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谷县农作物良种推广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刚 王龙龙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17期59-61,共3页
近年来,甘谷县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以各个项目为平台,先后引进、示范和推广适宜甘谷大面积种植的冬小麦、马铃薯、冬油菜和玉米优良品种,大幅改良了农作物种植品种,筛选出了许多适宜甘谷种植的良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起... 近年来,甘谷县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以各个项目为平台,先后引进、示范和推广适宜甘谷大面积种植的冬小麦、马铃薯、冬油菜和玉米优良品种,大幅改良了农作物种植品种,筛选出了许多适宜甘谷种植的良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农作物良种引进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紧跟方针政策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最大化地发挥出良种推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良种 推广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特色小杂粮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
作者 李强强 张艳丽 王德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3期75-76,共2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甘谷县特色小杂粮品种比较试验总结的试验目的、材料与方法,并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得出:晋谷29号、陇谷10号、陇谷8号这三个品种均比对照增产较多,并且籽粒饱满,植株生长健壮,生育期相同,适宜在相同区域示范种植。
关键词 小杂粮 品种比较试验 产量 栽培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地膜早熟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3
作者 李强强 张艳丽 王德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4期60-61,67,共3页
在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的甘谷县新兴镇魏家村对引进的8个地膜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新引进品种中L11159-24的生育期较短,产量最高,较陕北洋芋(CK)高28.27%,且商品率较高,达到98.05%,可以进一步试验推广示范;其余... 在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的甘谷县新兴镇魏家村对引进的8个地膜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新引进品种中L11159-24的生育期较短,产量最高,较陕北洋芋(CK)高28.27%,且商品率较高,达到98.05%,可以进一步试验推广示范;其余品种产量都较对照少,品种L11133-2产量最低,商品薯率最低,且生育期长,不适合地膜马铃薯早上市的种植要求,应直接淘汰;作为商品薯L11159-24品种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早熟 马铃薯 引进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玉米品种引种试验
4
作者 王志刚 王龙龙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18期20-21,27,共3页
在甘谷县北部半干旱山区对引进的7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进一步鉴定玉米不同品种在甘谷县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玉米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良种区域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德丰717、浩玉2、金科2号产量较高,增产幅度都... 在甘谷县北部半干旱山区对引进的7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进一步鉴定玉米不同品种在甘谷县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玉米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良种区域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德丰717、浩玉2、金科2号产量较高,增产幅度都在12%以上,建议在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引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地膜冬油菜复种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李月卫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23期9-10,共2页
经过甘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推广,在甘谷地区进行地膜冬油菜复种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既实现了轮作倒茬又实现了地膜的一膜多用。在甘谷县干旱、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产量可达4 500 kg/hm2以上,油菜产量可达1 260~2 000 kg/hm2。
关键词 冬油菜 冬小麦 地膜 复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玉米新品种比较筛选试验初报
6
作者 蒋瑞芳 王德强 +3 位作者 李靖 张迎卓 李强强 邵霞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4期38-39,共2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甘谷县种植的高产、优质、稳产的玉米新品种,甘谷县2016年引进伟隆105等14新品种,通过设立对比试验,综合观察、分析和评价了各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结果,为下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筛选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付余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1期32-33,共2页
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确保县域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分析了影响甘谷县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粮食生产的... 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确保县域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分析了影响甘谷县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谷县 粮食安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不同膜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静 张天佑 +2 位作者 杨娟娟 王改霞 王亚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8,共4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对旱地常规覆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和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3种膜覆盖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为最多,放线菌次之,...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对旱地常规覆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和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3种膜覆盖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为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除自生固氮菌外,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能够明显增加土壤碳氮磷生理类群微生物数量。不同生理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基本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细菌、放线菌和其他生理类群(除自生固氮菌外)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膜覆盖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静 张天佑 +1 位作者 徐万海 任晓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覆膜种植模式相比,2种全膜覆盖种植模式可明显提高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基本呈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氧化还原酶活性则基... 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覆膜种植模式相比,2种全膜覆盖种植模式可明显提高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基本呈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氧化还原酶活性则基本呈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蔗糖酶活性与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间在α=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间则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覆盖 种植模式 土壤酶活性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奎忠 杨棪 +1 位作者 张民 李建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为了提高庄薯3号维生素C的含量,对庄薯3号设立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3种肥料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钾肥(x3)〉磷肥(x2)。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大于120.0 mg·kg-1的施肥方案:施纯N163.41 kg·hm^-... 为了提高庄薯3号维生素C的含量,对庄薯3号设立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3种肥料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钾肥(x3)〉磷肥(x2)。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大于120.0 mg·kg-1的施肥方案:施纯N163.41 kg·hm^-2-207.96 kg·hm^-2,施纯P2O598.03 kg·hm^-2-141.97 kg·hm^-2,施纯K2O 79.77 kg·hm^-2-111.66kg·hm^-2。图4,表4,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氮肥 磷肥 钾肥 黄绵土 庄薯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与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静 李红霞 张天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1,46,共4页
研究了常规覆膜种植(M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二年"种植(M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种植(M3)3种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1相比,M2、M3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 研究了常规覆膜种植(M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二年"种植(M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种植(M3)3种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1相比,M2、M3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分别提高了22.96%、10.76%,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3.35%、21.14%;随深度的加深,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轮作 旱地 全膜覆盖 双垄沟播 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分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群落结构与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静 张天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53-4155,共3页
[目的]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群落结构与生态特征的影响。[方法]用"S"形取样法分别采取0~5、5~10、10~30cm土样,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各种细菌。用平板法测定自生固氮细菌、有机磷细菌、无机磷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 [目的]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群落结构与生态特征的影响。[方法]用"S"形取样法分别采取0~5、5~10、10~30cm土样,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各种细菌。用平板法测定自生固氮细菌、有机磷细菌、无机磷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含量;用稀释法测定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含量。最后计算出群落生态指标H和Ea。[结果]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结构组成有一定影响,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的数量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的变化趋势;免耕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多样性与均匀度在0~5和5~10cm土层均明显高于翻耕处理的土层。[结论]免耕可有效地为当季作物提供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 群落结构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冬小麦对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静 张天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揭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全膜覆土穴播方式可明显增加冬小麦各生育... [目的]揭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全膜覆土穴播方式可明显增加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除自生固氮细菌)以及微生物量C和N。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全膜覆土穴播方式和全膜不覆土穴播方式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平均提高32.07%和10.23%,31.27%和10.57%,44.56%和26.51%;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分别平均提高32.54%和37.80%,79.20%和107.22%;微生物量C和N含量分别平均提高29.90%,20.68%%和29.41%,18.02%。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整体从小麦返青期开始升高,到拔节期或抽穗期达到峰值,生长后期有所下降。[结论]全膜穴播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土壤随土层的加深呈减少的趋势。全膜覆土穴播方式有利于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对比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云芳 吕娟娟 谢成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9期76-77,共2页
在高山冷凉区设置四种农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新型农药"30%丙森·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在病害"高感"马铃薯品种上,较三种目前常用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发生发... 在高山冷凉区设置四种农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新型农药"30%丙森·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在病害"高感"马铃薯品种上,较三种目前常用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发生发展有独特的控制效应,其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为大田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选择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新型农药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阴地冬油菜复种豆角高产种植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文科 魏振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3期61-62,共2页
本文结合甘肃省甘谷县当地气候条件和农民种植情况,从地块、品种、整地、铺膜、点播、田间管理方面,详细介绍了南部山区二阴地油菜复种豆角种植模式,以期为当地农技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阴地 复种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想灵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年第11期43-44,共2页
从大棚草莓无公害生产良种选用、苗木繁殖、苗木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甘谷县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对当地草莓无公害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大棚 草莓 无公害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山区线辣椒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巧娣 李刚强 +1 位作者 杨芳云 李彩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年第3期24-25,共2页
通过近三年来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在线辣椒生产中的试验示范表明,线辣椒全膜覆盖双垄沟较一般平铺膜能提高出苗率、增强抗病性,实现高产高效。从线辣椒全膜覆盖双垄沟增产原理、选地、选种、整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 通过近三年来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在线辣椒生产中的试验示范表明,线辣椒全膜覆盖双垄沟较一般平铺膜能提高出苗率、增强抗病性,实现高产高效。从线辣椒全膜覆盖双垄沟增产原理、选地、选种、整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残膜处理等方面介绍了甘谷县干旱山区线辣椒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谷 线辣椒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椒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安雪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2期49-50,共2页
以甘谷线椒为对照,通过对九寸红、天椒7号、天椒5号、航椒4号、锦绣长香5个线椒品种的早熟性、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九寸红、航椒4号红果短而粗、商品性较差,且产量较对照低;锦秀长香与对照产量相当,但红果较小、熟... 以甘谷线椒为对照,通过对九寸红、天椒7号、天椒5号、航椒4号、锦绣长香5个线椒品种的早熟性、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九寸红、航椒4号红果短而粗、商品性较差,且产量较对照低;锦秀长香与对照产量相当,但红果较小、熟性较晚;而天椒7号、天椒5号表现长势强、早熟、红果商品性好、抗病,产量分别达到25 325.1 kg/hm2、24 512.3 kg/hm2,较对照提高26.17%、22.12%,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最适宜甘谷县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品比试验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甘肃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辉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59-62,共4页
分析了甘肃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现状 发展对策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塑料大棚西瓜复种番茄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月卫 王成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5期43-43,45,共2页
该技术通过设施与栽培方式及良种的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茬口,将前后茬种植紧密链接,充分发挥了设施塑料大棚的采光吸热性能,保温性和季节变化的光热效应,该技术前茬75 t/hm2,后茬75 t/hm2,合计150 t/hm2以上,前后茬(按2.5元/kg计算... 该技术通过设施与栽培方式及良种的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茬口,将前后茬种植紧密链接,充分发挥了设施塑料大棚的采光吸热性能,保温性和季节变化的光热效应,该技术前茬75 t/hm2,后茬75 t/hm2,合计150 t/hm2以上,前后茬(按2.5元/kg计算)产值37.5万元/hm2以上,前后茬成本9万元/hm2,收益28.5万元/hm2,最高可达30万元以上。为甘谷渭河川区大棚蔬菜一年两熟制高效生产做出了科学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大棚 西瓜 复种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