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柳杉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友军 林浩宇 +4 位作者 华银 韩小红 魏招云 张飞萍 梁光红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
对福建省柳杉及柳杉毛虫的分布调查表明,柳杉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宁德、福州4个地区的多个县(市),龙岩、漳州少数的县(市)呈零星分布,分布海拔介于44~1 203 m之间;柳杉毛虫也主要分布上述4个地区,海拔介于146~1 181 m之间,龙岩、... 对福建省柳杉及柳杉毛虫的分布调查表明,柳杉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宁德、福州4个地区的多个县(市),龙岩、漳州少数的县(市)呈零星分布,分布海拔介于44~1 203 m之间;柳杉毛虫也主要分布上述4个地区,海拔介于146~1 181 m之间,龙岩、漳州未见分布,具有向低海拔适宜寄主迁移并为害的风险。柳杉毛虫1年1代,高海拔地区以卵越冬,低海拔地区以卵或低龄幼虫越冬。卵期一般9月—翌年3月,较耐寒,受精卵孵化率为62%~76%,未受精卵不能孵化;幼虫期介于3月上旬—8月上旬,低龄幼虫食量小、危害较轻,高龄幼虫食量大、危害尤为严重;蛹期为7月上旬—11月中旬;成虫期8月下旬—11月下旬,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产卵期持续6.7 d,平均产卵242粒;雌虫平均寿命12.8 d,雄虫平均寿命10.3 d;雌雄性比为1∶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柳杉毛虫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中心损失和焦点损失的蝴蝶自动识别
2
作者 李小林 李建祥 +3 位作者 陈彬彬 王荣 张飞萍 黄世国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目的】针对蝴蝶样本存在类间和类内分布不平衡导致识别性能下降的问题,探索一种多损失融合的蝴蝶自动识别方法。【方法】利用开源的Butterfly-200图像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该数据集包括200种蝴蝶,每种蝴蝶的图像数量从30~885不等。以... 【目的】针对蝴蝶样本存在类间和类内分布不平衡导致识别性能下降的问题,探索一种多损失融合的蝴蝶自动识别方法。【方法】利用开源的Butterfly-200图像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该数据集包括200种蝴蝶,每种蝴蝶的图像数量从30~885不等。以交叉熵损失(cross-entropy loss)为基准损失,分别叠加对比损失(contrastive loss)、焦点损失(focal loss)、类平衡损失(class-balanced loss)、采样(sampling)、logit调整(logit adjustment),比较算法的识别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心损失(center loss)有助于缓解类内不平衡而焦点损失有助于缓解类内和类间不平衡的特点,开展消融实验分析叠加中心损失和焦点损失对识别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融合上述这两种损失的蝴蝶自动识别新方法。【结果】交叉熵损失与其他单一损失(对比损失除外)结合时,算法的识别性能基本上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我们的算法在交叉熵损失基础上结合中心损失和焦点损失后,其识别性能均超过交叉熵损失及其与其他损失的组合,准确率、F1分值、查准率和召回率分别91.67%,90.68%,91.68%和90.38%。消融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中心损失和焦点损失的互补性,同时使用这两种损失能明显提升识别性能。此外,不同权重的损失组合对识别性能也有明显影响。【结论】研究结果证明融合中心损失和焦点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类间和类内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蝴蝶识别的准确性,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分布不均衡 交叉熵损失 中心损失 焦点损失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毒蛾钙黏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与结构特点分析
3
作者 孙媛媛 陈佳宁 +5 位作者 倪涛 任昊杰 蔡鹏宁 彭显程 张飞萍 王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的】探究木毒蛾钙黏蛋白(LxCad)的分子特征、表达量及其与Cry1Ac毒素的分子互作机制,为深入研究Cry毒素受体蛋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毒蛾4龄幼虫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LxCa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 【目的】探究木毒蛾钙黏蛋白(LxCad)的分子特征、表达量及其与Cry1Ac毒素的分子互作机制,为深入研究Cry毒素受体蛋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毒蛾4龄幼虫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LxCa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木毒蛾幼虫不同龄期及不同组织(头、中肠、表皮)中的表达模式;通过毒力测定获得Cry1Ac毒素对木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并利用qRT-PCR分析经LC_(50)的Cry1Ac胁迫后LxCad的表达量;对LxCad进行同源建模,并从PDB数据库中下载Cry1Ac 3D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蛋白-蛋白对接,预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结果】克隆获得木毒蛾中肠LxCad基因(GenBank ID:MN380035.1)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全长为5172 bp,编码17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94 ku,等电点为4.24;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包括1个信号肽(SIG)、1个前蛋白区(PRO)、12个Cad重复区(CR)、1个近膜区(MPR)、1个跨膜区(TM)以及1个胞质区(CYT);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LxCad与舞毒蛾的LdCad的一致性最高。qRT-PCR结果表明,LxCad主要分布于木毒蛾幼虫肠道,在5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6龄幼虫中次之,低龄幼虫表达量较低;使用Cry1Ac毒素对木毒蛾2龄幼虫进行胁迫后,发现LxCad的表达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上调。蛋白-蛋白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Cry1Ac毒素和LxCad受体中分别有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这些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PRO、CR8以及CR9中。【结论】木毒蛾LxCad可能是Cry1Ac的潜在受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毒蛾 钙黏蛋白 Cry毒素受体 表达谱分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天牛小首螨的研究Ⅳ:环境及培养条件对寄生率的影响
4
作者 李俊楠 付煜 +6 位作者 陈润恺 徐云 蔡梦玲 罗圣洁 张继峰 吴松青 张飞萍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70,共10页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一种新发现的能够寄生并致死松褐天牛卵的天敌,研究环境条件对该螨寄生松褐天牛卵的影响,评估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建立人工扩繁体系以及优化野外应用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与控制试验,研究...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一种新发现的能够寄生并致死松褐天牛卵的天敌,研究环境条件对该螨寄生松褐天牛卵的影响,评估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建立人工扩繁体系以及优化野外应用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与控制试验,研究松褐天牛卵日龄、螨卵比、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对松天牛小首螨寄生松褐天牛卵的影响,并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构建寄生率预测模型。【结果】1)在螨卵比5∶1、温度25℃、相对湿度(RH)85%以及光周期12 L∶12 D下,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初产卵的寄生率最高,达74.44%,显著高于产后第4天卵的44.44%的寄生率;随着天牛卵日龄延长,寄生率显著下降。2)在螨卵比5∶1、温度25℃、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松天牛小首螨在RH 95%和90%下,寄生率分别为93.33%和88%,显著高于RH 60%下的寄生率(30%)。3)在螨卵比4∶1、RH 85%、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松天牛小首螨在温度21、25和29℃条件下对松褐天牛卵的寄生率分别为75%、78.8%和83.3%,显著高于17℃和33℃条件下的10%和21.7%。4)在温度29℃、RH 85%、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螨卵比4∶1、6∶1和8∶1的寄生率分别为88.3%、83.30%和86.7%,显著高于螨卵比1∶1和2∶1时的36.67%和41.70%。5)在螨卵比为5∶1、温度为25℃、RH 85%条件下,光周期24 D、12 L∶12 D和24 L下,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寄生率分别为92.50%、73.75%和68.75%,其中全暗环境的寄生率最高。6)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寄生率预测表现出较高的精度(MSE=100.68,R^(2)=0.83)。在初产卵、螨卵比为5∶1,温度范围为20~31℃、相对湿度高于93%且全暗的条件下,模型预测的寄生率达最大值。【结论】松褐天牛卵日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螨卵比等环境因素均显著影响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寄生率。在生物防治或天敌扩繁的实践中,建议设置螨卵比为5∶1及以上、温度为21~29℃、相对湿度高于90%和全暗的环境条件,以提升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寄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天牛小首螨 松褐天牛 寄生能力 松材线虫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枝段对松墨天牛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罗圣洁 张洋铭 +3 位作者 陈润恺 范志航 吴松青 张飞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探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枝干产卵选择的偏好性,在饲养盒中观察松墨天牛对不同直径、不同数量、不同失重率马尾松枝段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直径3,4 cm马尾松枝段上的刻槽数和产卵数... 为探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枝干产卵选择的偏好性,在饲养盒中观察松墨天牛对不同直径、不同数量、不同失重率马尾松枝段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直径3,4 cm马尾松枝段上的刻槽数和产卵数均显著多于直径2 cm枝段;在饲养盒内添加3根枝段饲养7 d,松墨天牛在枝段上的总刻槽数显著多于仅有1根枝段的饲养盒;松墨天牛在马尾松枝段上的刻槽数呈现随枝段失重率增大而增多的趋势;在不同失重率枝段同时供给的条件下,松墨天牛在失重率61.0%枝段上的刻槽数显著多于失重率7.3%~45.4%枝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松墨天牛喜在直径3 cm、失重率61.0%马尾松枝段上刻槽或产卵,在饲养盒中添加更多的枝段也有利于刻槽。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松墨天牛人工饲养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马尾松 枝段数量 直径 失重率 刻槽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天牛小首螨的研究Ⅰ.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俊楠 朱禹臻 +6 位作者 陈润恺 付煜 蔡梦玲 黄炳荣 徐云 吴松青 张飞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87,共9页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的对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和致死作用的微型螨类,研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利用该螨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显微观察和控制性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行为习性、寄生率、发育历期...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的对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和致死作用的微型螨类,研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利用该螨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显微观察和控制性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行为习性、寄生率、发育历期、繁殖力和寿命等。【结果】松天牛小首螨属携播螨类,成螨附着在松褐天牛成虫胸腹部,在天牛产卵时沿产卵器爬行到刻槽中寄生天牛卵。该螨营两性生殖,雌成螨寄生天牛卵后腹部膨大形成膨腹体,若螨在母体膨腹体内完成发育,成螨自膨腹体胎生,1个膨腹体通常只产1~2头雄螨,其余均为雌螨。雄成螨先自膨腹体爬出并停留在旁,雌成螨自膨腹体爬出后即寻找雄成螨交尾,交尾过程持续3~6 s。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0.85%,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卵均干瘪、死亡。温度对该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膨腹体大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育历期和雌成螨寿命均显著缩短。该螨在17℃下的平均发育历期为6.9天,在33℃下为2.2天,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0.44±0.09)℃,有效积温为(46.28±0.28)d·℃;雌成螨在15℃下的平均寿命为70.3天,在30℃下为10.7天;雌螨膨腹体体积在21℃下为1.54 mm 3,在17℃下为0.72 mm 3。松天牛小首螨在25℃下平均每雌可产71.2头后代,最少14头,最多139头。该螨繁殖力与母体膨腹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当膨腹体体积小于1.0 mm 3时,平均每雌可产后代32.2头,但当膨腹体体积大于3.0 mm 3时,则平均每雌可产后代110.9头。【结论】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寄生和致死率高,发育速度快、繁殖力强、易于人工扩繁和传播扩散,是极具应用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天牛小首螨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雪 张治民 林志艺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32-35,共4页
作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健康生长备受关注。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导致玉米病虫害大幅增加。草地贪夜蛾是近几年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农业害虫,已经对玉米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其并非本国新生物种,在入侵我国之前已经接受过... 作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健康生长备受关注。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导致玉米病虫害大幅增加。草地贪夜蛾是近几年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农业害虫,已经对玉米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其并非本国新生物种,在入侵我国之前已经接受过多国的化学药剂防控,具有极强的抗药性。转基因作物技术作为全球研发热点,且转基因抗虫作物在我国逐渐走向成熟,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培育和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成为解决草地贪夜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防控措施 转基因抗虫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喙缘蝽的识别、危害及入侵防控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炫璇 郑起连 +1 位作者 雷华 林志艺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43-46,共4页
西部喙缘蝽(Leptoglossus occidentalis)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缘蝽科(Coreidae),原产于北美,主要以针叶树的未成熟球果为食,使大量松树发育不良甚至枯萎死亡,近十几年来成功入侵欧洲、东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入侵性... 西部喙缘蝽(Leptoglossus occidentalis)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缘蝽科(Coreidae),原产于北美,主要以针叶树的未成熟球果为食,使大量松树发育不良甚至枯萎死亡,近十几年来成功入侵欧洲、东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入侵性害虫。尽管目前在中国内地没有入侵现象,但在与中国相邻的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入侵严重,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西部喙缘蝽的检疫监测与防控。文章综述了西部喙缘蝽的识别、生态学习性以及入侵为害,简述了目前国外已有的检疫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并提出目前国内开展西部喙缘蝽检疫监测与防控的问题和障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喙缘蝽 识别 入侵 危害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在环境修复与农业虫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晴 吴建凯 林志艺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40-43,共4页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期待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修复与防治手段。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是的良好昆虫内生菌,在近年来是生物防治的研究热门物种,本文综述了粘质沙雷氏菌在重金属污染、化学杀虫剂污染生物修...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期待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修复与防治手段。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是的良好昆虫内生菌,在近年来是生物防治的研究热门物种,本文综述了粘质沙雷氏菌在重金属污染、化学杀虫剂污染生物修复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上的重点物种与主要防治原理,同时针对粘质沙雷氏菌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障碍,以期为未来微生物制剂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 重金属生物修复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墨天牛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增增 吴岩镇 林志艺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1期46-48,共3页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材线虫病对松树致死率极高,已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的危害。昆虫肠道是包含细菌、真菌等微小生物的富集之地。松墨天牛的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调控天牛的消化系统还可以增强天牛的内稳态平...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材线虫病对松树致死率极高,已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的危害。昆虫肠道是包含细菌、真菌等微小生物的富集之地。松墨天牛的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调控天牛的消化系统还可以增强天牛的内稳态平衡。文章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松墨天牛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以及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防治松墨天牛的思路,为利用肠道微生物防治松墨天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肠道微生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cal-Global-VIT细粒度分类算法的蝴蝶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祥 李小林 +4 位作者 王荣 张元孜 陈淑武 张飞萍 黄世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1261,共11页
【目的】准确鉴别蝴蝶种类,动态观测蝴蝶群落多样性变化对生境质量评估、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蝴蝶识别方法仅依靠整体特征,忽略了局部特征导致识别生态图像能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Local-Global-VIT细... 【目的】准确鉴别蝴蝶种类,动态观测蝴蝶群落多样性变化对生境质量评估、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蝴蝶识别方法仅依靠整体特征,忽略了局部特征导致识别生态图像能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Local-Global-VIT细粒度分类算法的蝴蝶识别方法。【方法】本研究以5科200种共计25 279张蝴蝶图像为识别对象,采用多种数据增强方法扩充图像数据;通过视觉Transformer(vision transformer, VIT)层级结构及自注意力机制逐层选择局部令牌并保留至最后一层学习蝴蝶局部判别部位信息;聚合高层全局令牌消除复杂背景干扰;通过对比损失拉大类间距提高区分度。除此之外,使用合理的学习率调整策略和迁移学习方法,优化了模型收敛过程,在不增加参数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性能。【结果】Local-Global-VIT算法在大规模细粒度公开数据集Butterfly-200上识别准确率达91.20%,较改进前提升了1.15%,比最优的一般害虫识别算法EfficientNet_b0和细粒度分类算法TransFG准确率分别高了1.83%和0.64%,F1分值分别提高了1.89%和0.88%。【结论】Local-Global-VIT算法以细粒度识别方式有效解决了蝴蝶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的分类难题,能准确地识别蝴蝶种类,有助于高效评估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图像识别 细粒度分类 vision transformer 局部令牌选择 全局令牌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BRC-CXG2对松材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宇锟 胡昕然 +3 位作者 纪国茜 刘云飞 吴松青 张飞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验证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BRC-CXG2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杀线活性,挖掘有效的杀线代谢产物,明确菌株生防机制,利用生物学测定验证粘质沙雷氏菌BRC-CXG2菌株杀线活性,基于Nanopore测序平台对菌株进行全... 为验证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BRC-CXG2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杀线活性,挖掘有效的杀线代谢产物,明确菌株生防机制,利用生物学测定验证粘质沙雷氏菌BRC-CXG2菌株杀线活性,基于Nanopore测序平台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预测和功能注释,并通过生测检验从粘质沙雷氏菌BRC-CXG2菌株分离出的灵菌红素对松材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BRC-CXG2对松材线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处理48 h的杀线LC_(50)为4.36×10^(4)CFU/mL。全基因组长5462607 bp,GC含量为59.36%,预测编码基因5087个,长4767972 bp。基于Nr数据库共注释基因5062个,其中包含灵菌红素、几丁质酶等杀线代谢物的相关基因。灵菌红素同样具有良好的杀线活性,处理48 h的杀线LC_(50)为20.17 mg/L。该结果可为该菌株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粘质沙雷氏菌 微生物基因组 灵菌红素 杀线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虫耶尔森氏菌CSLH88的毒理学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然 柯思恺 +3 位作者 许璐瑶 李紫博 张飞萍 吴松青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9,共7页
为探究嗜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omophaga CSLH88对哺乳动物的毒害作用,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7周龄ICR小鼠评估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经口致病性,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小鼠体内嗜虫耶尔森菌残留情况,评估其是否... 为探究嗜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omophaga CSLH88对哺乳动物的毒害作用,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7周龄ICR小鼠评估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经口致病性,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小鼠体内嗜虫耶尔森菌残留情况,评估其是否可作为携带毒素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载体菌株。结果表明:该菌对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_(50))大于5000 mg/kg,筛选得到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小鼠组织及血液、粪便中残留CSLH88,但未出现病变,且在21 d后可以完全清除;小鼠在试验期间未出现异常现象。嗜虫耶尔森氏菌对小鼠无毒性和致病性,可作为防治松墨天牛的潜在工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嗜虫耶尔森氏菌 毒性 致病性 特异性引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戍柯婷 韩小红 +3 位作者 周柏威 齐文忠 齐欢 吴松青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伴生细菌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的生防潜力,优化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和胰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和柠檬酸三钠;利用Plackett-Burman...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伴生细菌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的生防潜力,优化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和胰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和柠檬酸三钠;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3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蔗糖、麦芽糖和装液量;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以发酵液OD_(600)为响应值,优化培养基配比,获得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8.0 g/L,麦芽糖12.5 g/L,酵母粉11.3 g/L,硫酸镁0.6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在30℃、150 r/min条件下发酵、装液量25 mL/250 mL、接菌量1%,pH7.0~7.2;根据最佳配比验证,优化后培养基的OD_(600)为1.25,较初始培养基(OD_(600)=0.62)提高1.02倍,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研究结果优化了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生产发酵条件,可为后续该菌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 单因素试验 PLACKETT-BURMAN设计 OD_(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3)Net显著性目标检测的蝴蝶图像前背景自动分割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世国 洪铭淋 +3 位作者 张飞萍 何海洋 陈亿强 李小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1-617,共7页
【目的】具有复杂背景的蝴蝶图像前背景分割难度大。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深度学习显著性目标检测的蝴蝶图像自动分割方法。【方法】应用DUTS-TR数据集训练F^(3)Net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构建前背景预测模型,然后将模型用于具有复杂背景的蝴... 【目的】具有复杂背景的蝴蝶图像前背景分割难度大。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深度学习显著性目标检测的蝴蝶图像自动分割方法。【方法】应用DUTS-TR数据集训练F^(3)Net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构建前背景预测模型,然后将模型用于具有复杂背景的蝴蝶图像数据集实现蝴蝶前背景自动分割。在此基础上,采用迁移学习方法,保持ResNet骨架不变,利用蝴蝶图像及其前景蒙板数据,使用交叉特征模块、级联反馈解码器和像素感知损失方法重新训练优化模型参数,得到更优的自动分割模型。同时,将其他5种基于深度学习显著性检测算法也用于自动分割,并比较了这些算法和F^(3)Net算法的性能。【结果】所有算法均获得了很好的蝴蝶图像前背景分割效果,其中,F^(3)Net是更优的算法,其7个指标S测度、E测度、F测度、平均绝对误差(MAE)、精度、召回率和平均IoU值分别为0.940,0.945,0.938,0.024,0.929,0.978和0.909。迁移学习则进一步提升了F^(3)Net的上述指标值,分别为0.961,0.964,0.963,0.013,0.965,0.967和0.938。【结论】研究结果证明结合迁移学习的F^(3)Net算法是其中最优的分割方法。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用于野外调查中拍摄的昆虫图像的自动分割,并拓展了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显著性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图像分割 自动分割 F^(3)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天牛小首螨的研究Ⅱ.雌成螨的移动和趋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俊楠 陈润恺 +5 位作者 付煜 蔡梦玲 黄炳荣 徐云 吴松青 张飞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156,共8页
【目的】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移动能力和趋性,为科学评价其生物防治潜能,建立野外保护利用方法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显微摄录、行为测定和控制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雌成螨的平移能力、垂直趋向性、上行能力、对光照和松褐天牛... 【目的】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移动能力和趋性,为科学评价其生物防治潜能,建立野外保护利用方法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显微摄录、行为测定和控制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雌成螨的平移能力、垂直趋向性、上行能力、对光照和松褐天牛成虫及卵的趋向性。【结果】雌成螨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水平方向上,0~8天龄雌成螨的平均移动速度为2.17 cm·min^(-1),其中以0天龄的移动速度最快,达2.63 cm·min^(-1),8天龄的移动速度最慢,为1.32 cm·min^(-1),其移动速度随日龄增长显著下降;在垂直方向上,雌成螨具有显著的上行习性,1~3 h内上行的个体数量是下行的9.7倍;在野外毛竹秆基部放螨1~3天后,上行到5、7、8和9 m及以上高度的雌成螨分别占放螨总量的26.75%~41.75%、18.15%~31.35%、12.00%~26.95%和7.30%~20.75%。同时,雌成螨对光照、松褐天牛卵和雌、雄成虫均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在400~2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其对光照区域的趋向选择率是遮光区域的8.1倍;在松褐天牛诱源和空白对照均光照、均遮光或松褐天牛诱源光照且空白对照遮光等条件下,雌成螨对松褐天牛卵或雌、雄成虫的趋向选择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空白对照。【结论】松天牛小首螨雌成螨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显著的上行习性、趋光性与寄主趋向性,这些习性有利于该螨在野外高效搜索寄生松褐天牛卵,或聚集到松褐天牛成虫体表携播,表现出较强的生防应用潜能。在未来生物防治实践中,可以考虑利用黑色容器封装该螨膨腹体,并在松树树干基部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天牛小首螨 移动能力 趋性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天牛小首螨的研究Ⅲ.携播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俊楠 陈润恺 +5 位作者 付煜 蔡梦玲 黄炳荣 徐云 吴松青 张飞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137,共10页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对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致死作用的微型携播螨类,研究阐明该螨的携播特性可为深入理解其生境适应性、评价其应用潜能和建立科学的野外应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行为观察、...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对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致死作用的微型携播螨类,研究阐明该螨的携播特性可为深入理解其生境适应性、评价其应用潜能和建立科学的野外应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行为观察、模拟试验和野外诱捕调查,研究松天牛小首螨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表的分布规律,在松褐天牛成虫取食、产卵和共饲养等过程中的携播规律以及林间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天牛小首螨的情况。【结果】松天牛小首螨以雌成螨为携播螨态,主动转移聚集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腹面沟缝处,雌、雄天牛均以后胸腹面携螨数量显著最多。在携螨天牛取食过程中,1 h内每头雌、雄天牛分别平均传播3.0、2.9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松枝上。在携螨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过程中,平均每产1粒卵可传播6.5头松天牛小首螨到天牛产卵部位。松天牛小首螨可在不同松褐天牛成虫个体间相互传播,当携螨天牛与未携螨天牛共饲养2天后,平均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39.3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未携螨天牛体上,传播率为8.1%,共饲养10天后则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192.2头松天牛小首螨,传播率达38.5%。在不同天牛共饲养组合中,携螨雄天牛向未携螨雌天牛传播松天牛小首螨的数量和传播率均显著最高。在松天牛小首螨自然栖息林分内的松褐天牛成虫携螨率为55.0%,其中雌、雄天牛的携螨率分别为61.6%和39.2%,雌天牛显著高于雄天牛,平均每头雌、雄天牛分别携螨291.4、247.3头,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松天牛小首螨以雌成螨附着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腹面,通过在不同天牛成虫个体间传播、天牛的取食和产卵等行为传播扩散和繁殖扩张种群。该螨的这一携播特性既是其种群生境适应性的体现,也说明其具有较强的生物防治应用潜能。在未来林间应用中,可通过在松褐天牛成虫活动区或松褐天牛卵高密度部位释放松天牛小首螨,利用该螨的携播特性发挥其生物防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天牛小首螨 松褐天牛 携播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墨天牛诱捕器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
18
作者 黄世国 姜明 +3 位作者 李小林 洪铭淋 林燕红 张飞萍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5期25-30,共6页
利用诱捕技术监测和控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已成为松材线虫病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ionoic、Spring Boot和MyBatis框架,对如何构建松墨天牛诱捕器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通过浏览器端主页给用户... 利用诱捕技术监测和控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已成为松材线虫病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ionoic、Spring Boot和MyBatis框架,对如何构建松墨天牛诱捕器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通过浏览器端主页给用户提供的功能包括生成和管理二维码、查看和汇总诱捕数据、诱捕器空间分布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等,通过APP端提供给用户的功能包括扫描二维码获取诱捕器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解析行政区划、录入诱捕情况、不同网络状态下的数据远程传输等。APP使用简便,作业人员在几分钟内即可学会熟练使用。系统已部署到云服务器上,并管理近4万个诱捕器,运行情况正常。平台在福建和山东省的成功应用表明,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大量诱捕器的高效数据采集、管理和统计学分析,解决了人工记录和管理野外诱捕信息费时费力易混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智能管理 统计学分析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达坤 黄世国 +4 位作者 张飞萍 梁光红 吴松青 胡霞 王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1,共9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昆虫图像特征,提出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技术筛选昆虫识别相关的特征,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出鳞翅目昆虫种类。【方法】基于开源的利兹蝴蝶数据集和拍摄的以森林鳞翅目昆虫为主的数据集,采用改进的纹理特... 【目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昆虫图像特征,提出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技术筛选昆虫识别相关的特征,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出鳞翅目昆虫种类。【方法】基于开源的利兹蝴蝶数据集和拍摄的以森林鳞翅目昆虫为主的数据集,采用改进的纹理特征提取算法(DRLBP)提取鳞翅目昆虫图像纹理特征,应用汉明距离计算的粒子间距离度量种群多样性,提出进化过程中自动调整多样性的方法,给出二进制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BADE)。利用BADE算法筛选合适的较小维数的纹理特征子集,并用基于概率协同表示的分类器(PROCRC)进行图像分类。【结果】PROCRC分类器在所有数据集上均展现出良好分类效果,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1.73%和88.18%。经特征选择后的昆虫的分类精度显著提升,最高提升率达13.49%。BADE的性能高于其他特征选择算法,且经BADE算法特征选择后纹理数据集的维数和分类所需时间均显著下降,其降维率接近50%,时间减少率最高达50%。【结论】BADE算法可有效进行特征选择,提高识别精度,节约模型的识别时间,利用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对鳞翅目昆虫图像进行特征选择的方法具有可行性,DRLBP和BADE算法相结合的鳞翅目昆虫识别方法在农林昆虫的快速、准确识别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特征 二进制自适应差分进化 特征选择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超分辨率重建的YOLOv5松枯死木识别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文瑾 游子绎 +5 位作者 邵历江 李小林 吴松青 张珠河 黄世国 张飞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5,共9页
为解决山地地形起伏大、无人机飞行高度高导致图像中尺度小且纹理模糊的松枯死木识别困难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特征层级进行超分辨率重建的YOLOv5松枯死木识别算法。在YOLOv5网络中添加选择性核特征纹理迁移模块生成有细节纹理的高... 为解决山地地形起伏大、无人机飞行高度高导致图像中尺度小且纹理模糊的松枯死木识别困难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特征层级进行超分辨率重建的YOLOv5松枯死木识别算法。在YOLOv5网络中添加选择性核特征纹理迁移模块生成有细节纹理的高清检测特征图,自适应改变感受野的机制分配权重,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纹理细节,提升了小目标和模糊目标的识别精度。同时,使用前景背景平衡损失函数抑制背景噪声干扰,增加正样本的梯度贡献,改善正负样本分布不平衡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在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阈值取0.5时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50)为92.7%,mAP50~95(以步长0.05从0.5到0.95间取IoU阈值下的平均mAP)为62.1%,APsmall(小目标平均精度值)为53.2%,相比于原算法mAP50提高了3.2个百分点,mAP50~95提升了8.3个百分点,APsmall提升了15.8个百分点。不同算法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优于Faster R-CNN、YOLOv4、YOLOX、MT-YOLOv6,QueryDet、DDYOLOv5等深度学习算法,mAP50分别提高了16.7、15.3、2.5、2.8、12.3和1.2个百分点。改进后松枯死木识别算法具有较高精度,有效缓解了小目标与纹理模糊目标识别困难问题,为后续疫木清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图像识别 松枯死木 小目标检测 超分辨率重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