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鸿洋 田娜娜 +3 位作者 孙赫英 孙志伟 王英才 李瑞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0-95,共6页
为加深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推进流域“三水统筹”综合治理,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的现状、演变趋势以及水生态监测评价的工作进展、方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目前存在湖库富营养化、水生生... 为加深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推进流域“三水统筹”综合治理,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的现状、演变趋势以及水生态监测评价的工作进展、方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目前存在湖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完整性下降、生境破碎化等水生态问题,水生态监测评价方法存在现有监测评价体系不完善、标准规范不统一、能力区域化差异明显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监测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的进一步深化,以期持续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监测评价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方法研究及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辈辈 蔡杰 +3 位作者 丁页 李翔宇 孙冰皎 李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从单一的污染治理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统筹管理,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了当前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水生态监测工作的实... 随着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从单一的污染治理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统筹管理,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了当前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水生态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水生态监测点位设置的具体方法和建议,旨在为构建高效、精准的水生态监测网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监测 监测点位 监测网络 设置方法 设置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翔 李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7,共9页
[目的]监测2015—2020年开展的渤海海域水质,分析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入海泥沙径流量的相关性,为黄河口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水质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法,利用SPSS软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海... [目的]监测2015—2020年开展的渤海海域水质,分析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入海泥沙径流量的相关性,为黄河口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水质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法,利用SPSS软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海水各监测指标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黄河口近岸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其单项污染指数波动范围为0.63~1.40,超过第2类水质标准。无机氮浓度与黄河入海输沙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833(p<0.01)。夏季调查期间采集到浮游植物77种,主要位于黄河口北部海域。2018年以来浮游植物物种数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67种降至2020年的42种。采集到浮游动物52种,主要位于河口东北部离岸海域,2015年以来浮游动物种类逐步增加。多样性指数从2015年的Ⅳ级水平升至2020年的Ⅲ级水平。采集到大型底栖生物92种,主要位于入海口东部离岸海域,2018年以来底栖生物种类和密度呈增加的趋势,多样性指数从2018年的2.18增至2020年的3.01。[结论] 2015年以来黄河口近岸海域水质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的工业用水区和滨海风景旅游区的水质要求,生态状况逐步好转。黄河口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黄河入海输沙量和径流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41(p<0.01)和0.918(p<0.01)。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泥沙径流量无显著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泥沙径流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 浮游生物 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郭旭东 王雨春 +4 位作者 曾艳 张静 岑模珊 殷超 陈敬安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8-1429,共12页
为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水生态情况,并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对长江干流南京段16个点位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丰度、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其与环境... 为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水生态情况,并为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分别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对长江干流南京段16个点位的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浮游生物丰度、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干流南京段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6属,其中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优势门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多样性处于“中等”至“良好”状态;长江干流南京段共检出浮游动物2类28种,物种组成上呈现桡足类大于枝角类的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多样性处于“较差”至“中等”状态。②温度(WT)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关键因素,浮游动物密度受到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的显著影响。③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单一监测时段内,TP和NH3-N是影响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④冗余分析表明,温度和T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而NH3-N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因子。⑤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表明,温度和营养盐不仅直接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还通过调控水质和浮游植物多样性间接对浮游动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研究显示,长江干流南京段浮游植物整体组成为硅藻-蓝藻型,温度和营养盐是影响其群落结构特征的关键因素;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其密度受浮游植物调控,NH3-N是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冗余分析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长江干流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监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哲 张宁 +3 位作者 彭定华 张彦峥 张笛 秦祥朝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71,共14页
水生态监测能够为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加强黄河水生态监测,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水质监测、生境监测和生物监测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生态监测方法的... 水生态监测能够为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加强黄河水生态监测,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水质监测、生境监测和生物监测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生态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实践。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尤其是生物监测相对滞后的现状,探讨了流域水生态监测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新兴监测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 黄河流域 常规监测 生境监测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近5年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与营养状态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段茂庆 许维 +3 位作者 苑飞燕 孟宪智 张世禄 张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88-2000,共13页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持、调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2020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多种分析与评价方法,全面阐述了白洋淀“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其目的在于掌握白洋淀...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持、调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2020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多种分析与评价方法,全面阐述了白洋淀“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其目的在于掌握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为区域水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指导.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白洋淀整体水环境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水质呈清洁状态,富营养化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水质类别集中在Ⅳ—劣Ⅴ类,占比分别为31.2%、27.7%以及28.4%.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生化需氧量、氨氮以及溶解氧,浓度年均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溶解氧浓度呈现上升趋势.时间变化上,受降水量年内分布的影响,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年内高值集中出现在7、8月份;空间变化上,生化需氧量、总磷与氨氮浓度最大值出现在焦庄断面,其次为安州与南刘庄.分析了2020年白洋淀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波动性反弹(平稳期1—4月,反弹期5—8月,恢复期9—10月),经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2020年5月白洋淀实施了底泥清淤工程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白洋淀 水环境 CCME-WQI 污染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颗粒污泥处理马拉硫磷废水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李好 陈威 +1 位作者 宋宏娇 曹亮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27,共6页
马拉硫磷作为频繁使用的农药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针对其毒性大的问题,在曝气条件下利用菌藻颗粒污泥(ABGS)处理马拉硫磷废水,结果表明:经过30 d驯化之后,ABGS对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马拉硫磷去除率分别为91.39%,85.89%,56.3... 马拉硫磷作为频繁使用的农药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针对其毒性大的问题,在曝气条件下利用菌藻颗粒污泥(ABGS)处理马拉硫磷废水,结果表明:经过30 d驯化之后,ABGS对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马拉硫磷去除率分别为91.39%,85.89%,56.32%,79.21%;持续稳定的胞外聚合物(EPS)增长表明其在马拉硫磷废水中具备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和毒性抵抗力。Burkholderia菌属和Dyella菌属为ABGS中的优势种群,Burkholderia菌属主要承担生物降解马拉硫磷的功能。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发现ABGS生物降解马拉硫磷的最终产物均为正磷酸盐;并发现ABGS的氮代谢通路为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和氨解毒作用。ABGS对马拉硫磷废水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可以高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马拉硫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颗粒污泥 马拉硫磷 生物吸附 生物降解 降解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铅膏电沉积回收铅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李名扬 梁江北 +2 位作者 梁莎 谢卫民 杨家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2-1052,共11页
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是再生铅的重要来源,传统火法冶炼工艺产生铅尘、二氧化硫及冶炼铅渣,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湿法工艺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废铅膏湿法回收铅工艺中的电沉积工艺,对酸浸出-电沉积、碱浸出-电沉积、其他溶剂浸出... 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是再生铅的重要来源,传统火法冶炼工艺产生铅尘、二氧化硫及冶炼铅渣,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湿法工艺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废铅膏湿法回收铅工艺中的电沉积工艺,对酸浸出-电沉积、碱浸出-电沉积、其他溶剂浸出-电沉积、固相电解等工艺进行了综述,对各工艺的原理、过程、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本文对当前研究的电沉积回收铅工艺的关键技术点,如废铅膏预处理方式、浸出/电解液体系、阳极副产物、电流效率及电解能耗、产物纯度及形貌调控等进行了总结。同时,本文对电沉积工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浸出/电解液体系绿色环保、工艺流程短、电解能耗低、电解液可以循环利用,是废铅膏电沉积回收铅工艺未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铅膏 电沉积 回收铅 电解液 绿色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定华 刘哲 +3 位作者 张彦峥 张笛 王涛 张宁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4,共14页
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是解决河流健康问题的前提和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黄河自上而下生态环境现状迥异,水生态环境脆弱,寻求一种或多种适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 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是解决河流健康问题的前提和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黄河自上而下生态环境现状迥异,水生态环境脆弱,寻求一种或多种适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指数(B-IBI)、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指标,以及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生物种类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各评价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示生物的选择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方法 生物完整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泊沉积物微塑料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
10
作者 李波 谢建雲 +4 位作者 洪滨 蔡宴朋 彭进平 李博文 贾群坡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89-3298,共10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湖泊(星湖)为研究区,使用密度浮选方法提取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研究微塑料时空赋存特征,揭示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并对微塑料丰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星湖表层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分... 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湖泊(星湖)为研究区,使用密度浮选方法提取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研究微塑料时空赋存特征,揭示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并对微塑料丰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星湖表层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637±392),(1765±883)particles/kg,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形状以线条为主,尺寸集中在100~2000μm范围,人造丝、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主要的聚合物类型.不同时期,星湖表层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微塑料采样间隔应低于435m.同时,丰水期和枯水期星湖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3.09和344.08,分别处于轻微和很强风险水平,且人造丝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湖 沉积物 微塑料 赋存特征 空间自相关性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G+E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研究
11
作者 俞辰茜 张翔宇 +2 位作者 韦政 林剑波 何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 构建了一种基于ESG+E(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conomy)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评价体系,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经济效益4个维度出发,建立了7个细化准则及20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选取上海市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WWTP1、WWTP2、WWTP3)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WWTP1和WWTP3的整体绩效均处于优秀水平;WWTP2的整体绩效处于良好水平,今后可采取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提供多样化的员工培训机会,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改进措施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绩效水平.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验证了所构建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浮游动物群落季节性演替及影响因子研究
12
作者 董孝娥 沈莉芹 +3 位作者 熊丹妮 李琴 张静 赵祖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9,共8页
为了研究滇池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富营养化进程和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后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于2021年7月、2022年5月、9月及12月,开展了滇池浮游动物群落和水质参数的监测;基于所获得的数据确定浮游动物优势种,使用... 为了研究滇池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富营养化进程和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后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于2021年7月、2022年5月、9月及12月,开展了滇池浮游动物群落和水质参数的监测;基于所获得的数据确定浮游动物优势种,使用RDA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计算综合状态营养指数以确定滇池营养状态;通过收集历史资料,探究浮游动物在滇池各个时期的组成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滇池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门39属66种,平均密度为2073.44 ind./L。②滇池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体营养组成对浮游动物群落存在一定影响,优势种螺形龟甲轮虫、多肢轮虫等与总氮(TN)和叶绿素a(Chl.a)浓度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总密度与溶解氧(DO)、总氮(TN)和叶绿素a(Chl.a)浓度显著正相关。③在富营养化进程中,浮游动物多样性下降,密度逐渐增加,小型浮游动物逐渐占优势。④实施生态修复后,物种数有所回升,但优势种未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水体及沉积物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3
作者 陈雅丽 张建国 +2 位作者 杨刚 何浏洋 孙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16,共8页
为探究南四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氮、磷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测定了南四湖湖区及53条入湖河流入湖口水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情况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水质为Ⅲ类,水质自北向南呈改善趋势;湖区... 为探究南四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氮、磷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测定了南四湖湖区及53条入湖河流入湖口水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情况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水质为Ⅲ类,水质自北向南呈改善趋势;湖区表层沉积物TN和TP含量分别为2071和623 mg·kg^(-1),入湖口表层沉积物TN和TP含量分别为1765和608 mg·kg^(-1),湖区沉积物TN含量显著高于入湖口(P<0.001),TP含量差异不大。沉积物污染评价表明,湖区TN污染指数(S_(TN))、TP污染指数(S_(TP))和综合污染指数(FF)值分别为1.86、1.39和1.74,为中度污染,其中独山湖TN、TP和微山湖TN达到重度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表层沉积物 营养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
14
作者 闫亮 刘琳 +6 位作者 杨元平 白艺涵 廖思远 邓梓懿 吴冕 罗永丽 赵高峰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9,共9页
为探究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48种PPCPs,并通过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RQ)评价PP... 为探究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48种PPCPs,并通过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RQ)评价PPCPs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检出了37种目标PPCPs,总浓度范围在122.14~377.04 ng·g^(-1),其中罗红霉素、醋氨酚和避蚊胺为优势组分,浓度分别为68.91、61.21和43.30 ng·g^(-1)。氯霉素、加巴喷丁、咖啡因、三氯生和水杨酸是被100%检出的目标PPCPs。特定化学标志物比值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PPCPs来源于污水处理厂出水。RQ评估结果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目标PPCPs除克林霉素外均处于低风险水平,PPCPs联合风险也处于低水平。研究成果可为白洋淀水体中PPCPs的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与个人护理品 白洋淀 沉积物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期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5
作者 周铭浩 李彤 +4 位作者 邓滢 叶四化 张家卫 黄少峰 林学明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为探究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2022年7月(丰水期)对东江干流29个断面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调查,对比了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 为探究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2022年7月(丰水期)对东江干流29个断面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调查,对比了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环境因子[水温(WT)、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浊度(TUR)、透明度(SD)]对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枯、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为绿藻-硅藻型,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数(7门186种)高于丰水期(7门181种)。全年优势种共有6种,为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隐藻(Cryptomonas sp.),其中枯水期优势种有3种,丰水期优势种有4种。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8.09×10^(7)cells/L,130.06 mg/L)分别为枯水期(2.57×10^(7)cells/L,40.04 mg/L)的3.1倍和3.2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结果显示,丰水期生物多样性高于枯水期,研究断面的水质总体处于轻度~中污染状态。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不同水期的WT、pH、DO、TN、TUR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WT、DO、TUR是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在黄河流域的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笑盈 马怡 +3 位作者 蔡尚迎 李哲 李泓露 张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3,111,共7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而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其水质安全极其重要。针对黄河流域水体中微塑料,通过调研大量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相关文献,从微塑料的来源特征、形状与粒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归纳了黄河流域微...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而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其水质安全极其重要。针对黄河流域水体中微塑料,通过调研大量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相关文献,从微塑料的来源特征、形状与粒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归纳了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现状,结合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对比了黄河流域和国内其他主要河流微塑料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微塑料在黄河流域的丰度整体呈现西低东高的态势,黄河流域干流微塑料粒径大部分集中在200μm以下,黄河流域枯水期微塑料丰度大于丰水期的。此外,还系统阐述了微塑料的生物毒性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毒性效应 治理技术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级生物毒性监测预警比较研究
17
作者 王树磊 肖新宗 +3 位作者 郭文思 陈珊 王源 王英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0,共6页
生物毒性监测作为水质安全评价预警的重要手段,能更直观地反映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可以和理化监测一并深入反映水质污染现状。为进一步推动生物毒性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了4种不同营养级生物(鱼类、溞类、藻类及... 生物毒性监测作为水质安全评价预警的重要手段,能更直观地反映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可以和理化监测一并深入反映水质污染现状。为进一步推动生物毒性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了4种不同营养级生物(鱼类、溞类、藻类及发光菌)对不同污染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斑马鱼对污染物响应范围相对较广,响应阈值相对较高;大型溞对污染物敏感度最强,响应阈值相对较低,响应时间相对较长,预警灵敏度较鱼类好;蛋白核小球藻对污染物响应范围比较窄,对除草剂外的其他污染物敏感性较弱;费氏弧菌对污染物响应比较广谱且迅速,对部分污染物的响应阈值较高。②不同指示生物对污染物的响应范围、响应时间及响应阈值均不一,单一指示生物难以全面、高效地预警污染物,需不同级别指示生物联合预警,进而提高监测预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性监测 不同营养级生物 敏感性 水质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区域地表水环境背景值表征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段茂庆 杜霞 +4 位作者 彭文启 张士杰 姜翠玲 阎柳青 丁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92-5104,共13页
选取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EM数据对保护区内随机布设的水质监测点控制单元进行划分并提取单元内的相关指标建立监测点背景特性量化模型,基于量化结果提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方案,建立背景值数据库.选取研究区自然... 选取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EM数据对保护区内随机布设的水质监测点控制单元进行划分并提取单元内的相关指标建立监测点背景特性量化模型,基于量化结果提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方案,建立背景值数据库.选取研究区自然属性指标与空间属性指标,以空间叠置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进行背景值分区,最终将黑龙江省分为六大地表水水质背景值地理分区,并计算了各分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表征范围.表征范围显示:依据现行标准进行水质评价,保护区内水质背景值已超出II类水质标准限值.因此,基于水质背景值研究成果提出了考虑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结果表明方法切实可行且优于单因子评价法.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制定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评价方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地表水 水环境 背景值 地理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水和生态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山西省长治供水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琳 杨侃 +1 位作者 曾凤连 华俊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促进山西省长治区域水资源协调发展,提出了基于供水和生态目标的水库群多目标调度模型,根据是否考虑引调水设置不同方案,应用一种改进的多目标萤火虫算法(IMOFA)求解2035年不同来水情况的配置方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协调度评价... 为促进山西省长治区域水资源协调发展,提出了基于供水和生态目标的水库群多目标调度模型,根据是否考虑引调水设置不同方案,应用一种改进的多目标萤火虫算法(IMOFA)求解2035年不同来水情况的配置方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在IMOFA算法中,利用逻辑自映射函数、随机扰动策略和三点最短路径策略改进算法,之后采用测试函数验证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1) IMOFA算法获得的测试函数Pareto前沿的世代距离和空间分布度相比于MOFA都有所减少,其中世代距离的均值至少可以提高2个数量级;(2)经过对供水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指标情况的计算求解,应用协调度模型评价水资源配置方案情况,发现引黄河水0.3亿m^(3)对区域协调度的改善有较大帮助。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水资源合理的规划调度和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耦合协调 水资源协调度 多目标萤火虫算法 长治供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铅锌冶炼企业重金属废水管控与碳排放协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亚凤 王海燕 +2 位作者 刘琰 丁帅 温慧娜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黄河流域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重金属污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为提升重金属重点排放源铅锌冶炼行业废水排放管控水平,本文聚焦黄河流域中上游典型地区某铅锌冶炼企业,研究了不同产污环节排放废水中重点重金属排放特征及达标情况,... 黄河流域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重金属污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为提升重金属重点排放源铅锌冶炼行业废水排放管控水平,本文聚焦黄河流域中上游典型地区某铅锌冶炼企业,研究了不同产污环节排放废水中重点重金属排放特征及达标情况,并从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测算了不同冶炼工艺流程碳排放强度、不同产污环节排放废水处理过程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1)采用氧化法+硫化钠除汞+石灰中和+生物制剂法+除铊稳定剂的组合处理工艺,污酸废水中总铅、总镉、总汞和总砷的排放浓度均可稳定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以处理后各重金属日最大检出浓度的90%分位数作为参比浓度,该处理工艺对总铅、总镉、总汞的去除率分别为98.2%、99.8%、99.9%.(2)铅锌冶炼企业污酸车间地面冲洗水应全部纳入污酸车间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避免铅、镉、汞、铊等重金属废水稀释排放,长期汇入黄河干流富集造成潜在环境风险.(3)锌冶炼过程重金属主要富存于固相颗粒和液相颗粒中,污酸废水(废气洗涤制酸废水)中总铅、总镉、总汞、总砷产污系数分别为4.83、4.33、7.02、0.01 g/t(以产品计),较实际流向废气中相应重金属产污系数低10^(3)量级.(4)鉴于污酸废水处理碳排放强度约为一般性生产废水的7.93倍,建议加强评估并推广应用202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提出的有色冶炼烟气洗涤污酸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提出基于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污酸废水排放控制要求.(5)湿法炼锌工艺碳排放强度为3.08 t/t(冶炼1 t锌的CO_(2)排放量),相对属于绿色低碳冶炼工艺.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中上游部分典型铅锌冶炼企业已采用相对绿色低碳冶炼工艺,鉴于黄河流域的国家战略定位,需进一步提升末端重金属废水风险管控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力度,引领沿黄冶炼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铅锌冶炼 重金属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