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O3催化无烟煤燃烧燃点降低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公旭中 郭占成 王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07-1713,共7页
TG-DTG and DTA determination indicated that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anthracite was lowered from 458℃ to 405℃ by addition of 10% catalyst Fe2O3.Based on the nature of anthracite ignition temperature,pyrolysis convers... TG-DTG and DTA determination indicated that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anthracite was lowered from 458℃ to 405℃ by addition of 10% catalyst Fe2O3.Based on the nature of anthracite ignition temperature,pyrolysis conversion and pyrolysis gas composition during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Fe2O3 addition anthracite pyrolysis conversion was 3.0% at 405℃ and components with higher heating value increased in the pyrolysis gas.However,without Fe2O3 addition pyrolysis conversion was 1.8% at ignition temperature.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heat from the homogeneous combustion of catalytic combus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atalytic combustion.TG-DTG indicated combustion conversion of 10 % at ignition.SEM images of chars indicated rough surface of char with plenty of small pores.BET of char from catalytic combustion was 170 m2·g-1 while BET of char from non-catalytic combustion was only 128 m2·g-1,which could be the main reason for lowering ignition temperature.The results from oxygen adsorption experiment showed increased oxygen content of coal with catalyst addition,which caused faster oxygen adsorption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nd shortened the time to get requ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heat accumulation for ignition,thus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was low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燃点 机理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底炉珠铁工艺处理硼铁精矿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广 王静松 +2 位作者 丁银贵 马赛 薛庆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80,共5页
针对现有硼铁精矿硼铁分离工艺所存在的的弊端,提出采用转底炉珠铁工艺处理硼铁精矿,并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实验室试验进行了验证。实验室试验表明:对于辽宁凤城Fe和B2O3含量分别为47.20%和6.90%的硼铁精矿,以莱芜钢铁公司所用无烟煤为还... 针对现有硼铁精矿硼铁分离工艺所存在的的弊端,提出采用转底炉珠铁工艺处理硼铁精矿,并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实验室试验进行了验证。实验室试验表明:对于辽宁凤城Fe和B2O3含量分别为47.20%和6.90%的硼铁精矿,以莱芜钢铁公司所用无烟煤为还原剂、QT-10为造球粘结剂,用高温硅钼炉模拟转底炉,当硼铁精矿和煤粉的配合比分别为83.3%和16.7%、粘结剂配入量为精矿和煤粉总质量的2%、混合料的水分为7%时,含碳球团经1 400℃焙烧15 min,可很好地实现渣铁分离,所得含硼珠铁和高活性富硼渣分别可作为钢铁冶金和硼化工工业的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铁精矿 硼铁分离 转底炉 珠铁 富硼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对高变质程度脱灰煤热解反应性与半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公旭中 郭占成 王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21-2326,共6页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共混合法负载Fe2O3高变质程度脱灰煤的热解反应性,结果表明煤粉负载Fe2O3后热解反应性高于无负载的热解反应性。负载Fe2O3煤样在程序升温加热的马弗炉中制备出半焦,利用FTIR、XRD和RAMAN等分析了半焦结构。由TG和FTIR可...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共混合法负载Fe2O3高变质程度脱灰煤的热解反应性,结果表明煤粉负载Fe2O3后热解反应性高于无负载的热解反应性。负载Fe2O3煤样在程序升温加热的马弗炉中制备出半焦,利用FTIR、XRD和RAMAN等分析了半焦结构。由TG和FTIR可知,负载Fe2O3煤样热解时,热解转化率增加,热解后自由基增加。由XRD可知,Fe2O3没有使得煤样半焦的002峰衍射角发生明显变化,但使La和Lc参数明显降低,说明半焦的微晶结构石墨化程度降低。另外,在XRD分析谱图中发现部分Fe2O3被还原成FeO。由RAMAN可知,Fe2O3使半焦的G峰峰面积降低,D峰峰面积增加,说明半焦的有机结构有序化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变质程度 催化热解 半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的生物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云驰 李宏煦 +1 位作者 李安 王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76-80,共5页
阐述了银纳米颗粒在催化剂制备、抗菌材料及电子浆料等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生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用于生物吸附及生物还原银离子的微生物材料和生物吸附还原银离子的相关机理。
关键词 纳米银 制备 应用 生物吸附 生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法研究K2CO3与Fe2O3对煤粉燃烧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公旭中 郭占成 王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8,共7页
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了K2CO3、Fe2O3对褐煤、烟煤、无烟煤、石墨等不同燃料的催化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种类、添加量、粒径和燃料的变质程度对催化燃烧具有一定的影响;向无烟煤中加入K2CO3、Fe2O3两种催化剂,无烟... 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了K2CO3、Fe2O3对褐煤、烟煤、无烟煤、石墨等不同燃料的催化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种类、添加量、粒径和燃料的变质程度对催化燃烧具有一定的影响;向无烟煤中加入K2CO3、Fe2O3两种催化剂,无烟煤的燃点由458℃分别降为319℃、405℃,燃烧速率由11.94%/min分别提高到26.40%/min、17.66%/min。K2CO3、Fe2O3对褐煤和烟煤的燃点没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是对无烟煤和石墨燃点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燃点降低幅度增大。由于引起燃点和燃速变化的原因不同,所以加入催化剂后造成燃点和燃速的变化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燃点 燃速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B_2O_3二元系熔渣质量作用浓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广 王静松 +1 位作者 薛庆国 丁银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43-3148,共6页
依据化学中广泛应用的同系线性规律,拟合钙、镁复合化合物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之间的线性关系式,然后由3CaO.B2O3和2CaO.B2O3的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求得3MgO.B2O3和2MgO.B2O3的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进而基于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和相图... 依据化学中广泛应用的同系线性规律,拟合钙、镁复合化合物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之间的线性关系式,然后由3CaO.B2O3和2CaO.B2O3的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求得3MgO.B2O3和2MgO.B2O3的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进而基于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和相图,推导MgO-B2O3二元渣系的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 460℃时,在浓度为0.45<x(MgO)<0.80的范围内,理论计算的MgO-B2O3渣系的作用浓度N(B2O3)的变化规律与实测活度α(B2O3)是相同的,且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共存理论 质量作用浓度 活度 同系线性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条件下电沉积金属镍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婷 郭占成 +1 位作者 王志 王明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58-1863,共6页
在超重力垂直于电极表面的情况下,研究超重力场对水溶液金属电沉积镍箔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沉积镍箔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超重力场下的镍箔晶粒细化,表面更平整,当重... 在超重力垂直于电极表面的情况下,研究超重力场对水溶液金属电沉积镍箔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沉积镍箔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超重力场下的镍箔晶粒细化,表面更平整,当重力系数为354时,表面粗糙度由常重力下的20.9nm降低到4.9nm;并且随着重力系数的增加,沉积镍箔的晶体结构从有择优取向结构转变为无特定的择优取向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重力系数为354时,沉积镍箔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HV898和944MPa,比常重力下分别提高了HV604和64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箔 超重力场 重力系数 电沉积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体系中锌铅氯化物饱和蒸气压的测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延玲 付中华 +2 位作者 李士琦 王玉刚 符显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0-458,共9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Zn、Pb等重金属在熔融处理过程中的挥发行为,需要确切了解复杂体系中Zn、Pb等重金属化合物的饱和蒸气压和活度等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应用气流携带法测定FeO-CaO-SiO2-Al2O3体系中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并分析各因素如... 为了更好地控制Zn、Pb等重金属在熔融处理过程中的挥发行为,需要确切了解复杂体系中Zn、Pb等重金属化合物的饱和蒸气压和活度等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应用气流携带法测定FeO-CaO-SiO2-Al2O3体系中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并分析各因素如温度和渣成分等对Zn、Pb氯化物饱和蒸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测定温度下,Zn和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蒸气压值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体系中渣成分如碱度和FeO含量均对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有很大影响;随着碱度降低、FeO含量升高,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呈增大趋势;但从本研究所获得数据来看,与Pb氯化物相比,温度和渣成分等对Zn氯化物饱和蒸气压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所获得数据对熔融处理过程中有效控制Zn、Pb等重金属的挥发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氯化物 Pb氯化物 气流携带法 饱和蒸气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强化氯碱电解反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明涌 邢海青 +1 位作者 王志 郭占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0-526,共7页
将超重力场应用到氯碱电解过程中,采用线性扫描法、计时电流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超重力对析氢反应和析氯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氯碱电解槽电压随重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重力能够强化析氢反应和析氯反应的进行;相对于常重... 将超重力场应用到氯碱电解过程中,采用线性扫描法、计时电流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超重力对析氢反应和析氯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氯碱电解槽电压随重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重力能够强化析氢反应和析氯反应的进行;相对于常重力条件,气泡更容易从电解液中溢出,溶液电阻随重力系数增加而降低;氯碱电解槽电压也随重力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电流密度越大,槽电压降低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氯碱电解 析氢反应 欧姆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Fe-Ce系催化剂对无烟煤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公旭中 郭占成 王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Ca-Fe-Ce系催化剂对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中各个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其催化效果优于单一催化剂。升温速率、分散程度、燃烧气氛等因素对催化无烟煤燃烧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升温速率越快,...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Ca-Fe-Ce系催化剂对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中各个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其催化效果优于单一催化剂。升温速率、分散程度、燃烧气氛等因素对催化无烟煤燃烧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升温速率越快,催化燃烧时燃点降低得越多;催化效果随着催化剂在煤粉分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氧气浓度越大,催化剂使煤的燃点降低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燃点 燃烧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因素对次生硫化铜矿堆浸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宏煦 苍大强 +1 位作者 陈景河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1-335,共5页
假定生物浸出过程细菌的作用是间接作用,以实验室柱浸模拟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基于细菌生长Monod方程及收缩核模型建立细菌生长动力学因子影响硫化矿浸出速率的动力学模型,研究铜浸出速率、溶液总铁、溶液中细菌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细... 假定生物浸出过程细菌的作用是间接作用,以实验室柱浸模拟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基于细菌生长Monod方程及收缩核模型建立细菌生长动力学因子影响硫化矿浸出速率的动力学模型,研究铜浸出速率、溶液总铁、溶液中细菌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细菌产出率和细菌饱和系数对浸出速率影响的动力学规律。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浸出早期,氧化浸出速率、溶液中总铁浓度以及溶液中的细菌数量增长较快,而在浸出后期则增长较慢。计算与实际结果表明,细菌最大生长比速率、细菌产出率、细菌饱和常数及溶液中Fe离子的浓度均对硫化矿的氧化浸出速率有明显影响,尤其在浸出早期影响较大。应用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基本符合,可分析生物因素对浸出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冶金 细菌浸出 生物堆浸 次生硫化铜矿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质特性对CeO_2催化煤粉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公旭中 郭占成 王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利用酸洗法和燃烧法分别得到煤中的有机物(脱灰煤粉)和煤灰,研究了煤变质程度、显微组分、煤灰含量等煤质特性对CeO2催化煤粉燃烧的影响。研究发现,变质程度对CeO2催化煤粉燃烧具有明显的影响,变质程度越高的脱灰煤粉燃点降低越多,燃速... 利用酸洗法和燃烧法分别得到煤中的有机物(脱灰煤粉)和煤灰,研究了煤变质程度、显微组分、煤灰含量等煤质特性对CeO2催化煤粉燃烧的影响。研究发现,变质程度对CeO2催化煤粉燃烧具有明显的影响,变质程度越高的脱灰煤粉燃点降低越多,燃速提高越快。其催化燃烧顺序为褐煤<烟煤<无烟煤。同时研究发现,CeO2对神华烟煤两种主要显微组分的燃烧没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煤灰对脱灰煤粉燃烧也有催化作用,对人工煤而言,当煤灰含量低于18%时,煤灰与CeO2具有协同作用。煤灰的质量分数为6%时,煤灰与CeO2的协同作用最强,之后随着煤灰增加协同作用逐渐变弱;当煤灰的质量分数超过18%时,协同作用消失,CeO2的催化作用消失。说明煤灰含量超过18%时,CeO2的催化作用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 催化燃烧 煤质特性 煤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比DTA法研究煤粉催化燃烧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公旭中 郭占成 王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88,共7页
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研究了煤粉催化燃烧特性的新方法,即参比DTA法。利用参比DTA法测出加入K2CO3、Fe2O3、CaCO3和CeO2后无烟煤的燃点分别为319℃、410℃、400℃和405℃,同时在参比DTA曲线上直接看出催化剂降低了煤粉的燃点。利用参比DT... 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研究了煤粉催化燃烧特性的新方法,即参比DTA法。利用参比DTA法测出加入K2CO3、Fe2O3、CaCO3和CeO2后无烟煤的燃点分别为319℃、410℃、400℃和405℃,同时在参比DTA曲线上直接看出催化剂降低了煤粉的燃点。利用参比DTA法直接计算出煤粉燃烧释放热量的变化。研究发现,K2CO3、Fe2O3、CaCO3和CeO2使无烟煤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分别增加了340.2J/g、352.8J/g、348.6J/g和264.6J/g。以上结果与常规DTA实验结果一致,参比DTA法更加直接地说明了煤粉催化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比DTA 催化燃烧 燃点 燃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烟尘的物性分析及浸出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勰 李宏煦 李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3-498,共6页
采用XRF、XRD、激光粒度分析、DTA-TG、FTIR以及SEM-EDS等技术,对某铅冶炼厂烟尘(简称烟尘)进行了物性分析,并采用稀硫酸对烟尘进行了浸出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烟尘所含主要元素为Pb,Zn,Cd,Cl,S,As;烟尘是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硫... 采用XRF、XRD、激光粒度分析、DTA-TG、FTIR以及SEM-EDS等技术,对某铅冶炼厂烟尘(简称烟尘)进行了物性分析,并采用稀硫酸对烟尘进行了浸出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烟尘所含主要元素为Pb,Zn,Cd,Cl,S,As;烟尘是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硫化物和砷化物等物质的混合物,主要物相为ZnO,PbO,PbSO4,CdO,CdS;烟尘颗粒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呈相互黏结或包裹状。实验结果表明:在ρ(硫酸)=120 g/L、浸出时间30 min、液固比(稀硫酸体积(mL)与烟尘质量(g)之比)20∶1、浸出温度60℃的条件下,Pb,Zn,Cd,As,Cl的浸出率分别达到0.16%,98.95%,49.36%,89.12%,9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 固体废物 铅烟尘 物性分析 浸出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场强化铅电沉积的规律与机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明涌 王志 郭占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3-889,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法(LSV)、计时电流法研究了超重力场(超重力系数和作用方向)对铅电沉积过程(包括欠电位沉积、本体沉积和析氢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b(NO3)2溶液中,在所有超重力条件下,铅的本体沉积和欠电位沉积均得到...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法(LSV)、计时电流法研究了超重力场(超重力系数和作用方向)对铅电沉积过程(包括欠电位沉积、本体沉积和析氢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b(NO3)2溶液中,在所有超重力条件下,铅的本体沉积和欠电位沉积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析氢副反应得到抑制;当超重力作用方向为垂直背向时(VBD),超重力对电沉积过程的强化程度最大;在超重力场中对废水中的铅进行电化学处理后,溶液中的残余Pb2+浓度要远远小于常重力条件下的Pb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电沉积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磁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琳 李宏煦 +1 位作者 李安 郭云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8-21,共4页
目前普遍采用化学法制备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具体有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等,而由于生物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表现出更优良的性质,因此生物方法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介绍了生物合成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原理,包括生... 目前普遍采用化学法制备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具体有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等,而由于生物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表现出更优良的性质,因此生物方法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介绍了生物合成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原理,包括生物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的可能性、生物基础、生物合成机制、生物有机大分子的调控作用以及生物矿化原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生物矿化 生物诱导 趋磁细菌 磁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铅冶炼烟尘制备超细氧化铅粉末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勰 李宏煦 +2 位作者 李超 王帅 王喻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5-171,共7页
河南某底吹炉炼铅烟尘Pb含量达44.99%,可作为生产高质量超微细氧化铅粉末的重要资源。试验采用硫酸化焙烧预处理—NaCl浸出酸浸渣—氧化铅前驱体合成—氧化铅粉末生成工艺对超微细氧化铅粉末加工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确定... 河南某底吹炉炼铅烟尘Pb含量达44.99%,可作为生产高质量超微细氧化铅粉末的重要资源。试验采用硫酸化焙烧预处理—NaCl浸出酸浸渣—氧化铅前驱体合成—氧化铅粉末生成工艺对超微细氧化铅粉末加工技术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确定条件下硫酸化焙烧预处理—水浸工艺的Pb、Cd、As去除率分别达2.67%、96.98%、100.00%,初步实现了铅与镉、砷等杂质元素的分离;NaCl浸出酸浸渣工艺的铅、镉作业浸出率为97.89%和98.12%;氧化铅前驱体合成工艺的铅转换率为97.88%;氧化铅粉末生成工艺彻底改变了晶体的形貌,生成物具有短棒状海绵疏松的微观形貌,长度小于2μm,氧化铅含量达98.31%,属优质超细氧化铅粉末。因此,该工艺为铅冶炼烟尘的回收和超细氧化铅粉末的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烟尘 硫酸化焙烧 NaCl溶液浸出 氧化铅前驱体合成 超细氧化铅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2强化浸锌渣焙烧反应性的热重解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车欣 王志 +2 位作者 公旭中 郭占成 王福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8,共5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采用FeC l2强化分离浸锌渣中金属元素的可能性,并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FeC l2.4H2O对浸锌渣的氯化焙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锌渣中加入FeC l2.4H2O可以促进金属氧化物和Fe2O3的选择性分离,其分离效果与FeC ...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采用FeC l2强化分离浸锌渣中金属元素的可能性,并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FeC l2.4H2O对浸锌渣的氯化焙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锌渣中加入FeC l2.4H2O可以促进金属氧化物和Fe2O3的选择性分离,其分离效果与FeC l2.4H2O和碳的添加量有关。随着FeC l2.4H2O含量的增加,总失重率增大,反应失重率提高。当FeC l2.4H2O添加量为50%时,总失重率由10.25%提高到46.07%,1 000℃时反应失重率达到11.01%。当FeC l2.4H2O添加量加至80%时,反应失重率达到17.02%。另外,碳可以促进氯化反应的进行,随着配碳量的增多,总失重率减小,反应失重率却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2 浸锌渣 热重法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氧化Fe^(2+)的电化学动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宏煦 苍大强 +1 位作者 董清海 王淀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34-1640,共7页
研究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溶液氧化还原电位φ与Fe2+氧化的内在联系,得到φ随溶液ln[c(Fe3+)/c(Fe2+)]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关系;研究Fe2+、细菌浓度、温度变化时Fe2+氧化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在给定条件下,当溶液中Fe2+浓度较低时,... 研究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溶液氧化还原电位φ与Fe2+氧化的内在联系,得到φ随溶液ln[c(Fe3+)/c(Fe2+)]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关系;研究Fe2+、细菌浓度、温度变化时Fe2+氧化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在给定条件下,当溶液中Fe2+浓度较低时,随着Fe2+浓度的上升,Fe2+的氧化速率加快,而当Fe2+浓度在5 kg/m3以上时,Fe2+浓度的增加不但不会促使氧化速率加快,反而会抑制Fe2+的氧化;细菌浓度的增加,氧化速率随之上升,当细菌浓度在1.25×108cells/dm3以上时,氧化速率随细菌浓度的增加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当温度在20~35℃范围时,温度的升高会加快细菌氧化Fe2+的速率,当温度再升高,则会抑制Fe2+的氧化。通过一系列电化学与生物化学分析,导出了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生长动力学方程,并计算出活化能Ea、频率因子K0、表观饱和常数Km和单元附着系数Ki′等动力学参数的值;动力学模型能很好说明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 细菌浸出 生物冶金 混合电位 动力学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场电沉积NiW合金及其耐碱腐蚀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明涌 王志 郭占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63-3168,共6页
在超重力条件下电沉积NiW合金镀层,考察了超重力对NiW合金电沉积过程(各元素分电流、W含量和槽电压等)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afel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电沉积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在NaOH溶液中的抗... 在超重力条件下电沉积NiW合金镀层,考察了超重力对NiW合金电沉积过程(各元素分电流、W含量和槽电压等)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afel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电沉积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在NaOH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同时通过浸泡实验考察了镀层的稳定性.结果发现,与常重力条件电沉积的NiW合金相比,超重力场电沉积的NiW合金中W含量增加,镀层表面无微裂纹产生;在10%(w)NaOH溶液中镀层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腐蚀电阻也由常重力(重力系数G=1)时的865Ω·cm2增大至超重力(G=256)时的2305Ω·cm2;在10%NaOH溶液中浸泡144h后,超重力场电沉积的NiW合金表面无破碎和起皮现象发生.超重力技术在NiW合金电沉积过程中的应用,使镀层的耐碱腐蚀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合金 超重力场 腐蚀 裂纹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