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酒糟生物质的酶解糖化,筛选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脱除木质素,提高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保留率为目标,研究比较了酸-超声波耦合(ultrasound-assisted acid pretreatment,UAAP)、液氨(pretreatment by soaking in aqueous ...为促进酒糟生物质的酶解糖化,筛选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脱除木质素,提高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保留率为目标,研究比较了酸-超声波耦合(ultrasound-assisted acid pretreatment,UAAP)、液氨(pretreatment by soaking in aqueous ammonia,PSAA)、碱性双氧水(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pretreatment,AHPP)和酸性亚硫酸氢盐(bisulfite pretreatment,BP)4种预处理法对酒糟化学组分、结构特性和酶解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余3种方法相比,BP法处理后酒糟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保留率最高,分别为84.59%和84.87%,即综纤维素保留率为84.68%。与未处理酒糟(unpretreatment,UP)相比,4种方法预处理后酒糟的综纤维素酶解得率分别提高了49.12%(酸-超声波,UAAP)、55.48%(液氨,PASS)、92.79%(碱性双氧水,AHPP)和99.15%(酸性亚硫酸氢盐,BP),其中BP法对酒糟酶解糖化的促进作用最有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衍射(X-ray differaction,XRD)结果显示,酒糟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表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木质纤维网络结构遭到破坏,表面呈现无规则或形状各异的膨松状态,沟壑明显,孔隙率增加,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水解酶的可及性。化学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变化说明酒糟的酶解得率与综纤维素的保留、木质素的去除、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以及纤维素结晶度等因素直接相关。总之,酸性亚硫酸氢盐(BP)法是适用于酒糟生物质糖化预处理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展开更多
为深入了解白酒窖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和机构、高引文章和关键词等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80—2021年该领域522篇中文文献和112...为深入了解白酒窖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和机构、高引文章和关键词等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80—2021年该领域522篇中文文献和112篇英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详细阐述白酒窖泥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热点分析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态势。窖泥研究对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10年来有关窖泥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目前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未来仍有广阔空间。中国学者是窖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张文学、唐玉明、周荣清、吴重德、徐岩等作为主要贡献者,所发表文献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都很高。窖泥研究主要机构有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南大学等,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微生物群落、人工窖泥、有机酸、丁酸菌、功能菌等方面。通过本文综合分析,可以为我国科研人员了解窖泥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帮助。展开更多
文摘为促进酒糟生物质的酶解糖化,筛选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脱除木质素,提高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保留率为目标,研究比较了酸-超声波耦合(ultrasound-assisted acid pretreatment,UAAP)、液氨(pretreatment by soaking in aqueous ammonia,PSAA)、碱性双氧水(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pretreatment,AHPP)和酸性亚硫酸氢盐(bisulfite pretreatment,BP)4种预处理法对酒糟化学组分、结构特性和酶解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余3种方法相比,BP法处理后酒糟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保留率最高,分别为84.59%和84.87%,即综纤维素保留率为84.68%。与未处理酒糟(unpretreatment,UP)相比,4种方法预处理后酒糟的综纤维素酶解得率分别提高了49.12%(酸-超声波,UAAP)、55.48%(液氨,PASS)、92.79%(碱性双氧水,AHPP)和99.15%(酸性亚硫酸氢盐,BP),其中BP法对酒糟酶解糖化的促进作用最有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衍射(X-ray differaction,XRD)结果显示,酒糟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表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木质纤维网络结构遭到破坏,表面呈现无规则或形状各异的膨松状态,沟壑明显,孔隙率增加,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水解酶的可及性。化学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变化说明酒糟的酶解得率与综纤维素的保留、木质素的去除、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以及纤维素结晶度等因素直接相关。总之,酸性亚硫酸氢盐(BP)法是适用于酒糟生物质糖化预处理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
文摘为深入了解白酒窖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和机构、高引文章和关键词等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80—2021年该领域522篇中文文献和112篇英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详细阐述白酒窖泥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热点分析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态势。窖泥研究对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10年来有关窖泥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目前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未来仍有广阔空间。中国学者是窖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张文学、唐玉明、周荣清、吴重德、徐岩等作为主要贡献者,所发表文献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都很高。窖泥研究主要机构有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江南大学等,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微生物群落、人工窖泥、有机酸、丁酸菌、功能菌等方面。通过本文综合分析,可以为我国科研人员了解窖泥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帮助。