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牛姆林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组成与结构特征
1
作者 赵芸 江蓝 +6 位作者 李志辉 韦鑫 朱静 何中声 刘金福 郭相亿 张朝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0,共10页
【目的】探究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木本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其植被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建立3.04 hm^(2)长期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 【目的】探究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木本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其植被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建立3.04 hm^(2)长期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该样地物种组成、径阶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累积曲线、多度累积曲线以及林分结构特征。【结果】(1)牛姆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BH≥1 cm木本植物共121种,隶属于36科64属,重要值排名前三的物种分别为米槠、马尾松和细枝柃,重要值均小于0.1,优势种的优势地位不明显。样地中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0.41%、23.97%和25.62%。(2)当样地数量小于13时,物种数随样地数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后增加速率下降。(3)牛姆林样地的植物径阶结构与高度级结构相似,均为倒“J”型;优势种米槠和细枝柃的径阶结构为增长型,而优势种马尾松为衰退型。(4)除个体密度,19个样地的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样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值为270.84 t/hm^(2)。【结论】牛姆林样地的物种组成丰富但优势种不突出,牛姆林属于增长型森林,林分生产力略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随着森林演替发展,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森林结构 径阶结构 生物量 牛姆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9-201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9
2
作者 柯志成 连海峰 +2 位作者 陈奕 陈双梅 林夏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685,共9页
利用生态足迹法核算2009-2018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基于ArcGIS和Stata统计分析软件,结合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福建省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上... 利用生态足迹法核算2009-2018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基于ArcGIS和Stata统计分析软件,结合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福建省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9年的2.630 hm^(2)·人^(-1)增长至2018年的3.336 hm^(2)·人^(-1);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较稳定并轻微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0.566 hm^(2)·人^(-1)降至2018年的0.534 hm^(2)·人^(-1);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持续增大,但有缓解的态势;生态协调系数偏低且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均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各年份和地市的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指数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指数均有差异,其中,人均生态承载力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沿海地区的城市人均生态承载普遍偏低.人均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地市呈现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特征,且空间相对差异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ARCGIS 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1年福建省农业净碳汇的时序特征、影响因素及其趋势预测
3
作者 董晓龙 张梓坪 +2 位作者 连海峰 徐诺 黄思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9-685,共7页
【目的】研究福建省农业净碳汇的时序特征、影响因素,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促进福建省农业低碳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2002-2021年福建省农业净碳汇,运用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 【目的】研究福建省农业净碳汇的时序特征、影响因素,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促进福建省农业低碳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2002-2021年福建省农业净碳汇,运用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分析福建省农业净碳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模型预测2025年全省农业净碳汇。【结果】2002-2021年福建省农业净碳汇整体呈“波动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种植业碳排放占比较大,以水稻和化肥碳排放为主;水稻和蔬菜对碳汇贡献较大;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农业净碳汇强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可提升农业净碳汇,其中,能源消耗水平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2025年农业净碳汇预计比2021年上升36.30%。【结论】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净碳汇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预测2025年农业净碳汇量比2021年提高3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净碳汇 时序特征 拓展STIRPAT模型 DN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金福 陈虹 +3 位作者 涂伟豪 吴彩婷 尤添革 洪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90,共8页
福建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推进生态脆弱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红树林湿地作为海岸生态关键区,其自然分布日益缩减,湿地保护及恢复将会面临很大困难,对政府的保护管理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为研究... 福建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推进生态脆弱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红树林湿地作为海岸生态关键区,其自然分布日益缩减,湿地保护及恢复将会面临很大困难,对政府的保护管理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为研究对象,探索红树林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主要从3方面探讨:1)建立DPSIR模型分析生态补偿机理;2)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条件评估法,调查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周边居民的基本情况及生态补偿意愿,建立Tobit模型,分析居民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3)针对不同地区对3种生态补偿标准方案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周边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环保意识薄弱,非现金补偿优先考虑土地补偿、安排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3种方式,不同村庄之间的受偿意愿有较大差异,被调查者的学历、家庭人口、红树林湿地生态效益了解程度和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对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江口 红树林湿地 生态补偿 意愿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闽侯县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空间抽样方案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金福 林芳芳 +4 位作者 路春燕 尤添革 陈远丽 吴碧致 朱建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基于国产GF-1号卫星影像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形状,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空间抽样方法、模拟退火算法及空间自相关理论,对福建省闽侯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根据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 I及其显著... 基于国产GF-1号卫星影像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形状,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空间抽样方法、模拟退火算法及空间自相关理论,对福建省闽侯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根据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 I及其显著性指标Z Score,选取1 500 m×1 500 m作为最优单元尺寸;对研究区进行剖分,构建抽样框,对比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及空间分层抽样的抽样结果,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的样本容量为37,相对误差为3.86%,抽样效率最高;运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规划野外调查的最优路径,确定空间抽样调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分层抽样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农作物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绪辉 林碧华 +3 位作者 罗敏贤 刘宝 刘金福 郑世群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指标,对福建晋江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为恢复植被生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0.50和78.34,其中鹅掌柴和毛秆野... 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指标,对福建晋江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为恢复植被生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0.50和78.34,其中鹅掌柴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最大,分别为7.99和11.92,潺槁木姜子和五节芒的重要值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230.17%和296.20%。(2)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石斑木和草本层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3.32和22.74、3.24和22.43,在群落中占据最大资源位,但重要值比部分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小。(3)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分别为0.309和0.211,重叠度较小,表明共存物种种间竞争不激烈,对环境资源共享能力弱。(4)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分别为0.311和0.194,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低;生态位相似性与生态位重叠趋势基本一致,但与生态位宽度无明显关联。综上所述,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物种竞争不激烈,生存环境脆弱,为修复破碎生境,应对灵源山森林群落全面进行抚育改造,注重不同层次树种间的配置,恢复植被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源山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相似性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品牌鸡蛋消费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州、厦门地区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珊 李毓峰 +3 位作者 傅玮韡 郑雯 刘金福 王智苑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福州、厦门地区品牌鸡蛋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品牌鸡蛋购买的主要因素,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鸡蛋消费行为、鸡蛋属性、品牌效应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鸡蛋属性和品牌效应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鸡蛋的购买,此外... 以福州、厦门地区品牌鸡蛋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品牌鸡蛋购买的主要因素,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鸡蛋消费行为、鸡蛋属性、品牌效应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鸡蛋属性和品牌效应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鸡蛋的购买,此外品牌效应还通过影响鸡蛋属性间接影响消费。在鸡蛋属性方面消费者主要关注安全问题,在品牌效应中消费者主要关注价格因素其次是鸡蛋品牌。因此,企业首先要提高品牌鸡蛋品质,制定合理价格,以加强消费者对品牌鸡蛋的信任程度并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鸡蛋 消费行为 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旷开金 郑开焰 +3 位作者 陈锐 陈博 洪宇 刘金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5,共7页
基于福建省县域统计经济数据和校准预处理后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揭示县域统计经济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夜间灯光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GDP)高度相关,县域夜间灯光总量集... 基于福建省县域统计经济数据和校准预处理后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揭示县域统计经济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夜间灯光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GDP)高度相关,县域夜间灯光总量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沿海县(市)单位面积夜间灯光总量高于内陆县(市),夜间灯光总量空间分布呈现高度不均衡性;(2)县域GDP全局自相关指数以及夜间灯光全局自相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县域夜间灯光数据空间集聚水平低于县域GDP空间集聚水平,夜间灯光数据高高聚类区域相比县域GDP高高聚类区域呈扩张趋势;(3)夜间灯光数据和经济指数热点区域均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三明和南平等地区部分县(市),夜间灯光数据和统计经济数据冷热点之间存在一致性。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需加大经济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带动经济同步增长,研究结果可为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时空演化 县域经济 基尼系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7年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晓瑜 孙晓航 +2 位作者 黄奇晓 丘永杭 林玉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基于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1970—2017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通过日雨量模型估算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R值),再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内、年际以及周... 基于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1970—2017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通过日雨量模型估算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R值),再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内、年际以及周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70—2017年的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与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全年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秋季和冬季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年内分布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变化特征为"升—降—升—降",6月份和8月份分别为两个峰期;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总体呈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年际时间序列存在28 a的主周期和13 a的次周期;同时丘陵地带类型区和沿海城市类型区的时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空间分布特征 时间变化趋势 海陆位置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近60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晓航 丘永杭 +2 位作者 黄奇晓 陈晓瑜 林玉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2-720,共9页
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近60年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重标极差法(R/S)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对福建省1961—2018年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39 h,日照... 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近60年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重标极差法(R/S)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对福建省1961—2018年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39 h,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每10年62.28 h;平均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大,春季最小,四季最大日照时数均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日照时数在1971年、1986年发生突变,1971年之前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86之后呈下降趋势;福建省日照时数序列具有长期相关的持续性,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四季和年际日照时数循环长度分别为6、7、4、6和8年;福建省日照时数占主导地位的分布为一致型,易出现一致偏多或一致偏少;第二种分布为东北—西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突变 未来趋势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丘永杭 孙晓航 +2 位作者 黄奇晓 陈晓瑜 林玉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基于福建省气象站1998-2017年的蒸发皿蒸发量(简称蒸发量)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Sen′s斜率估计、相关性分析以及Sobol′s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和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敏感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的蒸发量呈下... 基于福建省气象站1998-2017年的蒸发皿蒸发量(简称蒸发量)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Sen′s斜率估计、相关性分析以及Sobol′s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和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敏感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20年的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99 mm·a-1,以秋季下降最快,夏季次之;蒸发量地域分布不均,总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Sobol′s敏感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次要敏感因子分别为春季最高温度、夏季太阳辐射、秋季太阳辐射、冬季最低温度;蒸发量与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它们均是影响福建省蒸发量的主要因子.其中内陆地区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相对湿度,沿海地区蒸发量的主要敏感因子为平均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Sen′s斜率估计 Sobolvs敏感性分析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省智慧林业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尧舜 王泳植 +1 位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4期265-267,271,共4页
在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机构改革和福建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采用SWOT法全面分析福建省智慧林业领域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在此基础上针对福建省林业的现状,提出了智慧林业建设的策略,以期为福建省智... 在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机构改革和福建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采用SWOT法全面分析福建省智慧林业领域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在此基础上针对福建省林业的现状,提出了智慧林业建设的策略,以期为福建省智慧林业建设提供决策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SWOT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旷开金 郑开焰 +4 位作者 洪宇 陈芳 陈博 刘金福 鲍晓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生态效率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县(市)占全样本的比重增加,生态效率出现极化现象并形成“低低集聚、高高集聚”空间格局;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变化显著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低生态效率区域呈增加趋势,较高生态效率区域呈减少趋势,生态效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区域生态效率为正向驱动效应,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宏观调控对区域生态效率为负向驱动效应。为此,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推进闽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协同发展,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提升流域整体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动态演变 超效率SBM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投入产出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婧雯 阮静暄 +3 位作者 张旭 旷开金 洪宇 刘金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170,共8页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投入产出效率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GWR模型等,探究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投入产出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我国经济—社会—...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投入产出效率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GWR模型等,探究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投入产出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先增后减;(2)效率重心迁移总体上向西南移动,分布格局由“东北—西南”方向逐渐偏转为“正东—正西”方向;(3)效率具有较高空间聚集性;(4)人均水资源量、地区用电量、有效发明专利数对中国省域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碳排放量具有负向影响。论文从区域协同发展、水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效率 超效率DEA GWR模型 时空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尚珍 崔爱宁 连海峰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214-220,共7页
构建具有通用性的一个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可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撑。在DPSIR模型框架下,基于2010-2020年福建省统计数据,分别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 构建具有通用性的一个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可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撑。在DPSIR模型框架下,基于2010-2020年福建省统计数据,分别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维度筛选2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福建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表征等级由较差、一般转变为较好、好。(2)各个子系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值存在不均衡现象,驱动力、压力与响应子系统的评价值较大,而状态与影响的评价值较小。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治理效率,优化生态环境空间等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DPSIR模型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凌书伟 林碧华 +5 位作者 阮广鸣 陈泽平 张雨晨 蔡晨 李珂佳 郑世群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认知与应对能力,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运用样方法收集新罗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并构建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DPSIR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外来植物的入侵驱动力、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本地分布情况、对本地影响、响应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3个入侵等级(Ⅰ~Ⅲ级)。结果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共有65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22科52属,其中菊科(Asteroideae)植物种数最多,占比为29.23%,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 12.31%)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9.23%);生活型共有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共有32种,占比为49.23%;从地理来源来看,美洲是主要来源地,共有48种,占总数的73.85%;分析入侵途径发现,无意引入的植物最多,共35种,占总种数的53.85%;根据入侵现状评估结果,高风险入侵植物(Ⅲ级)有16种、中风险(Ⅱ级)18种、低风险(Ⅰ级)31种。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入侵风险等级相对不高,多数处于中低风险(Ⅱ、Ⅲ级)。建议根据风险等级对危害程度最大的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城市绿地 层次分析法(AHP) 风险评估 新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分解的影响
17
作者 林泓宇 朱静 +4 位作者 江蓝 刘金福 何中声 邢聪 王雪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1,共9页
【目的】凋落物中难降解物质含量是影响其分解速率的重要内在因素,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核心。林窗通过调节森林冠层内外的微气候条件,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的分解产生影响,但其具体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格氏栲天... 【目的】凋落物中难降解物质含量是影响其分解速率的重要内在因素,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核心。林窗通过调节森林冠层内外的微气候条件,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的分解产生影响,但其具体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分解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森林养分循环提供新视角。【方法】2018年5月底,在三明格氏栲天然林保护区设置林窗与非林窗样地,以格氏栲林混合凋落叶与凋落枝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大小林窗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单宁、总酚)含量的影响,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林窗大小显著影响了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含量(p<0.001)。大林窗凋落叶单宁分解最快,而非林窗最慢;小林窗凋落枝单宁分解最快,中林窗最慢;大林窗凋落叶总酚分解最快,小林窗最慢;中林窗凋落枝总酚分解最快,非林窗最慢。(2)林窗冠层开阔度和土壤温度对难降解物质分解的影响显著(p<0.05),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林窗通过调控林下微环境,包括开阔度和土壤温度等,显著影响了凋落物单宁和总酚的分解。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土壤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凋落物分解 单宁 总酚 格氏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福建闽侯丘陵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芳芳 刘金福 +3 位作者 路春燕 朱建平 陈远丽 洪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8-684,共7页
以福建闽侯县作为研究区,采用传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空间抽样(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等方法对研究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样本抽选、总体推算及误差估计,结果表明:1 500 m×1 500 m格网... 以福建闽侯县作为研究区,采用传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空间抽样(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等方法对研究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样本抽选、总体推算及误差估计,结果表明:1 500 m×1 500 m格网为最优抽样单元尺寸,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的相对误差为3.86%,变异系数为6.03%,抽样成本为6.03,抽样效率高.与传统抽样方法相比,空间抽样方法显著减少样本容量,节约调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闽侯丘陵区 农作物种植面积 空间抽样方法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猫爪藤光合与生化特性对水分光照变化的响应
19
作者 陈泽平 罗敏贤 +1 位作者 林碧华 郑世群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21,共10页
近年来,入侵植物猫爪藤(Dolichandra unguis-cati(L.)L.G.Lohmann)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呈快速蔓延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研究以猫爪藤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土壤水分(W1~W3,分别为30%、60%、90%)和4个光照水平(L1~L4... 近年来,入侵植物猫爪藤(Dolichandra unguis-cati(L.)L.G.Lohmann)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呈快速蔓延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研究以猫爪藤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土壤水分(W1~W3,分别为30%、60%、90%)和4个光照水平(L1~L4,分别为0%、30%、60%、100%)的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和光照及其交互作用对幼苗光合生理与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低含水量(W1)以及黑暗环境能够明显抑制幼苗的光合作用,并对细胞造成损伤,但同时抗氧化酶活性也达到最高,从而消除自由基来抵御伤害。当水分及光照充足时,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快速积累。W2、W3处理中,F_(v)/F_(m)和F_(v)/F_(0)在L3时最大。不同处理下的气体交换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可塑性较高,最大值为0.963(过氧化氢酶)。主成分分析结果中排名前3的均为L3处理,最佳处理为W3L3。研究结果表明,猫爪藤幼苗喜光、喜湿润,充足的水分和适度光照对幼苗的生长有利,且其在重度胁迫时仍有一定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爪藤 入侵植物 土壤水分 光照强度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Net网络的无人机影像天然林树冠分割评价
20
作者 潘燕萍 洪宇 +2 位作者 刘金福 赵婧雯 朱建琴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以马尾松、杉木和阔叶树混交林等3种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结合协调注意力机制的树冠自动提取方法CA-Net,探讨基于CA-Net网络的无人机影像天然林树冠分割效果。结果表明:①在天然...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以马尾松、杉木和阔叶树混交林等3种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结合协调注意力机制的树冠自动提取方法CA-Net,探讨基于CA-Net网络的无人机影像天然林树冠分割效果。结果表明:①在天然林数据集上,分水岭算法适用性差;而与U-Net相比,CA-Net的mIoU、mPA和Accuracy分别提升4.75%、3.27%和2.84%。②背景类别上,CA-Net的IoU、Recall和Precision分别达到69.58%、84.17%和80.06%;而树冠类别上,CA-Net的IoU、Recall和Precision分别为83.85%、90.11%和92.35%。③杉木-阔叶树混交林上CA-Net分割精度最高;与U-Net相比,马尾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杉木-阔叶树混交林中分割精度mIoU分别提升1.83%、3.12%,mPA分别增加6.93%、2.95%,Accuracy分别提高3.57%、1.83%。可见,CA-Net在复杂天然林背景下能有效克服背景干扰和精细特征提取困难等问题,提高树冠分割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无人机影像 树冠分割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