗苗 谢晓刚 +3 位作者 胡龙辉 刘梦香 缪飞 黄明祥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低碳茶园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低碳茶园建设的关键举措:一要发展低碳茶园生产技术,提高茶园固碳增汇能力;二要完善茶园碳汇计量、监测和评估...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低碳茶园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低碳茶园建设的关键举措:一要发展低碳茶园生产技术,提高茶园固碳增汇能力;二要完善茶园碳汇计量、监测和评估标准;三要政企联合,参与市场机制调节;四要提高茶农意识,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此外,还需加强碳汇管理和碳交易机制,激励茶农参与低碳生产,共同实现碳减排目标。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双碳”背景下低碳茶园建设将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茶园 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碳汇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苗苗 蔡旺华 +4 位作者 李顺 易心坦 吴海东 孙为静 黄明祥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茶园作为碳排放来源的同时,也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利用茶园生态系统发挥其碳汇功能,促进茶园低碳发展成为首要目标,但碳汇方法学的欠缺仍然是阻碍茶园碳汇评估与核查的关键。文章借鉴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从碳... 茶园作为碳排放来源的同时,也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利用茶园生态系统发挥其碳汇功能,促进茶园低碳发展成为首要目标,但碳汇方法学的欠缺仍然是阻碍茶园碳汇评估与核查的关键。文章借鉴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从碳库的选择、基线情景的识别、基线碳汇量的确定、项目情景碳储量和适用条件等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茶园碳汇项目的方法学,提出主要考虑茶树(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基线有机碳储量的变化,不考虑枯落物以及木产品碳库变化量的方法,为建立茶园碳汇评估方法体系及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碳汇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潘丽波 乌日罕 +5 位作者 王磊 王玥 方广玲 苏本营 王思雨 香宝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对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潮河和白马关河流域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As、Pb、Cu和Zn)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人群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潮河和白马关河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均未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 对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潮河和白马关河流域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As、Pb、Cu和Zn)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人群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潮河和白马关河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均未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但超过了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d累积程度最重,土壤和沉积物中的Cd浓度分别是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的2. 64和3. 40倍,Pb、As和Cr浓度轻微超过背景值。土壤和沉积物中Cd的生态风险均处于中度风险水平,且潮河流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高于白马关河流域。历史采矿和密云水库上游经济作物种植是导致密云水库上游地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土壤重金属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程度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插值的西安市重空气污染期间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白杨 杨剑 +4 位作者 陈鹏 温宥越 邝红艳 何煜然 张亚青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9-819,共11页
西安市是我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性枢纽城市,但其长期受到重空气污染的影响.基于2018年11月24日—12月3日西安市及其周边7个地级市共38个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逐时数据,利用空间插值、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安市一次重... 西安市是我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性枢纽城市,但其长期受到重空气污染的影响.基于2018年11月24日—12月3日西安市及其周边7个地级市共38个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逐时数据,利用空间插值、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安市一次重空气污染期间六大污染物(PM2.5、PM10、CO、NO2、SO2和O3)的质量浓度时空变化及彼此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反距加权插值法)和OKri(ordinary Kriging,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均能较好地获得西安市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情况,但IDW的插值精度优于OKri,距离指数为7的IDW可以满足西安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变化模拟的要求.②研究期间,西安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二者分别是中度-重度污染及严重-“爆表”污染天气的首要贡献因子.③ρ(PM2.5)、ρ(PM10)、ρ(CO)、ρ(NO2)和ρ(SO2)均呈中部高、两边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ρ(O3)则相反;PM2.5、PM10、O3污染程度日趋严重,NO2污染程度逐渐缓解.④ρ(PM2.5)、ρ(NO2)、ρ(CO)之间呈中等正相关,三者在时空变化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ρ(SO2)与ρ(PM2.5)、ρ(NO2)、ρ(CO)均呈弱正相关;ρ(O3)与ρ(NO2)、ρ(CO)均呈弱负相关.受扬尘天气和特殊风向及地形共同影响,西安市PM 10出现“爆表”现象,导致ρ(PM10)与其他污染物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研究显示,距离指数为7的IDW适合西安市空气污染情况时空变化的模拟,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西安市ρ(PM2.5)、ρ(NO2)、ρ(CO)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各污染物间时空变化和相关性关系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主要空气污染物 西安市 时空变化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陆域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估算——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涛 高艳妮 +4 位作者 李延风 虞慧怡 王世曦 刘鑫 杨春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985-4995,共11页
开展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受威胁和濒危物种研究正处于濒危等级界定和保护优先性确定阶段,存在不同保护等级交叉管理、价值评估方法欠缺及重复性计算等多方面问题。利用IUCN濒危等级和中国特... 开展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受威胁和濒危物种研究正处于濒危等级界定和保护优先性确定阶段,存在不同保护等级交叉管理、价值评估方法欠缺及重复性计算等多方面问题。利用IUCN濒危等级和中国特有种等级名录确定厦门市不同濒危等级物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能值转换率和修正的中国能值/货币比率对厦门市陆域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通过多途径整理纳入估算的厦门市陆域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为1444种,其中受威胁和濒危物种数为318种;2015年厦门市物种能值价值约为3.53×10^11元,2010年约为3.08×10^11元,其中两期受威胁和濒危物种能值价值均占物种总价值的88.31%;中国特有种等级对价值贡献最大达73.25%,其次是IUCN濒危等级达23.24%。研究表明,能值评估法能够客观凸显受威胁和濒危物种价值,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保育的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受威胁物种 濒危等级 能值 能值/货币比率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替代的健康效应——生活能源替代对中老年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方黎明 陆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49,共10页
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当前全球和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健康威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建设健康乡村。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文章主要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生活能源结... 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当前全球和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健康威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建设健康乡村。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文章主要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生活能源结构调整对中老年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燃气、电能和沼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替代煤炭和柴草等固体燃料作为炊事主要能源,降低了中老年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差的概率和工具性活动能力受到限制的程度,并改善了其基本日常生活功能自理能力。②生活能源替代有助于促进健康公平,其显著减轻了农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的健康风险,而对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就教育水平而言,生活能源替代对文盲半文盲中老年农村居民的健康回报更高,而对非文盲不显著;就是否是低保户而言,生活能源替代显著改善了低保户自评健康状况,而对非低保户的自评健康影响较小;就性别而言,生活能源替代对女性的健康回报更高,而对男性不显著;就年龄而言,生活能源替代对老年农村居民的健康回报更高,而对中年农村居民不显著。由于中国仍然约有一半农村居民使用煤炭和柴草等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为了降低由于生活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健康成本,中国政府需要把能源替代、健康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健康公平 空气污染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交通流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鲍进剑 梁娟珠 +1 位作者 周玉科 贾红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4,143,共10页
从复杂网络和个体出行行为角度挖掘多中心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该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多元交通流数据,采用TCD(Transportation Cluster Detection)社区发现算法融合百度地图API获取的城市内外部实时时间成本数据... 从复杂网络和个体出行行为角度挖掘多中心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该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多元交通流数据,采用TCD(Transportation Cluster Detection)社区发现算法融合百度地图API获取的城市内外部实时时间成本数据,构建多元交通流网络社区结构探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特征提取和规则挖掘。结果表明:(1)公路网络在省域尺度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铁路网络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航空网络分布态势与铁路网络相反,西部城市航空网络的枢纽效应强于中部、东部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总体呈现“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航空为补”的共振状态。(2)利用TCD算法合并节点过程中,社区数量与城市节点的邻近指数符合幂律分布,共识别出24个社区,其中包括贵州、云南、安徽、川渝、鄂湘赣和江浙沪六大“城市经济社区”。(3)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包括以贵州、昆明、合肥为核心的“单核心”模式、成都—重庆构建的“双核心”模式以及长沙—武汉—南昌和上海—南京—杭州构建的“多核心”模式,该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对于揭示地级市网络空间关联格局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交通流网络 空间组织模式 长江经济带 TCD算法 百度地图 旅行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学习安全威胁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坤庆 刘婧 +4 位作者 李晨 赵语杭 吕浩然 李鹏 刘炳莹 《信息安全研究》 2022年第3期223-234,共12页
当前,联邦学习已被认为是解决数据孤岛和隐私保护的有效解决方案,其自身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现有的联邦学习系统已被证明存在诸多漏洞,这些漏洞可被联邦学习系统内部或外部的攻击者所利用,破坏联邦学习数... 当前,联邦学习已被认为是解决数据孤岛和隐私保护的有效解决方案,其自身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现有的联邦学习系统已被证明存在诸多漏洞,这些漏洞可被联邦学习系统内部或外部的攻击者所利用,破坏联邦学习数据的安全性.首先对特定场景下联邦学习的概念、分类和威胁模型进行介绍;其次介绍联邦学习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CIA)模型;然后对破坏联邦学习CIA模型的攻击方法进行分类研究;最后对CIA模型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隐私泄露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模型 成员攻击 生成对抗网络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语言的小型水库溃坝参数提取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聪 范雪环 +2 位作者 晏清洪 冯阳 徐景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本文在充分利用ArcGIS对地理空间数据强大的分析功能的基础上,以某省1000座小型水库溃坝参数提取为例,基于Python语言完成地理空间数据、Excel统计数据和CSV文件数据的处理工作,实现基于Python语言的多源异构数据处理自动化批量处理技... 本文在充分利用ArcGIS对地理空间数据强大的分析功能的基础上,以某省1000座小型水库溃坝参数提取为例,基于Python语言完成地理空间数据、Excel统计数据和CSV文件数据的处理工作,实现基于Python语言的多源异构数据处理自动化批量处理技术。经过验证,应用本批量处理程序自动提取的工作效率约为人工提取的40倍,且能保证数据无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库 PYTHON语言 溃坝 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WEQ模型中风因子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巩国丽 刘鑫 +2 位作者 要玲 任丽霞 王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3-148,共6页
风是产生土壤风蚀的前提,实地观测的风速是时刻变化的,模型中需要不少于500个的风速值来支撑,而较高时间分辨率的风速数据难以获取,为此很多文章研究风速降尺度拟合的方法,改进修正方程中风因子估算。本文利用二参数韦伯分布函数、日均... 风是产生土壤风蚀的前提,实地观测的风速是时刻变化的,模型中需要不少于500个的风速值来支撑,而较高时间分辨率的风速数据难以获取,为此很多文章研究风速降尺度拟合的方法,改进修正方程中风因子估算。本文利用二参数韦伯分布函数、日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法分别拟合风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此外根据修正后的风速值代入RWEQ模型中得到我国北方的风因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二参数韦伯分布函数拟合风速所求的风蚀力与实测的风速所求的风蚀力存在误差,相对误差值从0.19到0.95,平均相对误差值达到0.52;利用二参数韦伯分布函数拟合所得风蚀力被低估;日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法也未能很好地拟合风速,但用该方法拟合风速计算结果风蚀力与实测风速计算结果风蚀力存在相关性,可利用此相关性反推出实测风蚀力;从利用2000—2010年3月份的实测风速拟合所得风因子值来看,我国内蒙古高原上各大沙地的风因子值较高,东北及青藏高原高山地带等地区的风因子值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RWEQ模型 二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 风速降尺度 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