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掺杂的磷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DFT-D研究
1
作者 王群 周乃武 +7 位作者 赵虹林 杨丽欣 邓壹铭 单正莉 杨志豪 邓良平 梅青刚 孙玉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染料废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愈加显著,其中偶氮类的亚甲基蓝这种染料废水不仅色度大,而且难以降解.因此设计一种高效且灵敏的吸附剂来去除亚甲基蓝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色散力校正的密度... 随着工业的发展,染料废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愈加显著,其中偶氮类的亚甲基蓝这种染料废水不仅色度大,而且难以降解.因此设计一种高效且灵敏的吸附剂来去除亚甲基蓝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探索了本征及掺杂磷烯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并详细考察了本征及掺杂Al,Ca,Ti和Fe金属原子后的磷烯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初始构型会影响磷烯对其吸附,当亚甲基蓝平躺于磷烯表面时有较大的吸附,且金属原子掺杂显著地影响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掺杂金属原子均增大了磷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其中吸附能力是Fe掺杂磷烯>Ca掺杂磷烯>Ti掺杂磷烯>Al掺杂磷烯.研究结论对于亚甲基蓝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指导方向,有望为相关染料废水的检测和去除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色散力校正 密度泛函理论 磷烯 掺杂磷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磷烯二维纳米材料对草甘膦吸附机理的研究
2
作者 王群 周乃武 +5 位作者 单正莉 覃庆雨 刘钰佳 王梅 梅青刚 孙玉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草甘膦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之一,被广泛使用在农田和非农田杂草的防治.由于草甘膦类除草剂的大范围应用,其对动植物的危害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磷烯二维纳米材料与草甘膦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草甘膦的检测及去除具有重大的意... 草甘膦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之一,被广泛使用在农田和非农田杂草的防治.由于草甘膦类除草剂的大范围应用,其对动植物的危害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磷烯二维纳米材料与草甘膦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草甘膦的检测及去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将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考察本征及Al,Ca,Ti及Fe金属原子掺杂的磷烯对草甘膦的吸附,通过吸附能,差分电荷密度,布居电荷分析本征及金属原子掺杂磷烯对草甘膦的吸附机制,从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它们之间的详细机理.研究结果有望为掺杂磷烯材料在草甘膦吸附方面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烯 掺杂磷烯 草甘膦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蕨麻多糖的光谱性质及单糖组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夏莲 孙志伟 +2 位作者 李国梁 索有瑞 尤进茂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53-457,共5页
本研究对藏药蕨麻多糖进行了分离提纯,并测定其水溶性多糖含量为99.4%;通过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蕨麻多糖为分子量较小的α-吡喃糖,并含有氨基糖;蕨麻多糖的水解单糖经过NMP衍生后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测得其单糖组成为木糖、阿... 本研究对藏药蕨麻多糖进行了分离提纯,并测定其水溶性多糖含量为99.4%;通过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蕨麻多糖为分子量较小的α-吡喃糖,并含有氨基糖;蕨麻多糖的水解单糖经过NMP衍生后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测得其单糖组成为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945、77.445、17.568、17.646、3.942、2.165、65.268、13.037μg/mg和33.484μg/mg,与GC-MS的定性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多糖 光谱性质 单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多环光致发光分子用于食品中脂肪胺的分析及质谱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凌君 赵文臣 +1 位作者 索有瑞 尤进茂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2-946,950,共6页
对含氮类光致发光分子2-(11H-苯[a]咔唑)-异丙基氯甲酸酯进行柱前衍生处理,并经荧光检测对脂肪胺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和质谱定性。衍生物于λex=279nm产生强烈荧光,发射波长为λex=380nm。40℃下在pH9.0的硼酸缓冲液中,... 对含氮类光致发光分子2-(11H-苯[a]咔唑)-异丙基氯甲酸酯进行柱前衍生处理,并经荧光检测对脂肪胺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和质谱定性。衍生物于λex=279nm产生强烈荧光,发射波长为λex=380nm。40℃下在pH9.0的硼酸缓冲液中,衍生反应3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在Eclipse XDB-C8色谱柱(4.6mm×150mm,5μm)上,采用梯度洗脱对12种脂肪胺衍生物进行了优化分离。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Source)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定性,实现了各种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准确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多数脂肪胺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4,检出限在2.73~23.16fmo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荧光检测 柱前衍生 脂肪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同位素标记-质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健康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树芸 高硕 +1 位作者 周晓璐 赵先恩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7-212,共16页
代谢组和暴露组的分析表征在环境风险和健康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体代谢物和外源性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多样和样品基质复杂,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表征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质谱(MS)虽然具有强大的定性和定量能力,但存在对一些分析物... 代谢组和暴露组的分析表征在环境风险和健康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体代谢物和外源性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多样和样品基质复杂,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表征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质谱(MS)虽然具有强大的定性和定量能力,但存在对一些分析物的灵敏度、特异性等不足的问题。化学同位素标记(CIL)技术与MS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而且在特异性、准确度、组学覆盖率和分析通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化学同位素标记-质谱(CIL-MS)技术广泛应用于与环境和健康相关的代谢物和暴露标志物的靶向或非靶向分析。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CIL-MS在含氨基、羧基、羰基、羟基和巯基的代谢物/外源性化合物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关注与其相关的环境风险与健康效应,并总结CIL技术在MS分析中的优势、最新动态以及存在的不足,展望CIL-MS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同位素标记-质谱(CIL-MS) 衍生化 环境分析 健康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添加剂柠檬酸与乙二胺四乙酸吸附在 Mg(0001)表面的计算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群 林小龙 +5 位作者 孙静 肖蔺娟 彭思杰 阿力莫子牛 魏荣伯 孙玉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5,共8页
镁及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力学相容性,作为新一代理想的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植入人体后,极易腐蚀和降解.本工作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模拟方法研究了有机添加剂柠檬酸与乙二胺四乙酸在Mg(0001)... 镁及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力学相容性,作为新一代理想的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植入人体后,极易腐蚀和降解.本工作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模拟方法研究了有机添加剂柠檬酸与乙二胺四乙酸在Mg(0001)表面的吸附.通过吸附能,分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及布居电荷分析发现柠檬酸与乙二胺四乙酸在Mg(0001)表面存在强烈的Mg-O"单齿"和O-Mg-O"双齿"共价相互作用,而乙二胺四乙酸平躺于Mg(0001)表面有最强的相互作用.研究结论有望为在有机添加剂改善镁及镁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的腐蚀及降解方面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及镁合金 密度泛函理论 计算模拟 柠檬酸 乙二胺四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纳米孔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尚积祯 李志 +1 位作者 郗冬梅 张书圣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5-867,共13页
生物纳米孔传感技术因其快速、低成本、无需荧光标记等优点,在化学和生物等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发展成为一种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单分子分析手段。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DNA测序研究,同时在单分子分析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生物纳米孔传感技术因其快速、低成本、无需荧光标记等优点,在化学和生物等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发展成为一种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单分子分析手段。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DNA测序研究,同时在单分子分析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文简要介绍了生物纳米孔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生物孔的种类,主要总结了近20年来生物纳米孔在DNA测序和单分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予以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孔 DNA测序 单分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类标志物的化学衍生化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树芸 赵先恩 刘虎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5-854,共10页
人体接触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等。作为一类具有高反应活性的亲电化合物,醛类(包括外源性醛类或环境污染物暴露后产生的内源性醛类)可与人体中多... 人体接触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等。作为一类具有高反应活性的亲电化合物,醛类(包括外源性醛类或环境污染物暴露后产生的内源性醛类)可与人体中多种重要生物分子形成共价修饰产物而产生毒害作用。暴露组研究自2005年被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前沿热门领域,暴露组研究可绘制生物标志物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所有生物标志物的可测量的和特征性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暴露组研究的关键基础。醛类是化学暴露组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醛类化合物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样品大量基质干扰存在,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表征特别困难。醛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传感分析法、电化学法、荧光成像、色谱法、质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基于色谱-质谱的分析技术已成为化学暴露组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化学衍生化,特别是稳定同位素标记衍生化(亦称化学同位素标记)结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能够解决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和暴露组分析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化学衍生化联合色谱-质谱的分析策略是复杂体系中醛类精准分析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特别是近5年,基于化学衍生化的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已成为醛类分析方法中的热点和亮点。该文主要总结与评述了近5年基于化学衍生化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LC-MS最新进展,重点关注生物基质(血液、尿液、唾液、生物组织等)中醛类暴露标志物的分析方法进展。通过探讨标记小分子醛的各种衍生试剂、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价值,评述醛类暴露标志物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暴露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的整合发展和环境生态健康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了阐明外源性和内源性醛类化合物在生理和病理事件中所起的复杂作用,需要大力改进研究醛组学(aldehydome)的分析表征技术和工具。随着更先进的质谱仪的研发和使用,以及高效色谱分离和不断进步的生物信息学手段,并同时伴随着单细胞分析、质谱成像的兴起,未来的醛类暴露组分析方法会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分析通量,更有希望筛选鉴定未知醛类化合物并发现新的暴露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物 色谱-质谱 衍生化 同位素标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及掺杂磷烯对2,3,7,8-TCDD吸附机理的计算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群 赵虹林 +7 位作者 崔德鑫 王聪 覃庆雨 赖国琴 任涵琳 孙静 周乃武 孙玉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CDD)是二噁英家族中危害人类和环境最显著的一种.设计一种高效,灵敏的吸附剂来检测和去除2,3,7,8-TCDD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模拟方法探索了...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CDD)是二噁英家族中危害人类和环境最显著的一种.设计一种高效,灵敏的吸附剂来检测和去除2,3,7,8-TCDD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模拟方法探索了本征磷烯对2,3,7,8-TCDD的吸附机理,并详细考察了掺杂Ti,Fe,Ca,Al金属原子后磷烯对2,3,7,8-TCDD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3,7,8-TCDD初始构型会影响磷烯对其吸附,当平躺于磷烯表面时有较大的吸附.而且掺杂金属原子的磷烯对2,3,7,8-TCDD的吸附也存在较大的影响,掺杂金属原子均增大了磷烯对2,3,7,8-TCDD的吸附,其中Ca掺杂磷烯>Fe掺杂磷烯>Ti掺杂磷烯>Al掺杂磷烯.研究结论对于2,3,7,8-TCDD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有望为二噁英的检测和去除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7 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 密度泛函理论 磷烯 掺杂磷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群 任涵琳 +6 位作者 赵虹林 覃庆雨 杨丽欣 杨志豪 单正莉 周乃武 孙玉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由于染料在食品,印刷,纺织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水中的染料被广泛发现,染料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水中染料进行前处理变得尤为重要.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可以被应用于水中染料的检测和去除.本研究采用密度泛... 由于染料在食品,印刷,纺织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水中的染料被广泛发现,染料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水中染料进行前处理变得尤为重要.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可以被应用于水中染料的检测和去除.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探讨了纯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有机染料污染物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纯的石墨烯和功能化石墨烯表面对亚甲基蓝染料均有一定程度的吸附,其中环氧原子,羧基和羟基功能化的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较纯石墨烯吸附能力强,其次是环氧,羧基和羟基三者共同功能化的石墨烯吸附能力最强.研究结果有望为石墨烯材料在有机染料的吸附应用方面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密度泛函理论 亚甲基蓝 石墨烯 功能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环境水样中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晓燕 亓伟梅 +5 位作者 赵先恩 吕涛 王西亚 郑龙芳 闫业浩 尤进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3-628,共6页
为实现小体积环境水样中酚类化合物的准确、快速、高灵敏测定,通过分散液液微萃取( DLLME)和荧光衍生化的结合,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双酚 A、壬基酚、辛基酚和对特辛基酚的分析方法。考察并优化了 DLLME 和衍生... 为实现小体积环境水样中酚类化合物的准确、快速、高灵敏测定,通过分散液液微萃取( DLLME)和荧光衍生化的结合,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双酚 A、壬基酚、辛基酚和对特辛基酚的分析方法。考察并优化了 DLLME 和衍生化条件,结果表明,最优的 DLLME 条件为萃取剂氯仿用量70μL,分散剂乙腈用量400μL,漩涡振荡3 min,高速离心2 min。以2-[2-(7H-二苯并[a,g]咔唑-乙氧基)]-乙基氯甲酸酯(DBCEC-Cl)为柱前衍生试剂,在 pH 10.5的 Na2 CO3-NaHCO 3缓冲液/乙腈溶液、50℃下衍生反应3 min 得到稳定的衍生产物,于10 min 内实现了4种酚衍生物的分离。方法的检出限为0.9~1.6 ng / L,定量限为3.8~7.1 ng / L,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与以往报道的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用性,可用于造纸厂废水、湖水、生活废水、自来水中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酚类化合物 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衍生试剂用于尿样中痕量游离雌二醇和雌三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和质谱定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怀鑫 孙志伟 +4 位作者 夏莲 孙学军 索有瑞 李玉林 尤进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合成了新型高灵敏度的荧光标记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采用EASC柱前衍生化实现了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荧光分析及柱后质谱鉴定。试剂EASC比丹磺酰氯(DNS-Cl)具有更高的紫外、荧光和质谱检测... 合成了新型高灵敏度的荧光标记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采用EASC柱前衍生化实现了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荧光分析及柱后质谱鉴定。试剂EASC比丹磺酰氯(DNS-Cl)具有更高的紫外、荧光和质谱检测灵敏度,其荧光发光强度是丹磺酰氯的1 000倍以上。EASC与E2和E3在NaHCO3缓冲液(pH10.5)中,于60℃下反应3min即可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最大激发波长(λex)和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270nm和430nm。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 0;检出限(S/N=3)为31fmol和40fmol。对实际根田鼠尿样中的雌二醇和雌三醇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 柱前衍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丹磺酰氯 雌二醇 雌三醇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试剂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糖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志伟 刘凌君 +4 位作者 户宝军 盛筱 王小艳 索有瑞 尤进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5,共6页
以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糖类组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NMP与糖在氨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于70℃下反应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在HypersilODS2反相色谱柱上,实现了8种单糖的基... 以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糖类组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NMP与糖在氨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于70℃下反应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在HypersilODS2反相色谱柱上,实现了8种单糖的基线分离。衍生物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5,检出限为0.58-1.1pmol。利用柱后在线串联质谱的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监测,获得了各组分的质谱定性及裂解规律,特别是m/z473的特征碎片离子可作为单糖NMP衍生物的判定依据。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相比,NMP对糖的衍生化具有灵敏、简单、质谱裂解规律性强、重现性好等优点。该方法用于测定油菜花粉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柱前衍生 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种导向干凝胶法制备成型ZSM-5分子筛(英文) 被引量:10
14
作者 岳明波 杨娜 王一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15-2121,共7页
在干凝胶法制备ZSM-5分子筛的体系中添加晶种导向剂,控制分子筛的生长,制备了纳米沸石组装的无粘结剂成型多级孔ZSM-5分子筛,一步完成纳米分子筛的制备及组装成型,即克服了传统纳米粒子难以过滤分离的问题,同时组装所形成的多级孔有助... 在干凝胶法制备ZSM-5分子筛的体系中添加晶种导向剂,控制分子筛的生长,制备了纳米沸石组装的无粘结剂成型多级孔ZSM-5分子筛,一步完成纳米分子筛的制备及组装成型,即克服了传统纳米粒子难以过滤分离的问题,同时组装所形成的多级孔有助于改善分子在催化剂内的扩散,从而提高催化反应效率.以硅胶、薄水铝石为原料,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和ZSM-5晶种导向胶作为粘结剂,通过混捏、挤条得到直径2mm的条状前驱物,随后通过干凝胶转换法制备成型分子筛.所用晶种导向剂组成为0.35TPAOH:1SiO2:20H2O:4C2H5OH.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方法对分子筛晶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种导向剂加入量对分子筛生长速度及多级孔结构均有影响.当所加晶种导向剂中TPAOH与SiO2的摩尔比为0.025时,经过3h晶化,分子筛相对结晶度达到100%.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筛尺寸约为200nm,组装形成的多级孔分子筛的介孔体积为0.28cm3·g-1.通过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考察了所得成型分子筛的酸性,发现该分子筛酸性与市售的粉末H-ZSM-5分子筛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ZSM-5分子筛 干凝胶法 多级孔结构 晶种导向剂 纳米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C荧光标记和LC-APCI-MS检测环境水样中游离脂肪胺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怀鑫 孙学军 +6 位作者 孙志伟 闫涛 张在庆 刘钦泽 索有瑞 李玉林 尤进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5-681,共7页
采用新型荧光标记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在Hypersil BDS C18反相色谱柱上(4.6mm×200mm,10μmi.d.),采用梯度洗脱在20min内实现了12种EASC-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基线分离.最佳检测波长为λex... 采用新型荧光标记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在Hypersil BDS C18反相色谱柱上(4.6mm×200mm,10μmi.d.),采用梯度洗脱在20min内实现了12种EASC-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基线分离.最佳检测波长为λex/λem=270nm/430nm.EASC与常用的Dansyl-Cl相比具有更强的光致发光特性(紫外和荧光):紫外吸收强度之比为3.2:1,相对荧光强度之比为30.0:1—105.4:1,荧光量子效率之比为43.0:1.通过荧光检测及离子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正离子模式获得了胺类组分的准确定量和相应的柱后质谱鉴定.质谱灵敏度之比为1.6:1~6.2:1.建立的方法对环境水样中脂肪胺类化合物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和重现性良好等优点,回归系数大于0.9995,检出限为4.0-12.7f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 荧光检测 柱前衍生 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 脂肪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蕨麻多糖水解单糖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夏莲 孙志伟 +2 位作者 白新伟 索有瑞 尤进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探讨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 cm×50μm i.d.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55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 ... 以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为柱前衍生试剂,探讨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条件。实验采用58.5 cm×50μm i.d.毛细管(有效长度50 cm),55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46),柱温20℃,分离电压22 kV,进样10 s。该法不加任何添加剂,9种单糖可高效、快速基线分离,实现了对藏药蕨麻多糖水解液中单糖的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蕨麻 1-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 毛细管区带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编码衍生-分散液液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大鼠脑微透析液中左旋多巴和多巴胺 被引量:5
17
作者 亓伟梅 赵先恩 +4 位作者 亓永 孙志伟 陈光 尤进茂 索有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1-987,共7页
帕金森病( PD)大鼠脑微透析液中左旋多巴( L-DOPA)和多巴胺( DA)的高灵敏检测技术,是PD相关的临床医学及L-DOPA减毒增效协同药物筛选必不可少的手段。采用d0/d3-10-甲基-吖啶酮-2-磺酰氯( d0/d3-MASC)作为稳定同位素编码衍... 帕金森病( PD)大鼠脑微透析液中左旋多巴( L-DOPA)和多巴胺( DA)的高灵敏检测技术,是PD相关的临床医学及L-DOPA减毒增效协同药物筛选必不可少的手段。采用d0/d3-10-甲基-吖啶酮-2-磺酰氯( d0/d3-MASC)作为稳定同位素编码衍生试剂,联合超声波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 UA-DLLME)技术,建立并验证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HPLC-MS/MS)快速检测L-DOPA和DA的分析方法。分别使用d0-MASC和d3-MASC衍生微透析液样品和混合对照品,将衍生溶液混合后采用UA-DLLME技术富集净化,继而进行UHPLC-MS/MS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以d3-MASC衍生物作为d0-MASC衍生物的内标物进行定量。实验表明,在乙腈/水( pH 10.8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溶液中37℃下反应3.0 min后衍生化反应完成,梯度洗脱条件下2.0 min可完成分离检测,线性范围为0.20~1500.0 nmol/L,相关系数大于0.994, L-DOPA 和 DA 的检出限( S/N=3)分别为0.005和0.009 nmol/L。分析方法评价结果良好,与已报道方法相比在灵敏度、分析速度和抗基质干扰等方面具有优势,本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测定中药方剂首乌方对PD大鼠脑微透析液中L-DOPA和DA浓度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活体微透析 质谱增敏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 首乌方 药物筛选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编码衍生-分散液液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大鼠脑微透析液中儿茶酚胺 被引量:5
18
作者 亓伟梅 赵先恩 +4 位作者 亓永 孙志伟 陈光 尤进茂 索有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4-1020,共7页
为实现微量大鼠脑微透析液中3种儿茶酚胺化合物的高灵敏检测,采用d0/d3-10-甲基-吖啶酮-2-磺酰氯(d0/d3-MASC)为同位素编码衍生化试剂,联合使用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测定多... 为实现微量大鼠脑微透析液中3种儿茶酚胺化合物的高灵敏检测,采用d0/d3-10-甲基-吖啶酮-2-磺酰氯(d0/d3-MASC)为同位素编码衍生化试剂,联合使用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测定多巴胺(DA)、肾上腺素(E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分析方法。分别以d0-MASC和d3-MASC衍生微透析液样品和对照品,混合后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富集净化,再进行UHPLC-MS/MS检测,以d3-MASC衍生物作为相应d0-MASC衍生物的内标物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p H 10.8乙腈水溶液中于37℃衍生反应3 min,即可实现待测物的完全分离与检测,3种儿茶酚胺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02~10.0 nmol/L,相关系数大于0.995,检出限为0.005~0.010 nmol/L,定量下限为0.018~0.040 nmol/L。该方法与已报道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满足大鼠脑微透析液中儿茶酚胺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微透析 帕金森病 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稳定同位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的合成及其LC-APCI-MS法测定胺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艳艳 孙志伟 +4 位作者 赵怀鑫 白新伟 索有瑞 李玉林 尤进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46-2153,共8页
在不加任何催化剂条件下,2-(12-苯并吖啶酮)-乙酸(BAAA)与N,N’-羰基双咪唑(CDI)缩合生成新型荧光探针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IEBA).IEBA在DMF溶剂中与胺类化合物形成的酰胺类衍生物不仅可发出强烈的荧光,还具有较高的质谱... 在不加任何催化剂条件下,2-(12-苯并吖啶酮)-乙酸(BAAA)与N,N’-羰基双咪唑(CDI)缩合生成新型荧光探针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IEBA).IEBA在DMF溶剂中与胺类化合物形成的酰胺类衍生物不仅可发出强烈的荧光,还具有较高的质谱离子化能力.该衍生物在乙腈和甲醇-水溶液中的百分离子化占值分别在0~57.32%和0—62.14%范围内.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λex/λem=272nm/505nm.12种胺类衍生物的荧光检出限范围为0.15~0.50ng/mL,在线APCI—MS检出限范围为1.43~8.51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 百分离子化 2-(苯并吖啶酮)-乙酸 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H-苯[a]咔唑)-乙酸在脂肪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质谱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户宝军 孙志伟 尤进茂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7-811,共5页
采用新型荧光衍生试剂2-(11H-苯[a]咔唑)-乙酸(BCA)进行柱前衍生并经荧光检测对脂肪胺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和质谱定性。衍生物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为λex=285nm,λem=384nm。60℃下在乙腈溶剂中用N-乙基-N′-[(3-二甲氨... 采用新型荧光衍生试剂2-(11H-苯[a]咔唑)-乙酸(BCA)进行柱前衍生并经荧光检测对脂肪胺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和质谱定性。衍生物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为λex=285nm,λem=384nm。60℃下在乙腈溶剂中用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催化剂,衍生反应15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在Hypersil BDS C18(4.0mm×200mm,10μm)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对12种脂肪胺衍生物进行了优化分离。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Source)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定性,实现了各种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准确测定。脂肪胺的线性回归系数不小于0.9998,检出限(S/N=3)为5.73~31.3f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荧光检测 柱前衍生 脂肪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