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_(3)N_(5)/β-Bi_(2)O_(3)复合材料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性能
1
作者 漆于辉 王涛 +2 位作者 马雪娥 常玥 查飞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以g-C_(3)N_(5)、Bi(NO_(3))_(3)•5H_(2)O和草酸钠(Na_(2)C_(2)O_(4))为原料,通过水热和煅烧方法制备了g-C_(3)N_(5)/β-Bi_(2)O_(3)(CN/B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UV-Vis DRS、PL和EIS对CN/BO进行了表征。在模拟自然光条件下,测... 以g-C_(3)N_(5)、Bi(NO_(3))_(3)•5H_(2)O和草酸钠(Na_(2)C_(2)O_(4))为原料,通过水热和煅烧方法制备了g-C_(3)N_(5)/β-Bi_(2)O_(3)(CN/B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UV-Vis DRS、PL和EIS对CN/BO进行了表征。在模拟自然光条件下,测试了CN/BO对水中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影响TC降解率的因素及CN/BO的底物普适性和循环使用性能,并对CN/BO光催化降解TC的机理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CN/BO光催化活性优于单一材料。50CN/BO(即g-C_(3)N_(5)质量为复合材料质量的50%)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在30 mL TC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50CN/BO加入量为20 mg、模拟光光照时间90 min时,TC降解率为94.1%,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为72.5%;光照60 min,其对罗丹明B、孔雀石绿等6种常见水污染物的降解率在81.0%~99.8%之间;溶液中CO_(3)^(2−)可降低TC的降解率,而S_(2)O_(8)^(2−)则可提高TC的降解率;pH=6~12时,50CN/BO光催化性能基本不变;50CN/BO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超氧自由基和空穴是CN/BO光催化降解TC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β-Bi_(2)O_(3)与g-C_(3)N_(5)之间形成的S型异质结提高了电荷分离和转移能力,增加了CN/BO参与光降解反应的活性基团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5)/β-Bi_(2)O_(3)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盐酸四环素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油页岩半焦/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玲灵 马国富 张哲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39,146,共6页
分别采用3种不同偶联剂FX4、174、175改性油页岩半焦(SC),用于代替农用地膜中部分聚乙烯和炭黑,探究了其不同使用比例,不同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改性油页岩半焦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3%的17... 分别采用3种不同偶联剂FX4、174、175改性油页岩半焦(SC),用于代替农用地膜中部分聚乙烯和炭黑,探究了其不同使用比例,不同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改性油页岩半焦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3%的174偶联剂在100℃,10min下所改性的油页岩半焦,制备的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达到82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 粉体改性 农用地膜 机械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In_(2)O_(3)/In_(2)S_(3)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3
作者 王涛 胡美凤 +2 位作者 文娜 常玥 查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4-1832,共9页
以In_(2)O_(3)、硫代乙酰胺、坡缕石(PGS)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PGS负载In_(2)O_(3)/In_(2)S_(3)的复合材料(PGS-In_(2)O_(3)/In_(2)S_(3)),通过XRD、SEM、TEM、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PGS-In_(2)O_(3)/In_(2)S_(3)进行了表征,测... 以In_(2)O_(3)、硫代乙酰胺、坡缕石(PGS)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PGS负载In_(2)O_(3)/In_(2)S_(3)的复合材料(PGS-In_(2)O_(3)/In_(2)S_(3)),通过XRD、SEM、TEM、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PGS-In_(2)O_(3)/In_(2)S_(3)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考察了不同酸化PGS质量分数(以酸化PGS和In_(2)O_(3)总质量计,下同)的PGS-In_(2)O_(3)/In_(2)S_(3)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的性能、抗离子干扰和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PGS-In_(2)O_(3)/In_(2)S_(3)的In_(2)O_(3)颗粒表面附着木耳状In_(2)S_(3)纳米片及针状PGS,其在200~580 nm区域有较强的光吸收。PGS质量分数为50%的50%PGS-In_(2)O_(3)/In_(2)S_(3)具有最佳的光催化降解MO活性,在可见光下照射30 min,20 mg50%PGS-In_(2)O_(3)/In_(2)S_(3)对30 m 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MO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8.8%。超氧基自由基(·O_(2)^(-))、空穴(h^(+))是50%PGS-In_(2)O_(3)/In_(2)S_(3)光催化降解MO的主要活性物种,除H_(2)PO_(4)^(-)外,溶液中Cl^(-)、Na^(+)等常见离子对其光催化降解MO没有影响;50%PGS-In_(2)O_(3)/In_(2)S_(3)对孔雀石绿、罗丹明B、结晶紫、亚甲基蓝等染料均表现出较好的物理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效果。PGS与In_(2)O_(3)/In_(2)S_(3)间的内置电场降低了In_(2)O_(3)/In_(2)S_(3)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2)O_(3)/In_(2)S_(3) 坡缕石 光催化剂 光降解 染料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梅 黄丽霞 +3 位作者 袁娜 黄鹏飞 杜新贞 卢小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7-471,共15页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复杂样品(如生物、食品和环境等样品)的分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使待测物与样品基质或样品中的干扰物质分离,并达到仪器可以分析检测的状态。对于样品前处理技术而言,有着优异...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复杂样品(如生物、食品和环境等样品)的分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使待测物与样品基质或样品中的干扰物质分离,并达到仪器可以分析检测的状态。对于样品前处理技术而言,有着优异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是核心和关键,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富集性的吸附材料是该技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各类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被应用于样品前处理领域,发展了众多具有功能多样化、高选择性、高富集性的纳米萃取材料。中空纳米材料是一类在固体壳内具有很大空隙的纳米粒子,因有较大的有效表面积、丰富的内部空间、短的质量传输路径和较高的承载能力等优点,在样品前处理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主要是通过π-π堆积、静电、氢键以及疏水作用等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高效分离和富集。同时由于中空纳米材料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也获得了各个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但是,中空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仍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条件相对严苛、涉及剧毒物质等问题。本文总结了中空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型、合成方法以及在样品前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空纳米材料在合成方法上遇到的挑战。最后,对中空纳米材料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纳米材料 样品前处理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废弃物纤维素的新型复合吸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侠 王向兵 +1 位作者 彭辉 马国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6-291,共6页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WSC)、红土(L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低价、环保型的WSC-g-P(AA-co-AM)/LA复合吸水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物理表征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WSC)、红土(L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低价、环保型的WSC-g-P(AA-co-AM)/LA复合吸水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物理表征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材料吸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保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吸水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蒸馏水790g/g,自来水290g/g, 0.9%NaCl溶液95g/g)。探讨了土壤类型、材料粒径及含量对土壤中水分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在沙漠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复合吸水材料 保水性 防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付甜 麻拴红 +2 位作者 周峰 张艺馨 魏强兵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8-425,共18页
传统的油基润滑剂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冷却性能差,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绿色环保的水基润滑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水由于自身黏度低且易挥发等特点,其作为润滑剂时润滑效果不佳,因此亟待发展高效的水基润滑添加剂来改善其摩... 传统的油基润滑剂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冷却性能差,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绿色环保的水基润滑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水由于自身黏度低且易挥发等特点,其作为润滑剂时润滑效果不佳,因此亟待发展高效的水基润滑添加剂来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在本文中,作者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改性及其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在摩擦过程中的润滑机理,并对目前石墨烯水基润滑添加剂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重点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水润滑 纳米添加剂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西瓜果肉的环保型复合吸水材料的制备研究
7
作者 李小侠 梁旭辉 +2 位作者 王向兵 彭辉 马国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5-270,共6页
通过西瓜果肉(WMF)和中和丙烯酸(AA)的自由基接枝共聚,成功合成了一种基于生物质材料的低成本、环保型的高吸水复合材料(WMF-co-AA),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探究了WMF含量对复合材料溶胀能力的影... 通过西瓜果肉(WMF)和中和丙烯酸(AA)的自由基接枝共聚,成功合成了一种基于生物质材料的低成本、环保型的高吸水复合材料(WMF-co-AA),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探究了WMF含量对复合材料溶胀能力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保水性、耐热性、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MF成功地接枝在丙烯酸单体上,且复合材料在去离子水和0.9%(wt,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最佳吸水率分别为702g/g和70g/g。在pH范围为4~10的溶液、不同的盐溶液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也具有优异的溶胀性能,表明其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耐盐性。此外,复合吸水材料对多价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果肉 复合吸水材料 保水性 耐盐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结Al-PMOFs/CdZnS的制备及光催化苯甲胺氧化
8
作者 席辉 尹雪 +3 位作者 康燕 杨静 徐雪青 杨志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9-419,共11页
以5,10,15,20-(4-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AlCl_(3)·6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立方柱状结构的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Al-PMOFs),然后通过共沉淀法将CdZnS纳米颗粒沉积在Al-PMOFs棱柱上,得到了界面接触良好的异质结Al-PM... 以5,10,15,20-(4-羧基苯基)卟啉(TCPP)和AlCl_(3)·6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立方柱状结构的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Al-PMOFs),然后通过共沉淀法将CdZnS纳米颗粒沉积在Al-PMOFs棱柱上,得到了界面接触良好的异质结Al-PMOFs/CdZnS。利用SEM、XPS、FTIR及UV-Vi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将其应用于可见光催化苯甲胺氧化偶联反应中,并探讨了光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Al-PMOFs/CdZnS具有较好的光催化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室温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经可见光照射7 h后,苯甲胺发生氧化偶联反应生成了N-苄基-1-苯基甲亚胺(BPMI),苯甲胺的转化率可达97%,BPMI的选择性达99%。Al-PMOFs/CdZnS光催化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Al-PMOFs与CdZnS之间形成了直接Z-scheme异质结,促进了Al-PMOFs和CdZnS界面电荷的传输,抑制了Al-PMOFs/CdZnS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MOFs CdZnS 可见光催化 苯甲胺氧化偶联 异质结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荧光粉Ba_(5)SiO_(4)Cl_(6)∶Eu^(2+),Ln^(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巍 陈欣 +4 位作者 陈文潇 苟彩祥 钱士业 王吉乐 秦宇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4-1991,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_(5)SiO_(4)Cl_(6)∶Eu^(2+),Ln^(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余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手段,对荧光粉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347 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2+)单...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_(5)SiO_(4)Cl_(6)∶Eu^(2+),Ln^(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余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手段,对荧光粉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347 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2+)单掺杂和Eu^(2+)、Ln^(3+)共掺杂的荧光粉都发出明亮的蓝光,发射光谱显示其具有2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位于440 nm和500 nm,属于Eu^(2+)在不同格位的特征发射(4f^(6)5d1-4f^(7))。镧系离子掺入后在带隙中会产生杂化能级,引入不同深度的陷阱,对材料的余辉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Ba_(5)SiO_(4)Cl_(6)∶Eu^(2+),Ln^(3+)样品的性能最佳,其余辉时间超过12 h。Ba_(5)SiO_(4)Cl_(6)∶Eu^(2+),Ln^(3+)样品与单掺杂样品相比初始亮度提高了12倍。Dy^(3+)的掺入有效提高了样品中深陷阱(T_(2))的浓度,有望用于光学数据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荧光粉 Eu^(2+)掺杂 镧系元素 热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DF敏化荧光策略构建高效、窄光谱发光电化学池器件
10
作者 陈荔丝 蓝燕婷 +5 位作者 赵小龙 秦冬冬 张玉微 陶春兰 张保华 牛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61,共11页
基于新一代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发光材料的发光电化学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LECs)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而受到关注。由于TADF发光材料电荷分离态的激子属性,该类LECs器件... 基于新一代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发光材料的发光电化学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LECs)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而受到关注。由于TADF发光材料电荷分离态的激子属性,该类LECs器件发光光谱半峰宽往往达到100 nm以上,难以满足LEC高色纯度的需求。鉴于此,本文尝试将TADF敏化荧光(TADF-sensitized fluorescence,TSF)的激子管控策略应用到LECs领域当中。通过筛选合适的传输主体、TADF敏化剂、高吸光系数荧光染料和离子液体固态电解质为LEC的发光层,我们成功构建了高效TSF型的LECs器件。最终获得的TSF-LECs器件峰值外量子效率(The highest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max)达到3.7%,峰值亮度(The peak luminance,Lmax)达到2285 cd·m^(-2)。与TADF-LECs的参比器件相比,TSF-LECs器件的光谱半峰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从106 nm降低至38 nm。本文还详细讨论了所制备TSF-LECs器件中的能量转移和激子损失途径。该工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TSF-LECs材料和器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电化学池 TADF敏化荧光 BODIPYs 热活化延迟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L-b-PNIPAM配位Eu(Ⅲ)构筑的超小尺寸稀土配合物荧光纳米探针用于肿瘤细胞双色成像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晓琳 丁媛媛 +6 位作者 来守军 杨学琴 韦镜玉 张家铭 张丽媛 童金辉 雷自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3-1036,共14页
依次采用开环聚合(ROP)和原位引发聚合方法,分别在四苯乙烯(TPE)分子的不同苯环位置上共价键合嵌段共聚物PCL-b-PNIPAM(PCL=聚己内酯,PNIPAM=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并通过与Eu配位,合成含有单、双、四臂的3种双亲性嵌段共聚物-Eu配合物... 依次采用开环聚合(ROP)和原位引发聚合方法,分别在四苯乙烯(TPE)分子的不同苯环位置上共价键合嵌段共聚物PCL-b-PNIPAM(PCL=聚己内酯,PNIPAM=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并通过与Eu配位,合成含有单、双、四臂的3种双亲性嵌段共聚物-Eu配合物,再自组装构筑出粒径分别为4.8、4.3和2.7 nm的小尺寸非半导体型聚合物量子点(Pdots)。测试结果表明:单、双、四臂Pdots均具有蓝光(430 nm)和红光(615 nm)的双荧光发射性能,且由TPE发射的蓝光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和温度响应特性,最低临界溶解温度分别为32、36和37℃,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同时,3种Pdots均表现出极低的细胞毒性,并展现出优异的蓝/红双色荧光成像能力和可逆双色荧光切换功能。此外,对3种Pdots进行对比发现,四臂Pdots具有最小的粒径、最优的双荧光性能和最佳的细胞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量子点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Eu(Ⅲ)配合物 小尺寸 双荧光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柱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样品前处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王雪梅 袁娜 +3 位作者 黄丽霞 黄鹏飞 杜新贞 卢小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整体柱(MC)是由反应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在一定条件下于毛细管或色谱柱等管状材料中经原位聚合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棒状整体,因此又被称为棒状柱、连续床等。根据其制备原料类型的不同,整体柱被分为三大类,即有机整体柱、无机整体... 整体柱(MC)是由反应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在一定条件下于毛细管或色谱柱等管状材料中经原位聚合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棒状整体,因此又被称为棒状柱、连续床等。根据其制备原料类型的不同,整体柱被分为三大类,即有机整体柱、无机整体柱和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由于毛细管中合成的毛细管整体柱是固相微萃取(SPME)的一个分支,属于管内固相微萃取(In-tube SPME),具有固相微萃取的一切优点,它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等多个步骤于一体。与萃取纤维和涂层毛细管萃取柱相比,整体柱增加了萃取材料的总量,从而显著提高了萃取容量;相对于填充柱而言,整体柱不仅无需填装材料,而且其特殊的穿透孔为液体的流过提供了较大的孔道,以较快的对流传质代替了缓慢的扩散传质,有利于提高萃取效率。因而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测定速度快、效率高、有机溶剂消耗少、灵敏度高等优势,适用于常量、痕量甚至于超痕量样品分析,符合当今样品预处理技术朝着环境友好、微型化以及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样品前处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整体柱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样品前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该领域内整体柱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柱(MC) 样品前处理 固相微萃取(SPME)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丁文斌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531-5542,共12页
为明确自退耕还林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对象,通过CiteSpace生成文献中的关键词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水分的研究热点及... 为明确自退耕还林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对象,通过CiteSpace生成文献中的关键词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水分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同时以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影响的文献为基础,通过Meta分析量化了不同条件下(海拔,降雨、坡度等)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相关文献共232篇,结果显示近20 a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水分下降问题,(2)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3)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影响因素,(4)遥感和水文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四个方面。同时使用Meta分析了已发表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影响文章103篇,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大量消耗该区域土壤水分,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对土壤水分的结合效应值(ES)依次为-1.893、-1.661、-1.239。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随年均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不同降雨区间的ES值为-0.864(≥500 mm)、-1.423(400—500 mm)、-1.534(<400 mm);在不同海拔区间,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程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个坡度范围,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消耗程度以<15°最大,>25°次之,15—25°最小。总体而言,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加剧,而灌木植被中柠条出现差异,其不同生长年限的效应值为-1.983(>30 a),-1.642(<20 a),-1.107(20—30 a)。由于黄土高原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剧土壤水分消耗,影响到植被生长及其功能的可持续性。因此,应选择适宜植被并给予适当管理(修枝、稀植等措施)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使该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被建设 黄土高原 META分析 CiteSpac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