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八大公山表土孢粉组合及其植被指示意义
1
作者 李欣怡 向建军 +5 位作者 李永飞 李蓓蓓 夏仕榕 谷雨 廖博儒 廖艳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0-4488,共19页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中亚热带北部中山山地,现存有比较完整的亮叶水青冈和多脉青冈原始次生林,基于该区42个样点的表土孢粉数据,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母体植被的指示意义。结果发现:(1)孢粉组合中木本植...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中亚热带北部中山山地,现存有比较完整的亮叶水青冈和多脉青冈原始次生林,基于该区42个样点的表土孢粉数据,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母体植被的指示意义。结果发现:(1)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木本植物花粉(Arboreal Pollen)与非木本植物花粉(Nonarboreal Pollen)比值(AP/NAP)约7.6,孢粉浓度137122粒/g;(2)白辛树、黄柏及5种珍稀植物群落的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母体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沼泽、灌丛/灌木林和野生板栗林花粉组合能部分反映母体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亮叶水青冈林和青冈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反映母体植物群落的主要组成特征;(3)聚类分析及降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结果显示,孢粉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沼泽、水马桑灌丛、鹅耳枥灌木林和阔叶林,水马桑灌丛、鹅耳枥灌木林和杜鹃灌木林之间可以区分,但杜鹃灌木林、亮叶水青冈林和青冈林分布较为集中,较难区分;(4)主要花粉类型中松属、桤木属、桦木属、落叶栎类等呈超代表性,青冈-常绿栎类花粉代表性适中,水青冈属、禾本科花粉呈低代表性;(5)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外来超代表性花粉对群落优势种花粉含量有较强干扰作用,亮叶水青冈花粉在纯林含量可达40%,共优势群落中其他优势种花粉代表性也能较大地影响其花粉含量;(6)青冈属和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结构非常相似,鉴定区分困难,孢粉鉴定时宜将两者归并为青冈-常绿栎类花粉进行分析。本研究可为亚热带山地群落演替与环境重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支持,为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公山 表土孢粉 孢粉组合 植物群落 降趋势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景区旅游人数波动的多重分形结构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文勇 史凯 邓贵平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21-28,共8页
该研究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移动平均分析法(MF-DMA)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4年的九寨沟国内外游客时序波动趋势,发现九寨沟旅游市场具有长期记忆性和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采用滑移窗口理论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后九寨沟国内外游客人数波动... 该研究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移动平均分析法(MF-DMA)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4年的九寨沟国内外游客时序波动趋势,发现九寨沟旅游市场具有长期记忆性和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采用滑移窗口理论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后九寨沟国内外游客人数波动多重分形结构的时序演化过程。研究发现,虽然震后九寨沟旅游市场遭受沉重打击,但仅过了1年,以2009年5月12日为界,九寨沟旅游系统内在分形机制就逐步恢复到震前状态。通过对该现象的深入分析,研究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旅游景区灾后市场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临界质点效应,认为具有分形特征的灾后景区旅游市场恢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相变过程。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旅游系统是否进入临界态,以及是否有引发相变的关键事件是起决定作用的两个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九寨沟 旅游人数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表土孢粉组合及其生态和古环境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永飞 夏中林 +3 位作者 沈华东 许斌 陈发军 凌超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201,共21页
通过峨眉山40个样点表土孢粉组合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83.3%)占绝对优势,松属、杉科、桤木属、蔷薇科、桦属、枫杨属、蒿属、毛茛科和水龙骨科为主要孢粉类型;(2)中山常绿阔叶林花粉组合... 通过峨眉山40个样点表土孢粉组合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83.3%)占绝对优势,松属、杉科、桤木属、蔷薇科、桦属、枫杨属、蒿属、毛茛科和水龙骨科为主要孢粉类型;(2)中山常绿阔叶林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被的群落特征;低山常绿阔叶林间人工次生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花粉组合只能反映母体植被的部分组成;针叶林花粉组合基本可以指示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灌丛草甸花粉组合能够较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组成;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不仅可以很好地指示群落特征,花粉高含量类型还可以与植物群落优势种很好地对应;(3)主要花粉类型冷杉属、杜鹃花科、蔷薇科、珙桐属、槭属和盐肤木属具低代表性;枫杨属、栲属/柯属、桤木属和杉科花粉具超代表性;(4)DCA表明,通过花粉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类扰动植被、阔叶林和针叶林,但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难以区分;(5)利用孢粉学恢复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代表类群樟科群落和第三纪孑遗落叶阔叶属种珙桐群落时,受其主体植物花粉外壁薄,易破碎影响,原生植被优势种缺失;因此,孢粉实验改良和保存环境研究,与其他生物学指标(植物大化石和气孔器)综合分析在重建古植物群落中具有重要意义;(6)植物(如冷杉)花粉含量一定程度上能够指示其林分结构。本研究可为热带亚热带山地及相似地区利用孢粉学进行地质时期气候与环境重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资料,并对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实践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表土孢粉组合 DCA 樟科和珙桐群落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螺髻山表土和化石孢粉揭示的环境生态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永飞 李蓓蓓 +5 位作者 许斌 刘水良 凌超豪 许建 肖冰果 董坚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53-3169,共17页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并可指示优势种的存在和人类活动痕迹;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群落整体特征,花粉类型能与母体植被中优势种较好地对应;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的花粉组合难以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DCA表明,花粉谱的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工扰动植被和天然植被,但人工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以及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未能区分。30年前后表土孢粉组合变化明显,1984年样品以松属、青冈属和桤木属等花粉为主,而2017年采样分析中松属、桤木属花粉占绝对优势。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部分地区松树和桤木大面积飞播或种植,表土孢粉组合对当地植被指示意义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现生植被与表土孢粉组合的差异能为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参考,但原生植被已经被破坏地区的孢粉图谱,就很难作为重建历史时期植被的根据。本研究可以为亚热带山地利用孢粉学恢复第四纪时期植被与气候,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螺髻山 表土和化石孢粉 孢粉组合 DCA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庆华 宋英杰 +2 位作者 向昌国 胡骁 季宏兵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28-131,共4页
综述旅游干扰对野生动物生境、行为与生理、种群动态的影响及研究新进展,并探讨其发展前景。旅游干扰主要通过影响野生动物生境、行为与生理活动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影响过程与结果定性研究较为清晰,但缺乏定量研究,也缺乏对旅游干扰... 综述旅游干扰对野生动物生境、行为与生理、种群动态的影响及研究新进展,并探讨其发展前景。旅游干扰主要通过影响野生动物生境、行为与生理活动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影响过程与结果定性研究较为清晰,但缺乏定量研究,也缺乏对旅游干扰因子的系统性研究以及旅游干扰防控策略的研究。提出了重视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加大对各个旅游区多种野生动物的个案研究、探明主要旅游干扰因子、制定旅游设施建设的标准、加强游客管理策略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野生动物 进展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理统计在现代花粉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欣怡 向建军 +1 位作者 谷志容 李永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数理统计方法是目前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孢粉学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现代花粉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对近20年来现代花粉—植被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相关成果,将数理统计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在现代花粉研究... 数理统计方法是目前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孢粉学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现代花粉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对近20年来现代花粉—植被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相关成果,将数理统计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在现代花粉研究成果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概述。结果表明,常为孢粉学者运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为多元统计法和模型模拟法,鉴于统计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和不同类型孢粉代表性存在差异,花粉—植被关系的研究方法仍须孢粉学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花粉 花粉—植被定量关系 古植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一次重雾霾期间PM_(10)自组织演化的分形特征及DFA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生虎 史凯 +3 位作者 刘春琼 李思川 黄毅 尹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5-291,共7页
运用计盒维数法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8—20日一次重度雾霾期间,草堂寺、金牛坝、三道堰和十里店4个监测站点连续PM10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序列的时间演化规律。雾霾期间4个监测站点的PM10质量浓度序列在某一临界质... 运用计盒维数法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8—20日一次重度雾霾期间,草堂寺、金牛坝、三道堰和十里店4个监测站点连续PM10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序列的时间演化规律。雾霾期间4个监测站点的PM10质量浓度序列在某一临界质量浓度以下均表现出标度不变分形结构和长期持续性非线性特征,且这两种物理特征具有很好的动力学同步性;但一旦超过临界质量浓度,PM10演化的长期持续性特征就会消失,PM10演化的标度不变分形结构也随之消失。进一步根据自组织临界(SOC)理论,探讨了导致此次成都重度雾霾期间PM10污染演化呈现分形结构和长期持续性特征的内在动力学机制,并将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系统的动态特征与自组织临界性的判断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M10污染演化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此次成都重度雾霾期间PM10在临界质量浓度以下的波动演化主要受系统自组织内禀动力机制主导控制。在该机制的影响下,即使在雾霾期间,污染源排放相对平稳,城市大气系统也相对稳定,但PM10污染演化仍会出现非线性波动,从而导致极高PM10质量浓度的涌现。这一特征可能是由SOC特有的内禀敏感性和不可预测性决定的,也正是由于SOC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此次成都重度雾霾污染持续时间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雾霾 消除趋势波动分析 分形 自组织临界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霾消散前后PM_(10)浓度大幅波动的多重分形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毅 刘春琼 +3 位作者 史凯 谢志辉 吴生虎 尹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6,共7页
该研究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对成都一次灰霾污染过程中,PM10浓度在灰霾消散前后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灰霾消散前后PM10浓度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运用相位随机替代法与随机重构法,对导致PM10浓度多重分形特... 该研究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对成都一次灰霾污染过程中,PM10浓度在灰霾消散前后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灰霾消散前后PM10浓度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运用相位随机替代法与随机重构法,对导致PM10浓度多重分形特征的动力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度灰霾期间,长期记忆机制在PM10演化中均占据了主导控制作用;灰霾消散期间,虽然降水过程使得PM10多重分形特征的动力来源有所变化,但长期持续机制仍是多重分形特征的主要动力来源。尽管从表观上来看,大气降水过程显著降低了大气PM10浓度,但由于其内在动力机制并未得到本质的破坏,长期记忆机制仍是PM10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可能导致未来特定气象条件下出现高浓度PM10污染,形成灰霾,后续监测数据证实了该论断。研究结果对于PM10浓度演化动力特征的研究以及灰霾预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长期持续性 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 PM10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帆 刘媛 +2 位作者 贺盛福 彭志远 彭晓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阐述了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大类,其中物理法包括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液膜法;化学法包括氧化法、沉淀法、光催化法;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酶处理技术以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阐述了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大类,其中物理法包括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液膜法;化学法包括氧化法、沉淀法、光催化法;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酶处理技术以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比较了3类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将来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NO_2与O_3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特征——以香港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思川 史凯 +2 位作者 刘春琼 吴生虎 黄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07,共9页
应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香港地区2011年7月2日—19日(其中,7月2日—10日为连续晴天,7月11日—19日为连续阴雨天)9个监测站点近地面NO2与O3互相关性及时间尺度特征.研究表明,香港地区近地面NO2与O3浓度波动的相关性在一定时间... 应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香港地区2011年7月2日—19日(其中,7月2日—10日为连续晴天,7月11日—19日为连续阴雨天)9个监测站点近地面NO2与O3互相关性及时间尺度特征.研究表明,香港地区近地面NO2与O3浓度波动的相关性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具有长期持续性特征,且这两种污染物浓度波动的相关性随时间衰减过程并不遵循经典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即相关性随时间呈现指数衰减),而是以幂律形式随时间缓慢衰减.统计分析表明,香港地区9个监测站点NO2与O3相互作用的DCCA标度指数在空间上服从正态分布.此外,为了研究不同太阳辐射对NO2与O3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的影响,对夏季阴雨天和晴天NO2与O3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对NO2与O3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进一步结合光化学反应机制以及人类日常生活规律探讨了导致此种差异的原因,认为其差异性可能与总日照时数、每日太阳总辐射等因素有关.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大气O3污染演化复杂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O3 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 相关性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典型灰霾消散前后PM_(2.5)演化的长期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生虎 史凯 +3 位作者 刘春琼 李思川 黄毅 尹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4,20,共7页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成都市2013年2月1-14日一次重度灰霾消散前后(其中,2013年2月1-7日为重度灰霾时段,2月8-14日为灰霾消散时段)8个监测站点(十里店、人民公园、梁家巷、金泉两河、三瓦窑、草堂寺、灵岩寺、沙河铺)大...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成都市2013年2月1-14日一次重度灰霾消散前后(其中,2013年2月1-7日为重度灰霾时段,2月8-14日为灰霾消散时段)8个监测站点(十里店、人民公园、梁家巷、金泉两河、三瓦窑、草堂寺、灵岩寺、沙河铺)大气PM2.5时空演化的长期持续性特征。研究显示,灰霾时段和灰霾消散时段PM2.5浓度演化均呈现出很强的长期持续性非线性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在时空尺度上,灰霾时段和灰霾消散时段PM2.5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定量表征PM2.5演化动力学特征的DFA指数却变化不大。进一步结合成都市气象资料分析认为,长期持续性是控制此次成都重度灰霾消散前后大气PM2.5浓度时空演化的内在动力学机制之一,也正是在该机制的主导控制下使得此次灰霾持续时间较长。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灰霾期间PM2.5演化动力学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PM2.5 长期持续性 消除趋势波动分析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硒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婷 李文芳 +1 位作者 向昌国 聂亚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9-582,共4页
本文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植物样品中硒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优化了植物样品预处理,选取H2O2-HNO2(1∶5,V/V)体系微波消解;优化了测定中载流与还原剂的浓度,选定载流HCl浓度为15%,还原剂KBH4浓度为1.5%。该方法测定植... 本文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植物样品中硒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优化了植物样品预处理,选取H2O2-HNO2(1∶5,V/V)体系微波消解;优化了测定中载流与还原剂的浓度,选定载流HCl浓度为15%,还原剂KBH4浓度为1.5%。该方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总硒,线性范围为0-100μg/L(r=0.9995),检出限为0.0906μg/L,回收率在90.0%-112.2%范围,精密度(RSD)小于0.39%。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适合对植物样品中硒总量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 植物 载流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灰霾期间城市大气PM_(2.5)演化的标度行为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生虎 史凯 +3 位作者 谢志辉 黄毅 刘春琼 向昌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50,共8页
针对成都市2014年1月22-31日的持续重度灰霾过程,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成都市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草堂寺、金泉两河、梁家巷、人民公园、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_(2.5)小时平均浓度时间序列的... 针对成都市2014年1月22-31日的持续重度灰霾过程,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成都市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草堂寺、金泉两河、梁家巷、人民公园、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_(2.5)小时平均浓度时间序列的标度行为(标度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此次灰霾期间高浓度PM_(2.5)的波动行为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循环规律,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密切关系。宏观上看,PM_(2.5)浓度波动在统计上服从典型的负幂律分布规律,具有标度不变分形特征。同时,利用功率谱及去趋势波动分析发现,各监测子站PM_(2.5)时间演化的DFA指数均在1左右,PM_(2.5)演化呈现1/f噪声性质,表明灰霾期间高浓度PM_(2.5)的动态演化过程表现出长程关联特性(或长期持续性),其波动关联特性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幂律分布的标度律。实证研究表明,此次灰霾期间成都市大气PM_(2.5)时间演化呈现出自组织临界性(SOC)基本特征,高浓度PM_(2.5)时间演化过程涌现出的长期持续性标度律很可能是由城市灰霾污染的SOC行为导致。该研究对深入认识灰霾天气大气PM_(2.5)非线性演化的内在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PM_(2.5) 标度律 标度不变性 幂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常见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在植株中的分布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婷 李文芳 +1 位作者 向昌国 张汝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5-49,共5页
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 O3对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硒在蔬菜不同器官中的分布,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和盆栽实验,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透析法分析有机硒。结果表明:随着Na2Se O3质量浓度的升高,蔬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简... 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 O3对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硒在蔬菜不同器官中的分布,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和盆栽实验,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透析法分析有机硒。结果表明:随着Na2Se O3质量浓度的升高,蔬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简易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绿豆在2.5 mg/L的处理液条件下各项活力指标达到最好,但随着Na2Se O3质量浓度升高,其各项指标开始下降。蔬菜植株中总硒含量随着浇灌液中Na2Se O3质量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0.0 mg/L的高硒环境下对硒的富集能力为:上海青>快菜>茄子>辣椒>西红柿。茄子、辣椒、西红柿3种蔬菜不同部位中硒含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有机硒)≥1/2m(总硒)。实验结果可为筛选最适宜水培液中Na2Se O3质量浓度和选择适宜培育的富硒蔬菜种类,以及选择硒含量高的部位进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浓度 蔬菜 种子发芽指数 有机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地区O_3与NO_2的长期互相关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思川 史凯 +3 位作者 刘春琼 吴生虎 黄毅 谢志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9,67,共6页
利用香港地区2012年7月6日-7月31日和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东涌和观塘2个大气环境监测点中近地面O3与NO2浓度观测资料,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二者的相关性及其时间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地区近地面O3与NO2浓度波动的相... 利用香港地区2012年7月6日-7月31日和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东涌和观塘2个大气环境监测点中近地面O3与NO2浓度观测资料,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二者的相关性及其时间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地区近地面O3与NO2浓度波动的相关性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具有长期持续性特征。这表明,这2种污染物浓度波动的相关性随时间衰减过程不遵循经典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即相关性随时间呈现指数衰减),而是以幂律形式随时间缓慢衰减。此外,该研究对冬季和夏季O3与NO2相关性在一定时间尺度内长期持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夏两季的差异显著。该研究对这些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发现其差异性可能与当地夏季温度、光照强度、太阳总辐射以及气象因子等有关。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有助于建立或改进近地面O3浓度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二氧化氮 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和香樟酸雨酸解底物的分解格局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黎 林永慧 何兴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038-6052,共15页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选取湘西地区两种人工林优势树种(香樟和杉木)的凋落叶作为分解材料,分析了两种凋落叶经酸解处理后凋落物分解及其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解处理过程会使两种凋落叶损失一定的质量,随着酸解强度的增加质量损...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选取湘西地区两种人工林优势树种(香樟和杉木)的凋落叶作为分解材料,分析了两种凋落叶经酸解处理后凋落物分解及其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解处理过程会使两种凋落叶损失一定的质量,随着酸解强度的增加质量损失增加,且酸解处理对香樟凋落物质量损失的影响较杉木凋落物大。不同物种凋落物对酸解强度的差异性反应产生了后续分解过程的差异格局:酸雨酸解作用的增强抑制了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包括真菌生物量以及纤维素酶与木质素酶在内的微生物活性;而对于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微生物活性对酸雨酸解的响应因变量不同、分解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两物种凋落物的总失重率、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率对酸解作用的响应及其在不同分解期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对于杉木凋落物,在分解前期其失重率表现为T1>T2>T3,而在后期随酸解强度的增大而升高,即T3>T2/T1;香樟凋落物在分解的前期(T1<T2<T3)与后期(T1>T2>T3)情况则正好与杉木凋落物相反。总之,酸雨酸解凋落物不仅使底物有机组成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凋落物物理结构紧密程度改变,而且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了凋落物定殖微生物群落,这些复合影响从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分解及其微生物活性对凋落物底物酸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物酸解 木质素 纤维素 真菌生物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甘孜州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及旱涝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甄英 李永飞 何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197,共7页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降水及旱涝情况,利用甘孜州11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Morlet小波分析、Z指数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甘孜州降水变化特征及旱涝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57年来甘孜州...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降水及旱涝情况,利用甘孜州11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Morlet小波分析、Z指数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甘孜州降水变化特征及旱涝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57年来甘孜州年降水量5 a滑动平均以21.47 mm/10 a的速率增长;雨季为夏季,但四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秋季降水增加最为显著,约1.64 mm/10 a;受地形、大气环流、季风等因素的影响,甘孜州降水量总体趋势呈西北干、东南湿的格局,容易造成局部气象和地质灾害。经Z指数计算得出,甘孜州洪涝发生较干旱频繁,但干旱更为严重,在降水量于1986年发生突变后,干旱强度减弱,洪涝强度加大;从季节上看,四季都有干旱发生,但冬旱较为严重,这与冬季降水量偏少有关;从空间上洪涝从西向东逐渐减小,干旱分别从西北往西南、东南向东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甘孜州 降水 旱涝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三加叶组成成分与质量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文芳 晏丽 向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7-1080,共4页
为评价刺三加这一药食两用植物,对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等部分营养成分与K、Ca、Mg、Fe、Mn、P、Zn、Na和Cu等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 为评价刺三加这一药食两用植物,对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等部分营养成分与K、Ca、Mg、Fe、Mn、P、Zn、Na和Cu等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及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75%、2.34%、4.63%和4.13%,与6种常见蔬菜相比较,是6种常见蔬菜的2~10倍;K、Ca、Mg、Fe、Mn、P、Zn、Na和Cu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516.00、1061.00、86.58、8.13、4.18、156.12、9.61、8.27和0.044(mg/100 g);与6种常见蔬菜比较后发现除Na和Cu元素含量略低于6种常见蔬菜外,其它成分均相当或高于6种常见蔬菜,其中K、P、Ca、Fe、Mn、Zn是6种常见蔬菜的4~15倍;刺三加叶还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黄酮和绿原酸,黄酮含量为4.06%,绿原酸含量为3.72%,证明刺三加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该研究为刺三加这一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三加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能耗优化云模型中的动态图挖掘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丽平 郭鑫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1,共9页
为满足海量数据挖掘的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图挖掘方法。给出云计算平台能耗度量公式,分析任务调度策略的合理性,综合考虑系统能耗优化与系统运行效率问题,在保证系统运行效率良好的前提下减少能耗,将系统能耗优化问题转化成系统成本... 为满足海量数据挖掘的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图挖掘方法。给出云计算平台能耗度量公式,分析任务调度策略的合理性,综合考虑系统能耗优化与系统运行效率问题,在保证系统运行效率良好的前提下减少能耗,将系统能耗优化问题转化成系统成本控制问题,并得出总消耗成本目标函数,基于该函数设计出计算任务自适应分配算法与最小能耗优化云模型。改变传统图挖掘算法的串行执行方式,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模型的大规模动态图挖掘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最小能耗优化云模型中以提升整个系统综合利用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能够降低整个挖掘体系的能源消耗,特别是在大图情况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挖掘 云计算 能耗优化 动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与地形特征研究——以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址考虑山地地形特征,建筑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注重融入自然环境,集约利用资源,是山地生态城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地形特征 古城镇 湘西老司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